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腰椎间盘突出拔罐穴位旁开0、5的穴位

重要穴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更多公众号:yajiankangzixun世界上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健而立健康咨询,通过一对一的咨询和辅导,以及一些列全方位的自然疗法保健措施,帮助您提升免疫功能,提升自我修复功能,让您自己成为自己的营养师,自己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从而远离药物,远离疾病。最新文章相关作者文章搜狗:感谢您阅读成人常用穴位大全,本文由网友投稿产生,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常用穴位定位、功效;面部穴位:;1.印堂穴:两眉头连线中点;2.神庭穴:前正中发际直上0.5寸;弓反张;3.头维穴:发角内0.5寸;4.百会:两耳尖连线中点;悸,健忘,脱肛;5.太阳穴:眉尾和眼角连线的凹陷处;牙痛;6.睛明:在目内眦角上0;色盲,目眩;7.攒竹:眉毛之内侧端,当眶上切迹处;垂,头痛;8.鱼腰:眉中;9.丝竹空:眉梢凹陷中;10.瞳子寥:目外
常用穴位定位、功效
面部穴位:
1.印堂穴:两眉头连线中点。功效:清头明目,通鼻开窍。主治:头痛,头晕,鼻炎,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
2.神庭穴:前正中发际直上0.5寸。功效:清肝明目,熄风止痉,通窍安神。主治:前头痛,目眩,雀目,鼻渊,角
3.头维穴:发角内0.5寸。功效:疏风止痛,清头明目。主治:头痛,目眩,目痛,迎风流泪,视物不明。
4.百会:两耳尖连线中点。功效:平肝熄风,升阳益气,醒脑宁神,清热度开窍。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失语,心
悸,健忘,脱肛。
5.太阳穴:眉尾和眼角连线的凹陷处。功效:清头泻火,明目止痛,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目眩,口眼歪斜,
6.睛明:在目内眦角上0。1寸处。功效:疏风清热,通络明目。主治:目赤肿痛,内眦痒痛,恶风流泪,目视不明,
色盲,目眩。
7.攒竹:眉毛之内侧端,当眶上切迹处。功效:疏风清热,清头明目。主治:前头痛,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睑下
垂,头痛。
8.鱼腰:眉中。功效:清头通络,明目止痛。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眼睑下垂。
9.丝竹空:眉梢凹陷中。功效:疏风清热。主治:头痛,目眩,止赤肿痛,齿痛,癫痫。
10.瞳子寥:目外眦旁0.5寸,眶骨外侧缘凹陷处。功效:疏风清热,明目止痛。主治:头痛,青盲,视物不明,内障,
喉痛,畏光。
11.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功效:疏风活络,清热度明目。主治:目赤痛痒,面肌痉挛,口眼歪
斜,眼睑闪动,迎风流泪,头痛,目眩。
12.鼻通:鼻骨凹陷中。功效:宣通鼻窍,清热解毒。主治:头痛,久流冷泪,火眼,鼻渊。
13.迎香穴:横平鼻翼中部旁开0.5分。功效:疏散风热,通利鼻窍。主治:鼻塞,鼻衄,不闻香臭,面痒,唇肿。
14.巨寥:瞳孔直下,平鼻翼下沿。功效:疏络活络,消肿止痛。主治:口眼歪斜,眼睑闪动,近视,鼻塞,唇颊肿
痛,齿痛。
15.人中:人中沟分为三份,在2/3处。功效: 开窍启闭,苏厥救逆,清热化痰,宁神镇痛。主治:癫狂,小儿惊风,
昏迷,清热化痰,宁神镇痛。
16.地仓:嘴角旁开0.4寸。功效:疏风活络。主治:口眼歪斜,唇面麻木,面肌痉挛,流涎。
17.承浆:下颌凹陷中。功效:祛风通络,疏调任督。主治:面肿,齿龈肿痛,流涎,消渴。
18.颊车:咬肌最高点。功效:疏风活络,通利牙关。主治:口眼歪斜,齿痛,失音,下颌脱臼,颈强。
19.耳门穴: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凹陷处。功效:疏风清热,主治:耳鸣,耳聋,眩晕,齿痛,颈肿痛。
胸部穴位:
21.中府穴:第一肋间隙外侧,距胸骨正中线旁开6寸。功效:宽胸理气,清热宣肺。主治:咳嗽,气喘,胸胀,胸
痛,腹胀,肩背痛,喉痹。
22.膻中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功效:宽胸理气,宁心安神。主治:胸痛,心痛,胸闷,气喘,噎膈,乳汁不足。
23.天突:颈结喉下二寸,正中央。功效:宽胸理气,化痰利咽。主治:咳嗽,哮喘,咽中如梗。
24.华盖:当前正中线上,平第一肋间隙。功效:宽胸理气。主治:胸痛,咳嗽,气喘,咽肿。
上肢穴位:
25.劳宫:握拳时,中指尖所指处。功效:清热开窍,宁心安神,主治:癫狂,癔证,中风,中暑,胃痛,心痛,呕
吐,口臭。
26.大陵:在腕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功效:清热度宁心,理气和胃,疏经活络。主治:
心痛,心悸,烦躁,气短,胃痛,呕吐,手麻,中暑。
27.内关:手腕横纹线(内侧)上2寸。功效: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主治:心痛,
心悸,烦躁,气短,胃痛,呕吐,手麻,中暑。
28.合谷:拇指与食指之间肌肉隆起最高点。功效:祛风解表,疏经镇痛,通络开窍。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
痛经,脘腹疼痛臂痛,齿痛。
29.外关:手腕横纹线(背侧)上2寸。功效: 祛邪清热,疏经活络。主治:热病,头痛,颊
肿,齿痛,耳鸣,上肢痿痹,肘、臂、手指疼痛。
30.手三里:曲池穴下2寸。功效:疏经痛络,清肠和胃。主治:齿痛,中风偏瘫肘挛不伸,腰痛,腹痛,腹泻。
31.曲池:曲肘横纹末端凹陷处。功效:祛风解表,清热利湿,行气活血,调和气血。主治:发热,咽喉肿痛,齿痛,
耳痛,腹痛,呕吐。
32.曲泽: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功效:清热宁心,疏经活络,降逆止呕。主治:心痛,心悸,胃痛,
咳喘,口干。
33.臂:在曲池穴与肩骨禺
。功效:疏经利节,明目止痛。主治:颈项拘急,肩背疼痛,
:在三角肌上部中点,锁骨肩峰端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功效:疏经利节,理气反痰。主治:肩背疼痛,手臂
挛急,半身不遂,热风头痛,牙痛,瘾诊,瘿气,瘰疬。
腹部穴位:
35.上脘:脐上5寸。功效:健脾和胃,理气化湿,宁神定志。主治:胃脘痛,腹胀,消化不良。
36.中脘:脐上4寸。功效:健脾和胃,消积化滞,理气止痛。主治:胃脘痛,腹胀,消化不良,便秘,便血,虚劳
37.建里:脐上3寸。功效:健脾和胃,消积化滞。主治:胃脘胀痛,饮食不化,呕吐,胸闷。
38.下脘:脐上2寸。功效:健脾和胃,消积化滞。主治:腹胀痛,肠鸣,泄痢,呕吐。
39.水分:脐上1寸。功效: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主治:腹胀痛,肠鸣,泄痢,呕吐反胃,水肿,腰脊强急。
40.神厥:脐中。功效:培凶固本,回阳救逆,补益脾胃,理气和肠。主治:中风脱证,四肢冰冷,脱肛,腹痛,小
便不利,失禁,便秘,不孕。
41.阴交:脐下1寸。功效:温肾益精,调理冲任。主治:绕脐痛,水肿,腹满,泄泻,朋经不调,小便不利。
42.石门:脐下2寸。功效:温肾益精,调经止带。主治:闭经,水肿,小便不利,阳
痿,阴缩,遗精,绕脐腹痛,腹胀。
43.关元:脐下3寸。功效:温肾益精,回阳补气,调理冲任。主治:遗精,早泄,阳
痿,遗尿,月经不调,不孕。
44.中极:脐下4寸正。功效:补肾培元,通利膀胱,清利湿热,调经止带。主治:小便不利,小便频数,淋沥不尽,
月经不调,小腹胀痛。
45.曲骨:脐下5寸。功效:利肾培元,调经止带,清利湿热。主治;遗精,阳痿,阴囊湿疹,月经不调,痛经,赤
白带下,小便淋沥不通,少腹胀满。
46.太乙:脐上2寸旁开2寸。功效:调理肠胃,宁心安神。主治:胃痛,心烦,食少,腹胀,腹痛,泄泻。
47.滑肉门:脐上1寸旁开2寸。功效:调理胃肠,宁心安神。主治;胃痛,呕吐,癫狂,腹痛。
48.天枢:平脐旁开2寸。功效:健脾各胃,行气活血。主治:腹痛,呕吐,腹胀,腹泻,便秘。
49.外陵:脐下1寸旁开2寸。功效:调经止痛,和肠理胃,理气活血。主治;腹痛,腹胀,痢疾,月经不调,痛经。
50.大巨:脐下2寸旁开2寸。功效:温肾补气,益肾固精。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阳痿。
51.大横:平脐旁开4寸处。功效:调理肠胃,行气通腑。主治:绕脐腹痛,腹泄,便秘。
下肢穴(正面)
52.气冲:动脉搏动处。功效:温经散寒,理气活血,调补冲任,主治:小腹满痛,疝气,小便淋沥,外阴肿痛,阳
53.血海:股内侧肌的隆起上,距膑骨上2寸。功效:理血调经,祛风除湿。主治:月经不调。
54.箕门:血海上6寸。功效:健脾利湿,利水通淋。主治:小便不通,遗尿,腹股沟肿痛。
55.膝眼:在髌韧带两侧,各一个。功效:舒筋利节,通经活络。主治:膝髌痛,下肢麻痹。
56.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偏外0.5寸。功效:健脾和胃,消积化滞,调理气血,通经活络,扶正培元。主治:
胃痛,恶心,呕吐,腹胀,脚气,咳嗽,痰多,半身不遂。
57.阳陵泉: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功效:疏肝利胆,清热利湿,主治:胁肋痛,口苦,呕吐,半身不
遂,癫痫,破伤风。
58.上巨虚:足三里穴下3寸,胫骨偏外0.5寸。功效:调理肠胃,通腑化滞,行气活血。
主治:脘腹胀痛,疼痛,肠鸣,痢疾,便秘。
59.下巨虚:上巨虚穴下3 寸,胫骨偏外0.5寸。功效:同上。
60..三阴交:小腿内踝尖上3寸。功效: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主治:腹胀,月经不调,经闭,遗精,早泄,小便不利,失眠。
61.解溪:在足踝关节的前面,足背与小腿交接处的横纹中央。功效:调理肠胃,疏经活络。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胃热,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62.公孙:在足内侧,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缘,第一跖趾关节后约一1寸处。功效:健脾和胃,理气化湿。主治:胃
痛,消化不良,腹泄,面肿,心烦。
下肢穴(后面)
63.承扶:臀下横纹线中点。功效:疏经活络。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大小便不利。
64.殷门:承扶穴下6寸。功效:舒筋通络,强腰脊,强筋骨。主治:腰脊强痛,股后痛。
65.委中:膝后横纹线中点。功效:舒筋活络,泄热清暑,凉血解毒。主治:1、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胃肠炎,肠炎,
腹痛;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3、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癫痫;
4. 皮肤科系统疾病:湿疹,风疹,荨麻疹,牛皮癣,疖疮; 5. 运动系统疾病:腰背痛,风湿性膝关节炎,腓肠肌痉挛; 6. 其它:中暑,疟疾,鼻出血。
66.承山:委中穴下8寸,人字形肌肉中点。功效:舒筋活络,消痔。主治: 1. 运动系统疾病:腰肌劳损,腓肠肌痉
挛,下肢瘫痪; 2. 肛肠科疾病:痔疮,脱肛; 3.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小儿惊风;
4. 其它:痛经。
67.昆仑: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功效:舒筋活络,清利头目。主治:头痛,目眩,便秘,腰骶疼痛,足跟
68.太溪:在足内踝后方,当内踝与跟腱连线之中点。功效:
69.涌泉: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足底前与中三分之一的交界处。功效:苏厥开窍,滋阴益肾,平肝熄风。主治: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休克,晕车,脑出血,失眠,癔病,癫痫,精神病,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舌骨肌麻痹;
2、五官科系统疾病: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3、 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黄疸;4、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5、 运动系统疾病:足底痛,下肢肌痉挛;6、 其它:子宫下垂,支气管炎,心肌炎,风疹等 。
66.风府:后发际线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功效:疏散风邪,清心开窍,通利机关。
主治:头痛,目眩,中风不适,失音,半身不遂。
67.风池:颈后颈椎两侧,与头骨交界处。功效:疏风清热,醒脑开窍,聪耳明目,通经活络。主治:头痛,眩晕,
失眠,健忘,癫痫,腰背肩疼痛。
68.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功效:解表清热,疏风散寒,熄风止痉。主治:热病,头痛,项强,咳嗽,气喘,
肩背痛,中暑,呕吐。
69.肩井:肩上凹陷中。功效:疏经活络,活络消肿。主治1p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
经衰弱,副神经麻痹妇产科系统疾病;3、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4、运动系统疾病:落枕,颈项肌痉挛,肩背痛,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
70.大杼: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强筋骨,清邪热。主治: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肺炎;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癫痫; 3、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腰背肌痉挛,膝关节骨质增生;
71.风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宣肺解表,益气固表。主治: 1、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肺炎,
哮喘,百日咳; 2、 外科系统疾病:破伤风,背部痈疽,胸膜炎;3、 其它:感冒,荨麻疹,肩背软组织疾患,遗尿等。
72.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解表宣肺,清热理气。主治: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
哮喘,肺炎,百日咳,肺气肿,肺结核; 2、外科系统疾病:颈淋巴结核,胸膜炎;3、 其它:感冒,心内膜炎,肾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背痛等。
73.厥阴俞: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宽胸理气,活血止痛.主治: 1.、循环系统疾病:心绞痛,心肌
炎,风湿性心脏病,心外膜炎;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
3、其它:胃炎,齿神经痛等。
74.心俞: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宽胸理气,强心.主治: 1、 循环系统疾病:冠心病,心绞痛,风
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心动过速;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失眠,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病
3、其它:胃出血,食道狭窄,背部软组织损伤等
75.督俞: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理气止痛,强心通脉.主治: 1、循环系统疾病:冠心病,心绞痛,
心动过速,心内外膜炎;
2、其它:胃炎,膈肌痉挛,乳腺炎,皮肤瘙痒,银屑病等
76.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理气宽胸,活血通脉.主治: 1、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呕吐,胃炎,
胃溃疡,肝炎,肠炎,肠出血;2、循环系统疾病:心动过速,心脏肥大,心内外膜炎;3、外科系统疾病:食道癌,胃癌,食道狭窄,淋巴结结核,胸膜炎;4、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支气管炎;5、 其它: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膈肌痉挛,荨麻疹,小儿营养不良
77.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疏肝利胆,理气明目。主治: 1、 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肝炎,胆
囊炎,慢性胃炎,胃扩张,胃痉挛,黄疸; 2、 五官科系统疾病:眼睑下垂,结膜炎,青光眼,夜盲症,视网膜炎;3、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病;4、外科系统疾病:淋巴结结核,胃出血,肠出血,胆石症;5、 其它:月经不调等
78.胆俞: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疏肝利胆,清热化湿。主治: 1、 消化系统疾病:胆囊炎,肝炎,
胃炎,溃疡病,呕吐,食道狭窄;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肋间神经痛,失眠,癔病; 3、外科系统疾病: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胸膜炎;4、其它:高血压等。
79.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健脾和胃,利湿升清。主治:1、 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胃炎,
胃下垂,胃痉挛,胃扩张,胃出血,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肠炎,痢疾,肝炎; 2、 其它:贫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肝脾肿大,慢性出血性疾病,肾下垂,月经不调,糖尿病,肾炎,小儿夜盲,荨麻疹等
80.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和胃健脾,理中降逆。主治:1、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胃
扩张,胃下垂,胃痉挛,肝炎,腮腺炎,肠炎,痢疾;2、其它:糖尿病,失眠等。
81.三焦俞: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调理三焦,利水强腰。主治 1、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痉挛,
消化不良,肠炎;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尿潴留,遗精; 3、其它:腹水,神经衰弱,腰肌劳损等。
82.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益肾助阳,强腰利水.主治: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肾绞痛,
遗尿,尿路感染,阳痿,早泄,遗精,精液缺乏; 2、外科系统疾病:肾下垂,膀胱肌麻痹及痉挛,胃出血,肠出血,痔疮,肝肿大; 3、其它:月经不调,腰痛,哮喘,耳聋,贫血,肋间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等。
83.气海俞: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益肾壮阳,调经止痛。主治: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腰骶神经根
炎,坐骨神经痛,痛经,下肢瘫痪,末梢神经炎; 2、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
3、泌尿性殖系统疾病:遗精,阳痿4、其它:腰肌劳损,痔疮等。
84.大肠俞: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理气降逆,调和肠胃.主治:1、运动系统疾病:腰痛,骶髂关节
炎,骶棘肌痉挛; 2、 消化系统疾病:肠炎,痢疾,便秘,小儿消化不良; 3、外科系统疾病:阑尾炎,肠出血; 4、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5、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肾炎,淋病。
85.关元俞: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培补元气,调理下焦。主治: 1、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肠炎,痢疾;
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膀胱炎,阳痿,尿潴留;3、 妇产科系统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4、 其它:腰部软组织损伤等。
86.小肠俞: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一骶后孔.功效:通调二便,清热利湿。主治: 1、消化系统疾病:
肠炎,痢疾,便秘。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遗精; 3、妇产科系统疾病:盆腔炎,子宫内膜炎;4、 其它:骶髂关节炎,痔疮。
87.腰阳关: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功效:强腰补肾,调经通络。主治:腰骶疼痛,下肢萎痹,月经不调,赤白带
下,遗精,阳痿,便血,腰骶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类风湿病。
88.膀胱俞: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功效:清热利湿,通经活络。主治: 1、消化系统疾病:
肠炎,便秘,痢疾;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腰骶神经痛,坐骨神经痛;3、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膀胱炎,遗尿4、 其它:糖尿病,脚气,子宫内膜炎等。
89.命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功效:壮阳益肾,强壮腰膝,固精止带,疏经调气。主治:阳痿,遗精,早泄,
痛经,尿频,脱肛,下肢麻痹。
90.腰眼: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3.5寸凹陷中。功效:强腰健肾.主治:腰痛,腹痛,尿频,遗尿, 消渴等。
91.天宗穴:肩胛骨凹陷处。功效:舒经活络,行气宽胸。主治:肩胛酸痛,肘臂外侧痛,咳嗽。
92.上s:在骶部,当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一骶后孔处.功效:调理下焦,通经活络。主治: 1、妇产
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卵巢炎;2、运动系统疾病:腰痛,腰骶关节炎,膝关节炎;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4、其它:外阴湿疹,痔疮,睾丸炎,便秘,尿潴留等。5. 本穴可用于催产,引产。
93.次s: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二骶后孔处.功效:补益下焦,强腰利湿.主治:同上s穴,为泌尿
生殖系统疾病的常用穴.
94.中s:在骶部,当次s下内方,适对第三骶后孔处。功效:补益下焦,强腰利湿。
95.下s:在骶部,当中s下内方,适对第四骶后孔处。功效:补益下焦,强腰利湿。
96.环跳: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功效:祛风化湿,强健腰膝。主治:
1.运动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脑血管病后遗症,腰腿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脚气; 2.其它:感冒,神经衰弱,风疹,湿疹。
97.长强:在尾骨尖端下0。5寸,尾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功效:镇痉熄风,清热利湿,固脱止泻。主治:脱肛,
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疮,腰骶痛。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各类资格考试、50常用穴位定位等内容。
 常用腧穴定位方法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最快速度找到常用穴位的定位常用腧穴定位方法彭相妃 2011 年 3 月 23 日 谨此方便大家学习《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十四经穴位名称及常用穴位定位_互联网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十四经穴位名称及常用穴位定位十四经穴位名称及常用穴位定位.txt 同志们:别炒股,风险太大了,还是做豆腐...  常用穴位定位及体表标志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 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自然标志。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可...  常用穴位定位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常用穴位定位、功效面部穴位: 面部穴位: 印堂穴:两眉头连线中点。功效 功效:清头明目,通鼻开窍。主治:头痛,头晕,鼻炎,目赤...  常用穴位定位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常用穴位定位、功效 面部穴位: 印堂穴:两眉头连线中点。功效:清头明目,通鼻开窍。主治:头痛,头晕, 鼻炎,目赤肿 痛,...  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其归经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非常全面哦!强力推荐……手太阴肺经尺泽: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尺泽: 【取法】...  常用穴位定位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常用穴位定位、功效面部穴位: 印堂穴:两眉头连线中点。 神庭穴:前正中发际直上 0。5 寸。 头维穴:发角内 0.5 ...  常用80 个穴位定位描述 1.头面部:迎香地仓下关头维听宫攒竹 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 鼻唇沟中 口角旁约0.4寸, 上直对瞳孔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 方,...  常用穴位定位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常用穴位定位、功效 1、百会:两耳尖连线中点。功效:平肝熄风,升阳益气,醒脑宁 神,清热度开窍。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对项背腰有作用的全部穴位
中府: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肩背痛。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项强。手太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温溜: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阳溪穴上5寸。肩背痠痛。
臂臑:曲池与肩髃连线,曲池上7寸,三角肌下端。颈项拘挛。
气舍:人迎直下,锁骨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颈项强。(人迎,喉结旁1.5寸,颈总后,胸锁乳突肌之前)
髀关: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平臀沟处。腰痛膝冷。
伏兔:髌骨外上缘上6寸。腰痛膝冷。直刺1~2寸。
下巨虚:上巨虚下3寸。腰脊痛引睾丸。
少海:屈肘,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头项痛。
后溪:头项强痛,腰背痛。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手太阳所注为输。直刺0.5~1寸。
腕骨:后溪直上,第五掌骨基底与三角骨之间赤白肉际。头项强痛。直刺0.3~0.5寸。
养老:以掌向胸,当尺骨茎突桡侧缘凹陷中。目视不明,肩、背、肘、臂痠痛。直刺或斜刺0.5~0.8寸。
支正:阳谷与小海连线,阳谷上5寸。项强。直刺或斜刺0.5~0.8寸。
肩外俞: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肩背疼痛,颈项强急。斜刺0.5~0.8寸。
肩中俞: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肩背疼痛,咳嗽,气喘,目视不明。斜刺0.5~0.8寸。
天窗:喉结旁开3.5寸,胸锁乳突肌后缘。颈项强痛,暴喑。直刺0.5~1寸。
天容:下颌角后,胸锁乳突肌前缘,颈项肿痛。直刺0.5~1寸。
玉枕: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头项痛。平刺0.5寸。
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项强,肩背痛。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肩背痛,项强。手足太阳经交会穴,骨会大杼。斜刺0.5~0.8寸。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项强,胸背痛。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斜刺0.5~0.8寸。
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脊背痛。斜刺0.5~0.8寸。
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背痛。斜刺0.5~0.8寸。
三焦俞: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腰脊强痛。直刺0.5~1寸。
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腰痛。直刺0.5~1寸。
气海俞: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腰痛。直刺0.5~1寸。
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腰痛。直刺0.8~1.2寸。
关元俞: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腰痛。直刺0.8~1.2寸。
小肠俞: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腰痛。直刺或斜刺0.8~1.2寸。
膀胱俞: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腰脊强痛。直刺或斜刺0.8~1.2寸。
中膂俞:第三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腰脊强痛。直刺1~1.5寸。
白环俞: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腰骶疼痛。直刺1~1.5寸。
上髎:第一骶后孔中,髂后上棘与督脉的中点。腰痛。直刺1~1.5寸。
次髎:第二骶后孔中,髂后下棘下与督脉中点。腰痛。直刺1~1.5寸。
中髎:第三骶后孔中,中膂俞与督脉之间。腰痛。直刺1~1.5寸。
下髎:第四骶后孔中,白环俞与督脉之间。腰痛。直刺1~1.5寸
承扶:臀横纹中央。腰骶臀股部疼痛。直刺1~2寸。
殷门:承扶连线委中,承扶下6寸。腰痛。直刺1~2寸。
委阳:腘横纹外端,股二头肌腱内缘。腰脊强痛。三焦经下合穴。直刺1~1.5寸。
委中:腘横纹中央。腰痛。足太阳经合穴。直刺1~1.5寸。
附分: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颈项强痛,肩背拘急。手足太阳经交会穴。斜刺0.5~0.8寸。
魄户: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项强,肩背痛。斜刺0.5~0.8寸。
神堂: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脊背强痛。斜刺0.5~0.8寸。
譩譆: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肩背痛。斜刺0.5~0.8寸。
膈关: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脊背强痛。斜刺0.5~0.8寸。
魂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背痛。斜刺0.5~0.8寸。
胃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背脊痛。斜刺0.5~0.8寸。
志室: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腰脊强痛。斜刺0.5~0.8寸。
胞肓: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腰脊强痛。直刺1~1.5寸。
秩边: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腰骶痛。直刺1.5~2寸。
合阳:委中直下2寸。腰脊强痛,疝气,崩漏。直刺1~2寸。
承筋:合阳与承山连线中点。腰腿拘急疼痛,痔疾。直刺1~1.5寸。
承山:腰腿拘急疼痛,痔疾,便秘。直刺1~2寸。
飞扬:昆仑上七寸,承山外下。腰腿疼痛。足太阳经络穴。直刺1~1.5寸。
&跗阳:昆仑直上3寸。腰骶疼痛。阳跷脉郗穴。直刺0.8~1.2寸。
&昆仑:项强,腰骶疼痛,足跟肿痛。足太阳所过为经。妊妇刺之落胎。直刺0.5~0.8寸。
&申脉:外踝下缘凹陷中。腰腿痠痛。通于阳跷脉。直刺0.3~0.5寸。
&金门:申脉与京骨中点。腰痛。足太阳经郗穴。直刺0.3~0.5寸。
&京骨: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项强,腰痛。足太阳之原。直刺0.3~0.5寸。
&束骨:第五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项强,腰腿痛。足太阳所注为输。直刺0.3~0.5寸。
&足通谷:第五跖趾关节前缘,赤白肉际。项强,鼻衄。足太阳所溜为荥。直刺0.2~0.3寸。
太溪:腰痛。足少阴经所注为输;肾经原穴。直刺0.5~1寸。
消泺:在尺骨鹰嘴与肩髎穴连线上,清冷渊穴上3寸。(清冷渊,屈肘,天井穴上1寸。天井,屈肘,尺骨鹰嘴上1寸许凹陷中。肩髎,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当肩髃穴后寸许的凹陷中。手少阳经。)项强,肩背痛。直刺1~1.5寸。&&&&
天髎:肩胛骨上角,曲垣穴上1寸。颈项强急。手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
天牖: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约平下颌角处。项强。直刺0.5~1寸。
角孙:当耳尖处的发际。项强。平刺0.3~0.5寸。
完骨:乳突后下方凹陷中。颈项强痛。足少阳与足太阳经交会穴。斜刺0.5~0.8寸。
脑空:风池穴直上1.5寸。颈项强痛。足少阴经与阳维脉交会穴。平刺0.3~0.5寸。
风池:颈项强痛。足少阴经与阳维脉交会穴。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透风府穴。
肩井: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头项强痛,肩背疼痛。手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不可深刺。孕妇禁针。直刺0.5~0.8寸。
京门:第十二肋端。腰痛。肾的募穴。直刺0.5~1寸。
带脉:第十一肋端直下平脐处。腰胁痛。足少阳经与带脉交会穴。直刺1~1.5寸。
居髎: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高点连线的中点。腰痛。足少阳经与阳跷脉交会穴。直刺1~1.5寸。
环跳: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腰痛。足少阳 太阳经交会穴。直刺2~3寸。
悬钟:外踝高点上三寸,腓骨后缘。项强。八会穴之一,髓会绝骨。直刺1~1.5寸。
腰俞:当骶管裂孔出。腰脊强痛。向上斜刺0.5~1寸。
腰阳关:第四腰椎棘突下。腰骶痛。向上斜刺0.5~1寸。
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腰脊强痛。向上斜刺0.5~0.1寸。
悬枢:第一腰椎棘突下。腰脊强痛。向上斜刺0.5~1寸。
中枢:第十胸椎棘突下。腰脊强痛。向上斜刺0.5~0.1寸。
筋缩:第九胸椎棘突下。脊强。向上斜刺0.5~1寸。
至阳:第七胸椎棘突下.脊强,背痛。向上斜刺0.5~1寸。
灵台:第六胸椎棘突下。脊背强痛。向上斜刺0.5~1寸。
神道:第五胸椎棘突下。脊背强痛。向上斜刺0.5~1寸。
身柱:第三胸椎棘突下。脊背强痛。向上斜刺0.5~1寸。
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脊强。向上斜刺0.5~1寸。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项强。向上斜刺0.5~1寸。
哑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项强。督脉与阳维脉交会穴。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不可向上斜刺或深刺。
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项强。督脉与阳维脉交会穴,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不可深刺。
脑户:风府直上1.5寸。项强。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平刺0.5~0.8寸。
强间:脑户直上1.5寸。项强。平刺0.5~0.8寸。
水沟:腰脊强痛。督脉与手足阳明经交会穴。向上斜刺0.3~0.5寸。
痞根: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腰痛。直刺0.8~1.2寸。
腰眼: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4寸凹陷中。腰痛。直刺1~1.5寸。
十七椎:第五腰椎棘突下。腰腿痛。向上斜刺1~1.5寸。
腰痛穴:手背,指总伸肌腱的两侧,腕横纹下1寸处,一手两穴。急性腰扭伤。由两侧向掌中斜刺0.5~0.8寸。
环中:环跳与腰俞连线的中点。坐骨神经痛,腰痛,腿痛。直刺2~3寸。
其中作用及项的有:1 列缺:项强。2 臂臑:颈项拘挛。3 气舍:颈项强。4 少海:头项痛。5 后溪:头项强痛.6 腕骨:头项强痛。7 支正:项强。8 肩外俞:颈项强急。9 天窗:颈项强痛。10 天容:颈项肿痛。11 玉枕:头项痛。12 天柱:项强.13 大杼:项强。14 风门:项强.15&附分:颈项强痛.16 魄户:项强.17 昆仑:项强.18 京骨:项强.19 束骨:项强.20&&足通谷:项强.21 消泺:项强.22 天髎:颈项强急。23 天牖:项强。24&&角孙:项强。25 完骨:颈项强痛。26 脑空:颈项强痛。27 风池:颈项强痛。28 肩井:头项强痛.29 悬钟:项强。30 大椎:项强。31 哑门:项强。32 风府:项强。33 脑户:项强。34 强间:项强。
作用于脊背的穴位:1 中府:肩背痛。2 温溜:肩背痠痛。3 下巨虚:腰脊痛引睾丸。4 后溪:腰背痛。5 养老:肩、背、肘、臂痠痛。6 肩外俞:肩背疼痛.7 肩中俞:肩背疼痛.8 天柱:肩背痛。9&&大杼:肩背痛。10 风门:胸背痛。11 肝俞:脊背痛。12 脾俞:背痛。13 三焦俞:腰脊强痛。14 膀胱俞:腰脊强痛。15 中膂俞:腰脊强痛。16 委阳:腰脊强痛。17 魄户:肩背痛。18 神堂:脊背强痛。19 譩譆:肩背痛。20 膈关:脊背强痛。21魂门:背痛。22胃仓:脊背痛。23志室:腰脊强痛。24胞肓:腰脊强痛。25合阳:腰脊强痛。26消泺:肩背痛。27肩井:肩背疼痛。28腰俞:腰脊强痛。29命门:腰脊强痛。30悬枢:腰脊强痛。31中枢:腰脊强痛。32筋缩:脊强。33至阳:脊强,背痛。34灵台:脊背强痛。35神道:脊背强痛。36身柱:脊背强痛。37陶道:脊强。38水沟:腰脊强痛。
作用于腰骶的穴位:1髀关:腰痛膝冷。2伏兔:腰痛膝冷。3下巨虚:腰脊痛引睾丸。4后溪:腰背痛。5三焦俞:腰脊强痛。6肾俞:腰痛。7气海俞:腰痛。8大肠俞:腰痛。9关元俞:腰痛。10小肠俞:腰痛。11膀胱俞:腰脊强痛。12中膂俞:腰脊强痛。13白环俞:腰骶疼痛。14上髎:腰痛。15次髎:腰痛.16中髎:腰痛。17下髎:腰痛。18承扶:腰骶臀股部疼痛。19殷门:腰痛。20 委阳:腰脊强痛。21委中:腰痛。22志室:腰脊强痛。23胞肓:腰脊强痛。24秩边:腰骶痛。25合阳:腰脊强痛。26承筋:腰腿拘急疼痛。27承山:腰腿拘急疼痛。28飞扬:腰腿疼痛&.29&跗阳:腰骶疼痛。&30昆仑:腰骶疼痛。31&申脉:腰腿痠痛。&32金门:腰痛。&33京骨:腰痛。34&束骨:腰腿痛。35太溪:腰痛。36京门:腰痛。37带脉:腰胁痛。38居髎:腰痛。39环跳:腰痛。40腰俞:腰脊强痛。41腰阳关:腰骶痛。42命门:腰脊强痛。43悬枢:腰脊强痛。44中枢:腰脊强痛。45
水沟:腰脊强痛。46痞根: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腰痛。47腰眼:腰痛。48十七椎:腰腿痛。49腰痛穴:急性腰扭伤。50环中:腰痛.
同时作用于项背腰的穴位:
1后溪:头项强痛,腰背痛。2昆仑:项强,腰骶疼痛,足跟肿痛。3&京骨:项强,腰痛。4&束骨:项强,腰腿痛。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椎间盘突出拔罐穴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