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武术介绍武术越来越不能打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当代人沉醉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
两百多支代表队、五千多人参加角逐,为了少受台风影响能准时参赛,不惜费时费力费钱提前过来……昨天,由省体育局、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省武术协会等单位承办的“体彩杯”省国际传统武术比赛在黄龙体育中心结束,作为全国十大武术赛事之一,今年已是第十次举办,参加人数继续创新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当代人沉醉其中?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怎样关照着当代人的心灵?
因病结缘太极拳的温源
不当老板专爱当义工
上周末的比赛,共有国内外257个代表队、5000多人参赛,创历届人数之最。在两天时间内,他们进行了总计10822场次的角逐。如此庞大的赛事,志愿者是现场不可缺少的,而爱好太极拳的温源是这部分工作的总负责。
温源说,自己是2008年开始练太极拳的,“当时主要是身体差,有痛风,人又特别胖。有朋友跟我说,学太极比较有效,就在黄龙这边找了个师傅学起来。”
学了一个月后,最明显的变化是体重降了不少;学了一年后,困扰好久的痛风竟然也好了。从那时候起,他就迷上了太极拳。2011年,温源停了之前一直经营的建筑材料公司,和朋友一起开了家太极养生研究院,推广太极及其相关养生法。
总结这几年的个人经历,温源划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练武,第二阶段是专注传统文化,现在属于第三阶段,做的是文化推广。“太极中蕴含阴阳互变、刚柔相济、以柔克刚等丰富的哲学思想,而人本身就是一个太极体,对一个人讲,心态的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所以,不能仅仅把太极拳作为一种拳术来传播,而要注重太极文化的传授,不是单纯地为拳而教拳,而是要让习练者在锻炼的同时进行心性的陶冶。我们太极院目前有六七十位志愿者,前阶段在做环保酵素的公益推广,希望大家一起关爱地球。接下去准备教大家的是‘手疗保健’,学学不求人的养生法。”
宁波47岁私营业主邬建民
工作理不清头绪时就打打拳
钱报记者在黄龙体育馆碰到邬建民的时候,他正和爱人扛着比赛用的长棍,表情轻松地从运动员通道走出。迈着大步,步伐稳健,不用旁人多说,就能一眼看出邬建民是个练家子。
邬建民在宁波经营一家模具厂,在台风天为了准时赶上在杭州的比赛,他在妻子的陪同下,小心翼翼地开了4小时车赶到黄龙体育馆,而这点路平时2小时还不用。“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对我这样的普通习武之人来说,就是最大场面的交流了,肯定是要来的。”螳螂拳、七星棍、少林功力拳,邬建民报了三项比赛,个人感觉“几乎都是金牌有望”。
“武术是从小就喜欢的。家里没人练,也不是受了武打片的影响,就是没原因的喜欢。”对今年47岁的邬建民来说,武术是从小到中年唯一的业余爱好。2013年,《宁波日报》登了一则当地很有名的功夫奶奶严春芳招收徒弟的新闻,邬建民慕名前往,成了“功夫奶奶”的徒弟。
“这么多年来,觉得身边的人越来越各种忙,各种压力,各种不开心。我自己开厂的压力也非常大,客户催货,合同期紧,有时真会让人喘不过气来。实在想不出头绪的时候,我喜欢去打上一套拳,出一身汗,人顿时就轻松下来。”
武术的精神讲究不轻敌,知彼此,需苦练……邬建民认为这些对练武之人都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的,“等以后真正退休了,还想多花些时间练武,武术的魅力太大了。”
在法国当教练的张小燕
年年带洋徒弟来国内“静修”
以往几届省国际武术传统比赛中,都能见到在法国当教练的张小燕和她的一帮洋徒弟,今年也不例外。“4月份我的徒弟们刚来过,所以这次我一个人过来。”
张小燕以前是省队队员,曾多次获得过全国冠军,是当年风靡全国的功夫电影《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大媳妇”的扮演者,目前在法国巴黎经营着一家中国武术学校。
“在法国,有来自全世界的功夫,比如泰国的泰拳,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空手道,但中国的武术在当地更受欢迎。为什么?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武术比其它功夫内容更丰富,无论小孩、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更重要的是中国武术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张小燕说,自己在省队时学的是武术竞赛套路,对于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了解得并不多。到了法国,发现当地人不仅喜欢学习武术,还喜欢探索武术包含的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一些对中国文化深有研究的,他们的问题让我都答不上来,只能开始恶补。”
随着深入学习,张小燕了解到传统武术无论从拳理到具体动作,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比如八卦拳,其拳理就是从阴阳八卦思想中生发出来的。那些功夫中蕴藏的哲理,更是让人受益匪浅。“ 我的武校里目前有300多学生,每年都会有部分跟我来中国,除了学功夫,上中国文化课更是必不可少的啦。”
浙大学霸和互联网小鲜肉
武德里藏着稀缺的“人情味”
在第十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5000多人的大场面中,放眼望去,人数最多的是中老年人和小孩,但年轻人也为数不少。
浙大公共管理学院大三学生“老谭”、浙大人文学院大四学生“Y”以及在滨江工作的江苏人“松”堪称现场的青春风暴。
满是学霸和书卷气的“老谭”告诉钱报记者,他和“Y”以及另一位在场内比赛的研究生师兄都是浙大武术协会的成员,“我和‘Y’今年没报名,是来学习的。”“老谭”指了指旁边穿了印着“梅花桩拳”字样练功服的“松”说,他在北京念的书,现在在杭州工作,但经常来浙大紫荆港校区和几位师兄师姐一起练梅花桩拳。
“浙大的太极拳协会每年纳新人数有二三十人,基本都是以师兄教授的形式在进行。”“老谭”说太极拳协会在浙大的社团里绝对谈不上火爆,但对他这样的武术迷来说还是充满了魅力,“现在传统武术的比赛里设有竞技的套路,也强调力量和速度,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都是花拳绣腿。”在“老谭”看来,传统武术里强调的招式和攻防的含义,都体现着为人处世的智慧哲学。
“杭州估计仅有百来人在练梅花拳,但在杭电居然有专门的梅花拳协会,浙大也有学生在练,这说明传统武术在年轻人的圈子里不是完全没有市场。”“松”介绍说,梅花拳包含文场和武场,提倡文武兼备,以武治心,“天下梅拳是一家,这就体现了包容、平和和充满人情味的精神,这是当下网络社会最珍贵的东西。”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68544条
评论159725条
评论114504条
评论101907条
评论95736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当山道家传统武术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