人民战争会历史上被捧杀人才掉华为吗

到底是谁在捧杀华为?_财经郎眼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7,962贴子:
到底是谁在捧杀华为?收藏
最近关于华为的新闻真不少,从上个月的“5G标准”到近期的“石墨烯锂离子电池”、“1500亿年终奖”,引起了众多自媒体的一阵阵高潮!一时间网上到处是各种盲目吹捧的文章,阅读量轻松10万+。即使期间也有一些客观的声音,也很快被淹没在了口水之中,仿佛你不认可华为的这些“成就”,你就是“卖国贼”、“美狗”,这完全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在作祟!然而,事实就是事实,如果枉顾事实,过分的盲目吹捧,对于华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一、5G标准事件美国当地时间11月17日,在3GPP RAN1 87次会议的5G短码方案讨论会议上,中国公司华为主推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从美国主推LDPC,法国主推Turbo2.0两大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方案,而LDPC码成为数据信道的上行和下行短码方案。消息传回国内后,就立刻引起了国内众多媒体和网友的一阵狂欢。很快网上就铺天盖地的出现了一大批大肆吹捧华为的文章,例如“世界5G技术标准,中国定!”;“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 等等。相比之下,华为自己却很低调,并没有拿此事来宣传。事实情况:1、Polar码并不是由华为所发明的,早在2008年就被土耳其毕尔肯大学(bilkent)Erdal Arikan教授首次提出。2、华为只是众多推动Polar码的其中一家公司,除了华为之外还有中兴、联发科等,Polar码的胜出并不是华为一家的功劳。3、编码方案只是5G中很小的一部分,确定使用Polar码标准,也是全球互相妥协,相互博弈的结果,谈不上是中国厂商的大胜。4、更为重要的是,在Polar码成为5G短码方案之前,高通、爱立信等公司主推的LDPC方案已经成为5G中长码编码确认方案。而长码部分覆盖了主要的信息传播,相比之下短码主要用于信号,携带的信息量几乎没有,等于国家队(包括华为中兴等一百多家企业)花费巨资研究但是得到了与投入极不相称的收益,这实在难言胜利。况且这只是5G三大场景中的一个,还有两个尚未讨论。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说什么“5G标准中国定”、“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确实都是扯淡。当然我们也必须肯定中国厂商成功参与到了5G标准的制定当中,同时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二、华为研发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近日,华为中央研究院瓦特实验室宣布,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实现重大研究突破,推出业界首个高温长寿命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而这个新型耐高温技术可以将锂离子电池上限使用温度提高10℃,使用寿命是普通锂离子电池的2倍。该消息的公布,再一次引发众多自媒体对华为此项技术添油加醋的大肆吹捧。其中就有一篇篇文章《重磅炸弹!今天华为正式宣布!》刷爆了朋友圈,阅读轻松10万+,随后一大波的公众号纷纷跟进转载或者发布类似内容。引发了朋友圈的“爱国热情”!昨夜,华为中央研究院在日本向全世界宣布:锂电子电池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全球首个超级石墨烯基电池登场!同时,将在本月底推出超级快充手机,正式开启石墨烯商用时代!从今以后,三星的曲面屏、苹果的IOS系统、高通的芯片、华为的石墨烯,将成为各自的王牌。而屏幕华为已开始联盟国产作战,系统也派出2000人全力研发,芯片更是一骑绝尘碾压高通!今天再出的石墨烯,可将电池寿命延长两倍,耐热程度提高10度,未来充电只需几秒钟!一直以来,全球厂商疯狂提高配置,对电池却束手无策,中国的华为再次给出了解决方案!事实情况:华为说的很清楚这是“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即使其名字上加入了 “石墨烯”,但它实质上还是属于锂离子电池。这些新闻通稿中的华为瓦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李阳兴博士就明确表示,这种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突破主要为:在电解液中加入特殊添加剂,去除痕量水、避免电解液高温分解。在电池正极中选用改性的大单晶三元材料,提高热稳定性。采用新型材料石墨烯,实现锂离子电池与环境间的高效散热。上面的解析就已经明确指出了,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里面的 “石墨烯” 仅用于提升锂离子电池散热效果。而电池电极上也并没有使用石墨烯材料提高导电性,更没有直接使用石墨烯材质制作电池主体。但是一些公众号和科技媒体可能出于蹭热度或者某些利益原因,却以 “石墨烯” 为切入点,胡编乱造出 “华为正式发布石墨烯电池” 或者 “华为开启石墨烯商用时代” 之类的言论,极大地误导了很多读者。当然,这并不是说华为的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就是个噱头没有实用意义。华为瓦特实验室这次是很巧妙地利用了石墨烯高导热性能来为他们的锂电池散热。华为在通稿中就明确表示,这种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高温极端的环境。在高温下,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的温升比普通锂离子电池要低 5℃,同时工作环境极限温度范围相比起普通锂离子电池也提升了 10℃,使用寿命从而也是普通锂离子电池的 2 倍。60℃ 高温循环充电 2000 次,电池容量仍超过 70%,在 60℃ 的高温存储 200 天,容量损失也小于 13%。但这项技术目前并不适合下放到智能手机上,首先如上面所说的产量和成本是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对于动辄铺货上百万的手机电池来说肯定不现实。而且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是针对高温工作环境制作的,一般而言锂电池高温性能好,低温性能就差,反之亦然。三、华为年终奖发了1500亿?近期有自媒体图片爆料华为今年年终奖的发放标准,并计算出其年终奖总额将会有1500亿元,入职3年的员工可以分到18万的年终奖。随后,“华为年终奖总额1500亿元”的消息在网上广为流传!事实情况:根据华为每年的财报分析,这则消息有明显的逻辑错误,而华为内部员工也表示,这明显是造谣,在捧杀华为。华为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华为营收2882亿元,净利润279亿元,同比增长32.7%;2015年年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608亿美元);净利润369亿元人民币(57亿美元),同比增长33%。2016年,按照华为计划,年收入销售目标为818亿美元。对于销售收入4000多亿,利润几百亿元人民币的公司来说,要拿出1500亿元做为年终奖并不现实。对此,通信专家项立刚认为,华为发1500亿奖金的消息被弱智者广泛传播。华为会发数额较大的奖金,这是一个发展很好的公司,应该给员工的回报,但是发1500亿奖金,这就是造谣。小结:众所周知华为一向以低调务实严谨著称,但是近期媒体上一系列关于华为的报道,却与任正非所倡导的“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奋斗者文化南辕北辙。难道华为也开始兴起了“浮夸风”?亦或是竞争对手的“捧杀”?笔者倒是宁愿相信这仅仅只是无良媒体的博眼球、赚流量之举。不管怎样,我们可以为华为的进步而鼓掌,可以为华为在国际上取得的成绩而自豪。但是我们也应尊重事实,不能为华为明知是夸大事实而不出面澄清,反而还假装不知甚至享受这种虚荣而鼓掌!创业时的华为时刻提醒自己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然而此刻的华为我们天天看到的都是华为如何的牛,如何如何有钱,人均奖金多少多少的报道,这样铺天盖地的捧杀是任正非所愿意看到的吗?
为客户提供快捷安全的数据库 数据恢复服务
这些新闻通稿中的华为瓦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李阳兴博士就明确表示,这种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突破主要为:在电解液中加入特殊添加剂,去除痕量水、避免电解液高温分解。为此还引发了一些非常尴尬的事情,中科院前几天通过其官方微博发表了一些双层石墨烯的研究进展探讨发展方向,却被不明真相的网友质疑研究价值。随后中科院通过转发微博回答了这名网友,这名网友还说出 “华为石墨烯电池已经商用,为何中科院还在研究” 的言论。另外,在某些自媒体平台上,更多的人也将矛头指向了中科院,认为中科院尸位素餐,那么多教授都比不上一个民企(华为),还不如解散了。显然,这些愤青都是被这些公众号和科技媒体给误导了。因为锂离子电池在温度过高时会让其容量损失越来越快,而且是不可逆的,所以石墨烯在这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当中担当着最为重要的散热材质。华为认为这种新型电池可以应用于世界各地高温区的蜂窝基站上,提升基站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以后还有可能应用到电动汽车、无人机等主要依靠电池模组提供动力的设备上。而华为内部员工也暗示这则消息是恶意造谣,捧杀华为,对华为进行道德绑架。“这种病毒式传播,消蚀着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扎根技术努力奋斗的形象。”、“这些过度的吹捧华为,并不是在帮助华为进步,而是在替华为建立更多阻力。”
8848手机,向成功的人生致敬
惟一能用的面膜,还不可劲儿往脸上贴。难道要让我们灵导把脸藏到裤裆里?
任何大集团都有自己的敌人 不擅长实干的团体通常更喜欢利用舆论攻击
我想知道华为宣称20秒充满的石墨烯电池是否真的能上市?什么时候上市?说实话本人不相信这种电池会被华为来首例上市。。。
锤子手机才是良心之作
兔和自干们本来想吹,结果成高级黑了。
这文章不错。。。顶!
“健康随e保(长青版)”老人防癌险,线上免体检。
说不过去,华为是私营企业。如果收益真的那么小,为什么还要花费巨大去开发?楼主出来解释一下
捧杀,不过华为本身也不是好鸟,被人背后捅刀也是自得其所
大户的命运之夜
怕啥,吹牛又不上税
捧杀个屁,把企业吹成民族脊梁,好处大大滴
楼主算了吧,大家高兴一下,你较真干嘛,就这点进步已经很不容易,指望大家能那么理性,那不是咱们的民族性格啊
这智商没救了。1:极化码土耳其教授只提出的概念,没提出任何解决方式。最后时华为不断实践才将极化码实用化并申请专利。中长码华为方案只落后高通5票。2:石墨烯基。光看这四字就知道原因了:华为该买中科院的石墨烯膜了。
免费的广告不做白不做?
楼猪说了算,你高兴就好,中国什么都做不出来你们才最高兴
爱我中华就买华为,不买不爱国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成功护送危急病人到抢救室,病人家属下跪感谢。
警犬趴在车窗上不肯离去,让送别的战友热泪盈眶。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转载者按:华为的成就是民族企业走自己研发道路取得的,然而工业水平的进步涉及到整个科研-工业体系,改革开放走了一条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电子计算机领域放弃毛泽东时代积累的自主研发道路,走了一条以联想为代表的科工贸“攒机”路线,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在这种大背景下,华为的成就也“仅此而已”。某些人过分夸大华为的成就,无非是要为比较优势理论和“以市场换技术”的错误路线背书,继续误导中国的发展方向。
  最近关于华为的新闻真不少,从上个月的“5G标准”到近期的“石墨烯锂离子电池”、“1500亿年终奖”,引起了众多自媒体的一阵阵高潮!一时间网上到处是各种盲目吹捧的文章,阅读量轻松10万+。即使期间也有一些客观的声音,也很快被淹没在了口水之中,仿佛你不认可华为的这些“成就”,你就是“卖国贼”、“美狗”,这完全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在作祟!然而,事实就是事实,如果枉顾事实,过分的盲目吹捧,对于华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一、5G标准事件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7日,在3GPP RAN1 87次会议的5G短码方案讨论会议上,中国公司华为主推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从美国主推LDPC,法国主推Turbo2.0两大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方案,而LDPC码成为数据信道的上行和下行短码方案。
  消息传回国内后,就立刻引起了国内众多媒体和网友的一阵狂欢。很快网上就铺天盖地的出现了一大批大肆吹捧华为的文章,例如“世界5G技术标准,中国定!”;“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 等等。相比之下,华为自己却很低调,并没有拿此事来宣传。
  事实情况:
  1、Polar码并不是由华为所发明的,早在2008年就被土耳其毕尔肯大学(bilkent)Erdal Arikan教授首次提出。
  2、华为只是众多推动Polar码的其中一家公司,除了华为之外还有中兴、联发科等,Polar码的胜出并不是华为一家的功劳。
  3、编码方案只是5G中很小的一部分,确定使用Polar码标准,也是全球互相妥协,相互博弈的结果,谈不上是中国厂商的大胜。
  4、更为重要的是,在Polar码成为5G短码方案之前,高通、爱立信等公司主推的LDPC方案已经成为5G中长码编码确认方案。而长码部分覆盖了主要的信息传播,相比之下短码主要用于信号,携带的信息量几乎没有,等于国家队(包括华为中兴等一百多家企业)花费巨资研究但是得到了与投入极不相称的收益,这实在难言胜利。况且这只是5G三大场景中的一个,还有两个尚未讨论。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说什么“5G标准中国定”、“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确实都是扯淡。当然我们也必须肯定中国厂商成功参与到了5G标准的制定当中,同时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
  二、华为研发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
  近日,华为中央研究院瓦特实验室宣布,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实现重大研究突破,推出业界首个高温长寿命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而这个新型耐高温技术可以将锂离子电池上限使用温度提高10℃,使用寿命是普通锂离子电池的2倍。
  该消息的公布,再一次引发众多自媒体对华为此项技术添油加醋的大肆吹捧。其中就有一篇篇文章《重磅炸弹!今天华为正式宣布!》刷爆了朋友圈,阅读轻松10万+,随后一大波的公众号纷纷跟进转载或者发布类似内容。引发了朋友圈的“爱国热情”!
  该文内容称:
  昨夜,华为中央研究院在日本向全世界宣布:锂电子电池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全球首个超级石墨烯基电池登场!同时,将在本月底推出超级快充手机,正式开启石墨烯商用时代!
  从今以后,三星的曲面屏、苹果的IOS系统、高通的芯片、华为的石墨烯,将成为各自的王牌。而屏幕华为已开始联盟国产作战,系统也派出2000人全力研发,芯片更是一骑绝尘碾压高通!
  今天再出的石墨烯,可将电池寿命延长两倍,耐热程度提高10度,未来充电只需几秒钟!一直以来,全球厂商疯狂提高配置,对电池却束手无策,中国的华为再次给出了解决方案!
  事实情况:
  华为说的很清楚这是“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即使其名字上加入了 “石墨烯”,但它实质上还是属于锂离子电池。
  这些新闻通稿中的华为瓦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李阳兴博士就明确表示,这种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突破主要为:在电解液中加入特殊添加剂,去除痕量水、避免电解液高温分解。在电池正极中选用改性的大单晶三元材料,提高热稳定性。采用新型材料石墨烯,实现锂离子电池与环境间的高效散热。
  上面的解析就已经明确指出了,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里面的 “石墨烯” 仅用于提升锂离子电池散热效果。而电池电极上也并没有使用石墨烯材料提高导电性,更没有直接使用石墨烯材质制作电池主体。
  但是一些公众号和科技媒体可能出于蹭热度或者某些利益原因,却以 “石墨烯” 为切入点,胡编乱造出 “华为正式发布石墨烯电池” 或者 “华为开启石墨烯商用时代” 之类的言论,极大地误导了很多读者。
  为此还引发了一些非常尴尬的事情,中科院前几天通过其官方微博发表了一些双层石墨烯的研究进展探讨发展方向,却被不明真相的网友质疑研究价值。随后中科院通过转发微博回答了这名网友,这名网友还说出 “华为石墨烯电池已经商用,为何中科院还在研究” 的言论。另外,在某些自媒体平台上,更多的人也将矛头指向了中科院,认为中科院尸位素餐,那么多教授都比不上一个民企(华为),还不如解散了。显然,这些愤青都是被这些公众号和科技媒体给误导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华为的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就是个噱头没有实用意义。华为瓦特实验室这次是很巧妙地利用了石墨烯高导热性能来为他们的锂电池散热。华为在通稿中就明确表示,这种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高温极端的环境。在高温下,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的温升比普通锂离子电池要低 5℃,同时工作环境极限温度范围相比起普通锂离子电池也提升了 10℃,使用寿命从而也是普通锂离子电池的 2 倍。60℃ 高温循环充电 2000 次,电池容量仍超过 70%,在 60℃ 的高温存储 200 天,容量损失也小于 13%。
  因为锂离子电池在温度过高时会让其容量损失越来越快,而且是不可逆的,所以石墨烯在这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当中担当着最为重要的散热材质。华为认为这种新型电池可以应用于世界各地高温区的蜂窝基站上,提升基站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以后还有可能应用到电动汽车、无人机等主要依靠电池模组提供动力的设备上。
  但这项技术目前并不适合下放到智能手机上,首先如上面所说的产量和成本是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对于动辄铺货上百万的手机电池来说肯定不现实。而且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是针对高温工作环境制作的,一般而言锂电池高温性能好,低温性能就差,反之亦然。
  三、华为年终奖发了1500亿?
  近期有自媒体图片爆料华为今年年终奖的发放标准,并计算出其年终奖总额将会有1500亿元,入职3年的员工可以分到18万的年终奖。随后,“华为年终奖总额1500亿元”的消息在网上广为流传!
  事实情况:
  根据华为每年的财报分析,这则消息有明显的逻辑错误,而华为内部员工也表示,这明显是造谣,在捧杀华为。
  华为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华为营收2882亿元,净利润279亿元,同比增长32.7%;2015年年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608亿美元);净利润369亿元人民币(57亿美元),同比增长33%。2016年,按照华为计划,年收入销售目标为818亿美元。
  对于销售收入4000多亿,利润几百亿元人民币的公司来说,要拿出1500亿元做为年终奖并不现实。
  对此,通信专家项立刚认为,华为发1500亿奖金的消息被弱智者广泛传播。华为会发数额较大的奖金,这是一个发展很好的公司,应该给员工的回报,但是发1500亿奖金,这就是造谣。
  而华为内部员工也暗示这则消息是恶意造谣,捧杀华为,对华为进行道德绑架。“这种病毒式传播,消蚀着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扎根技术努力奋斗的形象。”、“这些过度的吹捧华为,并不是在帮助华为进步,而是在替华为建立更多阻力。”
  小结:
  众所周知华为一向以低调务实严谨著称,但是近期媒体上一系列关于华为的报道,却与任正非所倡导的“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奋斗者文化南辕北辙。难道华为也开始兴起了“浮夸风”?亦或是竞争对手的“捧杀”?笔者倒是宁愿相信这仅仅只是无良媒体的博眼球、赚流量之举。
  不管怎样,我们可以为华为的进步而鼓掌,可以为华为在国际上取得的成绩而自豪。但是我们也应尊重事实,不能为华为明知是夸大事实而不出面澄清,反而还假装不知甚至享受这种虚荣而鼓掌!创业时的华为时刻提醒自己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然而此刻的华为我们天天看到的都是华为如何的牛,如何如何有钱,人均奖金多少多少的报道,这样铺天盖地的捧杀是任正非所愿意看到的吗?
  欢迎访问乌有之乡――
  投稿信箱:
  网址:/
  手机版:/
  乌有之乡微信公众号:wyzxwk0856
  乌有之乡小编微信号:wyzxwk101
  乌有之乡读者交流群:
  微博:@乌有日刊
  QQ号: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人民战争会捧杀掉华为吗?
当华为逐渐步入巅峰,任正非却焦虑不已,“冬天”、“迷茫期”,似乎不是那么合时宜;但华为又比之前张扬高调,“五年内超越苹果三星”被余承东在多个场合重复提起。华为分裂了?还是想刷存在感?
都不是,华为长久以来扮演的都是追随者的角色,某一天当它成为领跑者,但前面又没有路,就容易产生迷茫感,不知道自己下面要踏出的一步,是康庄大道还是万丈悬崖?
还有媒体和民众,华为多年历经苦难、呕心沥血积累起来的卓越成就,极大刺激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感,排山倒海的褒奖颂扬毫不吝啬地倾泻给了华为。华为确实很成功,但神化甚至妖化华为何尝不是一种捧杀?
随着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只会越来越多,分析当下的华为于是就具备了样本意义。
尊重对手,也是尊重你自己
最近科技圈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华为能否从三星Note7爆炸事件中受益?
答案毋庸置疑。据公开报道,三星至少要召回250万部已售Note
7,而上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卖出3.44亿部,三星占据榜单第一位,出货量达到了7700万部。
爆炸的note 7 ,让三星品牌形象大损
然而,受近期连续发生的爆炸事故影响,3329位参与CNET市场调查的用户中,近半已转投iPhone,仅有30.5%的Note
7忠实用户选择置换新机后仍会沿用Note 7。
当市场容量在一定阶段基本维持稳定时,有人被裁判黄牌罚下,余下在场的就能分到更多蛋糕。所以说,不仅是华为,主流的手机品牌多多少少都能从中获益。
被视为2016最强安卓机皇、综合性能全面登顶的Note 7,在“电池门”面前好像上演了一场“杨过断臂”,让人唏嘘。
令人费解的是,一些媒体,非但没有从中得到警示,反而将其扭曲成对三星的恶意攻击,甚至上纲上线至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间的利益博弈。在全球化背景下,利用爱国主义煽动“民粹主义”,这无疑是一种极度危险的“人民战争”。
但这场景又何其眼熟!
在《大败局》中,吴晓波曾以“三株集团”兴衰为例,阐明了“冷酷打击,坚决消灭”几乎是中国企业对待同行竞争对手的共同作风。在兴盛期,三株如此待人,在衰弱期,人家也如此待三株,一切看起来天经地义。
然而,这种“对手观”正是中国市场无法步入健康期的最大障碍。学会选择和研究对手,尊重彼此之间的游戏规则,是中国企业家亟待补上的一课。
无独有偶,任正非近期谈到华为已陷入“迷茫期”。在他看来,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于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
2010年,任正非提出要5年后超过思科爱立信。2015年,华为营收和利润全面领先爱立信,追平思科,诺基亚西门子则合并了阿尔卡特朗讯,更名为诺基亚通讯。
与此同时,“没了追赶目标”的华为却也拔剑四顾心茫然。
任正非还感谢过苹果。
在今年9月的日本座谈会上,任正非谈到,苹果让华为挣到了钱。当ICT产业重心从原来的运营商、设备商、IT软硬件企业一端转移到掌控着海量用户的互联网平台时,苹果推出了第一代iPhone,发明了移动互联网,撑粗了管道,华为才可以多卖网络设备,“如果没有这个时代,我们就会滑下来了,华为就可能不在了。”
所以说,对一个产业和企业家而言,最具危机的,不是看到对手的日益强盛,而是目睹对手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这预示着一个产业正走向夕阳,或市场竞争方式的老化。
更何况,在手机终端领域,华为所面临的竞争对手是三星、苹果,它们不是病猫,而是猛虎。
三年超越苹果,华为的难与不难
就在9月15日,苹果宣布,首批iPhone 7 Plus已在全球售罄。传闻亮黑色(曜石黑)iPhone
7市场价已经炒到2万元以上。
据美国运营商公布的数据,iPhone 7和iPhone 7 Plus头三天预购订单同比增长375%,表现远超iPhone
对比iPhone
7刚发布时铺天盖地的吐槽,这种反差只能说明,对于苹果和iPhone来说,它真正的对手其实从来都是自己,而不是三星或其他旗舰。更幸运的是,唯一有实力与其竞争的Note
7 ,已经错失狙击iPhone 7的最佳时机。
那么,华为在什么情况下能超越苹果?
大咖约比较赞同知乎网友“jarvis tan”的观点:
1、苹果连续多年错误投资,败光2157亿美元现金储备(时间截止至2016年5月,数据来源于穆迪);
2、苹果iPhone产品线多年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导致iPhone产品线巨亏;
3、苹果错过下一轮技术浪潮(如VR、AR、人工智能),而华为成功占得先机;
4、华为连续多年投资、研发资金使用正确;
5、华为将思科爱立信的市场份额挤压到反垄断临界值附近;
很明显,上述一连串事件同时发生的可能性极低,希望渺茫。
既然这样,不妨再分析一下,华为和苹果目前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首先,就手机系统而言,iOS构建的闭环生态及流畅体验,华为的EMUI是无法与之竞争的。任正非就曾警示:“终端没有黏性,量大而质不优,口口相传反而会跌下来。”
即使华为终端销量在3—5年后如愿超过苹果,华为在内容、IP、数据方面等的缺失,一是会让其受到内容垄断者的猛烈攻击,二是华为出现价值管道化现象,失去用户粘性,就像微信之于中移动、电商之于传统行业。
其次,论手机硬件,华为虽有海思麒麟,是全球第六大芯片供应商,但芯片实际性能尚无法媲美苹果、三星和高通。且随着全球智能机技术成熟,硬件技术边际效应逐年递减,依靠硬件盈利的空间将被极度压缩。
最后,在最重要的美国市场,华为一直是不得其门而入,且国际市场环境随时有可能伴随着中国复杂的国际关系大环境发生逆转,这一点从美国先后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兴、华为发起制裁就可觑得端倪。
所以,华为如果要打破苹果生态构筑起的强大经济围墙,单纯地拼销量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苹果玩的一直是利润——iPhone包揽了移动行业90%的利润,苹果公司的利润50%以上又来自手机,却撑起了六七千亿的市值。只有当华为高端机型的销量和利润全面领先苹果,才算是真正的超越。
这点,华为轮值CEO徐直军有深刻认识,其在接受FT中文网采访时曾表示:“至今为止,中国面向消费者还没有一个全球高端品牌,我们以此为目标,可能需要5-10年。我们有可能(超越三星和苹果),但我们不能确定能否实现。”
稳健的华为,更焦虑的三星
那么,三星呢,华为能超越三星吗?
事实是,在中国市场,华为手机销量早已超过三星,且双方差距正在逐年扩大。在国际市场,三星依然保持领先优势,但双方的差距又在逐年缩小。
所以,论单一的手机市场,华为终端超越三星电子,只是时间问题。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销量领先并不代表技术同样领先。
三星垂直供应链整合能力极其强大,尤其是在芯片、内存、电池、屏幕等手机关键元器件上占有核心优势,几乎能实现自产自足。连苹果都无法彻底摆脱对三星的依赖。
而华为仅有芯片一项可以挑战三星,芯片设计能力实际又弱于三星。在研发投入、专利积累上双方也存在不小的差距。华为要追平,保持研发投入将是必经之路。
稍微幸运一点的是,在软件生态布局上,同属安卓阵营的华为和三星算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而未来,绝对会是靠软件增值服务赚钱的时代。
但当我们将目光投放到整个集团层面,却又是另一种景象。
先说华为,华为共有三块业务:运营商网络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终端业务。其中,运营商服务依然是华为的主要收入来源,据2015年年报,其收入为2323.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消费电子业务营收1281.28亿,同比增长72.9%,占华为整体营收的33%。
华为面临的隐忧是,4G网络建设高峰行将过去,却尚未找到下一个催化剂,通讯行业正陷入寒冬。
任正非谈到“迷茫期”实际上就是描述这样的客观状态,“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而三星呢,俨然就是个万亿产值的商业帝国,其业务涉足了智能机、家电、保险、建筑、航空、军事、电子、机械、化工、纺织等诸多行业,几乎涉及到韩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仅“三星电子”,其一年销售额就超过22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万亿元)。三星一举一动都深刻影响着韩国经济走向,以至于有“举国体制”“三星共和国”的说法。
然而,近年三星正隐现盛世危机,接班人继承问题引发家族内斗,三星电子营收接连几个季度下滑,加上此次电池爆炸事件,让三星通过S7/S7
Edge积累起的上涨动力消失殆尽,同时暴露出品控、商业模式上的缺陷。这足以说明,在整体的步伐、战略布局与心态上,三星显然比华为要更焦虑。这无疑是擅长稳扎稳打的华为大好的机会。
一个强大的华为,一个怒吼的华为
当然,我们不能妄自尊大,但也不能妄自菲薄。
首先,华为正越来越被国际主流媒体认可。
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有110家企业上榜,仅次于美国,华为也位居其中,以628.55亿美元营业收入排名第129位,较上一年的第228位跨越式提升近百名。而爱立信排名第357位。
苹果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其利用IOS系统打造了自己的生态系统
其次,作为一家没有上市的民营企业,华为2015年销售收入为60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900亿,比BAT总营收还要多出1000多亿。即便是营收和利润最高的腾讯,其2015年总收入也只有1028.63亿人民币,大约为华为当年营收的四分之一。
华为还是世界上投入科研成本最高的科技公司,2015年投入科研经费500亿元,是BAT投入总和的2倍左右,拥有1万名博士。
为打破“无人区”困境,任正非还计划,未来几年,华为每年研发经费要提高到100—200亿美元。
而与之伴随的,是一个更雄心勃勃的目标:2020年,华为销售收入要超过1500亿美元。也就是说,未来5年,华为的销售收入要突破1万亿人民币。
在专利积累方面,华为也是成就斐然。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数据,华为以3898件专利申请量成为2015年度国际专利注册数量第一名。
根据华为2015年的财报显示,华为已累计申请了52550件国内专利和30613件外国专利,专利申请总量位居全球第一。
光靠申请数量并不意味着一家企业在专利上面的积累和优势,被授权的专利才可以拥有真正话语权!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15年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华为去年的中国专利授权量在通信领域仅次于中兴,位列第二位。
华为方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华为累计已授权专利30924件,美国授权专利5052件,欧洲各国累计授权专利达11474件。
连苹果都开始来向华为买专利,双方已经签署手机方面的专利交叉授权协议。
华为还首次在美国和中国两地向三星发起专利诉讼,而且不是不痛不痒的外观专利,是涉及通信技术的高价值专利。在被外企“压制、欺负”多年后,终于有中国企业发出了自己的怒吼!
谈迷茫的背后,是任正非的孤独
从总体上看,华为确实是一家发展迅速的企业,其终端业务,无论是重点进军欧洲市场,调整策略发力中高端市场,还是走线下线上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均是稳扎稳打,亮点频出,释放出向好的信号。
与此同时,当苹果愈发重视大陆市场,华为则积极出海,征战海外时,华为、苹果、三星短兵相接已经是必然趋势。华为胜在产品性价比高,在本土市场,渠道、用户、营销的渗透能力要强于苹果、三星。但在国际市场,无论是技术实力、政策敏感性,华为又面临更艰巨的挑战。
再上升到更大的战略层面,就像任正非所暗示的,整个通信行业的权力结构和运营机制已经抵达临界点,不仅是运营商,设备供应商的好日子也即将到头。
而面对即将到来的智能时代,华为尚未做好充分准备。说到底,华为是一家商业领域通过产品和服务成功的公司,但并不具备领先者的开创性基因,其成功更多依托于中国的全球化红利和时代需求,其战略本质也并没有超越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思科和朗讯。
最关键的,还是如21世纪经济报道所指出的,相比苹果的iOS和应用商店,谷歌的安卓系统,Facebook的社交媒体平台,以及亚马逊处于全面爆发阶段的云计算,甚至是总市值不如华为的BAT,它们都已经拿到了下一个十年高科技第一阵营的入场券,而华为“只有短途票舒适的头等舱,并还没有拿到真正长途的船票。”
所以,大咖约能够送给华为的,只有一句“且行且努力”。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任正非在媒体对华为热捧一片的时候,依旧冷静、清醒,在最高领导人面前都能直言不讳“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具备这样高度危机意识的企业家,已经超越了大部分的竞争对手。
而当任正非不断声嘶力竭地喊出“华为的冬天”,不断焦虑地提到华为战略上的迷茫时,我们应该读懂他作为领军人时内心的孤独。
提到华为,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民族企业、民族品牌”,将民族振兴的希望寄托于其上,每一次华为有什么风吹草动,都是大唱颂歌,却忽视了华为的商业属性和商业使命,以及华为与世界级顶尖企业存在的现实差距。这对华为和任正非来说已经是一种沉重的枷锁及负担。
在2016年一次高管和员工对话会上,任正非就毫不客气地批评了一位员工提出“华为作为中国公司领袖”的观点,他说:“你说未来有一个中国公司领导世界,我相信那一定不会是华为,因为华为是全球化公司,不是一个中国公司。为什么有这么狭隘的荣誉感呢?
对于海外员工,任正非也希望他们不要陷入狭隘的民族情绪,其曾在一次科学家会谈上发出告诫:“我们今天是有能力,但不要把自己的能力设计得完全脱离我们实际。我们若要完全背负起人类的包袱,背负起社会的包袱,背负起中国民族振兴的包袱,就背得太重了。我们也担负不起重任来,我们能往前走一点就是胜利,不要以为一定要走多远。”
而盲目的、沉重的爱国情感确实让华为在中国强势崛起的时代背景下蒙受了太多委屈与排挤,美国制裁、印度防备、越南抵制……
但华为能有今日的成就,是靠30年的艰难拼杀得来的,代价有时甚至是生命。
因此,如果你真的支持爱护华为,就请保持身份的中立,真正站在华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体谅它全球化所面临的真实处境,将朴素的爱国情感上升为客观理性的批评建议,“做一个能提着鞭子、不说假话、奉承话,能督促华为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中国人。”
希望华为能继续为我们创造奇迹,就像它在2010年喊出要超越思科爱立信,只收获嘲笑声一片,结果最终用实力打了所有质疑者的脸一样。
梦想还是要有的,否则真和咸鱼没什么分别!
注: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咖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骂杀与捧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