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的骨头变成了什么骨头、肌肉和牙齿变怎样?

中国盘古文化研究--盘古山上话盘古--user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盘古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古建筑研究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中国盘古文化研究--盘古山上话盘古
&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是研究宇宙起源,创世说和人类起源的主要线索。世界是如何创造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这几乎是一个世界性的疑问,也是众多的科学家、学者从不同领域探讨研究的问题。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文化的“根”,这条“根”不仅见之于文字记载的历史,而且远远延伸到文字发明以前的时代。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源头,也深深地扎在自己的神话传说之中,为了了解自己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人们不得不经常清点这些祖先遗留下来的神话遗产。我们不仅要研究和欣赏这些古代神话,而且要从中窥见远古社会的图景,追溯我们祖先的足迹,从中国古代的神话,看神话中的古代中国,挖掘盘古文化资源,探讨盘古文化滋生的时代背景和土壤,对于发展旅游业,为经济建设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 &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泌阳县盘古山盘古庙的年代十分久远,至迟唐代中期,开始祭祀盘古,至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神话历史流传久远,传播范围又极为广泛。早在西汉初年就有流传,但具体记载盘古特别是能记出准确地点的当属三国时期吴国人徐整的《五运历年记》。不仅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而且在我国北至黑龙江的漠河、南达两广,西至甘肃、西南的苗、瑶、土家、畲、侗、壮、布依、仡佬、傈傈、白、彝族、在东北满、朝鲜、赫哲、鄂温克民族中也都有流传。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故事中,也有类似母题的传说故事。然而就全国各地的关于盘古神,就其广泛和系统性来说,只有泌阳县盘古山附近的神话传说故事丰富,而且从唐代在盘古山就有盘古庙,自古以来荆襄淮汉地区的群众祭祀盘古神像的民俗。每年农历三月三都要举办盛大的庙会,前来赶会的群众达数十万人。除盘古山的盘古庙以外,在山周围31.5平方公里内,还广泛分布着与盘古有关的盘古墓、八子山、盘古磨、磨山、石狮子、石箱子、盘古井、百神庙等,构成一套完整的有关盘古文化的系列神话故事。因此,泌阳县有“盘古之乡”的之说,就其盘古文化、知名度高、群众基础好、旅游品位价值大。同时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离县城较近。 & &盘古文化是在中华本土上滋生的中华文化,延续古今,传播中外,其时空的博大精深,居世界前列,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是数千年以来历史的创造,人民智慧的结晶。 &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传播中国的文化知识,我们深入民间,走访老农,广泛搜集了县志、史志、历史、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有关泌阳县盘古山及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等大量资料,利用学术研究的方法,以盘古神话及所产生的地域、土壤、历史沿革、论证了宇宙及人类的起源问题,系统地编写了《盘古山上话盘古》这本书。从新的角度来审视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受泌阳县人民政府委托,编制了《沁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把盘古文化旅游景区列入了总体规划,为了配合《泌阳县旅游发展总体体规划》的实施,我们编写这本书显得尤其重要。它填补了泌阳县系统反映盘古文化作为发展旅游事业重要资料的空白。 & &本书写作过程中,参考并吸收了前人、今人的一些研究成果,有些已随文注明,有些未能一一加注,凡属盘古神话传说故事,重点引用,并加注了引用书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徐宗显 日于泌阳
盘古文化探源
& &世界是如何创造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这几乎是一个世界性的疑问。也是众多的科学家、学者从不同领域探讨研究的问题。 & &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这就是寻根的欲望。文化越是发展,社会越是进步,人类的寻根意识就越是强烈,越是自觉。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文化的“根”,这条“根”不仅见之于文字记载的历史,而且远远延伸到文字发明以前的时代。人们对那个时代的了解,除了考古发掘出来的一些器物外,主要依赖于口耳相传下来的神话资料。 & &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源头,也深深地扎在自己的神话传说之中,为了了解自己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人们不得不经常清点这些祖先所遗留下来的神话遗产,并根据各个时代科学发展的水平,对它们作出自己的阐释和弘扬。 & &神话是我们祖先的创造物,又是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的历史见证。我们不仅要研究和欣赏这些古代神话,而且要从中窥见远古社会的图景,追溯我们祖先的足迹,从中国古代的神话,看神话中的古代中国,挖掘神话文化旅游资源,探讨盘古文化滋生的土壤。 & 2000多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在他的不朽的诗篇《天问》中,劈头就提出这样的问题:那远古开端时候的情形,是谁把它传述下来的呢?首先碰到仍是“神话”。所谓“神话世界”,是原始人以其不发达的心智(乃至语言),通过不自觉的幻想所创造出来的一个既反映当时现实突然而又完全非现实的世界,神话是一个民族童年生活的写照,要追寻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必须了解它的神话。盘古神话包括“创世神话”、“天地开辟神话”、“万物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民间神话包括“造物主”、“宇宙起源和宇宙论”、“半人半神和文化英雄”、“地球的地形特点”等。 & &古老的神话没有框框,不受任何限制,古朴自然:盘古一只手就可以举起苍天;共工一头可以碰到一座大山。现代人不说你神经病,也笑话你。原始的初民在将自然力量人格化以后,产生了最初的神,将人类早期与大自然搏战的历史和观点附着在这些神身上,产生了美丽动人的神话。神来自天空的思想,表现在世界各民族的宗教仪式上。中国最古老的宗教形式要称天帝崇拜,其最高仪式就是泰山祭天。神话是口述历史的一种形式。神话中所谓的神,都来自宇宙----天空中的高级生命。 & &中华文明浑身都是宝,它在许多方面比世界其他民族优秀。就拿神话而言,中国神话远比古希腊神话更有价值。中国神话既包含了许多民族的神话,也融合了许多不同民族的文化。它不单单是中国史前最宝贵的资料,也是全世界人类史前历史的最有效记载。 & &中国古人格外注意天空并非源起于殷商或西周,早在神话出现的时候,原始人对虚无的天空总是津津乐道,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关于天的神话。中国上古神话是以“天”为中心展开的,许多著名的神迹都和“天”有密切的关系。如“开天辟地”的神话涉及盘古,伏羲、女娲、混沌、黄帝等神;“天梯”的神话涉及伏羲兄妹、祝融、共工等神。可以说,天神话是一条红线,它能穿起中国许多神话和古神。神话的历史要比文字的历史久远。中国的天崇拜产生于殷,周时期,比神话不知要晚多少年。因此“天空崇拜”与“天神话”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古代神话中的“天”是什么?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在《天问》里曾这样问道: & &“遂古之初,谁传道人?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比?圜则九重,敦营度之?惟兹何功,敦初作之?”郭沫若以文学的笔调翻译此诗大意说:“请问,关于远古的开头,谁个能传授?那时天地未分,能根据什么来考究?那时混混沌沌,谁个能够弄清?有什么东西在回旋浮动,如何可以分明?无底的黑暗生出光明,这样为的何故?阴阳两气渗和而生,它们的来历又从何处?穹窿的天盖共有九重,是谁动手经营?这样一个工程何等伟大,谁个是最初的工人?” & &屈原的诗追寻的是世界的起源问题,他的问题并不是仅凭个人的想象,它包含了古代人对世界本源的看法,但同时,也是以大量的神话传说作为背景的,其中就包含了“开天辟地”的神话。 & &《淮南子,精神训》曾描述天地未分时的景象:上古的时候,没有天也没有地,世界像一个大气团,窈冥混沌。后来的混冥之中,慢慢发出了阴阳两位大神,他们在那判别阴阳,安置四极,这才慢慢产生了世界万物。这个描述,带有很强的共性,因为全世界民族的造物神话几乎是如此的,不论是印度、埃及、还是美洲的印第安人,都是这样来形容最初的世界。 & &在这些神论里,最粗犷、最美丽的神话,是中国的“盘古开天”的神话: & &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天也没地,宇宙像一个混混沌沌、模模糊糊的大鸡蛋,在漫无边际地滚啊滚啊?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在窈冥混沌中产生了一个生命,就是人类的始祖---盘古大神。也许是受了这混冥景象的影响,盘古每天只知呼呼睡大觉,连动也不动一下,谁都想不到的是,盘古这一觉睡得好长好长,一下子睡了一万八千年。在这期间盘古孕育着、成长着。 & &突然有一天,盘古醒了。他揉了揉眼睛,四周是茫蒙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呀!他定了定神,还是什么也看不见,四周漆黑一片,黏糊糊的,闷得他心里发慌。他想:总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心里一生气,不知从哪里抓过来一把斧头,朝着眼前黑暗的混沌,使劲一抡。只听得哗啦一声巨响,这个大鸡蛋似的混冥被盘古一斧头给辟开了。鸡蛋中一些轻的东西冉冉升起,变成了天,而一些重的东西沉沉下降,最后变成了大地。从此以后,人类有了自己的祖先,有了天,也有了地,一个美好的世界展现在眼前。 & &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刚刚形成的天总不想在上面好好呆着,它总想与大地再结合在一起。于是,它又慢慢降了下来。盘古把天推上去,天又降下来,反复几次。可盘古不愿意再回到混沌中去,没办法,只好站在它们中间,头顶着天,脚踏着地,随天地的变化而变化。 & &可就是这样顶着,天与地也还是有一部分相连在一起,气得盘古左手拿个凿子,右手拿着他的大斧头,又辟又凿,好不容易才把相连的部分给弄断了。 & &这样一来,天与地再也合不拢了,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极厚,盘古的身子自然也变得极长极长。据说,盘古有九万里那么高。 & &盘古双手托着天,脚踏着大地,默默无闻独自一人在开天辟地,真是功德无量。然而,盘古再伟大也总是要死的,当他知道天再也掉不下来的时候,他倒下去死了。他临死的时候,周身突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从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了轰隆隆的雷鸣,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手足和身体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四方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肌肉变成了田地,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圆润的珍珠、湿润的玉石等,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就连他身上出的汗也变成了雨露和甘霖。 & &盘古开天的神话,一部分是盘古从混冥中一斧头辟出天与地,一部分是盘古用斧和凿辟断了天地的连接部分。神话的第一部分,根本不属于开天辟地的神话。它是原始民族对宇宙最初状态的设想,以及突然感知宇宙的一种记忆描述。神话的第二部分,在天慢慢下降的过程中,盘古用斧头和凿辟开天地相连接的部分。通观中国整个神话,开天辟地由几个神话组成,如“天倾西北”、“天维缺”和、“女娲补天”,它们的内容只和盘古开天神话的第二部分有关。因此,盘古神话的第二部分,才是真正意义的开天辟地。 & &盘古的神话是美丽的,因此他是个伟大的善良之神,默默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由于他的“临死化身”,我们才拥有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 & &盘古虽然费了极大的努力开天辟地,可开天辟地的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在盘古死后,那个本来升上去的天,又慢慢降临大地,就悬浮在人们的头顶上,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得着。天和地之间有一根大柱子----不周山,它上顶着天,下接着地,从某种角度看,这不周山就是盘古的化身。 & &盘古神厥功其伟,因而得到后世民族的广泛祭祀,盘古的庙从北方一直延续到南方,甚至海南都有盘古祠。江西会昌有盘古山,湖南湘乡有盘古祠,浙江杭州有盘古冢庙,四川成都有庙祀,河南省济源王屋山也有盘古庙。泌阳县与桐柏县交界处的有座盘古山,山上盘古庙就比较有规模。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山川志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宋建盘古庙为群蛮所归庙祀盘瓠荆湖南北皆改盘瓠为盘古。每年三月三日都有大批的人前来祭祀。 & &世界上所有关于天地分离的神话,无一例外地认为:天和地同样由----混沌中产生的。在整个考虑了中国“天”系列神话,包括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天梯,天缺地残等等,中国天系列神话的出现绝非偶然,这些神话的主干恰好可以排列成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件过程。因此,神话中描绘的“天”,它并不是一个无形的虚天,而是一个有形有体的实在“天”。 & &在上个世纪初,一些外国学者研究了中国神话以后,提出“盘古是一条狗,大禹是条虫”的观点。关于盘古是条狗,起源于《后汉书,南蛮传》,讲的是高辛王当国王时,一只名叫盘瓠的忠勇狗,因杀敌立功,娶了公主为妻,因而传下后代,成为南方“蛮”族祖的故事。这本来是西南少数民族,如苗、瑶、畲、彝等族的神话,与汉民族本无关系。因为“盘瓠”、“盘古”发音相近,就有人认为他们是一回事。 & &不错,汉族的盘古神话与西南少数民族的盘瓠神话的类似处,他们都是造物主,是人类始祖。但盘古开天的神话,只有汉族记载最为全面。是西南少数民族接受了汉族的盘古神话,还是汉族接受了西南少数民族的盘瓠神话呢?这两个神只表明神话的源头是同一个。后来,聚集在一起的人,开始迁徒,文化发生了歧变,神话也发生了变异。于是苗族地区有了盘瓠的神话,而汉民族则保留了盘古的神话。 & &盘瓠神话载于东汉的《风俗通义》,而盘古神话载于三国的《五运历年记》,因此,盘瓠神话比盘古神话古老,所以,盘古肯定是从盘瓠那里演变过来的,这个说法也不对。 & &盘古神话地理位移、异地同说的现象,恰好可以证明盘古开天、天地分离作为一个动态的事件,被不同民族目击,因而以神话的形式保留下来。关于“天地分离”的神话地理位移、异地同说现象不但在中国、在印度、菲律宾、日本等国的神话事故里,同样发现了极为相似的上古传说。 & &翻开各民族的神话,赫然写在第一页上的都是关于宇宙万物从何而来的创世故事。然而,一些专家学者对于中国有无创造世界的神话,却一直是众说纷纭,疑窦丛生。一些西方学者干脆不承认中国存在过创世神话,例如美国学者波德(Derk Bodde)的说法,就很有代表性: & &“特别应该强调的是(如果把盘古神话除外),中国可能是主要的古代文明社会中,唯一没有真正的创世神话的国家。中国哲学也有类似情况。中国哲学历来对人类的彼此关系以及对周围环境的适应特别关注,对于宇宙天体的起源却兴趣不大”。不可否认,中国文化向来有一种强烈的务实倾向。但是,读到中国的历史,有一句口头禅却是妇孺皆知:“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国老百姓都相信天地是盘古开辟的,为什么西方学者却将盘古神话排除到中国神话系统之外呢?盘古,这位中国的开辟大神,在中国历史上是相当晚才出现的。他既不见于考古文物,又不见先秦文献,直到公元3世纪,他才突然出现在三国时代的徐整笔下。然而,盘古神话固然是创世神话,但它不过是创世神话中的一种。将盘古神真的排除在中国神话系统外,也不能说中国没有别的创世神话。除了汉族外,中国土地上还居住着50多个少数民族。中国神话学的一个极大成就,就是在许多少数民族中采录到了大量的原生态神话作品,其中包含着不少创世神话。如苗族的《枫木歌》、彝族的《阿细的先基》、纳西族的《创世记》等等。这些创世神话的出现,使“中国没有创世神话”的理论不攻自破了。 & &盘古神话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呢?盘古的国籍是不是中国呢?它还算不算是中国的创世神话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解剖出盘古神话中的基因----母题,然后逐个追溯这些母题的历史背景及发生、发展的脉络,以确认盘古的血统。盘古神话与中国人种由来问题联系在一起。 & &西方向来流行中国人种西来的理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埃及、巴比仑、印度三说。 & &从1654年(清顺治十七年)德国传教士基尔旭(A Kircher)提出中国人系埃及人之后裔起,西方有许多人认为中国人种来自埃及。其证据一是中国的甲骨文与埃及象形文字之间有相似之处,二是认为埃及人善于航海,可以通过海洋漂至中国。 & &中国人传自印度说是西方“西利安种子说”的推演,法国人哥皮说(A deGobinean)就曾提出埃及人与中国人皆源自印度。不过,最早提出盘古为印度之神人,还要算明代的马欢,他在《瀛涯胜资,锡兰国》中,将盘古等同于印度的创世大神阿达摩(Adan, 亦译阿聃,安茶),他说: & &“王居之侧,有一大山(Adam’s Pead),侵云高耸,山顶有人脚迹一个,入石深二尺,长八尺余,云人祖阿聃(Adan)圣人,即盘古之足迹也。” & &还有一种西来说的理论,认为盘古乃巴比伦巴族(Bak)之音转。这种理论曾得到一些中国学者的拥护,例如清末丁谦《中国人种以来考》中就说: & &“西史谓徒中国者为巴克民族,巴克乃盘古转音。中国人谓盘古氏开辟天地,未免失实,而盘古氏之为中国始迁祖,则固确有可考亦”。 & &近年来,中国的青年学者何新先生,再次提出盘古神话西来的观点。他说盘古故事的原型出自西亚巴比伦的一部史诗,该史诗中“有一个最原始的混沌之神名‘Bau’,由它产生了大海与天空诸神,它死后被分尸化作天穹和陆地。Ban的故事向东流传到印度后,演变为梵天的故事。梵天(Brahma)的汉译音为“盘”,因此“盘古神话是东汉中叶以后取道西南流传到中夏的西亚、印度神话”。 & &总而言之,无论盘古传自印度还是巴比伦,都与西方流行的中国文化西来说相合,故他们多倾向将盘古神话排除在中国神话系统以外。 & &但是,更多的中国学者却认为:盘古神话来于中国南方流行的中国少数民族。茅盾先生在讨论徐整所记述的盘古神话时就说:“徐整是吴人,大概这盘古开辟天地的神话当时就流行在南方,到三国时才传播至东南的吴”。夏曾佑先生则更大胆地推断:盘古乃瑶祖神盘瓠传说之演变,他的观点至今有人支持。但盘古与盘瓠的故事却存在明显差别。盘古神是创业神,其业绩为开天辟地;而盘瓠,无论从古代文献记载还是从现代口头传说来看,都是讲一条神犬杀敌并与人类通婚的故事,是个典型的族源神话。这两个故事除主人公姓名发音相近似外,没有多少共同之处。 & &近代国际神话学的进展,却为盘古神话南来说提供了某些间接证据。人们已在太平洋沿海地区发现了许多相似的原始因子,表明这些地区存在着古老的文化渊源,国际上称之为“环太平洋文化圈”,其中,盘古神话所属的“宇宙之卵”母题,就被人称作“太平洋文化区的一个重要的趋向同性文化因子”。 & &盘古神话究竟是西来的还是南来的?凝惑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要弄清这个问题,还得从遍及世界的“宇宙之卵”创世神话说起。 & &从国际神话类型的角度来看,盘古神话无疑属于认为宇宙万物由卵虫出来的“宇宙之卵”母题: &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卷131徐整《五运历年记》)。 & &在中国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宇宙之卵型的创世神话:壮族:从前天地不分,宇宙中旋转着一团大气,大气越转越快,最后变为一蛋。这蛋后来爆裂为三片,一片飞到天边成为天空,一片掉在地下成为海洋,中间一片成为大地。苗族:宇宙中最初只有云雾,云雾像孵蛋样孵出两只巨鸟,巨鸟再孵出天地万物。彝族:宇宙是黑埃罗波赛神生的一个蛋。蛋中有天地日月星辰云雾风雨粮食人种。这蛋有三层,蛋皮为天,蛋白为日月星辰,蛋黄为地。纳西族:天地混沌未分,先出现声与气:声气相交,变为善恶二神。善神下一白蛋,白蛋生一神鸡,神鸡又下九对白蛋,孵出天地万物和一切善神;恶神下一黑蛋,黑蛋生一黑鸡,黑鸡也生下了九对黑蛋,孵出世间一切妖魔鬼怪。 & &宇宙卵神话不仅见于中国,在世界各地也多有发现: & &印度古书《摩奴法典》中说,混沌之神首先以意念造了水,将自己的种子放在水中,那种子变为一个金蛋,蛋中孵出梵天。梵天以两半蛋壳造成天地,然后创造了诸神和万物。 & &希腊神话中,宇宙最初由混沌之神主宰,其子黑暗之神后来取而代之,并与其母亲夜之女神结合,生下一个大蛋。蛋中生出爱神厄洛斯,蛋壳剖而为天地。爱神以生命之箭射入大地之冷胸,地上于是有了花果草木和飞禽走兽。 & & 芬兰史诗《卡列瓦拉》说:大气之女降于海,海鸟在其膝上做窝孵蛋,后来蛋掉在水中摔碎,蛋壳上半片成为天,下半片成为地,蛋黄成为日,蛋白成为月,蛋里的斑点成为星辰。 & &此外埃及、巴比仑、日本、大洋洲等地,都有“宇宙卵”神话。最令人感兴趣的是美洲印第安人,人们一般认为他们是二、三万年前横跨白令海峡去美洲落户的中国人的后裔。据说中美洲印第安人有一个创世大神名叫Tangdoa(有人认为其发音近似中国的唐尧或太槔、唐家佬、蛋家佬),他在“宇宙卵”内住了很久,后来打破此蛋,一半蛋皮成为天空,另一半蛋皮成为大地。西方一些民俗学家认为,宇宙卵神话是中美洲传统文化区(Themeso-American Trandition-Area)与太平洋群岛以及东南亚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的证据之一。我国也有一些学者(例如萧兵先生)持相似的见解。 & &“宇宙卵”母题在世界各地神话中的普遍性,以及蛋作为超自然生殖力象征在民俗中的广泛存在,说明将“卵”看作万物起源的思想,具有原始思维和原始崇拜的特征。 & &基于以上的介绍,我们知道:“宇宙卵”是一个世界性的母题,它起源于初民的共同心理结构与象征思维方式,因此,各个民族在创造自己神话时,都有可能运用这种象征,不约而同地创作出母题相同的神话,不能仅以许多民族都有“宇宙卵”神话上出现较晚,就得出他一定是外来侨民的结论。
盘古山盘古庙考略
& &在豫南的桐柏山系中,有一座山,名叫盘古山,又名九龙山。海拨459米。山北归泌阳县,山南十里为界为桐柏县。 & &盘古山在泌阳县陈庄乡境内。距泌阳县城15千米。其山体东界大磨,西接风山,南临猴山,北至百神庙,总面积约31.5平方公里。 & &据北魏东荆州(设立今泌阳县城)刺史郦道元《水经注》“比水”中载:“余以延昌四年〈公元515年〉,蒙除东荆州刺史,州治比阳县城,城南有蔡水,出南盘石山,故亦曰盘石川,西北流注于比,非泄水也”。据清康熙,道光八年《泌阳县志》载:“盘古山,县南三十里,蔡水(今田市河)出焉,本名盘山,后讹为盘古山,因立盘古庙于上”。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第一册,山川志55页),载:“盘古山在县南四十里,按水经盘石山蔡水所出,今讹为田市河,水径比水注,比阳故城南有蔡水出南盘石山,亦曰盘石川,县志盘古山,县南三十里蔡水出焉,本名盘石山,后讹为盘古,立盘古庙於上案盘,水经注作盘古通石古形,亦近盘古氏,见任方述异记(《录异记》),又见《路史》初,三皇纪浑敦(沌)氏。即代,所谓盘古氏,赣(江西省)之会冒有盘古山,湘(湖南)湘乡有盘古祠,九域(《九域志》)。广陵(江苏省淮阳具)有盘古冢庙,地理坤鉴(《地理坤鉴》)云,盘古龙首,人身,唐(唐朝)袁天纲谓:元始应世,亦见徐整(吴人),历纪(《五运历年纪》),荆湖南北以十月十六日为盘古生日,以候月之阴晴,今成都,淮安(唐代淮安郡,今在泌阳县城旧址)京兆(指陕西西安地方,渭水流域崇敬盘古,指汉唐时期京城周围,又为历史地名)皆有庙祀,案唐(唐朝)淮安郡,即唐州(今泌阳县城)治比阳即今泌阳县,泌阳县有盘古庙,远在宋(南北朝时的宋)前,近人考盘古,即后汉书之盘瓠,宋书(史书名)荆雍州蛮盘瓠之后也,宁(南京)蛮校尉领之蛮无徭役,而宋民赋役严苦,多逃入蛮,天嘉二十八年正月(公元587年),龙山雉水蛮寇钞涅阳县嗤水(今鲁山县至平顶山汝河)诸蛮因险为寇,魏书(史书名)刘石乱后,蛮族北迁陆浑,以南满於山谷,宛(南阳)洛(洛阳)萧条,略为丘墟,延兴中太阳蛮酋,桓诞拥沔水以北,嗤叶(叶县)以南八万余落,遗使内属高祖嘉之,拜诞征南将军,东荆州刺史(郦道元任刺史),听自选郡县,诞字天生桓元子也,永平中东荆州袁太守桓叔兴,前后,招慰太阳蛮归附者一万七百户,请置郡十六县,五十诏前镇东府长史郦道元检行置之,魏东荆州治比阳故城,道元尝刺是州,道元滴水注棘水历黄邮聚其聚落,悉为蛮,居名为黄邮蛮,黄邮聚在湖阳(今湖北枣阳市湖阳镇),新野间是东荆南,广南襄(襄阳)诸州,顺阳诸郡,率在蛮左势范围,史称桓诞窜,太阳蛮习其俗,为群蛮所归,庙祀盘瓠,当在此市。原始人类神其始祖,亦神道设教所,时有东荆州,隋(隋时)为显州,隋季牛祭之乱,显州杨士林、田缵起兵,大破祭于淮源。唐以缵为显州总管,绩魏蛮酋田益宗后也,蛮族后与唐化盘古之说,唐亦渐盛,荆湖南北皆改盘瓠为盘古,淮安(唐代淮安郡,今在泌阳县城)亦必改祀盘古,与成都、京兆并盛,人类进化,近已成为学说,县有盘古山盘古庙,实考古重要史料,正不必讳言,谓讹又案,世传三坟书(《三坟》史书)宋(南北朝时宋)张商英谓得,自比阳民家益,即此县古代传说商英或稳为文绵,亦路史初三皇纪之类也。(相传张商英在比阳民家夜宿,得三坟书,三坟书记载有三皇纪的文史资料,传说有盘古人类进化学说)。 & &通过上述《水经注》、《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载“盘石山”分析。在南北朝时郦道元撰写《水经注》时,盘古山仍为盘石山,并没有建盘古庙。唐朝渐盛荆湖南北皆改盘瓠为盘古,并成为人类进化学说,至此淮安(今泌阳)改祀盘古,盘古山的盘古庙推测也是在唐中期建成。盘古庙有山门、大殿、左右廊房、建筑精美、雄伟壮观、崇祀盘古、神像盘古头上生双角、方面大耳、身披兽皮、腰缠树叶、赤脚坐在神坛上。寺内有不少清代碑记,以歌颂盘古氏美德,赞颂盘古氏为阴阳之始,天地万物之祖。晚清时期由于连年战争,庙宇遭毁,现重修大殿三间,瓦房6间,殿内新塑盘古神像一尊。每年农历三月三日,盘古山一带的人们都要祭祀盘古,引来许多善男信女,以响器为前导,抬着给盘古爷的整猪整羊等祭品,一路焚香燃表,吹吹打打爬到山顶盘古庙,或求祈保佑,或烧香还愿,或祈雨、求子,祈雨是因为盘古爷赐给当地百姓三场私雨,求子是因为盘古奶捏泥人繁衍人类。故而盘古山周围六十里内从不受旱,每遇丰年,庙会盛况更是空前,会期连续5天。 & &盘古山山势挺拔,山石磷峋,草木葱郁,云雾僚绕。景色十分壮观。特别是在清晨日出,登城南望盘古山,但见山清如洗,曙色笼烟,云蒸霞尉,奇秀无比。因而被誉为“盘岚朝起”,列为泌阳八景之一。泌阳人常引盘古山作为荣耀说:“泌阳有座盘古山,高高矗矗磨着天”。清道光年间知县倪明进曾作诗赞美:“盘峰崎岖起城南,爽气朝来拥翠岚。混沌开天初见白,嶙峋列蛐尽谁兰。山光满廊清如洗,曙色笼烟秀乍含......”。再有那些美丽动听的盘古传说故事,更使盘古山闻名遐迩。 & &盘古山下的盘古村,相传是“人类之祖”盘古居住过的地方。上古时代,洪水遍地,谓之“天塌地陷”。盘古与其妹妹被石狮搭救,躲过劫难,后“滚磨成亲”,在这里捏泥人繁衍子孙后代,故名盘古山。他们成亲时滚的磨扇一片至今仍在东山脚下的大磨村头,另一片据说是盘古奶羞于兄妹成亲而带着去西山了。 & &盘古山主要由震旦系变质岩及燕山运动第二次侵入的二长花岗岩和物质混合岩构成。有铜、银、长石等矿藏,生长苹果、梨、山植、板栗、桔梗、柴胡、金银花、半技莲、鱼腥草等10数种中草药材。山南铜矿正在开采,山东金矿已开始采掘;山西南阳油田已经出泊。“盘古”的后代确实正在干着“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业。盘古山的盘古文化游览区列入《泌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今后的开发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盘古创世神话及宇宙的开劈
& &我们追溯盘古神话的根源时,“盘古”这个姓名出现的早晚,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关键在于盘古神话中所包含的“宇宙卵”母题,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根”究竟有多深。 & &说到盘古创世神话包含的“宇宙卵”母题,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太极阴阳宇宙观。因为易经的太极图的形状,正是一个“宇宙卵”。 & &太极圈以圆圈代表天象和宇宙。圆圈内画着两条阴阳鱼,白色的鱼象征着阳性,动态,代表天;黑色的鱼象征阴性,静态,代表地。二鱼形状一致,头尾相接形成妙合而凝的状态。古人从太极解释宇宙万物生成和变化的道理,近人称太极为宇宙模式图。故“太极”一词,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称呼原始宇宙的代名词。 & &《易经》的卜辞里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谓“易”就是变化。而这种变化之始开始于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四时,四时生八卦;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自然万物皆来,自阴阳两种力量的运动与变化,而阴阳则包含于太极这个“宇宙卵”中。这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中“天地混沌如鸡蛋”、“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的思想完全一致。 & &太极图的来源,宋代哲学家邵雍介绍先天太极图来历时曾说:“先天者伏羲所画之易也。后天者文王所演之易也。伏羲之易,初元文字,只有一图以寓其象数。而天地万物之理,阴阳始终之变具焉。”可见,最早的先天太极图,就是一个“宇宙卵”包融一切,象征着天地万物变化的道理。盘古神话中的“宇宙卵”母题,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出现,从出土陶纺轮到伏羲发明太极图的传说,再到《易经》、《楚辞》和《淮南子》中的混沌阴阳观念,这个母题在中国文化史上不断传承,左右着中国古代宇宙观的形成和发展。它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几万年前,它是中国古文化的一个“根”。 & &盘古神话中第二个母题是“垂死化身”。盘古死后化身为宇宙万物,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神话也能见到。例如:巴比仑神话中说,天神马杜克杀孔狮身龙首女怪,以其尸体造成大地。印度神话中,诸神以夏普神的身体造成世界。北欧神话中说,最初,宇宙混沌一团,在广漠的太空中只有一个极大的无底洞,洞中不断喷出冷气,从中长出一个巨大的冰巨人,名叫伊来尔。后来,神与冻巨人展开激战,杀死了他,将他的尸体堵在无底洞上,以他的肉形成大地,血和汗形成海洋,骨头造成山,牙齿为崖石,毛发为草木。 & &在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中也采录到不少盘古神话。例如,在白、瑶等民族中,都有盘古化为万物的故事。在布依族中,开天辟地后化身为万物的是大神布杰;在彝族传说中,化生万物的民族祖先阿卜多莫。还有的民族认为天地万物是动、植物变的;布朗族有大神顾米亚杀死犀牛,以其尸体造天地的故事;哈尼族神话中讲,龙王送给神仙一条牛,神以这条牛的眼睛为日、月,牙齿变为满天星斗,将它四条腿变为东西南北四根顶天柱子,用它的眼光为闪电,皮为响雷,眼泪变露珠,鼻涕变雨水,气为云,血为彩霞。普米族的巨人简剑祖猎杀马鹿以造天地万物;彝族史诗《梅葛》中,创世者打死老虎,老虎死后化为天地万物。各民族的神话中都涉及与盘古神话中相同的母题,“垂死化身”。 & &盘古神话“垂死化身”母题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这种宇宙观来自原始人的原始思维。自从他们意识到死亡之日起,就发现大自然也有着与人类相似的生死现象。在他们的眼前,太阳每天晚上死去,早上又复活;月亮在初一死去,在十五又复活;花草树木冬天死去,春天又复活……不仅自然万物在生老病死,而且还能相互转化。圆圆的蛋中,尸体会变成一堆土,土中又会生出一些野草或一棵树苗……种种死而复生的现象,使他们相信万物有不死的灵魂。而万物的变化,又导致了他们认为物体能自由变形的联想。在这两种原始信仰的基础上,“垂死化身”的母题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初民的神话传说之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垂死化身”母题产生的信仰根源。由于这种宇宙观的原始性和普遍性,很有可能导致各个民族自发地、不约而同地产生相类似的神话。 & &盘古神话的两个母题都带有普遍性,而盘古神话见于文献记载之上又比较迟,因此人们有理由怀疑这个神话是从外国或少数民族传入的,是一种嫁接的果实。然而,如果我们从母题的特性出发来考察,就会得出一种新的结论。 & &“宇宙卵”的母题,在中国哲学中体现为太极阴阳学说。“太极圈”与新石器时代的纺轮图案一致,太极阴阳学的发生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的《易经》,这个母题的“根”,完全是扎根在中国本土之上的。 & &“垂死化身”的母题,在中国哲学中体现为“天人合一论”,也可追溯到先秦。《老子》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认为人与自然有着共同的规律性。孟子也认为天人相通,提出尽心知性论,认为了解了人性,也就了解了天。到汉代,董仲舒就直接将人与自然相比拟人。他将人身比作宇宙,说人的颈部以上象天,颈以下象地。人有366个小关节,所以一年有366天。人有12个大关节,所以一年有12个月。五脏与五行相配,四肢与四季相配。最后他甚至直接说,人之所以与天相似,因为天就是人的曾祖父。上述这些思想都产生在徐整所记载的盘古神话之前,可见盘古神话的母题在中国有着深深的“根”,并非自来品。 & &天人合一的思想,源于远古神话中人神同形的信仰。在《山海经》中,到处可以看到自然神以半人半兽的面目出现。其中提到的山神,不是人面鸟身,人面牛身,人面羊身,人面蛇身,就是人身龙首,人身而羊角。这在南阳市出的汉墓石、砖画中也得到证实。创世神像的钟山之神烛阴,他的儿子名叫做“鼓”。今天见到的神话是古人从口头传说记下来的,“鼓”与“古”,很可能是同一个名字的不同记音字。据《广博物志》引徐整《五运历年纪》:“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烛阴、鼓、盘古三者之间,从形象到本领实在太相似了。可见,即使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盘古的形象也有演化的踪迹可循。 & &盘古创世神话中的母题在中国的深根,也反映在它对中国古文化的深远影响之上。“宇宙卵”的母题,直接启示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浑天说”宇宙模型理论的创立,给古代天文学家制作“浑天仪”和观测、计算天文现象的方法带来了灵感。这些天文学理论与方法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表明了盘古神话“宇宙卵”思想的本土性。从发生盘古神话的故事,到汉墓石砖汉画,直到东汉时期浑天仪的产生,都发生在一个地域内。盘古神话传说的故事在南阳郡的泌阳盛行。并有祭祀盘古的庙宇,汉墓汉画石像中记载着远古神话。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及其浑天说也都发生在南阳。不能说没有内在联系。浑天说与现代天文学中的“天球”概念及球面天文学相接近。更令人惊奇的是,“宇宙卵”神话与现代科学中最流行的大爆炸宇宙起源假说竟十分一致。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原始高密度混沌状态,然后发生大爆炸(约100—200亿年)形成四个时期:1、原始火球时期;2、辐射时期;3、物质时期;4、现在。它与“混沌----宇宙卵----天地开辟---万物化生”的神话创世顺序几乎完全相同。从《易经》到《周易》,古人把宇宙众多复杂的万事万物,按阴阳分为两类。阴阳,它是宇宙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的规律。《周易》是以八卦为主体,以六十四卦为经书,以信息预测而闻名,以有宝贵的科学价值而流传至今。以深奥的科学理论而为世人所重视,1770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由八卦悟出二进制版,世界出现了计算机。1960年,生物学家受八卦启发研究出生物遗传密码。 & &由“垂死化身”而导出的“天人合一”论,成为我国道教的理论基础。道教的内丹养炼(即气功),将整个人体看作是一个小宇宙。《黄帝内经》有“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有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宇天气”。人体是一个小天体,是个极为复杂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生物系统。人体具有电磁场、生物场、红外线、红外波等信息功能。盘古神话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巨大影响,更在于“天地间人为贵”的人文主义倾向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人体既与天同,就有人命关天“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告诫。而盘古竭尽殚精开辟天地,不惜以生命换来生气勃勃的大千世界的精神,更为历代仁人志士所效尤。 &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这句俗语说明,盘古神话今天已经顺理成章地登上中国创世神话的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伟大开端的一个不朽话题。在世界各民族有关宇宙起源的种种解释中,中国的盘古神话,既与其他民族的“宇宙卵”神话有着共同的原始思维特征,又有着自己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盘古文化——盘古山上话盘古
盘古造万物神话及人类起源
& &盘古神话不仅包融着宇宙的开辟,也包含着人类自身的由来。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几乎都与有关人类起源于何处的故事联系一起。在中国各民族中,也广泛流传着这种追溯人类来源的神话。无论中国盘古神话,世界各民族的神话及中国各民族的神话,在追溯人类来源的问题,无不涉及“泥土造人”的母题。大地是万物之母。然而,在她生产出来的一切物种中,只有人类,才知道谁是自己的真正母亲。“盘古神话”对天地万物、宇宙及人类起源的解释虽然不免幼稚,但它却是人类童年时期以天真、好幻想的大脑认真思考后的产物。它是严肃、合理的,是无数成人智慧的结晶。这个解释能在很长的时间里被人们接受。就充分说明了它的价值。 & &然尔,对自然与人类起源的“盘古”式的解释,并不是华夏民族特有的现象,而是早期人类原始思维共有的一种特征。如果把盘古和印度创造万物的神话作一个比较,这一点也就会更为明显。印度神话说:“最初,此世界惟有水,水以外无他物,水产生了一个金蛋,蛋又成一人,是为拍拉甲拍底,实为诸神之祖。”于是,诸神产生了,天地万物以及人类产生了。这位印度的“拍拉甲拍底”与中国的盘古,是何等的相似。 & &早期的人类对宇宙、天地、人类起源的认识、解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之相应的,一大批被先后创造出来的神灵,经过长期的分化、合并,分布在宇宙的各个角落,以各种不同的姿态、方式主宰着自然界的一切,主宰着人类。 & &在我国神话中,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自然生人,即人类是从自然物中出现的。例如云南佤族的神话,有一种说法人类是从石洞中出来的,所以佤族至今视山上的石洞为圣地,每年举行祭祀。台湾泰雅人神话说,他们的祖先是从一块岩石中迸出的。纳西族史诗《人类迁徙记》中,说人是从海中出的。独龙族神话中说地上万物都是日月交配所生的。在植物生人的神话中,常见的有树、树叶、花、竹子等。在中国南方许多民族中,例如阿昌、佤、拉祜、傣、彝等族,都流传着葫芦生人的神话,并且常常与洪水神话结合在一起。 & &动物变人的神话,似乎表明初民那未开化的头脑,直觉地猜到了人类进化的奥秘。在彝族、傈傈族、珞巴族、藏族中,都发现了猴子变人的神话。 & &蛋生人的神话,出自与宇宙卵母题相同的原始思维。在《苗族古歌》中,蝴蝶姑娘从枫树中生出,她与水泡游了十二天,生下十二个蛋,宇鸟帮助她把蛋孵出来,从中产生了雷公、人、龙、象、水牛、虎、蛇等各种神、人和动物。 & &关于人类起源的解释,除了自然生人外,更多的是由神来造人。各民族的造人者往往也是创世者。造人的方法,大多是由创世神独立创造人。所用的材料,有的是树木(布依族)、有的是蜂蜡(瑶族)、有的是用雪(彝族)、有的是用飞禽(鄂化春族),当然,最常见的还是泥土造人。 & &在形形色色的造人神话中,人们最熟悉的,还是泥土造人的母题。从盘古兄妹用黄土造人的神话,早在汉代已经载入典籍,并且与我国最伟大的女神---女娲的事迹联在一起。 & 女娲的名字,最早出现于屈原的《天问》:“登立为帝,郭道尚之?孰制匠之?”意思是说:“女娲怎样成为帝呢?她的身体是谁制造的呢?”汉代学者王逸在注释中说:“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可见女娲的身体很奇特,人头蛇身,每天有70种变化。如何变呢?《山海经》中说:“在遥远的西北海之外,广漠荒地的一角,有一座不周山。那里有10个神人,名叫 ‘女娲之肠’,是女娲的肠变化而成的神。但是女娲与盘古又有不同。她虽然变化,却并不死亡”。 & &女娲不仅补天整地,而且完成了创造人类的伟业。《太平御览》卷78引《风俗道》中的一般记载说,传说天地开辟时,没有人类。女娲先是以黄土捏泥人,但觉得太忙,忙不过来,于是拿起一根绳子,放在泥浆中一蘸,抽起来猛一撒,撒出去的泥点点就变成了人。女娲担心她创造这些生灵会因死亡而灭绝,又为他们创造了婚姻,让他们男女配合,传宗接代。女娲化生万物,补天固地,抟土造人,安排婚姻,事无巨细亲自操劳,她是一位慈祥的母亲之神。然后在盘古的神话中,有兄妹滚磨成亲的故事,也有抟土做泥人的传说。和女娲以泥土造人的故事相比是同一母题,即:“泥土造人”。 & &世界上在探讨人类起源时,广泛发现,其他民族也有“泥土造人”的母题。 & &古埃及神话中,大神赫鲁木用尼罗河的粘土在陶轮上塑造出人类的祖先。 & &巴比仑神话说,大神马杜克以自己的血和着泥土捏出了人类。 & &《旧约,创世纪》中,上帝以泥土按照自己的样子做成了第一人----亚当。 & &希腊神话中,宙斯像制陶一样用粘土塑成了人,智慧女神雅典娜给了泥人以活力和生命。 & &罗马神话中以泥土和泉水捏出人类的是普罗来修斯,他还从各种动物中摄取善和恶,放在人的胸腔里。 & &新西兰土著神话说,大神蒂基以红土和着自己的血造成人类。 & &北美迈都族印第安人神话中说,地神以暗红色的泥土掺上水,做成男女像,再以脂木把它们烧成活人。 & --------- & &中国各少数民族的神话中,泥土造人的母题也屡见不鲜。 & &壮族神话中的女神米六甲,当她撑开双脚站在两座大山上时,忽然吹来一阵风,她觉得尿急,于是撒了一泡尿,并以尿湿的泥土捏出了许多人,从此世界上便有了人类。 & &彝族史诗《阿细的先基》中描述阿热和阿味两位大神造人时说:“称八钱白泥,称九钱黄泥,白泥做女人,黄泥做男人------”然后向泥人吹了一口气,泥人就活了。 & &独龙族的创世神嗄美和嗄荷,用泥捏了一对男女,吹了口气,泥人就有了血肉和生命。 & &佤族《人类祖先》中说,世上原来只有一个人,他觉得孤寂,就以泥巴捏了两个人,用嘴一吹,就变成了活人。 & &在土家族、蒙古族、崩龙族、傣族待少数民族的神话里,也有泥土捏人的母题。 & &世界各地神话以及中国许多民族的神话中,如此广泛地流传着“泥土造人“的母题,说明这个母题具有原始文化与原始心理的普通性质,它产生于人类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特定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心理。 & &泥土造人神话在世界上如此普通,说明一定有某种共通的原因。 & &为什么在西亚、北非、南欧、美洲和东亚,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用泥土造人的神话呢?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推想:初民在劳动时,身上常常产生汗泥,用手一搓,便出现泥条,这就容易使人产生“人类是由泥土造成”的错觉。重要的是,在民族社会后期,当人类由“蒙昧时代”进入“野蛮时代”之际(如中国的仰韶文化阶段),开始学会用土坯烧制器。泥土既然可以制作各种形状的器物,人们当然就会联想到用泥土造人。这大概是巴比仑、埃及、希腊、犹太和中国都有泥土造人传说的缘故。 & &无论盘古兄妹泥土造人的神话或是大地女神女娲的神话,是先民对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的回忆,它的影响极为深远。作为一个农业国,中华文化之根深深扎在“土地”之中。人们生于土地,死后回归土地,与土地有深厚的感情。远走他乡的游子,常常带上一把故乡的泥土;身在异国的侨民,只要有机会,就想回乡省亲,落叶归根。中国农民的性格甚至也有着泥土的特点:朴素、诚实、厚重、坚韧、深沉而富于创造、忍耐力极强……。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盘古神话和女娲以泥土造人的神话之中。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大学文化,工程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盘古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从事盘古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旅游规划研究40多年,主编有《中国泌阳盘古山》等。从事旅游、寺院规划设计、施工、监理30多年。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盘古的肌肉变成了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