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自由的实现 西方人看待马克思主义义

> 问题详情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
A.实现共同富裕
B.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C.实现人的自由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A.实现共同富裕&&B.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C.实现人的自由而平等的发展&&D.实现人的平等而全面的发展
论文写作技巧
网友回答(共1条)
匿名网友&&&&lv1&&&&提问收益:0.00&答案豆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浅谈自由实现的条件;丁露露;(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回答了“什么;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由;实现条件;一、自由的含义;自由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生活的很惬意、也很满足,有的人;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理解自由;(一)自由是认识和实践的矛盾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浅谈自由实现的条件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自由?怎么获得自由”这个困扰了千千万万人的问题,本文的重点和突破点就在于从马克思哲学角度简述自由含义及自由实现条件。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由;实现条件
一、 自由的含义
自由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本身就含有很多的规定性。恩格斯指出:“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无阶级的原始社会,集体对个人的管制是无可非议的,而在阶级社会里,当集体利益极不合理的触碰个人利益时,个人是可以并且应当通过正当的手段摆脱这种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生活的很惬意、也很满足,有的人却一再遭受打击,生活的很有压力,似乎无自由而言。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大的反差?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寻求到答案。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认识和通往自由的大道。
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理解自由
(一)自由是认识和实践的矛盾统一
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的目的不仅仅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坚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就是真正坚持了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因为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的过程,而改造世界的关键就是实践。
认识和实践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的,是一个矛盾统一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的前提是要认识世界,想要更好地改造世界就需要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既包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包括对主观世界的认识。人们既要认识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作为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殊标志即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还必须认识自己的主观认识规律。改造世界有两方面:一是对自然界和社会的改造,二是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自己的主观世界符合客观,从而获得满足,实现发展。
认识和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了无数矛盾的过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着他们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它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客观规律运行,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规律是客观的、必然的,只可以被认识而不能被改变的。但是当人作为主体做事时,总有自己的目的性和能动性,总是希望外部世界满足自己的需要。人作为有意识的人,他会根据自己的意愿活动,正如
黑格尔说,“意志而没有自由,只是一句空话,同时,自由只有作为意志,作为主体,才是现实的。”???所以,认识和实践就会处于矛盾之中。如何正确的处理好这种矛盾就是人类由必然向自由转化的过程。自由就是人们对于实践基础上把握了规律,达到主客观历史的具体的统一。自由的实现过程是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化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言:“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的调节他们和自然的物质交换,将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交换”???
(二)自由是个人和社会的矛盾统一
人既是单个的个体,又是社会中的人。个人和社会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一直以来,人们都很倡导自由主义,其核心就是人成为自己的主人,自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人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的生存生活中都需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否则,人是不可能得到自由的。社会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同时,一定阶段的社会必有其缺陷。个人真正的自由不在于摆脱他人、摆脱社会,而在于通过把握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实现与他人和社会的统一。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只有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才能进行人的活动,人才能表现出自由自觉的特性。个人与社会又是统一的,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的一个要素。社会也为个人自由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个人作为一份子,他的发展会或多或少影响社会发展,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而人民群众是由每个人构成的。马克思说过:“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它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
(三)自由是真理和价值的矛盾统一
什么是真理?真理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它标志着主客观相符合。人的认识目的就是发现真理,获得真理,排除谬误,并在真理指导下更好的改造世界。真理贵在真,真是人在思想以及行为上充分接近和适合于客观必然性的状态。它是主客体想要完成统一所要达成的第一个状态。现实在生活中,人们所提倡的求真、守真,都是对“真”的追求的一种体现。
什么是价值?价值是相对于人而言的,通俗的说,价值是事物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事物相对于个人、群体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作用时,它对于主体而言就有价值。反之,则没有价值。现实中人们对于价值的追求体现在对“善”和“美”的追求。“善”在广义上指人在自然及社会中各方面需要得到满足的实际价值。“美”是比“善”更高的一种境界,它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认识和改造世界及成果对人的自由的肯定。
真理和价值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人要想得到自由既要遵循真理原则,又要遵循价值原则。正是由于真理和价值的矛盾运动,使人们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实现了人们由必然向自由的转换。
三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谈自由实现的条件
(一)提高认识水平,增强实践能力
自由决不是抽象的,离开了人的认识,自由是不存在的。只有在我们提高认识水平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大程度上获得自由。提高认识水平,增强实践能力有两点内容:
一是正确的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包括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规律从来都不是自由的约束,一定程度上它是自由的必要条件。人注重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同时,人不仅局限于认识自然规律,人们总是在认识基础上发挥主观创造性,如:南水北调、绿化荒山等等,从而实现人的目的。人们认识到社会自由是个人自由的前提。如果一个社会特别自由,个人的自由也就可以表现和发展得愈全面。所以,人作为社会的主人,要认识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实现自由。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要运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知识是认识的工具,没有知识人们是不可能认识世界的,更谈不上改造。黑格尔说过:“无知者是不自由的, 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是他所要依靠的在上在外的东西, 他还没有把这个陌生的世界变成为他自己使用的, 他住在这世界里面不是像住在自己家里那样”。
二是提高实践能力。认识的目的是改造,绝不仅仅局限于认识。人们要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实践的基础上谈自由,否则人们是永远得不到自由的。人区别于动物之处就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同时总是可以很好地运用它,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在实践中检验认识,在实践中实现自由。
(二)尊重他人,发展个性
人要处理一个最基本的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不仅是我们优秀的传统美德, 也是我们个人更好发展的助推器,更是我们实现自由的必要条件。尊重他人有利于我们了解自身与他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利于更好的“求同存异”,实现最大范围的自由。尊重他人的同时会赢得他人的回赠―尊重和信任,于是个人的意志可能会成为他人的甚至群体的意志,这样,个人的自由就可以更好地获得。
在21世纪注重个性发展的今天,提倡共性和个性共同发展非常重要。人的发展是社会化和个性化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化并不排斥个性。社会化教会了我们如何与他人和睦共处,如何参与集体生活,这为每个人个性化的发展奠定基础。社会化过程要求个人要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和举止,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和意志。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实现自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自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形成独立的人格,形成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独立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体系。我们力求在共性基础上促进个性飞跃。正确处理好个性和共性的过程就是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矛盾的过程,是解决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过程,是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过程。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把我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三)追求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
对真理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为什么真理如此重要?主要由以下两点:其一,只有人具有与客观相符合的知识才能有效的引导我们的实践取得成功,才能在现实中生存,才能有可能实现更高层次的、更多方面发展。真理的掌握意味着我们把握了知识的客观有效性,它有利于人真实的了解和理解自身的生存实践以及能够合理的规范和理解自身的生存实践。其二,真理有助于我们成为理性的人。人的生存是以理性为内在尺度的。理性的人才能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才能寻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途径,才能实现自我全面发展。总的来说,真理对于人的生存及人的发展具有保障、规范和引导的作用。人的自由正是在人的生存和发展中实现的,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甚至整个人类都要竭尽所能不断追求真理,合理运用真理。
人的价值有两发面: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人生重在对社会的贡献,而非对社会的索取。人只有把对社会的奉献放在第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专业论文、高等教育、中学教育、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浅谈自由实现的条件 - 副本21等内容。 
 “过时论”的理论根据大致有两个,一 个是从人类政治、经济生活变化的角度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认为在世 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  教学参考书书稿(任昊修正) - 副本_哲学_高等教育_...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9.学习马克思主义...  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 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 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人的本质真正的实现 5、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自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指...A、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自由总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B、在阶级社会主,自由总是...  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和实践观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成立, 就成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得以立论的先决条件。...从道德角度而言, 就是使人逐渐摆 脱自身的动物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参考答案 - 副本_...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 论、基本...的哲学基本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浅论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哲学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人的价值的实现和全面 自由的...提供发挥其潜能 的机会和条件;提供劳动时,应尽自己...  五、关于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 的理论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实现的条件是 在资 本主义所...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重点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近代欧洲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德国 古典哲学以及...消灭个人的宗教信仰和 金钱崇拜,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孙熙国:马克思主义究竟能够带给我们什么?
日14:56&&&来源: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种思想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具有如此强大的威力。马克思主义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创了崭新的百年中国道路,更以其所指引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而对世界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距离马克思主义创建已有160多年。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否还需要它?为什么中国的发展始终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到底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它在今日的中国和世界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持续影响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笔者试图针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思考和解答。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研究如何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学问?
恩格斯在1847年10月―11月间完成的《共产主义原理》中,开宗明义地对他和马克思创立的思想作了明确的界定。他说:“第一条:什么是共产主义?”“答: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30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也就是说,共产主义是一门研究如何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问。让无产阶级摆脱奴役和压迫,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的全部使命。正如恩格斯在1880年所说:“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60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这一使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让劳动者、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什么是无产阶级?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第二条接着就回答了这一问题,他说:“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一句话,无产阶级或无产者阶级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30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把无产阶级理解为“劳动阶级”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主张。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无产阶级,实际上是劳动群众的代名词。因此,马克思说,让无产阶级当家做主人,即实现无产阶级的专政,实质就是劳动阶级成为国家的主人,实现劳动阶级的解放,让他们摆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想的奴役和压迫,真正过上好日子。
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实际是一回事,也可以说是一个东西。 列宁就曾说过:“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列宁全集》第5卷第309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邓小平也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字叫共产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都是把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事业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这一学科的主题。立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内容,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关键。由此可以认为,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就是要不要实现劳动者的解放,要不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就是不希望劳动群众过上好日子。中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四万万同胞之所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跟共产党走,就是因为他们认准了共产党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党,共产党的军队是为老百姓打天下、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军队。今天,我们党提出“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和执政理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是对“如何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这一马克思主义根本命题的探索和解答。
二、马克思主义要让我们过什么样的好日子?
马克思主义就是研究如何实现劳动者的自由、发展和解放,如何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学问。问题是怎样才算好日子?简单说,好日子有三个指标:一是要有足够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解决老百姓的吃穿住行;二是要有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建立起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三是要有精神的愉悦和舒畅,摆脱自己思想的奴役和压迫。恩格斯在1880年1月―3月间完成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对此作了经典的表述,他说,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60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让无产阶级真正过上好日子,就必须使无产阶级取得“公权力”,摆脱生产资料的资本属性,使生产资料成为公共财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使阶级的继续存在成为时代的错误。只有到这个时候,无产阶级才能真正摆脱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自身的奴役和压迫,成为自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自身的主人。也只有到这个时候,无产阶级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自由、发展和解放。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马克思的全部理论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
首先,人生活在社会中,要受到自然界的束缚和压迫,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实际上就是让我们如何正确看待自然,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摆脱自然的奴役和压迫,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获得足够的物质生活资料,即实现经济解放;其次,人生活在社会中还要受到社会的奴役和压迫,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就是让我们如何正确看待社会,通过斗争摆脱社会中阶级的奴役和压迫,使人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只有做到这一点,人才能够有尊严地生活着。做到了这一点,也就实现了政治解放;第三,人生活在社会中还要受到他自己思想的束缚和压迫,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和认识论就是让人正确认识人自身,认识人的精神、本质、价值和作用,认识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规律,从而摆脱自己对自己的束缚和压迫,使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人才会快乐生活着,这就是思想解放。一句话,实现人民群众的自由、发展和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以贯之之道,围绕如何实现“三个解放”“做三个主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架构和理论体系。
三、马克思对劳动者解放道路展开了怎样的探索?
思想家之所以能够成为思想家,就在于他以理论的形式回答了时代的问题,完成了时代的任务。但并非任何思想家对自己时代的问题的思考和认识都要经历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有的思想家早年和晚年的思想差异很大,甚至是截然相反。有的思想家在其一生的学术历程中只是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向前推进自己的思想,而不会推翻自己先前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属于后者。正如马克思1865年4月在《自白》中回答女儿的问题“你的特点是什么”时所说:“目标始终如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58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那么,马克思的目标是什么?披阅马克思的著作,不难发现马克思一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历程所围绕的核心问题始终都是实现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者的解放。
有人说,马克思晚年的理论研究和中年时代相比,发生了某种变化,因而就出现了两个马克思,即早年的马克思和晚年的马克思。是不是这样呢?笔者的看法是,任何真正的思想和理论都是对时代问题的认识和解答。马克思的理论也不例外。他一生的理论研究都是随着他那个时代的实践和问题的转换而转换,但不管如何转换,马克思所要解决的时代最大的问题就是实现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者的自由、发展和解放。这是马克思“始终如一”的大目标。从青年到中年再到晚年,马克思研究的这一目标从未改变,也未出现根本性的“中断”“改道”和“转移”,因而也就谈不上向早年的“回归”。那种力图通过寻找马克思早年和晚年之间的差异,以此宣扬和制造“两个马克思”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从马克思一生理论研究的目标――劳动者的自由、发展和解放出发,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晚年对人类学笔记的研究不是出于“考古”的兴趣,不是为了创立一门不同于前人的人类学,也不仅仅是为了探索俄国道路这一具体的历史事件,甚至不是单纯从理论层面完善和发展唯物史观,而是为了通过对古代社会和人类早期生活与实践状况的考察和研究,来完善、发展和深化他对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时代问题与历史任务的认识,是为了寻找解决这一时代问题、完成这一时代任务的基本方法和现实路径。
就经济解放来说,晚年马克思考察古代社会的生活和实践,目的是通过对财富尤其是集体财富的历史形态与历史意义的研究,说明集体财富的创造与公有制的实行,既是适合人类本性的原初方式,也是未来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崇高目标。
就政治解放来说,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出现不是无本无根、毫无缘由的,而是从古代社会中个人与共同体相统一的原始状态中发展而来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既然私有制导致了个人与社会的分离,导致了民主原则的破坏,因此,要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统一,要确立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原则,就必须消灭私有制。这是马克思研究古代社会得出的基本结论。
就精神解放来说,马克思在他的晚年笔记中通过考察原始道德和宗教等精神现象的产生及其内容,追溯产生这些精神现象的物质和世俗的基础,探讨人类如何改变物质和世俗世界的不合理状况,克服人的思想精神异化,寻找实现劳动阶级精神解放的现实道路。
可见,马克思所讲的劳动阶级的解放是经济解放、政治解放和精神解放三位一体的解放。马克思晚年所做的工作,和他早年所做的工作一样,都是围绕如何实现“三个解放”、做“三个主人”这一主题展开的。对马克思晚年笔记的研究不能在概念称谓上兜圈子,而应看到马克思这些笔记的理论主题和实践指归――对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理论的进一步思考,对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道路的进一步探索。
四、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为什么会呈现出鲜活生命力和持久影响力?
看一种理论有没有生命力,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和发展的实践土壤,要看实践对它有没有客观的需求。简单说,就是要看它对实践有没有用、管不管用。循此思路,我们来看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具有鲜活生命力和持续影响力这一问题,答案就很容易找到了。因为马克思主义就是让劳动阶级获得自身的自由、发展和解放,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理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也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奋斗目标。只要追求和目标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过时。不管世界如何风云变幻,人类历史的大势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人类社会最终要朝着马克思指引的方向前行。这就是世界各国人民呼唤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英国学者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说:“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一天,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消灭。只有在资本主义结束之后,马克思主义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不仅是在中国,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也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持续的影响力。这种生命力和影响力同样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对当今世界时代问题的正确回答,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分析,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关切和维护。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无论受到怎么样的打压和钳制,它仍然在西方民间和学术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的奥秘所在。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生命力就在于它找到了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一强大的“物质武器”,就在于它是一门研究如何为无产阶级、为劳动阶级、为最广大的人民谋利益的学问。因此,今天做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最核心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真正做到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以人民为中心”,把老百姓真正放到心上,切实维护好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就一定会在中国焕发出无限蓬勃的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一定能够兴旺发达。
(作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新自由主义自由观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之比较-学术期刊网-采编中心
丨天之信期刊旗下站点
当前位置:&>&
新自由主义自由观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之比较
发布时间: 08:46:1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自由主义自由观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之比较
& & & & & & & & & & & & & & & & 张严超
摘&&要:自由是人类有始以来的不懈追求,在如何理解自由的问题上,新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分别站在不同的立场给予了不同回答,尽管在一些问题上有许多相似观点,但核心理念却存在显著区别。正确理解这两种思想流派的自由观在本质上的不同,是坚定社会主义政治建构的关键。
关键词:自由;个人;社会;政府干预
新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的重要一支政治思潮,它产生于19世纪末,是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逐渐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对传统自由主义进行修正调整而产生的。虽然由来已久,但其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和政治观对当今的西方社会仍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也会带来一定的冲击,因此,剖析其内在核心本质,弄清新自由主义自由观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区别,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建构的方向。
一、新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自由基本概念上的不同理解
自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向往和追求,也是近代以来西方主流思想共同的价值本质。但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古典自由主义认为,当个人处于非强制或不受限制的状态时,才是自由的,因此所有来自外在政治的、宗教的、法律的约束都被看成是自由的妨碍;过多的国家干预通常被看成是削弱了个人的积极性并侵犯了基本自由。[1]这种自由实际上是一种摆脱了他人与社会存在,无外物打扰的自我陶醉,追求的是一种唯我世界,是一种绝对的自由。新自由主义者把这种自由理解为&消极自由&,在极力反对的同时提出了&积极自由&的概念。
首先他们认为现实中的人总是会被各种社会力量尤其是经济因素牵制,自由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次,自由不是摆脱束缚就能获得的,它应当有更为深刻的含义。格林认为,那些被某些事物强迫和约束的人固然没有自由,因为不是自愿的,但假若仅仅只是解除这些束缚,完全按照自己意愿行事,也无助于真正自由的实现。[2]在新自由主义者那里,自由并不是自由自在、毫无约束地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应当是一种自身具有的道德能力和创造精神,通过发挥自身的能力,使自己不断得到完善,同时也为别人提供安全和帮助,这是一种向上的具有引导性质的力量,是一种追求自我实现的积极的自由。它不仅仅只是个个人问题,更是个社会问题&,因为每个人要想有所作为,总是要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和条件,而且必须符合他人和社会的公共利益,这是一种必须遵从的道德准则。
新自由主义在道德的基础上把人的内在潜能的发挥与人的目标追求联系在一起,阐明自由是具有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自由的实现会受到外在条件和环境的制约,这样就将自由的自主性与束缚性结合在了一起,克服了古典自由主义的片面性和绝对性,阐明了新的自由观。但遗憾的是,新自由主义者并没有进一步回答这种外在制约条件的根源在哪里,以及如何才能使自主性和约束性得到统一,在什么基础上实现统一等一系列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自由具有相对性的问题上,比新自由主义更透彻,从现实的角度回答了人的自由受到的是客观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制约,自由的实现必须以人生存所依赖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为前提,自由与必然性始终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从认识论的角度上看,自由首先意味着对客观必然性和规律性的认识,这种认识既包括对外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也包括对主体自我能力、状况等的认知。在这种综合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一种感性的实践活动使外物和自我超越&实然&状态,使客观必然性与自身发展和谐一致,自由最终作为主体的一种属性,成为主体的拥有。因此自由彰显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认识和改造的能力。&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3]在马克思主义那里,自由既是一种内在的理想向往,也是一种主体能力与价值的外在表现,更是一种包含认识过程、实践过程的现实追求。
二、新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自由的主体上的不同认识
&&&&自由是谁的?与他人和社会有关吗?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就成为自由主义自由观的核心问题。由于自由主义起源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因而早期的古典自由主义带有浓厚的文艺复兴的人文印记,奉行个人感受至上,认为每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是不可被剥夺的权利,同时相信个人有充分的理性和自我完善能力,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奉行个人第一的原则。
&&&&&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和垄断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现实最需要的是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更应当强调人的社会性。为此,美国的新自由主义者提出了&新个人主义&的概念,试图弥补古典自由主义在个人与社会关系上存在的空缺。他们认为,个人的想法与行为总是与社会始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脱离社会及社会关系的单个人是不存在的。这种思想最早来源于亚里士多德关于&人天生是一个政治动物&的判断,杜威指出:&不受团体组织&&无论是家庭的、经济的、宗教的、政治的、艺术的,还是教育的&&约束在一起的个人只是些怪物。&[4]在个人利益实现的问题上,新自由主义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认为,仅仅凭借个人的能力是不能完全实现和拥有自己的权利的,因为个人权利和财富的取得不仅离不开社会各种条件和机会的提供,而且也需要得到社会的保护。因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必须加强合作。&&&
&&&&与古典自由主义相比,新自由主义不再极端和片面的注重个人权利和幸福,开始在个人和社会之间寻求一些平衡和联系,强调二者的一致性,指出个人的幸福是建立在社会的基础上,虽说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其最终归宿仍旧是个人主义,个人的幸福和满足才是其追求的终点,社会的价值只是为个人的利益实现提供条件,换句话说,新自由主义只是为个人利益的实现寻求一个更好的方法而已。
&&&&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主张二者是内在统一的,一方面人不是社会历史的消极产物,而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离开人,社会历史就不可能是人的历史,而这里的&人&不是单纯的抽象物,是由一个个具体的,现实的,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个人组成,所谓社会,也只不过是表明个人彼此之间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合。即使是在实现自由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也极为注重个人自由的实现,《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人的解放是一切人解放的前提。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构成了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还规定了人的存在方式和现实本质。个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个人,&不管个人在主观上面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现实性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5]同时,自由的实现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而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实践,人们只有组成一定的社会,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实践,才能在实践中获得自由,也就是说自由只能以社会历史的形式存在,并且只能通过社会化的实践才能实现。在阐明二者统一性的同时,马克思主义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强调了集体主义的重要性,这种集体是在消灭剥削阶级,消灭私有制之后建立的&人类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一致的,集体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保障,这样,马克思主义就使个人的自由和社会利益在共产主义的基础上得到了统一。
三、新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自由实现路径上的不同探求
&&&&新自由主义者在提出积极自由观的时候,就认为要实现真正的自由,个人应当积极地努力,以充分体现自身的力量,但国家不能放任个人的行为,以免不同的个人之间产生冲突从而使各自利益遭受到损害,因而加强国家干预就显得尤为必要。国家本是社会和谐的调解者,同时也是个人自由的发展条件的创造者,为保证每个个人的自由,应努力构建福利国家,实现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公共的善。与此同时,政治上的自由不能离开经济上的独立,在垄断经济当道的时代,个人要想实现自由,经济上的平等是前提,垄断是这种平等的障碍,布兰代斯因此主张,首先就应取消大垄断资本的统治,在经济上给与每个人平等自由竞争的机会。
而在如何避免政府干预过度的问题上,新自由主义者们怀着理想主义的信念相信,人有理性能力支配自己和控制社会,随着国家干预的扩大,官僚政治会威胁到自由,这时有必要让社会中的其他组织发挥制约作用,扩大社会独立团体的民主是一项有效的措施,罗尔斯认为,除了平等的自由权利之外,还应当保证其实现的社会条件,自由市场必须以公正为目标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来调节和约束,使公民的自由平等具有可实现的现实条件。
应当说,在实现自由的途径和方式上,新自由主义者们提出了平等是前提,尤其指出经济上的平等机会和相应的社会条件保障,建立福利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限制垄断资本的扩张,改善中低层人民的处境,也使得追求自由具有了更多的现实意义。但它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阶级社会里,要想实现真正的平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关键,新自由主义者们在争取自由平等权利和机会上发出了很强的呼声,但经济基础不改变,平等也只能是抽象的平等,尽管罗尔斯等人看到现实条件改变的重要性,但他们所说的改变也只限于缩小自然和社会偶然因素造成的机会和分配差距上,主张用差别原则来纠正能力和天赋方面的不公平,虽带有社会主义平等分配的色彩,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的前提下,这种平等和自由永远是一小部分人的特权拥有。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实现的最根本障碍来自私有制,自由不能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自由,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结束私有制的统治,才是通往自由的唯一出路。无产阶级通过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新型的自由和平等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才能得到最终的解放,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那里,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原则的自由才是最高级、最理想的自由,要实现真正的完满自由,必须通过真正的自由劳动。自由劳动时建立在自由时间基础上,它告别了传统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劳动形态。作为完整的人的生命活动,自由劳动使人成为积极创造的、有明确的内在必然性的理想的主体,即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的个体,充分体现出历史主体的创造性本质&。共产主义正是以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要实现真正完满的自由,首先必须在认识客观必然性的基础上实现目的性。在自由的概念中,不仅包含人的目标实现,而且包含各种规律和客观条件,自由也就是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从认识必然性到改造世界的过程,主体的自由程度应是历史的必然性与人的创造性的内在统一。其根本手段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通过实践,人类才能正确反映人类自身,才能正确反映外部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也才能在认识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通过社会实践,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必然性才能在对立中实现统一,人的体力、智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人的自由才能得以实现。
[1]安德鲁&文森特.现代政治意识形态.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版,第58页.
[2]马德普,W&金里卡.中西政治文化论丛(第四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5页.
[4]杜威.新旧个人主义[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版,第87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页.
张严超(1977&),男,湖北汉川人,法学硕士,湖北民族学院预科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
采编部吕编辑&&投稿邮箱:1012@vip.qikan.tv&&&&投稿电话:0531-&&&咨询QQ:30&
关于综合医院病案管理工作的探讨浅谈新建企业财务核算中的纳税处理再论改革开放所走的路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总稿邮箱:qikan@
服务与支持
全国热线:400-
投诉建议:0
查稿电话:010-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