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诗的表达谢谢的词语方法,要50字的,谢谢

&& 诗歌作文50字范文精选
诗歌作文50字
第1篇 歌颂老师的诗歌
三百字500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为大家朗诵的是&&师恩似海深
九月,金色的季节;
九月,温馨的季节;
九月,鲜花盛开的季节;
九月,天真烂漫的季节;
迎着九月的和风,我们来到大自然;
采一株鲜花送给老师;采一缕微笑送给老师;
我曾记得您那沾满粉末的双手,
我曾记得您那慈善的谆谆教导。
因为有您,莘莘学子才能成才。
因为有您,世界才会如此文明。
红烛,燃烧着美丽的生命,您用真情,传播着智慧的火种。
三尺讲台,是您永远的眷恋,您用爱心和执着,履行着事业的神圣的职责。
兢兢业业培育桃李满天下
勤勤恳恳造就栋梁遍中华
一根教鞭系人间忧乐
两颊霜鬓凝天下春秋
缕缕风滴滴雨滋桃润李
片片心丝丝情教书育人
忘不了,讲台上您那怡人的神采。忘不了,夜灯下您那辛勤的身影;
忘不了,您那和蔼可亲的笑容;
忘不了,您那认真负责的精神。
是您,把我们引上知识的航船;
是您,教我们如何畅游知识的海洋。
听!那是一首多么美妙的歌。
那是一首献给全天下老师的歌。
记住吧!九月,
还有那首献给老师的歌。(
三中初一:王雨萌
第2篇 献给建国六十周年的诗歌350字
点亮所有的灯
点亮煤,柴禾,一切可以燃烧起来的东西
祖国,我要看清山的峻峭
水的柔媚,大地的辽阔
也要看清峻峭中隐约的缥渺
柔美中蕴含的坚硬,辽阔中弥漫的苍茫
让这一切全部渗入我的血液吧
祖国,让我流淌,让我沸腾
让我经过你所有的村落和城市
在马背刻上奔跑
在鹰翅写上飞翔
我是一个受伤的人,也是一个幸福的人
我是一个真实的人,也是一个虚构的人
在黄昏,清扫落叶、灰尘和阴影
在早晨,铺展青草、花瓣和明亮
我曾在你记忆中嚎啕大哭
像一个小气的孩子;也曾在你的憧憬里
低呤浅唱,像一个睿智的老人
祖国啊,现在,我躺在你宽大的手掌中
像一颗露珠,被你千年的皱纹细细摩挲
我晶莹剔透,我灵光闪烁
我更新了命运的纹理,从草尖出发
走遍千山万水,生命像阳春的盛绿
浸染大江南北,那繁生的诗行
挂满爱的铃铛,风一吹,就次第摇响&&(
)第3篇 献给建国六十周年的诗歌350字
点亮所有的灯
点亮煤,柴禾,一切可以燃烧起来的东西
祖国,我要看清山的峻峭
水的柔媚,大地的辽阔
也要看清峻峭中隐约的缥渺
柔美中蕴含的坚硬,辽阔中弥漫的苍茫
让这一切全部渗入我的血液吧
祖国,让我流淌,让我沸腾
让我经过你所有的村落和城市
在马背刻上奔跑
在鹰翅写上飞翔
我是一个受伤的人,也是一个幸福的人
我是一个真实的人,也是一个虚构的人
在黄昏,清扫落叶、灰尘和阴影
在早晨,铺展青草、花瓣和明亮
我曾在你记忆中嚎啕大哭
像一个小气的孩子;也曾在你的憧憬里
低呤浅唱,像一个睿智的老人
祖国啊,现在,我躺在你宽大的手掌中
像一颗露珠,被你千年的皱纹细细摩挲
我晶莹剔透,我灵光闪烁
我更新了命运的纹理,从草尖出发
走遍千山万水,生命像阳春的盛绿
浸染大江南北,那繁生的诗行
挂满爱的铃铛,风一吹,就次第摇响&&第4篇 教师节诗歌100字100字
九月,献给老师
九月,如期而至。
世界因此灿烂。
我们歌唱九月,
因为这是您永恒的节日。
我们牢记九月,
因为这是我们真诚的表白。
九月,是只情满四溢的杯子,
我们用双手高高地举起
一片真诚的祝福声中,
请您干杯。
九月的乐章已经奏响,
请接受我们九月的献礼吧,
所有拼搏在教育战线的老师们。第5篇 教师节诗歌200字150字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我曾记得您那沾满粉末的双手
我曾记得您那慈善的谆谆教导
我曾记得您那新增的几根银发
因为有您 莘莘高中:学子才能成才
因为有您 世界才会如此文明
老师 您是明灯
为迷失方向的孩子找回家
老师 您是天使第6篇 教师节诗歌300字300字
谢谢,我亲爱的老师
一寸一寸的粉笔
染白你的头发
腾然而起点燃成烛
让一个一个象形文字
成为你走过的脚印
让后来者踏上您的双肩
送一批批学子上路
闪闪的星星
放射着绚丽璀璨
用尽最后一点余热
这就是老师的一生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啊老师像什么
老师像什么? 老师像红烛, 照亮了知识的路程。
老师像什么? 老师像春雨, 把点点滴滴的知识撒在我们的心里。
老师像什么? 老师像园丁, 把幼小的我门培育成一个懂得知识的大数。
老师像什么? 老师像一把金钥匙, 把无知的我们领进知识的宝库。
老师像什么? 老师像我们的妈妈, 天天陪伴在我们生边,告诉我们一些丰富多采的知识。
是老师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知识, 再这里我要祝所有的老师永远年、漂亮。第7篇 我们的中国梦 诗歌(110字)100字
我的梦我的中国梦。
我的梦因中国而骄傲,
中国梦因少年而腾飞。
为了我们的祖国、人民,
为了我们共同的梦想,
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
为了世界人民的幸福,
为了大家的社稷安康,
让我们用双手去见证它吧!
我的梦我的中国梦!
&&&&五年级:谢宛珊第8篇 高中歌颂祖国作文100字500字
高中歌颂祖国作文100字
却没有完整的身体
我有满身的热血
却什么也没有
在一片振落的绿叶上
我找到了一句诗
&伟大的中国
伟大的中国人民&
后来才发现
原来这片土地盛产爱心第9篇 残诗 散文诗歌200字
这不是青天里打雷?
赶明儿瓷花砖上堆灰!
别瞧这白石台阶光滑,
唉,石缝里长草,
石板上青青的全是莓!
那廊下的青玉缸里养着鱼真凤尾,
可还有谁给换水,
谁给捞草,谁给喂!
要不了三五天准翻著白肚鼓著眼,
不浮著死,也就让冰分儿压一个扁!
顶可怜是那几个红嘴绿毛的鹦哥,
让娘娘教得顶乖,
会跟著洞箫唱歌,
真娇养惯,喂食一迟,
就叫人名儿骂,
现在,您叫去!
就剩空院子给您答话!&&第10篇 关于仿写诗歌的作文250字
我想(仿写
我想把小手,
安在蒲公英上,
带着一丝好奇,
撑开万只小伞,
飘向远方探索春的奥秘。
我想把脚丫
放在春天的世界里。
奔跑在柔软的草地上,
让脚丫沾上春的气息。
跑出优美的音符。
我想把眼睛,
装在白云上,
瞧柳絮欢快舞蹈,
看小鸟自由飞翔,
白云是我飞翔的翅膀。
我想把我自己,
接在柳树条上,
带着一丝喜悦,
感受风的舞步,
我会荡啊,荡
荡上天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不过荡上天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浙江温州鹿城区双屿实验小学五年级:陈晨第11篇 歌颂祖国的作文字
歌颂祖国的作文1000字
当日,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向世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一刻,你便踏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开始了光辉的旅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孔千疮,工农业生产及国防科技等方面极为落后,国民经济萧条至极。对此,中国人民没有退却屈服,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信心百倍地投身于建设祖国的洪流之中。为了支援国家建设,远居海外的华侨积极捐款捐物,许多科学家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毅然回国,为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北京申奥成功,使2008年的中国令世人瞩目;神舟的升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日趋提高;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实验成功,填补了世界农业科技研究领域的空白,为世界农业的长足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翻动着那旧得发黄的历史画卷&&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这一件件刻骨铭心的事情怎能让我们忘怀呢?1860年10月,侵略军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掠夺,还放火烧了圆明园,大火烧了整整三天三夜,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就这样,祖先们的心血就付之东流了,侵略军是多么可恶啊!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后,进行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屠杀,南京超过30万军民先后被杀害&&他们简直是一个魔鬼,他们一步步地对你进行残暴的毁灭。
但是在我们中国也有好多为国捐躯,一心一意为祖国的建设,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奋斗的人。&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这是革命家秋瑾的著名诗句。秋瑾生于浙江绍兴,1904年东渡日本求学,积极地投入到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斗争中。因为祖国在她心中!1934年10月,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攀山越岭,过草地,过雪山。一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难。但是他们都没有向困难屈服,仍然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中坚持下去。因为祖国在他们的心中!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怕牺牲,才有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才有了我们美好的今天。那么就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向他们的精神学习!
你在我心中是神圣的,是伟大的。有人曾经说过:在我们心中跳动的血是你的血,高举的旗帜是你的旗帜,克服重重困难走向共产党未来的道路是你的道路。
祖国,我为你骄傲!疯狂的日本人在日夜晚,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企图偷袭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军队。但中国人民不是好欺负的,他们奋力反抗,可是由于众寡悬殊,只得暂时退守。第二天,我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祖国,我为你骄傲!抗日战争胜利了!中国胜利了!祖国,你听到了吗?我们赢了!
祖国,我为你骄傲!
&第12篇 诗歌为何不比作文550字
为什么诗歌一般不会比作文好?因为诗歌大凡是写给自己看的。而作文不是!我这里主要讲诗歌。
一般的诗歌只有自己看得懂,而别人就看得晕头转向的。自己把自己写的诗的意境把握好了便觉得它好。而别人不明白、不透彻你的意境,便觉得它是篇&乱图乱画,勉强拼凑&的诗歌,把它归类于垃圾一般的诗歌。而当作者把自己的意境描述一下,读者明白其意境再去读这诗歌,便会融入作者诗歌中描写的意境,这时读者便会觉得这诗的好。聪明的作者呢,便会写篇文章把诗歌的意境描述出来让读诗的读者去融入诗的意境中。台湾作者李敖何尝不是这样呢?
或许有很多人会问其他没描写自己诗的意境的作诗者是怎么出名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觉察到那些作诗者不是爱国者就是谈政治的?或者是个烈士!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写的不是对祖国的热爱就是思乡情切,或者是述说&壮心不已&之类的。而读者大都是对故乡有感情的,或者是拥有一腔热血的人,这就让读者很容易融入这诗的意境中。还有的是名人!而名人就不用说了!因为大家知道他有过的历史,大体知道他会写什么。而这意境不知不觉就已经在读者脑中形成了!
而有极少数的人就以诗中的一些词语来体现自己要描写的意境。这类作诗者是最懂得运用文字的!这里,我只能称赞他们!
对于诗歌,我只能这样来说了!毕竟我自己的认识范围很有限。说这些希望大家对于写诗歌有一个新的认识,希望对大家有用。第13篇 歌颂祖国的作文500字500字
歌颂祖国的作文500字
我爱祖国!我们的祖国有着灿烂的文化,悠久的上下五千年历史,还有各地的名胜古迹,大好河川&&这些都是我在书本上看到的,或在课堂上听到的。但去年的一次全家人新疆旅行让我深深了解到我们祖国,它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辽阔,如此的历史悠久&&
不去新疆不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多大。整整五个小时的飞机,是多么的漫长!当飞机飞过新疆上空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了!啊!只见一望无边的大沙漠,千年不化的大雪山,寸草不生的大戈壁尽收眼底。顿时,我都张口结舌了!我们的祖国可真大呀!
接下来几天,我们的行程排得满满的。从新疆的东部一直到西部&&去参观了火焰山,葡萄沟,交河故城和坎尔井!
其中,最让人赞叹的就是交河故城了!走进故城一股股热浪就向我们袭来。一座座&黄土堡堡&呈现在我们眼前。据导游说,我们的祖先在三千年以前居住在这里,这里以前还是座繁华的城市呢!别小看那些&黄土堡堡&,许多外国友人不惜千里迢迢来参观这座古城,赞叹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歌颂着中国古代人类创下的奇迹!
&啊!祖国,我要赞美你,歌颂你!你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永远屹立在我的心中!&、第14篇 戍妇歌1500字
妾对隆中坐,思君盼归颜。唧唧槐上雀,飞上五铢钱。
深秋十三载,经冬夏历年。年年望乡关,日暮孤棹边。
坞城埋青草,青冢塞上寒。自幼同连理,两小无猜疑。
青梅傍竹植,竹马两相依。①山西共植树,山东采菊归。
郎言不效古,但此常年期。至今东篱下,人面对菊花。
菊花犹未改,陶潜归何处。②十六入君门,妾自君家人。
朝耕南山陲,夜伴读书声。不求官侯达,不求门楣盈。
只愿长此往,携手不分离。自为君家妇,出入守门庭。
为晓三重制,度化四德遗。居家理机务,出家念家居。
尊贵亦尊贵,贫贱不能移。君夸妇贤德,虽苦亦有余。
只求家和气,上下无相欺。③草堂三秋叶,深阁四时春。
皇庭一纸书,征戍到梓门。门前凄凄草,门外犬吠声。
官吏苦无何,老母跪致词:&家中无男子,独此不幸人。
若为从戍去,一去无消息&④官吏苦无何,贱妾前致词。
妾至夫君前,临未无呜咽:&君妇自此别,相期更何年。
临别无甚言,数语君须记。一言征戍苦,朝晚自相顾。
无妾侍君身,衣食亦间疏。二言塞上寒,不似在家园。
行军车马后,烟火戍城前。三言男儿坚,勿以家为念。
男儿须自强,效古作前贤。自此别离后,天海各一边。
天海虽相距,亦有心相连。何年秋雁过,足雁系平安。⑤
君行复迟迟,妾怀惟君知。三步一回首,步步歩相思。⑥
行行复顿足,顿足复行行。疾趋至君前,凝噎已无音。⑦
执手看泪眼,一语谓夫君:&愿做湘神女,伴君塞上征&⑧
日暮鸣鸦晚,人归颐草深。自此一别后,音书无通往。
妾在岭南住,年年登高处。望穿湘江水,望断岭南路。
杂草蓬丛生,荒骨遗野路。君戍守边疆,夜夜尽望乡。
一声茄笛怨,痛断几人肠。夫君愁肠断,妾亦断愁肠。
此时南山下,处处遍菊花。花开人不在,花萎人自伤。
对话人憔悴,对人花凄凉。人花两相映,迷惘共彷徨。
一载盼君归,对镜容颜失。鸾凤已飞去,空留题镜诗。⑨
二载盼君归,旦暮念君痴。独坐楼台夜,黎衣俱已湿。
三载盼君归,妆临泪又垂。湘妃竹下逸,断肠花上飞。⑩
四载盼君归,两鬓渐依稀。依稀鬓发里,依稀阑梦中。
五载盼君归,西山横翠微。本是妾妇泪,洗却山色嵬。
六载盼君归,燕雀也无声。冥冥枝上雀,黯黯隔年期。
七载盼君归,流水更无音。无情悲花落,多情度伤悲。
别来十三载,载载念君归。雁落添残影,水流着江清。
人归人散后,月下月痕深。与君歌戍妇,凭古可堪今。
一曲歌未尽,自看古今人。
①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②典出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③&无&通&勿&,不要、别的意思。
④南朝齐宝月《估客乐》诗之二:&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
⑤苏武牧羊,十九载,后系书与雁足,汉人见之,乃迎返。见《汉书&李广苏建传》。
⑥前两个&步&字作名词,意&脚步&;第三个&步&字作动词,意&生,出&。
⑦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⑧宋玉《高唐赋》:楚襄王与宋玉游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有云气变化无穷。玉谓此气为朝云,并对王说,过去先王曾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自称是巫山之女,愿侍王枕席,王因幸之。巫山之女临去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⑨传楚王得一明镜,纹有鸾凤,一日凤离镜飞升,绕梁三日而去。李商隐《鸾凤》:&旧镜鸾何处,衰桐凤不栖。&鸾镜:装饰有鸾鸟图案的铜镜。鸾鸟是古代传说的神鸟。据《异苑》载&鸾睹镜中影则悲。&后人在诗中多以鸾镜表示临镜而生悲。
⑩湘妃竹:即斑竹,亦称&泪竹&,竿部生黑色斑点。这种竹子生长在湖南九嶷山中。《阵物志》:&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汨挥,竹尽斑。&
断肠花:花名,其上多红色血斑,相传昔有一妇人,怀人不见,恒洒泪于北墙之下,后洒处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妇面,其叶正绿反红,名曰断肠花。李白《古风》之十八:&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第15篇 歌颂祖国的作文字
歌颂祖国的作文1000字
古今中外,人们的爱国心是相通的。正如法国大作家雨果所说:&人们不能没有面包而生存;人们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祖国是金铸的摇篮,让人依依不舍。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人们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在祖国过一冬天,胜过在异国过一百个春天!&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最爱的是自己的祖国。我们的祖国母亲,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伟大的母亲。方志敏烈士在故人的牢房中写《可爱的祖国》描绘过她,亿万人民高唱《我爱你&&中国》赞美过她。她有着山一般的意志,海一样的胸怀,长城是她坚强的臂膀,长江是她飘逸的裙带,白云浮动着她绵绵的情思,山花摇曳着她温馨的气息&&这就是我们亲爱的祖国,这就是我们神圣的母亲!她经历了五千年世道沧桑,她哺育了十二亿炎黄子孙!她经历了面湖红船上的不眠之夜;她目睹了南昌城头的硝烟炮火;她开创了神州新纪元!(后堡实验区魏静)
追求快乐自有乐乐,是一种心情,一种感受,一种美好地追求。生活不能没有乐,人生没有乐就缺少了七彩阳光,人生就不会美好,身体就会加速长老。老年生活贵在充实,追求快乐自有乐。人都要有个追求,但不能奢求。今逢盛世,虽然家里不算富裕,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吃穿无忧,生活安享,这就是福。知足胜过长生药,全家老少欢欢乐乐,家庭和睦,儿女成才,幼有所爱,老有所敬,休闲之余,早晨起来散散步、爬爬山、做做操、打打拳,慢步街头。明月清风随意取,绿水青山任君游。日行三千米,夜走二百步,多锻炼、勤活动,浑身舒畅,寿自长。人生多做好事,多有善心帮助人,心胸阔,青春永在,宽心待人,不计较别人态度,不抱怨人一走茶就凉,遇什么事自己都要想得开,内心恬静,生命之树常青。亲朋同事好友,家集一堂,清茶一杯,广开言路,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国富民强,申奥成功,国足出线,入世成功,迎来了千年喜,跨进了新世纪。兴尽即散,轻松开心。人生的乐趣,自己挖掘运用享受,生活要是没有乐趣,人生就没有幸福可言,健康长寿也只能是一句空话。逍遥自在度晚年,心中快乐自有乐。
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
祖国改革的浪潮迭起,冲破旧的观念,旧体制的束缚,迎来新世纪磅礴的日出!
这是一个除旧立新的祖国。这是一个沸腾上升的祖国;这是一个如日中天的祖国。我的话语多得成一部历史,我的话语多得可组成一片星河,但是说得最多最动情的一句,便是&&腾飞吧祖国、祖国吉祥,吉祥祖国。 本文地址:/zuowen_a73995.html
&月推荐排行
&&&&&&&&&&
&&&&&&&&&&&&&&&&&&&&
&月推荐排行
&&&&&&&&&&&&&&&&&&&&
&&&&&&&&&&
Copyright (C) 2014 绥棱教育信息网当前位置:&& 办关于古诗的板报写什么内容好?急用!!!当前位置:
托物言志的诗(50字)
托物言志的诗(50字)
导读: 托物言志的诗(50字)(共5篇)托物言志诗 学案及答案 已排版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鉴赏一、什么是咏物言志诗?概念: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
篇一:《托物言志诗 学案及答案 已排版》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
一、什么是咏物言志诗?
概念: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
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
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1、描摹情态类
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苏轼《海棠》“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2、托物言志类
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
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内心的志向与抱负。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3、咏物抒怀类
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
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虞世南(初唐)
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示了蝉声传得远的原因。在这里,蝉的“垂瑞”有点像古时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象征着作者像蝉
一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他认为自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权重,而实实在在是因为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而同样是咏蝉,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始终不得志,心情常常处于忧愁苦闷之中。这首诗,他托物自嘲,蝉因处在高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叫的声音再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因为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写诗文,鸣不平,甚至写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多么令人伤心啊!诗人那种牢骚哀怨、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年老,并由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竟至入狱。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有个很好的评论:“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三位诗人一为高官,暗喻品行高尚,声望自大;一为囚徒,自哀自怜,显其清高;一为落拓士人,悲蝉悲己,自叹身世。三位诗人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都写得物我无间,情意胶合。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4、以物喻人类
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如:
李纲(北宋宰相)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
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
5、托物言理类
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如: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是通过诗揭示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产生优美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
※ 特点归纳:
(1)题目: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
(2)内容: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描其形,求形似;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表达诗人的理想、志向、情怀等,追求“神似” 。
(3)手法: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借物喻人、拟人、象征、比喻、烘托、对比等;
要了解所咏之“物”的比喻或象征意义(特有的文化内涵),先要了解一些常见事物的寓意。 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如:
“梅”拥有“傲霜斗雪”的风骨且不谐流俗, “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
“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表达哀怨、思归(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月:思乡(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柳,送别(柳永《雨 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梧桐,凄凉悲伤(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芳草,离恨(《楚辞o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菊,品格坚强,气质清高;等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提到“柳树”,常取其谐音表达惜别;提到“浮萍”,常据其特征表示漂泊不定;“燕子”“大雁”因春来秋往,因此适合抒写思乡怀人;“蓬蒿”“夕阳”因暮气
沉沉,岁寒三友中的“松”和“竹”都是常青的植物,都有耐寒的品性,都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顽强而茁壮地生存下来,所以这二者往往成为坚贞不屈之品格,傲然直立之形象,刚正不阿之品质等的象征。中国文化赋予“松”“坚韧挺拔”的性格,赋予“竹”“刚正有节”的节操。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因此用来表达衰败离愁。这些文化符号,已经成为中国文人特殊的语言符号。欣赏诗歌,应当对这些充满寓意的事物保持必要的敏感。
三、赏析示例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思考:这首诗写出了石灰哪几个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志? 提示:分析所咏事物特点时要逐句分析,要点尽量全。
答案:全诗写了石灰四个特点:出山之难、不怕焚烧、不怕破碎、一身清白。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卜算子o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分析如下:
(1)所咏之物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2)所咏之物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 (正面描写)
(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5)手法分析: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环境烘托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注:①子规,也叫杜鹃、杜宇、怨鸟。传说周朝时,蜀侯自称蜀王,后来有杜宇继承。杜宇教民务农,使蜀国强大起来之后,让位给他的宰相,自己隐居西山,死后魂魄化为鸟,啼声悲哀。当时人们称这种鸟为杜宇,表示对他的纪念。
②3、4句意:倘若凡是冤恨的魂魄都像杜宇那样能化为啼鸟,那人间的冤恨那么多,化成的啼鸟将栖息于什么山林树间呢?
(1)意象分析(有何特点):冤亡、积怨、啼血
(2)情感分析:借咏子规抒发了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委屈而死之人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3)手法分析:托物抒怀(由鸟及人,由自然到人类社会,表达对人间冤情的关注)、用典(采用杜宇化鸟的典故,来说明杜宇冤亡、积怨之深)、反问(后两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注:①韩愈于贞元十九年12月被贬谪阳山县,元和元年遇赦赴江陵待命。他于旅舍中题本
诗。②“支离”,指葡萄不规则的攀络状态。 ?
(1)意象分析(有何特点):“新茎犹枯”还很柔弱,未完全复苏;“高架复扶”杂乱攀附,需要照顾
(2)情感分析:通过描绘葡萄生长状态和需要人多加呵护培育,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
(3)手法分析:托物抒怀、比喻(“龙须”喻葡萄的藤蔓、“葡萄”喻诗人自己)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意象分析(有何特点):由小到大,不被人注意,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 2句)
?(2)情感分析:以小松喻人,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不 甘埋没,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3)手法分析:托物言志、对比(时人对“小松”的前后态度)、比喻(小松喻人)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意象分析:芍药——艳丽、妩媚,但是格调不高;芙蕖——纯洁,但是寡情,孤芳自赏;牡丹——国色天香,高贵富丽 ?
(2)情感分析:对牡丹的赞美
(3)手法分析:对比(把牡丹与芍药、芙蓉对比:芍药妖娆多姿,却少品格; 芙蓉出污泥而不染,却乏风情;只有牡丹,国色天香,花中之王。通过对比,将牡丹绚丽多彩的姿态,雍容华贵的气质呈现出来。)侧面烘托(“花开时节动京城”,以京城赏花狂潮来衬托牡丹的魅力。)
1. 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而诗人在咏物时往往“只取一瓢饮”,也就是说 只
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
2. 不同的诗人其处境、性格、思想等的差异,故同咏一“物”,而主题大多各异。
3. 阅读时须认真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可借助诗人生平、注解等。
四、课堂演练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 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颔联、
尾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6分)托物言志的诗(50字)。
(2) 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 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①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懈吾民之愠兮”。 (1) 请你概括一下诗中所描绘的梧桐树形象的主要特征。
(2) 分析作者借托“孤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高考真题
1、(2010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 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 ,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答:
2.(20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① 宅同咏竹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③ 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3、(2007年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
4、(2007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咏鹰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 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2010 山东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 样的品性?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托物言志诗答案
四、课堂演练1(1):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评分标准:手法2分,分析2分,感情2分
(2)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评分标准:手法2分,感情3分)
杜甫《孤雁》一诗以雁自况,托物抒怀。“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首联点题,孤雁不饮不啄,执着一念,且飞且鸣,其声凄惨,其影孤单。思念同伴,拼命追寻,悲壮中透露出一份热烈,一份执着。 颔联巧用对比,“一片影”写孤雁的渺小孤独,“万重云”写云天的高远浩茫,两相映衬,更见得离群失伴的孤雁漂泊云天,无处投身的悲苦焦虑。“谁怜”反问,渲泄滚滚诗情: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份离乱伤怀不正如孤雁的哀哀长鸣吗? 颈联描写幻觉,刻画心理。孤雁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一刻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涯,望啊,望啊,仿佛那失去的群雁老在它眼前晃动;它哀唤声声,唤啊,唤啊,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鸣响。这两句血泪文字以虚写实,亦幻亦真,情深意切,哀痛欲绝。
尾联以“野鸦”来陪衬孤雁,感情浓烈,爱憎分明。孤雁是思群念友,悲鸣不已,痛苦劳累,迫切焦急;野鸦则鸣噪纷纷,了无意绪,无动于衷,麻木不仁。两相比照,更见得孤雁的孤单可怜,处境险恶,也可看出野鸦的鄙卑无聊,冷漠刻薄。
四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孤雁,孤单困苦却飞走哀号,处境险恶却苦苦追寻,卑微渺小却心比天高,这是一首孤雁念群,悲中有壮的赞歌,这是一曲披露心曲,挑战人生的赞歌。小小一只孤雁写尽了诗人感时伤怀的离乱之苦。
2(1)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3(1) 孤寂(孤傲、孤高)、正直、虚心、顽强(不屈)、奉献等等。(2)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为民造福,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3分) 五、高考真题1、(1)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念、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
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2)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2.(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过程。“晚”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译文】嫩绿的竹子还有一半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刚伸出墙外。
翠绿的颜色映照在书卷上感到光线暗了下来,竹影移过洒樽显得(更加)清凉。 细雨冲洗后嫩竹显得很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幽幽的竹香。 只要让人们不去砍伐,应当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这是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同题之作。严武素与杜甫友善,字季鹰,华州华阴人,虽武夫,亦能诗,全唐诗中录存六首。他性豪爽,读书不甚究其义。八岁时,因其父挺之不答其母,乃手刃父妾英。其父屡禁其习武。后以荫调太原府参军,累迁殿中侍御史。玄宗入蜀,(公元七五六年)擢谏议大夫。至德后,历剑南节度使,再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进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与杜甫最友善,镇剑南时,甫因避乱往依之。
全诗清新雅致,风格与作者一贯诗风有异。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描写了新发之竹,“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典型过程。竹生长是看不见的,作者化静为动,用“含”,“出”把竹的生长过程写活了。
“色侵书帙晚”,竹的颜色绿得逼你的眼,绿色映照在书卷上,似乎是天色暗了下来,“阴过酒樽凉”,竹影摇曳,竹色青葱,晃动的竹影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了。颔联选取竹“色”给人的感受,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竹荫中,品着清凉的美酒。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细细的春雨把竹洗得一尘不染,微微的春风送来缕缕竹的清香。颈联继续从视觉和嗅觉来感触竹。“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尾联作者展开想像,仿佛看到了高高的竹已经伸入云端,轻轻的拂动着。
本诗是一首应答之作,自然少不了对主人的一番赞颂,以竹盛赞了严郑公高洁的情操,杜甫虽然长严武十四岁,严武也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但作者后半生长期依赖严武接济,出语自然更加谦恭。不过本诗也值得称道,特别是“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与“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四句,后人单独辑录在一起,成了一首咏竹的绝佳之句。 3、(1)、前两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两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4、(1)、运用衬托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衬托出鹰的形象。(2)、下片前两句,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后三句,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5、译文: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篇二:《托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
命制人:于翠 审核人:高二语文组全体成员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了解咏物诗的特点及设题角度,把握其阅读方法、步骤 2. 能熟练地运用已学过的方法思路进行该类诗歌鉴赏 【学习课型】
新 课 【学习时数】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咏物诗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 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二、课堂研读
(一)、读《古诗文知识与阅读》p133—p135,掌握咏物诗鉴赏必备知识: 1、咏物诗的特点:
① 题目特点:以物象为题,
咏(题、赠、赞)+物象 ,
物象+吟 ② 所咏的对象:常常是动物(蝉、马、牛、画眉鸟、蝉、蜂)、植物(,松、竹、梅、菊、
柳)以及其他事物(石灰吟)。
③ 既然咏物,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形态的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
是托物言志。由物及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仅仅拘泥于物。 ④ 整体构思和表现手法:常常以物自喻,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双关、
借代等修辞手法。
⑤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2、咏物诗的阅读方法、步骤: ①“读清”全诗 ,理解诗意。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②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③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体味感情时做到“不即不离 ”。
④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分析诗的写作技巧。 3、设题角度:
①形象分析: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②所言之志: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③手法分析托物言志的诗(50字)。
(二)阅读《唐诗宋词》p22《房兵曹胡马》和p42《马诗》(其四)两首诗,回答问题. (1)两首诗都是写马,但感情基调不相同,第一首诗激昂向上,第二首诗满腔愤懑,沉郁悲凉。试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特点的异同。
相同:都抓住了马的外形特征,从“瘦”字入手;托物言志,是诗人的自况。 不同:
杜马,神清骨俊的胡马,写其骨相、双耳、奔驰之态;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形象。
李马:瘦(形)铜(声)。一是外形上的瘦骨嶙峋,二是瘦骨的铮铮铜声。这匹骏马是瘦骨铜声,“铜”的意象给人的感觉是坚、韧而且响亮。
(2)在杜诗中,你最喜欢哪一联,说说理由。
第一联:写马的出身不凡,勾勒出马神清骨峻的形象;语言凝练而形象。
第二联:以“竹批”比喻马耳之坚挺直竖,以“风入”形容马奔跑之迅疾轻快,一静一动写出马非凡的气概。用词准确形象。
第三联:运用虚写(抒情)表现马纵横驰骋,超越任何险阻,值得信赖的本领和品质。 诗人完全把马当作了生死相依的挚友,感情强烈而真挚。
第四联:“骁腾有如此”一句总括全诗,含义极为丰富,既是写马纵横驰骋的非凡本领,又是对房兵曹的殷切鼓励,也蕴含着作者建功立业的渴望。
(3)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诗中最后两句就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的突出例子。请就此诗作分析。(不少于200字。)
(见新课堂p60)
(4)两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后作业】
1、阅读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①理解诗意:
o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③这两
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②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
2、解释下列语句中的“道”“的”的含义,并翻译划线的。 【道】
有碑仆道(《游》)
成语:道听途说 / 任重道远 道芷阳间行(《鸿》)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 成语:一语道破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得道者多助(《孟子》) 道相似也(《师说》) 师道之不传也(《师说》) 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说》) 【得】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 得双石于潭上(《石》) 自以为得之矣 《石》
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得不偿失 / 动辄得咎
问焉以求一得(《问说》) 往往有得/此余之所得也(《游》) 成语:得心应手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 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问说》)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赤壁之战》)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 吾得兄事之(《鸿》) 【课后小结】
- 2 -篇三:《托物言志的诗句》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
三岔中学:wuying
学习目标:把握托物言志诗,借物咏怀诗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分析诗的表达技巧?
学习重点:掌握托物言志诗的特点急鉴赏方法??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
“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特点:作者借描写(咏)物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志向、理想或抒怀,讲求写物的形似与神似相结合。
鉴赏方法:例: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⑴诵读解意
⑵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⑶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⑷手法:托物言志
????????????????????????????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解说]:咏物言志诗先要看清所赞扬的“物”有什么特点,其次再分析作者所赞扬的精神和品质。本诗是说,松树在小的时候没有引起人的重视,直到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可以想道作者是以“小松”自喻。
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不是么?──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
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不是遭到同样悲惨的命运吗?
???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 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描写和议论,诗情和哲理,幽默和严肃,在这首诗中得到有机的统一,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
一:抓住所咏物的形态、色泽、特征、生长环境,分析物的象征意味。例:
梅花绝句??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野满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写梅实写人,表明作者追求??????????????????????????的品质。
二:抓住在描摹事物中寄托的感情,物的品质透视出作者的人生追求、态度,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或说明一定道理。例:
???????无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白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借蜜蜂来歌颂????????????????????,讽刺?????????????????????。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在人间。
墨梅:水墨色的梅花。
诗人赞美墨梅?????????????????的美德,实则以梅自喻,表达自己????????????????的情厂操。
三:把物的特征和作者的生平、遭遇联系起来(物即作者自己的形象,目的侧重抒怀)。例《名师》328页〈〈归燕诗〉〉
四:咏物诗艺术上主要采用象征,如〈〈蜂〉〉,或用比喻、拟人。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
五:达标练习
1??????????????????????????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托物言志的诗(50字)。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
???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___?,
????????后者主要用了_________。
???2.?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_____的态度,后者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4.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贺诗中&碧玉&是乐府所写的一位妙龄女郎,这里以此比喻高高的树干。&丝绦&即丝带,这里以翠绿的丝带喻写纷披下垂的柳条。
???B.贺诗中三、四句设问作答,&谁裁出&,&似剪刀&,其意思是春风像碧玉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千万条的柳叶。
???C.曾诗中&初黄&指柳枝初吐嫩芽,?呈浅黄色。&乱&、&倚&、&狂&表达了诗人愤怒、憎恶、嘲讽的感情色彩。托物言志的诗(50字)。
???D.曾诗中&解&读作&jiě&,意思是散开、抛洒。“清霜”指秋天肃杀的严霜。三、四句的意思是以飞舞的柳絮去遮掩日月的光明,,忘了春夏之后,秋天的严霜将把柳叶剥得精光。
???5.关于这两首诗,分析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A.贺诗用梳妆打扮的碧玉少女为喻,描写了早春二月的垂柳。又以春风像少女纤纤素手中的利剪为喻,写出春风下柳芽萌发。这样写使诗的后两句与前两句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说想象出奇,描写生动。
???B.曾诗一反&托物寄兴、言志抒怀&之常格,以所咏之柳比喻某些政治小丑得意忘形、猖獗一时的丑态;告诉人们那些得志小人以蒙骗手段为非作歹,总有一天失势遭殃,受到惩罚。与传统咏柳诗相比,可以说是反其意而用之的&别调&。
???C.两首诗同为咏物诗,构思均与传统咏物诗相异。贺诗咏柳而不抒离别思乡感伤之事,曾诗咏柳而不颂柳,却反其意以喻小人,进行贬斥、嘲讽。
???D.两首诗都为七言绝句,都以柳作喻,有深刻的寓意。贺诗颂扬了唐王朝兴盛、光明;?曾诗抨击了北宋末年政治斗争之黑暗。
??????????????????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沾,?谁为表予心。
?????????????????蝉?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①西陆:指秋风。②南冠:指囚徒。
梗犹泛:典故出白《战国策·齐策》中的一段寓言,说的是一个泥偶与一个桃梗做的木偶在对话,桃偶说:“你不过是西岸的泥土,被做成人的模样,到八月,大雨来临,洪水泛滥的时候,你就残破了。”泥偶说:“我是西岸的泥土,即使破了,也就回归西岸的土地罢了。你呢,却是东国的桃梗,被削为人形,八月的大雨把你冲入河流,那么你就会漂离家乡,不知道一
直漂流到哪里去了。”这里用桃梗漂泊流离来比拟自己的宦游生涯。
???1.?咏物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物喻人,但由于各人的身世、处境的不同因而也自然感触各别,两首诗都在诗中表明白己的处境,前者是?(?????????????????????????????),?后者是(?????????????????????????????????)?。
???2.骆诗写环境恶劣的是??????????????????
???????李诗写处境艰难的句子是?????????????????????
???3.两人在诗中都表明自己的心迹,骆诗表示自己的心迹的词语是???????????????????
李诗表示自己的心迹是?????????????????
???4.对两首咏蝉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位诗人都以寒蝉的清高来表现自己的志行高洁,以寒蝉所处环境的冷酷表现自己的不遇于时。
???B.骆诗的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两句,写出自己在特殊处境中,听到秋蝉的悲鸣,引发心中的深沉悲恨。
???C.李诗的颈联“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两句,笔锋一转,离开咏蝉,纯写诗人遭际,体现出此诗物我分合的灵动笔法。
???D.在结构上,两诗采用了咏物——抒情一一咏物——抒情的结构方式,层次清晰,富有条理,四联着眼点不同,感情却是一致的。
????????????????????????????????????鹧?鸪????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山鸡:鸟名,即雉,羽毛斑斓美丽。?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即黄陵庙。
??????1.这首诗里头有一个统领全篇的关键词,它就是?:
???2,诗歌的第二联通过环境的描写,为全诗诗歌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试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环境。
???3.末联“相呼相应湘江阔”的主语是什么?
???4.这首诗通过对鹧鸪的描写,以物喻人,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首联中,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笔式的描绘,而是通过写鹧鸪的嬉戏,将它与山鸡类比,作了画龙点睛的勾勒。
???B.颔联中的荒水、野庙加上“雨昏”“花落”,给诗歌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
???C.颈联从鹧鸪转到写入。诗人选择了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
???D.尾联实写一群群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在浩瀚的湘江上回响,在“日西向”时,它们飞回苦竹丛中。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霜天晓角?梅?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株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驿:驿站,古时候供递送官府公文的公差和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1.同是写梅,两位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不同,陆词用的是????????,范词运用的是???????方法。
???2.?同是运用环境烘托的写法,两首词也是各有差异的,陆词突出环境的?,塑造了梅花的?形象:范词突出环境的?,塑造了梅花的?????????????形象。
???3.同是借物抒怀,但两首词寄托的深浅有别。陆词抒写梅花的?????????????品格,范词抒写梅花的????????品格。???
???4.对两首词中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陆词中“着”字不是助词,而是动词。“更着”意思是“再加上”,在上句的基础上递进一步。
???B.陆词中“无意”一词的意思是说“没有条件”、“没有资格”,与“苦”字一起写出梅花凄苦的生存环境。
???C·陆词中“一任”的“一”字和范词中“一夜”的“一”字意义稍有不同,前者是“一概”之意,后者是“全”、“整”之意。
???D.范词中“胜绝,愁亦绝”两个“绝”字的意思都是“到了极点”,都融进了诗人的情感。
???5、对两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词都是咏梅,都不着重于正面刻画梅花的具体形态,而着重于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梅花的神韵
???B.陆词为梅花创造了一个风雨黄昏的环境,范词为梅花创造的是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
???C.两首词都表现了梅花的幽独气质,同时都借助梅花表现了诗人自己高洁不污的坚定信念。
???D.陆词最后两句从假设的角度,写出梅花惨烈的悲剧命运,也写出梅花孤芳不变的品格。
练习:〈〈名师〉〉P328〈〈归雁〉〉、P338〈〈越山见梅〉〉、P342〈〈画眉鸟〉〉。
咏物言志诗鉴赏答案
???????两首《咏柳》
???1.比喻?拟人
???2.喜悦、赞赏?贬斥、嘲讽
???3.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姻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
???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4.D(“解”字是“‘瞳得”、“矢口道”之意。)
???5.?D(贺诗没有颂扬唐王朝兴盛光明的明显用意。)
???两首《咏蝉》
???1.南冠?薄宦
???2.器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3.高洁?举家清
???4.D(李诗不是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鹧鸪,
篇四:《托物言志的诗》
诗歌一: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诗歌二: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托物言志的诗。诗歌三: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歌四: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歌五: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篇五:《古诗读后感》
上次妈妈回来看我,给我买了好多课外书。还特意给我买了一本。我平时不太爱看书,所以一直把它们放在角落里。这次,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读后感,我正在发愁时,弟弟提醒了我,古诗中大有文章呢。古诗读后感。于是,我立马去拿出它来。这次认真的翻看,其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首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慈爱的母亲,为了要给出走的儿子,亲手缝制了衣服。心里一直在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回家园。古诗500字。就像小草那稚嫩的幼芽,读完这首诗,我才更深深的体会的,母爱的伟大。她很慈祥,很勤劳,很爱自己的儿子,是一位伟大的母亲。通过这位母亲我联想到自己的妈妈。我妈妈很爱我,我也很爱妈妈。虽然我们离的好远,但我总觉得妈妈一直在陪着我。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非常着急,又加上路上堵车,妈妈急忙把我从车上抱起,往医院跑。我迷迷的睁开眼睛,看到妈妈满头大汗,但是她停也没停的一直跑。当医生说,我病情稳定时,妈妈的脸上才露出会心的笑容,从那时起,我就决定,以后一定要好好的孝顺妈妈,报答妈妈。
而回想一下,现在21世纪,独生子女的社会,个个娇生惯养,对父母经常性的辱骂,甚至大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社会,回报父母。
世界上有一种爱,它无处不在,让你肆意索取,让你坦然接受:世界上有一个人,她默默无闻,把所有的爱都给予你,而不求任何回报。这种爱,叫母爱,这个人,叫母亲。
我爱我的妈妈!
古诗500字(二)
中国古时候南宋有位诗人写了一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就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写的。
这首诗的意思是:当我死时才知道没有什么可挂念的,但是唯一使我遗憾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当大宋的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家祭的时候,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这首诗表达了陆游深刻的爱国之情。从这首诗我知道了,人人都要有爱国之情,人人要是不爱国的话那么这个国很快就会国破人亡,要是人人都爱国的话,这个国就一定会兴旺起来。古时候有一位英雄叫做岳飞岳鹏举,他很爱国,学了一身好本事,为了报效祖国,最后成为我们要学习的英雄之一。古时候的奸臣秦桧,为了得到权势,陷害岳飞岳鹏举,最后被砍死在岳飞陵前。
读了陆游的诗我深受感动,我想,我们有了现在的生活,都是因为革命先辈的奋斗和牺牲换来的。我想,要是能把我们的丢失至今还分离我们祖国在外的一个小岛??台湾岛收复回来,那该多好啊!我想,如果人间发生的恩恩怨怨都少一点,人间的恩恩爱爱再多一点,那么我想中国这片美丽的圣土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古诗读后感500字(三)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明代诗人于谦在17岁时写下的千古绝唱。()这首诗中,一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充分表现出诗人面对强大的黑暗势力毫不畏惧,不贪身外之物,只想做一个清白之人的高尚品格。?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表面是写石灰被千锤万击后才出了深山,接着又被烈火无情的焚烧,可它却把这一切当作平常事。实际上诗人用石灰来喻指自己会不怕千难万险,即使粉骨随碎身也不会屈服于恶势力,永保自己的清白。
读了这首诗我感触很深,于谦用这四句诗表达了他对于那些剥削人民和诬陷好人的人的痛恨。也看出他立志要做一个清正不阿的人。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理想和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于谦为官清正廉洁,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保卫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的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枉杀了这位民族英雄。他所写的这首,正是英雄人格的光辉写照。我读的感想是:我们应该时刻警醒,不要被镜花水月的表象所迷惑,要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看清事物的本质。常言道:?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有的人见利忘义,有的人戴上了璀璨的光环,却陷入了华丽的陷阱。可是,只要你具备了石灰那清白的傲骨,又何惧什么?芳饵?呢?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洁身自好的人。
相关热词搜索:
1、“托物言志的诗(50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托物言志的诗(50字)" 地址:/zuowen/shicijianshang/31901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谢谢你用数字表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