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高院再审程序序如何进行?什么条件?

再审程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文档简介
&&再审程序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如何启动再审程序
&&发布时间: 12:25:04
作为当事人,如果您认为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有错误,可以申请再审或申诉。您的申请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但是,申请再审或申诉一般由终审人民法院审查处理,上级人民法院对未经终审人民法院审查处理的申请再审或申诉,一般交终审人民法院审查。作为一种独立适用的诉讼程序,申请再审不同于上诉,上诉的前提是一审裁判文书未生效,申请再审则是针对已经生效的一审或者二审裁判文书。如果您对已经生效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同样可以申请再审。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申请再审和申诉案件,本院立案庭受理后会移交审判监督庭审查处理。
这里要特别提醒您,如果您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要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和调解书生效后两年内提出。超过两年,我们对您的申请就无能为力了。
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如果您的再审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1、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2、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3、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4、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5、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按照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您不能申请再审:1、判决解除婚姻关系的案件;2、按照督促程序审理的案件;3、按照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4、破产案件;5、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后维持原判的案件。如果您就离婚案件中财产分割问题申请再审理的,如涉及判决已经分割的财产,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79条规定进行审查,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立案审理;如涉及判决中未作处理的夫妻共同财产,您需要另行起诉,而不能在本案中一并处理。
进入再审程序的案件,由再审或提审的人民法院在作出新的判决、裁决中确定是否撤销、变更或者维持原判决、裁定和调解书;达成调解书;达成调解协议的,调解书送达后,原判决、裁定和调解书即视为撤销。
再审中,人民法院发现原一、二审判决遗漏了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的,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予以调解。调解不成的,裁定撤销一、二审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申请再审和申诉,依照规定,一般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载明当事人基本情况,申请再审和申诉事实与理由的再审申请书或申诉状;
(二)原审判决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已经过人民法院复查的,应当附有驳回通知书等;
(三)以有新的证据证明原裁判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为由申请再审或申诉的,同时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需要人民法院调查取证的,应当附有证据线索。
责任编辑:宜章县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规范民事再审程序
启动再审以提审为原则 从严限定发回重审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一版
作者:罗书臻
 &&& 为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指令再审和发回重审随意性较大的问题,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严格依法适用指令再审和发回重审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 《规定》明确,对当事人的再审申请,无论以指令再审方式还是以提审方式裁定再审,标准应该是相同的,&不得因指令再审而降低再审启动标准,也不得因当事人反复申诉将依法不应当再审的案件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 《规定》划清了提审和指令再审的区分线,强调法院依职权裁定再审的案件一律提审,因当事人申请裁定再审的案件,也要以提审为原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指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四)项、第(五)项或者第(九)项裁定再审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其他情形。
&&& 对符合指令再审的条件,但对原判决、裁定系经原审人民法院再审审理后作出的,或是系经原审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作出的,以及原审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等六种情形,《规定》排除了指令再审的适用,要求进行提审。
&&& 《规定》还依法从严界定了再审发回重审的适用标准,规定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再审案件,发现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一般应当通过庭审认定事实后依法作出判决。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的,上级人民法院不得以基本事实不清为由裁定发回重审。但原审人民法院未对基本事实进行过审理的,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
&&& 《规定》明确了凡有五种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情形之一的,可以发回重审:原判决遗漏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的;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未经合法传唤缺席判决,或者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原判决、裁定遗漏诉讼请求的。
&&& 《规定》还强调,上级人民法院裁定指令再审、发回重审的,应当在裁定书中阐明指令再审或者发回重审的具体理由,并要求再审案件应当围绕申请人的再审请求进行审理和裁判,对方当事人在再审庭审辩论终结前也提出再审请求的,应一并审理和裁判。
&&& 据了解,&严格规范上级法院发回重审和指令再审的条件&是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规定》是这一改革任务的阶段性成果,旨在确保再审程序充分发挥依法纠错功能,及时有效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相关链接:
责任编辑:王小磊
相关新闻:
2月9日至10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景汉朝在海南就律师代理申诉工作进行调研,强调各级法院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及中...&&nbsp关于再审程序中新证据的认定和运用
来源:中国法院网赤峰频道
  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民诉法)在日已经实施,日最高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解释》(下称《解释》)也已运用,新证据在民事再审程序中运用出现的新情况已有所显现,尤其是在申诉阶段和审判阶段对新证据的认识不统一。本文拟对新证据的基本含义予以廓清,并在此基础上对新证据的运用进行阐述。
  在民事诉讼中,有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新的证据是法院进行再审的事由之—,但是现行法律对“新的证据”的范围界定模糊,过于笼统,这使得审判机关在启动再审程序时无法遵循统一的标准,从而影响法律的统—性和严肃性。为了在保障司法公正和维护裁判的稳定性之间建立一种平衡,须将再审的事由法定化,依法确定作为再审理由的程序错误和实体错误的标准,只有当生效裁判存在严重错误,严重地影响司法公正,并且必须纠正的时候才允许启动再审程序,新的证据作为法定再审事由之一,同样需要予以具体化和明确化。
  一、再审程序中新证据的认定
  (一)对新证据含义的理解
  在诉讼活动中,证据对争议的解决尤为重要,它是决定案件胜负与否的必然所在。那么,作为启动民事再审程序重要环节之一的新证据问题,如何去正确认识、理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对于“新的证据”的理解,仍然处在审判实践的探索中,从证据证明力角度审查可作以下基本解释:一是“原审庭审结束前已客观存在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是指新发现的原先就形成的证据,即“新发现的旧证据”,这是最严格意义上的新证据;二是“原审庭审结束前已经发现,但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或者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提供的证据”,主要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当事人即使知道该证据存在,也无法获得该证据。三是“原审庭审结束后原作出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者重新鉴定、勘验,推翻原结论的证据”,是指同一家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者根据同样的检材,重新作出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推翻自己原先作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的情形。
  对于“视为新的证据”的理解,即《解释》第十条第二款“当事人在原审中提供的主要证据,原审未予质证、认证,但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应当视为新的证据”的问题,主要考虑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当事人在超出举证时限后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材料,而另一方当事人则以超出举证时限为由不予质证以致法院未在判决、裁定中加以认证,不将该证据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的情形,但由于该类证据往往足以证明作出的判决、裁定有错误,《解释》将其作出“视为新的证据”而加以规定,这是在兼顾现实国情、新的证据取得的难易程度、比较权衡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情况下作出的对新证据规定的一种补充。
  (二)对新证据构成要件的理解
  1、再审新证据的形式要件
  再审新证据形式要件主要是从证据形成时间上去考量。首先,再审新证据一般是申请再审时新提交的证据,视为新的证据情形除外。其次,再审新的证据一般是指新发现的证据。对于原来就发现的证据,当事人没有及时提交,应当分析当事人的主观心态和证据的重要性。再次,再审新的证据一般是指原先形成的证据。原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机构根据同样的检材,重新作出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推翻自己原先作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的情形除外(以“视为新证据论”)。
  2、再审新证据的实质要件
  再审新证据实质要件主要是从再审新的证据与原审主要讼争事实的关联性上去考量。首先,再审新的证据应当具有重要性。除了符合形式要件之外,再审新的证据应当是证明力相当强的证据,也就是说“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其次,再审新证据与原审诉讼应当具有不可分性。民事再审程序是在原审诉讼基础上的延续和补充,是相对于第一审、第二审常规程序的特别救济程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新的证据与原审诉讼具有可分性,可以另行起诉处理的话,一般不应冲破原审裁判的既判力而启动再审程序。
  3、再审新证据的主观要件
  再审新证据的主观要件主要考量是否属于可以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从再审新的证据原理出发,其主观要件要求,再审新的证据一般是指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在原审辩论终结前未发现并未提交的证据。不过,对于再审新的证据是否应当包括主观要件以及如何甄别主观要件的相关要素,在审判实践中存在二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当对故意或重大过失未及时提供证据一方的行为进行必要的制约,对于那些“不打一审打二审”、“不打原审打再审”的当事人应当明确相应后果,否则过于浪费诉讼资源,有违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对于控制证据一方的主观过错证明起来很困难,面对确实将引发改判的证据,若以主观过错为由不予采信,将与实质公平正义观念相悖。从公平正义的司法目的出发,对再审新证据主观要件的把握,宜从宽掌握,对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新的证据,可以在审查认定时适当放宽主观要求。
  二、现行民事再审程序新证据运用应遵循的思维理念
  在新证据运用中,尊重程序价值理念,限制新证据的运用。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以美国约翰.罗尔斯,罗伯特·萨默斯为代表的学者的研究表明:法律程序还具有除工具或手段职能以外的独立价值,即程序本身所拥有的价值,称为程序正义或正当程序,专指通过程序本身而不是通过程序结果体现出来的价值内涵;它重视的是过程价值而不是结果价值,它的目标是使所有受程序结果影响的人受到其应得的公正待遇;程序独立价值赋予程序结果以公正的外观和形式,人们只要遵循公正合理的程序,其结果就应被视为正当的。程序正义的基本内容至少应包括:程序的参与性、公平性、合法性、理性、中立性、自愿性、及时性和终结性;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关系实质上即为程序的工具职能与程序独立价值的关系,在两者有冲突的情况下,程序独立价值的实现往往需要以牺牲某些实体价值为代价。
  程序独立价值理论植根于对人的人格尊严的尊重,强调程序本身的正义性,通过追求纯粹的程序价值,进而实现实体正义。由于民事诉讼的本质是当事人自愿提交、自主处分,法官居中裁判的过程,程序正义内容表现最为充分,程序独立价值理论对民事诉讼影响非常大。作为代表司法理念变革方向的理论,目前,程序独立价值理论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在证据的提供上,受其影响,从20世纪70时代起,大陆法系国家普遍采纳了证据适时提出主义取代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建立了举证时限制度,从立法上限制新证据的运用。这可为我国的立法所借鉴。目前,对《民事诉讼法》所采取的证据随时提出主义稍作限制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6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一时不能提交证据的,应根据具体情况,指定其在合理期限内提交。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提交确有困难的,应在指定期限届满之前,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延长的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该条规定虽然赋予了法官指定举证期限的权力,但由于存在当事人申请延长期限的规定,特别是未规定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未提出证据的具体法律后果,该条规定对证据随时提出主义的限制作用十分有限,加上司法解释的效力层次偏低,该条规定并未对当事人在二审、再审中提出新证据构成障碍。
  笔者认为,在司法实践中限制新证据在民事再审程序中的运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限制的范围应限于在证据的提供上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过错的当事人,打击的重点是那些藐视正当诉讼程序和法庭尊严的恶意当事人。鉴于我国当事人目前举证意识普遍不高的实际情况,负责一、二审程序的法官应进一步强化指导当事人举证的工作,科学确定当事人举证时限,并为再审程序法官认定当事人在提出新证据问题上是否存在过错提供依据,同时,借鉴国外的经验,对于应属法院主动调查取证范围内的新证据,对于当事人已释明在证据提供上不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过错的新证据,在民事再审程序中暂不作限制为宜。   总之,只有限制新证据在民事再审程序中的运用,我国的民事诉讼才有可能尽快走出“无限再审”的怪圈,尽早步入尊崇程序正义的良性发展轨道。
  三、再审中新证据运用的注意问题。
  (一)新证据与举证时限以及证据失权规则的关系问题
  由于再审新的证据虽然表面上看仅为再审程序中的问题,但实际上再审中新的证据的认定必然涉及到第一、二审程序中的举证时限和证据失权制度,因而一直是民事再审程序中的一个难点。举证时限制度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和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证明其主张的相应证据,逾期不举证则承担证据失权法律后果的一项民事诉讼制度。证据失权是指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是举证时限制度的核心,是指当事人在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内未向法院提交证据,且不存在举证期限的延长或举证期限的重新指定之情形的,便丧失提出证据的权利,实质是丧失证明权。《证据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以上规定实现了证据制度由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向证据适时提出主义的重大转变。该规则不但适用于一、二审程序,再审诉讼在新的证据认定和对待上也应该适用。
  值得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在日又发布了《关于适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有关举证时限规定的通知》,该《通知》第十条对如何认定新证据做出了补充规定,即认定“新的证据”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证据是否在举证期限或《证据规定》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规定的其它期限内已客观存在,二是当事人未在期限内提供证据是否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情形。这意味着,对原审中逾期提交的证据,如果原审裁判仅仅由于当事人的一般过失甚至轻微过失便使证据失权的,再审中应当把它认定为新证据;而假如当事人的确是由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而逾期提交的,则即便该证据具有推翻原审裁判的效力,法院也不能打破原审裁判的既判力。这一补充规定对那些藐视正当诉讼程序和法庭尊严的恶意诉讼当事人,应当根据证据失权规则,认定其提供的证据失去证明效力。以引导诚信诉讼和高效诉讼,彰显程序正义,维护司法权威和正当程序。当然,鉴于我国当事人目前举证意识普遍不高的实际情况,在民事一、二审程序案件的审理中法官应当进一步强化指导当事人举证的工作,科学确定当事人举证时限,为再审程序认定当事人在提出新证据问题上是否存在过错提供依据,同时,对于应属法院主动调查取证范围内的新证据,对于当事人在证据提供上不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过错的新证据,在民事再审程序中暂不作限制为宜。
  (二)“诉费制裁及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条款的适用
  《解释》在第三十九条第一款中规定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法院应予改判。在该条第二款中,《解释》明确,申请再审人或申请抗诉的当事人因自身原因即自身过错,在原审程序中未能在指定的举证期限内举证的,法院可根据被申请人请求,要求提出新的证据的当事人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即“诉费制裁及侵权损害赔偿”条款。《解释》用诉费制裁和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方式,促使当事人在原审程序中应当遵循举证时限的有关规定。与以前的相关规定不同的是,《解释》将被申请人主张由此增加的差旅、误工等费用,归为诉讼费用,法院一旦作出决定,当事人不能对此提出上诉救济;至于被申请人主张由此扩大的直接损失予以赔偿的问题,《解释》将其归为侵权损害赔偿纠纷,并赋予被申请人另行提起诉讼的权利。
  四、民事再审程序中运用新证据应把握的技能
  《解释》从解决申诉难,申请再审难的问题入手,按照依法纠错与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并重原则,把握好维护裁判文书既判力与依法进行再审的关系,探索建立宽进严出的再审流程管理机制,对切实履行好人民法院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的职能有积极的作用。给申请再审以更大的空间,应当是解决申请再审难的一条有效途径。为落实《解释》精神,在申请再审案件的启动和审理中涉及到“新证据”的问题,我们应当把握技能,注意逐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要充分肯定新证据在民事再审程序中的作用
  公正与效率是司法活动永恒的主题,是法律最重要的两项价值,任何一个诉讼制度的设计都必须顾及二者的平衡,偏废其中任何一项都不利于司法活动目的的实现。民事再审程序启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新证据的出现,尽管这些新证据是在原审结束后获得、提供的,尽管在原审时法院已按照规定给予了当事人一定的举证期限,为当事人设置了举证的条件,但这些新证据在原审时毕竟没有出现,而这些新证据却有可能推翻原审的判决、裁定,因而它们在再审程序中的地位、作用不容小觑。从理论上讲,举证时限的例外即适用新证据的规则一般只适用于一审、二审阶段,终审判决一旦确定,再次提出的证据就彻底的产生失权效力,即终审后发现新的证据不能申请再审,这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但是,我国的诉讼法却规定了终审后发现的新证据可以引起再审程序启动的制度。一般情况下,如果新的证据在再审程序中被法院采信,那么案件的处理结果便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因此,在不影响程序公正和诉讼效率的前提下,为了达到公平公正的司法目的,就必须保障新证据在再审程序中充分发挥它们的证明能力,这就要求法官在再审时更加准确地审查、运用新证据,把握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的本质特征,以求进一步地证明案件事实,使再审案件得到正确的处理。
  (二)要认真审查新证据出现的背景
  由于新证据是法定的可能启动民事再审程序的条件,新证据的出现可能是导致法院生效裁判被改判的重要原因。因此,轻视新证据出现背景的审查,则有可能造成当事人的讼累,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损害生效裁判的稳定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动摇人们对法律和司法的信赖,损害生效裁判的既判力,从而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二是纵容当事人履行举证义务的懈怠,成为恶意当事人逃避民事责任的“合法”、“有效”的手段;三是妨碍对民事诉讼效率的追求,加大诉讼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讲,新证据好比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它可以维护法律的公正,运用不好,它将成为亵渎法律的工具。因此,在审判监督程序中,对新证据的审查应当是十分审慎的工作。
  首先,要认真审查新证据是否具有更强的证明能力。在再审程序中,新证据的成立将否定原审认定的案件事实,因此它应当比原审证据更具有说服力或者更大的效力。新证据负有使原审裁判改写的使命,没有更强的证明能力就无法在再审程序中被适用。同时,新证据证明的事实与原审证据证明的事实是不一致的,如果它所证明的事实与原审证据证明的事实相同,新证据的出现就失去了意义。
  其次,要认真审查新证据的出现是否合理。如前所述,再审程序中的新证据是在原审结束后被发现或提供的,而该证据在原审时未发现或提供,是由于当事人不能克服的原因造成的。如果由于当事人自身的过错,致使在原审中未能提供相关的证据,那么当事人就应当承担证据失权的法律后果。设立举证时限制度是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体现,如果当事人为逃避民事责任而不及时举证或故意迟延举证,在再审时出现的新证据就成为不合理而不能被适用。《证据规定》第四十六条对迟延提交证据的当事人规定了民事制裁:“一方当事人请求提出新的证据的另一方当事人负担由此增加的差旅、误工、证人出庭作证、诉讼等合理费用以及由此扩大的直接损失,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解释》第三十九条第二款也作了相应规定。
  (三)要加强对当事人举证指导
  《解释》的相关规定对于规范当事人举证、法官组织质证及进行认证的行为,促进法院办案的公正和效力具有积极意义,但面对我国现阶段公民的法律认知水平还相当低这一现状,要使案件审理达到案结事了、胜败皆明的结果,就必须提高法官的法律业务水平,加强法官对当事人的举证指导,这种指导不仅在立案审查阶段就应足够的重视,而且举证指导工作应贯穿民事一审、二审、再审的过程中。
  总结审判实践的经验在举证指导工作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举证通知书的内容要因案制宜,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举证通知书应根据不同案件的特点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和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举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后果。二是除举证通知书外,立案法官在立案审查时应对当事人的举证进行适当的引导,主审法官对诉讼能力较弱的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期前还可以以电话等方式口头进行举证指导,平时应认真接受当事人就举证问题的咨询。三是针对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诉讼请求变更、反诉、提供反驳证据等情况,主审法官应适时进行举证通知和举证指导。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牟菲菲
相关新闻:
2月9日至10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景汉朝在海南就律师代理申诉工作进行调研,强调各级法院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及中...&&nbsp&&&&&&&&&&&&&&&&&&&&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的条件,人们法院如何提起再审?
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的条件,人们法院如何提起再审?
正在读取...&|&作者:吉安刑事律师&|&来源:法邦网
吉安刑事栏目关注:
一、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的条件人民法院对已经审结的案件发现确有错误的,依其监督职能,有权对案件提起再审,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提起再审的主体必须是法定的行使审判权的机关和公职人员。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在民事诉讼中有权行使审判权的机关和公职人员包括:各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和审判委员会,他们共同对本院的审判行审判监督权;最高人民法院以及上级人民法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不同,其提起的方式和适用的程序也各不相同。(2)提起再审的客体必须是人民院确有错误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所谓确有错误,既包括认定事实的错误,又包括适用法律上的错误;既包括适用实体法错误,也包括法定程序错误。对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如未发现错误,不能提起审判监督。另外,人民法院对未生效的裁判发现错误的,只能通过二审程序纠正错误,而不能适用审判监督程序提起再审。(3)必须由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组织作出裁定书以决定再审,方能启动再审程序。二、人们法院如何提起再审(1)由各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起再审。根据诉讼法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调解协议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审判委员会接到院长提交的案件后,应进行讨论,并依法作出是否再审的决定。一旦作出决定再审,即停止原裁判的执行。在这种情形中,只有人民法院院长才能对错误的裁决提请再审,并且还必须向审判委员会提交,由审判委员会决定。院长提交和审判委员会决定,二者相辅相成,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对案件进行再审。(2)上级人民法院提起再审。根据诉讼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以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起再审或指令下级法院再审。这表明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有错误裁定的案件的再审,有提审和指令再审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是法律赋予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进行监督的权利,也是最重要的监督形式。至于是提审还是指令再审,什么时候再审,均由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无论提审还是再审,都应作出裁定,并通知审理案件的原审人民法院和案件的当事人。
延伸阅读:
一、人民法院受理自诉案件的条件人民法院受理的自诉案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属于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案件;(二)属于本院管辖的;(三)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告诉的;(四)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
一、不起诉的条件有哪些(一)酌定不起诉检察官应用起诉便宜主义而决定不起诉在法理上称为酌定不起诉或相对不起诉。从公诉的角度看,相对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在拥有诉权的情况下对案件进行权衡后认为舍弃诉权更为适宜时作出的不起诉决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
吉安刑事律师温馨提示:为了避免刑事案件久审不判,一拖再拖,我国法律对各审判阶段都做了具体的审限规定,一审和二审的审限都是在法院受理后起一个月,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但经批准可延长一个月;再审的审限是3个月,经批准可以再延长3个月;只有简易程序的审限最短,是自法院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
如果您遇到刑事问题,可以拔打免费刑事法律咨询电话:,专业刑事律师为您提供服务!
审判相关栏目
关于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的条件,人们法院如何提起再审? 的推荐内容
审判相关咨询
北京刑事律师、北京刑事辩护律师电话咨询热线。专业知名刑事辩护律师为您解决刑事法律纠纷,为您的权益保驾护航!
刑事纠纷流程
只有大律师才能影响诉讼结果
专业刑事律师温馨提示:自诉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宣告判决前,自诉人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法院会将当事人自行和解记录在案,对自诉人申请撤诉的也予准许。但自诉人撤诉后除有正当理由外,不得就同一案件再行起诉。当然,自诉案件调解并不是必须和应当的程序,当事人可自行选择是否接受调解。
如果您遇到刑事问题,可以拔打免费刑事法律咨询电话:,专业刑事律师为您提供服务!
审判相关咨询
审判相关案例
审判相关资讯
审判相关法规
审判相关文书
审判相关专题
审判热门专题
法邦刑事律师为您提供刑事诉讼一审程序,一审上诉期限,刑事二审程序,刑事二审期限,刑事再审程序,申请再审的条件等刑事审判专业知识
如果您遇到刑事方面的问题,可以拔打我们的免费刑事咨询电话:。专业刑事律师为您服务。或发布:
法邦网免费法律咨询热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再审条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