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建筑湿仓陈化又可以称作作

什么样的建筑可以称作「绿色建筑」?
来源:互联网
专业绿色建筑的学生坐在绿色建筑小组(ES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Design))来答题。坐标:新加坡。先放几张大家印象中的绿色建筑。坐落在新加坡Chinatown附近的Parkroyal on Pickering酒店。坐落在新加坡Chinatown附近的Parkroyal on Pickering酒店。这是不是绿色建筑呢?是的。绿到我都汗颜了。(判断标准1:带绿毛)在楼上种树,做草坪,都需要在屋顶上布置很多层,从上到下是土壤,过滤层,灌溉层,防水/隔离根系层,支撑层,隔热层,蒸汽控制层。可以多不能少。完了植物还有被晒死的风险,需要更换。费用相当昂贵。为什么贵也要做,为了一种新理念,为了美观,为了得分,对客户的广告效应:我是绿色建筑。舍得做这一步的建筑多半内部耗能也是比较高效的,而且它提倡建筑融入周围环境。所以它是绿色建筑。(当然这些屋顶确实可以隔热的)位于新加坡建筑局的Zero Energy Building(ZEB),世界上几个零耗能建筑之一,为实验楼,教学用。位于新加坡建筑局的Zero Energy Building(ZEB),世界上几个零耗能建筑之一,为实验楼,教学用。(其他ZEB还有马来的Zero Energy Office, Forum Franbies ZEO in KL,为演示楼; 英国的Beddington Zero Energy Development London ,为正常使用楼; 瑞典的Headquater of Eawag,为演示楼) 这是不是绿色建筑呢?是的。(判断标准2:带太阳能板 O _ &)使用太阳能板比种树更贵,更费力。而且已经有些牺牲建筑的美观性了。都已经拼到这种程度了,内部就基本上已经尽力的高效了。没太阳的时候怎么办?ZEB宣称平时产电多的时候,把多余的电运回供电处,需要的时候还是会用电网。所谓零耗能,是全年的总耗能正负相抵为0。ZEB=Net zero site energy use 零耗能ZEB=Net zero energy emissions 零排放ZEB=Net zero cost 零开销这类建筑的意义更重要在于探索和试验节能措施。虽然太阳能板的价格已经比以前降低了一些,但是它的贵是绝对的。(ZEB能达到零耗能,也跟它只有三层楼有关。新能源暂时只能做替代能源。)这栋楼是旧楼改造的,西向,为了成为零耗能建筑。除了窗户和绿毛墙的其他外墙,屋顶,楼顶遮阳架,甚至自行车遮阳顶棚都铺满了一(Silicon Wafer)二(Thin Film)三(Non Silicon)代太阳能板。太阳能板也很贵啊。虽然整个建筑号称零耗能,但是先期投入,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收回来。(当然几十年之后还是可以的)除了丧心病狂的使用新能源,其他的也有一些节能设计理念,是值得借鉴的,比如个人空调,地板供冷出口,Light shelf, Light Pipe, Mirror Duct, Stack Ventilation竖直通风 等等。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官网:还有一座很有名的楼。台北101台北101这个不带绿毛,也不带太阳能板,是不是绿色建筑呢?也是的。因为这栋楼也很丧心病狂地“领养了”旁边的一个公园,所以也绿了。 =
=(当然这个不是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建筑节能)还有拿了一整层楼做蓄水池。除了这些用力过头的标志性建筑呢?对于日常建筑,各国有各种标准来给建筑在不同方面打分,评定等级。绿色建筑评定标准:英国BREEAM: 美国LEED: 日本CASBEE: 澳洲Green Star: 新加坡Green Mark: 新加坡采用的标准是Green Mark Scheme, 由于是小国,所以对资源格外看重。自2005年发布,绿色标准已是新建筑动工必须经过的认证,也是老建筑需要通过的标准。政府目标是在2030年达到全岛80%均为绿色建筑的目标。绿色建筑的定义:Green building (also known as green construction or sustainable building) refers to a structure and using process that is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and resource-efficient throughout a building's life-cycle: from siting to design, construction, operation, maintenance, renovation, and demolition.绿色建筑(或可持续性建筑)是指一种结构,以及它在建筑的生命周期——从选址,到设计,到日常使用,到维护,到翻新,直至拆除——通过环境保护,有效使用资源的过程。(自己翻译,可能不是很准确。)为什么要有绿色建筑?建筑在各种耗能里占据了大约40%,而且它是没有产出,没有附加价值的。节约建筑耗能省钱,能减缓能源危机。Green Mark 对不同用途的建筑有不同的评分系统。新旧建筑使用不同的标准。隔约两年会更新新的版本。建筑类型有:非住宅楼(商用),住宅楼,别墅,学校,保健设施(医院,疗养院等),公园,基础建设(公路,港口等)等。网址:Green Mark Scheme 从五个方面分析建筑,打分。下例为新非住宅楼的最新的打分标准。1. 能源效率
116分1-1 外墙进热
12 (墙和玻璃材质,窗户朝向和大小,贵。)
1-2 空调系统
30(制定时间表,换个高效的chiller能省的钱酸爽得让人不敢相信)
1-3 建筑外墙
(建筑朝向)
1-4 自然/机械通风
1-6 人工照明
1-7 停车场通风
1-8 公共空间通风
1-9 电梯和扶梯
1-10 节能特色
1-11 可再生能源
2-1 节水配件
2-2 用水和漏水探测
2-3 灌溉系统和地形
2-4 冷却塔用水
23. 环境保护
42分 3-1 可持续建筑
10 (环保水泥混凝土)
3-2 可持续性产品
(环保产品)
3-3 绿色保护
3-4 环境管理
(控制施工过程)
3-5 绿色交通
(确保周边有公交/地铁,公共交通便捷)
3-6 制冷剂
(保护臭氧层)
3-7 雨水控制
34. 室内建筑环境
4-1 温度舒适
4-2 噪音量
4-3 室内污染
(涂料控制)
4-4 室内环境管理
(空调监控)
4-5 高效镇流器
25. 其它绿色特点
7分5-1 绿色特点与创新
190分50分 到 &75的,就可以被称为绿色建筑。Certified75分 到 &85的,就是金牌绿色建筑。
Gold85分 到 &95的,就是金牌+绿色建筑。
Gold Plus90分 以上,就是铂金绿色建筑。
Platinum(听起来好蠢。。)另一类凌驾于它们之上的叫Prototype,范例。比如ZEB那样。等级越高,节约越多,开发商们省的越多。政府也有对应的优惠政策。我认为,考虑到上述评分标准的,能有效使用能源,对周围环境影响低,能确保使用者舒适的建筑,就可以称作绿色建筑。再高一点的境界就是,建筑可以探测到环境的变化,来调节自身遮光板的角度或者空调冷气流速什么的。这栋楼就成精了。当然带绿毛也可以了。PS: 新加坡滨海湾的艺术中心——榴莲壳。
当初的设计是想让刺可以调整角度的,但是后面还是固定的。技术还不够,主要是,贵啊。技术还不够,主要是,贵啊。大家一起努力来保护环境和地球吧!———————————————————————————————————打了三个多小时,写report都没这么带劲儿的。终于有点可以给知乎的东西了。希望能有帮助。 O _ &
谢邀。业务对口,真好。抛开地产开发商为提高房价包装的欺骗性概念不说,谈「绿色建筑」首先要明确一个名词概念: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节能: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和可再生能源。合理安排城市各项功能,促进城市居住、就业等合理布局,减少交通负荷,降低城市交通的能源消耗。节地: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和节约程度。工业建筑要适当提高容积率,公共建筑要适当提高建筑密度,居住建筑要在符合健康卫生和节能及采光标准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深入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进一步减少粘土砖生产对耕地的占用和破坏。节水: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重点强化节水器具的推广应用,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积极推进污水再生利用、雨水利用。着重抓好设计环节执行节水标准和节水措施。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为尽可能利用再生水创造条件,绿化用水推广利用再生水。节材:积极采用新型建筑体系,推广应用高性能、低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要提高建筑品质,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努力降低对建筑材料的消耗。大力推广应用高强钢和高性能混凝土。积极研究和开展建筑垃圾与部品的回收和利用。环境保护:实现居住区生活垃圾按照“分类分拣”袋装化进行归集处理,采用垃圾生化处理技术。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新理念,积极开展绿色居住小区试点和推广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可操作性的绿色居住小区标准。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之上再来聊「绿色建筑」相信列位应该会有个更为清晰的轮廓。-----------------------------------------------------------------------------------------------------------------------------------------「绿色建筑」关键词:低碳、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破坏、保持生态平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再生能源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传统水源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中水、再生水、雨水和海水。补充:「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的。中水回用技术系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可再利用材料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可再循环材料指已经无法进行再利用的产品通过改变其物质形态,生产成为另一种材料,使其加入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材料。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优先考虑自然通风)的要求,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 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建筑中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所以,「绿色建筑」的基本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整体环境、周边环境)的负荷,最大限度的从技术上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损耗;提供安全、健康、高效、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套用大家比较熟悉的腔调就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达到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贡献,谱写人类美好生活新篇章。-----------------------------------------------------------------------------------------------------------------------------------------「绿色建筑」世界发展史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1993年美国创建绿色建筑协会;1996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1999年台湾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2000年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标准。「绿色建筑」中国发展史2004年,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2005年,发布《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2006年,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当然,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化,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绿色建筑评定及执行标准:中国: 绿色建筑三星标准 美国: LEED / Living Building Challenge / Green Globes / Build it Green / NAHB NGBS / International Green Construction Code (IGCC) 英国: BREEAM 荷兰: BREEAM Netherlands 澳大利亚: Nabers / Green Star 巴西: AQUA / LEED Brasil 加拿大: LEED Canada / Green Globes 芬兰: PromisE 法国: HQE 德国: DGNB / CEPHEUS 香港: HKBEAM 印度: Indian Green Building Council (IGBC) / GRIHA 暖通空调在线 意大利: Protocollo Itaca / Green Building Counsil Italia 日本: CASBEE 马来西亚: GBI Malaysia 墨西哥: LEED Mexico 新西兰: Green Star NZ 菲律宾: BERDE / Philippine Green Building Council 葡萄牙: Lider A 新加坡: Green Mark 南非: Green Star SA 西班牙: VERDE 瑞士: Minergie 阿联酋: Estidama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其造价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谓价廉物美。再如,许多南方地区,房子里的空调40%是为了应对室外的阳光,安装一个很小的智能测温装置,当太阳光正热时,遮阳帘自动升起来,减少射入室内的阳光,减少空调的能耗。这样的智能建筑才是绿色的,才是符合我们时代要求的建筑。当然,个人认为一切「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城市」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全民道德节能和行为意识节能之上的,这是灵魂。没有这两点,一切绿色建筑都无从谈起。
我是点了张小二的赞以后才来写自己这篇的。这是因为他的东西已经足够明晰的说明清楚了围绕绿色建筑的知识点。但是,当我看了看其他的答案和明显感到这个讨论目前并没有太大吸引力又充斥着理论与现实(状)的争执时,我愿意提供自己的一个说法,这首先从建筑为什么应该是绿色的开始。 ‘每一代人中,只有少数人能够完全理解和完全实现人类的固有才能,而其余的人都背叛了它。这不重要……他们要背叛的是自己的灵魂。’(源泉。安-兰德自序)
这里有一张上世纪50年代的空调广告图,可以这么说,如果人类没有能源的压力,这样的生活方式完全没有去否定的意思。而我们当代的建筑行业大抵也是或多或少的在这种思想的撑腰下狂欢到现在的。所以才会有轻薄的结构,大面积的开窗和简洁的墙面这样的美学出现。当化石燃料不再如上世纪伊始时那么便宜时,这种宠坏了的生活方式和美学背后就应该是从业者的不负责;正因为如此的设计方法被证明在长时间内会伤害到环境,资源等等,才会有鼓吹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声音在这个行业出现。有兴趣可以看这个,
于是,生态设计像一种风尚一样被提及,若有兴趣,参见我另一个小回答还记得《007:大破量子危机》里那个满嘴任意怜悯最后一肚子原油的环保主义者吗?不幸的是,这就是一部分人在做的事情,也是一部分人用来攻击环保主义的说辞(就好像当年布什和戈尔的总统竞选辩论一样)。另一方面,规范市场所必需的评判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却也急于求成的误导了市场。我国现有建筑也正在和国外建筑市场一样将生态定为硬性指标,正如张小二以及后面一个佚名用户的回答里罗列出来的清单一样,这种指标化和量化在便于行业控管的同时却也包藏着执行力的问题。以美国的LEED为例,它背后的支撑是ASHARE(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这便暗示了这套评价标准有被暖通设备贸易绑架的可能。记得在2010年的一个会议上,一个南美的教授吐槽说他参与的一栋自然通风采光(也就是说在照明和制冷上的能耗很低)的建筑以LEED标准得分并不乐观,原因是这个房子理所当然的失去了所有‘选择某级别以上暖通设备’的奖励分数。进而的,也会有下面这样的例子,菲律宾的某个号称得到国际认证的绿色大楼设计,抛开效果图上来自大面积玻璃幕的愚蠢的反光不说,无法直视的还有设计师引以为傲的‘收集空调外机冷凝水回收利用是该项目中最特殊的生态设计’这种论调,对于这样号称自己是绿色建筑的东东有个专有术语:泛绿建筑(green washing)。
于是乎,那个真正绿色的建筑没得到好的评定,得到好的评定却是刷着绿漆的西贝货,那么怎样才能做出真正的是绿色建筑呢?
我的一个学姐在她的博士论文里研究多个以生态设计为卖点的建筑事务所(包括:Feilden Clegg Bradley Architect,Hopkins Architects,Edward Cullinan Architects,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和 Behnisch Architekten)时发现其实引导他们成功,表现出优于同行的‘绿色’设计能力的的恰恰是对于那种‘查检清单’的‘忽视’:不圈囿于设计准则与此同时提高生态意识从设计初期就拥有的参与度是保证实现绿色建筑的成功关键。在此,我不愿意用‘做绿色建筑要注意的15件事’一类的伎俩,我想分享一个自己颇喜欢又著名到大家可能看麻木的例子,换一个角度来说明什么样的设计能够带来绿色建筑。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很会研究玻璃的眼镜神父,名字叫做Père Marie-Alain Couturier库第里艾神父(),他对教堂玻璃彩窗技术的熟稔让他发展了poetic light在神性艺术(sacred art)中运用。在一个修道院的项目中,就是他极力推荐另外一个四眼田鸡——柯布西耶 ()来设计的。而这个四眼田鸡接受邀请,不规则地形的先决条件和库第里艾神父的支持,使得他可以将从勒·托恩奈特修道院中得来的灵感付诸实施。这便有了拉图雷特修道院。
柯布在这个设计里回应着知音的神父,搞了很多拉轰的名词和构造。真没时间多讲,此处就单说说光的加农炮筒(the cannon of light) 如上文提到,在拉图雷特修道院的设计中有很多采光口配合颜色的做法,比如下图显示的主要大厅:
可以见到,柯布很喜欢使用的是红黄蓝三种颜色。那么,若稍微细心点,为什么三个采光炮筒里有红的和蓝的却有一个是留白的,然后染黄的是其下的一堵墙??
其实,此处柯布有个有矫情嫌疑但却很妙的做法。如果熟悉这个设计,就会知道如上图右侧那三个炮筒下黄色矮墙另一边是一个秘密小礼拜室,它的到达流线是需从左侧红色门进入,接受光之机枪的扫射(光之恶趣味……)后穿过主礼拜堂的地下达到右侧的小礼拜堂,小礼拜堂半下沉,分为七阶供一个星期七天移转祷告。图如下:这样的设计保证了这个小礼拜堂的私密性又不至于完全与主堂毫无关系,但有一个问题:穿过主堂地下的那条通道是一条黑过道,黑暗和光明的反差是能激发信徒的共鸣但是从昏暗通道甫一进入小礼拜堂时,有极大的可能造成眼睛的不适应。图示来自于小礼拜堂的眩光柯布是如何处理的呢?在入口这头只是用光的机关枪打散和弱化了光源,因为此处只是交通空间。而在礼拜堂那头柯布的手段正是出现在各处好像只是装饰涂料的——颜色。
由图可见,大炮筒接受北向相对匀质的漫反射日光进入室内,炮筒内壁的颜色恰恰调节了照度。而因为蓝色到红色再到混凝土的原色,其实完成了一个照度由低到高的变化(从照度等高图就可以看到上述情况),祈祷的七阶一侧的墙壁保证此处光线静谧的基调唯独入口黄色的墙面为的是让完成礼拜的信徒极易辨别光线较暗处出口的情况。
是不是觉得直到今天我们还在讨论这家伙一点都不为过?看看他,纵然有他耍小花招的本性在,但是却以简单直接的方式将之实现。设计在这里没有贬值,而是被发现了紧密地合作。
为什么说这个例子呼应绿色建筑呢?我的意图是突破一种迷思:绿色建筑意味着空中花园,风车,太阳能板。这些不是不能有,而比这些更重要更本质的特征是,相较依靠外来能源(电网,水管,煤气等等)来人工控制的现代的‘一般建筑’,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一种运用ambient energy(周边能源)的能力:通过设计使用场地里的自然资源让使用者在建筑里得以生存。由柯布的例子可以看出,只要有这个意识,一些看似需要借助人工手段的难题是可以通过自然生态的办法来完成的。(这里在强调下利用ambient energy的确是个理想情况,但同时这样的‘周边’可以针对一个房子,一个社区,或一个城市,等等)。所以我的观点是,支持绿色建筑的从业者大可不必卧薪尝胆的提醒自己要铭记多少条条框框,相反,寻找一种诚实,自然的方式解决设计上的问题,也许就是在自己对自己说:好吧,这里就用空调or加盏灯时,再问自己一句我是不是可以用快更聪明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保有我原本的想法?在这个由开空调后应不应该在开窗户的有趣话题中,我扩充了绿色建筑有别于机械电力支持建筑的阐述也许,这就是我们真正向绿建迈进的开始。
james bond:
现在是凌晨5点,我失眠了。看着窗外渐渐泛白我决定做点什么。我非常喜欢绿色建筑并且此刻犯了间歇性强迫症,没有在本题下看到满意的答案,所以我决定简单科普下绿色建筑最后放出目前国外流行的三大绿色建筑评价体系(Breeam,LEED,DGNB),你看各体系关注的信息与各关注信息准的比重就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并知道他们的区别了,很不一样。-------------------------------------------多--------图-------预-------警---------------------------------------------------目录:诞生目标受益群体分布breeamLEEDDGNB-----------------------------------------我----------是---------正-----------文---------------------------------------------绿色建筑的诞生:
其实绿色体系的出发点并不是骗人,只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怀疑的世界。问题源自于1968年成立的问题源自于1968年成立的。1972年该俱乐部发表了《》轰动一时,能源问题被人类提上日程,建筑,这个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载体被赋予了新的责任。那么如何减少能源的消耗与提高利用率成了新的主题。1988年英国人在
开始研究 breeam 体系并于1990年发布第一个版本,从此开始了各国绿色体系的跟进。现代绿色建筑的目标:
LEED认证建筑之一高舒适度。合适的采光、合适的温度湿度保持。最低能源与水消耗。利用节能或新能源设备,例如地源热泵取暖。使用功能优化。与环境和谐并优化保温等性能的外壳。人工合成材料加入外墙与更合理的面积使用优化。减少有害物质排放。主要指二氧化碳。经济上的优化。建筑全周期费用的减少,俗话说就是开始多花钱买好东西用,减少维修更换。受益群体从长久看,基本所有群体处于共赢状态政治上受益:绿色建筑作为世界范围内未来的趋势,完成度一定是政治考核目标。欧洲已作为未来的基本建筑,我国也计划至 2020 年绿色建筑达到 30% 的新建筑占比。投资人受益:对于办公室:UC Berkeley 通过调查 694 座认证办公室与7,489 座普通办公室,LEED租金平均高出 2%。租房者受益:各使用环节更方便,更少的能源费用。包括健康与舒适度都会提升。对于住宅:美国一项调查显示, LEED 认证绿色建筑比非认证建筑节能 24% 。环境受益:更少的排放造成更小的环境压力也带来更少的原始能源消耗。分布
每个国家都在积极推进自己的认证体系,相互间也有渗透。其中有三个大体系:1,认证的最早:英国的 breeam ,已认证超过 115000;2,认证的最广:美国的 LEED ,91 个国家接近 20000;3,优化的体系:德国的 DGNB ,世界范围 900 个。中国市场在不久将来会有越来越多这些认证建筑的出现,DGNB 已经将下一阶段公司重点放在中国并在做体系的本土化优化,绿色建筑在未来绝对不只是大忽悠的代名词。下面放一张美国LEED在中国认证数量趋势(来自中国建筑科学院上海分院)Breeam
全称: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 1,以下为总和100%的各项考察指标分布(3个侧重点我用黑体字标出)管理:12 %健康与舒适性:15 %能源:19 %交通:8 %水:6 %材料与垃圾:20 %土地使用与环境:10 %污染:10 %2,以下是认证证书与评级:此处注意 !每个标准都有自己的评级标准,不是说通过认证就是好的,以breeam举例的话,30%以上的得分就可以得到认证证书,但最高标准的认证要得到85%以上分数,差不多是通过的3倍,如果以后买房遇到,一定问清是什么级别的认证。3,适用范围:每一个建筑类型都有不同的一套标准,像上面提到工业,医院,商店,住宅等,每一个建筑类型都有不同的一套标准,像上面提到工业,医院,商店,住宅等,最有趣的也是最特别的是中下的这个监狱,对,你没看错,就是breeam认证的监狱。不愧是最老的认证体系,好全面。不过可惜我没有找到例子,欢迎大家补充。LEED
全称: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1,以下为总和100%的各项考察指标分布(3个侧重点我用黑体字标出)地点:24 %水利用率:9 %能源&环境:32 %材料&资源:12 %室内环境:14 %创新&设计:9 %此处注意 !如果你认真看了前面会发现,与 breeam 相比,LEED 有自己完全不同的侧重点,这也证明每个认证体系得出的优秀的建筑标准是非常不同的。还是举买房子的例子,买你最看中的标准认证下的房子。2,评级:分成 4 个标准:通过;银 ;金 ; 铂。3,适用范围:可以对已建建筑进行评级,并且室内布置也有单独的评级,其他如商场,学校等。DGNB
全称: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Nachhaltiges Bauen1,关注信息:大项指标有5项:经济:22.5 %生态:22.5 %功能:22.5 %技术指标:22.5 %流程质量:10 %2,比较由于DGNB十分复杂,我贴一张与前两个系统对比图上图中,红色虚线代表 DGNB 关注信息比例,其他颜色柱状图实心部分表示 LEED 所关注信息比例,可以明显看出,关注点也不一样。不过据我所学 DGNB 最复杂,考虑信息也最多,这样的好处是综合上建筑一定很好,缺点就是认证太复杂。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知道 DGNB 相较于 LEED 更注重 经济性、功能性与科技含量,环保性略少,基本不注重地点因素。3,评级共分3级:共分3级:金 ;银 ; 铜。8:50啦,花了差不多4个小时,失眠了半夜,答案写了半夜,正好一夜。简直是用绳命在写答案。希望没白写,看过的童鞋们以后就别再黑绿色建筑啦,很多图我没有版权就别转载到知乎外其他地方了就剩一句啦,我得洗洗脸走了…就酱
最早回答这个问题只是为了回复一位网友。最近看到这个话题不断有人关注,于是打算追加了一些内容,主要是从一个绿色建筑工程师(而非建筑师)的角度来阐述了一些观点。网友 苏超群 的说法我不太赞同。1、关于专家评审。目前以我经验而言,评审所邀请的专家大多有一定行业地位,极难出现为了一点小钱把关不严这种事。也可能说的是地方评审。2、关于非传统水源利用。首先,这条并不是强制项。另外,雨水收集技术本来就成本过高(成本50w+,每年回收雨水才值1-2w),在很多地区,并不是特别适宜推行。目前大多数项目都是市政中水,这个没有问题。而市政中水有些确实没有通,这是由市政规划决定的,并不是项目本身没有做好。目前绿色建筑评审中,公认有市政中水规划,并且红线内预留接口,有相应的利用规划和安全措施,即可认为此项达标。追加内容:绿色建筑这个领域,大家所关心的是两个有联系但是分开讨论更清晰的问题,一、什么样的技术有利于绿色建筑。二、如何落实这些技术。首先,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我个人认为可以概括为三点:1节约资源(水、电、煤气、材料)2保护环境减少污染3提升人居环境(室外环境、室内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绿色建筑技术实际上就包含了极大部分的新兴建筑技术。绿色建筑的发展,和各专业建筑技术的发展几乎是不可分割的。从技术上来说,目前大多数国家的标准虽然略有不同,但基本思路上都是没有问题的。部分技术之所以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公众的认可,不能说这个技术一定是坏的,有可能是现行体制下没法落实,也有可能是适宜于一些地区但不适宜另外的地区。对公众而言,比较常见的绿色建筑技术有:建筑围护结构的优化,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地源热泵),非传统水源利用,电气智能化的监测、自控,提高室内舒适度的末端设计等。 同时,对于住宅来说,达到绿色建筑要求的住宅,其绿化、给排水、建筑结构、材料选择、装修产品,会略优于普通建筑。其次说到技术的落实。目前国内的建筑行业体系是略微复杂的,不过正是因为体系的复杂,才能从多个环节保证技术的落实。首先,任何一个项目要想获得绿色建筑的标识,都要经过多次的材料审核,然后还有专家研讨会(如前所述,这些专家一般是建筑相关各个专业的领军人物,我个人认为几乎不存在被买通的可能);其次,在审核过程中,需要提交建筑材料、设备的检测报告,这些报告一般是由专门的认证机构出具的,同时部分材料还要复验的相关资料。当然,你也可以说,建设单位完全可以找一个PS高手来作假……但我要说的是,目前的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了。各个地区的建委也都在完善竣工验收的制度。关于技术的落实,其实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而比美国的评价体系更容易在中国本土进行落实。原因很简单,中国的项目如果要评美国的绿建标识,全程都是网上提交材料,美国人不会过来审核,他们默认申请者不会造假。这样就带来一些问题。这样反而申请中国的绿色建筑标识,更难造假一些。大概就是这样。
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 or sustainable building)本身的定义没有太大的争议,通常指的是同时具备“对周围环境负责”和“资源利用效率高”两个条件的构筑物或使用程序,并贯穿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设计,营造,运转使用,维护,更新甚至到拆除。作为一种方法或者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连接的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共识背景下的建设愿景,以及各地区不同的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美国的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香港的HK-BEAM(Hong Kong Building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 Plus),日本的CASBEE(Japan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t Environment Efficiency),我们国家的GBL(China Green Building Label)。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评价体系的设项和权重略有区别,这里引用一张Guo and Lau(2014)的研究图片。可以看出,在评价的几个类别中,“能源节省和使用”受到了最大程度的重视,室内环境和建材等权重也较高。但“外部环境”和“场地可持续性”方面,几个主流的标准并未给及足够的重视。这或许也是当我们谈“绿色建筑”时,关注更多的是“资源利用效率高”,而“对周围环境负责”缺失较大。这也反映在建筑实际特点和公众认识上。图:“绿色建筑”不同类别评价体系权重(来源:Zhonghua Gou, Stephen Siu-Yu Lau, Contextualizing green building rating systems: Case study of Hong Kong, Habitat International, Volume 44, October 2014, Pages 282-289)“对周围环境负责”这一点,其实已经不单单是“绿色建筑”的关注点和覆盖范围。包含城市规划,景观规划等多学科都非常重视。就我所学习景观规划而言,更习惯用“sustainable landscape”当作与”绿色建筑“的接口,共同从区域甚至景观尺度协调好人类建设活动与景观生态和景观格局的关系,尽可能保证生态多样性(biodiversity)和社会文化多样性(social-culturaldiversity)被较少破坏。我个人认为,”绿色建筑“所描绘的可持续图景是发展的趋势,但现行各评价体系并不一定足够完善和可操作。改善人居环境的目标需要多学科研究及实践,以及最重要的,公众参与。附:这里补充一个我很喜欢的可持续建筑的案例,被收录在日本可持续建筑数据库JSBD。以下内容来源于该网站这个建筑项目来自日本埼玉,是一栋乡间民居。设计方为IWAMURA Atelier Co., Ltd, 建设方为Yokoo Kensetsu Co.,Ltd. 项目评价达到了S,在资源能源利用和舒适健康安全的室内环境方面令人印象深刻,更可贵的是,项目“对周围环境负责”,视觉和生态方面均对所处环境有积极的贡献。项目的室内和室外可持续设计,不仅从光照风向方面考虑了节能,看与被看的关系,更包含不阻断生态过程的考虑。确实同时具备“对周围环境负责”和“资源利用效率高”两个条件。可持续设计,不仅从光照风向方面考虑了节能,看与被看的关系,更包含不阻断生态过程的考虑。确实同时具备“对周围环境负责”和“资源利用效率高”两个条件。
先占坑的答案比较完整的概述了大家对绿色建筑的理解,但是我认为真正的亮点是在最后一张图片。大家也都提到了这种技术非常昂贵。我认为真正的“绿色建筑”,或者确切的说是可持续建筑,是不违背“实用经济美观”三大原则的,即使是采用技术来减少碳排放也是要将对经济性的考虑放在首位的(所以太阳能板在解决价格跟生命周期碳排放问题前不是好技术)。但是在技术的推动下,建造“又经济又实用又美观又尽可能环保”的建筑这个目标已经离我们不远了。我想说这里并没有什么高深的难题,只是需要将技术普及到我国建筑院校以及设计院和甲方中去。这种问题用手机答不太方便,过阵子有时间搜集整理些资料再编辑。
上面写得真全,也基本上是这个意思,不过绿色概念宽泛,原则是可持续的,现在大多是个噱头。蛮多看似绿色的材料,制造过程其实很不绿色,有些为了建筑节能牺牲舒适度,反而降低的工作效率等。这是一个平衡的问题
近几年,绿色充斥在各种各样的建筑中,已形成一种风潮,社会各界人士也对绿色建筑有着褒贬不一的评价。小编针对绿色建筑的话题在AVID企业内部进行调查,参与人员的回答也是出乎意料,不避讳地谈及绿色建筑目前的情况及实现绿色建筑所存在的问题。近几年,绿色充斥在各种各样的建筑中,已形成一种风潮,社会各界人士也对绿色建筑有着褒贬不一的评价。小编针对绿色建筑的话题在AVID企业内部进行调查,参与人员的回答也是出乎意料,不避讳地谈及绿色建筑目前的情况及实现绿色建筑所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绿色建筑的原理有:环保、绿化、零碳、可再循环、低成本、舒适空间、零点工业化。绿色建筑是涉及多方面的一个问题,如建筑师可以从设计角度考虑建筑的舒适性,但是在极端天气时,依然需要空调这类的设备来提供舒适的环境,那么这些设备厂商是否会研发环保技术需求,地产公司是否愿意投入较多的建设成本等等,所以绿色建筑不应该是建筑师一个人在思考。而绿色设计涵盖了整个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很多环节,绿色建筑只是建筑设计中各专业配合的一个环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所用技术也大多是现有科学技术的结晶,并不是设计机构所独有的专利。绿色建筑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各种高科技设备的,如太阳能发电等;另一种是通过建筑形体自身的构造来实现,如自然采光、通风等等。一个建筑师在设计的最初期做方案时,都会考虑如何获得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等等本身就是绿色节能的观照。但是仅仅说绿色建筑就是节能减排这种说法虽然正确但过于狭隘。还有很多事情值得建筑师探索,如建筑空间的自由程度;是否可以随意的创造出任何一种活动想要的空间,而不需要反复的拆除来实现;建筑的质量与使用年限,可持续使用时间越久的建筑越环保,减少重复建设等等。
(以上图片来自百度)对于绿色建筑未来的设想及实际运作中的矛盾,建筑师们也给了最诚恳的答案。现有绿色建筑的认证组织与评价体系,标准各国都不同,各国之中也有多个不同组织,并且我国建筑规范中也早有涉及。但国内的建筑行业的文化水平与环保意识还达不到国际的理念水平,国内主要以营利为主要目的,项目在初期的方案阶段通常很理想化,都希望把项目定位设在一个非常高端平台,甲方都督促设计者尽量打造唯一标志性的项目(考虑全面化的绿色环保原理),极力推出特殊噱头,但是项目一旦进入细化切牵涉到了施工难度与造价,绿色原理就被消灭。而高科技设备的绿色节能建筑将会是未来的主流,相反最基本的通过建筑手段实现的绿色建筑将被忽视。目前国内外建筑真正实现绿色建筑还不多,真正的绿色建筑须在其建筑原料与实施过程完全不出自于工业制造,环境污染,为此需要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强制性的法律政策,实施于民间建筑法律条文。绿色建筑概念的背后,更重要的是一种对地球的责任感,如何保证能源最小化、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化、让建筑的每个部分能达到最大的利用和发挥,使绿色建筑脱离只是标榜的广告词,一起付出实践与行动,让绿色建筑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欢迎关注AVID微信公众账号:AVID_DESIGN_GROUP)
对于前辈的回答首先是抱着学习的态度。不过提到的关于LEED认证捆绑ASHRAE标准这一点,总觉得不太认同。首先LEED认证标准还是比较严密的,比如IEQ Prerequisite 1: Minimum indoor air Quality performance,就提供了两种途径,适合满足和不满足ASHRAE标准的两种情况。并且在提交文件的过程中,如果有例外情况,还可以向GBCI(美国绿色建筑协会)说明。LEED认证还鼓励项目采取一些创新环保技术,可以获取更多的得分。至于例如ASHRAE之类的标准牵制了LEED认证标准,其实LEED中出现的这些
ASHRAE、I-BEAM、ANSI等等也就相当于美国的国标。个人认为某些评价体系还是较能衡量一个建筑的环保程度的,当然,前提是如果一个项目真的能按照这些标准设计、施工、运营。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2007年6月《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2008年6月《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2009年9月《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
我觉得说绿色建筑,如果只描述细节,那么永远都是不完整的。我想的是,建筑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方向上,才算是绿色建筑。还有更高一个层面的涵义,既可持续建筑。建筑作为一个人造的物体生长在一片土地上,同时既影响了建筑所处环境的系统,也形成了新的内在的系统。所谓的环保也好,绿色也好,势必是应该放到整个生态系统,整个地球上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中去考虑的;同时考虑其对处于内部环境的使用者的影响。国内的绿标提到的 四节一环保也好,美国LEED什么的也好,可以说主要是从这样的角度去考量的。而如果说可持续建筑,其实还有另一方面人们是很容易忽视的,就是建筑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因为建筑不仅仅具有其物理的功能,其也是在提供一种人文的环境;同时建筑的整个建造过程,建材的生产过程,都可能涉及到是否履行了社会责任,比如是否存在剥削劳动力或者其他违背伦理道德危害环境或工人健康之类的事情。这些影响在国外的有些标准里面,比如DGNB,有所考虑。我们是不能总拿标准来定义绿色建筑,以及可持续建筑,标准只是描述的一种方法,标准永远只是在无限接近我们的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的理想状态吧。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对于现在环境的日益破坏,绿色建筑不但给人们带了大自然的感觉,同时弥补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对在德国学习节能与可持续建筑的我可能比较有聊。关于这个概念和相关不同概念的对比,我们入学第一门基础课的第一讲就一直在说这个事情,不能不说,德国人对概念是比较执着的。绿色建筑在英语世界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非官方概念,德国则没有这个说法。我国权威的对于这个定义的阐述应见颁布的绿建三星标准,鉴于这个标准基本上是参考了LEED和CASBEE,而LEED包括德国的DGNB等评价体系均提的是可持续建筑这个概念,所以可以认为绿色建筑这个概念在汉语语境中等同于可持续建筑。可持续建筑即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筑。建筑是什么就不用多说了,可持续则有大小两种解释,严格概念认为人类活动消耗资源的速率应低于自然容许的资源增长速率,狭义的生态平衡。而我们一般说的可持续则包括三个方面,就是著名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支柱了。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可持续建筑评价标准,都是以这三个方面为提纲来写的。“生态”包括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在中国就变成了说的四节一环保。能源又包括能源节约和新能源的利用。能源资源与环境有害物质的评估要以全生命周期为维度来进行,即从建材生产链的顶端(能源物质的开采等)一直到拆除并回收的全过程全步骤。评估结果在一个什么程度可以达标,各国标准不同。“经济”则是指建筑项目的投入和收益平衡,这个评估也是要以全生命周期为维度来进行的。“社会”包括建筑舒适性、美观、对城市和地区格局的影响、对交通、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是否积极,等等。目前除了个别“社会”标准,大部分评价体系的条款都有严格的量化要求。中国、美国等标准中,以“生态”为重点,其余为辅助,被称为第一代可持续建筑标准;德国的DGNB则是三条支柱并重,被认为是第二代可持续建筑标准,目前LEED也在向这个方向改变,详情不明。目前的各国可持续建筑评价标准中,大部分是分为设计交付与施工竣工两阶段验收,避免作假问题的发生;另外在三条支柱之外,还有辅助的“技术”标准,从项目的管理上到利用标准进行评估的规范性上都有规定,个别也对运营过程的监控提出了要求,这使得这些标准能够变得越来越可信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面提到这些评价标准是无限接近理想状态,是不太准确的。首先,这些标准对量的规定,大都进行了妥协,是属于现实偏好的状态,都是经过了可行性研究而规定的,并不是理想值,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建筑评得上。其次,和其他国家的可持续建筑标准相比,我国对绿建标准的推广,强制性是比较大的;在德国则是完全自愿评估;在瑞士则只是与一些银行的贷款政策挂钩——大部分国家的可持续建筑评价标准都是非政府组织、第三方来制定,与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条文相独立,也大都没有强制性,在达标率上自然要故意拔高。关于绿色建筑与评价标准的未来会怎样,可以拭目以待。
Glen Murcutt
lee lyemid:
看完各位的回答,想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探讨下绿色建筑…本人从事建筑设计行业不到三年,目前也在研究绿色建筑。文笔较为渣渣的,所以说的不好的地方还请见谅。补充的点有几个(针对以钢结构为主体,整体楼板,外挂墙板的建造方式):第一
模块化设计。何为模块化相信大家都知道了,打个比方来说确定一块1米乘1米的板,那么我设计出来的户型的各部分空间尺寸都是1的整数倍。跟乐高积木一样,你可以把积木中的一个方格当作1米乘1米的板,那么所有不同的积木都是根据这个最基本的板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拼凑出来的。第二
工业化 。光是谈模块化觉得跟绿色建筑差太远了是吧?其实模块化只是为工业化打下基础而已。现在的施工还是以湿作业为主,在施工过程中不但消耗大量能源还会污染环境。以模块化设计,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则可以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下面以开间3.6m,进深7.5m的模块来举例:基本单元1.5个单元三个单元(阳台的2.4进深不在7.5的进深范围)这样标准化之后的板就直接在工厂生产了,再运到工地安装,就不像现在在工地上支模板浇水泥了。第三
内装一体化。毛坯房的装修也是一个耗能污染环境的过程。在工厂中生产的地板和墙板继续进行内外装修加工,使之成为成品。任何东西都有正反两面,模块化设计带来的问题就是设计不像以往那样灵活变动;工业化生产则是要严格控制生产质量;内装一体化便是每家每户的内装都一样,若不一样便要分几条生产线路(耗能)…仅个人观点,不妥请指正。
作为地产公司小员工,我可以付责任的告诉你,绿色建筑不过借鉴外国经验然后成为有关部门攫取利益有一个兴奋点。我所在的城市在发规划证之前必须评绿色建筑。节能办会找几个专家,评审过程可以忽略,前提是你给足了专家费。举个例子吧,按照节水的要求,非传统水源的利用是控制项,俗话说的必须有的。可据我了解,不要说中水了,就是雨水收集再利用这项也不是什么项目都会做的,可是大家一样通过了评审。我仔细看过绿色建筑的评估条件,分为三个星级,如果真的达到三星,真的是很牛了,可中国的现实就是这样,政策制订的出发点是好的,往下执行往往成为审批部门攫取利益的手段。
我有时候在想为什么会这样,是我们制度制度设计不够合理?给了太多可钻空子的地方?比如评了绿色建筑,基本都是看材料,材料是可以作假的,比如我没有做的工程而要求有必须做的,那我出个假图就好啦,最后工程验收又没有绿色建筑什么事了,可能现在流程不完善吧,总之觉得很矛盾,也给了各种人空间。
绿色建筑应该绿色在整个建筑周期……包括,材料生产,材料运输,到建造工艺,装配功耗,使用消耗……如果要算成本的话,应该从最基础的砍一个树,发一度电,烧一吨煤,才造出几条百叶窗算起……因为绿色建筑的结果就是这些为了节约建筑的周期前期的资源。最怕是整个周期完了后,它节约的和初期生产所用的算起来居然是负值,岂不是骗自己哄地球玩么?
Alex Alex:
我觉得绿色建筑,应该具备以下几点:一、建筑材料的绿色,即无污染、可再生、可循环利用或者是使用已循环利用材料;二、建筑生态系统的绿色,也就是照明通风的自然化、水的循环利用等;三、建筑环境的绿色,建筑的应当与周围整体环境相协调,符合区域的科学规划,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或者是起到对周边环境的绿色化的引导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骷髅兵通常被称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