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高的社会高李关系网网

最新播报:
《互联网+》丛书主编 李易
李易,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创业公社联合创始人兼执行社长,《互联网+》丛书主编。
2011年,李易在沪发起并创办国内首家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助力机构:创业公社,已投资孵化13家初创型企业,同时全程辅导17家大中型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担任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第四届委员、第六届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信集团创新孵化项目评审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特聘教授、北京邮电大学MBA特聘导师、清华创业创新领导力课程客座导师、北大汇丰商学院电子商务与移动互联网总裁班总顾问、上海金融学院经世讲坛客座教授、上海东方讲坛特聘讲师、上海智慧城市大讲坛特聘讲师、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特聘讲师。曾获2010年度中国信息产业十大新锐人物称号。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访问你首页的样子
加入开心网,成为李易的好友!
不是你要找的李易?
李易的主页仅好友可见,如果你想认识她,可以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李易
易男,1981年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北京市科技新星、校青年百人、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教育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秘书工程结构在灾害荷载作用下的防灾性能是整体结构系统的力学属性,倒塌是其中的极端力学行为,包含结构大变形和大位移、材料强弹塑性、局部构件/节点的断裂、破坏和失效、结构系统内的剧烈内力重分布等。本课题组主要以数值分析方法为基本手段,辅之以关键构件、节点和子结构的极限倒塌破坏试验分析,对整体结构系统在火灾、冲击和地震等极端灾害作用下的连续倒塌行为和抗倒塌设计方法进行研究。课题组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B类)1项、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其他省市厅级纵向课题6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合作课题1项。参与973计划1项,北京市创新团队项目1项。参编行业标准《建筑结构抗倒塌设计规范CECS392-2014》、《多螺箍筋柱应用技术规程》,已出版学术专著1本,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含接受),其中:土木工程和相关领域知名SCI期刊论文13篇,包括国际顶级期刊Elsevier《Engineering Structures》3篇、美国混凝土学会会刊《ACI Structural Journal》1篇、美国国家消防协会与消防工程学会会刊《Fire Technology》2篇、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会刊《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 ASCE》2篇,多篇论文入选5年高引用论文和年度最受关注论文。EI收录30余篇,国内一级学报正刊17篇,其中建筑结构学报6篇; 土木工程学报 2篇; 工程力学 8篇;振动与冲击 1篇,总被引用超过一千三百次,3篇论文入选“领跑者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F5000)荣誉称号。一.研究方向1. 结构连续倒塌数值模拟方法2. 结构抗连续倒塌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3. 火灾作用下的结构抗倒塌性能分析4. 撞击作用下的结构倒塌破坏机理与分析二.主要经历1999年9月至2003年6月,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学学士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学硕士2007年4月至2011年6月,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学博士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讲师、硕士生导师2015年7月至今,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三.科研与人才项目在研项目:[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9.12,主持;[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9.9,主持;[3]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9.12,主持;[4]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重点项目:7.12,主研;[5] 北京工业大学青年百人提升计划:8.12,主持;.已完成项目:[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2,主持;[2] 高温气冷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4.9,主持;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5.12,主持;[4] 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资助:3.12,主持;[5] 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4.5,主持;[6] 北京市博士后科研资助:4.5,主持.[7]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面上项目:4.5,主持;[8] 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3.6,主持;四.主要科研论文(*为指导研究生/本科生发表论文).专著:[1] 陆新征, 李易, 叶列平著.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国际期刊[1] Yu M, Zha XX, Ye JQ, Li Y*影响因子1.028, JCR Q2, SCI引用3次)[2] Ye LP, Lu XZ, Li Y. Design objectives and collapse prevention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mega-earthquake.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189-199.(SCI, EI, 影响因子0.814, JCR Q3, SCI引用9次)[3] Li Y, Lu XZ, Guan H, Ye LP. An improved tie force method for progressive collapse resistance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 .(SCI, EI, 影响因子1.893, JCR Q1, SCI引用35次, 入选季度热点论文,5年高引论文15/25)[4] Li Y, Lu XZ, Guan H, Ye LP. An energy-based assessment on dynamic amplification factor for linear static analysis in progressive collapse design of ductile RC frame structures.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 . (SCI, EI, 影响因子0.577, JCR Q3,SCI引用5次)[5] Li Y, Lu XZ, Guan H, Ye LP. Progressive collapse resistance demand of RC frames under catenary mechanism. ACI Structural Journal, ): . (SCI, EI, 影响因子1.227, JCR Q2,SCI引用4次)[6] Ren PQ, Li Y*, Guan H, Lu XZ. Progressive collapse resistance of two typical high-rise RC frame shear wall structures.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ASCE, ), . (SCI, EI, 影响因子0.893, JCR Q3, SCI引用3次, 连续18个月列入Top 20 Frequently read articles at past 12 months 第3)[7] Li Y, Lu XZ, Guan H, Ying MJ, Yan WM. A case study on a fire-induced collapse accident of a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upported masonry structure. Fire Technology, ): 707-729. (SCI, EI, 影响因子1.016, JCR Q2) &[8] Li Y, Lu XZ, Guan H, Ren PQ.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progressive collapse resistance of RC frames subject to column removals from different stories.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 314-326.(SCI, EI, 影响因子0.577, JCR Q3, Most read article 25/50)[9] Lu XZ, Li Y*, Guan H, Ying MJ. Progressive collapse analysis of a typical super-tall RC frame-core tube building exposed to extreme fires. Fire Technology, 2016. DOI:10.-016-0566-6 (SCI, EI, 影响因子1.016, JCR Q2, 已接受)[10] Ren PQ, Li Y*影响因子1.893, JCR Q1)[11] Lin KQ, Li Y*, Lu XZ, Guan H, Ren PQ. Effects of seismic and progressive collapse designs on the vulnerability of RC frame structures.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ASCE. DOI: 10.1061/(ASCE)CF.00942. (SCI, EI, 影响因子0.893, JCR Q3, 已接受)[12] Li Y, Lu XZ, Guan H, Ren PQ. Probability-based progressive collapse-resistant assessment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DOI: 10. (SCI, EI, 影响因子已接受)[13] Lu XZ, Lin KQ, Li Y*, Guan H, Ren PQ, Zhou Y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RC beam-slab substructures against progressive collapse subject to an edge-column-removal scenario. &Engineering Structures. (SCI, EI, 影响因子1.893, JCR Q1, 已接受).主要国内期刊[1] 梁益, 陆新征, 李易*, 叶列平, 江见鲸. 3层RC框架的抗连续倒塌设计,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659-664. (EI, 被引用115次)[2] 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 / 叶列平, 陆新征, 李易. , 建筑结构学报, ): 1-9. (EI, 被引用345次)[3] 陆新征, 李易, 叶列平, 马一飞, 梁益.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的研究, 工程力学, ): 150-157. (EI, 被引用119次)[4] 叶列平, 陆新征, 赵世春,李易. 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研究—汶川地震极震区几个框架结构震害案例的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 ): 67-76. (EI, 被引用151次)[5] 叶列平, 李易, 潘鹏. 漩口中学建筑震害调查分析, 建筑结构, ): 54-57, 29(被引24次).[6] 叶列平, 陆新征, 李易, 梁益, 马一飞,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连续性倒塌设计方法, 建筑结构, ): 1-7.(被引65次).[7] 梁益, 陆新征, 李易*, 叶列平, 国外RC框架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的检验与分析, 建筑结构, ): 8-12. (被引78次).[8] 李易, 叶列平, 陆新征. 基于能量方法的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抗力需求分析I:梁机制, 建筑结构学报, ): 1-8. (EI, 被引40次)[9] 李易, 陆新征, 叶列平. 基于能量方法的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抗力需求分析II:悬链线机制, 建筑结构学报, ): 9-16. (EI, 被引37次)[10] 李易, 陆新征, 任爱珠, 叶列平, 陈适才. 某八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连续倒塌模拟. 工程力学, 2011, 28(SI): 53-59. EI, 被引3次)[11] 李易, 陆新征, 叶列平, 陈适才, 基于Pushdown分析的RC框架抗连续倒塌承载力研究,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0-18. (被引39次).[12] 李易, 陆新征, 叶列平, 陈适才, 钢筋混凝土框架抗连续倒塌机制研究, 建筑科学, ): 12-18.(被引27次).[13] 李易, 陆新征, 叶列平, 任爱珠. 混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连续倒塌数值分析模型. 工程力学, ): 96-103.(EI, 被引22次)[14] 任沛琪,李易*,陆新征,叶列平. 典型高层RC框剪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 建筑结构, ): 53-56,91. (被引5次)[15] 李易, 陆新征, 任沛琪, 闫维明. 一种模拟火灾连续倒塌的等效时间方法, 建筑科学被引4次[16] 李易, 陆新征, 英明鉴, 叶列平, 闫维明. 某框支砌体结构火灾倒塌事故的模拟与分析. 工程力学被引8次)[17] 李德月, 潘蓉, 孙运轮, 李易*, 闫维明. 大跨半钢板混凝土简支梁承载力性能试验研究.工程力学被引2次)[18] 王浩, 李易*, 陆新征, 叶列平, 闫维明. 基于倒塌率和承载力储备指标的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评价方法, 建筑结构学报被引6次)[19] 程小卫, 李易*,陆新征,闫维明. 撞击荷载下钢筋混凝土柱动力响应的数值研究. 工程力学, ): 53-63. (EI, 被引4次)[20] 英明鉴,李易*,陆新征,叶列平,闫维明. 某超高层混凝土结构火灾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分析. 工程力学, ): 19-27. (EI)[21] 刁梦竹,李易*,闫维明,程小卫,李德月. 大跨半钢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模拟与分析. 工程力学, 2015, 32(Sup): 240-247. (EI)[22] 程小卫, 李易*,陆新征,闫维明. 基于多尺度模型的RC框架撞击倒塌响应数值分析. 振动与冲击, ): 82-88. (EI)[23] 英明鉴,李易*,陆新征,叶列平. 极端火灾作用下典型超高层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连续倒塌分析. 土木工程学报, ): 48-56. (EI) [24] 初明进, 周育泷, 陆新征, 李易*. 钢筋混凝土单向梁板子结构抗连续倒塌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 31-40. (EI, 被引1次) [25] 周育泷, 李易*, 陆新征, 初明进. 钢筋混凝土框架抗连续倒塌的压拱机制分析模型. &工程力学, ): 34-42. (EI, 被引1次) &[26] 王浩, 李易*, 陆新征, 闫维明, 管玉皓. 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水平向连续倒塌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EI, 已接受) .主要会议[1] Lu XZ, Li Y, Ye LP, Ma YF, Liang Y. Study on the design methods to resist progressive collapse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The 10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2008. (EI收录) [2] Lu XZ, Li Y, Ye LP, Liang Y. Application of fiber model for progressive collapse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in Civil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2008.[3] Li Y, Lu XZ, Yan WM, Ye LP, Chen SC. Dynamic analysis method for fire-induced progressive collapse of a planar RC frame. The 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2. (EI收录)[4] Li Y, Ren PQ, Lu XZ.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collapse prevention of buildings in China. ASCE Structures Congress, 2014. (EI收录)[5] Ren PQ, Li Y*, Zhou YL, Lu XZ, Guan H.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progressive collapse resistance of RC slabs. ASCE Structures Congress, 2014. (EI收录)[6] Zhou YL, Ren PQ, Li Y*, Lu XZ.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progressive collapse resistance of one-way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lab substructures.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signand Analysis of Protective Structures (DAPS2015). 2015.[7] Diao MZ, Li Y*, Lu XZ, Ying MJ. A simulation method of the fire-induced progressive collapse of concrete structures. ASCE Engineering Mechanics Institute Conference. (EMI2015). 2015.五.招生要求与联系方式招生要求:结构工程或防灾减灾工程方向;有志于科学研究;踏实的学习态度;力学、数学和英语基础较好。联系方式:yili@办公地址: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西区建工西楼)相关的文章还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高干子弟关系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