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金鹰节开幕式大挑国赛举行的相关事宜

今天是:!欢迎访问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网站
【学术科研】大挑国赛模拟答辩成功举行
来源:未知
作者:经宣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通讯员:程思盛、黄文莹 路青琳)
2015年10月15日14:30,经管院挑战杯国赛模拟答辩于10号楼进行。我院副院长凃正革、周维第,工商管理系主任王治、财务会计教育系李闻一四位老师担任此次模拟答辩的评委,院团委书记杨颖佳出席本次模拟答辩,我院学科部部长李真担任主持人。
在杨颖佳老师宣布了模拟答辩正式开始后,两个团队代表分别上场对自己的项目进行讲解,并接受老师的提问。
首先上场进行答辩的是李会团队,她们团队的选题是:我国家庭农场的孵化培育研究--基于武汉地区的调查报告。她从农村态势、调研成果等方面对自己的选题“家庭农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展示了她们的研究成果。
老师们针对李会的答辩,指出了她们项目的相关问题。老师强调,在突出学术表现的同时,表现手法需多样直观有亮点,用语也需精炼。同时,项目上也应该突破局限性,突出关键问题。
随后李晗雪团队的孟小暄对她们的研究课题“如何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好地服务居民--基于武汉市中心城区与远城区的对比分析”进行了答辩。她们从研究背景出发,通过研究过程、管理建议、现实意义提出体验型建设、服务性营销、示范性引导三点建议。
在点评中,李闻一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如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的问题。在意识到忽略了此问题后,该团队负责人李晗雪向老师虚心请教如果在正式答辩中遇到此类问应该题如何进行回答,老师也针对性的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答辩结束后,评委老师通过与选手们沟通交流,在具体了解后客观的给出了自己的评价。总体来说希望选手们不要紧张,讲话流利且富有激情,充满自信与活力,体现亮点,吸引评委眼球。现场互动气氛十分热烈,评委和团队成员都十分积极,不断查缺补漏,完善项目答辩。
不仅是参加国赛的团队,现场观摩的同学也表示很有收获。其中张宇同学表示:"其实国赛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致的准备,从论文到PPT到现场答辩。还是要向优秀的学长学姐学习,今天从学长学姐和老师身上都学到了很多。"
据悉,入围国赛终审的全校共有六个项目,我院由王治老师指导的李会团队和刘顺忠老师指导的李晗雪团队均入围国赛。六个团队将代表我校参加11月在广州举行的终审。此外,本次模拟答辩是赛前很好的一次打磨,希望队员们结合老师的建议进一步完善。预计国赛之前还将进行最后一次赛前模拟答辩,届时请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关注。第十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举行
|||||||||||||
第十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举行
  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和周培源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于日在全国60多个考点同时举行。此次竞赛由学会办公室、《力学与实践》编委会和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承办,中国力学学会教育、科普工作委员会、山东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协办。
  本次竞赛筹备组织工作自2014年12月发出第一轮通知开始,通过全国各地方学会的积极筹备,组织报名工作,在全国各高校掀起了一股力学竞赛报名热潮,报名人数创出新高,达到21350人,考生遍布全国30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共有超过300所高校的学生报名参加。
  中国力学学会办公室按照各地报名情况,统一设计了准考证,全国考生凭有效证件及打印好的准考证到指定参赛地点进行考试;竞赛所用试卷由专人监督,严格按照保密措施进行印刷和分装,密封后通过机要局以密件形式发送到各地机要处;考场规则、考试注意事项等材料均在考前下发到各考场,保证考试的公平性。考试期间,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以及各地方力学学会的理事长及主要领导对于所在地区的考点进行了巡视,并对监考老师进行慰问。整个考试组织严密,措施到位,安排有序,顺利地完成了竞赛任务。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是为了培养人才、服务教学、促进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增进青年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现力学创新人才,为青年学子提供一个展示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舞台。竞赛每两年举行一次,本年度为第十届,全国在校大学本科、专科、及研究生均可自愿报名参赛。个人赛结束后,评选出全国范围内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选手并颁发证书,同时,成绩较好的高校团体将获得参加团体赛资格。团体赛将于2015年8月在山东科技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举行,分为&理论设计与操作&和&基础力学实验&两部分,采取团体课题研究(实验测试)的方式。最终的团体赛获奖单位将参加2015年8月中下旬的中国力学大会,并在会上接受颁奖。
中国力学学会供稿
责任编辑:史明昕近700个日夜的坚持&成就“大挑”国赛一等奖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近700个日夜的坚持&成就“大挑”国赛一等奖
近700个日夜的坚持&成就“大挑”国赛一等奖
10月13日至18日,在苏州举行的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大挑”)决赛上,我校机械工程学院选送,倪敬、孙B老师共同指导,岳小鹏、金洋、刘凯、王晓萱、金辰芷、刘浚哲等同学研发的《大型数控拉削机床电液伺服同步驱动装置》获得国家一等奖,实现了学校在“大挑”中全国一等奖零的突破。
虽然参加挑战杯决赛的名校强队如林,不过在指导老师倪敬看来,他们的项目一定能脱颖而出,“这个项目是同学们整整三年的心血结晶,是个非常成熟的成果,而且它已经在企业生产中运用,并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一个问题带来1000多万元合同额
2011年的暑假,同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岳小鹏、金洋、刘凯一起来到缙云高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实习,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发现工厂里的加工机床在驱动力和加工精度上偏低。一个问号在他们脑中生成――能否改进技术来提高加工机床工作效率?三个大男生立即查找资料,了解到当时在全国范围内,整个机床产业呈现下滑趋势,国内外的差距也很大。团队成员刘凯说:“国内只有少数知名机床企业引进了国外工控机加板卡的机器,但无论在引进成本,还是在维护成本上都很不划算。”于是他们萌生了一个新想法:在控制系统上,选用西门子PLC控制,同时将原来机床的单缸驱动转换为双缸同步驱动,这样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精度。岳小鹏说:“当时只是很单纯地想改进技术,为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益。”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想法,改变了三个男生的大学生活。
开学回校后,为了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案,三个男生整天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查找资料,“当时我们每个人都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但三个人凑在一起一讨论,都被证明是行不通的,”队长岳小鹏说,“虽然嘴上没说要放弃,但打击确实不小。”
日,岳小鹏、金洋、刘凯参加了机械工程学院组织的“青年博士论坛讲座――电液伺服驱动技术”,并从倪敬老师的主题发言中受到很大启发。讲座结束后,岳小鹏拉上金洋、刘凯找到了倪老师。“我们把改进机床驱动力和精度的想法和倪老师一说,倪老师很支持我们的想法,也愿意当我们的指导老师。”岳小鹏回想到。
于是,这个一拍即合的课题研究小组就这样成立了。一年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参加“挑战杯”的需要,王晓萱、金辰芷、刘浚哲三名新成员又陆续加入到团队中。
三年的时间里,他们优化设计了大型数控拉削机床电液伺服同步驱动装置,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双缸拉床“数控化”技术的转型升级,应用此项技术的大型切削机床同步精度提高了10倍,拉削驱动力提高了50%,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该同步驱动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液压机器人、起模机和大型龙门式带锯床等领域,产品在缙云高新机械有限公司投入生产后,实现销售合同1000多万,为企业创造了新经济增长点。
“就像是跑一场马拉松,不断坚持才能到达终点”
一个想法很简单,可要变成实实在在的机器设备,就是个难事。三年里,图书馆、实验室、车间成了这个6人团队课后出入最频繁的地方。虽然全身心投入,可过程中总免不了磕磕碰碰。团队成员金洋说:“一次,与工厂商定的验货时间就要到了,可我们研制的机器突然出现了故障,无法正常工作。连续7天,我们早上7点起床,反复测试机器、调试程序、重新接线,一直工作到半夜,几乎不眠不休,最后愣是在最后关头找到并解决了问题,机器顺利通过了验收,验收一结束,大家连庆祝的力气都没有了,直接倒头大睡。”
研发的设备在缙云高新机械有限公司投入使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效益,这让大家兴奋不已,也由此产生了冲击“挑战杯”竞赛的想法。于是新的征程又开始了,除了进一步研发技术,还要做大量的市场调研、数据分析、财务预算等工作。
“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对很多知识和技能都很陌生,我们常常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碰壁,一路跌跌撞撞,在不断失败中才找到正确的方向,但现在仔细想一想,生活如果缺少了‘困难’这个东西,则显得过于单调乏味,正因为有困难,解决的过程才更让人终生难忘,就像是跑一场马拉松,不断坚持才能到达终点”,金洋说,“刚开始,我们并没有很自信,参加校赛时,我们还在怀疑自己的作品有没有竞争力。省赛时答辩效果比较好,自信心就出来了,而且当时意料之外的省特等奖也给了我们莫大的动力。国赛时得知文本过关,能去苏州参加最后国奖的竞争,我们都非常激动,最后的一周,我们在实验室里给自己做集训。虽然过程磕磕碰碰,但我们坚信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参加这次“挑战杯”国赛还有一个小插曲,团队成员在提交参赛文本时,遇到了网络不畅的情况,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都未上传成功。6个人急得团团转,网吧、实验室、图书馆、甚至亲戚家,把能想到的有电脑的地方都转了个遍,十几台电脑同时传文件,最终在截止时间之前上传成功。所有人都大大舒了口气。“不过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教训,一个项目的成功,任何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岳小鹏说。
队友是最珍贵的收获
在指导老师倪敬看来,这是个既和谐又高效的团队,每个成员各有专长,在各司其职的同时,又有很强的协作能力。岳小鹏、金洋、刘凯负责研发,王晓萱、金辰芷、刘浚哲负责市场调研、财务预算、材料整理等。
“虽然我们各有分工,但很多时候都是6个人齐上阵。做市场调研、整理数据的时候,岳小鹏、金洋、刘凯会放下手中的活,和我们一起没日没夜地分析数据、查看资料,技术研发遇到瓶颈,我们也会在旁边为他们打打下手。总之,我们这个团队就像是个欢乐的大家庭,”团队成员刘浚哲说,“虽然成员之间会有点小摩擦,会因为想法不同而存在分歧,会因为通宵做出来的东西被团队成员一下子否定而愤然摔门,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要把项目做好,所以过程虽曲折,但大家还是朝着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前进。”&
在朝着目标行进的路途中,倪敬不仅是指路人,也是最亲密的队友。对于倪老师,团队成员除了感谢,更多的是敬佩。“倪老师学识渊博,想法也特别多;经他一指点,我们常常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岳小鹏说。
“我们和倪老师很亲近,虽然他是我们的指导老师,但更多的时候他就是我们中的一员,常常陪着我们在实验室里熬夜到凌晨,”金洋挠着头回想到,“实验室里,他和我们边吃饭边讨论问题,讨论得激烈了,饭也忘记吃了。工厂的车间里,倪老师陪着我们一待就是一整天,出来时大家满身都是酸臭味。感谢倪老师在这三年里一直和我们并肩前行。”金洋道出了其他成员的心声。&
&&&&&挑战杯比赛结束了,但成员们都说,“挑战杯”已在他们身上烙下一个重重的印记,铭刻下了他们一路上挥洒的汗水和泪水,获奖时的自豪和欢笑,记录下了他们曾经走过的拼搏岁月,也承载了满满的师生情谊和同伴友情。(刘淑鑫)
作品简介:大型数控拉削机床是一种高性能拉床电液伺服同步驱动装置,针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双缸拉床的“数控化”技术转型升级需求提出,属于浙江“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重点资助范围,具有非常鲜明的行业技术革新针对性和市场导向性。作品装置由两个单通道的电液伺服系统组成(每一个通道又由比例伺服阀、液压缸、位移传感器和控制器组成),从而满足了大型双缸机床对驱动同步和大吨位拉削驱动力的要求;同时,作品装置在液压机器人、起模机和大型龙门式带锯床等行业中也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作者:刘淑鑫&&&&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68&&&&更新时间:&&&&文章录入:liaolili2012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 站长:&&&&&在线QQ:Powered by:MyPower Ver3.51您现在的位置:
2016年“创青春”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创...
2016年“创青春”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赛和创业实践挑战赛复赛举行
组委会 发表于 | 点击数2940
& & & &8月13日,2016年&创青春&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暨第十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创业实践挑战赛复赛在四川成都举行。大赛全国组委会秘书长、团中央学校部部长杜汇良,团四川省委书记刘会英,大赛全国组委会秘书长、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申小蓉以及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办公室、团省委学校部、电子科技大学团委相关同志参加了创业计划赛和创业实践挑战赛全国复赛评审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 & & &会上,申小蓉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各位评委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创新创业工作成效和筹办本届大赛的思路、优势和特色。电子科技大学团委书记张军代表大赛承办单位介绍了赛事组织和开展情况。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计划赛和创业实践挑战赛复赛评委会主任人选。
& & & &杜汇良在讲话中简要回顾了&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办赛十届以来的历程和成效。他指出,大赛的成功举办和不断发展得益于各地各高校、广大师生、各位评委和社会各界人士多年来的支持和参与,经过十七年的发展,已成为覆盖全国2000余所高校的全国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泛的大学生创业品牌赛事。2014年大赛改造升级为&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使得大赛内涵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符合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和发展趋势。
& & & &杜汇良强调要&立足新起点,开拓新阶段&。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技创新&三会&,不久前国务院又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创业的号角已经全面吹响。在此时代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办高质量的综合性赛事,更要通过大赛打造切实解决青年创业面临的难题与痛点、成为各类资源聚集、成为政策反馈和支撑的平台。上届大赛依托广州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了国内首个&中国青创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成立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推动全国各地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创业基金。
& & & &杜汇良指出,在当前群团组织改革特别是团中央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本届大赛也对赛制进行了改革。一是进一步明确定位。&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创业实践挑战赛针对不同阶段大学生群体,各有侧重,力求更加充分发挥大赛的育人作用,促进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创业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优秀人才,通过大赛对青年毕业生&扶上马,送一程&;二是进一步明晰权责。主办单位负责搭建平台,承办高校及所在省市的共青团组织等承办单位负责赛事组织和服务保障工作,评审委员会负责竞赛评审工作,并负相关评审责任,每个环节都做到职责明确;三是进一步推动公平公正。本届大赛首次引入公证制度,吸纳第三方公证机构介入竞赛组织工作,更加确保评审工作的公正透明;四是进一步促进区域平衡。在原则上参照各省份高校数量、在校生数量分配参赛项目名额的基础上,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基础薄弱省份晋级决赛作品的数量。
& & & &最后,杜汇良强调了评审工作的原则和纪律,希望各位评委在评审过程中,严把评审原则、严格评审标准、严守评审纪律,同时注意对评审过程和结果的严格保密,确保评审工作的专业、科学和高效。
& & & &评审委员会第一次全体结束后,先后进行了分组讨论、组长会议和评审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复赛期间,召开了大赛工作汇报会,研究部署了主体赛和专项赛决赛期间各项赛事、活动和宣传方案。
& & & &本届&创青春&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赛和创业实践挑战赛复赛共有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含兵团)的千件作品入围。复赛分为网络评审、现场评审两个环节,通过复赛确定了《徐州循天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99件创业计划竞赛作品晋级终审决赛,《上海优品速电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等388件创业计划竞赛作品拟授铜奖;《广东佳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103件创业实践挑战赛作品晋级终审决赛,《杭州恰奇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212件创业实践挑战赛作品拟授铜奖,《四川中电昆辰科技有限公司》等8件作品参加电视公开赛。
& & & &2016年&创青春&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电子科技大学、共青团四川省委、成都市人民政府、绵阳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上海荷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极光创投支持。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微信号:GK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学习时光]近700个日夜的坚持
成就“大挑”国赛一等奖
  日至18日,在苏州举行的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大挑&)决赛上,我校机械工程学院选送,倪敬、孙珺老师共同指导,岳小鹏、金洋、刘凯、王晓萱、金辰芷、刘浚哲等同学研发的《大型数控拉削机床电液伺服同步驱动装置》获得国家一等奖,实现了学校在&大挑&中全国一等奖零的突破。
  虽然参加挑战杯决赛的名校强队如林,不过在指导老师倪敬看来,他们的项目一定能脱颖而出,&这个项目是同学们整整三年的心血结晶,是个非常成熟的成果,而且它已经在企业生产中运用,并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一个问题带来1000多万元合同额
  2011年的暑假,同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岳小鹏、金洋、刘凯一起来到缙云高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实习,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发现工厂里的加工机床在驱动力和加工精度上偏低。一个问号在他们脑中生成&&能否改进技术来提高加工机床工作效率?三个大男生立即查找资料,了解到当时在全国范围内,整个机床产业呈现下滑趋势,国内外的差距也很大。团队成员刘凯说:&国内只有少数知名机床企业引进了国外工控机加板卡的机器,但无论在引进成本,还是在维护成本上都很不划算。&于是他们萌生了一个新想法:在控制系统上,选用西门子PLC控制,同时将原来机床的单缸驱动转换为双缸同步驱动,这样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精度。岳小鹏说:&当时只是很单纯地想改进技术,为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益。&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想法,改变了三个男生的大学生活。
  开学回校后,为了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案,三个男生整天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查找资料,&当时我们每个人都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但三个人凑在一起一讨论,都被证明是行不通的,&队长岳小鹏说,&虽然嘴上没说要放弃,但打击确实不小。&
  日,岳小鹏、金洋、刘凯参加了机械工程学院组织的&青年博士论坛讲座&&电液伺服驱动技术&,并从倪敬老师的主题发言中受到很大启发。讲座结束后,岳小鹏拉上金洋、刘凯找到了倪老师。&我们把改进机床驱动力和精度的想法和倪老师一说,倪老师很支持我们的想法,也愿意当我们的指导老师。&岳小鹏回想到。
  于是,这个一拍即合的课题研究小组就这样成立了。一年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参加&挑战杯&的需要,王晓萱、金辰芷、刘浚哲三名新成员又陆续加入到团队中。
  三年的时间里,他们优化设计了大型数控拉削机床电液伺服同步驱动装置,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双缸拉床&数控化&技术的转型升级,应用此项技术的大型切削机床同步精度提高了10倍,拉削驱动力提高了50%,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该同步驱动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液压机器人、起模机和大型龙门式带锯床等领域,产品在缙云高新机械有限公司投入生产后,实现销售合同1000多万,为企业创造了新经济增长点。
  &就像是跑一场马拉松,不断坚持才能到达终点&
  一个想法很简单,可要变成实实在在的机器设备,就是个难事。三年里,图书馆、实验室、车间成了这个6人团队课后出入最频繁的地方。虽然全身心投入,可过程中总免不了磕磕碰碰。团队成员金洋说:&一次,与工厂商定的验货时间就要到了,可我们研制的机器突然出现了故障,无法正常工作。连续7天,我们早上7点起床,反复测试机器、调试程序、重新接线,一直工作到半夜,几乎不眠不休,最后愣是在最后关头找到并解决了问题,机器顺利通过了验收,验收一结束,大家连庆祝的力气都没有了,直接倒头大睡。&
  研发的设备在缙云高新机械有限公司投入使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效益,这让大家兴奋不已,也由此产生了冲击&挑战杯&竞赛的想法。于是新的征程又开始了,除了进一步研发技术,还要做大量的市场调研、数据分析、财务预算等工作。
  &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对很多知识和技能都很陌生,我们常常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碰壁,一路跌跌撞撞,在不断失败中才找到正确的方向,但现在仔细想一想,生活如果缺少了&困难&这个东西,则显得过于单调乏味,正因为有困难,解决的过程才更让人终生难忘,就像是跑一场马拉松,不断坚持才能到达终点&,金洋说,&刚开始,我们并没有很自信,参加校赛时,我们还在怀疑自己的作品有没有竞争力。省赛时答辩效果比较好,自信心就出来了,而且当时意料之外的省特等奖也给了我们莫大的动力。国赛时得知文本过关,能去苏州参加最后国奖的竞争,我们都非常激动,最后的一周,我们在实验室里给自己做集训。虽然过程磕磕碰碰,但我们坚信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挑战杯比赛结束了,但成员们都说,&挑战杯&已在他们身上烙下一个重重的印记,铭刻下了他们一路上挥洒的汗水和泪水,获奖时的自豪和欢笑,记录下了他们曾经走过的拼搏岁月,也承载了满满的师生情谊和同伴友情。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教育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教育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教育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教育频道"的电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十届金鹰节开幕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