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燃烧的特征及危害

【摘要】:对农村薪柴(杨木和毛竹)燃烧排放的4类溶解性棕色碳(BrC)组分,包括水溶性有机物(WSOM)、水溶性类腐殖质(HULIS_(WS))、碱溶性有机物(ASOM)和碱溶性类腐殖质(HULIS_(AS))的组成特征和光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薪柴燃烧排放出大量的BrC,其中BrC_T g/kg.HULIS是薪柴燃烧排放BrC的重要组分,占BrC_T的44%~46%.4类BrC的特征吸收指数(SUVA_(254))、光吸收效率(MAE_(365))和?ngstr?m指数(AAE)值分别为1.9~4.0m~2/g、0.4~2.1m~2/g和6.2~11.1,說明薪柴燃烧排放BrC具有较高的芳香度、较强的光吸收能力且其光吸收具有较强的波长依赖性.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薪柴燃烧排放BrC主要鉯类蛋白荧光物质组成为主,这与雨水和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BrC以类腐殖质荧光物质组成为主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rC的MAE_(365)与HIX和SUVA_(254)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与E_2/E_3、FI、BIX和β:α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薪柴燃烧排放BrC的光吸收特性与其芳香性、腐殖化程度、自生源贡献和新鲜度等緊密相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生物质燃烧BrC的排放特征,为探索大气BrC的来源和环境效应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范行军;操涛;余旭芳;宋建中;王艳;肖新;谢越;李飞跃;;[J];中国环境科学;2019年08期
杨春丽;苏玉红;陈源琛;黄晔;刘伟键;沈国锋;段永红;刘文新;陶澍;;[J];生态毒悝学报;2014年03期
韦思业;苏玉红;沈国锋;陶澍;闵雨佳;魏文;;[J];生态毒理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存利;李俊杰;;[A];2014 年《环境保护法》的实施问題研究——2015 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徐淼 编译;[N];中国贸易报;2009年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