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液瓶子废物利用是否含塑化剂

当街喝热饮当心瓶子有毒 专家:易析出塑化剂-中新网
当街喝热饮当心瓶子有毒 专家:易析出塑化剂
  大冷的天,越来越多出门逛街的市民都希望口渴时能在街头喝上一杯热饮。记者在烟台市区街头看到,经过简单加热后的塑料瓶装饮料很受市民欢迎,购买的市民很多。可记者咨询专家后得知,塑料瓶装饮料经过反复加热,容易析出塑化剂,长期饮用将会危害人体健康,增加癌症发病率。
  加热后的饮料 大冷天挺抢手
  塑料制品底部 藏了不少秘密
  16日上午,记者走访了市区的多家小商铺、便利店发现,不少商家将煮饭的锅、电热锅等搬上了街面,通过小型蜂窝煤炉或电热的方式给锅子加热,锅里就放着各种各样的红茶、绿茶、功能性饮料和矿泉水。
  “现在天冷了,出来逛街口渴了买瓶矿泉水喝都凉得要命。买这种加温的喝着舒服。”在南大街的一食品饮料摊点上,一位正在购买加热矿泉水的市民告诉记者。
  记者来到另一个摊点,购买了一瓶加热的矿泉水。可是,本来应该凹进去的瓶底因为被热水烫过鼓了出来,整个瓶身下部也有点胀。记者用手摸了摸,瓶子还是烫手的。“这水都胀瓶了,还能喝么?”记者向摊主询问。“能喝啊,热的都这样,没事儿。”摊主爽快地告诉记者。
  记者又随机从加热的锅子里拎出几瓶饮料,矿泉水瓶都有胀瓶现象,奶茶和花茶因瓶壁较厚变形不大。随后,记者询问了锅中的饮品多久更换一次,“卖出去了就换啊,天这么冷,凉的热的又是一个价,热的当然更好卖。”摊主告诉记者,冬天加热后的饮品销量较高,一般很快就能售出。
  加热的瓶装饮料被摆在显眼位置
  想喝热饮,可在玻璃或陶瓷容器中加热
  记者在一家摊点随机拿了一瓶矿泉水,在瓶底看到了一个三角形围绕着数字“1”的标志,下面还标注着“PET”。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呢?记者联系到了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贺君教授,他告诉记者,这个“PET”指的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这种材料本身没有毒,但是反复加热或高温加热后可能析出塑化剂,长期饮用会对身体有危害。
  贺君进一步解释说,“PET”的耐热温度在60、70摄氏度左右,超出了这个温度范围就易析出塑化剂,如果市民长期饮用含塑化剂的饮品,会危害身体健康。贺君还补充说,反复加热后的饮料,还可能会导致饮料中营养成分的流失,所以市民在选购饮料时,尽量不要选择在塑料瓶中直接加热的饮料。“如果想喝热饮,可以在玻璃或者陶瓷容器中进行加热。”
  另外,贺君教授还介绍说,袋装牛奶不管包装材质如何,直接带包装加热都存在安全隐患。加热牛奶时,最好将牛奶倒出。
  许多饮料瓶、矿泉水瓶的底部都有一个带有箭头的三角形标志,里面标有数字1-7,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材料。
  1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都是用这种材质做成的。这种材料耐热至70℃,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溶出。这种塑料制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
  2HDPE(高密度聚乙烯)
  承装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的塑料容器,目前超市和商场中使用的塑料袋多是此种材质制成,可耐110℃高温。
  3PVC(聚氯乙烯)
  这种材质的塑料制品易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过程中没有被完全聚合的单分子氯乙烯,二是增塑剂中的有害物。这两种物质在遇到高温和油脂时容易析出,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容易致癌。
  4LDPE(低密度聚乙烯)
  保鲜膜、塑料膜等都是这种材质。通常,合格的PE保鲜膜在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会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
  5PP(聚丙烯)
  微波炉餐盒采用这种材质制成,耐130℃高温,这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在小心清洁后可重复使用。
  6PS(聚苯乙烯)
  这是用于制造碗装泡面盒、发泡快餐盒的材质。又耐热又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并且不能用于盛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
  7PC及其他类
  PC多用于制造奶瓶、太空杯等。
【编辑:刘虹利】
>相关新闻:
>生活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扔还是不扔?抛开辐射谈日化,细数我家那些日系清洁用品_使用评测_什么值得买
扔还是不扔?抛开辐射谈日化,细数我家那些日系清洁用品
在2017年央视315晚会中,央视曝光日本辐射食品流入国内,产地涉及中国政府明令禁止进口食品和农产品饲料等的日本核污染影响区域(福岛县、群马县、栃木县、茨城县、宫城县、新潟县、长野县、琦玉县、东京都、千叶县)的卡乐比麦片等商品在30分钟之内从各大电商处下架且屏蔽了关键词,更有一些大商家在晚会开始前几天就收到风声纷纷下架了相关商品。315晚上本来楼主吃饱喝足,正边剔牙边看着315晚会当饭后解闷娱乐节目,谁知竟爆出过年前撸的特价卡乐比是核辐射污染区的产品,并且其中一包楼主家已经吃了一半,顿时楼主便觉得内心无比的尴尬和膈应...这下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吐出来更不能▼一边看着,楼主突然想起家里还有不少日货,决定都翻出来看看产地,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大部分知名日本日化品牌,像花王、尤妮佳、狮王等等产品包装的地址上都赫然有“东京都”的大字&但是楼主想着不应该啊,按照之前的了解,比如著名的花王纸尿裤,产地就有东京、大阪、酒田三个地方,并没有东京都呀,所以楼主还是稍微放心了一点包装上的公司地址≠工厂地址楼主打开了狮王的日本官网查询了一番,发现包装上的东京都的地址是狮王总公司地址,而工厂地址则分别在千叶县(敲黑板,官网上介绍的产线参观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服装洗涤剂,柔软剂,厨房用洗涤剂等)、神奈川县、大阪府和兵库县四个地方▼而花王的工厂,分别在酒田、枥木(敲黑板,官网上介绍的产线参观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儿童尿布(非婴儿尿布))、鹿岛、东京、川崎、小田原、丰桥、和歌山和爱媛▼所以这么说来,日本产品的产地还是藏在谜一般的生产批号和代码里面,然后再顺藤摸瓜才能找到工厂地址,由于我对这几个日本牌子的工厂代码无从了解,我只能在这里抛砖引玉,放两个别处查到的可以检索日本食品产地代码的链接,希望广大值友也都来支个招,看看怎么从产品和批号代码来分辨知名日本品牌的制造工厂地址&言归正传,日本核辐射污染这么严重,315曝光之后更是谈辐色变,那日本的日化产品还到底值不值得买、好不好用呢?正好楼主把家里的日本日化产品都翻出来了,就顺便聊聊这些日本产品的使用体验吧。牙膏、沐浴露、这些日常用品站内都有过很多晒单了,所以楼主这回就重点聊聊清洁类产品。类超浓缩洗衣液,能有效去除导致异味产生的汗渍和皮脂污垢。含有天然柔顺成分,洗净后衣物柔顺清爽干净。玫瑰花香渗透到衣物里的每个纤维中,穿着时都会保持清新的玫瑰香味。无荧光剂、漂白剂,从婴儿到老人的衣物均可使用。花王(KAO)洗衣液 柔顺玫瑰果香使用体验&★★★★☆优点:香味是甜甜的花果香很是清新淡雅,闻着就能让人心情愉悦,和国产洗衣液喜欢做成粘粘的质感不同,质地是清爽透明感的液体,不会黏在盖子上和洗衣机格子里。缺点:贵,从说明书的用量上来看虽然这一小瓶30软妹币也能机洗个30来次左右,但比起什么值得批上面经常5块左右每公斤的国产洗衣液来说价格还是贵了。瓶子故意做成萌萌的扭曲状,但是没有把手,如果倒洗衣液时不小心拿反了那就会从导流口的反面倾倒出来洒的一地都是...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参考价格:28元/820g宝洁P&G(Bold) 洗衣凝珠使用体验&★☆☆☆☆优点:洗衣服时比较方便,不需要量洗衣液和倒洗衣液,直接拿一块往洗衣机里一丢就是了,懒人福音。缺点:贵,简直太贵了。两块钱洗一次衣服简直蛋疼,而且我不知道其他香味怎么样,我是某次活动一分钱十几颗买的那款绿色的,那个香味浓到想吐简直是每次一洗好衣服整个小区都能知道你洗衣服了...用了两颗之后果断送人了参考价格:1.5~2元/颗&狮王&衣物芳香除臭除皱喷雾去味剂使用体验 ★☆☆☆☆优点:方便。我买的时候是想着要是吃完什么火锅螺蛳粉一身味的时候如果喷两下就能把衣服上吸附的味道去掉就太合适了,有两种味道,抱着美好的愿望我就都买了。缺点:太香了,我自己本身有鼻炎,对香味很敏感,所以太浓重的香味我都受不了,电梯里面有人喷浓香水我都得憋气到下电梯为止那种。收货后我兴冲冲的往衣服上喷了两下,于是衣服上就充满了我不喜的略廉价的浓香水味道...消臭不消臭已经没法再验证了,会有一种就算不臭了也是用一股浓香掩盖住的感觉。狮王的柔顺剂似乎包装和这个差不多,估计香味也一样,喜欢浓烈香味的可以入。参考价格:25元衣物清洁类小结:还有很多日系的洗衣产品我还没有试过(还不是因为穷&),比如酵素洗衣粉领口去污液什么的,总体来说日系洗衣产品有着质优价高的特点,土豪品质生活首选。但是国内的替代产品很多,价格优势是日系洗衣产品没法比的,可以关注洗衣液等关键词坐等大妈推好价。食具清洁类温和不伤手,去污能力强~云猴全球购目前售价49元,需缴7.02元税费,持平近期国内推荐好价,之前没买到的朋友,可以入手了。值友爆料原文:云猴全球购目前秒杀特价49元,需税费7.02元,持平之前推荐价格,很好用的洗洁精,需要的可以关注这款KAO花王Cucute系列洗洁精为浓缩配方,一瓶可以清洗4000| 值11 评论18 收藏15花王(KAO) 香味油污洗洁精使用体验&★★★★★优点:很多款香味,甜甜的果香很好闻,用量极省,泡沫丰富易清洗,如果国产洗洁精都是按出一坨坨来洗的话它只要一两滴就够了,这样算来也没有比国产贵多少。并且瓶子小,不像一大桶国产洗洁精一样占料理台地方。缺点:如果用得太慢也算缺点的话&参考价格:10元/240ml天猫国际目前售价43元,领取30的优惠券,加上1.5元的税,实付14.5元,近期低价,值得入手。值友爆料原文:一滴等于普通洗洁精6滴的效果,领取30的优惠券加上1.5的税,实付14.5元。| 值111 评论120 收藏45&Joy 超浓缩除菌洗洁精使用体验&★★★★☆优点:宝洁旗下产品,这款比起花王的质地更稠一些,容量也略少,同样的一两滴就能清洁干净,但是由于质地粘稠每次挤出来的量比花王的少所以用量更省,同样的瓶身小巧不占地。缺点:因为稠稠的我觉得很难挤,所以每次挤出来都不多,用得更慢了,一瓶感觉要用到天荒地老啊...参考价格:10元/200ml(5元的好价不常有啊)&碧浪 ARIEL&JOY洗碗机洗涤剂 柑橘香700g&使用体验&★★★★☆优点:宝洁旗下产品,每次洗碗机洗用量是亮碟洗碗粉的1/5左右,非常节省。按这个用量来算并不比亮碟贵。内附小量勺,测量方便▼缺点:无封口,且开口大,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抱在怀里掀开盖子时因为倾斜撒了一些出来,平时使用时如果没拿稳那就...&参考价格:56元/700g按下瓶盖,立即会有泡沫产生,泡沫细腻丰富,质地温和,可有效杀菌消毒,大人小孩儿均可使用。味道清新。花王KAO 泡沫使用体验&★★★★★优点:三款香味都非常清新好闻,自带起泡瓶,补充装也非常便宜,用量很省大概大半年才能用完一瓶吧,轻轻按压一下泡沫丰富易洗净,厨卫洗手都很好用,还带杀菌功能,家里宝宝也因此爱上洗手,总是嚷着要“泡泡洗手”,墙裂推荐这款缺点:可能起泡瓶导致洗手液用量比较省要是手很油的话要多洗几次,有事还是觉得略有一些油滑参考价格:20元/250ml带起泡瓶正装或450ml替换装食具清洁类小结:日系食具清洁类产品用量省,不伤手,清洁碗筷什么的挺好用,而且在各跨境电商经常有特价活动,经常有好价,非常合算,墙裂推荐购买,家居常备。卫浴清洁类轻松解决头发堵塞下水问题~1号店移动端目前售价19.9元,持平近期推荐价格,有需要的值友可以选择凑单或者自提,以便节省运费。请点击移动端链接。狮王是日本很有名气的品脾,管道疏通剂家中常备生活利器。强力疏通水管,去除管道内的黒渍和粘滑物,溶解毛发,油污等污垢,污垢溶解成分高达60%,是普通啫喱型疏通所| 值7 评论20 收藏29LION 狮王 LOOK通渠佬管道疏通剂使用体验&★★★☆☆优点:无异味,好操作,不损伤下水道缺点:略贵,按照说明书一瓶20元可以用3次,只能溶解毛发污垢之类的堵塞,作用不算明显;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钾有强腐蚀性务必小心儿童和自己接触;有便宜的替代方案,买这个是因为我家台盆下水某天堵了,在一号店下单后还没送来我婆婆就按耐不住马路边花10块钱买了个马桶抽啪啪啪抽了几下通了...&参考价格:19.9元/450ml&LION 狮王 洁厕剂 450ml,过酸和阳离子活性剂的洗净成份,渗透顽固尿石,轻松去污。独特的长颈设计,使用方便,清新草本香型,消除异味。日本 狮王(Lion) 洁厕剂使用体验&★★☆☆☆优点:香味好闻,效果还行缺点:略贵,价格大概是国产同类产品的6倍;主要成分是酸性有强腐蚀性务必小心儿童和自己接触;有便宜的替代方案,买这个是因为我家台盆下水某天堵了,在一号店下单后还没送来我婆婆就按耐不住马路边花10块钱买了个马桶抽抽了几下通了...&参考价格:10元/450ml卫浴清洁类小结:日本卫浴清洁产品价格较高,但是好用程度相对不明显,且使用频率不高,国内的替代产品很多,楼主建议支持国产。类宝洁Febreze空气清新剂家用非固体香氛座使用体验&★★★★☆优点:香味好闻,有几种可选,目前我只用过绿色这款,号称是捕捉异味而非掩盖异味,厕所去味效果不错,现在走进厕所时感觉气味清新心旷神怡(黑人问号脸.JPG),颜值高,体积小巧不占地,操作简便,附和牙膏体积对比▼缺点:前面说过我对香味很敏感,刚开始用的时候没注意调节打开到最大然后厕所香味太浓有点想吐...现在开到最小(上下移动底座可实现)而且时常开着排风扇后觉得刚刚好。而且日文产品缺乏中文说明书,安装时切记不要撕开清新剂的薄膜包装,我也是查看了天猫旗舰店的产品说明才知道的▼参考价格:10元/5.5ml/可用60天& 无香空间 芳香剂 空气清新剂卫生间卧室车用使用体验&★★★★☆优点:没有味道,可以放在卧室客厅等地。缺点:因为也没有味道,说不上有没有效果,体积较大所以占桌面位置较大,里面是球球状的颗粒,家里有小盆友的要注意放置区域避免误食▼参考价格:10元/315g/可用90天空气清新剂类小结:日本空气清新剂产品款式和品牌可挑选的余地相当大,并且香味、颜值和效果似乎比国货体验要好,平时价格较高,特价时可以购买。总结之前楼主囤母婴产品的时候学会了日淘,这几年也陆陆续续买了很多日本的商品,这一番收拾发现家里日货真心不少,不论从质量的把控还是商品的性能来看日本产品对于国货还是有过人之处,所以楼主还是挺喜欢用日货的。虽然这次严禁进口的商品只限于食品和农产品,而那日常的日化清洁用品会不会遭受到核辐射污染而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伤害却暂时不得而知,所幸这些日化商品在我国还是有价格低廉品牌和品种庞大的替代商品的,希望国货们也快点加强研发和品控,早日强大起来。至于这么多东西到底扔不扔吧...楼主挺节俭一人,卡乐比已经扔了,这些清洁用品反正也不是吃的质量也还行就撑到用完吧...&不过楼主用完家里这批也不打算再入日本日化产品的坑了,希望大家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多多向楼主推荐好用的国产日化产品,让我们值友一起拿起成见,拒绝辐射,多多爆料,多多上什么值得批来批发一些便宜大碗的国产日化产品吧!&&到此结束,谢谢观赏!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什么值得买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值客原创欢迎您的投稿。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10)
乐图(LOTOO) PAW 5000 MKII 便携HIFI音乐播放器
VIOMI 云米 智能互联烟灶套装 (天然气)
【轻众测】九微米 U年级探索系列护脊书包
【轻众测】九微米 U年级探索系列护脊书包
SKG A9大口径原汁机
TAYOHYA 多样屋 多功能妙厨锅
【轻众测】70迈 Midrive D01 70迈智能行车记录仪
盯盯拍 mini3 行车记录仪
赞222评论431
赞91评论140
赞89评论113
赞2344评论1525
赞654评论329
赞321评论391
赞396评论430
赞411评论165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还有哪些东西含有塑化剂
我的图书馆
还有哪些东西含有塑化剂
特地去超市把所有饮料的瓶底全部看了一遍,只有大桶的农夫山泉不透明的桶是写着2,
其他不管再怎么漂亮的瓶子全部是1,为了大家的健康,我特别转载了这篇文章,
希望大家相互转载,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隐患,大家健康地生活!
阿联酋一个十二岁的女童,因为连续十六个月使用同一个矿泉水瓶,她得了癌病。瓶里面含一种叫做PET的塑料材质,用一次是安全的,如果你因节俭或方便而重复使用,就有致癌危机。
矿泉水瓶的底部都有一个带箭头的三角型 , 三角型里面有一个数字 。
一般矿泉水瓶子,底部标示 1
农夫山泉4升装, 底部标示 2
泡茶的塑料耐热杯,底部标示 5
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
常见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 。耐热至70℃易变形, 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不能放在汽车内晒太阳;不要装酒、油等物质
HDPE高密度聚乙烯
常见白色药瓶、清洁用品、沐浴产品。不要再用来做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装其他物品。清洁不彻底,不要循环使用。
PVC 聚氯乙烯
常见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可塑性优良,价钱便宜,故使用很普遍,只能耐热81℃.高温时容易有不好的物质产生,很少被用于食品包装。难清洗易残留,不要循环使用。若装饮品不要购买。
PE 聚乙烯
常见保鲜膜、塑料膜等 。 高温时有有害物质产生,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腺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 保鲜膜别进微波炉。
PP 聚丙烯
常见豆浆瓶、优酪乳瓶、果汁饮料瓶、微波炉餐盒 。熔点高达167℃,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需要注意,有些微波炉餐盒,盒体以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1号PE制造,由于PE不能抵受高温,故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
PS 聚苯乙烯
常见碗装泡面盒、快餐盒 。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装酸(如柳橙汁)、碱性物质后,会分解出致癌物质。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别用微波炉煮碗装方便面。
常见水壶、太空杯、 奶瓶。百货公司常用这样材质的水杯当赠品。很容易释放出有毒的物质双酚A,对人体有害。使用时不要加热,不要在阳光下直晒。
下次还是要看仔细点,尤其是买要进微波炉盆儿……
新闻报告:阿联酋一个12岁的女童,因为连续16个月使用同1个矿泉水瓶,她得了癌病。瓶里面含一种叫做PET的塑料材质,用一次是安全的,如果你因节俭或方便而重复使用,就有致癌危机。
现代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如塑料购物袋、塑料杯、盘、塑料奶瓶等。然而我们可能不知道,这些塑料制品是由不同的树脂材质制成的,而不同的树脂材质在不同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可能会析出有毒有害物质,是不安全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安全使用呢?
目前在国际上通用、我国也开始使用的塑料回收标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塑料制品的生产材质以及它们的使用条件,引导我们健康使用。&&& 为此,博主今天特地去超市把所有饮料的瓶底全部看了一遍,只有大桶的农夫山泉不透明的桶是写着2,其他的,不管再怎么漂亮的瓶子全部是1,为了大家的健康,我特别发出这篇科普文章,希望大家相互转载,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隐患,大家健康地生活!
&&&&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都是用这种材质做成的。饮料瓶不能循环使用装热水,这种材料耐热至70℃,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溶出。并且,科学家发现,这种塑料制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对人体具有毒性。因此,饮料瓶等用完了就丢掉,不要再用来作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盛装其他物品,以免引发健康问题得不偿失。  ———HDPE(高密度聚乙烯)  承装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的塑料容器、目前超市和商场中使用的塑料袋多是此种材质制成,可耐110℃高温,标明食品用的塑料袋可用来盛装食品。承装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的塑料容器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但这些容器通常不好清洗,残留原有的清洁用品,变成细菌的温床,清洁不彻底,最好不要循环使用。  ———PVC(聚氯乙烯)  据介绍,这种材质的塑料制品易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过程中没有被完全聚合的单分子氯乙烯,二是增塑剂中的有害物。这两种物质在遇到高温和油脂时容易析出,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容易致癌。目前,这种材料的容器已经比较少用于包装食品。如果在使用,千万不要让它受热。
 ———LDPE(低密度聚乙烯)  保鲜膜、塑料膜等都是这种材质。耐热性不强,通常,合格的PE保鲜膜在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会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并且,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因此,食物入微波炉,先要取下包裹着的保鲜膜。 ———PP(聚丙烯)  微波炉餐盒采用这种材质制成,耐130℃高温,透明度差,这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在小心清洁后可重复使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微波炉餐盒,盒体以0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06号PS(聚苯乙烯))制造,PS透明度好,但不耐高温,所以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为保险起见,容器放入微波炉前,先把盖子取下。 ———PS(聚苯乙烯)  这是用于制造碗装泡面盒、发泡快餐盒的材质。又耐热又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并且不能用于盛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因为会分解出对人体不好的聚苯乙烯。因此,您要尽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 ———PC及其他类  PC是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尤其多用于制造奶瓶、太空杯等,因为含有双酚A而备受争议。专家指出,理论上,只要在制作PC的过程中,双酚A百分百转化成塑料结构,便表示制品完全没有双酚A,更谈不上释出。只是,若有小量双酚A没有转化成PC的塑料结构,则可能会释出而进入食物或饮品中。因此,在使用此塑料容器时要格外注意。  PC中残留的双酚A,温度愈高,释放愈多,速度也愈快。因此,不应以PC水瓶盛热水。如果你的水壶编号为07,下列方法可降低风险:使用时勿加热,勿在阳光下直射。不用洗碗机、烘碗机清洗水壶。第一次使用前,用小苏打粉加温水清洗,在室温中自然烘干。如果容器有任何摔伤或破损,建议停止使用,因为塑料制品表面如果有细微的坑纹,容易藏细菌。避免反复使用已经老化的塑料器具。
为您揭开不合格塑料袋的“秘密”!
 今年6月1日是“限塑令”施行3周年的日子。从日起,一场全民“限塑”行动拉开帷幕。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超市、商场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普遍减少2/3以上,累计减少塑料消耗60万吨。效果固然不错,但目前我们还是能在农贸市场、早市等场所看见各种不合格塑料袋。为何屡禁不止?除了监管和执行力不够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不合格的塑料袋究竟有哪些危害。  今天,让我们通过演示小实验的方式,更直观地揭开塑料袋里的“秘密”,来了解这些塑料袋到底对自己有哪些危害,从而拒用不合格塑料袋,用行动支持“限塑令”。  【出场人物】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  【测试样品】  一种为早市上提供的印有“塑料购物袋”等字样的白色袋;市场上两种用来装蔬菜瓜果的红色、蓝色薄塑料袋;还有超市使用的带QS标志的塑料购物袋。经初步判断,前两种为不合格塑料袋,不符合标准。  【测试时间】  日下午,室内测试。   【测试内容】  通过测试厚度、承重力、擦拭、燃烧4个环节,分别比较不合格塑料袋与合格塑料袋的不同测试结果。  1 、测量厚度  不合格袋仅0.005毫米  实物描述:超市塑料购物袋上标注厚度为0.027毫米,早市上的白色“塑料购物袋”厚度标注为0.025毫米。按照国家规定,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是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  测试过程:董金狮拿出一个塑料袋测厚仪,对两种袋子分别测量,指针显示超市购物袋的厚度合适,而早市白色塑料袋,指针指向仅为&#毫米”。  结论:早市上这款白色塑料袋就是不合格的超薄塑料袋。一些生产者为了掩饰,往往在袋子上标注符合国家标准的厚度,实际远远达不到。  2、看字是否掉色  字掉色多含有毒物质  实物描述:早市白色袋上印有的字样为红色,超市袋上的字样为蓝色,另有市场上装蔬菜的红色、蓝色薄塑料袋。  测试过程1:棉签蘸取食用油,擦拭带颜色字样。早市白色袋上的红字擦拭10多秒后开始掉色。超市塑料袋上的字擦拭后无变化。  结论:易掉色字使用的极有可能是含苯的油墨,苯是有毒有害物质。白色袋并不意味着达到了食品级,有些可能使用的是工业级塑料甚至废塑料,塑料聚合过程中一些低分子聚乙烯没有聚合上,这些低分子物质进入人体后很难排泄,长期会影响肝脏功能。  测试过程2:棉签擦拭红色、蓝色袋内侧,同样10多秒开始掉色。  结论:红色、蓝色塑料袋闻起来异味比较大,这是加工中加入了色母料,是为了掩盖里面的杂质。掉色颜料大部分是有机染料,是用于工业包装的。这些有机染料含有芳烃类有机化合物,大部分有致癌作用,影响人的肝功能,减少人的免疫能力。  3 、测试承重力  “劣质袋”抖5秒就断裂  实物描述:白、红、蓝色超薄塑料袋均没有标明任何承重力;超市塑料购物袋标注了承重4公斤。按规定,塑料购物袋都应该标注出承重力。  测试过程:把总共5公斤的多个矿泉水瓶分别放入各塑料袋中,用弹簧秤称重,连续抖动3600次,抖动幅度30毫米,相当于拎着袋子走路半个小时。结果合格袋子承重没问题,而白色超薄袋子仅5秒钟袋底就已彻底断裂;装进瓶子后的蓝色袋刚抖了3下,也完全破裂。  结论:袋子没有标注任何承重力,消费者也不清楚究竟能装多少,这种承重几秒钟就断裂的劣质塑料袋根本无法达到多次使用的目的,无疑增加了塑料袋的数量,造成更多浪费。  4 、看烧后残留物  不合格袋燃烧产生有害气体  实物描述:选取白色超薄塑料袋、红色塑料袋、合格塑料袋,分别用打火机点燃,看火焰、闻气味,观察燃烧后的残留物。  测试过程:合格袋点燃后火焰呈淡黄色,不断有油滴状物质产生,油为白色,没有太多杂质。白色塑料袋里有一些萘的物质,不易燃烧,火焰颜色较深,有重金属、油墨等有害气体产生,残留物为黑色。红色塑料袋点燃后立刻产生一股大黑烟,塑料气味很呛,燃烧后滴出来的残留物像墨一样黑。  结论:3种袋分别是食品级原料、废料、废料加颜料做成的。油呈黑色,说明含有废塑料,具有毒性。目前工业级塑料原料比纯食品塑料每吨便宜1000多元,而废塑料与纯塑料原料相比则要便宜一半,这也就是企业为何要用废塑料的原因。
水煮聚合物,凉拌增塑剂
身为化学、化工科技工作者,这几年在网上常常看到新闻里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名词和一些网站上与之相关的科普。大多数时候我不但不觉得亲切,反而觉得悲哀——因为这些新闻大多与食品安全相关。&
最近有个“塑料饮料瓶致癌”的消息在网上到处流传,据说阿联酋有一个女孩因连续十六个月重复使用同一个塑料水瓶得了癌症。那个塑料水瓶是用学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PET高分子(聚合物)树脂做的。&
PET树脂是一种常见而用途广泛的高分子,也是我现在的工作每天都要打交道的材料之一。我所在的公司有一个广为人知并让公司同仁引以为荣的生产工艺,就是把回收的PET废旧塑料水瓶分检、洗净、剪碎、熔融挤出成丝(化学纤维)、然后纺丝成线、织线入毯,做成柔软舒适的地毯。每年有数以亿计的废旧塑料水瓶经过这个工艺被制成地毯。从1999年到现在,共计有一千七百亿个废旧塑料水瓶因此“变废为宝”。&& & & &&
& & & & & & & & & & & & & & &&
PET用来做地毯当然没问题,那用来做水瓶装饮用水是否会有害呢?前面的那个“PET饮料瓶致癌”的传说已经被“科学松鼠会”证明多半是一个“谣言”()。从科学的角度说,PET里面可能含有的有害化学品主要是含苯环的酯类小分子,如学名为“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的DEHP。这类苯二甲酸酯本来主要是用作聚氯乙烯(PVC)等塑料的增塑剂(或称塑化剂),添加它们可以使塑料制品更具柔性和塑性。但这类增塑剂如果从塑料中溶出被人摄入,则可能对人产生危害。因此这类增塑剂已经被欧盟禁止在儿童玩具等商品中使用。这也是几年前PVC保鲜膜被“叫停”的原因之一。苯二甲酸酯的化学结构跟PET有部分类似。含苯环的化学品大多被称为“芳香族”,但大多不是善类,让你闻着香那是迷惑你,对你的健康有害才是真的。但除非你是把PET塑料瓶用开水煮来吃、而且反复水煮导致老化,饮用PET塑料瓶装的水本来并无摄入DEHP的危险。塑料瓶里面即使有DEHP(也许来自回收PET里的杂质或是PET老化分解的副产物),含量也极低,而且不一定会从塑料中溶出。所以正常使用塑料水瓶(喝完水就扔掉空瓶、送去回收)不会对人体有啥危害。(另外DEHP可能的危害是影响男孩子的发育,“致癌”也是误传。)。这年头大家食品安全意识强一点、尽量小心一点是好的,但有时候人民群众对化学品的恐慌也可能是基于不科学的以讹传讹,化工行业的人有时候也会被冤枉。
尽管“PET饮料瓶致癌”是误传,DEHP这几天却真地成为食品安全新闻的主角。这次出问题的是台湾的一家香料公司。这家公司的产品之一是提供给食品公司的“起云剂”。在食品中使用这家公司的起云剂产品的不但有多家知名台湾企业,也有大陆企业(今天的最新消息,东莞一家食品公司被查出使用了含DEHP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的名字看起来似乎还有点诗意,但其实说白了它的功用就是加到果汁饮料等里面能造成云里雾里的浑浊感,让已经被稀释、其实只含百分之几的真果汁的饮料看起来没有那么清汤寡水而更像真的果汁。除了果汁饮料,起云剂也被加在果冻、益生菌、乳酸菌等食品、药品里面作为乳化剂和稳定剂。如果起云剂是用棕榈油等原料制成,在食品里面添加本来没啥大问题。但不幸的是不知何人发现如果用DEHP来代替棕榈油等,不但起云的效果可以一样好甚至更好,而且因为DEHP的价格低得多,还可以大幅度降低起云剂的成本。于是见利忘义的无良厂家竟然就把DEHP这个增塑剂加到起云剂里面卖给生产食品的厂家,生产食品的厂家(也许并不知道为什么这家的起云剂可以做得又好又便宜)就买来加到果汁果冻等里面,这样一来作为消费者的你竟然吃到的就是含“凉拌增塑剂”的食品,催吐都来不及了。这可不是有没有微量溶出的问题,而是直接把有害化学品勾兑到食品里面,难怪起云剂事件会引起民众的哗然和愤怒。&
这不禁让我联想起大陆残害“结石宝宝”的“毒牛奶”、“毒奶粉”。为了让兑了水的劣质牛奶或掺了假的劣质奶粉通过蛋白质检验,良心坏掉的厂商竟然往牛奶里加学名为“三聚氰胺”的化学品。从三聚氰胺的化学结构中你能看出这玩艺儿里面氮(元素N)的含量巨高(蛋白质含量是通过氮含量来检测的),但这个名字里带“氰”字的化学品是有毒性的,虽然一下子“吃不死人”,但如长期摄入可能导致肾结石、膀胱结石甚至膀胱癌。三聚氰胺本来的用途主要是用作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可用于制造厨具、碗碟等)和用作涂料的交联剂等。多年前我曾经做过水基磁性涂料的研发,就用了三聚氰胺作为交联剂。但那个项目的目的是用水基涂料代替基于有机溶剂的涂料,大幅度降低甚至消除有害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本身还是个促进环保的绿色课题,再说要做的产品是磁性记录材料,不会跟食品接触。为了制造兑水牛奶和假奶粉竟把这样一个对人体有害的化学品加到给下一代婴孩吃的牛奶、奶粉里面,真可谓“毒到家了”。&
&&&三聚氰胺
为了利润往食品里添加有害化学品,实在是损人利己、不道德到极点。(近日又有纸制食品容器使用有害工业油墨的消息传出,也是同样的“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的问题。。)但这是人心(或者说人的罪性)的问题,不是化学、化工的问题。化学、化工本来只是知识和技术,无所谓善恶。作为一名化学、化工业者,我相信化学、化工的知识与技能应该而且可以用来造福人类。我们生活在一个“聚合物时代”,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食品添加剂和塑料添加剂这些化学品本来也应该是用来改善食品或塑料产品的品质的。化学、化工的应用也不都会毒害环境。我以前研发过的水基涂料、现在做的用回收废旧塑料瓶制造地毯的工作,都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绿色化学、化工应用。但关键是这些化学品必须用在该用的地方才能用得其所。把增塑剂用在塑料脚垫里或者把交联剂用在水基涂料里,那是用得其所。但为了贪婪的私欲把增塑剂加到果汁里或者把交联剂加到牛奶里,也就是让人把这些化学品吃到肚子里,那就是滥用。就算本来是很好的东西也架不住人滥用。别说是人工合成的“人造”化学品,就算是上帝创造的“天然”原料,如果被人滥用,也同样可能害人(比如把罂粟壳加到麻辣火锅里面或者回收用过的油做成“地沟油”)。&
往更广的范围联想,我们生活在这个被罪污染了的世界,很多的“污染”不都是人滥用上帝的恩典的结果吗?比如权力,如果真地用来“为人民服务”,那是能力的善用;但如果用来谋取私利、压迫弱势,就变成滥用,变成专制与腐败。又比如性,如果在“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婚姻的界限里享受,可以是美好无比;但当人妄图在这个界限以外获取“性自由”的时候,就变成滥用,变成淫秽与羞耻。上帝创造、赐予人的每样东西,都有它被造的、上帝设计好的功用,如果人不按此使用、享用,就一定不可能得到美善的结果,就像把增塑剂加到果汁里或者把交联剂加到牛奶里不可能有啥好结果一样。&
这样看来,食品添加剂或者化学品污染等问题,说到底还是人心与信仰的问题。这篇小文有科普的成分,但科学知识的增加并不能解决人心的问题。所以我们不能光科普。作为基督徒,我们更需要为国人的心灵与信仰祷告。
  500种食品查出致癌物
  今年3月,台湾卫生署进行例行抽验时,在一款名为“净元益生菌”中发现了可致癌的塑化剂DEHP。追查发现,其来源是昱伸香料公司所供应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
  此事一出,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相关部门连日来持续追查发现,凡是浓稠状饮料、儿童食品、钙片等保健品的厂商几乎全部沦陷,数量高达千家以上,其中包括统一企业、长庚生物科技、白兰氏、美达、泰华油脂等知名厂商,产品涉及运动饮料、水果饮料、茶饮料,以及儿童感冒糖浆、儿童钙片、乳酸菌咀嚼片、化妆品等500多种。其中,统一、白兰氏、美达等企业生产的产品均在大陆有售。台湾卫生专家甚至称,这可能是目前最大的塑化剂污染事件。
  据了解,此次被查出的塑化剂DEHP主要来源于两家公司,一家是上面提到的昱伸香料公司,另一家是宾汉香料化学公司。该公司相关责任人称,其公司生产的起云剂中添加塑化剂已经长达30年。
  目前,该事件相关责任人已经被警方控制,台湾卫生部门正配合持续追查涉案公司下游出货的对象,将违规食品下架封存、销毁。目前已下架果汁、果酱类食品超过40万公斤,运动饮料、茶饮料超过98万瓶,益生菌类粉包超过26万公斤。对于其他产品,岛内有关机构将从5月31日零时起展开“扫荡”,届时,使用起云剂的运动饮料、果汁、茶饮等5大类食品,都须提供检验安全证明,否则一律下架回收,违者将受重罚。
  揪出隐藏30年的塑化剂
  既然塑化剂被使用了30年,为何今日才被查出?要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必须先了解塑化剂和起云剂。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会长董金狮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起云剂是一种比较普遍的食品添加剂,可让饮料避免油水分层,看起来更均匀,还可改善食品口感,它一般由棕榈油、乳化剂等多种物质添加混合制成。但台湾一些不法厂商为节约成本,将其中的棕榈油换成了塑化剂。塑化剂则属于化工原料,主要存在于塑料制品中,起到软化橡胶,增加塑料弹性的作用。一般有两个用途,一是用于食品包装,如保鲜膜、保鲜袋,二是用于制作玩具、汽车座椅等非食品包装。这次台湾食品出现的DEHP属于塑化剂的一种,台湾地区将其列为第四类毒剂化学物质,根本不允许用于食品包装,更别说在食物中添加了。
  其实一直以来,台湾都以食品检验严格而著称,相关部门会对市面上的食品进行定期检测。但塑化剂之所以会逃过检测,隐藏30年之久,主要因为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检测目录中没有规定检测,才让无良企业钻了空子。而这一次事件的曝光,归功于台湾卫生署的一位“爱管闲事”的检测员。这位检测员负责检验一件由台南市卫生局送检的号称可减肥的益生菌,意外发现含有塑化剂,他很清楚塑化剂的成分和用途。但由于检验项目中没有其检测指标,他担心其他人看到不会理睬,于是将此事告知台湾彰化底检署的两位检察官。最后经过不懈努力的侦查,才使得此事曝光。事件曝光后,台湾相关部门正在制订和完善食品检测制度,以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塑化剂导致性早熟& &
  台湾高雄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李志恒指出,塑化剂DEHP作用类似人工荷尔蒙,在体内长期累积,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最重要的是影响生殖能力,造成孩子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目前虽无法证实它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对动物明确会产生癌变反应。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孙璐西则表示,塑化剂的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会引发激素失调,容易引起儿童性早熟。
  针对此事件,台湾相关专家建议,在做出明确界定之前,除避免购买上述提到的品牌和食物类别,尽量不要吃浓稠状饮料等加工食品。
  塑化剂还大量存在于儿童玩具中,家长应尽量避免给孩子买过软、过小的塑料玩具,越软的塑化剂越多。带保鲜膜的食物一定不要放入微波炉里加热,尤其是肉类,因为塑化剂一旦接触油脂,就会释放有毒物。董金狮还呼吁,除食品添加剂禁止使用目录,相关部门还应列出儿童产品、塑料制品等禁止使用的物质目录,同时要求企业明示成分,建立检测机制,以方便检测和定性,对于怀疑性的物质要“宁可信其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
&& “冰箱用PVC保鲜膜,因含有大量的塑化剂,变得非常柔软和有黏度。但包油食的话,食品容易受染塑化剂……”昨日中国国际包装协会会长董金狮,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广州食品添加剂相关专家也建议市民:最好不要用塑料器皿盛装油脂食品,且最好不要把耐高温塑料盒放入微波炉里加热,或放入冰箱冰冻,因为这样都容易导致塑化剂渗透到食品当中。
■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张秉璐
●提示保鲜膜塑料盒均易渗塑化剂
&&&&据介绍,塑化剂是一种常见的软化剂,塑化剂不溶于水溶于油,因此与油脂类食品或容器接触时,只要一接触就会渗出,但渗入或转移的量与接触的时间及温度有关。而塑化剂在与非脂肪性食品的容器或食物接触时,基本不发生转移。
&&&&董金狮表示:“聚氯乙烯(PVC)的保鲜膜使用比较普遍,其一定不能用来包装含油脂的食品,因为这类塑化剂一旦接触油脂,就会释放有毒物,污染食物;放到微波炉加热,更会导致塑化剂融化,渗入食物中”。
来自广州食品添加剂研究行业的专家也称:耐高温微波炉塑料盒,一旦盛着油食去加热,塑料盒中的塑化剂很容易污染食物。建议市民们最好用高温瓷皿装油食后,再加热。
&&& 那么,塑料制品中是否含有塑化剂?普通百姓要如何识别呢?董金狮介绍,塑料包装一般出现一个箭头的三角形标志,里面标有1-7的数字,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材料。聚氯乙烯(PVC)制品最易释放塑化剂,消费者要认清的字样,因为该数字编号代表PVC,看见该数字标识的塑制品,最好不要购买来装食品。
酱料或含塑化剂致方便面受染
&&& 对于方便面遭塑化剂污染之争,董金狮认为,这未必是包装含有塑化剂,而是塑化剂添加到酱料包造成的。酱料包里如检出塑化剂,在酱料本身没问题的前提下,人们可能会想,是塑料包装上转移至酱料内。不过,方便面含塑化剂也存在人为添加的可能,因为方便面酱料包装一般是PE(聚乙烯)料,不含塑化剂,因此没必要用塑化剂。而把塑化剂添加到酱料之中的话,则可起到增加油脂的均匀度作用。
低碳环保生活可远离塑化剂
&&& “如果你真的害怕塑化剂,那就远离塑料制品,从改变日常的生活习惯做起。”中国第一批环保专家、中国能源环境专门委员会委员张天立,向新快报记者强调,“但没有绝对的‘远离’”。
他建议,比如避免用塑料袋装热食物;避免用微波加热食品;居家生活减少使用塑胶制品等,“这些都是尽量避开塑化剂的好方法,也和近年来我们主张的环保生活不谋而合。”
添加剂成食品安全最大威胁?
&&& “塑化剂”事件愈演愈烈,食品添加剂是否成为食品安全的最大威胁?昨日,广东省食品添加剂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永泉接受新快报独家采访时表示,这些都是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乱象,而非食品添加剂本身出了问题。
■新快报记者 张晓丹 邢冉冉
疑惑一:食品添加剂不利人体健康?
&&&&陈永泉表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不全面的。食品添加剂促进了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对食物多样性的追求,而且从防腐剂对食物的保鲜作用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对人体健康是有贡献的。
&&&&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多种,均通过了安全性评价并经国家卫生部批准。按照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安全的;若违规使用,则会带来不良后果,如不法生产者在肉制品中超量使用亚硝酸盐用来遮盖食物过期等缺陷。过多食用,就可能会对人体带来不良后果。可见,“食品添加剂问题”错不在食品添加剂本身,而是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疑惑二:为何能用国外禁用的添加剂?
&&&&陈永泉解释,比如甜菊糖,是从美洲引种而来的甜叶菊这种植物中提取的,我国和日本都可以用,有的国家则没有使用,但不等于说甜菊糖就不能使用。“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完成毒理实验,或者食品加工中不需要这种添加剂。”
疑惑三:人吃那么多添加剂死后不腐?
&&& “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如果这样就好了,可以作考古用途。”陈永泉笑称,即使某种食品添加剂超标,也不一定会影响人体健康,质量标准和健康标准是两回事。“所以说,大家不用太紧张,因为不足以影响健康,况且食品添加剂是可以通过人体代谢系统排泄出去的。”
疑惑四:食物能不能不用食品添加剂?
&&& “以大家都熟悉的花生油来说,如果没有添加抗氧化剂这种食品添加剂,花生油就很容易被氧化,从而变质,所产生的致癌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比添加抗氧化剂的影响更大。而且如果没有防腐剂,各种微生物就会在食物中繁殖,人们吃下去后容易引起痢疾等疾病。再有,面包如果没有保水剂,水分一蒸发掉,过一两天就硬得可以‘打死狗’。”
&&& 陈永泉强调,食品要流通,就有防腐以及保质期的问题,怎样把食品的风味、营养成分更好地保留,这些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
学者检测称水体含有塑化剂
塑化剂污染土壤更可怕
&&& “不要草木皆兵。只要添加了塑化剂的工业制品符合规范,即使有挥发量也不会很大,不会对人体造成威胁。”环保专家张天立说,他更担心的是由于水体所造成的土壤污染。“我们吃的东西,都是通过土壤种植来的。如果长期使用污染严重的水去灌溉,会对人类饮食安全造成影响。”他呼吁,塑料制品一定不能焚烧。其次,如果发现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应立即组织权威机构进行检测。
&&&&2010年6月,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的几位研究人员,对北京市11个公园湖水采样,结果发现PAEs普遍较高,说明北京公园水体受PAEs的污染较为严重。他们检测出的主要污染物即为塑化剂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简称DBP)。根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中DEHP限值为8μg/L,DBP为3μg/L,地表水遵照此标准执行。而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多个公园的湖水PAEs超标。(李斯璐张秉璐)
塑化剂遭遇“检测难”
&&& 既然塑化剂有害,为何允许用于塑制品?广东塑料行业的某业内人士透露,塑化剂是国家允许用来制作塑制品的,根据国际标准,每公斤塑制品中,塑化剂含量必须不超过1.5毫克。但是,目前国内存在塑化剂“检测难”问题,无法检测出塑制品中的塑化剂含量是否超标?超出多少量?
&&&“我国塑料原料绝大多数从外国进口,不知道其塑化剂的类型、含量,导致我国的进货商家、检验机构‘蒙查查’。另一方面,我国检测塑化剂水平远远落后于外国,检测塑化剂含量的试剂要从日本进口,导致我国很难下手检测塑化剂。”
&&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柳春红6月1日晚证实,其与同事最近刊登在《食品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称,受包装中的塑化剂溶出影响,市售方便面和方便米粉存在不同程度的塑化剂污染。  柳春红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连线专访时称,她多年一直在做富脂类食品的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去年10月,柳春红及其同事从广州市各大型超市随机采购不同品牌和口味的56份方便面和25份方便米粉食品作为样品。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检出率均超过一半。柳春红解释说,这是方便面类食品塑料包装中最常用的两种塑化剂,在塑料加工时添加,可增加塑料的柔韧性。但添加了这两种塑化剂的塑料,一般不能用来包装富脂类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容易从塑料中溶出,污染食品。  方便类食品受塑化剂污染将带来多大的危害?柳春红在论文中援引英国农渔食品部规定的DBP、DEHP耐受量,即每千克体重每天摄入分别不超过0.01毫克和0.05毫克。如果一个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每天食用两包方便面(每包含面饼90克和调味料酱包8克),DBP、DEHP暴露值就有可能超标。  柳春红在论文中建议,政府应规范方便面和方便米粉生产,完善或制定相关标准,制定上述塑化剂在食品中的最大允许含量,加强监测,并开展人群暴露的风险评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事实上,塑化剂不只存在于饮料与食品里,它还被广泛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吃龙虾用的手套和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香水中……
  家长们要注意
  问题玩具可致儿童性早熟
  从事玩具批发生意近20年的老王向记者坦言,国内塑料玩具中的确多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因为添加了这种增塑剂的玩具材料成本低,因此许多玩具厂商都添加。
  据悉,邻苯二甲酸酯是主要用作塑料的增塑剂,可使塑料变得柔软,增强手感。医学专家称,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女士们要注意
  指甲油、口红可能含塑化剂
  据台湾媒体报道,一名制药业的读者爆料,部分不良业者在指甲油、香水、口红等化妆品中,也使用塑化剂,以往卫生单位就曾查获,但未受重视。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官网公布,查出的109个批次4月份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名单,来自日本的“美伊娜多”重叠香香水检出了塑化剂,产品现已销毁,未进入国内市场。
  主妇们要注意
  塑胶容器、保鲜膜也有塑化剂
  据台湾一家电视台介绍,生活中的塑化剂几乎无所不在,除了塑胶容器、餐具、日用品、玩具外,连保鲜膜都可能含有塑化剂。
  而另据研究表明,外食族常吃的餐盒经微波加热后,塑化剂的溶出量会增加三到五倍。因此专家建议不要轻易用餐盒加热,最好选用质量可靠的微波餐具。
  全台扫塑毒家乐福获首张罚单
  台湾卫生部门近日查出儿童产品塑化剂DEHP竟超标二千倍,破目前所有产品纪录!昨日零时,台湾食品卫生稽查史上从未有过的午夜全岛同步稽查行动准时展开,全台各地检调、卫生机关在各卖场、通路,对五大类食品展开大规模稽查,新北市板桥区一家乐福店因上架未提证明的三多食品被开出第一张罚单,处以3万至15万(新台币)罚款。
  俩黑学徒打败无数硕博士
  化验把关形同虚设
  据悉,祸首的“昱伸”和“宾汉”两家企业负责人是师出同门的学徒,两人凭着三十年前学得的一身“调毒”手艺,竟能瞒天过海骗过许多知名企业,两个黑心学徒污染了台湾食品界半壁江山。
  不少知名大厂在宣传中夸称雇用了多少硕士、博士从事先进研发、做过多少回科学实验,证明自己的产品确实有效;结果他们却把毒物喂进消费者肚里。两百多家现代化厂商一同栽在有毒起云剂里,无数硕士博士同败在两名黑手学徒手下,证明食品企业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已极薄弱,这是令人担忧的事。
  昱伸公司少老板自己不敢喝饮料
  在起云剂中加入有毒塑化剂的昱伸香料公司,其负责人之子赖昱伸是线上记者,名嘴陈凤馨昨在电视节目中透露,有认识赖昱伸的同业向她透露,每次大家买饮料喝时,只有赖昱伸不喝,回想起来格外讽刺。
近日,台湾查获全球首起饮料食品违法添加有毒塑化剂事件,很多台湾知名品牌饮料都受到该供应商污染,有些还被销往中国大陆。除了之前通报的已近200家厂商受牵连,超过500项产品可能受污染外,最新的排查显示,就连知名观光夜市台北士林夜市,台中逢甲、东海夜市也出现了“涉毒”产品或原料,不少食品摊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含毒产品或原料。
被查出违法添加的有毒塑化剂是邻苯二甲酸酯(DEHP),而制造这起食品安全事件的是台湾最大的起云剂供应商———昱伸香料公司。据介绍,查出含DEHP的除了运动饮料外,还有果汁、果酱、浓缩果糖、水果粉、益生菌产品等,覆盖数十种产品。
起云剂是一种乳化稳定剂,在饮料和奶类制品中被广泛应用。此次被曝光的昱伸公司制造起云剂时却用DEHP取代棕榈油。据台湾媒体报道,以1瓶25元新台币饮料估算,起云剂成本约0.25元,若用有毒DEHP替代,成本最低可降到0.02元,堪称暴利。
统一3种饮料中招
目前已确定统一集团一款含有致癌塑化剂的芦笋汁在大陆销售。统一集团总经理助理杨寿正已确认,这款芦笋汁主要流入福建市场,目前已封存500箱,估计还有一两百箱在市面上流通。
统一企业发出声明,“我公司秉持对产品品质负责任的原则,内部一致持续对所使用的原物料进行自查。目前经国家检验机构检测,均未验出有添加非法塑化剂。”声明说,针对台湾生产的芦笋汁及宝健运动饮料,经“小三通”贸易商少量进口到闽南地区,公司大陆地区会配合贸易商予以清查回收,并无条件接受退货。
中国卫生部1日晚紧急发布公告,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这意味着塑化剂将作为卫生监管部门今后的监督管理重点之一。
还有哪些东西含有塑化剂?
事实上,塑化剂不只存在于饮料与食品里,它还被广泛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吃龙虾用的手套和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香水中……
还有哪些东西含有塑化剂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洗衣液瓶子做简单花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