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静止 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静止在斜面上什么;要使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运动的更

五年级科学复习要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需要空气、温度、水等几个条件;2、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5、绿豆芽生长所需要的条件,研究计划的书写;6、绿豆芽的根会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8、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对环境都有适应性;9、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10、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植物;11、同一种植
五年级科学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需要空气、温度、水等几个条件。要研究种子生长的条件,可从阳光、温度、水三个条件来研究。(P3)
2、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3、做实验时,每个盒子中各放三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P4) 4、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改变要研究的一个问题。
5、绿豆芽生长所需要的条件,研究计划的书写。其中绿豆芽生长对阳光、水的怎样研究要知道。(P7)
6、绿豆芽的根会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P8) 7、蚯蚓适合生活在阴暗潮湿土壤中。
8、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对环境都有适应性。(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如“鱼离开水就会死。”(P11)
9、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P12)
10、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植物),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动物)。(P12)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种网状结构,叫食物网。(P13)
12、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就保护了多种生物。(P13)
13、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叫生态系统。(P14)
14、设计生态瓶的步骤:①准备大塑料瓶;②桶底放干净沙;③种上水草;④植物存活后,放入小动物。(P16)
15、生态瓶里的某一条件改变,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如“水草变多,或鱼变多等。”用对比实验来研究。(P17、18)
16、生态瓶里的任何一个条件都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生态瓶里生物的种类越多,越复杂,生态瓶的存活时间就可能越长。
17、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如“草原上兔子减少,则可
能出现,草大量变多,鹰变少,狐狸变少等。(与兔子有直接食物链关系的生物数量都将发生变化。)”(P19)
18、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P21、22)
19、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1、热爱大自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2、爱惜动植物,保护生态平衡。3、优化生产方法,防止环境污染。4、发展科学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第二单元 光
1、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P25)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叫光源。
2、影子形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影子总是在物体的背光面(影子和光源方向相反)。
3、物体影子的方向与同一光源从不同方位照射有关。光源与物体之间角度越倾斜影子越长。(P25第一个图)
4、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长,影子越小;距离越短,影子越大。(P25第二个图)
5、物体影子的形状与物体侧面形状有关。(P25第三个图)
6、学会光源的正确判断。如“月亮不是光源,发光的月亮也不是光源,太阳是光源等”
7、一天中,太阳光照射下,影子的变化:早晨到中午,影子变短,中午到傍晚,影子变长。基本认定中午影子最短。
8、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长短发生变化。(作业本P14)
9、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传播速度为:30万千米每秒。太阳距离地球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480秒)。(P29) 10、光的反射例子:汽车反光镜、医生带的额镜、潜望镜等。(P31) 11、墙壁涂成白色主要是为了有利于光的反射。学会画光的反射图。 12、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P33)
13、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光线路线怎么画?参考课本(P34)
14、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制得了氧气。(P35)
15、不能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P35)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P36) 16、物体颜色和吸热的关系: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物体比光滑的物体升温快;物体表面反光弱,吸收热的本领大。(p36)
17、物体受太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太阳光垂直比物体与太阳光倾斜吸热快。如“太阳能热水器”(P37)
18、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安全、环保的优点。其结构是:储水箱、真空集热管、支架。(P39)
19、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和要求。参考课本40页。(P40)
20、三棱镜是分解光的作用;牛顿发现了牛顿盘,是合成光的作用。(P43) 21、皮影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太阳石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22、太阳石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3、凹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凹面铜镜取火、太阳灶。奥运圣火的取得、制得氧气) 24、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太阳能汽车,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路灯,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25、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七色光,1800年,英国科学家赫歇耳发现了红外线,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约翰。里特尔发现了紫外线。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极其变化
1、地形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包括:高原、高山、山地、丘陵、盆地、沙漠、峡谷、平原、海洋、湖泊、河流等。(P46)
2、盆地特点:四周地势较高,中间较低;山地特点: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特点: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特点: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作业本P25)
3、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P49)
4、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P49)
5、使地球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改变的是:地震和火山;使地球表面发生极其缓慢的变化的是: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如“喜马拉雅山”。(P49)
6、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风化作用缓慢地改变地球的地形地貌。(P51) 7、冷热对岩石的作用实验。(作业本P27)
8、土壤颗粒:从大到小依次是沙砾、沙、粉沙、黏土。(水中分层现象从下到上依次是:沙砾、沙、粉沙、黏土)(P52)
9、土壤成分: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P54)
10、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P57)
11、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我国西高东低。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账而形成的断裂谷。
12、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P60)
13、河流上游分布大石头,水流较急;中游分布鹅卵石,下游堆积细沙,水流较平缓。(P60)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P62)
15、除了流水,还有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作用。(P62) 16、径流:指雨水降落到地表,并在地表流淌着的水。
17、保护自己家园,防治水土流失的防护措施:在山坡上修建梯田,并用石块坚固梯坎,或在梯坎边上种植保持水土效果好的草本植物;兴修水坝;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等。
18、岩石变化的原因是:冷和热的作用,流水作用,植物作用,动物作用。 19、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20、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西高东低。 21、喜马拉雅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22、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
23、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4、影响侵蚀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 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
1、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如“提水,水桶对手有个向下的力”;“树上的苹果落地”等。(P70)
2、对于同一小车,拉力(物体重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快。(P71)
3、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时间越久,小车前
进的距离越长。(P73)
4、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弹力在生活中应用有: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弹簧。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如喷气式飞机,火箭,烟火。
6、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 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要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下来,必须给它用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 8、弹簧测力计结构: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P77)
9、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力大,伸得长”的原理制成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1牛≈100克力(P77)
10、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P78) 1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P79)
12、物体间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间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运动时的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运动时的摩擦力越小。(作业本P40) 13、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重量、物体的运动方式、物体间的接触面光滑程度等因素有关。设计小车运动速度快慢可以从这三个因素考虑。(作业本P40)
14、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滚动摩擦力大,滑动摩擦力小
15、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的装置。(P83)
16、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有利,有时有害。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P84)
17、改变物体的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
列举3个(或者更多)日常生活中人们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实例
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
给二胡的弓上涂松香,增大摩擦。车轮作成圆的,减小摩擦。 用滑轮溜冰鞋走路,减小摩擦。 鞋底的花纹,增大摩擦力。
体操运动员手擦化石粉,增大摩擦力。
一、自行车上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自行车上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两种: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2、用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自行车很多地方都采用了第一种方法来增大摩擦-----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例如: 1:自行车的把手做成有花纹的 2:自行车的踏脚有花纹 3:轮胎做有花纹.4。刹车皮有花纹。自行车也有一些地方是采用第二种方法---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如:自行车上用来固定零件的螺丝和螺帽必须要悬紧,以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防止螺帽脱落,自行车刹车时要用力,以增大闸皮和车圈之间的压力,增大摩擦力,尽快使车停止
自行车上减少有害摩擦的方法大抵也有两种:1、利用滚动摩擦来减少摩擦;2、给某些部件加润滑剂来减少摩擦。采用第1种方法来减少摩擦的有:有车轮处装有钢铁制的滚动轴承,内有很多小钢珠。(如图六);采用第2种方法来减少摩擦的有:在转轴中经常上涂润滑油(如图七)。后来经过询问和研究,发现不止是车轮的轮轴处有钢珠,凡是能转动地方大部分都有。如:车头、脚蹬、中轴、后轮的飞轮等内部都有钢珠。
自行车中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
增大摩擦力:轮胎上的花纹,手把上的花纹,刹车时用力捏,脚踏板上的花纹 减小摩擦力:车轮里加滚珠,加润滑油,轮子做成圆的,链条里加润滑油
塑料瓶盖上有一些竖纹,增大摩擦。 机械手表戴久了要给它上油,减小摩擦。
车子陷在泥里,掂上草,使车子出来,增大摩擦。 在皮带传动中,拉紧皮带并在皮带上涂“皮带蜡”增大摩擦。 在机器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并加润滑油,减小摩擦。 车轮上的花纹,增大摩擦。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习资料、专业论文、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93五年级科学上册(1)期末测试题等内容。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1]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班级 姓名 等级 一、查漏补缺。 1. 地球内部分为三层...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题[1]_调查/报告_表格/模板_实用文档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题[1]_调查/报告_表格...  学年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教案[1]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小学五年级科学 题号 得分 一、知...  2015 学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题姓名: 学号: 成绩: A 一、填空: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有___、___和___。 2、地球内部可以分为___、_...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 A 卷答案一、填空:(20 分)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 气)。 2.地球内部...   年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班级一、我会填(30 分) 1.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2.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5套)修正及答案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卷一 1、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 (N) 表示。 高原) 、...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 A 卷 姓名:一、填空:(20 分)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有___、___和___。 2.地球内部可以分为___、___、__...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1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 1 (考试时间:50 分钟,满分 100 分) 姓名 得分 一、判断(正确的在...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需要什么条件?怎样使物体运动的更快?
静止的物体受力平衡,要是物体运动起来,要施加力使物体不平衡.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牛顿第二定律,F=ma,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质量一定,加速度越大,受力越大,速度越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小学科学五上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练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小学科学五上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练习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要使运动物体静止,必须对物体
互撸娃0298
施加一个反运动方向的作用力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有作用力让物体静止
如果是填空题,那就是:必须对物体做功。
如果是考题,可真坑爹了运动是相对的,静止也是相对的
施加外力作用才有可能使物体运动起来。要是物体运动的更快就得使合外力变大,加速度变大,速度越来越快,甚至更快。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