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镜头光圈优先老头都要缩光圈用/那买大光圈有何意义

蜂鸟手机端
焦圈,为摄影而生
& 重新思考影像的意义 用小光圈拍好街拍
重新思考影像的意义 用小光圈拍好街拍
作者:digiphoto
责编:苏秦
  在街拍主题中,光圈不仅相当重要,同时也左右了影像成败的关键,因此,要如何在分秒必争的街拍过程里提高作品成功率,妥善运用小光圈便是相当重要的课题。到底其中有哪些秘诀技巧,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清楚交代背景环境  很多摄影玩家喜欢使用大光圈捕捉他们所看到的画面,既使在街拍议题上也不例外。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才能可以突显想要强调的主题,并且藉由美丽的散景来为作品加分,但如此一来,除了影像无法让观者有效清楚分辨拍摄地点外,也常常使得主题与背景产生脱离,进而失去街拍的意义了。因为街拍就某种层面来说,也算是纪实摄影的范畴,其精髓就是要用相机忠实记录眼前所看见的一切,包括主题与其它人、事、物之间的互动,甚至是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因此并不该一味地用大光圈拍摄为佳。  然而使用小光圈进行街拍时,要特别留意快门是否会低于安全值?因为缩小光圈拍摄意谓着相机必须放慢快门速度,以维持影像的正常曝光,若快门速度过于缓慢,则会因手震而增加照片模糊的机率。所以在拍摄前,玩家可先观察现场当时的天候情况,与光线分布状况来决定该使用何种拍摄模式。  Sony NEX-7 + E 18-200 mm F3.5 - 6.3 OSS 的 39mm 端。光圈 F11、快门1/60秒、ISO200、AV光圈先决、自动白平衡、JPEG。  可以试着想像,这张图若是采用大光圈拍摄让背景模糊,是不是就少了街拍纪实的味道呢? Canon
Mark II + EF 16-35 mm F2.8L USM 的 20mm 端。光圈F8、快门1/250秒、ISO200、AV光圈先决、自动白平衡、JPEG。  在阴天的街道上,由于阳光有着云层遮蔽进而产生柔和的漫射光,对于环境明暗不会有剧烈的改变,此时可以放心采用 M 全手动模式,先将光圈视情况固定于 F8-F11 之间,快门则依照镜头焦段和拍摄者的手持稳定度来设定,以不容易手震为原则,然后试拍一张,若太暗或太亮再透过调整 ISO 值来决定影像的曝光程度。  但若是在晴朗的好天气进行街拍,则建议玩家改用 AV 模式拍摄。因为烈日下有无遮蔽物的反差会有非常大之差异,若是使用 M 模式来应付千息万变街拍议题,除非是对各环境下的光圈快门和 ISO 组合有十足把握,否则失败的机率将会大为增加,所以不妨使用AV模式将光圈固定,然后其余就交由相机自行决定,玩家只需专心捕捉街拍的主体即可。  阴天的时候可放心使用 M 模式,通常用同一组参数设定就可应付街拍的议题。 Canon EOS 5D Mark II + EF 24-70 mm F2.8L USM 的 40mm 端。光圈 F8、快门 1/200 秒、ISO 400、M 手动模式、自动白平衡、JPEG。  在有阳光及遮蔽物的环境抓拍,建议使用 AV 模式并配合曝光补偿以维持拍摄的流畅度。 Canon
+ EF-S 18-200 mm F3.5 - 5.6 IS 的 18mm 端。光圈 F11、快门 1/125 秒、ISO 100、AV 光圈先决、自动白平衡、JPEG、+1eV。提高准焦成功率  街拍要缩小光圈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可藉由较长的景深来提高准焦成功率。因为撇除 Model 人像街头拍摄的相关议题外,一般的街拍,都是运用观察力去捕捉一瞬间的精彩,拍摄者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慢慢思考、构图并对焦,由此可知「速度」才是街拍的关键!所以在随时充满变化及不确定性因素的街拍议题中,与其使用大光圈来而担心脱焦的不确定性,不如藉由缩小光圈以提高准焦的成功机率。  另外,有些玩家为了争取时间或是降低被主体发现的可能,会将相机直接垂挂于胸前或与腰同高的位置进行盲拍,这时若是采用大光圈来拍摄,由于没有办法正确的针对主题对焦,拍出来的照片有很大机率是主角模糊而背景清楚,如此一来影像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可言,所以对于想要以盲拍取景的玩家来说,缩小光圈的好处在此就会被显现出来,较长的景深不仅能避免主体脱焦的窘境外,也能使街拍作品拥有较佳的画质呈现。&  街拍时的决定性画面往往出现在那一瞬间,因此使用小光圈抢拍可不必担心主体脱焦的问题发生。 Sony NEX-7+ E18 - 200 mm F3.5 - 6.3 OSS 的 24mm 端。光圈 F8、快门 1/60 秒、ISO 1250、AV 光圈先决、自动白平衡、JPEG。  就算将相机置于胸前或腰间盲拍时,可藉由小光圈的长景深特性,让主角不易失焦模糊。高ISO与街拍的运用  通常在缩小光圈并想要维持一定快门速度的情况下,唯有提高 ISO 感光度一途,才能使得影像保有正确的曝光,但有些较旧的机种,其堪用的ISO值普遍都不会太高,此时不妨将相机的风格选择设定为「黑白」,然后放心使用高ISO拍摄吧!事后再透过后制增加些对比,就能让作品类似像日本街拍大师–森山大道所拍摄的那种风格,是不是别有一番风味呢!善用广角定焦镜  要提高街拍的成功率,除了前述的缩小光圈之外,玩家也可以善用广角定焦镜进行拍摄(例如等效 28mm 或 35mm ),因为藉由广角先天上的光学物理特性,容易获得较长的景深,就算将相机置于腰间盲拍也会比使用中长焦镜有着更高的成功率。而另一个原因在于,除了广角容易将主体与环境一起记录下来外,定焦镜头固定的视角也可让拍摄者练就对想要捕捉的画面有预视的能力,对于摄影眼的培养将会有不小助益。呈现城市的繁忙感  小光圈在街拍的运用上, 除了前述的特点之外,玩家不妨也可以用它的附加特性来进行创作,让影像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调性,其中就以慢速快门的运用最具代表性。就如同风景中拍摄车轨的原理一样,当缩小光圈并使用不太高的感光度拍照时,为求影像的曝光能够正常,唯一透径就是放慢快门速度以增加进光量,而城市中熙熙攘攘的行人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正是慢速快门最好发挥的题材。  要将这类的元素加入街拍议题中,首先要留心观察所在的城市里,街道行人或路上车辆的动向,然后决定是要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来进行拍摄。这两种角度最大的差别在于,前者是玩家自己就身处繁忙的街道或马路上,以一般站立的平视角,或是腰间甚至是放在地面向上仰拍的角度拍摄,所得到的照片会让观者有如身历其境的感受;而后者则是将镜头朝向对街或马路,以与动向垂直的方向拍摄,就象是旁观者看着故事正在发生的视觉效果。  让画面中同时存在动与静的元素,藉由对比呈现出城市的忙碌感。  追焦也是街拍的另一种创作延伸,利用缩小光圈所放慢的快门速度,来追拍移动的被摄体进而产生画面的速度感。  当然,为了使作品更能吸引观者目光,我们也可以尝试在画面中同时安排动与静两种元素。透过敏锐观察力来寻找例如街角的红绿灯、车站的月台、捷运的出入口等处,一定都会同时存在着行走中与停止移动的行人或车辆,然后运用慢速快门捕捉动与静两者并存的感动,这样不仅能成功营造出城市的繁忙感,也能让影像有强烈对比及注目的焦点。  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在街道上进行长曝,会让观者有身历其境的错觉。Canon
+ EF 17-40mm F4L USM 的 22mm 端。光圈 F8、快门 1.3 秒、ISO 1250、AV光圈先决、自动白平衡、JPEG。
超多摄影技巧、实用器材推荐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蜂鸟网(fengniaoweixin)
此文是否有帮助:
digiphoto加关注
蜂鸟网资深器材编辑
评测资深编辑
论坛帖子14665次24122次33770次42565次51913次61461次71157次8970次9877次10775次
焦圈,为摄影而生[ 本主题由
14:29:54 设为精华1,原因:详尽的学习教程。无私的经验分享。 ]
20:02:54 修改
应铁杆儿朋友的要求,俺今天就把过去7,8年使用手动镜头的体会整理出来,好多是在过去的帖子里写过的,这次只是集中一下罢了。准备分几篇写。大概为,手动头入门篇,&手动头进阶篇(重点讲MF的操作体会,抓拍,是否需要裂像等)和老镜头的购买,挑选及测试。希望俺能有时间和毅力完成它们。可能会有朋友会问,具有AF和优秀镀膜的现代头你不用,为何非要用有几十年历史的老镜头呢。没错,现代镜头大多体现为三高:反差高、锐度高、饱和度高。这种镜头拍出来的片子看上去很打眼,直接冲击你的视觉感官,但是很快就会审美疲劳,老镜头有其特点,甚至说是缺点,比如锐度不足、反差低、色彩不真实、吃光严重等等。但只要你懂得如何驾驭它,却是越相处越发感觉到魅力无穷,越品味越发现其内涵丰富,醇厚悠远。如果按照对现代头的方式去评价和看待一支老头,比如高锐度,高反差等等。那劝阁下还是别玩老头吧。老镜头普遍的特点是:立体感强,细节丰富,明暗和色彩过渡细腻;不少老头的反差比现代头低,高光控制一般都比现代头好,比如梅耶。如果对老头的PP后期做加锐以及提高对比度,那就把老头的特点彻底抹杀了,品不出味道了&&手动头入门篇&&A.那些人不适合用手动头1.急性子摄友2.高度近视者3.一直用小DC拍片已习惯于依靠自动对焦又不打算学习老手法的朋友4.纯粹为了便宜入手动头的朋友(其实好的手动头并不便宜)B.哪些老头可以方便的用在宾得单反(电)上:所有PK口镜头如宾得原厂以及理光镜头等,可以直接拧上去用所有M42口镜头通过M42转PK接环可以很方便的用在宾得单反上其它口的老头大部分通过转接也能用,但转接要么麻烦,要么成本较大,如通过改口等。开始玩手动档话,&PK口和M42口足够你玩了。C.机身设定1.首先机身调焦模式设为MF档,机顶转盘拍摄模式选择M档。2.进入菜单,选择&c&自动模式并打开,将&使用S镜头时的F1&设定为23.将&使用光圈环&设为2D。基本操作1.除了A和M42头外,一般都用M档,这时只能用镜头上的光圈环设定光圈大小,按绿键让相机自己决定快门值,如果用AV档的话,永远是最大光圈拍摄2.用M42头还能用AV档,用镜头上的光圈环设定光圈大小,这时不用按绿键,用法和自动头差不多3.&用宾得A头,镜头上光圈打在A位置上就很自动头差不多一样用法了,可以用机上上的拨盘设定光圈大小,但对焦还是靠手动以上是我今天归纳总结的。以前写的也放过来,写得较绕口,懒得改了1.使用M42镜头,或者装上机身后仍能随镜头光圈设定值实时收缩光圈的镜头,即不能全开光圈取景的镜头:可以使用P、AV、TV、M。使用P、AV、TV时均相当于AV档。光圈在镜头设定,机身按照镜头实际光圈测光、不需要按AE-L按钮(若按下AE-L按钮则为曝光锁定)、可使用曝光补偿,机身“电子转盘”不单独起作用。当使用M档时,光圈在镜头设定,机身“电子转盘”可单独工作。按AE-L按钮,机身按照镜头实际光圈测光并给出正确的快门速度,不可使用曝光补偿,此时使用机身“电子转盘”调节快门速度以达到快速曝光补偿的效果。2.使用K、M镜头:可以使用P、AV、TV、M。使用P、AV、TV时均相当于AV档。无论光圈在镜头设定为多少,机身按照镜头最大光圈测光和拍摄、不需要按AE-L按钮(若按下AE-L按钮则为曝光锁定)、可使用曝光补偿,机身“电子转盘”不单独起作用。当使用M档时,光圈在镜头设定,机身“电子转盘”可单独工作。按AE-L按钮,光圈收缩,机身按照镜头实际光圈测光并给出正确的快门速度,不可使用曝光补偿,此时使用机身“电子转盘”调节快门速度以达到快速曝光补偿的效果。3.使用SMC&A头,也是手动对焦头,但支持自动光圈,也就是光圈优先,Av模式。使用上很类似于M42罗口头,但可以在机身上设置光圈。M42和SMC&A系列镜头可以在P、AV、TV、M档下使用各档光圈,而K、M头仅能在M档下使用各档光圈,在其他档下只能使用最大光圈。使用M档时,M42和K、M头的差异就是是否全开光圈取景和按AE-L按钮时是否收缩光圈。一关于M42接环按产地分,M42接环有宾德原厂的,日产的,俄产的和国产(包括台湾产的)的几种,价格差异较大。宾德原厂的最好用也较贵(2-3百)按结构分,M42接环有带法兰环和不带法兰环的两种。1。带法兰环的无限远不能合焦,但装卸方便。2。不带法兰环的无限远能合焦,但装卸不方便。俺用无限远能合焦的M42接环,一次外出要么全带PK口的头,要么全带M42口的头,这样外出前就可装好接环,装卸方不方便也就无所谓了,换头时拧上去就行了。至于转接环,当然原厂的好(要2-3百),还有一种转接环,日本kindai带挡板的最好,比原厂的还贵,更好用。因为有些老头没有A/M转换开关,不封顶针只能开最大光圈使用,用了这个带挡板的转接环就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价格上也比原厂的还要贵。俄罗斯的转接环便宜,买的好的话,接的够紧。但是太紧的话,就容易掉铁屑下来。觉得有点恶心。接圈的结构差不多的,但是精度可能有很大差别,总之。能接的牢的就是好接圈。不过接的牢的接圈,取的时候也麻烦啊。台湾生产的接圈&65RMB。(到底是不是台湾做的,从无晓得。不过质量比俄罗斯的接圈好很多。)拆、装都很方便。&黄铜材料。&别人评价说和原厂的接圈质感差不多。&原厂的没用过。&不过这个接圈很值得。&小弹片是钢做的。&取下来都不要1秒。&精度很好。二。机身设置除了手动头的正常设置外,机身配置中的“允许S镜头”打勾后,才有合焦提示三。陷阱对焦问题好多M42镜头陷阱对焦法失效了,机身打在AF上,任何时候都能按下快门。俺有一只斑马的PENCOLAR却可以用陷阱对焦法。究其原因是在镜头PP上的触点上。短接机身上的触点就能陷阱对焦了,方法是,找一卷铝箔胶带,粘适当的一段在镜头的屁股后面,当把镜头拧上机身的时候就可以了先拧上转接环,在拧上机身,估计到那排触点的位置,再拿下镜头,往那位置贴上铝箔就行了。四。一些使用体会A。用AV档,曝光补偿得+1到+2,否则欠曝,用M档 按AE-L 测光很准。最近都用M42的头,越用越体会到M42口的方便,可以用AV档是最大的方便处,简直就和用A头一样。你可以专心的对焦和构图。B。机身配置中的“允许S镜头”打勾后,有合焦提示C。陷阱法不能用了,机身打在AF上,任何时候都能按下快门。用短接机身上的触点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D。换镜头麻烦多了,要旋好多圈才能卸下镜头来。接环还不算难取。但不适合野外作业。E。老的M42镜头上没有A/M档,只能全开光圈拍摄。此时用502封死光圈顶针,光圈就能用光圈环收缩了,或者用日本kindai带挡板的接环F。用小光圈,取景器好暗。如果是带A/M档的镜头,可以定好光圈,把开关打在A档对焦,拍摄时打回M档。G。有的M42镜头不带带A/M档,但有景深预测按钮(俺的CZJ 20/4和MEYER 100/2。8黑铁就是这样)。把这个景深预测按钮按下去,光圈就会收缩到光圈环上设定的大小去,放开它,光圈就全开了。这种头也很方便,定好光圈,对焦(此时是最大光圈,取景器明亮),对好焦,按下景深预测按钮拍照。缺点是拍夜景上脚架的话,用小光圈(10秒长曝光,手指还得按着,难免不抖)不方便。H。还有些老的M42头即无A/M档也没有光圈顶针,光圈随光圈环收缩(相当于M档),这类头用小光圈拍照就不太好对焦。取景器好暗。俺一般用最大光圈对焦,然后再调光圈。P家的大苦马做工相当好,手感也特棒,值的收藏。收集M42头还有一个好处,不怕换系统,用接环的话几乎所有系统都能用。即使将来要出手的话,M42口的头比PK口好出些。关于用M42镜头,AV测光总是欠的问题,俺觉得无忌SHENCH&DX的解释较合理:首先得知道数码机器不装镜头的情况下,&默认最大光圈值是多少(F1,&F1.4?).&手动老头上数码不认,&就等于没装镜头.&这时候用Av,&机内测光曲线是按照最大光圈(F1或F1.4)开始的.&如果镜头最大光圈是2.8,&机器Av按照F1或F1.4来暴光,&那出来的片片就欠了。M42头后面的电子触点不是为你目前的单发机身准备的。所以机身是读不到镜头的光圈信息的。你就只能在镜头上调整光圈值了。另外提醒一点:将镜头上的A/M档切换到M档;否则始终是最大光圈拍照。举个例子,现在的DSLR通过机身控制光圈的大小时,光圈的分档远远比镜头本身的刻度要细的多,如2.8,3.2,3.5,4.5,5.0,6.3,7.1.这些在镜头A档以外的刻度是没有的。其相对应的快门速度也和以往的胶片机大不一样了,出现了13,25,40,50,80,100,160这样的速度值。当转接罗口头时,机身就无法调节光圈大小了,只能镜头调,那么此时DSLR的测光系统就不能完全匹配了,出现偏差就在所难免了。其实用PK口头也一样会出现偏差,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手动头进阶篇&&有了入门篇的基础,在P家机身上使用较廉价的手动头应该么有问题了,但如何把手动头用好,那又是另一会事。有些朋友建议用裂像屏对焦。这样能获得更精确的合焦。但我自开始用手动头一来,就没用过裂像屏,因为俺的DIY水平差,怕装不好,反而更难对焦,另外也听说会影响测光。最后,俺在胶片机上用过裂像,感觉取景器很暗,对焦快不起来。基于这几点,俺从来没在数码上用过裂像屏。连拍俺也从来不用。俺的基本方法是:眼见为实为主,合焦提示为辅,&镜头上的景深表为预对焦参考。尽管俺的入门机是五面镜,取景器不太明亮,但眼见为实对焦还是很准确的。用D600全幅机时,由于是五棱镜,取景器明亮很多,眼见为实对焦就更方便了。我想K5的取景器也应该很明亮。机身上的合焦提示,拍近距离的目标不错,拍远点儿的目标,准确性不高。还不如,眼见为实之法呢。另外如果完全依赖机身上合焦提示的话,跑焦问题,宾得AF慢的问题都回避不了,因为这时你依然用的是机内测距系统。用眼见为实法就没有这些烦恼。可以自如的抓拍运动目标。一.基本操作法右手,额头和鼻子三点构成三角形稳定性,支撑住整个机身,全部重量都由右手承担,让左手完全解放出来。所以,对于带眼镜的朋友就不是很方便。手动对焦就是让左手代替机身马达,所以必须完全解放它,让它只担负旋转对焦环的任务。左手旋转对焦环一定要轻,尽量做到匀速转动,如果完全靠机身合焦提示对焦的话,转动一定不能快,因为宾得的AF很慢,转快了,合焦提示根本不会出现。即便用眼见为实法,转快了的话,右手按快门的动作跟不上,也容易失焦。另外靠机身合焦提示对焦的话,在对焦过程中,取景器中间的园圈一定要罩定所拍的主体,否则合焦提示会是别的地方。要注意到的是,用手动对焦,只有取景器中心一点可用来做合焦提示。为了更好的使用眼见为实法,有朋友建议用宾得取景放大器O-ME53,这样看的更清楚二。手动对焦的场景运用1.近摄:这个是一般做为开始使用手动头的练手场景,常以花卉,静物为目标。用来练习MF的手感。如果上脚架拍那就很容易,慢慢对就行了。速度上看到会慢于AF头2.&风景:拍风景一般是无穷远,小光圈。所以把对焦环转到最远,定好曝光量,抬手就能拍。肯定比用自动头快,尤其像短套这样的狗头,拍风景常常还拉风箱。3.扫街:这要看你喜欢啥焦段了。用惯了定焦,一般对用多少毫米头,主体在什么距离上取景器里显示有多大都有个大概的体会了。这时可以参考老头上的景深表(在半幅机上是有偏差的,需要自己摸索)把对焦环事先转到那个位置。扫街时只要目标在取景器里的大小和你经验中差不多,你就可以按快门。在光圈不是很大时,基本上一拍一个准。速度上绝不输给自动头4.动感抓拍:一般人可能觉得用手动头做动感抓拍很难,其实掌握一些基本要领后,经过练习还是能够进行抓拍的,而且成功率不会输给自动头。就俺自己来讲,真要抓拍,俺用手动头比俺用DA70自动头的成功率要高。主要可能是宾得的AF-C太鸡肋了吧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表现动感的手法有哪些:A。与你同行如果能和被摄体同在一个运动物体上,或者你和运动被摄体的相对速度能保持为0,那么拍出动感就很容易了,降低点儿快门速度,咋拍咋有理。B。你跑我追(常说的追焦)如果你和被摄体之间有相对速度,那么常用的手法就是追拍,也就是让镜头随着被摄体移动,在移动中按下快门。这个手法的关键是镜头的移动速度和所用快门速度。这要视你和被摄体之间的相对速度是多大。拍F1赛车的话,1/100以上都能出动感,拍行人可能得1/20秒左右。镜头移动的快慢也影响PP的清晰度。另外就是移动中的对焦了。一般都采用连续对焦模式,不过P家的连续对焦的确是鸡肋,大部分都是失焦的。用手动对焦就更难了。C家的连续对焦要好不少,以前用C家小DC追过自行车赛,效果就挺不错。用P家单反和自动头如短套,DA70啥的几乎没成功过。C。悬空,飘逸法就是抓拍腾空瞬间以及利用自然或人工风让头发或衣裙飘逸起来,造成动感印象。D。高速快门定格。这个表面上看不到动感,但有主体和常识让人知道主体是在运动状态,比如打鸟中长焦镜头采用手法A有些难。那找那么大的场地呀。如果用广角头的话,不外乎是个常用手法。俺的抓拍手法是:对焦环先转到无穷远,看见目标后,用取景器中圈立刻套住目标,镜头跟随目标移动,这期间左手由远到近均匀转动对焦环,只要在取景器里看见清晰的目标,比如飞鹰鹰眼的神光了,右手立刻按快门。当目标对着镜头飞来的过程中,右手按快门时,左手旋转对焦环的动作不要停,继续均匀向近距离转动。要领就是眼睛和左右手的协调一致。能这么玩的前提就是对焦环手感要好,即不能紧也不能松,如果对焦环干涩,阻尼过大的话就玩不成。宾得老头,尤其是大苦马镜头的对焦环真是奶油般顺滑,松紧适中,手动对焦就很爽。这是俺喜欢用宾得老头的原因。顶楼太长了,第三篇俺只把链接放这里,点击它就能跳到相应的页去这么多年来,俺在宾得版发的PP基本上都是用手动头拍的。抓拍的PP也发过不少,全部是用手动头所拍。在本帖最后俺会把链接给出来的。今天就先链几张过来,让大伙儿看看效果评论相机品牌:PENTAX&Corporation&&&相机型号:PENTAX&K110D&&&&&&&&曝光:光圈优先&光圈:F0&ISO:200&曝光补偿:1.7&EV&曝光时间:1/250&sec&评论评论评论评论
蜂鸟Z版收集的更全面我以前写的不少文字也都能在其总结贴里找到
好帖&学习了
把摄影的梦曾寄托于牛机星头。几年过去了,现在只想挂个小定焦穿梭于光影之间!
很好的教学帖。
先收藏再慢慢学
我拍.......我玩.......我乐.........
感谢好友无私分享。学习了!
有美好心灵的人才会发现美、创造美。 微信:ts196222
&发表于&05:53&好帖&学习了...
&感谢支持,互相学习
&发表于&06: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其他登录方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尼康老头 光圈显示2.8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