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血压与下肢血压带骨包括哪两块?下肢带骨分哪三部分

上肢骨-上肢带骨
附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上、下肢骨分别由胶带骨和自由肢骨组成。上、下肢骨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基本相同。由于人体直立,上肢成为灵活的劳动器官,下肢起着支持和移位的作用。因而,上肢骨纤细轻巧.下肢骨粗大坚固。附脸骨的配布如下:
(-)上肢带骨
  1.锁骨 clavicle 呈“~”形弯曲,架于胸廓前上方。内端粗大,为,有关节面与胸骨柄相关节。外端扁平,为,有小关节面与肩胛骨肩峰相关节。内侧2/3凸向前,呈三棱棒形x,外侧1/3凸向后,呈扁平形。全长可在体表扪到。锁骨将肩肿骨支撑于胸廓之外,以保证上肢的灵活运动。锁骨骨折多在中、内1/3交界处。
  2.肩胛骨scapula 为三角形扁骨,贴于胸廓后外面,介于第2到第7肋骨之间。可分二面、三线和三个角。腹侧面或肋面与胸廓相对,为一大浅窝,称肩胛了窝
subscapular fossa。背侧面有一横嵴,称
spine of scapula。冈上、下方的浅窝,分别称supraspinous
infraspinous
fossa。肩胛冈向外侧延伸的扁平突起,称acromion,与锁骨外侧端相接。
  短而薄,外侧份有肩胛切迹,更外侧有指状突起称coracoid
Process。薄而锐利,又称脊柱缘。肥厚邻近腋窝。又称脏缘。为上缘与脊柱缘会合处,平对第2肋。为脊柱线与腋缘会合处,平对第7助或第7肋间隙,为计数肋的标志。为腋缘与上缘会合处,最肥厚,朝外测方的梨形浅窝,称glenoid
cavity,与肽骨头相关节。盂上下方各有一粗糙隆起,分别称和。肩肿冈、肩峰、肩胛骨下角、内侧缘及喙突都可在体表扪到。
锁骨下面观
锁骨上面观
肩胛骨前面观
肩胛骨后面观人共有几块骨头?206还是208?
人共有几块骨头?206还是208?
过去一直知道是206,不过近年是不是又发现了两块?谁有权威的说法?
206块。分别是:
5. 颧骨 (2)
9. 鼻骨 (2)
下鼻甲 (2)
耳骨(在 中耳部) (6):
喉部骨骼 (1):
肩部骨骼 (4):
25. 锁骨 (2)
29. 肩胛骨 (2)
胸部骨骼 (25):
28. 肋骨 (2 x 12)
8. 颈椎 (7) incl. atlas & axis
14. 腰椎 (5)
臂部骨骼 (6):
11. 肱骨 (2)
26. 肱骨骨节
12. 尺骨 (2)
13. 桡骨 (2)
27. 桡骨头
手骨 (54):
手舟骨 (2)
三角骨 (2)
豌豆骨 (2)
大多角骨 (2)
小多角骨 (2)
头状骨 (2)
掌骨 (5 × 2)
近节指骨 (5 × 2)
中节指骨 (4 × 2)
远节指骨 (5 × 2)
15. 髋骨 (hip bones or innominate bones) (2)
18. 股骨 (2)
17. 股骨头
22. 大转子
23. 大腿骨节
19. 髌骨 (2)
20. 胫骨的轴部和 24. 骨节 (2)
21. 腓骨 (2)
足部 (52):
足舟骨 (2)
内侧楔骨 (2)
中间楔骨 (2)
外侧楔骨 (2)
跖骨 (5 × 2)
近节趾骨 (5 × 2)
中节趾骨 (4 × 2)
远节趾骨 (5 × 2)
幼儿骨骼还包括下面这些骨骼:
骶椎 (4 或 5), 成年后融合为骶骨
尾椎 (3 到 5), 成年后融合为尾骨
髂骨, 坐骨和耻骨, 成年后融合成整体的髋骨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
正常人体解剖学: 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头。(不包括畸形)
可分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
颅骨分脑颅骨和面颅骨。一共23块(未计3对听小骨)
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1块尾骨、12对肋、一块胸骨。一共51块
上肢骨分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一共64块
下肢骨分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一共62块
  骨组织由活细胞和矿物质(主要是钙和磷)混合构成,正是这些矿物质使骨头具有坚实的物性。骨头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例如臂骨是长骨,腕骨是短骨,胸骨和颅骨是扁骨,椎骨是不规则骨。成年人的骨主要由两种组织构成:坚硬的密质骨在外,多孔的松质骨又称海绵骨在内。长骨中的大腿骨,或称股骨,骨干主要由密质骨构成,中间填满称为黄骨髓的脂肪。
  凸起的骨端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外包一层薄薄的密质骨。松质骨含有制造血球的红骨髓。大多数骨头的表面覆盖一层致密的纤维膜,称为骨膜。血管和神经纤维穿过骨头坚硬外层上的小通道进入疏松的内部。
  很难想像得到骨头是有生命、能生长的组织,骨头是怎么生长的呢?
  骨头循独特的方式生长:首先是新细胞形成,然后,这些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有机物,成为环绕自身的基质,最后,钙盐在基质里沉积,使之逐渐变硬。
  人的骨头,早在胎龄二月时就开始形成。此后不断生长,女子到十六岁左右骨头才停止生长,男子则长到十八岁左右。胸骨至仁十五岁左右就不再硬化,但其他骨头的强度和钙量仍不断增加,直到三十五岁左右才停止。在人的大半生中,骨头不断改造,骨组织不断耗损和补充。
  在胎儿时期,骨头的形成方式有两种。颅顶的骨头是在结缔组织膜里开始生长的,其他骨间大多始于“雏型”软骨。雏型软骨与真骨相似,只是比较柔软,宜于快速生长,最终被真骨替代。雏型软骨是逐渐由骨组织替代的。长骨的替代过程由骨干中心和骨的两端开始;最终在骨干和两端之间只留下一层薄薄的软骨,称为生长板。生长板不断形成新的软骨,软骨随后又被真骨代替,于是骨头得以生长。一旦生长板不再形成软
  骨,骨头也就停止生长。
  “骨龄”如何测定?有何重要性?
  在生长期间,长骨两端附近的软骨层以预见得到的速度变薄,最终消失,骨头也就停止生长。借助X射线检查可测定生长板的厚度,从而确定骨龄。
  虽然每个儿童的骨头生长速度不同,但是一般来说,骨龄同年龄是相应的。如果骨龄与年龄之间出现较大的差异,可能是内分泌失调。
  骨头可能被撞伤吗?
  是的,骨头可能被撞伤。遭受一次猛烈撞击,或者不慎摔倒,有时会引起骨膜下出血。骨膜是一种纤维膜,覆盖在大多数骨头的表面,其中有血管和神经。
  骨头被撞伤会引起疼痛,但是通常在几天内就痊愈。如果疼痛持续,或者活动受限制,应该去看医生,可能需要作X射线检查,以确定是否有骨折。
  什么叫做有创骨折?什么叫做无创骨折?
  骨折因严重受伤而起,可能是摔倒或受到猛击所致。骨头裂开或折断,而周围组织无严重损伤,皮肤也没有破损,称为无创骨折。周围组织广泛受损,折断的骨头或穿透邻近组织,凸出于皮肤之外,称为有创骨折。有创骨折的伤者易受感染,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若是轻微骨折,只要休息,也许再加上夹板或悬带,伤处就会自行愈合。万一伤势比较严重,得把断裂的骨片接上。断骨接好后,必须停止活动,可以敷上石膏,采用牵引装置,或使用固定针、固定板,固定骨位。
  什么叫做关节?关节是怎么构成的?
  关节是连接两块或两块以上骨头的结构。一般人提起关节,总想到活动,其实关节也有固定的,连接颅骨的纤维也是关节。
  在关节处,骨头由称为韧带的坚韧纤维索紧密连在一起。骨头两端覆盖平滑的软骨,可在活动时减少骨头表面的摩擦。关节间隙还 有一层滑膜,产生一种润滑关节和滋养软骨的液体。人体的主要关节计有肩、肘、腕、髋、膝、踝、颌等处的关节,在手、足和脊柱内还有许多小关节。
  不同类型的关节有不同的活动方式。屈戎关节,例如手指关节、肘关节和膝关节,容许骨头在一个平面上作前后运动。球窝关节,例如髋关节或肩关节,容许侧举、旋转以及前后运动。
  经常把关节弄得噼啪响,会引起关节炎吗?
  医生还不能肯定为什么板指关节会产生这种响声,不过,长期把关节弄得作响,看来与关节炎和其他病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
  所谩脱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治疗?
  骨头离开了在关节内的正常位置,称为脱位,通常是遭受猛力打击或韧带撕裂所致;韧带是把骨头系于适当位置的组织,受到损伤就可能撕裂。
  脱位通常是在运动中相互碰撞引起的,几乎可发生于任何一个关节。症状为剧痛、关节迅速肿胀、皮肤变色、无法活动,此时关节看上去变了形。要治愈脱位,必须由医生将骨头复位,然后尽可能加以固定。
  肌腱和韧带有什么不同?
  肌腱是坚韧的带状结缔组织,薄而结实,把肌肉系在骨上,并带动它们。韧带也是坚韧的带状结缔组织,弹性较肌腱强,把相邻的骨头连在一起,保持在适当位置。活动范围超过极限或拉扯过剧,韧带和肌腱都会受损。
  腱炎是一种什么病?该怎么治疗?
  腱炎是身体里许多肌腱中的某—根发炎,起因包括肌腱过劳、肌腱受伤,或者肌肉绷得太紧,以致在休息时也扯紧肌腱。通常连滑液鞘也发炎,滑液鞘的作用是保护肌腱,并且使肌腱在骨头和关节表面易于滑动。若滑液鞘也发炎,就称为腱鞘炎。
  凡肌腱连接肌肉和骨头处。都可以患上腱炎,最常见于腕、肘(网球家肘)、足跟、肩和膝。
  腱炎的症状为局部疼痛、肿胀和活动受到限制。治疗的第一步是让患部休息。冰敷、服用阿斯匹林或异丁苯丙酸,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和肿胀。在较严重的情况下,医生会开处方药物。
  疼痛缓解后,下一步是防止肌腱僵硬;这得小心进行,否则会加重病情。患者要做些缓慢而轻柔的伸展运动,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尽可能伸展患肢,每次维持姿势至少二十秒钟。重要的是不要让患部因不活动而变得僵硬。如果在一周内疼痛和僵硬的情况没有改善,应请医生诊治。
  医学上何谓扭伤?扭伤和腱炎如何区别?
  扭伤是把骨头维系在一起的关节韧带部分撕裂,最常见于踝、膝以及手指关节,其他关节有时也会扭伤。轻度扭伤的症状与腱炎有些相似,两者都有局部疼痛和触痛。腱炎的症状通常变化缓慢,在发病的数天里,患部或许还能短暂负重,只是会因得不到休息而病情加重。
  扭伤几乎总是由直接损伤立即引起的,伤处往往在短期内丧失功能,通常伴有青肿,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痊愈。若严重扭伤,韧带完全撕裂,必须立即加以护理,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复原。
  运动后的翌晨为什么有时会感到肌肉酸痛?
  很可能是准备活动不足、运动过度或是这次运动之前已许久没做运动。
  运动时肌肉收缩,可能使肌纤维拉扯过度;停止运动后, 肌纤维就肿胀起来,数小时后开始僵硬发痛。实际上,剧烈运动可轻微撕裂肌纤维,休息期间肌纤维肿胀,那是康复过程的一部分。
  扯伤了肌肉和下肌断裂如何区分?
  肌肉被扯伤和肌肉断裂,一般都是用力过度所致,但是两 者有显著区别。肌肉被过度拉扯,尤其是突然过分拉扯,某些肌纤维会撕裂,引起疼痛、肿胀和无力,称为肌肉扯伤,这是 运动员在没有充分做好准备动作时常见的损伤,一般很快痊愈。
  肌肉整条或部分脱离骨头,称为肌断裂。伤处肌肉无力,可能需动手术来修补断裂的肌肉。
  扯伤了腿部肌肉,如何减轻疼痛?
  扯伤了肌肉,首先应该停止引起损伤的活动,然后抬高伤腿,施以冰敷,以防止肿胀。疼痛通常会在几天内消退,伤者应让肌肉休息至疼痛消失为止。如果疼痛和肿胀严重,应该去看医生。受伤后必须走动的话,应该包扎腿部伤处以助支撑体重,或者使用拐杖,以免加剧损伤。
  严重扯伤的肌肉痊愈后,不可立即恢复日常活动,应先接受物理治疗伸展肌肉加强肌肉力量。
  鞭打式颈伤是怎么回事?可以治愈吗?
  鞭打式颈伤通常见于汽车事故,是头部猛地向前甩,随即又向后猛甩所造成的。
  伤处疼痛和僵硬,有时持续一段很长时间,情况严重的可引起脊髓断裂,导致四肢麻醉,甚至死亡。
  这种颈伤最常见的是颈椎周围的肌肉和韧带被撕裂或扯伤。损伤需要几个星期才可治愈,期间伤者必须戴上特制的颈圈。损伤治愈后,肌肉的痉挛和疼痛仍可能持续一段日子。
  休息、适当热敷和按摩有助于缓解疼痛和僵硬。在某些情况下,服用止痛药和肌肉松弛剂也是有用的,但是靠这些药物可能产生赖药性。情绪紧张看来不利于康复,这可能是头部肌肉不能脱离紧张状态的缘故,所以伤者在疗伤、康复期间,应该力求放松,避免情绪紧张。
  什么叫粘液囊炎?有那些症状?
  粘液囊炎即粘液囊发炎。粘液囊位于骨头之间或肌腱与骨头之间,充满润滑液,以减少骨头受到的摩擦。长期的磨损和撕裂、损伤、感染,是粘液囊炎的常见起因,有些病例则没有明显的病因。粘液囊炎的症状为局部疼痛肿胀,此病常见于膝(女仆膝)、肘(学生肘)、肩、髋、足跟和拇趾基节等部位。
  患者要让患处休息;如果需要,可用夹板或系带加以支撑。服用阿斯匹林或扑热息痛,外敷冰袋,可以止痛。如果三四天后疼痛不减轻,或患部活动越发困难,应该请医生诊治。严重的粘液囊炎,须用处方药物来治疗。如果患部极度肿胀,医生可在局部麻醉下抽出囊内的液体,将药物注入排空的囊内。
  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颅骨、躯干和四肢3个大部分。它们分布在全身各部位,支撑着身体,保护内部器官,同时由肌肉帮忙,进行各种活动。假如没有了骨骼,人体就成了一堆肉,还能做什么呢?所以不能没有骨头。
  人体所有的骨骼,从形状和大小上各不相同,有的较大,如胫骨、肱骨等,有的则很小,如趾骨等。从形状上大致可分为5种: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和含气骨。扁平状的骨起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比如颅骨保护大脑等;棒状骨负责人体运动,例如四肢的骨骼等。
正常成人有206块骨【学术分享】上下肢骨解剖学
我的图书馆
【学术分享】上下肢骨解剖学
附肢骨骼附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上、下肢骨均由肢带骨和自由肢骨组成。上、下肢骨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基本相同。由于人体直立,上肢成为灵活的劳动器官,下肢起着支持和移位的作用。因而,上肢骨纤细轻巧,下肢骨粗大坚固。附肢骨的配布如下表。上肢骨下肢骨肢带骨肩胛骨 锁骨髋骨自由肢骨近侧部肱骨股骨中间部桡骨、尺骨胫骨、腓骨、髌骨远侧部腕骨(8)、掌骨(5)、指骨(14)跗骨(7)、跖骨(5)、趾骨(14)一、上肢骨(一)上肢带骨1.锁骨clavicle 呈“~”形弯曲,架于胸廓前上方。内侧端粗大,为胸骨端,有关节面与胸骨柄相关节。外侧端扁平,为肩峰端,有小关节面与肩胛骨肩峰相关节。内侧2/3凸向前,呈三棱棒形;外侧1/3凸向后,呈扁平形,二者之间交界处较薄弱,锁骨骨折多发生在此处。锁骨全长可在体表扪到。锁骨将肩胛骨支撑于胸廓之外,以保证上肢的灵活运动。2.肩胛骨scapula 为三角形扁骨,贴于胸廓后外面,介于第2到第7肋骨之间。可分二面、三缘和三个角。腹侧面或肋面与胸廓相对,为一大的浅窝,称肩胛下窝subscapular fossa。背侧面有一横嵴,称肩胛冈spine of scapu1a。冈上、下方的浅窝,分别称冈上窝supraspinous fossa和冈下窝infraspinous fossa。肩胛冈向外侧延伸的扁平突起,称肩峰acromion,与锁骨的肩峰端相接。上缘短而薄,外侧分有肩胛切迹,切迹外侧有向前的指状突起称喙突coracoid process。内侧缘薄而锐利,临近脊柱故又称脊柱缘。外侧缘肥厚邻近腋窝,又称腋缘。上角为上缘与脊柱缘会合处,平对第2肋。下角为脊柱缘与腋缘会合处,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为计数肋的标志。外侧角为腋缘与上缘会合处,最肥厚,为朝向外侧方的梨形浅窝,称关节盂glenoid cavity,与肱骨头相关节。盂上、下方各有一粗糙隆起,分别称盂上结节和盂下结节。肩胛冈、肩峰、肩胛骨下角、内侧缘及喙突都可在体表扪到。(二)自由上肢骨1.肱骨humerus 分一体及上、下两端。 上端有朝向上后内方呈半球形的肱骨头head of humerus,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头周围的环状浅沟,称解剖颈anatomical neck。肱骨头的外侧和前方分别有隆起的大结节greater tubercle和小结节lesser tubercle,它们向下各延伸一嵴,称大结节嵴和小结节嵴。两结节间有一纵沟,称结节间沟。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外科颈surgical neck,较易发生骨折。肱骨体上半部呈圆柱形,下半部呈三棱柱形。中部外侧面有粗糙的三角肌粗隆de1toid tuberosity,为三角肌附着处。后面中部,有一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sulcus for radial nerve,桡神经和肱深动脉沿此沟经过,肱骨中部骨折可能伤及桡神经。内侧缘近中点处有开口向上的滋养孔。 下端较扁,外侧部前面有半球状的肱骨小头capitulum of humerus,与桡骨相关节;内侧部有滑车状的肱骨滑车trochlea of humerus,与尺骨形成关节。滑车前面上方有一窝,称冠突窝;肱骨小头前面上方有一窝,称桡窝;滑车后面上方有一窝,称鹰嘴窝,伸肘时容纳尺骨鹰嘴。小头外侧和滑车内侧各有一突起,分别称外上髁lateral epicondyle和内上髁medial epicondyle。内上髁后方有一浅沟,称尺神经沟,尺神经由此经过。下端与体交界处,即肱骨内、外上髁稍上方,骨质较薄弱,受暴力可发生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大结节和内、外上髁都可在体表扪到。(二)自由上肢骨1.肱骨humerus 分一体及上、下两端。 上端有朝向上后内方呈半球形的肱骨头head of humerus,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头周围的环状浅沟,称解剖颈anatomical neck。肱骨头的外侧和前方分别有隆起的大结节greater tubercle和小结节lesser tubercle,它们向下各延伸一嵴,称大结节嵴和小结节嵴。两结节间有一纵沟,称结节间沟。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外科颈surgical neck,较易发生骨折。肱骨体上半部呈圆柱形,下半部呈三棱柱形。中部外侧面有粗糙的三角肌粗隆de1toid tuberosity,为三角肌附着处。后面中部,有一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sulcus for radial nerve,桡神经和肱深动脉沿此沟经过,肱骨中部骨折可能伤及桡神经。内侧缘近中点处有开口向上的滋养孔。 下端较扁,外侧部前面有半球状的肱骨小头capitulum of humerus,与桡骨相关节;内侧部有滑车状的肱骨滑车trochlea of humerus,与尺骨形成关节。滑车前面上方有一窝,称冠突窝;肱骨小头前面上方有一窝,称桡窝;滑车后面上方有一窝,称鹰嘴窝,伸肘时容纳尺骨鹰嘴。小头外侧和滑车内侧各有一突起,分别称外上髁lateral epicondyle和内上髁medial epicondyle。内上髁后方有一浅沟,称尺神经沟,尺神经由此经过。下端与体交界处,即肱骨内、外上髁稍上方,骨质较薄弱,受暴力可发生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大结节和内、外上髁都可在体表扪到。3.
尺骨u1na 居前臂内侧部,分一体两端。上端粗大,前面有一半圆形深凹,称滑车切迹troch1ear notch,与肱骨滑车相关节。切迹后上方的突起称鹰嘴olecranon,前下方的突起称冠突coronoid process。冠突外侧面有桡切迹,与桡骨头相关节;冠突下方的粗糙隆起,称尺骨粗隆u1nar tuberosity。尺骨体上段粗,下段细,外缘锐利,为骨间缘,与桡骨的骨间缘相对。下端为尺骨头head of ulna,其前、外、后有环状关节面与桡骨的尺切迹相关节,下面光滑借三角形的关节盘与腕骨隔开。头后内侧的锥状突起,称尺骨茎突sty1oid process。在正常情况下,尺骨茎突比桡骨茎突约高l cm。鹰嘴、后缘全长、尺骨头和茎突都可在体表扪到。4.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1)腕骨carpal bones:8块。排成近、远二列。近侧列由桡侧向尺侧为:手舟骨scaphoid bone、月骨1unate bone、三角骨triquetral bone和豌豆骨pisiform bone;远侧列为:大多角骨trapezium bone、小多角骨trapezoid bone、头状骨capitate bone和钩骨hamate bone。8块腕骨连接形成一掌面凹陷的腕骨沟。各骨相邻的关节面,形成腕骨间关节。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近端形成的椭圆形关节面,与桡骨腕关节面及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构成桡腕关节。 手骨(2)掌骨metacarpal bones:5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第1~5掌骨。掌骨近端为底,接腕骨;远端为头,接指骨,中间部为体。第1掌骨短而粗,其底有鞍状关节面,与大多角骨的鞍状关节面相关节。(3)指骨phalanges of fingers:属长骨,共14块。拇指有2节,分别为近节和远节指骨,其余各指为3节,分别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每节指骨的近端为底,中间部为体,远端为滑车。远节指骨远端掌面粗糙,称远节指骨粗隆。二、下肢骨 (一)下肢带骨 髋骨hip bone 是不规则骨,上部扁阔,中部窄厚,有朝向下外的深窝,称髋臼;下部有一大孔,称闭孔。左右髋骨与骶、尾骨围成骨盆。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三骨会合于髋臼,16岁左右完全融合⒈髂骨ilium构成髋骨上部,分为肥厚的髂骨体和扁阔的髂骨翼。髂骨体构成髋臼的上2/5,翼上缘肥厚,形成弓形的髂嵴iliac crest。髂嵴前端为髂前上棘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后端为髂后上棘pos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髂前上棘后方5~7cm处,髂嵴外唇向外突起,称髂结节tubercle of iliac crest,它们都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在髂前、后上棘的下方各有一薄锐突起,分别称髂前下棘和髂后下棘。髂后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迹greater sciatic notch。髂骨翼内面的浅窝称髂窝iliac fossa,髂窝下界有圆钝骨嵴,称弓状线arcuate line。髂骨翼后下方粗糙的耳状关节面称耳状面,与骶骨的耳状面相关节。耳状面后上方有髂粗隆,与骶骨间借韧带相连结。髂骨翼外面称为臀面,有臀肌附着。图1-39 6岁幼儿髋骨 2.坐骨ischium构成髋骨下部,分坐骨体和坐骨支。体组成髋臼的后下2/5,后缘有尖形的坐骨棘ischial spine,棘下方有坐骨小切迹1esser sciatic notch。坐骨棘与髂后下棘之间为坐骨大切迹greater sciatic notch。坐骨体下后部向前、上、内延伸为较细的坐骨支,其末端与耻骨下支结合。坐骨体与坐骨支移行处的后部是粗糙的隆起,为坐骨结节ischial tuberosity,是坐骨最低部,可在体表扪到。3. 耻骨pubis构成髋骨前下部,分体和上、下二支。体组成髋臼前下1/5。与髂骨体的结合处上缘骨面粗糙隆起,称髂耻隆起,由此向前内伸出耻骨上支,其末端急转向下,成为耻骨下支。耻骨上支上面有一条锐嵴,称耻骨梳pecten pubis,向后移行于弓状线,向前终于耻骨结节pubic tubercle,是重要体表标志。耻骨结节到中线的粗钝上缘为耻骨嵴,也可在体表扪到。耻骨上、下支相互移行处内侧的椭圆形粗糙面,称耻骨联合面symphysial surface,两侧联合面借软骨相接,构成耻骨联合。耻骨下支伸向后下外,与坐骨支结合,这样,耻骨与坐骨共同围成闭孔obturator foramen。 髋臼acetabulum由髂、坐、耻三骨的体合成。窝内半月形的关节面称月状面lunate surface。窝的中央未形成关节面的部分,称髋臼窝。髋臼边缘下部的缺口称髋臼切迹。2.髌骨patel1a 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位于股骨下端前面,在股四头肌腱内,上宽下尖,前面粗糙,后面为关节面,与股骨髌面相关节。髌骨可在体表扪到。图1-41 髌骨(右侧)图1-42胫骨和腓骨(右侧)3.胫骨tibia (图1-42)位于小腿内侧部,是粗大的长骨。上端膨大,向两侧突出,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二髁上面各有上关节面,与股骨髁相关节。两上关节面之间的粗糙小隆起,称髁间隆起intercondylar eminence。外侧髁后下方有腓关节面与腓骨头相关节。上端前面的隆起称胫骨粗隆tibial tuberosity。内、外侧髁和胫骨粗隆于体表均可扪到。胫骨体呈三棱柱形,较锐的前缘和平滑的内侧面直接位于皮下,外侧缘有小腿骨间膜附着,称骨间缘。后面上分有斜向下内的比目鱼肌线。体后面上、中 1/3交界处附近,有向上开口的滋养孔。胫骨下端稍膨大,其内下方有一突起,称内踝media1 mal1eolus。下端的下面和内踝的外侧面有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下端的外侧面有腓切迹与腓骨相接。内踝可在体表们到。4.腓骨fibula 位于胫骨外后方,为细长的长骨。上端稍膨大,称腓骨头fibular head,有腓骨头关节面与胫骨相关节。头下方缩窄,称腓骨颈neck of fibula。体内侧缘锐利,称骨间缘,有小腿骨间膜附着,体内侧近中点处,有向上开口的滋养孔。下端膨大,形成外踝 lateral malleolus。其内侧有外踝窝,与距骨相关节。腓骨头和外踝都可在体表扪到。5.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1)跗骨tarsal bones:7块,属短骨。分前、中、后三列。后列包括上方的距骨talus和下方的跟骨calcaneus;中列为位于距骨前方的足舟骨navicular bone;前列为内侧楔骨medial cuneiform bone、中间楔骨intermedius cuneiform bone、外侧楔骨lateral cuneiform bone,及跟骨前方的骰骨cuboid bone。跗骨几乎占据全足的一半,与下肢支持和负重功能相适应,距骨上面有前宽后窄的关节面,称距骨滑车,与内、外踝和胫骨的下关节面相关节。距骨下方与跟骨相关节。跟骨后端隆突,为跟骨结节。距骨前接足舟骨,足舟骨内下方的隆起称舟骨粗隆,是重要体表标志。足舟骨前方与3块楔骨相关节,外侧的骰骨与跟骨相接。(2)跖骨metatarsal bones :5块,只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形状和排列大致与掌骨相当,但比掌骨粗大。跖骨近端为底,与跗骨相接,中间为体,远端称头,与近节趾骨相接。第5跖骨底向后突出,称第5跖骨粗隆,在体表可扪到。(3)趾骨phalanges of toes,bones of toes:共14块。母趾为2节,其余各趾为3节。形态和命名与指骨相同。母趾骨粗壮,其余趾骨细小,第5趾的远节趾骨甚小,往往与中节趾骨长合。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肢骨共有多少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