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和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试论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试论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热门搜索:
咨询电话:010-
7*24小时电话:
投诉监督:010-
投稿邮箱:
热门期刊推荐
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来源:网络作者:网络
  摘要: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和爱好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也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学习兴趣。本文结合《生态整治案例》的课程教学,分析了在课程教学中影响...
  摘要: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和爱好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也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学习兴趣。本文结合《生态整治案例》的课程教学,分析了在课程教学中影响学生兴趣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生态整治案例》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生态整治案例》;学习兴趣;实践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7-02   0引言   小学,初中,高中经过了十二年的考试,最后才进入大学,大学的环境相对中学较宽松,由紧张到松弛后,学生都比较盲目。所以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导致学习兴趣也所剩无几,因此,作为一名大学老师的首要任务不只是传授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3]。   《生态整治案例分析》这门课程属专业选修课,是地理科学专业的本科生选修课之一。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因为没有专门的教材,所以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环境生态学导论》,由盛连喜主编。该教材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解决一些实际的环境问题。本书吸纳了近10年来环境生态学的新进展,在教材体系的构建上,注重了生态学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全书共分10章。第一章介绍环境生态学的产生、发展、学科任务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至第四章介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生态系统生态学;第五章至第十章着重阐述生态系统服务、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损伤、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立足点就会明确,可以从整体上对学科知识进行把握。在讲授课程时就会发现,《生态整治案例分析》学习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学生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意思是假如人们对一些事物感兴趣,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就会发挥,创造的潜能就可以激发。较多的探索性和更大的主动性是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推动,这样他们的学习活动才能保持一定的强度和力度。因此必须注意克服教育工作者在授课的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情绪、学习动机、兴趣的通病。   1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生态整治案例分析》与其它学科知识在内容上有交叉重复《生态整治案例分析》在内容上也存在着与其它学科知识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比如说有些内容会与《中国地理》、《环境影响评价》和《可持续发展概论》等课程交叉重复,对于这些重复知识,因为内容都已经学过,而且大同小异,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因此需要该门课程在不断发展中逐步提高和完善,建立一套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   1.2 讲授枯燥乏味虽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要不断的变化[4-5]。《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本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书认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是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应该是激励思考;除了它的正式职能以外,它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6-7]。”教学不但是一个探真觅善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不断要求完美的过程,因此,教师讲授知识在讲究艺术的同时也要求美感。如果是枯燥乏味的说教,声嘶力竭的叫喊和用训人的口吻说话,就会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生态整治案例分析》的学科性质,一些章节是定性分析的理论部分,如果不注意,就会出现讲授枯燥现象,因此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要开展互动式教学,这样可以既可以克服枯燥乏味的讲授,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建议和对策   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下面以《生态整治案例分析》这门课程为例来阐述本文的一些看法。这门课程听起来像是一大堆索然无味的案例讲解,如何在讲案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文认为让学生参与做一些与他们自己熟悉的案例,并以这些案例为基础进行分析,经过实践后发现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实际的的教学中,也深刻的感受到: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结合实际参与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就更能激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如何促进与激活学生学习《生态整治案例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对策。   2.1 重新建立学生的学习目的我在给学生上第课时经常会问学生:“大家想一下,你们为什么要上大学?”学生们大多数回答:“因为想找个好工作,所以必须要拿一个大学文凭,这样才能多赚点钱。”那么有个大学文凭就能找个好工作吗?”学生们又有些茫然,因为他们可能觉得毕业时他们手中拿的文凭比不上名牌学校,比如说北大清华,而仅仅凭个人的魅力,似乎又缺乏那份自信。“那么怎么样才能多赚钱呢?”……“那么你们有没有自己比较感兴趣,而且以后想以自己的兴趣作为自己的职业吗?”,如果想,那么就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以及以后的人生规划!”。虽然为每个学生确定目标比较困难,但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确定自己的目标。有些人认为在专业课堂上说这些是浪费时间,但本文认为引导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走,是每一个教师时时刻刻的责任[8]。   2.2 加强教学中热点、难点的要求,灵活设置授课内容正如在前文所述,由于《生态整治案例分析》存在与其它学科知识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而对于《生态整治案例分析》教学中常遇到热点、难点问题,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最近几年爆发的一些生态问题以及日本发生的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等问题,以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上课时同学们会经常问到,因此笔者在授课的过程中,在原有的课程框架下尝试做成专题的形式,这样既涉及到了书本内容,又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最新的热点问题。此种做法在实际授课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反响良好。   2.3 教师的感染力要不断增强常言道:学者为高,师者为范。到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师的素质,它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一个教师学术水平不高,对教学内容不熟悉,课堂上机械地照本宣科,讲解枯燥乏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能作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这样势必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削弱。如果教师专业知识扎实,课堂上能谈吐不凡,旁征博引,又不乏风趣幽默,这样就会有极大的个性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会增强。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中保持平等互动的教学环境和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寓教以情,以情感人,这样学生就会以热爱的心态来进入学习,其结果会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9]。此外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开场白,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不应该一开始便投入讲授枯燥的课本内容,这样学生的情绪定会会逐渐提高,因此开场白对一节课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教师如果注意每节课都有一个好的的开端,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会被吸引。   2.4 努力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传统教育体制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承受者,是教学中的被动者。学校的课堂通常是教师一字一句将自己的讲稿或者PPT讲给学生,学生主要是埋头记录,根本谈不上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气氛。这样教育客体的主体能动性就难以发挥。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要提倡实践教育法,教育者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就《生态整治案例分析》的学科性质来看,实践教学是本门课程的难点之一。因为《生态整治案例分析》属理论课,如何解决这一多年来困扰我们的难题?本文认为案例教学法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选择案例时要考虑它与课堂教学所设计的相关内容是否有内在联系,最好是选择一些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这样更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过程的中心。案例教学可以采取教师讲解、教师和学生相互问答、班级讨论、小组讨论、布置作业等方式进行。除此之外,在课余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家乡存在的一些生态问题做一个案例,然后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案例,每节课课前利用十五分钟时间和大家分享,分享完后有问题的学生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这种方法既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2.5 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人们通常都以成绩分数来评估教师的教育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往《生态整治案例分析》的考试是到学期末举行一次总的考试,这种考试经过实践证明是不科学的。因为短短的两个小时不能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也容易助长学生的惰性,而且学生为了得高分只能死记硬背。为了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进一步的提高,本文认为有必要对成绩评估方法经行一些改革。比如,许多教师对旷课者的成绩予以处罚是采取点名方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保留实施这些消极惩罚措施。但要要想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需另想办法,本文觉得可以采取奖励的方法,即主要是对那些课堂发言踊跃,完成作业良好,而且课外积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生,可以按一定比例计入期末考试成绩,这样对其余学生可以起到起一些鼓励和示范作用。可以有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具体的成绩:在一学期中,平时提问发言作为期末成绩的10%;平时签到作为期末成绩10%;完成一篇学习论文作为期末成绩的20%;作业成绩作为期末成绩的10%;期末考试成绩为50%。本文认为,这种考试方式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不仅可以提高口头表达、写作能力,又能多学知识,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3结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和爱好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也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两者既有共性特征,也有各自的个性特征。在《生态整治案例分析》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做到不断增强教师感染力,努力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而且应该对传统的考试方法进行改革,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汪青松.论教师传道授解惑能力的提升――兼与李军,崔峰的传道授方启疑一文商榷[J].中国高教研究,-42.   [2]项贤明.论教育创新与教育改革[M].高等教育研究,2007,12.   [3]尧木.大学,教育与娱乐[M].现代大学教育,2006,6.   [4]王报平.美国公立大学教育创新成功案例探析――以加州大学蒙特瑞分校(CSUMB)为例[M].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5.   [5]谢庆良.论教学质量与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关联性[M].江苏高教,2006,11.   [6]张小红.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原因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5-758.   [7]赵志红.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培养[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30-333.   [8]杜兆君.重视研究生学习动机的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42.   [9]何飞龙.从择业观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J].广西高教研究,):37-39.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摘要]学习动机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确立学习目标。高校教师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和树立学"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013年6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学习动机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确立学习目标。高校教师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和树立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利用学习结果进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进行适当的奖励措施,创造问题环境,多组织竞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中国论文网 /7/view-4304205.htm  [关键词]学习动机 学习目标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01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来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同时,也是直接推动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旦形成,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变得想学习、爱学习,从而主动涉猎更多对学习有帮助的书籍,为自己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因此,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师更应该重视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学大纲的不断更新,对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教师要与时俱进,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动机和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帮助当代大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和树立学习目标   大一新生的培养对于教师非常重要,他们来到了新的环境,没有了高三的紧张气氛,班主任的严厉管理,父母在身边的督促,很多新生进入了“空白期”,他们突然失去了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中对学生提出具体的有阶段性的学习目标,目标要因人而异,但要与个人的学习能力保持一致,在学生能力范畴内让目标带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最终独立地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让他们更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利用学习结果进行反馈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避免出现“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这样会使学生产生逆反思想,最终放弃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自己所讲授的课程内容丰富,不要“一成不变,照本宣科,死板授课”。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演示,在讲课中要经常使用一些幽默生动的语言、贴近生活的知识、典型精彩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从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能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思维方式。   教师在教学时,要时刻注意学习结果并进行反馈。对于每节课要讲授的内容都要有所把握,当本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时,学生最容易放松,此时,教师千万不要松懈,时刻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有一种紧张感。当本节课的内容较复杂时,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懂和学透这节课的内容,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教师应该慢慢地引导和耐心地讲解,使学生面对老师时不会有紧张和退却感。平时教师所布置的作业是学习结果的最直接的反馈,教师及时批改,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这种反馈,学生可以时时掌握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进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进行适当的奖励措施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和用人单位需求的不断提高,学校应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使学生积累一些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可以尽快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改进。同时,学校应多给学生创建一些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知识的重要性,使他们为了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学校进行的各项活动中适当进行一定的奖励能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潜力,产生学习动机。学生接受一定的奖励,从而产生一种满足感,对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有促进作用。同时,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要以鼓励为主,多给予奖励,使他们增加自信心,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对他们进行奖励,并在表扬的同时指出他们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望其在今后加以改正。   四、创造问题环境,多组织竞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问题环境,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增加他们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观愿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   在大学中,数学建模竞赛就是对创造问题环境的最好体现。建模题目的设立是以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出发点,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在老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题目并给出一个满意的方案。这就要求学生基本功扎实,自学能力强,老师应该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大量学生所需的相关知识的信息量,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研究发现,参加过一次建模的学生,虽然初次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是他们比赛后就知道自己的不足,在今后更加努力,在下次比赛中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既有理论性做根据,又有实践性做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完成他们曾经的梦想,在大学的四年中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几点做法--《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年02期
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几点做法
【摘要】: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思考能否充分调动学习主体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并促使他们把外部的激励力量内化为自我激励的内部动因。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利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方法和策略,设法引导学生把自身的学习积极性直接指向当前具体的学习任务,并变为新学...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思考能否充分调动学习主体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并促使他们把外部的激励力量内化为自我激励的内部动因。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利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方法和策略,设法引导学生把自身的学习积极性直接指向当前具体的学习任务,并变为新学习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忠锋;[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浦凤艳;[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秋香;吴鑫德;;[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年12期
辜胜阻;[J];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覃章成;[J];教育探索;2000年04期
钱革;[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林颖;[J];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01期
李谨瑜;[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毛景焕!210097,毛景香;[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年03期
周容,冷英,杨淑芹,迪力夏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张亚玲,杨善禄;[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4期
李洪玉,阴国恩;[J];心理科学;1997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忠锋;[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浦凤艳;[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世界知识;1980年18期
任廷库;张赫;杨永祥;;[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吴富贵;[J];阿拉伯世界;1982年02期
章叶;[J];世界知识;1982年10期
;[J];江西教育;1983年10期
吴增芥;朱永新;;[J];天津教育;1983年05期
黄力游;[J];世界知识;1984年12期
钱颖;;[J];江苏教育;1984年01期
李幼容;李家玮;;[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4年05期
杜鸿财;;[J];上海文学;198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秦佑国;;[A];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C];1999年
袁淑琴;;[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铃木敬夫;;[A];2004年亚洲民办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仇道同;;[A];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童坤荣;;[A];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何伟;;[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徐彦程;孔德禄;;[A];齐齐哈尔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董及美;沃建中;潘洁;;[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唐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谷惠玲;;[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盛仙;[N];中国包装报;2000年
曹学军;[N];中国改革报;2000年
杜永道;[N];中国教育报;2000年
杨乃洪;[N];中国教育报;2000年
杨云慧;[N];中国教育报;2000年
蒋夫尔;[N];中国教育报;2000年
张宝敏;[N];中国教育报;2000年
汪光誉;[N];中国旅游报;2000年
李玲;[N];中国旅游报;2000年
庆云;[N];光明日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同福;[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姚一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邓辉平;[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马晓虹;[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李丽;[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周卉;[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雒淑芸;[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栾莉;[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郭春凤;[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刘召学;[D];郑州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