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xba n3ap最近出的XBA-N1AP与N3AP有什么差别

索尼音频设备新品简单评测(下)-1A、A35和N3AP、1000X
作者:流星格格  来自:  
上一篇请点击:
在此,我首先要道歉让想看下篇的人等了那么久,这期间工作一直在忙,因为工作的原因,工作方案、论文等一直在写写写,到了下班回家就是各种家务事、看小孩等等琐碎之事搞得我一直没有留出空来写文章,即使如此我仍然要挤出时间完成这篇文章,所以文章质量可能略有下降还请原谅。闲话少说赶紧正题。
在上一篇我花了很多的文字和图片说说signature系列的设备,但是我发现人们的热情并不高,我作为一个烧友兼伪索粉,自然会着重去看这一批旗舰机,毕竟它代表了目前承载SONY最高技术的产品,自然可挖掘的东西也很多。但是我发现玩家和消费者属于两个不同方向的人群,玩家肯定是盯着高技术带来的效果去的,并不会去考虑价格等因素,但是消费者却是以价格为最先、主要导向,在这个基础前提下再去考虑所谓效果的最大化,所以上一篇很多人留言给我,问我1A怎么样,和ZX2比较怎么样之类的问题,在他们心中,WM-1Z虽好但是曲高和寡,相比虽然WM-1A的价格仍然属于前列,但是比1Z要平易近人很多,况且与ZX2也有2千左右的差价,那么下面我来说说这些机器。
一、NW-WM1A
上一篇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没有1A出现,我的解释是作为专讲Signature系列的一篇,而1A并不属于该系列,很多人不敢苟同,认为1A与1Z一样是Signature系列的。当我在举例说明官网在表明Signature系列的时候并没有将1A罗列在内,但是随后又有很多人罗列了一些海外网站在Signature网页里含有1A的证据。事实上我并不想多说什么,我和很多消费者一样最开始也以为1A是Signature系列的,对于我来讲一直在参考日本官方的人来说,只是表明1A使用了Signature技术而已,不过这样的证明并不严谨。其实最开始我知道1A不属于Signature系列来自于SONY官方培训人员口中,并且随后我再继续追问是否确认1A不属于该系列的时候,培训师一口认定,并外加说明:不要认为1A是Signature系列的,他真的不是。随后的话瞬间解答了我即将要问的第二个问题就是,1A在产品线的定位,而这句话就是1A是作为ZX2的升级版存在的,它位于ZX2之上或者可能替代ZX2。
我说这么多并不是想一心把1A从Signature系列中清走,我认为官网的模糊说明就是想让消费者有一种心理满足感,买了1A就是旗舰系列的满足感,可能我想法比较狭隘,我也更倾向培训师所谓的1A定位在ZX2之上,局外人也看得出来价格摆着呢,但是是否含有替代关系就不好说了,如果是替代关系难道ZX3不存在了么或者1A的下一代叫1B还是2A呢?
把这些哥德巴赫猜想抛开一边来看看产品本身,与1Z相比,除了没有黄袍加身外,在外表没有任何的区别,模具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屏幕大小、按键布局还是插孔布局全都一样,不一样的就是外壳是黑色磨砂金属机身,同时在按键区使用了拉丝工艺,外表的区别就是这些。当然1Z不仅贵在最外层的那个材质上,更重要的是里子的不同,不然,1Z怎么能卖出1A翻番还有余的价格呢。
首先,1A的机身采用了和1Z相同的工艺,但是材质不同,1A采用了铝合金一体成型工艺,用整块铝转切削而成,这种材质工艺目前很多手机都在用,主要是与1Z比在材质上轻了不少,此外加工工艺难度也好不少,不过这并没有减弱1A的做工,实际上手1A与1Z在做工上没有差别,浑然一体的机身没有任何接边和菱角,而且1A真的比1Z轻了不少,尤其是当你拿过1Z之后,你会觉得1A轻如玩具,这个时侯带来的欺骗性就是你会觉得1A和ZX2在重量上无差别,而实际上1A可是有近2倍的ZX2的重量,我觉得1A在便携上相比1Z优势很大。与1Z一样,1A正面是一块分辨率为854×480的4寸彩色液晶显示屏,机身顶部仍然是4.4mm的平衡和3.5mm的普通接口,机身侧面的按键和底部插孔与1Z一样,不再赘述。
在内部部件上,1A同样使用了1Z使用的大容量、低ESR的双层电气电容、花费三年时间针对Walkman研发的FT CAP(高聚合电容器)、Corson铜合金背板、比ZX2尺寸更大的两个适用于44.1kHz和48kHz采样率序列的时钟(尺寸为5mm×3.2mm,ZX2为3.2mm×2.5mm)以及镀金OFC底盘,8mm大线圈(ZX2为7mm)、MELF电阻等,不过在插孔内部连接线上使用了OFC线,而没有使用1Z一样的KIMBER线材。在电路上与1Z有一些区别,主要是OS-CON电容使用的数量相比1Z有所减少。核心上,1A仍然使用了新的S-Master HX数字放大器芯片CXD-3778GF。功能上与1Z并无二致,DC相位线性器、DSEE HX、支持4.4平衡下的DSD硬解、LDAC等等一应俱全,操作界面UI也与1Z一样。
不过为了与1Z拉开距离,除了用料外,1A存储由1Z的256G缩减为128G,在配件上取消了皮套。与我一起到手的1Z一样,机身软件版本为0.9,升级为1.0版本,升级方法与1Z相同,试用耳机器材与1Z相同。
首先,1A的声音与1Z还是能听出来的,就是少了一些1Z的一些氛围染色,1Z的声音我之前说了,这次SONY终于可能把乐器分开了,不再糊成一团,1Z还能听到一种金灿灿的声音,就是这个感觉在1A身上有所收敛,听起来确实很玄学,就是差这么一点,1A声音冷静一些也平淡一些,不过总体的氛围和三频分布与1Z无异,1A继承了1Z绝大部分的声音要素,乐器也能分得开,结像也可以,速度中等,只是缺少1Z那种金灿灿的氛围因素,这会显得1Z要比1A更好听一点,没错就是一点。与ZX2比,提升是显而易见的,正如之前说的,听完1A后,会觉得ZX2声音混且不实,有一些发飘的质感,ZX2在低频上比1A来的更多更重更蓬,整体下来,1A至少在声音上却是比ZX2有一些优势。
这么说下来,1A声音要好于ZX2一些,1Z声音要好于1A声音一点,但是他们之间的价钱差距可并不是这种比例,这难道不是凸显1A的高性价比么?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看到,1Z为了与1A差出的那一点而不惜工本,价格也高出不少,不过前提是当你购买1A的时候尽量不要去听1Z,都则你总会觉得1A少了点什么。此外1A所在价位竞争对手至少在音质上都是很强的,在这方面1A没有优势,所以这就要看根据自己需要实际出发,我的个人意见是,ZX2可升级到1A,但是推荐并不是很强烈,如果你手头有PHA3就不建议了,当然1A的声音取向与PHA3不是一个路子,PHA3会显得声音过亮,有点干,1A则会有恰到好处的感觉,高频不会过于发亮发尖,低频也不会太重太浓,但是他们俩互相PK彼此没有赢得对方的明显优势,如果从捆绑来看可能在重量上和操作上1A微胜。在这里我仍然要着重说一下索法家的一个奇特分子-D100,不考虑便携的话,D100的声音优势不小,尤其是播放DSD文件的优势很大,虽然D100声音很素过于平淡,但是素质很高,而且按照现在的价格来看,D100竞争力很高。综上,考虑到各路竞争对手,1A入手的时机就是降到ZX2首发价格的时候。
二、WM-A3X系列
不必多说,作为A2系列的替代机型,秉承了h.ear系列的多颜色机身,超薄的机身非常适合便携。手里拿到的是A35HN,HN代表有降噪功能,配备了降噪同色耳塞,而且因为机身内存的不同分别为A37HN(64G)、A36HN(32G)、A35HN(16G)。A35也秉承了这一代机器的主要特点就是,A35使用了一块3.1寸的触摸屏幕,取消了前代的方块键,这次的界面UI与1Z/1A一样的十字操作界面,所以当你熟悉1Z的操作后上手A35没有压力,而且机身侧面也布置了常用的操作按钮。此外虽然A35没有上一代那么细长,本身机身厚度也要厚一些,但是仍属于卡片范畴。
主要是A35不仅使用了S-Master HX数字放大器(与1Z/1A不同)、带有DSEE HX、醇音技术+、6段均衡器、DC相位线性器、动态均衡器外,内部使用了5个POSCAP电容为S-Master HX数字放大器供电,而且配备了分别适用于44.1kHz和48kHz采样率序列的两个时钟。所以在机能方面来看比前代有所提升。而LDAC、最大支持128G的TF扩展、NFC等也没有落下。
音质上,A35与上一代A25是两个风格了,在不开启任何音效的情况下,A35明显声音更醇厚更平稳,声音上高频不突兀,低频也没有泛滥的现象,三频表现比较均衡,尤其是在与A25对比后,发现A25声音发尖发亮,就算开启音效,A25在高低频有所提升但是中频没有变化,相比A35在中频表现好很多,不会有声音低洼的质感,整体来说,A35素质比A25是有一些提升的,这不仅是声音取向的差异,A35听起来会比A25更柔和一点,声音更百搭一些,相反A25的声音就有点ACG的取向了。所以平心而论,无论是操作还是功能、便携等各方面,我个人更倾向于A35,A25升级到A35是没有问题的。
三、MDR-N3AP
因为Signature系列大放光芒,一同发布的其他产品被光芒所覆盖,N3AP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圈铁AP系列的新成员,索尼发布了N3AP和N1AP,手头拿到的是N3AP。N3AP是SONY将圈铁耳塞小型化的产品,不仅是因为使用了单动铁+单动圈的构造,而且动铁和动圈单元都有所缩小,单元数量和体积的减少,所以耳塞体积也小不少,不过毕竟动圈和动铁的外形差异,所以N3AP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奇怪的造型。
先从周边说起,N3AP使用了一贯的SONY包装,配件上配备了三副哥套和三副泡沫套、一个收纳包、线架和连接线长度调节器一个。N3AP仍然是可换线设计,采用一根1.2m的镀银无氧铜线材和镀金弯插,线材表面也有防缠绕横纹。此外线身上也有iphone的线控器。
外型上,N3AP采用了一个不太规则对称的外形,根据解剖图,顶部的凸起毫无疑问容纳了一个动圈单元,中间的管状部分为动铁单元。耳机由泰国制造。根据官方的信息,N3AP采用了比以往小30%的全频动铁单元,而动圈单元为LCP振膜的9mm单元,前部的导管采用了类似于镀金的设计方式,当然不是真的镀金,算是给这个外形一点点缀吧。因为单元小,所以耳塞本体很轻,佩戴压力不大。
音质上,整体质感偏硬,而且质感干涩,低频上速度较快但是没有多余的泛音,高频表现一般,解析也比较一般,三频的分布不太均匀,中高频呈现出低洼的态势,总之N3AP这款耳塞的音质着实一般,除了小我想不出其他的优势,剩下就是价格了,如果售价不低的话不如A系列靠谱。
四、MDR-1000X
MDR-1000X是一款蓝牙无线降噪耳机产品,重点在于降噪方面,在这方面我觉得这次SONY可谓黑科技满满,毫无保留的说,我个人觉得1000X的降噪效果已经超于了BOSE的QC35。
这款耳机本身的设计比较普通。内部纸箱里配备了一个比较大的收纳包,1000X可以折叠在里面,随机配备了连接线和USB充电线以及航空插头。耳机的造型没有什么特殊的花活,耳机为封闭式设计(废话),耳罩表面为类似于仿皮花纹的塑料,耳垫为人造革,头梁为金属材质,一切都比较普通。左侧耳机侧面有电源、降噪和音效按键以及耳机线插孔,右侧耳机带有USB插孔。
先说说操控上,该耳机支持蓝牙4.1版本,支持LDAC和NFC,操作上支持触摸操作,在右侧外耳罩表面上下左右滑动和点击操作分别对应音量大小、前后倒曲和停止播放操作。此外1000X内置S-Master HX数字放大器,支持DSEE HX,耳机本体使用了一个40mm的镀铝液晶分子振膜。
再说说最重头的降噪技术,除了本体为封闭式耳机和外包耳罩的被动降噪外,主动降噪方面采用了数字降噪。首先,每个耳罩使用了双拾音麦克风,通过两个镶嵌在耳机外部和内部的麦克风可以搜集歌手的数字音乐信号和每一个细节的噪声。DNC(数字降噪)软件引擎结合双噪声传感器,可以形成高精度反向声波与噪声进行抵消。此外因为是数字降噪,安装在耳机腔体外侧的麦克风还会拾取环境中的声音,声音控制引擎分析输入的声音,并在拾取人声的同时降低其他声音。比如使用降噪耳机的时候一些人声通知会过滤出来。1000X还配备了快速提醒(Quick attention)功能,该功能是将环境声模式和降低音乐音量两个功能组合在了一起,只需要用手掌扣按住耳机右侧腔体外壳,就可以启动该功能,这时会听到周围环境声, 不用脱下耳机就可以与他人沟通。最后降噪引擎具备智能降噪模式,根据外部环境具备飞机、公交车/火车、办公室三种降噪模式。1000X的操作在按钮操作后会有女声的中文提示音然后启发相应的功能,虽然这更清楚处于哪种模式,但是启发速度并不快,不像BOSE的QC35打开按钮式的同时模式就打开。
说说效果。一般来说,降噪耳机开启降噪和关闭降噪的音质是不同的,这不仅是因为降噪的原因,打开降噪后声音进入降噪电路进行处理也会改变声音,1000X也不例外,在不使用降噪的情况下,声音憋闷打不开,整体挤成一团,而且浑浊,只能算是耳机没电时临时聆听,打开降噪系统后瞬间就不一样了,1000X带来的降噪效果个人觉得已经超越QC35,首先隔绝了绝大部分的噪音,以往我在使用降噪耳机的时候(事实上在外出时我经常使用手头的QC20),一些持续的嗡嗡声降噪是没问题的,但是碰见突发噪音比如车喇叭噪音等等隔绝是比较差的,这主要是突发噪音出现快,降噪电路来不及处理所致,1000X在这一部分改良很多,突发噪音已经很微弱,其次,降噪耳机因为反相抑制声波的原因,会有压耳感,感觉鼓膜会有压力的感觉,而1000X几乎毫无压耳感,打开降噪瞬间安静而且耳朵仍保持舒适无压力的状态,这一点做得非常好。至于音质,前端是1Z,打开降噪后,声音整体偏向中高频,低频量感一般但好在还有,整体声音没有N3AP那么突兀,没有很恶声的感觉,至于什么声场、结像之类的不说也罢,降噪耳机主要是降噪,然后才是声音,1000X的降噪能力我很满意,音质上也算过得去,整体是比较合格的,只是价格不要太贵,目前国行还没开卖,可以买到港版。
整体试听就是这些,可以看得出来这一篇码字少很多,不仅是时间问题,而是可挖掘的东西确实比较有限,总之这次索法一口气出了一大堆的东西,黑科技和槽点并存,虽然Signature系列更极致,但是还是没有给我当年SONY的随身霸主的那种质感。东西出了一大堆,整体来说也确实不错,随身设备上总的来说音质有惊喜但不惊艳,耳机和其他产品黑科技很多,个别效果有限,1000X的降噪效果很满意,1Z带来的舒适感也可以,N3AP音质就算了,4.4mm没啥感觉。你要问我哪款值得买,都可不买或者要买就A35HN,便宜便携好用,音质过得去,便携随身的意义就已经达到了。
21:26 | #1
小耳塞的评价和另外个帖子区别好大啊,看来要等国行上架了去试听下才有底……
21:41 | #2
22:15 | #3
相当不错,不过一直有个问题,就是那个“DC相位线性器”作用是啥?
22:29 | #4
1A的重量好像跟zx2差不多吧?
22:37 | #5
相当不错,不过一直有个问题,就是那个“DC相位线性器”作用是啥?
我也想问头大大一样的问题,那个玩意干吗用的??还有A35系列跟ZX100比较,是不是定位不一样?
22:51 | #6
放一手好毒
23:06 | #7
看这样子,我就赚钱买1A好了。。。过几天去武汉的实体店听一听。
23:30 | #8
好文,看样子D100才是背后boss
23:39 | #9
只关心A30系列木有了CB后低音是个什么情况?
PS:正在看你的图文,我家老大悄悄走进了说了声:老爸我终于知道你的钱花哪里去了,给我买玩具就说没钱你都有这么多听歌的了,还买
我说:看看,只是看看~~~
23:43 | #10
好文,证实了一分钱一分货,二毛钱二分货,三元钱三分货。
23:49 | #11
00:04 | #12
1A的重量好像跟zx2差不多吧?
刚查了下 400多克&&快一斤了!
00:27 | #13
本帖最后由 punkxd 于
00:41 编辑
感谢楼主的测评!其实是不是signature我觉得不重要了 只要达到自己预想的需求就可以入手 我也已经预定了黑砖 隔壁绿坛关于金砖黑砖对比的测评我也看了 这次那边居然没有开黑 对黑砖的评价居然还不错 和楼主说的看起来差不多 金砖调音肯定更高级 但是价格也很高级 就像楼主说的一样 要入黑砖的尽量不要先去听金砖 我们这里也没有机会能听到金砖 所以黑砖够了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以前用ZX2觉得已经接近完美了 就是差那么一点 比如推力什么的 现在黑砖应该弥补了ZX2这些小小的遗憾 所以值不值因人而异了
00:37 | #14
本帖最后由 punkxd 于
00:53 编辑
刚查了下 400多克&&快一斤了!
黑砖明明是267克 你在哪里查的?你说的这个400多克是金砖的重量
IMG_2002.PNG (372.46 KB, 下载次数: 0)
00:52 上传
00:47 | #15
我也想问头大大一样的问题,那个玩意干吗用的??还有A35系列跟ZX100比较,是不是定位不一样?
定位肯定是不同档次的了、目前A系列定位入门,ZX系列是原先的旗舰
07:39 | #16
写的真好~~
话说作为色弱的我,现在也不知道所谓的翠绿的A30是哪个,是看上去金灿灿的那个吗....
08:52 | #17
终于等到了,感谢楼主 辛苦了。
09:43 | #18
刚查了下 400多克&&快一斤了!
别逗,金砖1Z才是400多克,1A只是比ZX2稍重一点,至于lz说的两倍于zx2的重量显然是搞错了,两倍于zx1重量还差不多
10:17 | #19
[][][][][][][][][]
客观 包容 敏锐 专业
iMP3.net 随身数码影音
意见反馈:
推广合作:139
莫凡配件:135
All Rights Reserved.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上两个月索尼发布了 2016 最新的入耳铁圈 N 系列,官方声称在体型缩小的情况下,比原有的 A 系列各方面均有提高。
LZ 平时喜欢听流行,电音,对原有的 IE60 爱不释手,然而最近迷上了徐佳莹,蔡健雅等女声,想要尝试一下铁圈结构能否满足我这两个极端听音的要求。
本来双 11 能够拿下A3的,结果正好发布了 A3 升级版 N3,动圈单元缩小,但黑科技令低频改善,动铁单元由一个高频单元+一个全频单元变成了只有一个全频高敏单元,由此体积缩小,对比 A3 的“U 盘插脑袋”,现在 N3 佩戴起来十分美观低调
附上 LZ 佩戴图。
好了话不多说,来看看 SONY 一贯的白纸黑盒,高端大气的包装。
正面是 N3 的产品图,从包装介绍来看,与 N1 对比的不同是,N3 的导声管的材质是黄铜,能提高中高音,N3 多了个黑科技“声场控制技术”(Sound Space Control),并且 N3 的 9mm 动圈是高灵敏度的 LCP 振膜,估计低频会更加饱满丰富吧。
翻开盒子,只见 N3 安安静静的平躺在丝袜手感的暖床里,显得十分的高贵,就像仅供展示的黑珍珠一样。
盒子里面是配件,这次索尼推出全新的“泡发矽质耳塞”,与传统的哥套不同,它是类似于硅胶的一种稍硬的材质,与C套不同的是,它并没有记忆回弹的性质,而是一种弹性十足的中空型耳塞,类似于瑜伽垫的那种手感,LZ佩戴起来感觉并不比哥套好多少,可能是习惯问题,新的泡沫套隔音效果大大提升,牢固度大大提升,耳机再也不会容易被不小心扯掉,仅仅提升了佩戴体验,音质上来说暂时还没发现有何改善。
配件全家福。
索家一向的良心耳机包,这次也是足以体现,每边各有一个皮筋袋,可以存放耳塞及线夹,绕线器等杂物,外层材质是人造皮,手感还是不错的,便携性也绝佳,最主要的是拉链有个 SONY 的标志,让我每次都想带着它出门。
镀银无氧铜双绞线,线材稍微有点半透明,所以我才能看到里面是一个双绞的结构,线材比IE60的轻很多,不会存在戴着耳机有下坠的感觉。
耳机内测印着明显的 Thailand 字样,证明这是泰国的血统,不知为何我感觉如果是 China 的话我会更自豪点,然而包装上写了只有配件跟 Case 耳机包是 Made in China,耳机正面的 SONY 标志能让路人一眼就知道这是来自 SONY 的黑科技。
黄铜导音腔,能提升中高频的传播。
接下来聊聊听感(以下为开封初听 4 小时后的结果,并不代表耳机的最终素质)。首先 LZ 手上只有 IE60,所以想知道它与 A3 有多大区别的网友们对不起了,而且这家伙特别好推,用水果手机直推与我用台式机的小夜曲声卡推,是没有一耳朵的区别的,而且原线自带 iPhone 线控跟 mic,也就说明他就是为了手机直推设计的吧。
声场:第一耳朵是感觉这货是不是自带 5.1 环绕声卡啊,N3 的横向声场得益于 SONY 新的黑科技 Sound Space Control,在听加州旅馆的时候,各个乐器的位置都能明显分辨出来,这与 IE60 的包围感是不同的一种感受,如果说 IE60 是音乐厅里面听演唱会的话,那么 N3 就是在体育馆听演唱会的感觉,特别是听电音的时候,每一种节奏的低音,都在不同的位置发出,而且你能很清晰的听出来里面有几种乐器,不想 IE60 那样大闷锅一锅熟的感觉。
人声(动铁出声质量与煲机时间关系很小,所以这基本是最终效果了)。前面讲到LZ喜欢徐佳莹,蔡健雅等女声,N3得益于高敏动铁,女声秒 IE60 不是几条街的问题,而且听徐佳莹的所有歌,都是一种仿佛她在你耳朵边唱歌的那种贴耳感,十分的温暖感人,有几次眼泪都出来了,听王菲的《天空》时,王菲的口水声能听的很清晰,这也是动圈无法做到的细腻高音,但缺点是,女声很近,男声却稍远了,可能是调音问题,到了中低音的人声时,例如陈奕迅的《淘汰》,男声比女声远了一倍多的距离,跟背景音乐有点相混,而且没有了 IE60 的氛围感,显得有点冰冷。
低中高频。首先低频完全干掉 IE60 这是肯定的,量的话大家都一样,但是 N3 得益于 LCP 高敏振膜,表现出来的低音层次感比 IE60 好了很多,听蔡琴姐的《渡口》如果说 IE60 是在你面前打鼓,那么 N3 就是鼓声通过低音炮播放出来的感觉,中频是 N3 的弱点,之前说了,男声的表现没有 IE60 温暖,而且距离远,与远处的背景音乐混在了一起,中频是比较混乱的一个点位,当然也是最难调音的地方,这个价位的中频,N3 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不能说是缺点,而是没有亮点,高频则处理得很好,所有的高频(包括女声,小提琴,管乐等)都是贴耳温暖型,为什么说是温暖型呢,因为不像只追求高频的那些动铁一样,女声居然没有齿音!而且不刺耳!这是十分难得的,所以听起来很舒服,不会有一丝要皱眉的时刻,小提琴的感觉也是温暖型的,比 IE60 通透,但不至于穿透,无论多高的高音都不会有刺耳的感觉。
总结:索尼大法好索尼大法好索尼大法好。
听久了 IE60,XBA-N3AP确实能给我很多惊艳的地方,特别是它能满足我的所有需求,电音,流行,女声,之前我以为IE60已经是三频均衡里面的王者了,结果现在才发现山外有山,N3才是真正的三频之王,同价位之内,就像包装上的宣传语那样:“呈现音乐家真正要表现的声音,配戴稳定舒适”。是的,他所有都做到了,他把 DJ 们想要嗨起来的气氛带给了我,把徐佳莹的感动心酸带给了我,把每一首歌的感动带给了我,而且重点是,终于不用挂着 U 盘出门了!
因为 U 盘变成了加特林!
注册或登录数字尾巴帐号即可发表评论
你觉得给手机配n1ap还是n3ap 我只用手机推
我只想给?推 请问是买n1还是n3
哈哈哈 形容形象.加特林机枪
看了看手头的gr07,看看了支付宝,按住了自己的手
索尼的音染氛围向来不错,这塞子倒是一反常态的白开水
我感觉n3是过渡产品,就好像跟300ap给我的感觉一样,可能大法在准备大招
毕竟官方也没说是旗舰,但是确实是目前阶段索法最好的中段耳机了
问下贴主,这款耳机手机可以带起来吗,我在纠结索尼的N3和A3.求解~
嗯,昨天去实体店听了,感觉不错
国行双11,1788
嗯 A3好多都说需要ZX才行,手机效果不好,说N3是做了手机推的优化,你多好入手的??
之前纠结在两款之间,到对于a3挂U盘的方式实在无爱,直接选择了n3
k3k3路过~话说烧圈不都恋旧不喜新的吗···好多人都喜欢旧耳机的声音
可能是习惯了吧?跟旧女友一样
所有的耳机都好想买啊
楼主私信个店铺地址~
sony大法好
就我觉得这侧脸像王祖蓝吗
这么好的耳机,为啥用苹果听呢?
因为n3特容易推啊,手机也能出90%了,而且出门不喜欢带多一个播放器
随便找一家,港行顺丰1699的,很多家有卖
就是说依旧没有很好处理圈铁衔接问题...这样子的话现在买个U盘插耳朵还是不错的
乐器分离度很高,人声贴耳,相比u盘声音没这么混,更清晰一些
楼主是哪里买的?价格多少?目前只在亚马逊看到最便宜是1999,淘宝上也有最便宜是1700多
港行要在香港保修,店名私信给你了
能推荐好点的店名吗?另外港行的话在大陆可以保修吗
tb港行1700
手持300ap和N3ap发来贺电
科技产品买新不买旧。听欧美的话低音还是需要的,n3低音饱满丰富,300ap总体来说没n3好,不过科技产品一分钱一分货啦
N3ap,流行,动词打次绝对适合;300ap动铁,适合听女声,民谣。当地如有实体店建议去试听下再定夺
大大!300ap跟n3ap哪个更推荐呢?我犹豫好几天了...前段touch6,杂食 但多听欧美和纯音乐
的确是个好东西啊
这不算是a3的升级版吧
官方介绍是A系列的改良版
大锅焖这个比喻笑尿,不过ie60也的确是这样
ie60毕竟是老将了,索法研制的新科技肯定要好很多
hello,其实动铁也是需要听一段时间才达到最佳效果,只不过比动圈快而已,所以说第一耳朵的声音还是一般般。之前听ue600和ue900第一感觉很失望,尤其900,糊的要命,听几天就好了
好的~现已煲了100多小时了,人声更柔和了
侧脸看有点像吴亦凡那个杀币
这个比绕耳的看起来舒服多了
带起来也很苏湖
可以,像吴亦凡
哈哈,这是我今年听过最真的话
蓝牙耳机呢?有什么好的推荐?
蓝牙耳机目前也就索尼跟bose做的比较出色了,挑个合适自己的价位选一个就行了吧
A3虽然佩戴不好看,但真的很舒适,我坐十几个钟飞机可以不摘。。。也只有A3了
挂耳的分担了重量,真的会舒服,但n3把体积做小,线材变轻了,整体舒适度也非常不错
确实是一副好塞子,虽然自己听过的塞子不多,但是,刚刚买的N3AP确实让我很满意。
逼格总在后头?
楼主这篇文章好毒!这耳机的体积控制的很好啊,不过前提是楼主不是精灵耳。
哈哈,这耳机换个小套能完全塞进去,露出来跟earpods差不多大小
exk使用很久
等索尼出lightning耳机线
PHA-3在等着你
接下来我要装一个逼……我用的手机没有耳机孔
PHA-3在等着你
亚马逊良心啊!居然比某宝旗舰便宜
你有渠道的话……
多少!港行不是最便宜的吗
一出来就看上了,打算合适的时候入手
刚入了一条xba 300ap,实在没钱烧N3了。TAT
买到自己喜欢听的就行了,没必要追高
我恨你?(?`н??)?,又要我花錢了!
完蛋被种草
嘻嘻,双十一,花呗
这么好的耳机,是不是要放大器才能推动呢??
谢谢回复。希望以后能学习到相关的硬件知识。
2000左右吧
那么多少价位的播放器能够充分发挥这条耳机的性能呢??
绝对不要,这个超级好推,水果手机即能满足
为什么最后火炮兰的辫子没了
不知道啊哈哈?
佩戴确实不那么反人类了
甚至比ie60还舒服点
作为木耳,这样的耳机?我放在家积灰了
哈哈,是因为你拥有监听脑放,所以听什么都会有监听味
升级线同款路过
求听感评测!
抱歉 理解错了……
这是n3的原线...
终于找到了晒自拍理由
(开个玩笑,)
我今年年初刚买的A3。。。。。。不过看看当时1300买的,看看现在的新款价格,恩,得到了些许安慰。但是这外观强多了呀,年底还是要败一个的。。。恩,就是这样。
?n3对a3声音有提升但不大,外观提升巨大,还能侧着睡了
亮点都在第一张帅锅图吧
?不然怎么勾引人进来哈哈
(⊙o⊙)… 都出新耳塞了呀!都不知道,
这款看上去,就感觉比以前A系列都好看小巧一些了,至少插耳朵不会很怪异了,嘿。有机会先去实体店蹭听下,在决定要不要买了,刚好535又罢工了。
官方声称体积变小,但声音综合提高,耳机的话最好还是先试听
作者其他文章
Share Pretty Digital Life, Starting from Here
DGtleStyle
每日推送精选文章
更多福利活动等你
数字尾巴-分享美好数字生活
Share Pretty Digital Life, Starting from Her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xba n1和n3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