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电子工业学院罗红莲1998是什么工业

黔东南州占11.24%,黔南州占10.10%,铜;2、城乡构成;人口受教育程度;6.8%,初中以上教育的占27.1%,小学教育程;民族构成;2、简述解放后贵州经济发生的深刻变化;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社会经济发;7.6倍;①全省财政收只大幅度增长,金融运行平稳;3、贵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状与特点是什么?(12;一、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4、阐
黔东南州占11.24%,黔南州占10.10%,铜仁地区占9.98%,贵阳市占9.02%,黔西南州占7.9%,六盘水占7.67%,安顺市占6.71%。
2、城乡构成。2002年贵州常住人口中市镇人口占24.29%,乡村人口占75.71%。
人口受教育程度。2002年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占2.3%,高中以上教育的占
6.8%,初中以上教育的占27.1%,小学教育程度的占38.7%,15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占13.7%。
民族构成。2000年汉族占62.15%少数民族占37.84%,苗族占12.2%,布依族占7.94%,侗族占4.62%,壮族占0.15%,瑶族占0.13%,其他少数民族比重较少。
2、 简述解放后贵州经济发生的深刻变化。
解放后,特别是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2003年,全省生产总值达1356.11亿元,比1978年增长
7.6倍。其中第一产业为298.37亿元,第二产业579.31亿元,第三产业478.43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2.1倍、12.6倍和13.9倍。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连续7年高于全国平均速度。
①全省财政收只大幅度增长,金融运行平稳。2003年财政收入达236.64亿元,比1978年增长15.7倍,地方财政支出增长了26倍。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898.6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14亿元。保险业和证券业也发展迅速。 ②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省三个产业排序1999年实现了&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2003年第一产业占22%第二产业占42.7%,第三产业占35.3%。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农村逐步完善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商品流通基本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并存的格局;国有企业改革一些完成了公司制改造,部分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所有制形式,推进了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财政管理实行分税制;金融设立跨省区的一级分行等体制改革。 ④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96年后贵州作为沿海的帮扶城市,以东西部合作为契机,以跨区域资产重组为重点,促进了电子、化工、煤炭等行业的发展。近年又抓住入世机遇,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利用国际贷款达7.3亿美元,02年进出口贸易达6.9141亿美元。同时加快了开发区建设,建成了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0个省级开发区。
3、 贵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状与特点是什么?(127-130页)
一、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二、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三、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明显变化。四、科教兴农成效卓著。五、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六、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4、 阐述贵州林业近年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良好态势。(149-150页)
①林业生态建设成绩斐然,造林绿化步伐加快。按照国家林业&六大工程&部署,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
护区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等林业工程,年完成营造林面积255万公顷,其中工程人工造林71.6万公顷,实现了以社会造林向工程造林为主的转变。②林业产业建设取得新进展。积极发展多种林业生产,把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推行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大力发展名优经济林、竹林和速生丰产林。年,营造经济林27.1公顷,营造用材林38.5公顷。人造板生产也初具规模,生产能力达10万立方米。2002年林业总产值达到36.02亿元。③林业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不断加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能力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防治率达75%;森林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显著,全省保护面积达80万公顷;林木种苗基地建设得到加强,已建县级以上林木种苗站23个;林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逐步完善,科技贡献率达27%;林业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也不断加强。④国家林业局对贵州贵州林业的指导和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林业局将贵州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林业工作联系点,提出了确保10年覆盖率增长1个百分点的目标,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等工程全面纳入国家规划,并给以重点支持。2001年安排重点生态工程建设1427万亩,累计投资33.3亿元。
一、 填空题
1、工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到2003年,我省工业以公有制为主体,以股份制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力发展(
国有资本 )、(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格局正在形成。
2、2003年,全省原煤生产能力约( 8500)万吨,居全国第(五)位。
3、贵州(酿酒、特色食品等传统特色产业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还形成了绝招绝活。大大增强了市场的竞争能力。
4、贵州的公路建设到2003年,基本形成以(贵阳)为中心,以( 高速 )、(一级 )和(二级 )公路为骨架,横连东西、纵穿南北的公路网。
5、2003年贵州铁路网络已形成以(贵阳)枢纽为中心、(六盘水 )枢纽为次中心,以(电气化铁路 )为骨架,连接周围(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东西横贯连接华中、华东,南北纵接长江、南海,省内连接(9 )个市(州、地)的格局,在西南地区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6、服务业可分为(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两大部分,具有庞大的产业群体。
7、贵州旅游网络是西南地区旅游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与华中华南相联。贵州境外,东有(张家界)风景区、南有(桂林山水 )、西有(路南石林 )、北
有( 长江三峡),旅游发展势头良好。
8、在城乡规划方面,贵州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的原则,加强对城镇和风景区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9、贵州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协调发展)的原则,小城镇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二、 单项选择题
1、2003年贵州省原煤生产能力约( C )万吨,居全国第五位。
2、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总蕴藏量居全国(C )
3、建筑业属于(B
A、 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4、贵州工业中利税总额就居全省第一位的是( B )
A、酿酒工业
B、烟草工业
C、软饮料工业
D、特色食品工业
5、( D )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6、贵阳邮政总局成立的时间是:(sB )
7、到2003年贵州省下列不属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是(D )
8、1987年被列入&国际生物圈保留地网&的是(
B、赤水竹海
C、习水原始林
D、花溪公园
9、贵州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有(C )个
三、 多项选择题
1、贵州工业的主要特点是:(ABCDE)
A、产业梯度发展趋势明显
B、资源型产业特色突出
C、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加强
D、经济外向化程度提高
E、探索出一条具有地区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2、现行计划生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A、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B、提倡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
C、汉族和少数民族一样
D、农村宽于城市
3、贵州省邮政通信业的主要特点是( AB )
A 面向市场,加快发展
B 以人为本,邮政服务程度提高
C 市场竞争激烈
D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服务特
4、贵州服务业的主要特点是(ACD )
A、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最高
B、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C、劳动就业岗位最多
D、与工业化发展阶段基本适应
5、金融业的行业分类:(ABC )
D、房地产业
四、 问答题
1、 当前贵州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P171-173
2、 贵州特色产业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187
3、 贵州交通运输业的特点是什么?P216-217
4、 贵州旅游业有什么特点?(246-249页)目前贵州有哪些旅游区和旅游线?(245页)
一、 填空题
)事业发展缓慢,是贵州经济文化落后的重要原因。
2、文化的(
多元并存)、(共同发展 ),成了贵州文化的特殊现象。 3、1996年国务院确定(
深圳 )、宁波、青岛、(大连 )4个计划单列市对口帮扶贵州。
4、中共贵州省委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
)&的方针。
9、 5、中共贵州省委把(党风廉政建设
)和( 反腐败斗
)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
6、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
7、&五个一工程&是指(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 )、( 一部好电影 )(一出好戏剧 )( 一部好电视剧 )。
8、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贵州把( 交通建设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
9、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 先富带后富
),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给贵州的发展带来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 单项选择题
1、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了遵义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旧址,还有(C )
A、遵义红军烈士陵园
B、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
C、王若飞故居
D、黎平会议会址
2、、贵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A、 阳明书院
B、 沿河鸾塘书院
C、 贵阳师范学院
D、 经世学堂
3、(B)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基础。 A、文化
4、中共贵州省委确定每年(A )月为公民道德集中宣传月。
5、(B)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组织形式。
A、 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一国两制&
6、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
A、党要管党
B、密切联系群众
C、批评与自我批评
D、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 多项选择
1、贵州民间民族文化有( AB)
2、州教育发展的特点主要有 ( ABCD
A、从本省的实际情况出发多种形式办学
B、坚持全社会办学的方向
C、教育事业走向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D、发展潜力大
3、贵州人民生活的现状和特点是:(
A、农民生活显著改善
B、城镇居民生活基本实现下康
C、医疗卫生基本有了保障
D、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化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贵州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ACD
A、拨乱反正实现工作重点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农村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C、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实行对外开放
D、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
5、贵州巨大的发展潜力表现在(
A、贵州地理位置利于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开展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98贵州省情作业及答案等内容。 
 贵州省情题目及答案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贵州省情题目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封闭 )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2.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作业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电大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作业答案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练习答案第 1 题: 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  最新2015年 地域文化(专)【贵州省情】考试及答案_学科竞赛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最新 2015年6月,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地域文化(专)作业复习及答案。...  2015年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平时作业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 第一次平时作业 (第一、二、三章)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贵州省情》考试试题及答案(很齐全的哦,不看后悔) 一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作业答案_其它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考试答案一填空。(50 小题共 50 分) 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  州省情作业答案 009 年 06 月 03 日 赵丹 (一)填空题 1.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赤水河)。(P9) 2.在贵州的各类...  贵州省情教程平时作业答案_管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贵州省情教程平时作业答案贵州省情作业 一、填空题: 1、省情是一个省自然、 ( 地理 )、( 政治 )、( 经济...  贵州省情考试题及答案总汇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贵州省情考试题及答案总汇,题目类型多。贵州省情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贵州东与(湖南)交界,...中共广东省委南方杂志社主办
本页位置:>>
历任贵州省省长
(按任职先后排列,共16人)&
&& 杨 勇(任期)
& 周 林(任期)
& 李 立(任期)
& 李再含(任期)
& 蓝亦农(任期)
& 鲁瑞林(任期)
& 马 力(任期)
& 苏 钢(任期)
& 王朝文(任期)
& 陈士能(任期)
& 吴亦侠(任期)
& 钱运录(任期)
& 石秀诗(任期)
& 林树森(任期)
& 赵克志(任期)
& 陈敏尔(任期2013起)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杨勇(1913~1983),原名杨世峻,1913年10月28日(农历癸丑年九月廿九日)生于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转入中国共产党。
  杨勇的父亲杨贵蟾,祖籍浏阳县文家市,参加过1906年同盟会策动的萍浏醴起义。起义失败后,为躲避官府追捕,携家由文家市迁到清江村。母亲刘世珍,贤惠能干,勤劳俭朴。杨勇兄妹10人,他行三。因生活艰难,6个弟妹先后夭亡。为谋生计,杨勇7岁那年随家迁回文家市,父亲在街头开了一家小餐馆,维持全家生活。杨勇则被父亲送到文家市镇储才小学读书,1924年升入里仁新式高等小学。在校期间接受了民主、爱国思想的教育,并受到中共地下党员甘恩藻和陈世乔老师影响,向往进步。1926年高小毕业后,考入浏阳妙高峰中学。
  1926年8月国民革命军打到浏阳,中共地下组织由秘密转为公开,成立起农会等群众组织,打土豪分田地。杨勇随父亲和两个哥哥参加了农会。不久,文家市组织起儿童团,杨勇被推举为团长。他和姨表弟胡 耀 邦带领儿童团员走村串户,禁烟禁赌,宣传破除迷信,参加看管土豪,积极配合农会开展斗争。1927年4月,杨勇由老师甘恩藻和高年级同学张清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湖南则在5月21日发生了长沙&马日事变&。杨勇随父亲和两个哥哥参加了中共湖南临时省委组织的10万农军围攻长沙的战斗。失败后,与组织失去联系,杨勇和周彪、张清夷等避往江西万载姑妈家躲避。1928年3月间,他与周彪结伴到长沙找工作,未果。4月转至常德加入国民党军谭道源第五十师学兵团当兵。1928年底,杨勇从报纸上得知彭德怀、滕代远等人领导平江起义的消息,便与周彪一起逃离学兵团,经长沙返回浏阳文家市。1929年初,因未与组织取得联系,杨勇考入浏阳县立初级中学继续学业。4月,彭德怀、滕代远等率红五军到平江、浏阳、万载四乡活动,浏阳县及各区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杨勇得知后,当即找到第八区苏维埃政府要求工作,被分配做秘书。8月,由区苏维埃政府负责人张文学、同学张清夷证明,恢复了共青团组织关系。
  1930年2月,杨勇经中共浏阳县委介绍,在平江黄金洞进入红五军随营学校,当上了红军。入校当月,即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杨勇。半年学习结束后,杨勇历任红八军政治部宣传队大队长、红四师连长、红二师独立营营长兼政治委员、红四师十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役战斗。1934年获三等红星奖章。同年10月,随红一方面军主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突破三道封锁线后,所部作为红三军团先头部队首先渡过湘江。后率部参加夺占娄山关、攻克遵义城、坚守老鸭山等战斗。红军走出草地后,1935年9月任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十大队政治委员。到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一师、四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勇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副团长、团长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平型关、午城井沟等战斗,并取得汾离公路伏击战的胜利。1939年3月初率部随第一一五师东进支队由晋西到达鲁西,指挥六八六团取得首战樊坝的胜利,参与领导开辟鲁西抗日根据地。后任第一一五师独立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第三四三旅旅长兼鲁西军区副司令员、教导第三旅旅长、鲁西军区司令员兼鲁西专署专员。1941年初与政治委员苏振华率教导第三旅运用围点打援的战法,取得潘溪渡战斗的胜利。继又挫败了日伪军对鲁西区的&扫荡&,巩固了鲁西抗日根据地。同年7月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春赴延安,先后在军事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军事高干队学习,任队长、党校一部支部书记,参加了延安整风。1944年4月返回冀鲁豫边区,担任平原军区副司令员,参与指挥东平、阳谷等战斗。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指挥所部先后攻克巨野、嘉祥、济宁、汶上等县城,并参加邯郸、定陶、巨金鱼等战役。1947年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豫北攻势。在鲁西南战役,突破国民党军黄河防线,一举攻克郓城,创造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单独攻坚和全歼国民党军一个师又二个旅的先例。尔后,率部参加进军大别山,组织指挥高山铺战役,所部因战绩突出,被野战军通令嘉奖并记大功一次。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率部参加阻击和围歼黄维兵团。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司令员,参加渡江战役,直出浙赣线,解放衢州、景德镇、上饶等20余座重要城镇。
  新中国诞生后,1949年11月进军西南,解放贵州后,率第五兵团主力和第三兵团一部参加成都战役。1950年1月兼任贵州军区司令员和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是年底入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兼高级系主任。1952年毕业后,任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1953年5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组织所部参加夏季反击作战并指挥金城战役。1954年春起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8年10月回国,先后任北京军区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被解除职务。1972年5月起,先后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新疆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和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曾组织部队参加南疆铁路、天山公路和乌鲁木齐石油化工厂的建设工作。1977年夏起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1979年参与组织指挥解放军边防部队在广西、云南进行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1980年8月任中共总参谋部委员会第二书记。
  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3年1月6日在北京病逝。
  曾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第一书记兼省长,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教育部副部长兼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周 林(1912~1997),男,汉族,1912年5月17日生,贵州仁怀人。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北平宏达学院肄业。
  1931年秋入北平宏达学院学习,加入反帝大同盟。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共青团北平市东区区委书记,共青团天津市委书记,共青团上海沪西区委书记。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8月参加新四军,先后任苏中区军政党委会委员,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军法处处长,新四军一师军政委员会委员、政治部锄奸部部长,苏中行署保安处处长,苏中区党委社会部部长,区党校党委书记,苏浙区三地委书记,苏南区党委城工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中共山东渤海区三地委书记。1948年12月任中共徐州市委副书记兼市长(市委书记张北华)。1949年5月起,任上海政务接管委员会主任,参加接管上海市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秘书长。1950年6月起,调任中共贵州省委常委。1951年11月兼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2年11月后,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二副书记,贵州省政府副主席。1954年12月起,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府副主席。1955年2月起,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长。1956年7月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至1964年10月)兼省长(至1965年7月)。1960年9月起,兼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
  &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1975年恢复工作后,先后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教育部副部长兼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顾问,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副组长。
  是第一、二、三、五、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7年6月10日20时36分在北京逝世。
  曾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处书记、贵州省省长、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李立(1908~2006),原名李国华,男,汉族,1908年8月生于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著名的&三湾改编&所在地)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中学文化。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三湾村。10月3日,李立有幸在三湾枫树坪聆听了毛泽东对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所作的向井冈山进军的重要讲话,受到深刻的教育和鼓舞。从此投身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永新县小江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宁冈县磐市区委书记、县委常委。1929年起任少共湘赣省委委员。1934年起任红二方面军红六军团政治部民运部部长,中共永顺中心县委书记,中共湘鄂川黔边区省委委员、边区少共省委书记。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并兼党支部书记、任中共中央党务委员会秘书,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并兼党总支部干部科科长,后任中央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八路军南下支队政治部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鄂东区党委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科科长,中央土改工作团晋绥工作分团团长,中共河南南阳地委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员、省委交通部部长,中共吉安地委书记兼吉安军分区政委,华中钢铁公司副总经理,中共中央中南局组织部副部长。1954年11月任中共河南省洛阳市委第一书记。1956年7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第一书记。1958年10月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1960年10月至1965年2月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常委(其间:1960年12月至1964年9月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组织部部长;1961年9月至1962年2月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监察委员会书记)。1964年11月至1967年2月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处书记。1965年7月至1967年1月任贵州省省长。1965年11月至1966年11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员。
  &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冲击。
  1967年7月至1977年11月任贵州省革委会副主任(其间:1967年12月至1971年5月任贵州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省核心领导小组成员;1971年5月至1977年4月任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1977年至1979年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79年2月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
  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八大、十大代表,中共十六大特邀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2006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
  李立还是一名作家,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四十八天》、《南征北战》、《洛阳变迁》、《远征万里》、《洪流滚滚》、《天翻地覆》、《忆征程》、《革命摇篮井冈山》等。&
  曾任贵州省军区副政委,贵州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昆明军区副政委兼贵州省军区第一政委,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李再含,原名李其英,男,汉族,1919年1月生,四川富顺人。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高中文化,大校军衔。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38年3月任陕北公学政治助理员、指导员。1939年4月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组织干事。10月任太南地方保安团政治部宣教科科长。1942年2月任太行三分区轮训队党总支部书记。1945年1月任太行四分区二团副政委。
  解放战争期间,1948年1月任中原军区九纵队留守处处长。1949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十五军政治部秘书处长。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四分校政治部副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1951年10月任云南军区干部教导团政委。1952年12月任云南军区速成中学校长兼政委。1962年12月任贵州省军区政治部主任。1964年9月至1967年5月任贵州省军区副政委。1967年2月任贵州省革委会主任。12月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67年5月任昆明军区副政委兼贵州省军区第一政委。
  1969年10月18日被撤销职务。
  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75年8月14日在大连逝世。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五十四军政治委员、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重庆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昆明市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贵州省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蓝亦农(1919~2008),男,汉族,曾用名蓝野农、蓝甲基,1919年生,湖南省茶陵县人。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9月参加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毕业,大专学历,大校军衔。
  1938年9月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起任八路军总巡视团团员。1942年6月起任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警卫连指导员。1945年5月起任警卫二团党总支部书记,同年夏起任警卫二团政治处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起任热辽纵队(冀察热辽军区)第二十二旅六十七团政治处主任。1947年11月起任热辽纵队第二十三旅六十九团副政治委员。1948年8月至1951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三师六十九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五军一三四师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东北秋季、冬季攻势作战,入关后参加了平津战役,南下参加了衡宝战役、广西剿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四十五军一三四师进驻广东花县、佛山、湛江,执行海防保卫任务。1951年1月至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四十五军一三四师政治部副主任;1951年8月至1952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四十五军一三四师政治部主任。1952年10月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五十四军。1952年10月至1953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五十四军一三四师政治部主任。1953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1月至1956年5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四军一三四师副政治委员兼师政治部主任(至1954年6月);1956年夏起,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四军一三四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朝鲜西海岸抗登陆、平壤反空降作战及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1958年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四军一三四师政治委员。1957年至1960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毕业后,1960年5月至1964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五十四军政治部主任。1962年参加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为昌都地区分前线指挥所(即丁指)领导成员(指挥所由军长丁盛、副军长韦统泰、军副政委钟池、政治部主任蓝亦农、昌都军分区司令员郄晋武组成)。1964年5月至1967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五十四军副政治委员;1967年7月至1969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五十四军政治委员。1969年4月至1975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军区党委副书记(1969年5月起)。其间:&文化大革命&中参加三支两军工作,曾任重庆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昆明市革命委员会主任;1969年10月至1971年5月,任贵州省革命委员会党的领导核心小组&中共贵州省核心领导小组代组长;1971年5月至1973年9月,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贵州省革命委员会主任;1969年10月兼任贵州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党委第一书记。
  1973年8月至1980年7月下放工厂学习、劳动。
  1983年5月至1985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顾问。
  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6月晋升为大校军衔,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2008年2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曾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贵州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共第九、十届中央委员。
  鲁瑞林(1911~1999),原名鲁瑞麟,男,汉族,1911年10月13日生于甘肃临夏县城南民主乡鲁家沟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军军事学院毕业,少将军衔。
  鲁瑞林的父亲鲁秉义,一生务农,解放前去世;母亲邓氏,生子女六人,终年劳累,晚年双目失明,1963年病逝。鲁瑞林兄弟四人,他行三。1927年临夏的回族群众揭竿而起,反抗反动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为躲避战乱,鲁瑞林全家逃到兰州市榆中县马坡村落户。战乱结束后,鲁瑞林的两个哥哥返回临夏,鲁瑞林和弟弟及母亲留在马坡村。因家贫,鲁瑞林靠给地主放羊、砍柴糊口,没正经读过书。当年,投到驻临夏的西北军冯玉祥属下孙连仲部当兵(一说是被抓壮丁)。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倒蒋,中原大战爆发,孙连仲部奉调自青海、甘肃开往中原参战,鲁瑞林随军东下。冯军失败后,孙连仲部被蒋介石改编为二十六路军,辗转调往江西&围剿&红军,鲁瑞林在二十六军当马夫。1931年11月,二十六路军总部和所属的两个师六个旅,共约1.7万多人,由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赵博生、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等率领发动了宁都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连队改编时,鲁瑞林被选为士兵委员会主任,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参加红军后,鲁瑞林先在红五军团十三军特务团当战士,之后历任红五军团十三师一团三连班长、红军学校政治营学员、十三师一团三连指导员、三十八团一营营长、红五军团教导营干部队队长、红五军团组织部干事、三十九团敌工股股长和政治处总支书记,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军供给部政治委员等职。在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先后参加赣州、巫廖、新桥、保卫广昌和兴国等战役战斗。因战绩突出,受到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红星报》宣传表扬。1934年10月随红五军团十三师三十八团撤离江西兴国,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先后参加了突破湘江、抢渡乌江、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等战役战斗。在掩护中央军委撤离娄山关时,他率全营官兵担负阻击任务,身上三处中弹仍坚持战斗,出色完成阻击任务,受到军委电令嘉奖。
  抗日战争时期,鲁瑞林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等职。率部始终战斗在太行山区,参加了旧关、七亘村、神头岭、响堂铺、安阳、白晋、磁县、武安、涉县、林县和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1937年10月随部东渡黄河,开赴山西太原、平定参加抗日作战。1940年3月率部参加磁、武、涉、林战役,与兄弟部队一道,歼灭敌伪军朱怀冰部及其他反动武装万余人。他率领部队多次深入敌战区参加反&扫荡&、反蚕食斗争,为开辟、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鲁瑞林历任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十三纵队副司令员,第十八兵团六十一军副军长、六十二军政治委员、甘肃临夏公署专员等职。先后参加上党、临汾、晋中、太原、咸阳、扶眉和解放大西北等战役战斗。在上党战役中,他被派到十七师担任军事顾问,和十七师领导一起率部担任军区总预备队,指挥十七师和独立支队执行长治围城打援的围歼任务,在堵击敌军北逃时,乘胜追击,打了大胜仗,为夺取上党战役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1947年,十三纵队参加攻打临汾城的战役,他率部从临汾城东攻击,与八纵队率先攻入城内,经过前后37天艰苦奋战,共歼敌两万余人,为肃清华北解放区残敌发挥了决定性作用。1948年晋中战役中,他率部展开大规模运动战,多次诱敌深入,分割围歼,大量杀伤敌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与兄弟部队一道,消灭国民党阎锡山第七集团军总部、五个军部、八个整师、两个纵队和四个保安团共七万余人。晋中战役大捷后,他又率部参加太原战役,与驻守太原的阎锡山部十二余万人展开大决战,先后攻占南关、东苟村,直取敌警备司令部、太原绥靖公署,出色完成战斗任务,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瑞林历任第十八兵团六十二军政治委员,西康军区副政治委员兼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2年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历任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兼凉山工作委员会指挥部党委书记,西南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云南省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等职。1949年12月,他率六十二军由陇南入川,奉命进驻成都,担负接管和警备城市任务。之后,又挺进西康,负责组建西康军区和西康人民政府,为彻底消灭西南地区的残匪、摧毁封建势力、巩固和发展红色新生政权、稳定边疆局势、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加强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西南和昆明军区工作期间,他组织建立一支比较稳定又适合当时内防和边防斗争需要的地方人民武装部队,为西南边疆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60年,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不忘乡亲,以一名共和国将军的个人收入,救济了他第二故乡榆中县马坡村全村人,被当地传为佳话。1972年受中央委派,鲁瑞林担任中央解决贵州问题工作组组长,后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期间,他解放和保护了大批干部,为恢复生产、稳定社会做出了贡献。1977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担任广州军区顾问至1980年。期间,在年高体弱的情况下,他抱病投入到收集党史、军史资料的工作中,先后撰写《从马夫到将军》和《西南三十年》两部长篇革命回忆录。
  是中共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9年7月14日9时12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逝世,享年88岁。
  曾任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兼贵州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贵州省革委会主任,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马力(1916~1979),原名马久孚,男,汉族,1916年3月生,天津蓟县马家崖人。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高中文化。
  1932年在蓟县简易师范讲习所学习,因从事爱国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当局以&共产党嫌疑&强令开除校籍。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7月参加冀东抗日武装暴动,任蓟县游击队政治教导员。暴动后,先后任中共昌(平)怀(柔)县委书记、丰(润)滦(县)密(云)联合县委书记,中共承(德)兴(隆)密(云)联合县委书记,中共冀热辽区第十四地委城工部部长、宣传部部长。
  解放战争期间,1945年至1947年,先后担任中共冀东区第十四地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冀东区第十七地委副书记、代书记、书记兼冀东军区第十七军分区政治委员,冀东区第十四专署专员。1947年12月起,历任中共冀东区第十四地委书记兼冀东军区第十四军分区政治委员,河北省唐山专署专员、中共唐山地委第一副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12月起任河北省财政厅厅长、省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1月至8月任河北省人民委员会秘书长。1955年8月至1956年任河北省人民委员会财政粮食贸易办公室主任。1955年9月至1956年12月任中共河北省委财贸工作部部长。1956年1月至1966年6月任中共河北省委常委。1956年3月至1960年3月任河北省副省长,其间:1958年7月至1959年3月兼任河北省商业厅厅长。1959年3月至6月任中共唐山地委第一书记,1959年6月至1961年5月任中共唐山市委第一书记,1961年5月至1963年4月任中共唐山地委第一书记,1963年4月至1966年5月任中共唐山地委副书记、书记、唐山地区行署专员。1966年5月至1967年4月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兼市委秘书长。
  &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
  1970年恢复工作。1970年3月至1977年2月任河北省革委会副主任。其间:1970年3月至1971年5月任河北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成员;1971年5月至1977年2月任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1977年2月至1979年9月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兼贵州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贵州省革委会主任。
  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
  1979年9月25日在北京逝世。
  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省长、中共贵州省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苏钢(1920~2002),原名苏文楼,男,汉族,1920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乐陵县。1937年10月参加革命,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0月在山东济南从事抗日宣传和救亡工作,并参加中共领导下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11月,由八路军一二九师介绍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学习,1939年7月到八路军总部参谋训练队学习并任班长。1940年3月返回山东,历任鲁西区党委党校大队长,鲁西支队参谋,鲁西行署公安总局组织科长,冀鲁豫七专署、冀南一专署公安局长,冀南一地委社会部副部长等职务。深入发动群众,积极开展中共党的秘密工作,维护根据地政权稳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山东冠县县委书记、地委委员。依靠、团结、动员和组织群众,发展生产、支援前线,出色地完成了上级党委交给的各项任务。1949年1月任中共冀南六地委委员、宣传部长。1949年春被抽调为老区南下干部奔赴湖北,参加鄂东南地区的解放和接管工作,历任中共湖北大冶地委委员、社会部长、公安处长、秘书长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留在湖北工作。先后担任武汉市裕华纺织总公司副总经理、裕华纺织厂党委书记、经理,武汉国棉一厂党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
  1959年底调到湖南工作。1959年9月任中共湖南省委秘书长。1960年3月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1964年5月至1967年8月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兼省委秘书长。1965年11月至1967年8月兼任中共湖南省委农村政治部主任。1967年至1972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下放劳动。1972年6月后,任湖南涟源钢铁厂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湖南省委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1977年3月调到贵州工作。历任中共贵州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书记,贵州省革委副主任,贵州省省长。1985年3月主动退居二线,担任中共贵州省顾问委员会主任。
  1993年12月离休。
  是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贵州省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八次、九次代表大会代表;贵州省人大五届、六届、七届代表。
  2002年9月23日21时31分在贵阳逝世,享年83岁。
(1930~  )
  曾任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省长、贵州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第十三届中纪委委员,第八、九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第十二至十四届中央委员。
  王朝文,男,苗族,1930年10月生,贵州省黄平县牛岛寨人。1949年12月参加工作,195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学历。
  王朝文的父亲是当地闻名的私塾老师,母亲则靠帮人绣花织布为生,少时家境极为清贫。王朝文童年放过牛。9岁时随父亲进了私塾,学习《三字经》、《百家姓》等典籍。他学习异常刻苦,成绩优异。在私塾读了5年后,插班进入当地小学读5年级。中途因国民党在黄平县的旧州镇修建飞机场,被迫辍学当了半年少年劳工。1946年,王朝文考进当地的简易师范,学习3年,直至黄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王朝文怀揣3块大洋,穿草鞋走山路,到黄平县城应考新政府干部,以第13名的好成绩考进镇远专区革命干部学校。1950年从干校毕业后,王朝文被分配到黄平领导五大任务(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征粮)、土改工作,先后任贵州省黄平县四屏区委干事,青年团镇远地工委干事、副部长、部长、副书记。1956年9月,被破格提拔为中共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委书记处书记。其后,还担任过团州委第一书记,中共施秉县委第一书记。1960年2月至1966年12月,历任共青团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青联主席,贵州省政协常委,中共贵州省委监委委员,团中央委员。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
  1969年12月至1973年5月,历任贵州省革委会盘县老厂宣传队队长,贵州省革委会&一打三反&办公室副主任,省革委会政治部群工组负责人。1973年6月至1977年9月,历任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委第二书记。1977年9月后,历任中共贵州省委常委、贵州省革委会副主任兼贵州省科委主任。1980年1月升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任职至1985年3月)、贵州省副省长(任职至1983年4月)。1983年4月至1993年1月,任贵州省省长(1985年3月至1993年11月,任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在两届省长任期内,重点扶持贵阳卷烟厂和贵州茅台酒厂两大贵州支柱企业,先后投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使这两个厂子成了贵州的纳税大户,全省财政收入也大幅增长。在农业上,大胆为农民破除禁令,允许农民宰牛卖肉,使贵州的农民增加了致富门路,也活跃了农贸市场;他还亲自批示在独山县建起了第一个现代化的牧草繁殖场,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助推了贵州畜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为贵州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两届任期届满后,1994年1月至1998年1月,任贵州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在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纪委委员。
  1993年3月起,任第八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1998年3月起,任第九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
  是中共第十二至十四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
  平民省长王朝文
  王朝文以平民省长著称。有两件事例最有说服力。一是1983年春节期间,王朝文身为刚当选的省长,去贵阳林东煤矿慰问工人。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毫不犹豫地下到几百米深的采煤工作面,给节日坚持生产的煤矿工人拜年,送温暖。惊人之举,感人至深。二是1985年12月,他和女儿乘火车(没有动用公车)回家探望病重的父亲。因为没有买到座位票,他只好用扁担挑着为家里买的生活用品,和一群农民兄弟一起,挤在车厢过道上。车厢里没人知道他就是一省之长。后来,一位妇女似乎认出了他,让座给他,王朝文一边婉言谢绝,一边笑着说:&你认错了人吧?可能我长得像王朝文了。&那位妇女将信将疑,再三让座。王朝文推迟不过,才与大家挤坐在一起。直到快下车时,王朝文才如实相告:&你的眼力真好,我确实就是王朝文,谢谢你啦!&车厢里的人无不感慨:&你这样没有一点架子,与我们农民真是心连心啊!&王朝文身为一省之长,但在农村老家,兄弟姊妹四个都是农民。堪称廉洁奉公的楷模。  
(1938~  )
  曾任轻工部副部长,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省长,化工部副部长(正部长级),国家轻工业局局长(正部长级),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主任,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陈士能,男,汉族,1938年7月生,浙江嘉兴人。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参加工作。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高分子合成工艺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
  1964年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高分子合成工艺专业毕业后,历任上海合成橡胶研究所技术员,西安市塑料制品厂党委副书记,上海市塑料制品公司技术科科长、上海市手工业管理局副局长。1984年任轻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1991年调任贵州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1993年1月至1996年7月任贵州省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
  1996年7月调回北京,任化学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正部长级),兼任化工部机关党委书记、中国昊华化工集团党组书记。1998年3月任国家轻工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正部长级),并任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主任。2001年2月至2009年,任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党委书记。
  是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曾任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吉林省常务副省长,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省长,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
  吴亦侠,男,汉族,1943年3月生,山东省莱阳市人。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吉林农业大学土化系毕业,大学文化,农艺师,高级经济师。
  1967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土化系。1968年后,曾在部队农场、吉林省农安县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工作。1973年8月后,任吉林省九台县委办公室秘书组长、调研组长、办公室副主任。1980年10月任中共九台县委副书记。1983年3月任中共长春市委常委、长春市副市长。1984年9月任中共长春市委副书记。1986年1月任中共长春市委书记。
  1987年3月后,调到吉林省任职。先后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吉林省常务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1992年12月任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
  1993年4月奉调到北京,任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1996年6月后,调任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代省长、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是中共十三大、十五大代表,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8年9月14日在北京逝世。
(1942~  )
  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省长,第十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一届主任委员,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石秀诗,男,汉族,1942年7月生,河南省商丘人。1964年10月参加工作,197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建筑工业学院硅酸盐工艺系玻璃陶瓷工艺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
  中学时期就读于商丘市第一中学。1959年9月考入北京建筑工业学院硅酸盐工艺系玻璃陶瓷工艺专业学习。1964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先后担任技术员、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
  1980年底调至国家机关工作。1980年11月至1986年6月,,任国家经济委员会重工业局建材处工程师、副处长。1986年6月至1988年5月,任国务院旅游协调小组办公室副处长、处长。1988年5月至1993年7月,任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二局副局长。1993年7月至1996年8月,任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二局局长。1996年8月至2000年12月,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
  2000年12月被派到贵州,任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2001年1月任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副省长、代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2001年1月17日起,任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任职至2006年6月)。
  2006年6月离开贵州。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任命石秀诗为第十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6年7月,贵州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接受石秀诗辞去省长职务的决定。2008年3月起,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2009年10月起,兼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是中共十六大代表,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河南),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946~  )
  曾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广州市市长、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省长,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七届中央委员。
  林树森,男,汉族,1946年12月生,广东省汕头市人,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8月参加工作。广东工业大学(原广东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工民建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
  1965年9月至1970年8月,在广东工业大学(原广东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工民建专业学习。1970年8月至1976年4月,先后任广东省和平县纤维厂技术员,县工业局干部、县工交办干部、县计委干部。1976年4月至1980年9月,任广东省和平县化肥生产办公室副主任。
  1980年离开企业,步入政界。1980年9月至1983年7月任广东省和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3年7月至1983年10月任广东省惠州市(县级)副市长。1983年10月至1984年8月任广东省惠阳地区经委副主任。1984年8月至1988年6月任广东省惠阳地区行署常务副专员、党组副书记。1988年6月至1992年9月任广东省惠州市(地级)常务副市长、党组副书记(其间:1991年9月至1992年7月在中共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1992年9月至1994年4月任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正厅级)。1994年4月至1996年6月任广东省计划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1996年6月至1997年3月任中共广东省广州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1997年3月至2002年9月任中共广东省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2002年9月至2003年2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市长,广州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2003年2月至3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广州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2003年3月至2006年6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广州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
  2006年调到贵州任职。2006年6月至7月任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任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任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
  2010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决定赵克志任中共贵州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林树森不再担任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8月30日,贵州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接受林树森因工作调动辞去贵州省人民政府省长职务的请求。
  是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七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广东省八、九次党代会代表,第八届、九届广东省委委员;第六、七、九、十届广东省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广州市委委员;第十届贵州省委委员。&
(1953~  )
  曾任山东省副省长,江苏省常务副省长,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省长。
  赵克志,男,汉族,1953年12月生,山东莱西人,1973年3月参加工作,197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党校干部专修科、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科学社会主义专业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1973年3月至1975年3月,为山东省莱西县夏格庄联中民办教师。1975年3月至1976年10月,为山东省莱西市农业学大寨工作队队员,夏格庄公社团委副书记。1976年10月至1980年1月,任山东省莱西市夏格庄公社党委常委,姜山公社党委常委、宣传委员。1980年1月至1982年9月,任共青团山东省莱西市委副书记(其间:1980年9月至1982年7月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干部专修科学员)。1982年9月至1983年3月,任共青团山东省莱西市委书记。1983年3月至1984年4月,先后任山东省莱西市南岚乡、水集镇党委书记。1984年4月至1987年3月,任中共山东省莱西县委副书记、莱西县县长。1987年3月至1989年9月,任中共山东省即墨市委副书记、市长。1989年9月至1991年8月,任中共山东省即墨市委书记。1991年8月至1994年8月,任山东省建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1994年8月至1997年12月,任山东省建委主任、党组书记(其间:1995年9月至1996年7月在中共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997年12月至1998年9月,任中共山东省德州市委书记(其间:1996年7月至1998年7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学习)。1998年9月至2001年1月,任中共山东省德州市委书记、市委党校校长。2001年1月至2002年2月,任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2001年2月至2006年1月,任山东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2006年1月至3月,任山东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
  2006年春调到江苏任职。2006年3月至4月,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省政府党组副书记。2006年4月至12月,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2006年12月至2010年8月,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江苏省行政学院院长。
  2010年调到贵州任职。2010年8月至9月,任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代省长(2010年8月30日贵州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任命)、省政府党组书记。2010年9月28日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补选赵克志为贵州省人民政府省长。
  是中共十七大代表。
陈敏尔同志
陈敏尔同志,男,汉族,1960年9月出生,浙江诸暨人,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1978年10月至1981年8月,在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中文专业学习;1981年8月至1982年9月,任绍兴师范专科学校宣传部干事;1982年9月至1983年5月,在浙江省委党校理论师资班学习;1983年5月至1984年1月,任浙江省绍兴市委党校理论教员;1984年1月至1987年3月,先后任浙江省绍兴市委宣传部干事、副科长;1987年3月至1987年6月,任浙江省绍兴县委宣传部部长;1987年6月至1989年8月,任浙江省绍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89年8月至1990年12月,任浙江省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90年12月至1991年2月,任浙江省绍兴县委副书记;1991年2月至1994年6月,任浙江省绍兴县委副书记、县长;1994年6月至1994年9月,任浙江省绍兴县委书记、县长;1994年9月至1996年8月,任浙江省绍兴县委书记(其间:1995年9月至1996年7月,在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996年8月至1997年11月,任浙江省绍兴市委常委,绍兴县委书记;1997年11月至1999年5月,任浙江省宁波市委常委、副市长(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在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法学专业学习);1999年5月至1999年9月,任浙江省宁波市委副书记、副市长;1999年9月至1999年12月,任浙江省宁波市委副书记;1999年12月至2001年12月,任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党委书记;2001年12月至2002年6月,任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任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07年5月至2007年6月,任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省长;2007年6月至2012年1月,任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分管常务工作);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任贵州省委副书记;2012年12月起,任贵州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2013年1月,当选贵州省省长。
陈敏尔同志是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十一届贵州省委委员。
简历更新截至日
如果您发现这条简历有误或不够完善,请留言指出,谢谢!
暂无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省电子工业学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