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车架的Reach越偏小,越有使不上劲的感觉

热搜关键词:
解析车架几何数据中的奥秘 找出最适合你的车架
11:32:09 | 发布者: | 来源:
| 查看: 1235
现在,常见的挑选车架的方式是在fitting之后,判断车架水平上管长度以及立管高度,但是,也有车友体会到,换一台新车架时,挑选跟上一台完全相同的上管长度以及立管高度,为什么骑乘姿势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其实,最大的变数,在于立管角度与头管高度影响了水平上管的长度,造成骑乘姿势的改变。立管角度越向前,就会影响坐垫的重心必须往前,直接性影响骑乘舒适性。也因为立管的变化会影响车架其他角度,车架几何还有两个更重要的数据是在选择车架时需要参考的依据:&前伸量(REACH)&和&叠高量(STACK)&,它是能够更精确的协助你找到适合的车架,避免骑乘伤害。
什么是&前伸量(REACH)&和&叠高量(STACK)&?
REACH的数值是测量五通中心到头管上缘中心的水平距离 ; STACK计算方式则是五通中心到头管上缘中心的垂直距离,这两个数据能够明确的描述一台车架的真实大小,不会因为立管角度差异而改变,也因此能更准确地挑选适合自己的车架尺寸。
尤其是REACH对一位骑乘者有最大的影响,将会决定他的骑乘姿势。一般来说,同款的车架尺寸越大前伸量与叠高量也越大,同样的前伸量搭配越小的叠高量骑乘姿势就越趴;相同的叠高量搭配越小的前伸量骑乘姿势就越挺。
车架几何表中的各种数据可分为&FITTING用&与&了解车架特性用&,基本车架几何的数据中富含奥秘
捕捉几何数据的奥秘
SEAT TUBE LENGTH(ST):立管长度(ST计算方式:五通中心至立管顶端中心距离)
立管长度是用来区分车架大小最简单的参考值,同款车越大的车架会有越长的立管长度。
HORIZonTAL TOP TUBE LENGTH(TT):水平上管长(TT计算方式:头管上缘中心至立管中心水平距离)
水平上管长是另一个可用来区分车架大小的数值,可是会因为立管角度而影响上管长度(尤其是大尺寸差异性会更加放大),所以此数据只能粗略地知道车架大小,但是比立管长度能更清楚的呈现一台车架的大小。
以上两个数值(ST & TT)对车架大小的描述仍没有前伸量(REACH)与叠高量(STACK)来得准确
HEAD TUBE LENGTH (HT):头管长度(HT计算方式:前叉上缘至头管上缘距离)
头管长度对叠高量(STACK)的影响最直接,舒适型的车架通常会有较长的头管,越偏竞技的车款通常会有越短的头管,让选手可用更趴的姿势降低风阻。
CHAINSTAY LENGTH(RC):长(RC计算方式:五通中心至轴心距离)
后下叉长对加速与转向的反应有直接的关连,越短的后下叉长对加速的反应越直接,对整车后段转向也越灵活(目前建议最短值405mm,因为靠虑到鍊条传动的功效);越长的后下叉对加速反应较慢,同时对路面跳动的反应较不直接,一般舒适取向的车会搭配长的后下叉
WHEEL base(WB):两轮轴距(WB计算方式:前后轮轴距离)
两轮轴距越短对加速跟转向都越灵敏,对重量的移转也越敏捷增加操控性。较长的轴距可提升骑乘的舒适性与较稳定的骑乘感。
HEAD TUBE ANGLE:头管角度(HEAD TUBE ANGLE计算方式:前叉转向轴心与地面的夹角)
头管角度对车架前段转向与路感有直接的影响,角度越大转向跟路感都越直接,头管角度对叠高量(STACK)也有些微的影响,角度增加的同时叠高量也会些微的增加。
SEAT TUBE ANGLE:立管角度(SEAT TUBE ANGLE计算方式:中心至五通中心线延长,至地面的夹角)
立管角度越小重心越偏后 ; 反之越前,一般来说前后轮重量较理想的比例差不多是4:6,再依实际情况前后调整重心,立管角度过小后轮重量过多在爬坡时容易翘头,立管角度过大前轮重量过多在下坡时车子会变得不稳定,但重心还可以搭配不同坐管偏位以及坐垫位置来调整。
BB DROP:五通下沉量(BB DROP计算方式:两轮轴水平线与五通中心的垂直距离)
五通下沉量越多稳定感越好,下沉量较越灵活但也会造成车身不稳定。因为大尺寸车架会搭配较长的曲柄,为避免转弯时踏板接触到路面五通下沉量一般会略高于小尺寸的车架。
STAND OVER HEIGHT:跨高(STAND OVER HEIGHT计算方式:地面至上管中心距离)
跨高对骑乘者影响较大一般是小尺寸车架,因为个子娇小的骑乘者腿长也较短,因此要考虑脚落地时跨下是否会碰触到上管而造成上下车的不便。
前伸量(REACH)和叠高量(STACK)的线性表
目前,挑选适合自己车架的依据都是利用上管长度,但是在国外已经有较新的观念,核对这张线性表,找出不会因为其他变因而影响车架大小的最佳尺寸。
骑车是一件健康快乐的事情,选购一台适合自己身体密码的车架是进入单车教室的第一堂课,不要因为骑错尺寸而造成日后骑乘伤害。身为亚洲人的我们,身型属于上 半身较短,所以前伸量(REACH)数值相对是小很多,而任何角度的微小差异都会影响到骑乘感受,根据前伸量(REACH)和叠高量(STACK)两个数 值才能够准确贴合每位骑乘者的身型。
选定适合自己的车架尺寸,增加踩踏效率
为行业发声,倡导一种生活方式!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