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SD卡,90M读,60M写,是SLC,还是MLC,或者是TLC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1201|回复: 8
ssd中的闪存蕊片怎么区分是SLC,MLC还是TLC?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在淘宝上的SSD,店主有SSD内部轶闻片,他注明是什么类型的闪存蕊片,但看也看不懂,怎么才能从蕊片上的标识区分这闪存蕊片是SLC,MLC还是TLC???
如这个镁光闪存蕊片上的标识:& &
& && && && && && && && && && && && && &9ZB11& & M
& && && && && && && && && && && && && &NW185
这个是......
该用户从未签到
.jpg (73.64 KB, 下载次数: 2)
21:28 上传
1a51bc3b8.jpg (71.4 KB, 下载次数: 1)
21:28 上传
该用户从未签到
你是要自己diy ssd么,不建议淘宝买颗粒,一般都是ssd厂进货挑剩下的,而且颗粒标签是能够涂抹的,就比如之前很火爆的某极速ssd的颗粒,有用户拆解后发现涂抹痕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本帖最后由 yue63 于
10:49 编辑
Dragon_LYH 发表于
你是要自己diy ssd么,不建议淘宝买颗粒,一般都是ssd厂进货挑剩下的,而且颗粒标签是能够涂抹的,就比如之 ...
可选现成的SSD多得很,不会diy ssd,询问的原因是已购买了一块256M SSD,拆开看内部的闪存蕊片上的标识就这样,片如下图样式,店主称是SLC的片,花了该花的¥,就想知道是不是,怕成冤大头还傻傻的笑!
该用户从未签到
yue63 发表于
可选现成的SSD多得很,不会diy ssd,询问的原因是已购买了一块256M SSD,拆开看内部的闪存蕊片上的标识 ...
这里能查到颗粒型号,nx179查到的是MT29F128G08CKAAAC5ES:A,这里能查到颗粒型号的具体内容,nx179应该是slc颗粒的工程样品(es),上面那个没查。不过现在的消费级ssd都是mlc颗粒,slc的话应该是店主自己diy的,这样颗粒标识就没什么意义了,因为都是可以自己改的,而且正常情况下这些颗粒是不外流的,还有一点,消费级ssd主控对slc颗粒的支持普遍不好,总之这样的ssd最好别碰,买了就这样用吧,重要的东西及时备份。
该用户从未签到
Dragon_LYH 发表于
/products/support/fbga?matpart=m这里能查到颗粒型号,nx179查到的是MT29F128G08C ...
NW185查到是:MT29F128G08AUCBBH3-12:B 是SLC的,但这生产工艺是XXNM却不知道?
该用户从未签到
LZ要记住一点:你买的用的是SSD,不是颗粒,不能单纯的把一个产品按照某个部件来判断好坏。
该用户从未签到
yue63 发表于
NW185查到是:MT29F128G08AUCBBH3-12:B 是SLC的,但这生产工艺是XXNM却不知道?
没必要研究这么细致吧,具体的可以查闪存生厂商的颗粒文档,不知道那里能弄到,买了就用吧,下次不要再碰这些东西就是了。slc不一定就比mlc强。
该用户从未签到
slc好但是少见 mlc次之 三星的是tlc 不知道三星优化怎么样 建议买MLC
17年3月精华宗师
17年3月精华大师
关注本友会
本友会微信公众号
VR微信公众号
benyouhui2012
今日推荐 /1
各位本友们,二月积分商城奖品已经部分送到,我们采取先到先发的方法发放,请获奖的本友们注意自己的私信~各类京东卡的发放请大家逐一核对~
Powered by不仅是TLC和MLC!SSD还有这四个问题你必须提前知道
正所谓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欲的主要因素,但是消费者购买后却总会纠结自己的消费品出现贬值。尤其是消耗品,我们总会斟酌自己购买的产品是否物有所值。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下,大家购买SSD前一些最关心的问题。一、相信大家最担心的:掉速问题使用一段时间后,SSD会出现掉速情况无论你是玩电脑成精还是初步接触攒机的,都会对SSD的掉速问题有所听闻。当然了,关于4K未对其导致新SSD掉速的入门话题我们不讨论,我们关注的是为何SSD用久之后会掉速问题。尤其是初级使用者,总有一种及视感,怕会掉速使得用SSD的时候用得畏首畏尾。那么,为什么在SSD时代会出现HDD时代未曾出现的掉速问题呢?这是否一种时代的退步呢?NAND Flash首先就从SSD的介质说起。我们知道SSD的存储介质是NAND Flash,由于物理性质的关系,写入数据时,NAND Flash介质必须将整个区块擦除后才能重新写入,并不能像HDD那样通过磁化原理来直接覆盖数据。SSD写入数据时必须进行转移-清空-写入的步骤,数据量一多写入速度就会变慢我们知道,NAND Flash的写入单位是Page,而擦除的单位是Block,但是Block的容量是大于Page的。这使得要擦除Page内数据的话,必定会将Block内有用的Page数据擦掉,此时不得不要转移到另外的空Block中才能擦除。正由于转移-清空-写入的原理,我们提倡SSD留一定的剩余空间所以,SSD内写入数据时必须进行转移-清空-写入的循环步骤。当存储的数据容量少时,我们不会明显感受到速度变化,同时这解释了为何空盘的测试成绩最好看。但是当SSD用久了需要擦除的区块就会越多,所需要的时间就增加,性能自然也会变慢。此外,由于WIndows删除以及格式化并不真正删除数据而是标记为空,所以常见的格式化方式也并不能将饱经风霜的SSD恢复到刚使用的空盘状态。Secrue Erase可将SSD完全清空恢复到出厂状态,但有副作用为了避免这一状况,厂商研发更先进的SSD固件算法,让SSD变得更聪明。同时,采用更可靠的闪存颗粒,保证SSD的稳定性与耐久度,不至于性能降得太快。如果你真的有强迫症想将性能恢复到初始状态,可以用Secrue Erase。另外还有一些品牌像Intel 、三星、英睿达,自带SSD软件也可以重置,让它恢复到出厂的设置。不过,每一次重置相当于完成了一次完整的P/E操作,对SSD寿命有影响,并不建议经常这么干。既来之,则安之回头想想,虽然SSD掉速是一定出现的,但是经过之前小编的两年使用对比测试,即使掉速了性能依然秒杀HDD,测试数据也只有数十MB/s的差别,并且体验上并没有明显滞后。既来之,则安之。当你买回来习惯了,就觉得掉速问题没什么了。二、无中生有的疑虑:可靠性问题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同时我们也不知道意外什么时候发生。尤其面对无价的数据以及存储数据的介质硬盘上,我们不可能都会得到0的故障概率,但是厂商会以最大化地降低这个概率。于是出现了可靠性问题。生活中总有各种意外我们知道,机械介质的HDD虽然不会出现掉速问题,但是因为机械轴承一开机就会运转,一运转就会有磨损,注定不可能是无限寿命。同时震动碰撞就会导致机械硬盘出坏道或者弱磁区,突然断电可能也会出坏道,而只要有了坏道的盘,基本就没彻底修复的可能了。可靠性就是价值,所以,这就解释了企业级硬盘的价格为何那么贵。SSD非机械结构,并且功率较低,所以断电风险低,当然不能允许经常断电了至于SSD方面,由于采用了芯片介质,不存在机械结构,所以运转过程中我们不用担心机械损耗尤其震动的问题,同时SSD的电压低,飞来横祸的断电问题也对非机械结构SSD影响较小,这点SSD可靠性比HDD好多了。我们是不知道HDD机械问题积小成多后会在什么时候发生故障,小编就曾经遇到因为自家主机长期被亲戚小孩提到导致了某一天突然卡死,无法及时将全部数据备份出来,导致了C盘数据永远说再见。健康度检查而SSD我们有一个量化的指标来知道SSD什么时候达到寿命临界值,比如用软件来查看SSD的健康度。无论是MLC还是TLC,我们都能知道其固定寿命,不必担心像HDD那样会在某一条坏掉。就像一个健康人类的有固定的寿命值范围那样,我们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观察、转移。发展到今天,SSD的可靠性不需要怀疑以往SSD技术尚未成熟时,大家遇到的可靠性问题就是掉盘问题,比如曾经SandForce的掉盘蓝屏几乎是无解的,另外2015年还曾经传出7天断电SSD数据就会消失的“朋友圈谣言”。随着厂商重视主控的开发以及算法的优化,现在我们购买的SSD的可靠性已经达到了不去物理破坏以及频繁断电也不用担心其突然罢工问题。但是前面已经提到了,这就引申了SSD的寿命问题。三、TLC与MLC之争:寿命问题最近大行其道的TLC SSD,价格十分诱人以往我们为什么对TLC介质的SSD如此的嗤之以鼻,如今厂商却冒天下之大不韪大规模铺货TLC SSD?答案在于寿命问题。当听到SSD的寿命有限的时候,很多涉世不深的消费者就避而远之了。其实想深一层,任何电子产品的寿命都是有限,不是吗?虽然结构看起来一样,但是DRAM和NAND在寿命问题上有不同解释相信大家都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内存常见的DRAM为何没有使用寿命概念,而SSD的NAND有寿命概念呢?因为DRAM使用电容存储,所以必须隔一段时间刷新一次,如果存储单元没有被刷新(没有供电),存储的信息就会丢失。所以DRAM只能运算,不能存储。NAND是通过绝缘层存储数据,一旦绝缘层受到破坏,就会报废根据NAND的物理结构,NAND是通过绝缘层存储数据的,而绝缘层经过多次电擦写后会因为绝缘结构损坏而出现漏电,从而会坏掉。所以就有P/E寿命的概念,根据电擦写的多少来计算寿命。前面已经提到,SSD的寿命其实能够用量化的指标来运算。那就是:寿命(年)=( 实际容量(GB) × P/E寿命)/(每天写入容量(GB/天) × 365(天))。SLC、MLC、TLC P/E寿命比较我们知道,TLC容易实现低成本大容量,因为TLC每cell储存3bits,但是需要需要8个电压状态。对比MLC每cell储存2bits,需要4个电压状态。于是TLC需要更多电压所以导致漏电风险更高,这就为何TLC的P/E寿命比MLC低。具体来说,MLC有次擦写寿命,至于TLC一开始发展只有不到1000次,但是经过厂商改进算法以及优化主控,提升到次。SSD的检测软件可以看到详细的使用数据一次P/E是指累计写入产品实际容量大小的资料,这才算是一次擦写。所以一个实际容量119GB的SSD,写入119GB的数据才算一次P/E。如果这个TLC SSD的理论P/E寿命是2000次,那么用够2000个P/E才算把我的SSD写废。那么如果你每天写入60GB数据,那也得要10年才能将你的SSD用废。10年后,你的SSD可能早就不用NAND介质了,所以不需要纠结寿命问题实际上,每天写入60GB数据已经十分极端了,除非你全天候以1MB/s速度下载才能出现这个数据,所以你平时家庭办公使用,根本不用担心寿命问题,因为按照极端条件下经过10年的时间,你早就升级到另一批配置了。就如当年MLC闪存上位并且开始SSD的普及一样,在各大主流主控厂商开发支持与优化TLC闪存的主控,攻克P/E使用寿命的难关后,TLC在2015年迅速上位。厂商比我们更加了解SSD寿命的运算公式,才让TLC SSD大规模铺货,否则做生意的谁会搬石头砸自己脚?不过最后还是提一句,TLC便宜,MLC贵;但是性能与寿命MLC比TLC更好。所以,我们为什么还要担心固态硬盘的寿命问题呢?今朝有酒今朝醉,我们买SSD就是体验它在固定时间内带给我们的便利。我们不是杞人,不需要忧天。四、这张包票年限多少:售后问题也许有些小白不懂SSD寿命的概念,他们更加相信直白的指标,比如质保时间,这是你信心的保证、保证的年限。尤其在TLC SSD大行其道的环境下,售后的竞争变得愈发重要。售后问题是不能忽视的质保年限,相当于你的SSD使用寿命的最小值,在这段时间,你不用担心P/E擦写寿命的问题,大可放心使用;在这段时间,你不需要担心任何的硬盘非人为故障问题,从而时时刻刻想着用移动硬盘来备份。所以,大家购买SSD的时候,尤其购买TLC的SSD时,一定要对比质保年限才作购买决定。比如三星的TLC SSD提供了高达五年的质保年限,让消费者打消了低价TLC SSD在使用寿命的顾虑。高端产品还提供了10年质保一些采用MLC的高价位SSD就打着高达10年的质保,来吸引那些纠结SSD寿命的消费者。当然了,这种质保更多是标价高价位的噱头。因为它有着最大写入量不可超过某个数字TB的,这些猫腻大家要注意。至于购买了TLC NAND的SSD并且只提供三年或者少于三年质保的,你就要小心了。到质保年限快到,就很有必要对自己的SSD进行一次体检了。三年免费换新服务吸引眼球海淘SSD时,需要留意是否支持全球联保此外售后服务有些字眼大家也要注意,比如国际大厂是否支持全球联保服务,如果不支持的话你在X宝买到的非行货产品就不能在国内保修了。此外还要注意售后服务年限内是提供免费更换还是免费保修的服务,一词之差往往会影响你需要售后时的心情的。最后就要注意品牌售后服务点分布,否则需要寄到国外才能修理或者更换的话,你还有几率要被税呢。很多人忽略了详细的售后政策部分大品牌SSD甚至没有提供详细的售后政策总的来说,无论是那种SSD,建议选择质保年限多于三年的SSD,并且选择售后政策透明的厂商。如果你不通其中的文字,那么直接选择一线大厂SSD那就高枕无忧了。五、总结今天我们用最具体的语言、对比、数据来阐述我们关注SSD时经常遇到的几大难题,都是普通消费者心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大家口中经常说”存在就有合理性“,那么全世界都在使用的SSD的现象,那就不用谈任何存在的理由了。直接买买买,早买早享受吧!
馆藏&2437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搜索 新闻 资讯 游戏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iPhone6怎么测MLC还是TLC?详细检测教程
编辑:wangqing && 来源:iPhone中文网 && 发布时间: 11:03:36
  【巴士数码】iPhone6怎么测MLC还是TLC?现在巴士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个iPhone6检测内存类型的详细教程。相信大家已有耳闻此前媒体曝光的iPhone6/6 Plus采用TLC闪存导致系统崩溃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iPhone6怎么测MLC还是TLC。
  TLC NAND闪存是固态NAND快闪存储器的一种。它的数据存储量是SLC存储器的三倍,是MLC存储器的1.5倍。还有关键的一点,TLC闪存更实惠。然而,它读取和写入数据的速度比SLC或MLC要慢一些。
  【iPhone6怎么测MLC还是TLC 详细检测教程】
  下面巴士小编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不需要越狱,iPhone6就可以看MLC还是TLC。下面具体方法步骤走起:
  1、首先在Safari中打开网页:,点击安装。
  2、返回桌面,点开已安装的App,主要查看default-bits-per-cell字段,如果数字显示3是TLC,显示2就是是MLC。具体路径为:Root&NXXAP&AppleARMPE&arm-io&AppleT7000IO&ans&AppleA7IOPV1&AppleCSI&asp&ASPStorage
小编的机器显示为MLC
  3、把机子横放,获得更多信息,最后一项显示为闪存的制作厂商,其中Hynix=海力士;Toshiba=东芝;Sandisk=闪迪。
最后一项显示机器为东芝提供的MLC闪存
  根据之前的媒体报道,苹果在128GB容量的iPhone6/6 Plus中采用了TLC闪存,而64GB则是采用了TLC或MLC闪存。如果用户购买的是16GB版本,则可以放心,因16GB版本的全部采用了MLC内存。
  以上就是巴士小编整理出来的iPhone6怎么测MLC还是TLC的详细检测教程了,如果你对这方面不是很清楚,就可以来参考本教程进行操作。
扫描左侧二维码,可以订阅iPhone中文网官方微信。每天除了推送最新的苹果产品资讯,我们还将不定期举行有奖活动,广大网友可以积极参与,幸运随时会降临!当然,你也可微信搜索“iPhone中文网”或“apple4cn”,关注iPhone中文网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更多苹果资讯。
iOS越狱破解
苹果产品信息查询
热门新闻排行
皖公网安备05 皖网文许字[3号
TGBU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天极传媒:天极网全国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
& >&请不要再谈SLC MLC固态硬盘才是主流
请不要再谈SLC MLC固态硬盘才是主流天极网硬件频道 06:00
  大部分用户不知道什么是SSD
  如今大家还是会选择机械硬盘多一点,因为500块不到便能获得1TB的存储容量,这是非常直观的,1TB的容量可以存储50部的1080P电影,可以存储20万张高清的照片,可以存放100个大型的游戏。但是超过500块的只能给到你120G的容量,而唯一提升的性能对于初次使用或者是初次认识的用户而言是模糊的。在他们的脑海里完全没有速度提升的概念,完全没有150M每秒和500M/秒的概念,因此绝大部分厂家的宣传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是无效的。
  大部分品牌的宣传用户看不懂
  但就算是了解SSD的用户也不一定会买账,厂商会提供拥有硬盘阵列功能,帮助提供多硬盘用户提供运行时的工作效率;而第三方软件厂商还提供了一些利用大,组建虚拟磁盘,达到远超SSD读写性能得效果;另外,的出现也加快了系统的启动,缩减了一半的启动时间,拉近了与SSD作系统盘的启动时间。上述这些功能无一不是在缩短机械硬盘与SSD之间的性能差距。因此固态硬盘虽是未来主流,但要完全淘汰如今的机械硬盘,其长路漫漫修远兮。
  三种闪存芯片
  说到SSD就必须说到Flash芯片,介绍flash芯片就必须说到SLC、TLC、MLC这三种类型的闪存芯片。
  SLC = Single-Level Cell ,即1bit/cell,速度快寿命长,价格超贵(约MLC 3倍以上的价格),约10万次擦写寿命
  MLC = Multi-Level Cell,即2bit/cell,速度一般寿命一般,价格一般,约3000---10000次擦写寿命
  TLC = Trinary-Level Cell,即3bit/cell,也有Flash厂家叫8LC,速度慢寿命短,价格便宜,约500次擦写寿命,目前还没有厂家能做到1000次。
转投MLC闪存行列的三星840系列
  最早期NAND Flash技术架构是SLC(Single-Level Cell),原理是在1个存储器储存单元(cell)中存放1位元(bit)的资料,直到MLC(Multi-Level Cell)技术接棒后,架构演进为1个存储器储存单元存放2位元。
  SLC技术:存取原理上SLC架构是0和1两个充电值,即每Cell只能存取1bit数据,有点儿类似于开关电路,虽然简单但却非常稳定。如同电脑的部件一样,要想在一定体积里容纳更多的晶体管数,就必须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减小单晶体管体积。目前SLC技术受限于低硅效率问题,要想大幅度提高制程技术就必须采用更先进的流程强化技术,这就意味着厂商必须更换现有的生产设备,投入大不说而且还是个无底洞。
  TLC技术:2009年TLC架构正式问世,代表1个存储器储存单元可存放3位元,成本进一步大幅降低。TLC芯片虽然储存容量变大,成本低廉许多,但因为效能也大打折扣,因此仅能用在低阶的NAND Flash相关产品上,象是低速快闪记忆卡、小型记忆卡microSD或随身碟等。
  MLC技术:而MLC架构可以一次 储存4个以上的充电值,因此拥有比较好的存储密度,再加上可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来提高产品容量,厂商即享有生产成本上的优势同时产品良率又得到了保证,自然比SLC架构更受欢迎。
  SLC早已过时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了解,若采用SLC技术无疑是加大了生产成本,最后便是高价而无法普及平民化。因此采用MLC单元才是SSD未来的固态硬盘的发展趋势。虽然其相对SLC容易产生读写错误,但是技术的提升已经可以基本忽略不计这样的错误,也就是说基本不可能发生。好比你乘坐飞机,它坠毁了这是非常小的几率;相对于每天上下几千上万次的航班,其几率只有几千万分之一甚至几亿分之一。但是容量的提升却是显而易见,同样的价格下,大部分用户还是会理智的选择采用容量更大的MLC固态硬盘。
(作者:赵成责任编辑:赵成)
天极新媒体&最酷科技资讯扫码赢大奖
* 网友发言均非本站立场,本站不在评论栏推荐任何网店、经销商,谨防上当受骗!
软件数码办公IT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lc mlc tlc如何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