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微信企业订阅号为什么既要做服务号又做订阅号

当前位置:
能把已经注册的企业号改为订阅号吗?
不行。企业号、服务号、订阅号之间是不能相互转换的。建议重新申请一个订阅号,这并不冲突。
与本文相关文章
企业号常见问题
1519 次阅读: 1224 次阅读: 1413 次阅读: 1245 次阅读: 1098 次阅读: 986 次阅读: 1178 次阅读: 1347 次阅读: 1053 次阅读: 1154 次阅读:
400-860-6961企业是做订阅号还是服务号?千万别选错了!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
摘要:看看身边,有多少人无时不刻地在刷手机啊,难怪越来越多的个人或企业正逐渐把微信公众平台当成最重要的营销阵地。注册时是选择订阅号还是服务号,貌似个简单的选择题,可对于企业来讲,选错了却是大问题,甚至是灾难..... 先来说说订阅号和服务号的区别: 区
看看身边,有多少人无时不刻地在刷手机啊,难怪越来越多的个人或企业正逐渐把微信公众平台当成最重要的营销阵地。注册时是选择订阅号还是服务号,貌似个简单的选择题,可对于企业来讲,选错了却是大问题,甚至是灾难.....先来说说订阅号和服务号的区别:区 别展示位置所有的订阅号都被折叠到一起,共同挤在一个叫“订阅号”的文件夹中;服务号是直接展示在微信首页,打开微信就可以看到。 群发数量订阅号每天可以群发一条,服务号每月可以群发四条。微信支付订阅号:订阅号不能申请微信支付功能服务号:只有认证的服务号可以申请微信支付,并且可以开微店认证方式个人订阅号目前不支持认证,企业订阅号和服务号都支持微信认证外链订阅号:无论订阅号是否认证都不支持站内文章链接外部跳转;服务号:认证服支持站内文章链接外部跳转那么,企业究竟是做订阅号还是做服务号呢?服务号像是一个“400”和“CRM”,它更多的是承担了对老客户的维护,以及活动的推广工作。从推送内容上来说,由于服务号的推送次数有限,每月唯一的几次机会一般企业都会选择不遗余力的推送自己的活动和广告。最终的结果是会遗失掉一部分客户,但是留下来的都是忠实客户,相对而言,只要企业产品和信誉不出问题,业务的推广转化率还是可以的。对于服务号来说更多的是客户与商家在后台的系统沟通,业务沟通,阅读量什么的都可以成为浮云了。但是这些并不能掩盖掉服务号的一个天然缺陷,那就是不利于推广,无法有效的获取新的客户,除非是有一个稳定增粉渠道。我们稍微去分析一下那些“100000+”的推文,就会发现服务号所推送的内容是不利于转发的,它无法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也无法调动群众的盲从情绪,也无法让人从心底产生对立情绪,它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广告。除非这个企业有一个非常棒的文案。其实最好应该是两个都需要的,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做二选一呢?订阅号和服务号的类型不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一个侧重传播,一个侧重维护。对于企业来说,利用起到社交基础设施的微信建立CRM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虽然会有一部分用户流失,但是最终沉淀下来的都是重度用户,从二八法则来说,这些用户的价值是非常高的。而且服务号还起到了一个企业形象的作用,它充当了企业名片。这就好像很多企业做的网站一样,平时可能没有人会去关注,但是需要的时候都会去找。服务号相比于网站来说,至少还可以沉淀下一批重度用户。从这个角度来说,服务号的作用,有点类似于蓝V。而订阅号就像是微博里的黄V了,主要的目的是打造内容,然后让用户每天都可以看到新鲜有趣的信息,并诱惑用户去转发。虽然微信已经禁止了诱导转发,但是优质的内容依然可以诱惑到用户转发。对于一般企业来说,除了守家的服务号之外,还需要一个开疆拓土的订阅号,因为未来一切企业都将是媒体,如果你没有一个自己的传播渠道的话,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毕竟未来企业的网络应该要有媒体化倾向。想了解更多互联网运营干货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zhiguanshuo
责任编辑:admin
建立一对多互动营销平台,依托微信及渗透个人现实社交圈打造一个营销通路:...
微信免费提现额度一个月1000块已经提完,相比支付宝的200000的额度,就那什...
大家都知道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普及,有时候我们遇到一些我们很喜欢的音乐,...
热门频道推荐
96微信门户网
本站非微信官方网站,文章内容只限于参考!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核实后及时删除!投稿联系邮箱:
◎2015 96微信网版权所有 皖ICP备号-3
用微信扫一扫企业微信开发是选择订阅号还是服务号?-微信开发知识
服务热线020-
惠州公司热线
当前位置: >
企业微信开发是选择订阅号还是服务号?
& & & & 目前微信已拥有庞大用户群体的微信平台,企业利用微信开发打造移动端的营销利器已成为趋势,微信的商业开放性让无数的商家看到了其在微信上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可能性,广州微信开发公司正在互联认为,在当前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微信开发对企业转型互联网,打造自身品牌有着重要的作用。
& & & &&在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微信营销中,通过微信开发的建设,在微信这一新兴市场中挖掘企业发展商机,创新企业发展之路。然而正在互联发现,很多企业注册公众号时都会问到是选择订阅号还是服务号呢?
& & & &&一、微信服务号与订阅号的区别
& & & &&微信服务号的功能
& & & &&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号,是微信公众账号的一种类型,企业通过微信服务号可为企业客户提供各种服务。其特点如下:
& & & &&1.1个月(30天)内仅可以发送4次群发消息;
& & & &&2.发给粉丝的消息,会显示在对方的聊天列表中;
& & & &&3.在发送消息给企业粉丝时,用户将收到消息提醒;
& & & &&4.可申请自定义菜单;
& & & &&5.可以实现支付、客服、卡券等更多高级功能。
& & & &&6.服务号注册需要提供运营者的身份证以外,还需要企业的营业执照,机构代码等关键信息;
& & & &&7.服务号在微信用户的首页中,没有被统一放置在一个文件夹里,能够较高的阅读率
& & & &&8.服务号的优势在于能够获取丰富的微信开发功能接口,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服务,为企业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 & & &&微信订阅号的功能
& & & &&微信订阅号,是微信公众账号的一种帐号类型,主要作用是为企业粉丝提供产品的相关信息和资讯。
& & & &&1.每天(24小时内)可以发送1次群发消息;
& & & &&2.发给粉丝的消息,将会显示在用户的订阅号文件夹中;
& & & &&3.在发送消息给粉丝时,用户不会收到单独的企业消息提醒;
& & & &&4.订阅号将被放入微信首页订阅号文件夹;
& & & &&5.订阅号没有支付客服等高级接口,实现的功能有限;
& & & &&6.内容的打开率会有所降低,是否能被打开还要看公众号的内容质量和用户粘度;
& & & &&7.较少的功能接口是订阅号一个较大的缺点。
& & & &&二、微信开发是选择订阅号还是服务号
& & & &&首先,建议企业从微信订阅号做起。企业申请订阅号通过每天信息的及时更新与发布,可以起到前期积累粉丝人数的作用,利用多种信息吸引微信用户的订阅,如果用户想要进行功能服务的升级,进行微信开发,微信订阅号有一次升级成服务号的机会。当然,企业也可以同时拥有多个账号,利用订阅号做信息传播,通过微信开发扩展服务号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 & & &&其次,需要开通支付功能的企业建议做微信服务号。微信对于与客户经常发生支付关系的企业来说,如电商、银行等,可优先选用服务号,利用微信开发,可以建立在线客服、支付功能等。
& & & &&最后,按需合理选择。企业在进行微信开发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明确自己的商业模式和客户数量,如果专业性强,如银行、金融等,需要更多方式的服务,那就选服务号。如果你是注重信息传递,主要的服务微内容产出和信息传达,那么可能订阅号会更适合一些。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热,与之相关的网站也出现,移动网站的主要是针对手机用户的,目前,移动网站有多个版本...
微信点餐系统是一款基于O2O理念微信开发的外卖点餐系统,拥有用户网上订餐、菜单管理、订单流程管理等功能...
微信有望在移动互联网上建立起一个基于APP和Light APP之间的生态系统,“一旦该系统建立起来,其价值将可以...
现在开始您的品牌之旅
提交项目需求
广州总公司
广州正在互联网有限公司&
广州市天河区沙太路银利街12号E座
售前热线:020- 售后服务:020-
惠州正在互联网有限公司
惠州仲恺高新区惠风七路7号公园壹号广场
售前热线:020- 售后服务:
正在企业成员
广州给米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正在互联网有限公司
广州正在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广州空杯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正在购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
广州总公司
惠州分公司
售前 售后 建议 应聘跟同事一起正吃方便面吃的,发现朋友圈被刷屏了。“小程序”来了,大世界要变了?虽然应用号我们期待很久了,但如果想赶上这波行情,那就务必要对产品的定位和可能的演变做一些判断。目前为止,关于“小程序”的信息还不是很多,但结合官方的表述已经可以看到一些端倪了。当然,只要没有最后尘埃落定。一切都还只是猜测。“应用号”怎么变成“小程序”了官方的表述里,小程序和原有的三种公众号是并行的体系。但很奇怪的是,微信刻意避免使用“号”这个表述,而是换成“小程序”。“小程序”在HTML和JAVA时代就曾经被使用过。今天“小程序”再次被使用,合理的推测是“小程序”将不沿用公众号的产品和展示形态,成为微信系统的一种第三方插件。可以在微信的聊天窗口、朋友圈等位置直接运行展示。“小程序”是什么?浏览器逐步向微信标准靠拢,最终实现一次开发,多处使用的目标。今天来看,“小程序”虽然来得晚了,但是毕竟还是来了。H5产品的标准化运行环境有望出现,微信里H5产品质量也会大大的提高,这是可以预见的。“小程序”会挑战APP吗?这个话题估计是大家现在最关心的。但,我现在的答案可能会让大家失望了。H5和APP的产品定位本身已经很清晰了,目前来看并不会因为小程序而有巨大的改变。H5和APP的区分界限早就不是简单的用户体验问题。NATIVE+H5的模式早就被很多APP在采用。APP和纯H5产品的核心区别是对于入口的需求。以iPhone为例,现有的格局下,APP产品通过AppStore的榜单、搜索以及社交产品、广告平台等方式被用户发现、下载、安装。而H5产品主要靠域名+社交平台被用户消费。这里可以看到,APP获取一个用户的门槛是高的,但高门槛带来的好处是,用户的二次消费门槛低了。而H5虽然首次消费门槛低,但却遇到了后续消费门槛无法降低的问题。而这方面正好是APP的优势。事实上,目前为止,APP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规模总体还是高于公众号很多的。不要因为微信活跃度高,而认为公众号或者“小应用”的活跃度就会高了。如果这么类比,“小应用”和微信活跃度的关系,应该对应APP和手机活跃度的关系上了。显然这不是合理的数据分析方式。微信和手机操作系统既然聊到了这个层面,也有很多人觉得微信的未来就是手机操作系统。但我相信连微信自己也不是这么定位的。因为,手机操作系统的核心展示是APP收藏夹,而微信是聊天窗口。这个本质不改变,就很难改变“应用APP”和“小应用”在各自体系里的地位。手机操作系统未来依然是APP的天下,侧重重体验、重交互、高粘性需求的产品。比如微信就是这样的产品,设想微信就是一款基于浏览器的H5产品,估计你用起来就很崩溃了。微信平台上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和“小应用”将依赖推送、扫描和社交传播来搭建。预计“小应用”将只有扫描和社交传播两种方式,推送将保留给前三种公众号,“小应用”可以嵌入在公众号中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而过去成功的公众号(不考虑早期野蛮涨粉起来那些)基本上也就是靠这两条:要么内容运营来实现社交传播,要么通过线下场景实现扫描频度。如果有这两方面的资源,无论是不是有“小应用”出现,都早就不需要做APP了。未来微信可以支持更多“小应用”发现模式吗?微信缺少的是展示位,所以很难让用户把常用的“小应用”展示出来。价值连城的九宫格也已经藏的很深了。“小应用”要获得更好的位置资源确实不易。微信对比浏览器缺少了域名模式。域名其实就是快捷键,少了这个,在微信里发现“小应用”又难了很多。剩下的,就是搜索了。如果让“小应用”具备更好的搜索标签属性,这会涉及到很多的规范性要求,要做好确实也是极其不易的。目前来看,微信的着重点似乎也还没有在这上面。目前为止公众号的重复消费还是所有公众号开发者的痛。获客成本高。推送的打开率,无论是订阅号还是服务号大多还是非常低的,爆款需要依赖社交传播。这样的前提下,媒体和内容电商相对更容易发展。而工具、娱乐、shoppingmall等等需要用户主动二次消费的产品就不易用公众号作为依托了。“小应用”的推出,包括之前朋友圈广告新模版的推出,对于微信来说,解决了平台第三方产品的标准化体验提升的问题。但对于一款重度产品的开发者来说,如何让用户可以快速找到你,依然是你最需要关心的事。所有的传播更多的是为了被用户发现,而用户维护必须解决用户可以快速找回产品的问题,这方面APP依然还是必要的。试想这样一个场景,一款银行APP和银行公众号你都在用。当你要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你会用APP还是公众号?这不是体验问题,而是点击次数决定了用户的选择。写在最后APP和H5本质上不是对立面的两方。NATIVE和H5都是APP的构成部分。APP和公众号也不是互斥的。一款重度产品大多两种产品形态(也许还有更多形态)都需要。我个人更希望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平台,可以帮助用户通过社交化渠道更快的调用起其他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最佳体验的产品形态,不管是公众号、“小程序”还是APP。把选择交给用户和开发者。例如现在很多导航系统的调用方式,或者就像操作系统实现多个APP之间的互相调用可惜对于微信和任何APP来说来说,调用其他APP就意味离开自己的APP,多少还是有些不舍的。毕竟导航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调用。至于到底未来应该首选开发APP还是开发“小程序”,现在我真给不出答案。作为开发者,你需要关心的是你的用户和你的产品需要什么样的场景来完成从0到第1次,以及到100次的缠绵。如果这个过程你想明白,想透了,你也就不会有犹豫了。 最近更新: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智能手机:
48小时热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订阅号改服务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