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场比赛力量举运动员身高体重有6次试举机会

举重--小男孩最感兴趣的运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举重--小男孩最感兴趣的运动
&&告诉孩子举重的分类及规则,需要的器具及保护措施,中国举重的各类第一,看电视举重比赛就更有兴趣了。。。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导读:举重起源和发展古时的举重,举重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罗马人在棍的两头扎以石块举重运动员来锻炼体力和训练士兵,中国民族形式的举重活动,举重均列为武考项目,这就是用举重来进行锻炼的最早的记录,举重是一种衡量这种力量的大小、判定一组人中谁最强壮的方式,举重在军事上也用来评估士兵的身体素质,举重被尊为是一项壮举,正规的举重俱乐部已在德国和奥地利颇具规模,维也纳举办了有历史记载的世界上第一个举重比赛,纽约举重起源和发展古时的举重
举重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古希腊人曾用举石头来锻炼和测验人的体力,罗马人在棍的两头扎以石块
举重运动员 来锻炼体力和训练士兵。中国民族形式的举重活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楚汉时代就有记录(举大刀、石担、石锁等)。从晋代至清代,举重均列为武考项目。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的绘画记述了法老们举沙袋或其它重物来锻炼身体,这就是用举重来进行锻炼的最早的记录,运动员们用这种方法来增强身体力量,增加身上的肌肉。举重是一种衡量这种力量的大小、判定一组人中谁最强壮的方式。同体育一样,举重在军事上也用来评估士兵的身体素质。在古代中国,士兵们通常用举起一种称作“鼎”的庞然大物来证明自己力大无穷,动作同今天的抓举有些类似。大多数情况下,举重被尊为是一项壮举,这从希腊的雕塑和绘画中就可以反映出来。公元前500年左右的一幅画描绘的是一名年轻人一手举着一块未经加工的石块,每个石块有他头的1.5倍大小。石块慢慢变成了哑铃,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它们是被去掉了击锤的铃,以使它们不会发出声。之后哑铃的形状也不断演变,直到现在更受人们喜爱的杠铃。当上个世纪号称汇集了“世界上最强壮的人”的角斗和杂耍表演在美国和英国方兴未艾之际,到1880年,正规的举重俱乐部已在德国和奥地利颇具规模。在1877年,维也纳举办了有历史记载的世界上第一个举重比赛,有些比赛项目看上去十分夸张,比如说只用中指或只用牙齿和头发来举起重物,当然,也有正规的抓举和挺举的比赛。纽约的一家不太有名的杂志《时代精神》在1892年公布了第一份业余举重世界纪录,由于当时举重并没有统一的规则,因此有些纪录近乎奇特,像芝加哥的亚当-考克兰拥有的纪录是将一个5.44公斤的重物连续举了14000下。然而,随着举重的地位在法国、俄国以及其它一些欧洲国家的提高,第一个举重和摔跤国家联合会在19世纪90年代初登记注册。 现代举重
现代举重运动始于18世纪的欧洲,英国伦敦的马戏班常有举重表演。19世纪初,英国成立举重俱乐部。最初杠铃两端是金属球,重量不能调整,比赛以次数决胜负。后来,意大利的阿蒂拉(Luis Atila)将金属球掏空,通过往球内添加铁或铅块调整质量。1910年伯格(Casper Berg)将金属球改成重量不同、大小不一的金属片。1891年在伦敦皮卡迪里广场举行首届世界举重锦标赛。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1届奥运会上,举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当时不按运动员的体重分级别,只有单手挺举和双手挺举。在1920年的第7届奥运会上,开始按运动员的体重分成5个级别,并改为单手抓举、挺举和双手挺举。这为近代举重比赛奠定了基本方式。1924年改为单手抓、挺举和双手推、抓、挺举5种。1928年取消单手举,保留了双手举的3种形式。由于推举易使运动员的腰椎受伤,裁判的尺度也难以掌握,因此1972年奥运会举重比赛后,正式公布取消推举。1896年,举重便被列入了在雅典举行的首届现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当中。但当时选手没有等级之分,不管运动员身材体重如何,谁举起的重量最大便获得胜利,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了1920年奥运会。1920年,举重成为奥运会的固定比赛项目。1932年的奥运会上举重被分成了5个重量级别,3个正式比赛项目--抓举、挺举和推举,在悉尼奥运会上男子举重已发展到有8个级别,而从1972年开始就不再设立推举。从那之后,举重在奥运会上没有任何变化,但在悉尼奥运会上出现一个重大的变化,那就是举重在奥运会上不再是男性的专利,女子举重历史上首次登上奥运大舞台。女选手们进行7个级别的角逐。
十运会男子举重56公斤决赛冠军喻廷孝
近代竞技举重运动兴起于18世纪末,最初盛行于欧洲。19世纪80年代初期,首先在英国而后在美国,人们开始将举重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
第一次正式的国际举重比赛是在1896年于希腊举行的第一届奥运会上进行的。当时的举重比赛不分级别,举的方式也只有单手举和双手举两种,并分别计算成绩。英国的尔?埃里奥特以71公斤的成绩获得单手举冠军,丹麦的弗? 杨森为双手举冠军,他举起了 111.5公斤。直到 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比赛仍采用这两种举重方式。鉴于当时没有比较完善的举重竞赛规则,从1908年到1912年,没有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举重比赛。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6年间,没有举行过世界举重比赛。据国际举重联合会历史委员会撰写的《世界举重运动史》一书记载:纽伦堡人卡斯佩尔?贝格于1910年在法兰克福体育游戏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片杠铃,又称贝格杠铃。片杠铃的使用一直沿用至今,是世界举重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正式恢复举重比赛,并按体重大小分 5个级别。即次轻量级(60公斤级)、轻量级(67. 5公斤级)、中量级(75公斤级)、轻重量级(82.5公斤级)和重 量级(82.5公斤以上级)。比赛的动作改为单手抓举、单手挺举和双手挺举。
1924年第八届奥运会的举重比赛,除体重仍分5个级别外,比赛动作增至五项,即原有的三项再加上双手推举和双手抓举。
在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上,由于上述比赛项目和试举次数的增加,使比赛时间拖得过长,经各国代表讨论决定,将原来的五项改为三项,即双手推举、双手抓举和双手挺举。这三项规定举重动作方式一直沿用至 1972年。在体重分级方面, 1947年的世界举重锦标赛采纳了当时的举重强国――埃及的建议,从5级升至6级,增加了最轻量级(56公斤以 下)。四年后,又把原重量级的体重标准提到90公斤以上,增加了次重量级(82.5公斤以上到90公斤)。自此7个级别又通行到1972年。
自1972年第二十届奥运会起,举重比赛又增为9个级别,即增加了次最轻量级(52公斤以下)和特重量级(110公 斤以上),并将重量级改为110公斤级。同年,国际举重联合会执行委员会提出取消推举,规定此后的国际比赛,只有抓举和挺举两种方式。从这一年起,还明确了每年举行一次不超过20周岁的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在第二十一届奥运会期间,又增为10级,增加了100公斤级。
次年,即1977年的 第三十一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上,正式将体重级别的名称改为以重量称呼,即以各体重级别的最高限度作为级别的名称,一 直沿用至今,这10个级别分别是54公斤级、 59公斤级、 64 公斤级、70公斤级、76公斤级、83公斤级、91公斤级、99公斤级、108公斤级和108公斤以上级。比赛项目仍为抓举和挺举两项。
第六届世界举重锦标赛。前苏联第一次参加比赛,诺瓦克夺得轻重量级冠军;埃及的杜尼和瑞典的安德森分别获得中量级和次轻量级冠军;美国运动员则在轻量级和重量级中取得优胜。次年,于美国费城举行第七届世界举重锦标赛,美国运动员获得6个级别的冠军。1949年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八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上,埃及运动员大显身手,夺得次轻 量级、轻量级和中量级三项冠军,伊朗纳姆德获得最轻量级冠军,美国运动员只拿了两项冠军。
年举行的第九届和第十届世界锦标赛,各项冠军分别为美国、埃及和伊 朗所获。在1953年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上,前苏联异军突起夺得团体冠军。此后,直至1982年第三十六届 世界举重锦标赛,除波兰队在1965年获团体冠军,保加利亚队在1972年和1974年两度获团体冠军外,其余团体冠军均 由前苏联队获得。我国运动员自1977年起参加世界举重锦标赛,目前,我国男子举重在世界上已达到团体总分第四的水平。
随着男子举重的发展,女子举重也于20世纪40年代起,逐渐盛行于欧洲、美洲,1984年美国受国际举联的委托,组织了第一届女子举重通讯比赛,有12个国家参加。同年,国际举联在洛杉矾代表大会上审定并通过了新的国际举重规则,将女子举重正式列入比赛项目,同时制定了女子举重比赛的9个体重级别标准。日~11月1日在美 国德托纳比奇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99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比赛冠军的成绩被公布为女子举重世界纪录。
随后,1988年12月又在印尼雅加达举行了第二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1989年11月在英国曼彻 斯特举行了第三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女子举重运动。编辑本段规则和技术
使用杠铃、哑铃、壶铃等器材进行锻炼和比赛的运动项目,为举重。举重运动员要完成两个举重动作:抓举和挺举。在抓举比赛中,要求选手伸直双臂,用一次连续动作将杠铃举过头顶。而在挺举比赛里,选手需要先将杠铃置于双肩之上,身体直立,然后再把杠铃举过头顶。运动员要等到裁判判定站稳之后才能算成绩有效。
杠铃由横杠、套筒、卡箍、杠铃片组成。男子杠铃横杠长2.20米,直径2.8厘米,重20公斤。女子杠铃横杠长2.15米,直径2.5厘米,重15公斤。
比赛按抓举、挺举的顺序进行。每场比赛运动员共有6次试举机会,抓举3次,挺举3次。试举重量由运动员自己选定,增加重量必须是1公斤的倍数。
奥运会比赛只计算抓举和挺举总成绩,如总成绩相同则赛前体重轻者列前,如再相同,则以赛后即称体重轻者列前。编辑本段举重级别的演变
举重按参赛运动员的体重不同来分级,是从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开始的。当时分5个体重级别,即次轻量级(60公斤级)、轻量级(67.5公斤级)、中量级(75公斤级)、轻重量级(82.5公斤级)和重量级(82.5公斤以上级)。1947年的世界举重锦标赛上采纳了当时的举重强国――埃及的建议,又增加了一个级别――最轻量级(56公斤以下)。1951年又改为7个级别,把原重量级的体重标准提到90公斤以上,增加了次重量级(82.5公斤以上到90公斤)。自此7个级别又通行到1972年。自1972年第二十届奥运会起,举重比赛增至9个级别,增加了次最轻量级(52公斤以下)和特重量级(110公斤以上),并将重量级改为110公斤级。1976年在第二十一届奥运会期间,又增为10级,增加了100公斤级。到了1996年奥运会上,虽然级别仍是10个,但重量发生了改变,具体是54公斤级、59公斤级、64公斤级、70公斤级、76公斤级、83公斤级、91公斤级、99公斤级、108公斤级和108公斤以上级。1998年国际举联紧跟“奥运瘦身”的潮流,主动将男子10个级别缩减为8个:56公斤级、62公斤级、69公斤级、77公斤级、85公斤级、94公斤级、105公斤级和105公斤以上级。同时女子也调整为7个级别:48公斤级、53公斤级、58公斤级、63公斤级、69公斤级、75公斤级、75以上级。编辑本段举重方式的演变
举重比赛最初并不按举起方式分类,只分单手和双手。1920年奥运会开始按举起方式和单、双手混合分类比赛,即单手抓举、单手挺举、双手挺举。1924年第八届奥运会增加了双手推举和双手抓举。由于比赛项目和试举次数的增加,使比赛时间拖得过长,在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上取消了单手抓举和单手挺举,而单手举重也正式退出了国际赛场。1972年国际举联又取消了推举比赛,只保留抓举和挺举,现在也遵守这一规则。编辑本段女子举重的由来
随着男子举重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美国开始举办女子举重比赛。1984年美国受国际举联的委托,组织了第一届女子举重通讯比赛,有12个国家参加。同年,国际举联在洛杉矶代表大会上审定并通过了新的国际举重规则,将女子举重正式列入比赛项目,同时制定了女子举重比赛的9个体重级别标准。日至11月1日在美国德托纳比奇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99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比赛冠军的成绩被公布为女子举重世界纪录。2000悉尼奥运会女子举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编辑本段竞赛规则1.竞赛动作方式
(l)抓举:运动员将杠铃平行地放在两小腿前面,两手 虎口相对撞杠,以一个连续动作把杠铃从举重台上举至两臂 在头上完全伸直。
(2)挺举:运动员以一个连续动作把杠铃从举重台上提 置肩际。两腿平行伸直保持静止状态。先屈腿预蹲,接着用 伸腿伸臂动作将杠铃举起至两臂完全伸直,两腿收回平行保 持静止。 2.两种举式犯规动作
(1)从悬垂状态提铃。
失败举重姿势 (2)提铃过程中有停顿。
(3)除两足外,身体任何部位触及举重台。
(4)在完成动作时,两臂伸展不平均或不完全。
(5)伸展臂部过程中有停顿。
(6)用推举完成动作。
(7)起立时臂有屈伸。
(8)在试举中离开举重台,即让两脚触及台外地方。
(9)在裁判员发令前将杠铃放下。
(10)在裁判员发令后杠铃从身后落下,或故意从身前 摔下。
(11)未能使两足站在与杠铃和躯干的平面相平行的同一 横线上来完成动作。
(12)放铃时,未能使杠铃整体接触举重台。
(13)抓举时,在完成动作中横杠触及头部。
(14)挺举翻铃转肘之前横杆触及胸部。
(15)翻铃时肘、上臂触及大腿或膝部。
(16)上挺前两腿未伸直。
(17)屈膝上挺未完成动作。
(18)上挺前有意使杠铃颤动。 3.运动员条件
(1)凡发育健全并有一定专项训练基础的男、女运动员, 均可参加竞赛。(2)凡参加竞赛的运动员,必须经医生检查,并持有身 体合格证明。(3)青少年运动员须持有出生证明。(4)女运动员须持有性别检查证明. (5)少年组年龄为13~17岁。(6)青年组年龄为18~ 20岁。(7)成年组21岁以上。(8)男、女运动员年满15岁可参加全国比赛。 4.体重分级
男子举重竞赛可按运动员体重分为下列十级:(1)54公斤级体重不超过54公斤 (2)59公斤级54.01~59公斤 (3)64公斤级59.o1~64公斤 (4)70公斤级64.01~70公斤 (5)76公斤级70.01~76公斤 (6)83公斤级76.01~83公斤 (7)91公斤级83.01 ~91公斤 (8)99公斤级91.01 ~99公斤 (9) 108公斤级 99.01~108公斤 (10)108公斤以上级
女子举重竞赛可按运动员体重分为下列九级:(1) 46公斤级体重不超过46公斤 (2)50公斤级46.01~50公斤 (3) 54公斤级 50. 01~54公斤 (4) 59公斤级 54. 01~59公斤 (5)64公斤级59.01~64公斤 (6) 70公斤级 64. 01~70公斤 (7) 76公斤级 70.01~76公斤 (8) 83公斤级 76.01~83公斤 (9)83公斤以上级 竞赛进程中的若干规则
1.抽签:在技术会议上进行。由副总裁判长带领记录长 和记录员按大会秩序册顺序,各队参赛运动员进行一次性抽 签。所抽得的签号决定运动员称量体重的顺序和试举顺序。抽签时,不分级别,签号数量根据大会参赛运动员人数确定。
2.称量体重:运动员在该场竞赛前2小时开始称量体重。称量时间为1小时,过时作弃权论。
3.试举顺序:试举重量轻的运动员先进行试举。第一次 试举重量相等时,按签号决定顺序,签号小者先举。在第二、 三次试举中,如遇试举重量相等则按前一次的试举顺序进行。
4.加重原则:本届奥运会(2008年北京29届)正式采用已实行三年的“1公斤规则”。日,国际举联实行了90多年的“2.5公斤规则”退出历史舞台,“1公斤规则”正式登场。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举重比赛首次采用“1公斤规则”。所谓“2.5公斤规则”是指除破世界纪录时可以0.5公斤的倍数加重外,其他时候杠铃重量只能是2.5公斤的倍数;“1公斤规则”则要求杠铃加重以1公斤的倍数进行。“1公斤规则”的实行,让水平接近的选手之间的对抗更激烈――冲击人体极限时,1公斤的增幅毕竟比2.5公斤更容易实现。
5.更改试举重量:运动员要求改变试举重量,必须在最 后一次点名前提出。在来不及填卡的情况下,教练员或运动 员可口头要求改变重量。但每次试举的重量只能更改两次。
6.试举时间:记录员点名后,允许有1分钟的间歇时间。最后半分钟发出信号,如连续试举时,允许有2分钟的间歇 时间。
7.破纪录规定:任何一次试举成功的重量超过该项纪录 1公斤或1公斤的倍数,即承认为新纪录。新纪录一旦创 造,其他人不得以同样重量破该纪录。总成绩必须超过原纪 录1公斤即承认新纪录。
8.名次评定:在抓举或挺举的三次试举中举起最高的一 次重量,即为单项成绩,名次按成绩来确定。总成绩名次以 抓举和挺举的总和来确定。如成绩相等时,比赛前体重轻者 名次列前。如成绩和体重又相等时,则以先举起该重量的运 动员名次列前。 服装和护具
1.举重比赛运动员必须穿举重服,举重服式样为紧身衫连裤。
2.男运动员必须穿护身或紧身三角裤,女运动员必须戴 胸罩、穿紧身三角裤。
3.举重鞋的后跟应是正常形状。鞋底不得超过鞋帮5毫 米,鞋帮靴高不得超过 130毫米。
4.举重腰带须系在举重服外,宽不得超过120毫米。编辑本段国际举重联合会简介
国际举重联合会(International Weightlifting Federatio,IWF)简称国际举联。国际举联是负责管理举重
国际举联主席塔马斯 运动的国际性组织。它成立于1905年,目前有178个国家(地区)会员协会。国际举联的任务是组织和管理举重运动,制定举重规则,管理国际比赛,监督洲际和地区联合会的活动并协助国家(地区)协会发展举重项目。
国际举联正式用语为英、法、西、德、俄、阿拉伯语。工作用语为英语。
国际举联是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成员。国际举联遵循奥林匹克理想和原则,使举重运动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和相互理解的一种手段,反对任何政治、种族和宗教信仰的歧视。其宗旨和任务是:发展世界范围的举重运动;加强各国举重协会和运动员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帮助各国举重协会开展举重运动;管理和协调世界范围的国际举重比赛,确定比赛规则;培训裁判,协调和确定国际比赛和其他活动日程;批准世界纪录等。 国际举联代表大会
代表大会是国际举联的最高权力机构,每年召开一次。每个协会会员可派两名代表参加,但只有1票表决权。代表大会的内容包括:接收会员,听取秘书长和各委员会的工作报告,批准世界纪录,补选官员,确定世界锦标赛的地点,确定世界锦标赛的裁判等。在奥运会年的代表大会上,研究举联章程和比赛规则修改的建议,选举执委会和各委员会委员。现任主席是塔马斯(Ajan Tamas)。
代表大会闭幕期间的领导机构是执委会,由主席、6名副主席、秘书长兼司库、8名委员、大洲联合会主席(当然委员)和助理秘书(无表决权)组成。 国际举联的专门委员会
国际举联设有技术、科学研究、医务和审计共4个专门委员会。
国际举联的经费来自协会会员的会费、比赛电视转播费以及国际比赛组织者上缴的费用。
该组织出版《国际举联公报》,每月一期。内容包括国际比赛、世界锦标赛、国际运动会的成绩,比赛章程,会员地址的变更,代表大会和会议的报道等。
国际举联组织的赛事主要是世界锦标赛、世界青年锦标赛和奥运会举重比赛等。
中国于1936年加入国际举联,1955年得到国际举联的确认,1958年退出,1974年9月恢复在国际举联的会员资格。
现任主席:塔马斯(Dr.Tamás Aján 匈牙利)
秘书长:亚尼斯(Mr.Yannis Sgouros 希腊)
国际举联总部设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编辑本段举重在奥运会
举重是少数几个首届奥运会就进入奥运大家庭的运动项目。不过当时的比赛没有进行分级,所有的运动员都在一起较量。不过比赛却按不同的举起方式――单手举和双手举――分别计算成绩,于是首届奥运会就产生了两枚金牌,英国的劳?埃利奥特以71公斤的成绩获得单手举冠军,双手举的金牌被丹麦大力士维?琼森获得,他举起了111.5公斤。举重比赛以这种方式在奥运会上举办到第三届奥运会,此后举重暂时离开了奥运会,直到1920年,举重重新出现在奥运会比赛中,并从那时起每届奥运会都设举重比赛。1996年,女子举重被列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比赛项目。编辑本段第一个世界冠军
举重1979年11月,第33届世界举重锦标赛在希腊萨洛尼卡举行,39个国家的运动员参加了角逐。11月2日,中国运动员吴数德在52公斤级比赛的第三次试举中,以110公斤的抓举成绩,战胜了被称为“常胜将军”的第21届奥运会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苏联选手阿?沃罗宁,成为第一个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的中国举重运动员。 吴数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曾6次刷新青年举重世界纪录。他在成为中国的第一个世界举重冠军后,又3次打破抓举世界纪录。第一次在1980年4月南宁的全国举重锦标赛上,以112公斤的成绩打破了52公斤级抓举世界纪录;第二次在1981年8月日本名古屋第13届亚洲举重锦标赛中,以126.5公斤的成绩打破了古巴运动员丹?努涅斯保持的56公斤级抓举世界纪录;第三次在1983年8月上海的第5届全运会上,又以128公斤的成绩刷新了苏联选手奥?米尔佐扬创造的127.5公斤的世界纪录。包含总结汇报、党团工作、专业文献、人文社科、办公文档、考试资料、经管营销、IT计算机、资格考试、外语学习以及举重起源和发展古时的举重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健康减肥方法网-举重是量佳减肥方法
健康减肥方法网
合理的运动加美食也能减肥!吃得好的减肥方法才是健康减肥方法!
健康减肥方法网带给你快速减肥新产品和健康减肥食谱
健康减肥方法
著名举重人物
  进行体育运动,增加能量消耗。
  对减肥最有效的运动就是有氧运动,尤其是消耗能量较多的运动,例如慢跑、爬山、快步走、球类运动、游泳等,每次运动最好一次持续做完,中间不要停止,且每次运动消耗热量须达300仟卡,通常这种运动量会造成心跳加快,或流汗的程度。
  运动会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率,但其效果最多只有两天,因此运动最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如果不能每天做最少两天也要做一次。
  对于一个极度胖的人,即使是走路可能都是很大负担,因此选择运动种类时,要量力而为,还是要以身体能负荷为主,逐渐加大运动量,以免心脏肺脏负荷不了,或是肌肉关节受伤。
教你永远都不会长小肚腩的秘诀
  随着年龄的增长,腰部上的赘肉似乎越来越难减了。可是,只要找对腹部减肥的秘诀,小肚腩也能轻松消灭掉的哦。掌握以下不长小肚腩的秘诀,性感小蛮腰为你所拥有!
  新生儿的代谢率约为老年人的2倍。25岁以后,基础代谢率就会慢慢下降,即使还吃同样多的食物,身体消耗减少,也会慢慢发胖。一般来讲,从25岁到35岁的这10年间,如果不做额外锻炼,身体基础代谢每年会递减100卡路里。
  化解:每周做两次力量训练 
  每周做两次15分钟的举重练习就能使代谢率恢复到从前。肌肉所消耗的卡路里是等量脂肪的9倍。定期的力量训练会使你的代谢率从6.8%增长到7.8%。
  这意味着,如果你做了力量训练肌肉增加,体重还是55公斤,即使什么也不做,每天都能额外消耗掉约100卡路里热量。买付漂亮的小哑铃,明天就开始!
规律的运动身体自然就会瘦下来
大力士尤里•弗拉索夫
有些喜爱“吃到饱”的人,总怕花了钱吃不够本的拼命塞东西下肚,甚少考虑自己的胃肠是否受的了,平日又缺乏运动,长久下来,身体越来越向“横”的发展,衣服越买越大号,除了外型的改变,肥胖对於健康也造成一大威胁。
看看电视上充斥的瘦身机构广告,由此可知现代人有多矛盾,既想要享受美食,又希望保有苗条的身段,实在是两难啊!其实,想要拥有一副标准又健康的好身材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只要控制清淡的饮食加上规律的运动,身体自然就会瘦下来,健康是一辈子的事,可是半点也疏忽不得的啊!
想知道人在多少岁时力气最大吗,看看吧
--------------------------------------------------------------------------------
Steve Goggins1963年出生,2003年创造深蹲1102磅的个人纪录,当时是40岁
Vogelpohl1965年出生,2007年创造深蹲1150磅的个人纪录,当时是42岁,不过他还活跃在赛场上,这未必是他的最高纪录
Brent Mikesell1967年出生,2003年创造深蹲1141磅的个人纪录,当时是36岁
Fred Hatfield1942年出生,1987年创造深蹲1014磅的个人纪录,当时是45岁
Turtiainen1967年出生,2007年创造深蹲1102磅的个人纪录,当时是40岁,不过他还活跃在赛场上,这未必是他的最高纪录
Ed Coan1963年出生,2001年创造深蹲1039磅的个人纪录,当时是38岁
Gene Bell1956年出生,2006年创造深蹲920磅的个人纪录,当时是50岁,不过他还活跃在赛场上,这未必是他的最高纪录
Harrington1973年出生,2006年创造深蹲905磅的个人纪录,当时是33岁,不过他还活跃在赛场上,这未必是他的最高纪录
Igor Shestakov1969年出生,2003年创造深蹲854磅的个人纪录,当时是34岁
Tony Conyers1959年出生,2005年创造深蹲854磅的个人纪录,当时是46岁,不过他还活跃在赛场上,这未必是他的最高纪录
Rickey Dale Crain1953年出生,1996年创造深蹲800磅的个人纪录,当时是43岁
稻羽秀明1944年出生,1986年创造深蹲4.7倍体重的个人纪录,当时是42岁
男子举重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225(97.5+127.5)
195(82.5+112.5)
165(67.5+97.5)
125(45+80)
100(30+70)
255(117.5+137.5)
225(97.5+127.5)
190(80+110)
145(55+90)
120(40+80)
275(122.5+152.5)
245(112.5+132.5)
205(87.5+117.5)
170(70+100)
140(50+90)
305(137.5+167.5)
270(120+150)
240(105+135)
200(80+120)
175(70+105)
335(152.5+182.5)
300(135+165)
270(120+150)
220(90+130)
185(75+110)
350(160+190)
315(142.5+172.5)
285(127.5+157.5)
235(97.5+137.5)
195(8~115)
362.5(165+197.5)
327.5(147.5+180)
295(132.5+162.5)
245(102.5+142.5)
202.5(85+117.5)
372.5(170+202.5)
337.5(152.5+185)
302.5(135+167.5)
260(115+145)
385(177.5+207.5)
350(157.5+192.5)
320(145+175)
270(120+150)
女子举重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165(70+95)
135(57.5+77.5)
115(47.5+67.5)
95(37.5+57.5)
75(27.5+47.5)
177.5(77.5+100)
147.5(65+82.5)
127.5(55+72.5)
107.5(45+62.5)
87.5(35+52.5)
190(85+105)
160(70+90)
140(60+80)
120(50+70)
100(40+60)
202.5(90+112.5)
172.5(75+97.5)
152.5(65+87.5)
132.5(55+77.5)
112.5(45+67.5)
215(95+120)
185(80+105)
165(70+95)
145(60+85)
125(50+75)
227.5(100+127.5)
197.5(85+112.5)
177.5(75+102.5)
157.5(65192.5)
137.5(55+82.5)
237.5(105+132.5)
20.5(90+117.5)
187.5(80+107.5)
167.5(70+97.5)
147.5(60+87.5)
247.5(110+137.5)
217.5(95+122.5)
197.5(85+112.5)
177.5(75+102.5)
157.5(65+92.5)
注:1、国际级运动健将授予正式比赛(五国以上)中达到总成绩标准者。
2、单项成绩达不到标准时,总成绩必须增加2.5公斤。
3、少年级的年龄为15―17岁。
  现代举重运动始于18世纪的欧洲,英国伦敦的马戏班常有举重表演。19世纪初,英国成立举重俱乐部。最初杠铃两端是金属球,重量不能调整,比赛以次数决胜负。后来,意大利的阿蒂拉(Luis
Atila)将金属球掏空,通过往球内添加铁或铅块调整质量。1910年伯格(Casper
Berg)将金属球改成重量不同、大小不一的金属片。1891年在伦敦皮卡迪里广场举行首届世界举重锦标赛。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1届奥运会上,举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当时不按运动员的体重分级别,只有单手挺举和双手挺举。在1920年的第7届奥运会上,开始按运动员的体重分成5个级别,并改为单手抓举、挺举和双手挺举。这为近代举重比赛奠定了基本方式。1924年改为单手抓、挺举和双手推、抓、挺举5种。1928年取消单手举,保留了双手举的3种形式。由于推举易使运动员的腰椎受伤,裁判的尺度也难以掌握,因此1972年奥运会举重比赛后,正式公布取消推举。1896年,举重便被列入了在雅典举行的首届现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当中。但当时选手没有等级之分,不管运动员身材体重如何,谁举起的重量最大便获得胜利,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了1920年奥运会。1920年,举重成为奥运会的固定比赛项目。1932年的奥运会上举重被分成了5个重量级别,3个正式比赛项目--抓举、挺举和推举,在悉尼奥运会上男子举重已发展到有8个级别,而从1972年开始就不再设立推举。从那之后,举重在奥运会上没有任何变化,但在悉尼奥运会上出现一个重大的变化,那就是举重在奥运会上不再是男性的专利,女子举重历史上首次登上奥运大舞台。女选手们进行7个级别的角逐。
规则和技术
  使用杠铃、哑铃、壶铃等器材进行锻炼和比赛的运动项目,为举重。
举重运动员要完成两个举重动作:抓举和挺举。在抓举比赛中,要求选手伸直双臂,用一次连续动作将杠铃举过头顶。而在挺举比赛里,选手需要先将杠铃置于双肩之上,身体直立,然后再把杠铃举过头顶。运动员要等到裁判判定站稳之后才能算成绩有效。
  铃由横杠、套筒、卡箍、杠铃片组成。横杠长2.20米,直径2.8厘米,重20公斤。比赛按抓举、挺举的顺序进行。每场比赛运动员共有6次试举机会,抓举3次,挺举3次。试举重量由运动员自己选定,增加重量必须是2.5公斤的倍数。
  奥运会比赛只计算抓举和挺举总成绩,如总成绩相同则赛前体重轻者列前,如再相同,则以赛后即称体重轻者列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举重运动员在手上擦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