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观角度论读书无用论的事实论据

读书无用论引申出的价值观
2012年出现了一个显著性的变化,就是第一次劳动人口减少。在城市化率超过50%的时候,也即是农村人口占比全部人口已经不到一半了。劳动力转移已经达成一个阶段性目标,已经出来的农村劳动力都出来差不多了,现在平时农村都是三八六零六一部队,即是妇女老人和儿童。
一方面,劳动人口减少,另一方面,城市人口聚集造成对服务业劳动力的需求增加,普通农民工的工资显著上升。小区内的祈鑫饭店服务员月工资都在两千五到三千了。而一个一本大学毕业生刚参加工作起薪也就两千多块钱,和农民工差不多,甚至还要少于农民工。这样在农村就弥漫了读书无用论,不少短视的家庭就不让自己家的孩子继续学业,而是出来打工,这样还可以一边挣钱积累经验的同时减轻家庭负担。当然也不能埋怨这些家长,毕竟乡村教育资源质量较差,农村撤乡并校等造成一个孩子往往跋涉数小时才能到学校。成本和收益很不匹配。一个农村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由于社会关系网缺失,事实上丧失了很多获得较好工作岗位的机会。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问题:教育和工作的平等权利。这些需要有关机构去制定政策去推动。读书无用论正确不正确呢?当然从上述算的经济账来看,是正确的。现行的教育教的那些东西不能保证你拥有良好的就业能力,甚至也不能保证你做个好人,只会培养大家的说谎的能力:写在试卷上的是一回事,实际上是另一回事。但是,从一个人受到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独立思考的能力等个方面来说,这些回报并不是个人能获得的,这些收益属于全社会。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良好品格的人在任何社会都对别人是有帮助有益处的。当然我们的教育目标也许不重视这些,就是教会你加减乘除这些道术,没考虑这些东西。所以教育的目标的回报和个人的不匹配也需要政府去干预,教育实行补贴,尤其是在农村实行补贴!利国利民!
退一步来说,多读些书,可能造成你更痛苦,也可能造成你更幸福,这些不是回报,这些都是经历,这些是你心灵的经历。这是那些脑袋迷茫、辛苦劳累却被领导和同事欺负的农民工的精神鸦片和信仰安慰剂。这些是有好处的。正如好人有好报并不经常成为现实,好人短命却更经常出现一样。好人的回报本身就是做个好人,做个好人本身就是最大的回报,不需要别的什么了。
读书不是无用论,读书本身就是最大的回报,启迪心灵、砥砺智慧这些只是副产品。当然,如果有机构和有一些人对教育和就业公平进行保证和扶持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就会更和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读书无用论”卷土重来功利价值观作祟
  读书真的没用么?上大学真是一项投入与产出严重不成比例的“失败”投资?
  经济社会越发展,就越不需要读书学习?
  “新读书无用论”卷土重来?
  编者按
  “新读书无用论”背后折射的不是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是科学发展问题。反向倒推,当前社会环境下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不少恰是学校教育、公民教育和家庭教育失语的综合表现,也与当事人缺乏科学学习和全面提升自我的经历相关。与公民旅游文明素养的缺乏、极端社会暴戾之气的蔓延、网络道德秩序和法律底线的丧失等问题相通之处在于,“读书无用论”的弥漫,也正是公民素养严重缺失的表现,背后是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彰显。
  因此,首先应承认,若不掌握面向就业的技能和本领,很难养活自己,更不要奢谈发展。其次,有一点应成共识:培养科学读书习惯,提高公民素养和人文情怀,以推动公民个人和社会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系统的全民教育体系,而背后则需要制度的改良和观念的创新。
  9月初,媒体报道,成都女孩玲玲考上大学本科,父亲虽有钱供她读书,但认为“上大学无用”而拒绝提供学费和生活费,这位父亲有关“读大学是注定失败的投资,捡垃圾都比读书强”的言论引发网友热议。
  随后,一项上万名网友参与的网络专题调查显示,7成网友认为,“读大学不是唯一出路,在哪里都可以学习”。有网友和媒体认为,新“读书无用论”观点正在卷土重来。读书真的没用么?上大学真是一项投入与产出严重不成比例的“失败”投资?经济社会越发展就越不需要读书学习?等等问题,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
  “ 读书无用论 ” 幽灵归来
  调查显示,新一波“读书无用论”有向社会基层蔓延之势。从最新的成都父亲拒绝供女儿上大学事件,到之前媒体报道,“12岁男孩当婚礼主持人,母亲说只要有丰厚的收入,学习怎么样不重要”,再到“妈妈逼女儿休学参加红楼梦选秀,自称演丫环都值”之类新闻,都是这一心态的表现。
  “读书无用论”并非新鲜论调。早在30多年前的“文革”期间就曾出现。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引入时也曾流行。最近十年,随着市场经济日渐深入,高校扩招和教育模式弊病日益显现,就业形势日趋紧张,这一论调卷土重来。
  民众从投资角度衡量教育,得出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的结论,并非空穴来风。现实中,子女教育成本的确在全面走高。以北京市为例,近期名为“中国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的网贴引发热议。该排行榜显示,北京市生育成本是276万元,全国排名第一。按家庭年收入12万元计算,夫妻二人不吃不喝工作20年以上才能负担。生育成本中,教育投入约180万元,占总花费三分之二左右。该排行榜未必权威,但从引起的共鸣可以看出,大城市的子女教育负担越来越重。
  大学教育费用涨速迅猛。新华社一项调查显示,大学学费10年上涨20倍,而同期国民收入增长不到4倍。另有数据显示,一个本科生培养成本相当于一个农民35年纯收入。政协委员孙继业直言不讳,我国教育花费已“跻身世界学费最昂贵国家之列”。
  高昂教育成本之下是严峻的就业形势。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日益增多,就业日益艰难。2013年全国更是创纪录涌现699万高校毕业生,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大学生薪金赶不上农民工,所学专业与从事职业脱节问题显现。2013年《中国蓝皮书》中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研究报告称,约1/3毕业生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工作,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不到30%。极端例子是,仅约1/6的医学专业毕业生从事医疗工作。
  学校教育之外,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对读书学习也日趋“实用主义”,功利性阅读学习的倾向正悄然形成。
  据新华网报道,在全国有限的人均购书中,八成是课本教材和考试辅导类书籍。很多出版企业将这些实用类出版物作为重要利润点。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指出,这种功利性阅读的泛滥将成为国民阅读的“敌人”。
  功利价值观作祟
  简单用投入和产出比来衡量学校教育的价值,做出“读书无用”的判断,并不全面。业内专家表示,除了培养技能,读书和上大学还应强调文化素养和精神层面的提升,这些价值很难通过经济投资和回报的标准衡量。
  调查发现,影响这一“功利”选择的首要诱因是高校教育无法满足就业市场需求。高校教育模式的畸形发展,造成学校培养理念、模式与市场需求产生结构性错位。最近十多年高校扩招政策弊病全面显现。各地校园面积扩张和学生规模成倍增加背后,是教育质量下降和人才趋于“散养”。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育模式僵化、理念保守、管理失效,加之缺少科学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等,造成毕业生能力和水平日益贬值,无法满足就业市场需求。
  与高校培养模式和理念严重滞后相伴随的是,社会功利和浮躁心态的渗透和蔓延,都影响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成为促使民众过度从“经济学”角度考虑投入产出比的重要原因。
  这样的价值观影响下,不少人认为上大学或读书只是为了找个更好的工作,找不到好工作还不如不读。同时成功就是出人头地和“名利兼收”,与读书多少没有关系的准则也左右着一些民众的行为选择。
  社会教育学者、“全国十佳中学校长”郭簃对工人日报记者表示,社会价值观异化和公民素养的缺失成为“新读书无用论”流行的重要原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集体失语,成为功利导向价值观泛滥的核心诱因。
  记者调查发现,公民教育体系中对公民素养教育和科学价值观的培养严重缺失。一个重要指标为国民年阅读量明显下降。今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10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与%的阅读率相比,国民阅读状况总体呈倒退趋势。这与经济发展态势形成鲜明对比。
  2012年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不到1本书,远低于韩日等国。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韩国国民人均年阅读量约为11本,法国和日本均在8~9本之间。
  有媒体称,年人均读书如此之少,与我国身为传统礼仪之邦和文明国度的地位极不相符,可见公民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风尚亟待提高。
  教育细分与观念创新同行
  调查显示,各行业和职业对教育需求呈多元态势。高校教育培养模式细分势在必行。
  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应强认为,综合型大学要继续关注高等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而职业性更强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院校,应重视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馆员刘佳认为,应对高等教育进行分类分层,合理设置专业,建立双轨制高等教育体系。
  “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内容上缺乏分层,是造成很多人上大学赔本的最主要原因。”刘佳说,要想改变一些人读书无用观点,高等教育必须建立精英教育与大众职业教育并存的双轨制教育体系,才能满足社会各阶层需求。从目标划分,精英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培养研究型人才;职业教育以训练操作能力为主,培养实践型人才。
  与此相伴随的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于价值观的修正和引导同样重要。
  郭簃表示,学校教育的细分固然重要,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应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进一步修正功利导向的价值观和成功观,建立个人家庭的科学幸福观,培养健康的公民素养。而这需要覆盖全民的终生教育体系,包括承载大众教育功能的媒体,也应承担相应社会责任。
  如此看来,理念创新和全民终生教育体系的建立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当务之急,应尽快培养民众“科学”阅读学习习惯。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前许多国家已把全民阅读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从这个角度讲,当事人玲玲的话一语中的,“我非常爱读书,喜欢泡在图书馆里。书本打开了我的眼界,提高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读大学,才能让自己更有修养、更有层次,大学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玲玲说,不想成为只会做小生意的农村人,不想过父亲那样的生活,“思想封闭,眼界和层次低,没有任何精神追求。”(记者 王瑜 实习生 秦洋)
  (工人日报 王瑜 秦洋)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哪个不是汽车电量低的表现?
发动机无法启动
车灯比平时暗
喇叭音量小
电动钥匙无响应
课程提供: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 劳动价值论问题读书笔记 = Reading notes about the labor theory of value 李铁映 en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and this application utilizes JavaScript to build content and provide links to additional information. You should either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 settings or use a browser that supports JavaScript in order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is application.
Item Details
书目相关信息
保存本阅览室(209室)
闭架借书处(K101室)
闭架借书处(K101室)
图书馆公告2015尔雅辩论修养期末考试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5尔雅辩论修养期末考试答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尔雅 辩论修养 2015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论当前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论当前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
||暂无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书无用论卷土重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