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贫瘠的拼音是什么拼音

曲阜市的读音 - 曲阜市的意思
曲阜市的关联词  ,位于西南部,隶属于,古称鲁县,是国都,更是学派创始人的故乡,1982年被中国政府第一批授予称号,被西方人士誉为“东方”。它和临近的被并称为“孔孟桑梓之邦”。“曲阜”之名最早见于,曲阜东汉应劭解释道:“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概况曲阜市  是中国伟大的、孔子的故乡,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记载,她曾是故都,诞生地、商殷故国、周汉鲁都、诞生地。她不仅以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礼义之邦”的盛名著称于世,而且以拥有大量珍贵的地上地下文物而蜚声中外。全市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2处,其中4处,省级12处,、及被列入。孔庙位于曲阜城内,为全国著名的三大古代建筑群之一,占地327亩,有殿堂阁厅466间,门坊54座,主体建筑大城殿与故宫太和殿,岱庙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殿,庙内珍藏历代碑碣两千余块,被称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孔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嫡系后裔历代衍圣公的官署和私邸,占地240亩,有楼堂厅房263 间,为中国现存最大、历史最长的封建贵族府第,号称“天下第一家”。孔林占地3000余亩,是孔子及其后代的墓葬地、林内碑碣林立,填冢点点,数以万计的柏桧枫楷等古树遮天蔽日,被称为我国最大的人造园林。另外黄帝出生地寿丘,中国金字塔、后圣、元圣以及、等,也都闻名遐尔。曲阜自古以来便向世界展示着她无可比拟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地位,成为世人所景仰、所向往的旅游胜地和中外学者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文苑。地理区位  曲阜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位居至中心,北距省会135公里。北依,南瞻凫峄,东连泗水,西抵兖州。南北最大纵距35.8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5公里,总面积895.93平方公里。境内百余座山头绵亘在东、北、南三面边境线上,群山内侧散布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阜丘,中西部为大片的肥田沃土。山丘与平原之比为3:7,构成了东北高、西南低的基本地势。最高点是北部的凤凰山,海拔548.1米, 最低点在西南部的程庄,海拔47米,城区中心海拔60.5米。  境内地下水属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共有大小河流14条,主要有泗河、沂河、蓼河、崄河4条河流。泗、沂两条主干河流自东向西横贯全境。河流总长度245.9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8044万立方米,年平均径流深201.4毫米,年平均实际可利用水资源总量23087万立方米。全市有水库塘坝270座,总库容15516 万立方米。其中:水库62座,主要有尼山水库、河夹店水库、梨园水库、胡二东水库、白塔水库、吴村水库、韦家庄水库等。行政区划  曲阜市现辖2办、6镇、4乡,即:鲁城街道办事处、书院街道办事处、吴村镇、姚村镇、时庄镇、陵城镇、小雪镇、南辛镇、王庄乡、董庄乡、息陬乡、防山乡。现有585个自然村,395个村街(居)民委员会。人口民族  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639392人,人口密度713人/平方公里。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465882人,非农业人口173510人;男性324466人,女性314926人。有15个民族,除外,少数民族主要有、、、、、、等。汉族占人口的99、61%;回族多集中在西关。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基本形成了以明故城为中心,东工、西文、南新、北林的十字花瓣型城建格局。旧城城墙重新进行了修复,保持了传统的风貌和和谐的环境,新城向南新区、火车站方向发展。市区大街小巷全部建成沥青或水泥路面,各主要街道栽植了以国槐为主的行道树,道旁增建了绿篱、绿地,对大沂河公园、327国道城区段、京福高速公路出口均进行了重点绿化美化。 城区面积已达13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33、8%,主要街道保洁率100 %。经济发展曲阜  总体经济状况:近年来,曲阜市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兴市、项目立市”战略,以提升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培植新兴产业为目标,着力发展旅游经济、园区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深化企业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趋于优化。以“奋斗三五年跨入全国百强县”为目标,立足于打基础、增后劲、上水平,千方百计扩大投资、优化结构,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0.09亿元,经济综合实力跨入全省30强。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9.3:47.2:43.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7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4亿元。  工业经济运行良好,增量拉动日益增强。 2003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5.89亿元,利税3.52亿元,利润1.39亿元。日产2500吨旋窑水泥熟料、新型刹车片、变频调速器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芯片、星村煤矿、5万纱绽纺织扩能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锦绣纺织、金皇活塞、天博汽配、华能电气等一批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迅速增长,规模企业显著增加。  坚持量的扩大和质的提高并重,民营经济规模、档次有了新的提高。2003年实现营业收入68.07亿元,入库税金2.31亿元,民营经济户数达到14702户,从业人员达到75276人。市造纸厂、圣旺集团、天幕集团、远大工程等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鲁抗淀粉糖、铸造材料等一批企业发展壮大。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园区经济亮点凸现。 2003年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92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0个,完成合同引资8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3亿元,外向型经济实现新突破,全市完成出口创汇203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04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97万美元,超额完成了济宁市下达的任务目标。济宁海关曲阜办事处和监管场站投入运营,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按照拓展两翼、整体推进的思路,规划启动曲阜工业园,加快建设经济开发区,拉开了曲阜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框架。开发区一期规模全面实施,二期规划已经启动,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5.3亿元,利税1.5亿元,入库税金1亿元。  经济空间分布曲阜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布局特点展现出的是圈层式结构,市区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极核,经济总量最大,发展水平最高。外围7个乡镇经济发展水平次之,对中心城市的依存度高。边缘3个乡镇则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这种布局特点体现了中心城市对周围区域的辐射带动。人民生活  【收入状况】2003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数 47329人;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0607万元,比上年增长5.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611元,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3416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5319元。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  【居住条件】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2003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5.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8.5平方米。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企业参加养老保险职工36794人,离退休人员3781人,全年支付养老保险金4564万元,支付率、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全市参加企业失业保险的职工28000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1380人,参加机关事业保险的职工18467人。全市登记失业21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通过各种途径安置就业2654人。通讯  曲阜通讯手段先进,达到了全国先进水平。全市程控电话装机112140 门,乡村全部实现电话程控化。移动用户已达到8.2 户。城乡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7.5部。交通  境内铁路纵横交错,公路四通八达。斜掠西北,横贯东南,环绕腹地。及贯通南北,日东高速公路及横穿东西,乡乡通柏油公路。全市有火车站9处,铁路长度为82.2公里,公路里程562.4公里。矿产  境内矿产主要有煤、石灰岩、耐火粘土、磷、混合花岗岩、河沙等。已探明的煤炭储量约为10亿吨,石灰岩储量16.6亿吨。生物  全市生物资源繁多。粮食作物15种,115个品种,主要有小麦、 玉米、高梁、谷子、绿豆、地瓜、大豆、水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等。常种的蔬菜、瓜果类作物有40余种。各类花卉135种,其中:兰花为 “市花”。 药材120余种。林木有乔、灌、花木140种及变种。经济树主要有苹果、桃、杏、梨、山楂等29种。观赏树有桧、柏、银杏、雪松、丁香等49种,其中:桧柏为“市树”。水生植物26种。畜禽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鸡、鸭、鹅、兔等。各种鸟类29种,其中:鹭鸶为“市鸟”。还有野生兽类10余种,昆虫类30余种。水生动物主要有鱼类、虾类、贝类等。旅游资源  全市现存文物古迹300余处,国家、省、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1处,历代著名碑刻400余块。主要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有孔庙、孔府、孔林、 鲁国故城、颜庙、周公庙、少昊陵、梁公林、孟母林及孟子故里、尼山风景区、九龙山汉墓群、洙泗书院、石门山风景区、九仙山风景区、六艺城、论语碑苑、鲁国盛世华夏文化城等。孔庙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合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孔庙的与北京故宫的、泰安岱庙的并称。孔府有 “天下第一家”之称。孔林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孔庙、孔林、孔府已被正式列入。历史沿革中国曲阜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是始祖先皇古帝的发祥地,殷商故都,周、汉鲁国都城,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她以其悠久的历史文明和灿烂的东方古文化而蜚声中外,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人们心中的圣地名城,被西方人士誉为“东方耶路撒冷”。  “曲阜”二字,始见于《礼记.明堂位》中:“成王以周公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释名说:“大陆曰阜。”东汉应劭诠释说:“曲阜在鲁城中,委曲长七、八里。”这就是“曲阜”名称的由来。  早在上古时代,人类祖先就在曲阜一带生息劳作,开拓了早期的物质文明,文物发掘中发现大量公元前4300--前2400年间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迹。据古籍记载,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即是炎帝神农氏营都聚居的“大庭氏之墟”。杜预注释中说:“大庭氏,古国名,在鲁城内,鲁于其上作库。”.....《帝王世纪》记载:“神农氏,姜姓也,...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初都陈(今淮阳),复徙鲁。”  大约公元前二十七世纪末叶,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诞生于曲阜寿丘。说:“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晋书.地理志》又说:“黄帝生于寿丘,而都于涿鹿”。继黄帝之后,少昊曾在曲阜营建都城。相传少昊在位84岁,寿百岁,崩葬曲阜城东北寿丘云阳山,与二帝三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并称万世享祀。  中国古史相传的“三皇五帝”中,有四人曾在曲阜留下了活动的踪迹,开创了发达的古代文明。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后,曲阜属上古尧舜时代九大部洲之一的徐州域。公元前十六世纪后的商代,曲阜为奄国国都,并一度成为商王朝的都城。公元前1066年,西周武王伐纣灭商,武王将其胞弟、王国宰辅周公旦封于故奄地曲阜,立国为“鲁”。  鲁国是曲阜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是当时除周王朝首都镐京外全国文化最发达的城市。特别是春秋末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鲁国聚徒讲学,鲁国俨然成了全国的教育中心。鲁国文化高度发达,所以,人们至今仍用“鲁”作为山东省的简称。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鲁县入于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始实行郡县制,鲁薛郡,郡治设在曲阜,隶徐州部。  三年(公元前154年)皇帝刘启改封皇子、淮南王刘余为鲁王,以鲁县为国都。鲁王在鲁南宫泮水以北周鲁故宫废址上兴建规模庞大、雄伟豪华的鲁王宫建筑群,为在扩大王宫的面积,在拆除阙里孔子旧宅中发现孔鲋所藏、、等古文经书竹简,得以使孔子思想流传推广。  开皇四年(584年)诏改鲁县为“汶阳”,自鲁国灭亡改为鲁县,至是年止,曲阜以“鲁”为县名,历时长达833年。开皇十六年,诏改县名为“曲阜”,“曲阜”一名,作为地理名词历数千年,一直沿用至今。九龙山摩崖墓群  隋唐五代之时,曲阜虽不再是鲁南的行政中心,但因其为“圣人”孔子故里而依然受到重视。通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曲阜的文化、经济也空前发达。晚唐之际,仅孔家就出了六位状元和十四名进士。  宋仙源县城是曲阜有史以来继周、汉鲁城之后的第三座古城。由于宋王朝崇儒重道,致使朝拜黄帝、少昊、周公、孔子的文武大臣和学者络绎不绝,文化气氛十分醇浓。期间赐孔庙文宣王殿名为“大成殿”,于孔子墓前造立石仪。大修少昊陵,立“万人愁”石碑。宋高宗建炎二年(1129年),金兵入侵,将北宋王朝在曲阜建造的仙源县治及宫观、庙宇等建筑群及大批珍贵书籍化为灰烬,仙源县沦入金人统治之下,并恢复曲阜县旧名。  曲阜城在历史上曾有四次大的变迁。最后一次是在明代中期。正德六年(1571年)河北刘六、刘七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破曲阜、焚官寺民居数百,县治为墟”。明武宗朱厚诏令山东巡抚于鲁故城西南隅——以孔庙为中心重筑新县城,即现存明故城。  清代曲阜地方建制与明代略同。清皇帝累计10余次到曲阜“朝圣”,学者骚人竟相莅临曲阜,为曲阜留下难以胜纪的文化遗存。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曲阜实行县自治,初属北洋政府岱南道,后隶济宁道。1928年,改属南京政府,隶属山东省管辖。1938年1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曲阜后,县归隶鲁西道,1940年该属兖济道。1945年,日本投降后,与泗水并成为曲泗县。1946年,曲泗分治,。1948年,隶属鲁中南行政公署第四专署,后改称尼山专署和藤县专署。  新中国成立后,曲阜迎来新的时代,1953年,曲阜改属济宁专署,1958年与滋阳合并,仍命名曲阜县,1962年,曲、滋分治,恢复原建制,1983 年,济宁专署改为省辖市,曲阜仍隶属济宁市。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制,改为省辖县级市,始称“曲阜市”,属济宁市代管。  “功能溯自生民始、地辟天开第一人”。曲阜古称圣域贤关,人文荟萃,英彦辈出。在这片古老的土上,诞生了“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及炎帝神农氏,少昊金天氏、“元圣”周公、鲁工伯禽等古帝圣贤。如此众多的圣贤名士荟萃于此,谱写了东方圣城灿烂文化的绚丽篇章。  “今日自然时代异、斯民怀念胜前王。”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对古代曲阜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极为重视,明文立法予以保护,累年拨专款予以维护、开发和利用。  1961年,国务院将孔庙、孔府、孔林和鲁国古城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国家向全世界宣布:曲阜对外开放。1982年4月,国务院将曲阜列为全国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8年,曲阜又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公布,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列为“世界化遗产”,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半个多世纪里,这座东方圣城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六大洲、四大洋不同肤色、不同国度、不同信仰的各界人士,纷纷到曲阜瞻仰社哥孔子或来此观光考察,修学旅游;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和海峡两岸的同胞,也纷纷回来寻根参拜,认祖归宗。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曲阜建立了密切的经济技术、文化学术等方面的合作伙伴关系。有5个国家的6个城市已经与曲阜结为“友好城市”。  曲阜,以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古老的城市面貌,敞开了“万人宫墙”,走出时代的国门,向世界展示那深邃而富有神秘色彩的魅力和风采。曲阜,举世闻名的“东方圣城”,正以他特有的风貌。文化中国曲阜市  曲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镇。西周初年,宰辅周公封鲁,周公因辅佐天子,派子伯禽就封,带来大量的文化礼乐典籍,形成了融夷、夏、商、周文化于一体的鲁文化。周公死后,为褒奖周公功绩,特许鲁国建立太庙,郊祀使用天子礼乐,曲阜成了当时除首都镐京以外文化最为发达的城市。  即使到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鲁国仍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特别到春秋末期,孔子首倡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人才,并删《诗》、《书》,订《礼》,补《乐》,赞《周易》,修《春秋》,集三代文化之大成,创立了重仁尚礼的儒家学说,把中国文化推向一个新高峰。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曲阜一直重教向学,学术发达,人才辈出,产生了著名的思想家、(子思)、,著名的文学家、,著名的经学家、、,可谓人文荟萃,灿若群星。文化遗产孔林  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为曲阜留下了辉煌的文化遗产, 全市现有各类文化遗存600余处,其中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4处。895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就有文物古迹300处,其中6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列入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孔庙、孔府、孔林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现保存金元明清古建筑1300多间,西汉以来历代碑刻5000余块,古树名木17000余株,库藏文物十万余件,孔府明清文书档案六万余件,它们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今天,曲阜也以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丰富的地下文物和雄伟的地上古建筑而享誉世界。1982年,曲阜被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8年,曲阜被评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0年,孔庙、孔府、孔林被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现保存金元明清古建筑1300多间,西汉以来历代碑刻5000余块,古树名木17000余株,库藏文物十万余件,孔府明清文书档案六万余件,它们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1961年,国务院将孔庙、孔府、孔林和鲁国古城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 年,国家向全世界宣布:曲阜对外开放。1982年4月,国务院将曲阜列为全国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8年,曲阜又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公布,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列为“世界化遗产”,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孔子孔庙  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民俗风情  曲阜居民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封建道德的熏染,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是民情淳厚朴实,尚勤俭,守本分,讲孝道,重礼仪;另一方面是重农轻商,恋土守业的观念颇重,在婚嫁、丧葬、传统节日等习俗中多有迷信色彩。方言  曲阜方言隶属于北方方言系统的中原官话区,与普通话相比较,共同的方面是主要的,不同的方面主要表现在:曲阜方言的语音系统比较简单,单字音系声母21个,韵母36个,声调4个,单字音节约 1041个。方言的语音声母中没有卷舌音zh、ch、sh,故质、吃、诗分别读作痪、疵、丝,这是曲阜方言中最突出的语音特点;词汇方面,与普通话义同而形别的词汇不少,方言词缀、叠音词比普通话丰富;语法方面,方言里除与普通话相同的代词外,还有俺、恁、么儿等,方言副词数量较多。曲阜方言内部的一致性较强,但亦有所差异。按中古精系山臻两撮合口三等字声母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南、北、中三个区。历史名人孔子  ——五帝之首,的儿子,姓己名挚,号金天氏 。  ——展氏,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称为“和圣”。柳下惠是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山东曲阜人。  ——至圣 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  ——复圣 名回,字子渊,山东曲阜人。  ——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因是鲁国人,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述圣 字子思,孔子之孙。著有《中庸》、《子思子》。  明春秋末期史学家,著有《左传》和《国语》 。  ,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作者,山东曲阜人。  (约前219~前135),名培,亦称申公、申培公。西汉今文诗学“鲁诗学”开创者。  字子国,西汉。著有《古文尚书传》、《论语训解》、《古文孝经传》、《孔子家语》等书。古文尚书学派开创者。  东汉文学家,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孔融以散文见长。  明末清初著名鼓词作家,字思退,一字晋蕃,号凫西,又号澹圃,亦称木皮散客、木皮散人、木皮子。  清初戏曲作家,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塘,自号云亭山人。著有杰出的历史剧。  (),著名,字信夫,一字体实,号谷园,别号葭谷居士。他广泛搜集古今名家书法,刻意鉴别,先行临摹、构绘,而后精工刻成大小石碑584块,名为“玉虹楼法帖刻石”。其拓片装成101册,故又称“百一帖”。现存孔庙。  (),著名书法家和训诂学家,字冬卉,号未谷,别号老苔、紫云仙馆。当时一些名门贵族,对他的字画争相收藏。在当时有“无桂不成世家”的说法。  现代山水诗风的开创者,原名孔令桓。著有《山水灵音》、《山水清音》等。名胜古迹孔庙  是祭祀孔子,表彰儒学的庙宇。始建于周,完成于明清时期,是世界上两千余座孔庙中最大的一座,在中国的宫殿式建筑中也是文明遐迩。  孔庙现占地14万平方米,三路布局,九进庭院,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左右作对称排列。整个建筑群包括五殿、一阁、一坛、两堂、17座碑亭,共466间,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和民国时期。主体建筑大成殿,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周绕回廊,为东方三大殿之一。1200余株古桧明苍翠欲滴,庄重威严,自然天成。汉以来的历代碑刻1040多块,连同大量书、画、牌、匾等珍贵文化遗存,不仅是儒家文化的载体,更镌刻了中华文明的沧桑足迹。孔府孔府前上房  孔子嫡系长支世代居住的府第,是中国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衙宅合一的古建筑群,有“天下第一家”之称。孔子去世以后至宋代以前,长子长孙依庙居于阙里故宅,看管孔子遗物,奉祀孔子,称“袭封宅”。历代帝王在尊崇孔子推行的同时,对其子孙一再加官封爵,赐地建府。宋宝元年间,首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兼曲阜县令,并新建府第,改称衍圣公府。明洪武十年,重建府第,府内始设置官署,后经历代扩建,达到现在的规模。孔府现占地12万平方米,按明代一品官府第形制,以明清建筑为主体风格,三路布局,前堂后衙,府第功能分区明确,建筑排列有序。中路前为官衙,供衍圣公处理公务及宗族事务;后为内宅,是衍圣公饮食起居之所。东路前为东学,供衍圣公读书励志、接待官员;中部为家庙,供衍圣公奉祀先人;后部为一贯堂,供衍圣公次子、奉祀子思的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使用。西路前为西学,供衍圣公学诗学礼、诗文会友;后为花厅,供衍圣公闲居。衍圣公的主要职责是护卫孔子林庙、代表国家祭祀孔子。孔府因此保存了众多的祭祀礼器,最为著名的是清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分别颁赐的中和韶乐乐舞具和商周十供。衍圣公世代恪守“诗礼传家”的祖训,着意收集历代礼器法物,藏品达10万余件,尤以孔子画像、元明衣冠、衍圣公及夫人肖像著称于世。孔府最著名的珍藏还有明清文书档案,它是孔府400多年各种活动的实录,共有30多万件,是中国数量最多、时代最久的私家档案,对于研究中国明清史特别是明清经济史具有重要价值。这是世界上现存最为显赫的贵族府第。孔林  作为家族墓地,为世界之最。自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其子孙接冢而葬,两千多年从未间断。林内墓冢累累,多达10万余座,成为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现占地200余万平方米,有坟冢10万余座。孔子去世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林内现有树木10万余株,其中200年以上古树名木9000多株。孔林还有各种奇花异草130余种,可以说是一座天然植物园。孔林还是一座集墓葬、建筑、石雕、碑刻为一体的露天博物馆。历代王朝为褒扬儒学,不断增拓墓园,辟神道,筑周垣,建林门,刻石仪;子孙也代代博葬,立碑刻石。林内现有金、元、明、清至民国历代墓碑4000余块,是我国数量最多的碑林。除汉碑移入孔庙外,尚有李东阳、严嵩、翁方纲、康有为等明清著名书法家题写的碑文。丰富的地上文物,对于研究我国墓葬制度的沿革,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书法、艺术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鲁国故城鲁国故城  中国周代鲁国都城遗址 。在山东省曲阜市区和东、北 面。周成王封周公旦长子伯禽于鲁,建都于此。到鲁顷 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49),鲁亡于楚,历时900余年,是 周王朝各诸侯国中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西汉景帝 三年 (公元前154)封子刘余为鲁王,都此。东汉为东海 王刘疆都城,直至汉末。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曾作调 查和发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山东省文物管理处 多次进行调查。1958年山东省文物干部训练班对遗址进 行钻探和试掘。年山东省博物馆作了详细勘察和发掘。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规 则的圆角长方形,东西最长处3.7公里,南北最宽处2.7 公里,周长11.5公里。四周有宽30米左右的城壕,现存 城垣自西周晚期延至西汉,经过多次增筑、修补,残存 最高处约10米。共有城门11座,东、西、北三面各有 3 门,南面有两门,门宽7~15米。南面2座门的外侧有夹门 的墩台,当为记载的雉门及其两观。内城居全 城的中部偏北,平面近方形,东西宽约 550米,南北长 约500 米,东、西、北三面残存地下的城垣宽10米左右。 城内有密集的大型建筑基址,试掘证实为春秋至西汉的 鲁王宫城。城内已探出东西和南北的通路各 5条,皆与 城门和重要遗址相通。宫城南有宽约15米的道路通向南 墙东门,直指城南 1.5公里余的夯筑台基。宫城、南东 门、“舞云台”成直线排列。道路北段两侧各有 3处大 致对称的建筑基址,形成鲁城内一条由最重要建筑物构 成的中轴线。这和《周礼·考工记·匠人》所记的国都 规划相类,而与其他东周都城不同,可能反映了西周都 城的设计思想。孔子六艺城孔子六艺城  曲阜孔子六艺城是以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倡导并在教学实践中所教授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为引线,运用现代声、光、电等科技手法融购物、美食、游乐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胜地。  曲阜孔子六艺城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南新区春秋路东首,占地200亩,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采用天圆地方的建筑格局。自1993年9月 26日开业以来,以优美的环境、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巧妙绝伦的景点设施和一流的服务,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人。几年来,先后接待了朱镕基、吴邦国、姜春云、吴官正、黄菊、钱正英、毛致用、张思卿、李德生、谷牧、马文瑞以及印度前总理夫人索尼亚·甘地、圭亚娜总统夫人珍妮特·贾根等200多位重要领导人和外国贵宾。先后被评为“中国著名旅游风景区”、“山东省花园式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旅游消费信得过单位”,形成与曲阜明故城的孔庙、孔府、孔林相互辉映的中国著名旅游风景区。  孔子六艺城涵盖丰富,博大精深,其中的艺术景观,以六艺为主线,采用层层递进的艺术表现手法,营造出一个具有先秦时代风格和现代手法相结合的艺术景点。城中有场面博大、气宇不凡的景区几十处,以生动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孔子的六艺知识及先秦时代风貌、古典乐舞加以再现。大成殿大成殿  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元大德元年(1297)于今址重建。学宫原形制甚备,现仅存大殿及东西庑。大殿迭经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以至1973年大修,仍保留宋元建筑风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成殿在防洪上采取了有效的建筑技术,加高了殿堂台基;设置了高35厘米的花岗石门槛,前檐用花岗石柱,左、右、后三面围以高墙;采用了花岗石高柱础,尤其是正中四根金柱,石础高达82厘米。  大成殿面阔5间17.36米。进深5间17.53米,建筑面积304平方米。平面几乎是正方形,为宋元古制。殿中减柱4根,只余正中4根木质大金柱。殿前为阀3.22米、深8.7米的月台,围以砖砌栏杆,月台前正中及左右各设踏道,月台前设一砖石砌拜坛,阔6.15米、深4.73米。大成殿高19.4米,重檐歇山灰瓦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疏朗。山面有山花板,各施悬鱼一条。大成殿斗?种类复杂,计有11种之多。下檐斗?梁架保持了宋代风格,柱头和补间铺作均为七铺作单抄三下昂,两根直昂昂尾均长二橡,甚为罕见,其出跳总长居全国现存唐宋同类斗(七铺作)之首位。上檐前后檐斗,是元代遗构,其采用象鼻子昂的形制,为较早形态,其后流行于清代。大成殿殿身梁架采用大了袱结构法,省去4根重檐金柱和2根八椽,使殿内空间完整开阔,为华南建筑孤例。九龙山摩崖墓群  位于曲阜城南九公里的九龙山之南的,五墓并列,均凿山为墓。最大墓长72.1米,其中墓道凿成峡谷,长37.5米,高达18.4米,甬道及墓室凿成洞穴,长34.6米,内有前室、后室、耳室、车马室等11室。1970年挖掘四墓,从出土文物看,墓凿于西汉,当为汉景帝之子鲁王刘余及其子孙之墓。论语碑苑论语碑苑  位于孔庙正南300米处,是一座以《论语》为表现内容,书法为表现形式,碑刻为载体,古典园林为环境的高品位的文化旅游新景点。占地200余亩,把孔子《论语》用各种形式雕刻在墙壁、山石之上,并配以楼、堂、殿、阁、山水长廊,情调高雅。占地面积70余亩,楼台亭榭400余间,湖池潭瀑7000多平方米,假山5000多平方米,一处高品位、雅俗咸宜的新建人文景点。  真草隶篆,集世界当代书法艺术之大成。共10卷20篇512条,碑苑博选中、日、韩、新、美、法等国当代书法名家大作,一人一条,集各种书体、风格、流派于一苑,精心摩勒上石。  山池亭榭,萃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精华。碑苑以明代风格为基调,兼采南方私家园林玲珑奇秀与北方皇家园林庄严典雅之长,在48000平方米的园林内,巧妙布置,建有堂、楼、亭、榭、廊、坊420余间,以及湖、池、溪、潭、瀑布、假山、桥涵。  “论语碑苑”四大字由先生题写。颜庙颜庙  是奉祀孔子弟子颜回的庙宇,颜颜回是儒家学说的杰出继承人,品德高尚者的代表,受到历代帝王的褒扬和名人的颂赞。汉高祖以太牢之礼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魏晋南北朝期间,国家举行释典时,以孔子为先圣,以颜回为先师奉祀。唐太宗亦以孔子为先圣,以颜子为“先师”;唐高宗赠之为“太子少师”,睿宗加赠为“太子太师”;唐玄宗尊之为“亚圣”、“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复圣”,故颜庙被称为“复圣庙”。  颜庙始建年代不详,金明昌时,庙貌虽存,但殿宇颓废,风雨难蔽。金明昌四年(1193年)十月曾动国帑大修。此时庙的位置在古鲁城东北、仙源县城西,距今庙约三公里。元延祐四年(1317年)颜庙迁至陋巷故址新建。工成后,迁旧庙颜子像入庙祭祀,至正九年(1349年)立碑记成。明、清及民国时期多次重修和扩建,形成现存规模。颜庙南北长272米,东西最宽处104米,占地面积22890平方米,前后五进院落,第三进院落后分中、东、西三路。中路有乐亭、复圣殿、寝殿等建筑,东路有退省堂,西路有启圣公殿、寝殿。全庙共有元、明、清建筑24座,94间,碑刻55通,古树500余株。1977年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少昊陵少昊陵  是我国古代五帝之一少昊的墓葬,座落在曲阜城东4公里的旧县村东北,是我国著名的古帝陵之一。据记载,黄帝之子少昊建都穷桑,后徙曲阜,在位84 年,寿百岁而终,葬于鲁故城东门之外的寿丘。陵阔28.5米,高8.73米,顶立12米,状如金字塔,是北宋时用石块叠砌的。陵占地25亩,桧柏森森,芳草如茵,并建有围墙、享殿、宫门、石坊等。  少昊陵与寿丘为邻,是我国著名古陵之一,是黄帝之子、上古五帝之一的少昊墓葬处。随着后世对少昊祭典的升级,少昊陵几经扩建、重修。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大修,叠石固之;宋政和元年(1111年)用一万块石块修砌。占地8公顷,现存古建筑17间,明清石碑20块,古树3991棵。陵前石坊建于清乾隆三年,坟后有殿5间,两旁各有配殿3间。殿后的陵墓底大口小,呈陵台型,状如金字塔,陵阔28.5米,坡高15米,宝顶方11米,上有小室供汉白玉石雕少昊像,立于宋宣和年间。197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优特产饮食孔府宴  【孔府宴】孔府宴是历代衍圣公府内的宴席,又分为寿宴、花宴、喜宴、迎宾宴、家常宴等多种。集全国各地之精华,汇鲁菜之大成,其特点是色、香、味、形、名、料等俱佳。孔府宴席讲究排场和华贵,其中最华贵的是迎宾宴中的清代满汉全席,是专门招待皇帝和钦差大臣的盛宴,一席宴有404件造型各异的锡制餐具,上196道名菜佳肴。“膳食孔府宴,胜过活八仙”、“不食孔府宴,枉来曲阜游”是中外佳宾对孔府菜的高度赞誉。  【孔府糕点】孔府糕点是源远流长、世代相传的一种独具风味的糕点,分外用、内用两大类,其特点是讲究现吃现烤,求其色、香、味、形俱佳。外用糕点主要用于进贡、馈赠、恩赏,内用糕点分为应时、常年、到门、宴席、节用五类,各类皆独具特色。应时糕点,是根据各种花卉开放的季节变化而精工制作:有春季的藤花饼、百合饼;夏季清热解毒的薄荷饼、荷花饼、绿豆饼;秋季的菊花饼、桂花饼;冬季的萝卜饼、豆沙饼等。常年食用的有大酥合、菊花酥、百合酥等。到门糕点是专作宾客上门款待用,如一口盅、棉花糖等。宴席用的糕点,是根据宴席的性质而做,如寿宴用“寿”字饼、“如意”饼等。节日糕点则有元宵、月饼、巧果等。  【泗河熏豆腐】熏豆腐是曲阜城北泗河两岸独有的传统名吃,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特点是愈煮弹性愈张,清香弥重,风味特殊。熏豆腐可凉拌、炖煮,也可切成薄片,稍加鲜辣椒炒制。另外,集市上设有许多熏豆腐锅,把熏豆腐与肉块放入铁锅内,加水没盖,再加整辣椒、茴香、花椒、桂皮等佐料炖煮,即成“五香油辣熏豆腐”。上市者多以熏豆腐为佳肴,佐餐。  【曲阜酒】曲阜酒即古之鲁酒,皆用优质地下矿泉水所酿造。酿酒是用人工池代替自然池,“小麦曲,高梁料,泥巴池”是酿造的三大条件,传统工艺是矿泉水、老五甑,酿出的酒属于优质浓香型大曲酒,具有喝香、闻香、回味香“三香”和香正、味正、酒体正“三正”的特点。因此,曲阜酒得以在古今中外白酒市场上久孚盛名,长盛不衰。特产  盛产的曲阜香稻、果旦杏、矿泉水被誉为“曲阜三宝”。生产的孔府家酒、楷雕如意、全毛地毯、龙头手杖和尼山石砚被誉为“鲁中五绝”。  【曲阜香稻】 曲阜香稻是清香型水稻,其米细质佳,营养丰富,醇厚可口,有“一家煮米,十家闻香”之誉。产地城南沂河北岸、池蓑、南关、南泉、南池、二张曲、店子、龙虎、阙里、一张曲、三张曲、北息陬、西息陬。  【纪庄青梨】 又名纪庄槎子梨。产于防山乡的纪庄、万柳庄一带,种植历史悠久。该梨青黄色,斑点稀肥细短,个硕大,肉质细白,核小无渣,清香脆甜,能去积除郁,清热理肺,化痰止咳,健脾利尿,酥脆香甜。曲阜大胡果旦杏  【大胡果旦杏】 又名“巴旦杏”,是肉仁兼用的名贵稀有品种,为曲阜一项特产。这种杏果实漫长,呈桔黄色,个头较大,单果平均75克,大者80余克。果肉丰厚,质细面嫩、甜酸可口,含糖量高,杏核圆而壳薄,与肉分离,杏仁甜而无异味,食、药兼用,可食率达93%以上。主要分布于南辛、防山两乡镇的大胡、万柳庄、东河套一带,而以大胡村所产最好。  【北山大枣】 产于曲阜北部九山前的峪口,龙尾庄、大河崖等村,故名。北山大枣有长红、圆红和脆枣之分,前二者多加工成干枣,后者以鲜食为主。长北山大枣以长红质量最优,皮软、肉厚、核小,含糖分高,尤其维生素含量为诸果之冠,被誉为“天然维生素丸”,生熟均香甜可口。  【杜花砚】石色褐黄,遍布青黑色的杜花纹,利用料石的自然形状,开墨堂墨池,砚额得杜花纹剔成浮雕,形成独特的艺术造型。  【孔府家酒】 以精选高粱为主要原料,以高温麦曲为糖化发酵剂,沿用孔府酒坊老五甑混蒸工艺进行生产,经长期存放,勾兑而成。具有无色透明窖香浓郁,绵软回甜,余味悠长,醇厚甘冽的特点。  【楷雕】是曲阜特有的工艺产品,与尼山砚、琉璃瓦、绢花并称为曲阜的四大传统工艺,又与碑帖、尼山砚并称曲阜“三宝”。楷雕的原料名楷木,是孔林特有的名木,相传是孔子的弟子子贡庐墓时从南方带进孔林。其叶经霜变红,木质坚实柔韧,纹理细密,色呈金黄,久藏不腐。刻制成杖,古朴可爱,不会暴折;雕成如意,玲珑剔透,如丝不断。古为朝贡及社交的贵重礼品,经创新所制笔筒、镇纸、仕女、佛像,尤其孔子像,备受赞赏。  【尼山砚】因石料取材于孔子出生地尼山而得名。尼山砚石,色呈柑黄,有疏密不匀的黑色松花纹,石面精腻,抚之生润。制作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尼山砚以古朴大方见长,一方砚石,巧用自然,略加点缀,情趣盎然;而且发墨如锉,舔笔如油,拭不损毫,为鲁砚之奇葩。
词条分类[]
按学科分类:
按行业分类:
按地域分类:
开放式分类:
注释信息[]
扩展阅读[]
1.曲阜市人民政府网:2.中国网:3.曲阜市文化网:
相关词条[]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可以申请词条保护
*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
注意: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拼音节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