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邮编 布里斯班读过高中的前辈 有人是吗?

留学澳大利亚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希望有经验的前辈可以谈一谈在澳大利亚留学的特殊体验。比如学术上要注意的方面,日常生活中与当地人交流时需要注意的文化差异,有没有在当地找兼职或打工场所的建议,或是其他任何需要注意或是有趣的经历。提前感谢各位的分享!
-我在其他回答里其实已经说过零零散散的澳洲的经历了,今儿正好得空看到这个问题粗现在TL,大部分都是学霸什么的,我这种读TAFE的学渣顺便全方位地来吹一吹我在澳洲三年的体验吧。一句话概括我的澳洲留学生涯就是…(好的就算是留学吧…)澳洲是个好地方!澳洲是个好地方!澳洲是个好地方!澳洲是个好地方!澳洲是个好地方!最重要的话要说五遍!一、 学习虽然我对外标榜自己是高中学历狗,但事实上熟悉我的朋友们都知道(并没有…),我是有一个酒店管理的diploma的,或许相当于是国内的大专,然而我并没有去认证过…扯远了…我就读的TAFE学校叫Holmesglen,是公办的。大家看虽然是职校但…看起来还不错…先简单介绍一下TAFE吧,这应该是澳洲特有的一种学制,全称叫做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好吧让你装逼,不就是职校!其实没错,大概看起来就可以说是职校…但是比中国的职校要高大上的多,而且相对来说,澳洲的用工用人市场压力没有那么大,所以就读和就业的关系就更紧密,从逻辑上来说,TAFE的模式,是由用工市场来告诉教育系统需要什么样的工种,什么样的培训,然后再由TAFE来提供…这一点或许值得国内稍许借鉴吧…(我当年被抓过去做过招生手册的封面模特…)当时我进的班学的是patisserie,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一旦接触了西厨,那么西厨的基本技法肯定都会接触到,只要有心就可以学好这个底子,另外,比起比较泛的所谓western cookery什么的,还是patisserie学的要专一点。比较巧的是,因为澳洲的餐饮圈子其实很小,所以等在还凑活的学校里任教的,后来发现都是在餐饮圈子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比如说我们的甜品女神长得很像茱莉亚罗伯茨的Jenny Banks(但愿没记错)她之前在希尔顿当饼房老大的时候就是和某世界名厨搭档的。另外,澳洲版的Master Chef的评委之一的George是我们甜品男神的好兄弟…(中间那个就是他,人还蛮nice的)TAFE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学费比较便宜,我记得应该是两万刀左右?当年缴学费的时候,带着妈妈跑去某银行排队排很久,最后填swift code什么的(第一次填还是很棘手),慢是慢的不得了,又烦…收单子的那个银行职员看到我们写了是交学费然后还问我们是不是数字填错了为什么这么便宜…(你才填错你全家都填错此中过程我妈妈是担惊受怕(我心比较宽)…手续费也不少吧(可能某银行比较黑…噢对忘了,还要先换澳币!不过还好当时汇率还行…现在的孩子是幸!福!多!了!之前在哪里看到过现在可以用银联卡可以直接用人民币缴学费…也不用先换澳币了,显然换钱的什么费就不用了,然后好像是三天内就可以了,我当时是一周多…已经泪倒在池边…评论区有人问了付学费的事情…就把这个丢给你们伸手党吧……太懒惰去留学可是会挂科的!!具体的自己点这个链接看吧!卧槽废话又说多了…说重点!很可惜的是,当年在班级里面绝大部分人都是抱着一个单纯的目的,移民。这个话题有机会还是请专家
详述为了移民而来的那些同学们并没有对餐饮或者烹饪有太大的热情,主要是天天在算计着移民的积分,当然是不是值得移民我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讨论,但比较自豪的是我是我们班比较少找到了比较靠谱工作的人。二、工作这里又无耻地抄了点自己以前的答案…我具体的工作有两份。一份是在麦当劳。一份是在澳洲还算比较出名的个啤酒餐馆Belgium Beer Cafe。还上过次台湾的电视节目勒。似乎是36分钟处,当时在犹豫啊要不要多说点,抢枪镜头什么的,后来一犹豫,就……后悔!凶残的自爆党我又来了了了了!!!(澳洲的青口真好吃……)在餐馆从小工到小厨的近3年工作,学习到了正统的西餐厅的建设、工作开展、菜品采购烹调等一系列的流程步骤。当然,在餐馆的经验,都是在花了一年多每天刷菜,刷海鲜,刷锅,刷碗以后才得到上操作台的机会的。 当时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一个人在厨房工作到最晚,完成所有的清洁,那种用体力奋战的感觉真的很享受。当然,肯定比不上国内餐馆里干活那么苦,甚至不及一毛,但是,在停电的环境里一个人手洗一千个碟子的经验,大部分人这辈子都是没有机会得到的。又因为我工作的地方在当地还算不错的,所以在我们这里举办过许多高大上的活动,包括当年诺基亚某机型的发布会,AIG的什么什么会,美领馆的什么什么会,美食协会的什么什么会。这些都为我现在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顺便吐槽一下诺基亚的发布会,尼玛的什么公关公司,把我们店的总闸搞坏,害得我只有应急灯照着一个人洗碗……活该你手机不行!哼!)另外,通过在麦当劳近3年的工作,学习到了西方快餐,甚至是整个西方世界SOP做的最好的餐厅是怎么运营的,怎么培训员工的,怎么招新人的。自己也从菜鸟发展到后期可以跟老大一起看整个店,也培训新人,帮忙搞季节性的活动等等。相对来说,麦当劳的工作其实轻松多了,工作机械,钱巨多钱巨多钱巨多。0w0(顺便吐槽一下国内麦当劳一线员工,你们真的太强了,感觉我们是中超球员,国内员工是英超球员的水平,做汉堡怎么能做这么快!这不科学!)三、生活来澳洲之前,其实我对澳洲自己有些research,但真的来了以后还是没想到澳洲的乡村度比我想的还是要厉害一点……下面从吃住行分别来絮叨一下1.住这里厚颜无耻的直接插入当年写过的租房的故事先…最初为了怕不适应啊什么的,跟家里人商量之后,刚出国那会儿我住了home stay,房东是一对夫妇,男的是英国老头子,七十多,女的是个南昌阿姨,五十多。先说说这位老先生,他叫做Michael,他是跟我年龄差距最大的一个忘年交了,真的是个很传奇的人。他的爹是一战时英国成立皇家空军的时候第一代机械师,机械世家。他从小倒腾机械,后来到斯图加特,在保时捷那儿有了第一份工作,据他说,他和当时的老板,创始人老Porsche的儿子Ferry Porsche关系很不错。他精通德语和英语两门,在退休前是澳洲一家机械公司的CEO,他可以一个人把一辆汽车整个拆掉再装起来(我的车有小问题了前几次都是他给手工修的…)。每天我都会花很久跟他尽可能聊天南地北的各种事情,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等等。 再说说这位阿姨,她叫清华,真实全名我就不公布了。她也挺传奇,当年放弃了在南昌医院里优厚的待遇,和弟弟俩人来到澳洲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并且在之后在澳洲也进了医院工作,以她的那个年纪,也算是难以想象的伟大成绩了。最牛逼的是,她让麦克老爷爷放弃了欧洲的家,和她在一起定居在澳洲了。Anyway废话又说了太多,当时最恶心的一件事就是在我回国探亲,要出发前一刻告诉我,房子要强行给亲戚,要跟我毁约了,差点让我没地方去…总之,就是租房子要当心当心再当心,老华侨骗新华侨,新华侨骗留学生的事情比比皆是。买得起房子的壕们请无视上面这段。反正我记得找房子的网站是movetorent还是啥的…现在咨询比当年发达多的多了2.吃吃不惯其他餐的人放心,澳洲中国人超级多,尤其是发达地区,我在猫本的时候,连市长都是中国人。所以中国餐馆炒鸡多,不愁吃不到中餐。因为食材好,很多好吃的店是比国内还要棒的。本人在忘记了绝大部分烹饪技法的同时,很多餐馆的名字我缺信手拈来,可见吃货之本魂。管杀不管埋,显然不妥,所以我先推荐几个。中餐,东洋,西洋,南洋的,都有。第一个是茨厂街,英文叫啥忘记了,Boxhill有,上次回猫本玩的时候发现city也有了。第二个是金宝,好像是Kimboo?这家好像是当年张柏芝打过工的店,开到很晚,蟹粥好吃!第三个是在Richmond的鸡牛粉,应该是勇记吧,蔡澜说是世上最佳,因为澳洲的牛好。第四个是在city的,Flower Drum隔壁的Shoya,据说是日本境外最佳日餐厅(有点言过其实啦,但还是很不错的)第五个是Richmond的那个牛排店啦,就是老爷爷那个,不过老爷爷这两年好像过世了,不过牛排是超级屌+棒的第六个是醉琼楼,在Glen Waverly火车站那儿,吃过最棒的潮州菜。第七个是Belgium Beer Café啦(自己工作的店当然要吹一吹),现在在上海开了分店了终于…推荐的是青口,超级超级棒,而且不贵,28澳币一大锅两人吃也可以。第八个是……(此版块依赞数会丰富起来呵呵呵)3.行来过的人都知道,澳洲770多万平方公里(感谢
我无知了,是接近800),人口却不到三千万,比上海人口还少…算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和很多北美留学汪们类似,咱们应该很清楚,住在suburbs没有车,还是很不方便的,要么租房子就租火车站对面……公交车平均二十分钟一班,路线也很少,错过了就等傻了。我那个时代,我们都是很老实的,不敢打车。后来上次回猫本探亲的时候,打了几次,发现也并没有那么那么贵,不方便的时候打个车也不是不行。而澳洲打出租车都是可以刷卡的这个大家都知道,不过让我诧异的是上次我来澳洲的时候坐出租的时候居然也可以直接刷银联了…咱们中国人真的还真是已经遍布全球…统治世界呵呵呵=================呵呵呵我是总结之线==================其实这段话在我的其他回答里已经说过了,这里来重复一下。有些人出国的结果是颠覆了自己的三观,他们或她们会觉得【啊!人生还能这样活的!】还有些人出国的结果是巩固了自己的三观,比如我,我们这样的觉得【嗯哼,果然是这样的!】不论如何,不论哪种结果,重要的是,你出来过了。要验证自己的三观,尤其是世界观,不出来是不行的。正所谓,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世界的发展,学知识的壁垒越来越薄,优秀的公开课越来越多,但是,到另一个全新世界去亲身体验,去生活,这个不靠双腿是完不成的,这是我理解出国比起翻墙有巨大益处的地方。
使用ANZ信用卡刷卡消费是很值的。不要用银联!(答案后半段有具体原因解释)交一年学费,大概有价值300澳元的积分回馈,而积分是可以提现的。不过,学生能办的信用卡通常只有1000澳元的额度,需要先往里面存钱。(我相信肯定会有其他信用卡有更精彩的优惠活动,大家集思广益。)美国运通1澳元消费积2分,VISA1澳元消费积1.5分。每12,500积分可以返现50澳元。 返现率相当于0.8%或0.6%。一年学费36000澳元,可以获得72000(AE 2倍)或54000(VISA 1.5倍)积分,等于288或216澳元。Nota bene: 墨尔本大学只接受Visa或MasterCard,刷卡手续费由学校承担。其他学校详见官网。既可以直接付款,也可以使用Australia Post Bill Pay作为中转在线付款。学习体验生活体验不赞同使用银联卡(消费、取现)可以省钱的观点。看似没有手续费也没有货币转换费,但银联的澳元汇率比工行、中行高0.3%到2.4%不等。涉及到外汇交易,一定要从手续费及汇率两个角度同时去考量。以日为例,在工行47302人民币即可换1万澳元,通过银联要47417人民币。多出的115元,就是高汇率导致的损失。银联看似没有手续费,实际上比跨境汇款的成本都要高。相关问答 澳新银行(ANZ中国)同一客户名下所有存款及投资日末余额不低于美元50, 000元或等值其他货币,可以无限次免除汇款手续费。以下工行银行网银跨境汇款为例,股份制银行以及支付宝可能会有更优惠的利率及手续费。2015年2月底汇款3万3千澳元,境内手续费129.54元人民币,境外手续费18澳元,手续费合计218.64人民币。(购汇汇率1AUD = 4.95CNY)2015年7月底汇款1万7千澳元,境内手续费60.14元人民币,境外手续费18澳元,手续费合计142.76人民币。(购汇汇率1AUD=4.59CNY)使用银联支付由于汇率产生的损失大概是转账手续费的1.5倍以上。汇款数目越大,手续费单价越低,但银联的汇率损失却是正比于金额的。如果对汇率、点差、货币转换费、DCC等概念不是很清晰地了解,不建议在国外使用中国发行的储蓄卡、信用卡进行大额消费。最好还是把澳元汇至澳洲的账户,再消费,至少手续费是明确的。澳洲可以刷卡消费的商铺很多,大多数不收取手续费。澳洲允许商家将刷卡手续费转嫁到消费者。有的商铺会对刷卡消费设置最低限制(20澳元左右),否则会加收手续费。在澳洲刷卡消费,我都尽量要求不使用银联网络结算。个人认为VISA/MasterCard单标准的全币种信用卡为最好,免得银联双标准的信用卡在NAB发行的POS机上默认使用银联网络结算。收取货币转换费的信用卡在国内迟早是要被淘汰的。建行全币种、中行全币种、工行十币种信用卡消费澳元,都是没有货币转换费的。银联的免货币转换费,已经不再是优势。如果没有澳洲信用卡,使用建行全币种、中行全币种、工行十币种信用卡在澳洲消费,都是不错的选择。中行全币种尽管以美元记账,但VISA的澳元/美元汇率很有竞争力,又考虑到国内澳元/人民币的牌价是以美元作为中介确定的。因此,澳元转美元记账、人民币还款(中行全币种)、澳元记账人民币还款(工行十币种)、澳元转人民币记账(建行全币种)成本是相似的,但都比银联要节省。(不推荐使用以欧元记账的农行多币种。)在国外使用信用卡要小心DCC()。不过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好像从来没有遇到过。此处的“在国外使用信用卡”泛指跨国、跨币种用卡,比如在欧元区使用英镑卡消费(链接中的例子)。汇率数据来源 如果感兴趣可以随意选择日期进行比较。周六、周日的数据不是很具有代表性,因为银联系统汇率周一至周五每日更新,周六周日延用周五汇率。P.S. 如果周末适逢澳元暴涨,使用银联才有可能会更实惠,因为周六、周日会锁定周五的汇率。对于信用卡交易清算流程的具体讨论详见
作为 学长同校 同专业的学弟。 我也跑出来装个逼吧.....无图纯干货,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进行热烈的交流讨论~先说学习方面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记住这句话,因为你来澳洲念大学或者TAFE的话,有很多的大作业都是两人 甚至四人合作完成的。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在班级里的好朋友,可是这会有不小的可能会被你的好朋友害死。除非你的朋友是个学习很认真的人,不然的话你有很大的可能在学期末和那个朋友反目成仇。 我亲眼见到过一对青梅竹马的男女学生在交期末大作业的前一天撕破了脸 各自单做,女生一个人下午三点回家重做作业一直做到第二天的早上五点,上午交作业的时候整个眼圈都是红彤彤的一片肿,也不知道是熬夜熬的还是哭的, 男生砸了自己的手机而且因为学科没过重修花了两千多刀 浪费了半年的时间,从此两人老死不相往来。所以我建议大家刚入学的时候好好观察,只要看谁上课做笔记很认真,那基本就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找这样的人做朋友,不会错的工作方面永远不要找TMD华人老板打工,除非是你直系亲戚我也在华人老板手底下工作过,在披萨店当后厨,累成一条狗 还能顺便享受一下碳味浓重的热气SPA熏陶,每小时才十刀,后来我就不做了,不过那个老板是东北人 对我还是很好的,而且后来临走前还给了我个机会赚了一笔外快 就是下面这事 只要你英语口语过得去,那你就不怕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算是简单的端盘子,在澳洲人的店里收入也会比华人老板的店多出一倍,这还是保守估计,我见过留学生群里说华人老板每小时十刀,做满半年加一刀,我想了想我在墨尔本赛马俱乐部的最低底薪是每小时27刀,周末深夜节假日还要涨,顿时替很多留学的弟弟妹妹们觉得心疼。没有什么工作技能你可以学做咖啡,或者简单的餐厅服务。 只要语言过得去,基本没什么问题。 而且澳洲有不少速成职业培训班,我就在墨尔本的 维多利亚酒吧学校用一个星期学会了怎么在酒吧和夜店里做酒保,学期是一周,价格五百刀不到。 学完后到手维多利亚RSA(酒精饮料服务证,基本所有的正规餐饮行业员工都必须有的东西) 和酒保资质证书,放在你的简历里,很有用。虽然我在澳洲做了两三年的按摩师,不过我不建议大家做按摩,太累 而且一不小心就会受伤。 做按摩没有保底工资,全部是拿提成,墨尔本这的分成基本都是45%归按摩师,所以你赚的越多 你压力越大 越累。 当然如果你去专业学校去学那种有职业资格证书的理疗按摩师的话,也是很好的,因为做理疗按摩都比较贵,但是可以报医保 所以你会比华人按摩店里的苦力们(就像我)更加轻松 而且赚的钱更多。 好比说我做一小时全身按摩 我可以赚27刀,而理疗师做一小时按摩,赚的钱至少是我的两到三倍.....日常生活方面最好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基本所有澳洲的留学生都会抱怨澳洲是好山好水好寂寞。所以你需要一个兴趣爱好来打发时间。 LOL有澳服 如果你喜欢每天在家撸,也挺好 。 如果你喜欢打篮球 或者羽毛球 或者健身,你可以在陌陌上找到不少这样的兴趣群组。 我的兴趣爱好就是去电影院看大片, 没事在家LOL ,每周定期去武馆打拳,虽然略显单调 但也自得其乐。 安全方面在经历过一次不大不小的恐怖袭击之后,澳洲的治安水平好了不少。所以在澳洲只要你不作就不会有事,晚上别往荒郊野岭或者阴暗的小巷子里跑,那你基本都是安全的,现在墨尔本每天深夜坐电车回家,路过的每个车站都会有两三个荷枪实弹的条子在站台上挖着鼻孔抖着脚,所以公共交通是很安全的。种族歧视方面澳洲本土人基本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很友善,歧视华人的现象我基本没遇到过,可能因为我看起来不好惹吧,不过在澳洲的种族歧视人群要么是穷逼要么是傻逼,所以基本不足为虑。个人情感方面一定要有幽默感!一定要有幽默感!一定要有幽默感!一个有趣的人在这里是很容易找到恋爱对象的,不过你要是有一张漂亮的脸,那你就把我说的当放屁吧...... 另外提一下,男生在澳洲谈朋友了,记得买套! 澳洲的华人圈子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如果有渣男把女生搞大了肚子还不负责,基本都会传开来的,这样的话一个男人的名声也就彻底臭了。
2009年来澳现在在墨尔本较熟悉达尔文,布里斯班和墨尔本,悉尼也待了一段时间。其他几个大城市都去玩过。本科期间麦当劳,office都打过工,读研时就没打工了。认识了不少人,自己也经历了不少,要说体会的话,就是不要相信一个刚来一两年的人的体会。刚来的要么完全不适应,要么什么都说好,我还记得我刚来时读语言,学的第一课是讲的 culture shock回头来看,这课讲的真对。从culture shock角度来看,才来澳洲一年多的基本不可能给出一个中肯的评价。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有好有坏的。完全倾向一方面的人的话,都可以直接忽略。生活上布里斯班气候最好,悉尼次之,墨尔本最后。悉尼最好找工作,墨尔本次之,布村最后。生活成本同上。悉尼房租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不过你要是卧龙岗读书居住倒还好。租房上亿忆,今日悉尼等网站,卧龙岗有自己的小圈子,一定要签合同并且找公证。租房中介不适合刚准备过来的人。饮食上粤菜,川菜为主,韩餐烤肉类不少,日餐拉面类居多。觉得韩国烤肉还不如去吃东北烤肉。总之除了中餐,其他的资料上Urbanspoon都能查到,评分较准,外国版大众点评。现在改名叫zomato了。不用带什么被子毯子的,这里的羊绒被又好又便宜。床单可以带2套自己喜欢的。小家电和文具类用品可以从国内带,比如加湿器,加热杯垫什么,这些国内的便宜。设计类专业多从国内带用具吧,这里很贵的。药品的话,带点头孢类药品。其他感冒类药品就算了,超市买panadol足够应付了。不要图便宜住太偏僻的地方,离学校近最好。学术上看你专业吧,个人觉得商学院的话,墨大是首选。当然选八大都是没什么问题的。莫纳什是八大里面进入标准最低的,但进去容易出来难,挂科的多。找高帅富白富美的话八大就算了,RMIT,迪肯商学院是首选。卧龙岗是快速毕业的最优选。要回国的话看学校名气选学校,留澳的话看专业排名选学校,学渣的话看哪个好毕业选哪个。不要和一身名牌的男性以及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性同组,你被坑的几率非常大。注意学校的邮件,各种日期,due date千万不能因为打工耽误学业,挂一门顶你打工一学期。工作上兼职都好办,大城市都好找,语言好更好办。full time的话不是PR就不谈了。例外也是有,老外这也讲人情世故,你有关系,内推绝对比外部招聘优先的多。要走这条路建议去教会结交。其它悉尼好吃的最多,墨尔本其次布里斯班也可以。去过达尔文,凯恩斯,阿德莱德,塔州和珀斯,唯珀斯中国餐馆较多,达尔文就只例如陈之小厨,龙凤酒家等4,5家中餐馆,还不好吃,塔州更惨。凯恩斯,布里斯班日本人较多。墨尔本韩国人较多。中国人最多,住华人区不说英文也能活下去。澳洲奢侈品类gucci比欧洲还便宜,可以买买。汇率低于5时,澳洲商品还都有吸引力的。不要相信微信附近的人上面的incall和outcall,绝大部分骗人的。色情业发达,特别是留学生圈中的女学生。张开嘴,打开腿,收入不菲。韩国MM卖的多。悉尼日本妹较多。不要得罪越南区的越南人,不过越南河粉和越南包还是不错的。想融入当地人圈子?看AFL,板球,TV show吧,你要真能喜欢那恭喜你,逼着自己喜欢那你也是够牛逼。不喜欢很正常。旅游上凯恩斯大堡礁最值得去玩玩,中部大红石头就那回事,看看也行,塔州是个坑,没什么玩的。黄金海岸主题乐园不错。回国路上可以顺便玩玩新加坡或者泰国,巴厘岛放松下也行,反正都是落地签。情侣还可以选择去下斐济。热爱植物园或者魔戒的可以选择新西兰。付款上面提到银联卡的其实去招商银行或者中国银行办个全货币信用卡方便多了,免手续费,按当日汇率结算付学费的话去各学校hub刷卡就行了,简单。除了少数会扣手续费或者只收现金的地方,这卡都能用。随手写的。。想到再补充。
建议题主先去报个速成理发班…可以帮同学理发赚个外快…因为在澳村理个发太贵了!顺便说一下旅游的时间安排。澳村的假期是12-2月暑假。四月有个mid break一周假。6-7月寒假。10月有个mid break一周假。有那么多假期当然要玩起来啦( ̄▽ ̄)/凯恩斯属于热带,气温感觉像小三亚。建议避开1-2月,我去过两次,都是在12月初,气温还算舒适。建议4天3晚,选在mid break也比较适合。黄金海岸作为最出名的澳村海岸,当然也是要去一下的啦。一年四季都适合的温暖感!避开11月底到12月初,会有一帮疯狂的高中生开狂欢party。。建议选在mid break。悉尼,国际大都市,各种美食吃吃吃。在悉尼还可以顺便去旅行社报个堪培拉一日游,猎人谷酒庄一日游。我当时去是4月,还赶上了Anzac Day,有点像国内的建军节,各种军队在街上游行超棒!悉尼7.8月还是挺冷的,建议游玩时间一周,我推荐是4月mid break啦。墨尔本,古典和文艺相结合,city很大。千万,千万要避开7月出行!超冷的风!吹死我了!墨尔本7、8月真的会需要羽绒服好嘛!墨尔本的企鹅岛和大洋路景色很美。建议游玩时间一周,只要避开最冷的7、8和最热的1、2月就行…乌鲁鲁,澳大利亚中央的一块大石头。适合escape和meditation。骑骆驼,星空下的晚宴会让人流连忘返。乌鲁鲁也是澳大利亚土著文化的核心。这里少雨超热,昼夜温差大,天气热苍蝇乱飞,建议4天3晚,6月来,温度刚刚好。当然还有两个澳村的近邻,新西兰和斐济。听一个新西兰的导游说,11月的星空最美。我在库克雪山下仰望星空,被满眼星星震撼到了,夜空还夹杂着缓慢的流星悄悄划过。美CryT_T。建议游玩时间一周。斐济也不建议11月去,会撞到疯狂的高中生毕业来旅游…斐济属于热带,景色跟凯恩斯各有千秋,很喜欢那里的度假村和各种岛。建议游玩时间一周。
悉尼大学本科生。 准备升大二。零零碎碎地写吧。学术: 本科商学院学的东西普遍不难。 课程选择自由度比较高。但是会有那么一门两门的写作课让你深刻的体会到和native speakers 之间的差距… 其他什么acct啊 econ啊 stat啊 只要认真学了基本是HD 或 D 吧。(大二大三的可能会难吧!)上课时间真心少! 一周 12小时 (如果学数学可能会变成15小时)但是其实理论上课后花的时间挺多的, 因为教授会布置很多paper给你看…还要写assignment… 但其实大家都不看……选课和学术方面最大的建议就是找认识的学长学姐沟通,会少走很多弯路。打工:有知友要求先讲讲打工的…打工分两种 一种是正规工 比较容易找的包括学校或者大公司的一些工作,以及一些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咖啡,调酒之类的?)如果是咖啡,调酒之类的,似乎是需要考牌的,考完之后去对应的场所找应该就ok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认识的做这一行的朋友都是有PR的……学校或者大公司(coles woolworths 麦当劳 etc)的工作一般是通过网上申请,然后再面试的。当然我也认识一位很厉害的学长在外面做outsourcing的programming相关的工作…(听说一小时四十刀!)正式工的话一定要先申请税号,具体的方法是先去Ato填资料,填完会寄信到你的住址,然后你拿着信去你开户的银行就ok啦。另外一种是黑工,体力活为主,华人店为主, sales, 洗盘子,waiter之类的。收入较低,在悉尼最低的听说7刀每小时,平均水平大概是12刀?(要知道,正规工作minimum wage都是15刀啊)黑工的话工作时间(据说)相对没有上限。当然来留学还是学业为重啦~平时我们商学院课程比较松(本意也是让我们多多实习多多走出校园吧……)一周一般可以做三休二或者做四学生签证允许的打工时间是两周40小时找工作有以下途径 :1网上找
seek,嘀嗒,今日悉尼都有的。seek可能偏向于正规工,后两者黑工居多。 2学校资源: 大学一般都有career hub,填完个人的profile之后如果有合适的工作学校会发邮件给你的。3平时住华人区的话多,商店门口的招聘启示也挺多的。还有就是多和同学聊一聊,他们说不定也会推荐些工作给你呢~我现在是一个学长开的补课机构的老师,收入还可以,就是不太稳定。工资比minimum wage高,工作也不算累。因为和那位学长挺熟的,工作的各方面也挺nice,所以其实没有多少在外面找工作的经验啦。文化:衣食住行:================有空慢慢写…我先去写代码了…
在澳洲珀斯呆了六年。预科一年本科四年毕业工作一年。没读过研究生。本科生而言,学术上,teamwork非常重要,有眼力找准好队友。不知题主什么专业的,澳洲研究生大致分两种。一种中国留学生,一种鬼佬边工边读。各有利弊,题主可自行掂量。不知题主在国内大学是否过的轻松。如果想好好学,澳洲八大是不好混的。作业和阅读量会非常大,题主要做好心理准备。日常生活上没什么差异,中国人那么多,有差异鬼佬也早就习惯了。Sorry, thanks, no worries长挂嘴边就行了。兼职听说猫本时薪很低。之前餐馆邮局超市比较流行。近年来留学中介也是不错的选择。但题主刚来读研,请先衡量是否自己能承担住高强度学习外还工作的压力。不可本末倒置。另外,国外大学也是有社团的,由于中国学生不太爱入社团,想融入当地人圈子,这是个很好的途径。就这样吧。珀斯城市太偏,比不上墨尔本。可能生活经历也有偏差。祝题主好运!
去年来澳洲之前就看过每一个答案啦,现在终于可以来分享一下自己的体验喽。布里斯班/会计/研究生1. 校内校外活动丰富学校各种社团很多。你对什么感兴趣基本就能找到相应的社团,社团几乎每两周都会有活动,而且能够帮助你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校内也会定期举办很多的活动,一会中秋庆祝,一会run for charity啦。校外的话,city council也会举办很多的美食节,文化节或者专门针对国际学生的校园展。如果你在这里念语言,没有决定去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的话,可以去这些展览了解详细的信息。参加学校社团的road trip。照片来自该社团Facebook主页。International Student Festival吃吃喝喝,参观了美丽的昆士兰大学校园,还和Lord Mayor合了个影。市长真的是敬业的没话说,站了两个小时和所有排队的学生都合了影。2. 打工不难找,专业对口的实习并不容易找楼主从开学伊始就开始找工作了,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台湾人开的寿司店,找起来很容易,网站上投了个简历第二天就叫去试工了。但是一个小时的工资只有10刀,老板的态度还很恶劣。居然当着面说:你怎么那么不会说话。于是就辞职了,后来在Gumtree上找到了一家Turkish cafe,然后就在那边开始工作,虽然不会做咖啡,但是老板态度很好,工资还高于是就留了下来。就这样一个礼拜工作两天,生活费勉强自给自足。至于实习,刚开始找了一份没有工资的志愿者,然后随着在校园里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一些机会也找上了门。3. 感情生活跳过哈哈哈。4.学业研究生课程一周有四节课,每一节课占用三个课时。按照教授的说法,除了课上的三个小时,每个学生需要花另外的9个小时在课上。因为楼主不在八大,可能考试并没有那么难,所以学业压力并不大。5. 校园求职资源这个方面我觉得我的学校做的特别好,作为一个accounting学生,而且是研究生,学校提供work placement。也就是说,只要你申请,学校就会帮助你找实习,虽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被配对上。但是机会还是很大的。除此之外,还有career mentor scheme啦, industry networking啦,专门为国际学生提供的求职workshop啦。帮助都非常大。总之,来澳洲的这一年过的很开心很充实,虽然也会有不开心的事,但现在回头看看,我会说一点也不后悔来澳洲。接下来的一年,也就是我的最后一年,我会争取积累更多的经验,然后努力找到全职工作。最后送上两张美丽的布村图,好爱这座城市!
来澳四年,gold coast 和Sydney各两年,刚刚USYD finance研究生毕业。说说自己的感受吧~澳洲热闹程度远比不上国内,地广人稀,所以都说是澳村嘛~gold coast度假看海一级棒,长期居住简直就是村中村。悉尼相对繁华很多~学术:full-time study是一学期四门课,一门课一般分成lecture和tutorial两部分上,总共三小时,个别特殊的课可能会有workshop或者lab session。考核形式主要就是论文加考试,想拿hd(85+)很难,需要彻底理解所学的原理,只靠练习课后题是不行的。不过挂科也不是很容易,notes看懂,抱抱佛脚拿个pass没问题的,毕竟50分就过了~不存在毕业论文这个东西,每学期节奏是一致的。和学长学姐们搞好关系吧,很多学习资料代代相传,还是很好用的~选课的时候,我个人觉得还是遵循自己喜欢和将来实用的原则。很多人为了轻松毕业跟风选了上届推荐简单的课,结果换老师换教材什么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若想将来留在澳洲,学校的career center早早利用起来,讲座多去network多参加吧。都说国内找工作靠关系,其实澳洲也差不多,虽然没有那么人情社会,但能有朋友refer和自己海投也完全不是一个效果。生活方面衣:总体风格欧美,不过移民国家嘛,人多了穿什么的都有。各国人民服饰上的分辨度还是挺高的。男生标配就是t恤短裤人字拖。女生衣服没有国内那么多花边娃娃领,鬼老日常穿的都比较简单。我刚来时逛街觉得衣服各种丑,待久了就发掘到自己爱的品牌。食:意西德法印中日韩泰,悉尼好吃的太多了~不知道吃啥就urbanspoon上搜吧,评分高的都差不了~ 当然学生还是在家做饭的时候多,华人超市蔬菜调料基本都有,真没啥必要从国内大包小包的带,反正海关也不一定过。刚来时买东西会乘汇率算人民币价格,康师傅要十几块一包什么鬼!花钱比较省。久了就不算了,正常吃喝购。回国买东西反而算成澳币感受,“哇 便宜 买!”住:学校有宿舍的可以申请,条件好价格也相对高些,比如UNSW的新宿舍就太高大上了!!要想住就要早点申请~中国留学生还是校外租房的多些,找房子一般就上嘀嗒网或者今日悉尼,想和鬼佬住就gumtree上搜搜看,如果是和朋友们一起take整个房子,就直接找中介好啦。位置是决定房价的主要因素,想便宜又舒服就去suburb吧~行:昆州的公共交通有学生票,新州的国际学生就没有,特别坑。悉尼的train bus还是挺方便的,上学足够了,自己开车反而找不到车位。周末出去玩或者购物的话,自己开车还是很有必要的。关于打工:我之前本科的时候有做过waitress,周围同学有在后厨洗碗的,奶茶店的,美甲店帮工的,还有sales。貌似学生兼职都是这种基础服务业工作。。。不需要什么技能,上手快,流动性高。工资10刀一小时起,比这还低的听说过没见过。。。鬼老的店工资能高些,16 17都有。有同学咖啡店干的好的23一小时。啊对!差点忘了PASS!我觉得能当PASS的tutor是最理想的兼职了~ 当然这个机会只能是学霸们的。PASS就是学校给各别比较难的基础课开设的补习班,全称好像叫peer assistant study session吧,记不清了。tutor全部都是往年成绩较好的学生,成绩在D以上就可以申请做tutor了,薪水高又非常decent,以后写简历也是加分项,总之太理想了~先写这么多~想到什么再补充~
先交代下大致背景情况 。日我到悉尼,那时17岁半。我读了半年语言学校,两年高中,三年大学。总体来说,在澳洲的1963天有多好玩说不上,因为我觉得完全可以更好玩。不知为何,这段经历给我最大的印象是没压力,而且时间是1个星期1个星期这么过的,真的好快。我在18岁的时候拿到第一份工资,大概90来刀,非常开心。从那以后,我的所有生活费都是自己赚的,这个我相当自豪,虽说更牛逼的多的是,像全额奖学金,疯狂打工学费都自己赚,不过我从没遇见过这类神。我先来讲讲我的打工经历吧。还记得来澳洲前,我是这样和自己说的,在大学毕业前我要接触各行各业,比如餐厅啊服装啊销售啊,这样我就更会知道自己以后到底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只可惜啊,我是一个特别嫌麻烦的人,不喜欢变动,在澳洲5年多居然没有搬过家足以证明,坐bus+火车来回两小时多去UNSW上课能坚持3年也不肯搬家,我就更不喜欢找工作了。结果就是,我在餐饮业打了近五年工。回头一想,如果当时我尝试着找各种各样的工作,那么我应该已经经历过很多面试,那现在的我是不是就不会害怕面试这个环节了。找工作这个过程我还是觉得一点点怕怕的。找工作时老板都会问你之前做过吗,经验经验经验。当时就会觉得自己啥也没做过,一下子就不行了。现在回头看看,谁都是从零开始的,而且很多都是用常识就会的事。先给大家讲讲我的第一份工作吧,能算惊悚。我觉得一给大家讲老板是上海人,惊悚就瞬间能被感受到了。那是一家在Burwood
Westfield 里的一家take away shop,卖烤鸡、salad
还有一些油炸食品。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没有经验就免费干了几天,按照老板的意思就是得先学会了会做了才付工资。(我突然就想说,大公司还花钱training员工呢。现在工作学习期间太轻松了,老大总是说不要有压力,有压力了就学不进了。我说我们中国人是没有压力就学不进,我爸爸常说没压力就没动力。)回来讲这烤鸡店,熟悉环境的那段时间我超级认真的,各种笔记,因为每天早上都要set
up,好多东西要摆要炸。每件小事每个小动作老板都能跟你说这跟家里做事可不一样,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导致我后来做事总想有固定的方式,而下一家咖啡店老板却总是说差不多就行了,让我一开始有点小小不习惯。(后面会说,咖啡店老板,他做事方式和员工相处比外国人还外国人。)再讲烤鸡店老板,其实她是女的,三四十岁,脾气暴躁。我做错一点点事,不小心把东西弄掉了,她就会超级凶,最经典的话就是“小姐啊,做事一塌糊涂的。”
这个时候常常顾客就在你对面,你会超级紧张的,好多次好多次我真的硬撑着眼泪。(再插一句,当我在咖啡店做错事,老板最常说的是“大姐呀,你ok吗?”)记得当时不小心把一片面包掉地上了,那不过几毛钱,就会被骂,而咖啡店老板面对我们不小心连续摔破杯子,他还能开玩笑说“我会亏钱啊”。反正在烤鸡店,每天上班前我都会复习我的笔记,上班胆战心惊,勤勤恳恳特别卖力,一点不敢偷懒。大概一个月后,老板突然跟我说,你挺聪明的,学东西真快。尼玛,那您当时骂我这么狠,您知道这多打击我自尊心吗?!后来老板就对我蛮好的,但是非常不轻松不自在。我做了一年,在我软磨硬泡让咖啡店老板答应让我一周上两天班的情况下,我就开开心心的把烤鸡店工作给辞了。后来有一次做梦梦到我不得已就只能回去烤鸡店工作了,我在梦里都相当难受+恐惧。我好朋友说,瞧这老板,把一个小姑娘吓成这样。后来,我就一直在The Coffee Club工作,老板B是个武汉人,对我们特别好。他给我的影响是粗犷有魄力。(这形容词好像用的不太对,但是这就是马上跳进我脑海里的词。)B不拘小节,从不吝啬对员工笑,也不吝啬吃的。不要以为做餐饮的就理所当然不吝啬吃的。我还记得烤鸡店老板娘的话呢“你们每天只能喝一瓶水,如果每个人都拿饮料喝,那我还做不做生意了。”而在咖啡店,热饮冷饮蛋糕都是可以随便喝的,只是后来有段时间大家太浪费瓶装水,B 就规定每人每天一瓶水。B的魄力还表现在对无理取闹的顾客发飙。(具体事件想不起来了)另外一件事是比起顾客,他更在乎员工。有一次我在点单(这家店是顾客走到前台排队点单的),回头拿了一个东西,回过来发现两个顾客并排站着脸上都不太高兴,后来才知道其中一个插队,两个人闹口角。B就走过来了,他以为顾客找我麻烦,就过来帮我。我那一瞬间小小感动。因为脑海中总有一些老板对着顾客阿谀奉承,对着员工狠狠剥削。B还给我的印象是靠谱,他也三四十岁。我曾经以为想要说话搞笑,肯定得带点脏话或夸张手法(这可能就是低级搞笑吧)。B可以没有脏话,让我们各个笑趴,而且说的都是有意思的,不是为了讲笑而讲的。这就叫幽默呀。反正在咖啡店近4年的时间轻松愉快。B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很多,比如怎样做个好老板,他常说对客人好客人是知道的,对我们也会好。(以后再写点好玩的事情吧)故事讲得貌似不太成功,我说点实际点的吧。打工关心的当然是工资,华人的工资较低,老外给的工资较高,这个大家都知道。当时烤鸡店最开始的时候是8刀每小时(2010年),后来过个1个月给9刀,后来过个3、4个月给10刀。咖啡店一开始10刀,一年没涨,后来慢慢一点一点涨到16刀,大概这是两年后的情况。以前总觉的不好意思要求涨工资,涨工资都是自己提出来的,老板主动的很少,除非他一开始给的低。自己表现得好,店里生意也好,提出涨工资是合理的,就大胆和老板说吧,顶多被拒绝。法律上澳洲最低工资是17刀左右,但是由于劳动力供应大,餐饮业一般会低,尤其是华人老板。当初自己不够自信,胆子不够大,没能找份好兼职。希望将有类似经历的小伙伴,大胆一点,直接去老外的店,一切都是锻炼,面子就是用来丢的。有机会更新,讲点学习的。简单来说,学习方面蛮顺利的,我很会自己看书做笔记,所以就算上课没听懂,下课自己也能弄懂,不懂就问,和同学讨论。我高考HSC ATAR 97.5, 读商科 (金融+会计),最后新南威尔士洲大学distinction毕业,成绩顶尖算不上,还算可以。后来读了naati翻译考了雅思拿到永居,现在在中东工作。第二次更新学习澳洲课程总结来讲,范围比较广,但是深度几乎就是课堂的例题。只要做会了例题,考试一般没问题,差不多意思就是,你就当是背会了,不理解,瞎做,照猫画虎的做也能过。(这么说来好像显得课程很水,我想说的是,你想pass是简单的,靠照猫画虎得high
distinction呢,就没戏了。)课程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吧,学生们能通过学校各个方面所提供的锻炼机会来积累经验,不是只是考试过关。考试的内容,过段时间就忘了,我们所得到的是不断学习的能力加上不为不断忘记而忧虑,忘了回去看眼呗,反正大部分我们以后也不会用到的。工作上专业要用到的东西在工作后是很容易强化的,而对于数字的敏感,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在潜移默化中进步的。还有一点是,他们不指望你全对。举个例子,12年级就是高三的4u数学,总分140分,但是只要你得70分,最后会scale
up,能到90分。对于那些特别聪明的孩子来说考的特别好没有特别大得优势了,比如我可能实际分数只有80/140, 得到的是92/100,另一个特别聪明的同学考了110/140,最后得到的是95.
澳洲考试制度中比较好的一点是,他会非常清楚的告诉你考哪些内容,不会trick你,syllabus
(大纲)会写的清清楚楚,把例题做会了,理解了,基本就是high distinction。“理科”方面,虽说澳洲不分文理,我大概指的就是答案1就是1,2就是2那种的,不用就一个2句话能说清楚的问题写一大片的,管叫“理科”。这个对于中国学生应该是简单的,因为我觉得通过几年的应试教育,我们的理解能力逻辑感是极强的。很多东西老师一讲,我们都能理解,而很多外国小孩子常常一脸迷茫。(其实我也不知道其他小伙伴怎么样,我就按照自己的体会写吧,有不同感觉的希望分享。)我的弱项是文字方面,其实归结到底还是英文不够好,表达能力不好,吹水能力不够好。(但是也请记住,专业的人一听就知道你在吹水,因为他们在你的答案中找不到关键字或那个点,就感觉你说来说去都在外围转悠。有时候反而我们表达能力不太好的,不说关键字老师就知道你懂。)文字方面考试考得不好很大一个原因是懒,不认真对待,我曾一直有个心态就是,因为我是第二语言的,所以文字方面论文写得不好说得过去的,自己会自动把这些课当作复课,就要pass,而数学逻辑性强的,我就会往high
distinction努力。改变我的是一次法律考试,是business
entity或business law吧,当我坐在考场里,面对4-5的题目指望我们写一个小本子的题目时,我突然意识到,不是语言的问题呀,就算让我用中文写,我也不会呀。问题就是我没好好准备,那些母语小孩子都辛辛苦苦提前写好准备好,考试的时候能用上用上,而我就走马观花看看,死马当活马医。那些指望我们写一小本的题目,我一般都只写了一页,对于这些课我能pass或得credit我真的是谢天谢地了,现在想想自己当初胆子真大,要是挂了得4000多刀呢。有了那次在考场上得反省,后来对于另一门法律课,taxation,认真对待,那时想的是,我就不信自己不行,试试,实验一下,到底行不行,最后得了80多,第一个“文科”类上80吧,算是给自己给了个交代。以后做不好什么,就没有借口说是因为语言问题了,都是准备不够充分,都是懒。关于学习方法,我很感谢在国内时的初中老师,她叫我们用脑图 (mind
map),几乎每门课,每章节我都会把所有知识点画/写在一张纸上(就一张,不要翻来翻去的),尽量做的漂亮,颜色鲜艳,形象生动。这样自己才会看。后来还看了一本关于脑图的书,现在成习惯了,出去旅行做计划都会画脑图。待更新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天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