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穷人孩子不用读书的体育运动员资料是谁

说【举重是穷人才玩的运动】这话,是多瞧不起自己人以及自卑啊
86回复/7亮 6886浏览
刚才在一个帖子里,看到一句话:举重是穷人才玩的运动,竟然还有不少点亮,有些话真是不吐不快。所谓的分析就来自如下说法:举重对身体摧残得厉害,只有黄种人这些穷人才愿意去为了改善生活,去练这个运动。我觉得需要一层层拆穿这种无聊的论点:1、举重对身体摧残得有多厉害?比起拳击(包括摔跤等格斗类项目随时可能受伤)、自行车(男选手不育)、体操(从小就改变形体)、负重运动,从对身体的伤害来说,怎么证明举重就超过这些运动?这些运动的领先国家是不是都是黄色人种的穷国?2、举重厉害的国家都是穷国吗?韩国、西亚、东欧、俄罗斯、都可以说举重实力不错的,穷吗?3、穷就一定能练好举重?非洲一大票穷兄弟,为啥都去跑步不来举重呢?4、NBA的球星贫民窟出来的占相当一部分比例,是否也可以说,NBA发展得好也是因为穷人愿意玩造成的?
这些回帖亮了
只能说有些人的无知和自卑程度让你无法想象
引用6楼 @ 发表的:其实说的没错,有钱人孩子不会去练举重的,现在能保持优势是还有一批好的教练你给我举个例子吧,中国的职业运动员中,有多少是有钱的家庭?
这根本就不是举重一个的问题,有钱的家庭让孩子去做职业运动员的有几个?
引用25楼 @ 发表的:举重确实伤身体,商业因素淡。
我不太相信,有几个人从小是热爱举重。
但热爱篮球,各类球,跑步,甚至游泳之类我都相信。搞笑,健身房一堆举铁块的就不是举重了?
你平时提两桶纯净水两袋大米甚至都是举重的范围。
说伤身体的更是扯淡,但凡是职业运动哪个不伤身体?近几年举重越来越讲究科学训练,受伤情况已经很少见到了
健健身当然没问题了,但是当一个职业举重运动员,我反正是不愿意让自己儿子去干
其实说的没错,有钱人孩子不会去练举重的,现在能保持优势是还有一批好的教练
你别扯这么多
你愿意你儿子去举重不
现在谁敢说中国穷?
哈哈!现在国外的足球俱乐部被中国财团买的只喊,不要,不要的!
现在谁敢说中国穷?
哈哈!现在国外的足球俱乐部被中国财团买的只喊,不要,不要的!
能玩体育的现在真不是穷人啊
奥运会举重奖牌的各国分布图,自己看看不就知道了~~
健健身当然没问题了,但是当一个职业举重运动员,我反正是不愿意让自己儿子去干
只能说有些人的无知和自卑程度让你无法想象
其实说的没错,有钱人孩子不会去练举重的,现在能保持优势是还有一批好的教练
哪个有钱的让子女去练举重?
引用6楼 @ 发表的:其实说的没错,有钱人孩子不会去练举重的,现在能保持优势是还有一批好的教练你给我举个例子吧,中国的职业运动员中,有多少是有钱的家庭?
这根本就不是举重一个的问题,有钱的家庭让孩子去做职业运动员的有几个?
引用7楼 @ 发表的:哪个有钱的让子女去练举重?你给我举个例子吧,中国的职业运动员中,有多少是有钱的家庭?
这根本就不是举重一个的问题,有钱的家庭让孩子去做职业运动员的有几个?
眼里就剩下钱了
引用7楼 @ 发表的:哪个有钱的让子女去练举重?你问问巴西足球运动员和NBA黑人球员大部分出身
引用3楼 @ 发表的:
奥运会举重奖牌的各国分布图,自己看看不就知道了~~前十除了伊朗,哪个国家算是穷国?
引用9楼 @ 发表的:你给我举个例子吧,中国的职业运动员中,有多少是有钱的家庭?
这根本就不是举重一个的问题,有钱的家庭让孩子去做职业运动员的有几个?艺体花滑之类的项目小康和富裕家庭还是挺多的
听说湖南是举重大省发自手机虎扑
说这种话的,自己也不见得多富有。
引用14楼 @ 发表的:听说湖南是举重大省在湘西地区出的人比较多 奥运冠军就有杨霞和龙清泉
引用12楼 @ 发表的:前十除了伊朗,哪个国家算是穷国?伊朗也不穷啊
如果以参赛选手的穷富来判定项目好坏,那都去看马术好了。发自手机虎扑
你别扯这么多
你愿意你儿子去举重不
引用13楼 @ 发表的:艺体花滑之类的项目小康和富裕家庭还是挺多的这有啥说服力?这只能说明大部分运动项目,有钱人都不愿意让子女参与。
为何单拿出举重来说?
另外,就以中国运动员为例,能否说出来,练举重的比练田径、体操的穷很多
本帖已经被锁定,不能回复啦!
189人参加识货团购739.00元93人参加识货团购299.00元46人参加识货团购245.00元119人参加识货团购239.00元41人参加识货团购259.00元176人参加识货团购999.00元161人参加识货团购568.00元58人参加识货团购198.00元44人参加识货团购598.00元11人参加识货团购199.00元48人参加识货团购99.00元[转载]穷人练体育的最终结果就是吃煮面为生
看见一篇摄影故事,讲的是东北的一个前运动员,因为运动时受过伤,体重又太大,和20多岁,同样280斤的儿子相依为命。据说他给好几个奥运冠军当过陪练,现在却特别贫穷,每天吃清水煮面,加点盐,晚上帮人烤串,一个月挣1200元。
出生在1950年代的人一般有三个关于职业的共识:1.事业单位、国企或者机关才是正经人的工作。2.调皮爱打架的孩子送到部队去锻炼两年。3.家境不好可以练体育,能吃苦。
在举国体制之下,穷人练体育确实有出路,最好的出去一战成名,拿金牌,企业送房送车,国家发工资地方政府再分个房,全运会再挣个几十万,退役当教练等退休。这叫一将功成。
水平一般,当上了陪练或者打不上比赛,一身伤痛退休,这叫万枯骨。柔道陪练叔叔就是这样的一位万骨枯,从14岁待到18岁,就只好从体育职业学院离开了,记者的说法是他不会汉语拼音。
过去的万骨枯,只要不是太边缘,机会还是挺多的,比如去中小学当个体育老师,我出生在80年代,我遇见的有的体育老师,尤其老一点的那种,都不知道是怎么出身的,能训学生能踢人,遇见小混混来学校砸场子能跟着校长击退他们就是优秀教师了。后来年轻一些的明显好得多,正经学体育教育的。现在的学校越来越难进,他们也很难接万骨枯了。
农转非没价值了,解决工作也不再管了,没工作也就谈不上分房,对“万骨枯”来说,他们就是什么都没有的。所谓“给奥运冠军做过陪练”,老实说就是记者绞尽脑汁(也许想半帮忙)想出的噱头,奥运冠军不会记得自己上体校的时候的陪练叫什么的。
穷人尤其是不要做竞技体育的炮灰,有些运动特别苦,还会落一身毛病,确实是穷人练的居多,比如举重、长跑、铅球什么的,但柔道、拳击这类对抗性强又有战术的运动,那就必须是见多识广,接受名师调教的人才更有利,体二代比穷人强,有钱的孩子可能直接去国外受训,比体二代还要强。
同样一枚金牌,外形好口才佳的冠军能拿到更多的代言和广告,只会憨厚地笑的穷人家孩子恐怕只能代言个减肥药和营养素之类的产品。
穷孩子的父母都是穷人,他们大多不懂体育,就知道好好去哀求老师,或者严格要求孩子吃苦,这些苦练的孩子也并不能得到父母的支持,遇见什么机会什么选择的时候,很容易就被人蒙了。
比如柔道陪练大叔,他说自己打不上比赛,去给女队做陪练,教练说练好了也能参加比赛。他就信以为真。
十几岁的孩子怎么应付成年人的场面话,他没有辨识能力。他每天和女生摔成一团,怎么保持经济水平,男队教练别说看得上他,恐怕根本就看不见他。
不是说穷人就该不从事体育行当,只去读书,而是举国体制的残躯不会给你明路。
如果穷,又喜欢运动,那就要争取受教育,可以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你可以在工地搬砖,但一样可以攒钱去学健身教练。要跟花钱锻炼自己的人一起玩。在那里小时候穷都不叫事,练得好讲得好就能胜出,世界上有一批很强的健身教练,都坐过牢。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点击上方,关注顶尖运动微刊哦!
李小鹏的女儿奥莉一直被网友称为“萌神”。
C罗的儿子迷你罗眼睛大大的特别可爱
费德勒有两对双胞胎孩子,他对孩子保护的很好流出来的照片不错,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他的两个女儿也真是十分可爱
科比的爱女呆萌呆萌
内马尔和梅西的儿子都超级萌
姚明的女儿在同龄人里算是比较高的,据说现在她身高直逼某作家
皮克和狼姐的女儿呆呆的,眼睛长得十分像妈妈
贝克汉姆这一家,就别说了,各个都是颜值爆表
就连他未来儿媳也那么楚楚动人
  淘宝店铺:
  掌上运动glistening
  手机淘宝扫描左侧二维码
  进入“掌上运动” 专业运动装备店
  新款运动服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购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进入“掌上运动”微店铺!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为什么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深深深00089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看看这个吧,可能会对楼主的提问有所帮助民间有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日《山西日报》刊载作者陈春澜的文章《穷人的孩子》看了令人感动且耐人寻味,特摘录如下:穷人的孩子他们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也是物欲横流的今天,难得一见的好孩子,这4个孩子分别生活在两个家庭,一家是姐弟俩,另一家是兄妹俩.姐弟俩这家,父亲坐着轮椅,母亲没有工作.弟弟今年以648分的好成绩,考取了南方的—所重点大学.按父母的意思,家贫,就别到那么远的地方,上那么好的大学了.但姐姐说:弟弟,你想上哪就上哪!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姐姐供你.说这话时,姐姐刚拿上第一个月的薪水.4年前,长弟弟1岁的姐姐初中毕业了.为了保证上初二的弟弟继续念下去,姐姐以够上重点中学的高分,上了小中专.次年,弟弟以同样的高分,争气地考上市里一所录取分数线最高的高中.读高中的3年里,姐姐和弟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弟弟,你好好学,你考大学的那年,正好姐姐毕业,那时姐姐就能挣钱供你了.”他们的父母又骄傲又心酸地对别人说,姐弟俩除了明的比学习,暗地里还较着劲的比节省.姐姐每次返校,大人给了钱也不坐车,一走就是两个多小时.弟弟中午回不了家,在学校吃一顿饭,家里每月给50元,他总要再省下20元贴补家用.和经常打的经常吃麦当劳的孩子比起来,他们只能算是穷人家的孩子,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真是不假.和他们姐弟俩一样上进一样懂事的,还有另外一家兄妹俩.哥哥今年读大学二年级,妹妹读高一.哥哥考上大学的那年,他们的父亲刚刚去世,哥哥是贷款上的大学.哥哥上大学后,不但再没向妈妈要过一分钱,还用双休日当家教挣的钱,和妈妈一起供妹妹上学,偿还爸爸看病时借的外债.当家庭条件优越的小皇帝们为父母不理解自己,而痛苦得话都懒的和父母说时,他们兄妹俩却忙里偷闲,经常坐在妈妈身边,和妈妈唠磕给妈妈解闷.一次,在外做临时工的妈妈,和往常一样,又大包小包的拎回来一些别人给的旧衣服.晚饭后,妈妈一边让兄妹俩试穿,一边又黯然神伤,觉得都是孩子,自己的孩子总是穿人家不穿的,用人家不用的.每每这时,哥哥总要学着领袖的腔调开导妈妈: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妹妹总要披挂上那些旧衣服,在屋子里不停地走猫步,直到母亲破涕为笑.这就是两对穷人家的孩子,家贫,但他们心里很富,有上进心指引,还有温暖的亲情相伴.对比这姐弟俩、兄妹俩,那些在蜜里长、糖水里泡,5-6个长辈管1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要精品,穿要名牌,学习请家教,父母全“陪读”的孩子们,把他们戏称为“小皇帝”,倒是极为确切的.做父母的,甘心为子女充当“保姆”,甚至是“孝子”,而子女却受之无愧,丝毫无感激之心、羞愧之情.这种巨大的反差在撞击着我,我的心灵在震撼.我想我们的教育除了XX教育、XX教育、…少了些什么,外确实还得加些什么教育.的确“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一种无奈,不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早当家.但“有钱难买幼时贫”据报载,在经济发达的德国,小学生的课本每学期用过后都由老师收回发给下个年级的学生再用,反复多次,直到不能再用才“吐故纳新”.这既节省了学生的费用,减少了重复印刷的浪费,更有利于教育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而我们有些孩子却被宠成“小皇帝”,什么都要新的、贵重的、时髦的,互相攀比,唯恐落后.我们的学校对学生也缺乏节俭方面的教育,这的确值得深思. “有钱难买幼时贫”,美学大师朱光潜的至理名言饱含哲理.勤俭是美德,少时生活过分富有、舒适不全是好事,往往对其成才十分不利.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今后会成为像你一样的体育明星.”贝利不假思索地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位优秀运动员.但决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功,就因为他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时候却非常贫穷.”贝利从自己成长的道路总结出的道理确实是真知灼见.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很多学校中已将磨难教育列入正式教育计划.他们认为“有十分幸福的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这已在社会上形成共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还并不富裕,许多有识之士,提出对孩子进行勤俭教育、吃苦教育、挫折教育.在学校进行军训、拉练、探险、夏令营、勤工俭学等活动;在假期让孩子们到工厂、农村、商店去参加锻炼,做社会调查,甚至“花钱买苦吃”,这样的教育是非常有远见的.吃苦的精神与良好的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培养起来的.只有让孩子不断进行苦难的磨练.将来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谈起读过的书,著名儿童教育家斯霞说印象最深的是《爱的教育》.也许与此有关,在漫长的教师生涯中,斯霞以爱的甘泉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为“母爱”的象征人物.说到《夏令营中的较量》,老人皱紧了眉头.她说:“艰苦奋斗的传统失传了,独生子女宝贝得不得了,我们还能视而不见吗?我已在报上发表文章,赞成让孩子从小吃点苦,多经受一些磨练.《较量》之争的关键是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之争.”稍停了一会儿,老人讲起了身边的故事:就连我们这样的学校,也有许多家长接送孩子.送到校门口仍不放心,还要看着孩子走进教室.平时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无法无天.这算什么爱呀?这是害孩子!老人意味深长地说:“家教很重要.应当让孩子吃好睡好,但不可娇生惯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真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好, []|
揭秘运动员求学历程 训练和读书该如何兼顾?
体教结合的矛盾:练多了没精力读书,认真读书没时间训练。本报资料图记者 施培琦 摄日复一日,挥汗如雨的训练之后,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踏入教室,有的眼中燃烧着求知的火焰,有的只把这当作不得不来的敷衍。训练比赛是主业,业余时间才学习,教学质量遭质疑,这便是每个中国运动员都不得不直面的体教结合难题。本报记者历时1个月探访了上海的几家体校和训练基地,这里的运动员有着鲜为人知的读书经历,面对这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他们有的愤慨不甘,有的一笑而过。(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物皆为化名)本版撰稿记者 张楠()有人10门课没过,大专毕业了讲述者:邱亮(训练基地A,大专班毕业)冬天,教室里没有空调,很冷的日子,我们就不高兴去上课;夏天,虫子特别多,经常被叮得一腿包;按摩课没有按摩床,因为缺设备,一些课表上的课没法开。不过我们还是宁可在这里上课,因为这个基地离市区很远,所以几年前就干脆把学校一起搬来了,这样我和队友就不用大老远的坐车去市区的其他基地上课。我们的大专班,每星期上3个半天,周一晚上、周二早上和周五早上,每次两堂课,每节课80分钟。班上三十几个同学,有乒乓球队的、羽毛球队的、还有赛艇队的。几乎没有几个人在认真听课,有的睡觉,有的玩手机游戏,有的人干脆不去。只要表现不是太夸张,上课不要大声讲话影响到别人,老师一般不会管你做什么。老师体谅我们训练苦,几乎不留作业。每到考试前,有的老师会给我们题目回去背,我一般会临时抱佛脚,抄一大堆小纸条,只要不是光明正大的作弊,老师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第一次考不及格,和老师说说情,只要不是平时特别捣蛋的,补考一般都会给过。班里留级的不多,一般来说,只有一次课都不去上,或者考试不来,才有可能被关。如果不去上课,最好写比赛假条,病假条没有比赛假条好使。按理说,旷课2/3以上是不能参加考试的,但老师一般会灵活掌握。如果队员是在国家队训练,不能参加学校的考试,中心帮忙说句话,补考一下就行了。我听说,有个同学从大一到大三有10门课没过,最后大概每门课交了100元钱,大专文凭也发给他了。本来还可以上专升本,但我不想再上了,对于我来说,文凭并没有那么重要,只要专项练得好,找工作没那么难。中专没上几天学,希望大学来弥补讲述者:刘欣(训练基地B,中专班毕业)本来训练就很累了,想逃课;打着精神去上课,又发现学不到东西,就更不想去了。有位语文老师讲得很好,会把课本外的知识结合课本讲,还能回答我们的各种问题,可惜她只教了一个学期就升职了。我觉得英语老师挺不容易的,她的确是想教我们东西,但有心无力,因为大家的学习基础太不一样了,有的甚至连26个字母都不太熟,往往是老师上了一堂课,一半人没听懂,如果讲得再难点,就相当于讲给她自己听。我们班上二十多个人,除了语文课,其他科目的考试往往都是只有两三个人能及格。最惨的是数学,班上只有3个人能答上来几道题,我们这些什么也不会的,后来也掌握了技巧去蒙,记住几个公式,然后随便填数进去。说真的,我不是不想学习,只是不想死板的学习,我觉得有些老师不爱教我们,我感觉不到老师对自己的信心,他们也无法把信心传递给我们,没法给我们打开那扇知识的门。秀才和士兵,不能是一个教法。我觉得我们学生有问题,老师也有问题,其实我们运动员是很好强的,不可能老师讲得很好、很认真,我们就是不听。从高二下半学期开始,我就不愿意去上课了,一年多没上课,但是最后教练和领队帮我说了好话,我还是拿到了中专毕业证。现在我20岁了,花了十几年练体育,现在连初中的知识都弄不明白,我最近正在报考大学,希望能上个好大学,学到有用的东西。训练太累了,精力跟不上讲述者:张远()(训练基地C,中专班毕业,大学在读)周一和周四早晨8点,我和队友从训练场出发,坐车15分钟去基地上课。8点40分开始,连上3个小时,然后赶回训练场吃饭。饭后开始训练,从1点半练到5点半,晚上一般都会自觉加练。周三和周五的课在晚上6点40分到9点40分,9点以后一般思想就集中不起来了,很多同学都趴下了,下课铃响,有些同学站起来走路都是摇摇晃晃的……我觉得老师讲得挺好的,但是我们运动员和普通的学生不一样,我们有求知欲,但是精力跟不上,有的时候智力也跟不上。同学们来自篮球、艺术体操、击剑、跆拳道和网球项目,大家平时的训练都很苦,上课能不困吗?每次考试,平时表现占60%的分数,但是不及格的还是很多,还好老师知道我们已经尽力了。我不是上海人,为了照顾我在上海练体育,我爸请了三年假陪着我,我们说好,如果到了中专毕业的时候还没有练出来,就不能再练了,要赶快上大学。后来真的没能练出来,于是我就报考了大学,因为是体育专业单招的,所以考试要求不高,就考上了。上了大学,我才有点后悔,当初也许应该上课认真点,英语和数学对我来说实在像天书。大学第一个学期的11门考试,我硬是靠着自己全都考过了,60分万岁!可是真的付出太多了,平时加倍努力地学,考前两个星期夙兴夜寐地背,我这是在为之前浪费的时间付出代价,谁让我当初为了体育专项顾不上功课呢?!如果还可以重新选择,我想我还是会选择练体育,因为自己喜欢。再说,就算我一直学习,也不一定就能学好,你看,我靠着体育出成绩,还是上了不错的大学。》专家评点孩子不是工具上海体育学院教授肖焕禹上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了前苏联的三级训练网,建立了县市体校、省体工队和国家队的体系。现在的各类体育学校,目标是培养优秀运动员,部分体育学校里的运动员有着拿金牌的任务,部分则是负责向上级体校、体育机构输送运动人才。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不少运动员是文盲,国家为他们统一分配工作,出路不成问题,但80年代后渐渐取消了分配工作,也有一些老运动员随着国企倒闭下岗,他们没有知识和技能,出现了生存危机。运动员需要大强度训练、超负荷运转,就像总是超速的车,发动机容易出问题,运动员伤病很多,给找工作制造了难度,于是才发生了举重冠军邹春兰搓澡、体操冠军张尚武()卖艺、举重冠军才力33岁英年早逝……这是体制造成的,不是运动员个人的问题。我们现在的体育学校,培养孩子仍旧以拿金牌为目的,文化课学习很少,忽略了知识、劳动、生活技能的培养。别把孩子当成拿金牌的工具!必须把他们当成人才培养,帮助他们完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他们应该成为人格健全、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我们必须进行反思。欧美的体育人才培养是业余时间训练,他们的学习负担也轻,而我们则恰恰相反,我们是业余时间学习,大部分时间训练。其实,傻瓜是拿不到金牌的,优秀运动员都是聪明人,以前有人认为搞体育的智商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是一种误区。运动员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很强大,他们有抱负、意志力、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这些不光能用于训练、比赛,还能用于学习、做人。不能忽视的是,有些体育学校的文化课老师很差,缺乏事业心,教学能力不足,他们上的课学生没有兴趣,如何改善体育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课题。同时,我们的体育学校还需要一批很好的教练员,他们不光体育专业能力强,还要懂教育,在提高运动成绩的同时,也能注重人的培养。本报记者 张楠 采访 整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体育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博客视频新闻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运动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