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澳洲移民多少钱新移民的国内资产需要纳税吗?听说用旅游的名义

移民家园官方微信
移民家园官方微博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快捷登录:
查看: 11453|回复: 189
新西兰的新移民的海外收入需要在新西兰纳税吗?
主题帖子积分
大学三年级, 积分 199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 积分
大学三年级, 积分 199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 积分
本帖最后由 糯宝儿 于
21:34 编辑
新西兰的新移民的海外收入需要在新西兰纳税吗?在很多移民中介的网站上都有一些新西兰税收的简单介绍的文章。大多数都介绍如下:
新西兰是全球实施最有效率税收制度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新西兰居民,不能收入来源与何地,都要向新西兰政府缴纳所得税。即使不是新西兰公民,也可能按照税务法被定义为税务居民,所有收入包括个人工资薪金、投资利润、津贴和海外收入都要缴税。
通常,判断是否新西兰税务居民要考虑以下因素: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细心的移民朋友就会发现,按照以上的标准,大多数新西兰创业移民的朋友都会构成新西兰的税务居民,因为大部分创业移民的朋友会在连续12个月中,住在新西兰天数超过183天。很多移民中介都说如果少于183天,移民官会要求有合理的解释,否则你的pr就很难申请。移民官不是傻子,你小子在新西兰一年不待够183天,创什么业,还是想逃避纳税义务?
如果创业移民在连续12个月中住在新西兰天数超过183天,从而构成新西兰的税务居民,就需要就海外收入在新西兰纳税了,那么你在中国的房子的租金收入,还没放弃的国内的生意的收入是不是都要在新西兰纳税呢,这不是才出虎口,又入狼穴吗。
新西兰政府还是相当的人性化的。新西兰的个人所得税法特别规定:
为鼓励选择定居新西兰的人,其大多数国外收入可免税四年。
所以移民朋友们大可不必担心新西兰政府会对你在中国的收入征税,不过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移民朋友们还是需要在移民前做好税务的规划,避免才出虎口,又入狼穴,特别是那些在国内资产量比较大的移民朋友。
打赏无悔,概不退款
上一篇:下一篇:
版权声明: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专栏作家、特约撰稿人、版主原创”来源的文章,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移民家园网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创业移民准备中……
主题帖子积分
同城会个人微信:jiayuantongcheng
已加入:&已加入:&
感谢楼主分享如此给力的信息~{:soso_e163:}
但请楼主注意,转帖内是禁止出现网址链接的,会有广告嫌疑哦~已经给嫩编辑了~还望嫩理解注意~{:soso_e121:}
扫码啦!移民家园网同城会,聚会聊天嗨翻天!
主题帖子积分
小学三年级, 积分 11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5 积分
小学三年级, 积分 11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5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小学四年级, 积分 16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0 积分
小学四年级, 积分 16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0 积分
学习学习!
主题帖子积分
小学五年级, 积分 28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6 积分
小学五年级, 积分 28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6 积分
充分的学习。。。
为什么不能让自己的人生多一种选择和体验呢!
主题帖子积分
小学二年级, 积分 90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1 积分
小学二年级, 积分 90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1 积分
这个很重要
主题帖子积分
小学五年级, 积分 26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2 积分
小学五年级, 积分 26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2 积分
学习学习!
主题帖子积分
初中二年级, 积分 5307, 距离下一级还需 693 积分
初中二年级, 积分 5307, 距离下一级还需 693 积分
要好好研究一下,谢谢楼主提供的信息.
主题帖子积分
大学三年级, 积分 190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1 积分
大学三年级, 积分 190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1 积分
看快快快快快快快看
主题帖子积分
小学五年级, 积分 27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5 积分
小学五年级, 积分 27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5 积分
看看学习一下!
家园名人勋章
家园名人勋章,需要会员的发帖量在3000以上方可申请,系统自动颁发。
家园Girl勋章
家园Girl勋章,需在自曝吧发布自爆主题帖,待管理员核实查证后,授予,永久有效。
一呼百应勋章
一呼百应勋章:主题帖回复500+;浏览量10000+;人工审核后颁发
特殊贡献勋章
特殊贡献勋章,精华帖50+;主题数500+;在线时长800+小时
精华帖数量10以上可以获得。
千楼勋章,一个主题帖回复数量达到1000楼,可以获得
百帖达成勋章,发帖数大于等于100次
千帖达成,发帖数大于等于1000次
万帖达成,发帖数大于等于10000次
防霾小斗士
防霾小斗士te5bqnv5zc
11te5bqnv5zc
22189000033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13|回复: 5
请问申请pr用的国内无犯罪记录证明
主题帖子积分
, 积分 7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838 积分
, 积分 7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838 积分
马上注册,加入滴答,爱上滴答,关注滴答!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两三年没有回国了,需要国内的无犯罪纪录吗
另外无犯罪纪录证明需要在提交申请28天内递交吗, 还是在co要求后的28天内就可以?
查看T币奖惩记录
主题帖子积分
, 积分 7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838 积分
, 积分 7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838 积分
现在主要问题是递交申请后28天内交不上证明有没有关系?另外如果现在做了等分到co的时候是不是还要再做一次,如果超过了无犯罪纪录的有效期
查看T币奖惩记录
主题帖子积分
, 积分 5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1 积分
, 积分 5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1 积分
yayoyi 的帖子
国内的无犯罪记录要求到16岁以下的,如果你之后都在澳洲,那每年只需要更新澳洲的police check就可以了~国内的尽快做吧,等他要求你了,可能公证处还要等~除非你16岁之前已在澳洲生活,那就不用国内的证明了
查看T币奖惩记录
主题帖子积分
, 积分 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 积分 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hdmary2010 的帖子
请问,我来这边4年多了,期间只回去过1次, 我朋友说我回去的那几个月也需要无犯罪记录证明,请问是这样么?? 如果是的话,这个证明要怎么办? 如果不用的话,那我5年前出国时的无犯罪记录证明还是可以用做申请移民么?
查看T币奖惩记录
主题帖子积分
, 积分 5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1 积分
, 积分 5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1 积分
sx121 的帖子
感觉可以,因为要求提供居住超过一年以上地区的无犯罪记录证明。但如果你所在的中国城市不需要提供指纹的证明(有些地区会要求)那还是建议你让中国的亲属帮你再做一个国内的无犯罪记录证明,以防万一。无非也就是证明你到目前为止国内没犯法之类的。
以上只供参考,建议找中介或移民局问清楚再做决定。材料的事还是越充分越好。
查看T币奖惩记录
主题帖子积分
, 积分 6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99 积分
, 积分 6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99 积分
我申请PR时用的是申请485时的国内无犯罪公正,申请时已经超过所谓的无犯罪公证有效期(一年),8个月后做DRC是中介建议我从新做,但是我没听他的,最后CO连提都没提就给我批了。其间回国3个星期。
但是你的5年好像太长了,有时间的话还是做一个吧,争取一次交齐文件,省的设个不能做那个不行的。
查看T币奖惩记录
Powered by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澳洲移民什么情况要交海外收入交税? pdf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澳洲移民,澳洲买房,澳洲置业,澳洲留学,澳洲投资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26|
上传日期: 21:12:2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澳洲移民什么情况要交海外收入交税? pdf
官方公共微信&&社区主版&&军事&&社会&&国际&&娱乐&&行业&&城市&&站务
中国人在澳洲的移民生活:没有想象那般好这是我构思时间最久,却越来越不想下笔的文章。怎么说呢?写出来吧,可能我构筑出来的天堂将出现永远无法弥合的黑洞;不写出来,我并不希望永远粉饰这个天堂,因为,这也仅仅是澳洲华人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未能用笔墨所记录下来的真实生活的全貌。给大家讲讲A的故事吧。她和我差不多时间来的澳洲。在上海,她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在海关里做点小官职,长袖善舞和领导、客户关系都非常不错,在机关里也是个上、下都搞得定的人。离异带着个十来岁孩子的A认识了才从澳洲回来的同学,交往后,非常投机,最后两人决定结婚,A嫁鸡随鸡移民去澳洲。A工作效率很高,很快办理好了移民手续,还办理好了停薪留职,以及住宅出售事宜。同时她还兼顾自己,整了型,买了手提电脑,前前后后用了10万元人民币。这么着,她满怀着新的憧憬,带着儿子登上了去往悉尼的飞机。到了悉尼她才知道,丈夫的房子、车子都是贷款买来的。生活也完全不如她所想象地美妙、精彩。她的幻想破灭了。丈夫忙着还贷,不停打工赚钱,少有时间陪同她。她人地生殊,言语不通,最要命的是连个说话的朋友都没有,她只能在冰冷的屋子里品味着困兽般的孤寂和无聊。她抱怨,大吵大闹,丈夫无奈给她找了一份工作,做清洁工。在上海高高在上的A怎么也没有想到在异国他乡居然沦落到如此地步。半年不到,她卖掉电脑,哄骗着儿子回到了上海。A的丈夫不甘心,妻子这么无情无意就此一去不复返,气愤之下写了封信给A的领导,告诉他们,她来澳洲是结婚移民的事实。知道了真相的领导严厉处分了A,停职检查。澳洲是孩子的天堂,在小学里读书象玩一样,没有任何负担,3点钟就早早下课了,学校还规定家长,孩子回家后至少还要玩耍2个小时。A尝到过甜头的儿子怎么能再适应上海繁重的学习生活呢?心高气傲的A不能接受单位严厉的处罚,自己个人的人财两失,又架不住儿子不断哭闹着要回澳洲读书,彻底罹患上了忧郁症。她的母亲非常担忧精神异常的女儿,一直看护着她。可是,一天,她告诉儿子要带他回澳洲,乘看护的人不在,哄骗着儿子来到一家宾馆,杀死了自己可爱的孩子,自己自杀未遂后,也彻底精神失常,疯了。很多人对于国外生活总有着异常美好的幻想,确实,从照片、影视中的国外确实很美,但是生活在其中的第一代华人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语言障碍,中国学历不被承认,没有什么经济基础,所有的一切必须白手起家,重新再来。为了拥有一个象样的家,为了在同乡面前尊严的活着,他们常常是几份工一起做,没日没夜打体力工赚钱。国外的体力工是实实在在的力气活,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时小时工资不高,但是对于他们还有什么其他选择吗?很多曾经在中国叱咤风云的人物,来到了国外,只能选择忘记过去,面对现实,从最低处做起。钱赚得艰辛,也让他们逐渐改变了潇洒的个性,越来越看中金钱的重要地位。慢慢的,人越来越狭隘,机械化了。华人中,喜欢的是比较,比房子、比车子、比孩子……好象唯有如此,才能在人群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有意思的是,很多的时候比较的结果往往是,看到的是自己的劣势,听到的是别人的优势。于是,只能更加辛苦,更加努力赚钱、赚钱。有的时候,和他们交往,我真的觉得很没有味道。好在,澳洲没有那么多人情世故,觉得谈的来,就多往来;觉得没有意思,就少来往。虽然常常参加华人聚会,认识形形色色的人,真正的朋友,少之又少。华人在澳大利亚生活的困惑我所说的澳洲华人新移民,是指近1-20年来通过留学或工作移民澳洲的华人移民,通过与他们的接触,我了解了一些他们的困惑。困惑之一:子女的中华文化传统问题中华文化传统博大精深,而中国的语言应该是其中的基本要素。 我碰到几个华人新移民的子女,他们6-7岁时随父母移民澳洲,现在到了20多岁,只能说蹩脚的中文,而阅读能力呢,有的大字不识一个,有的刚好认识一个, 那就是自己的名字,写字就更不会了。但他们英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却是一流的。我问他们,为什么中文这么差,他们说,小时候父母怕他们学不好英文,没有让他们上中文补习班。但也有例外的,我的一个中国同事,也是20年前移民澳洲的,当时她大女儿6岁,小女儿还没有出生。她告诉我,她的两个女儿中文说得很好,还能读中文小说。 特别是大女儿,连古文都能读懂。我很惊讶,愿闻其详。她告诉我,她家里的官方语言是中文,禁止说英语。她自己每次回国探亲时,就买很多正版的古典名着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孩子们放假时就让她们在家里看,她们对故事情节很感兴趣, 不仅能从中学到一些中华传统的礼仪,而且可以一边练中文听力,一边看着字幕学认字,不认识的字就抄下来问父母。大女儿看了电视以后,还不满足,于是,她母亲就给她买了红楼梦原着给她看,这样,大女儿中文听说读的能力大大提高。这样还不够,她让两个女儿利用周末时间,上了两年的中文补习班,渐渐地, 她们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对比国内的孩子,一到周末,就去上英文补习班去了。但澳洲华人愿意花钱让自己孩子补习中文的比较少。所以澳洲华人新移民子女的中华文化底蕴需要他们的父母来悉心培养,有心人就会有收获。,不然,就渐渐丢失了中华文化的根。困惑之二:父母能适应澳洲的生活吗?很多博友看了我拍的澳洲风景照片,都认为这里四季温差不大,自然环境和谐,是养老的好地方。谁知,澳洲华人新移民同事却告诉我,他们的父母来过以后,待不了1个月,就天天看日历,计算回国的日期,三个月探亲签证一到期就回国,回国以后,很少愿意再过来了。为什么,主要是语言不通。一大把年纪了,再攻英语也不可能了。有个同事刚生了孩子,接国内的父母过来帮忙。老妈每天带孩子倒还充实,老爸整天象没头苍蝇一般在附近的街道海滩转悠,一个月下来,对附近的地形非常熟悉,成了活地图。这还算好的。听说有个中国老头硬是转迷路了,又不会英文,看不懂街道指示牌,好歹碰到一个会讲中文的华人帮助他,问他住哪,答,就住附近,问他家里门牌号码,电话号码等均不知道,那好心人只好把他送到警察局,等他家人自己去找。再就是生活不习惯,在国内老朋友多啊,在国外没几个朋友,碰得着的几个境遇相似的华人老人也都主动结交了,认识了自己的子女几年都没打过交道的几个邻居, 但还是寂寞啊。 白天子女一上班,两个老人在家百无聊赖。看电视吧,都是英文,一份华人报纸一天看几遍。有个香港同事接自己母亲过来带孩子,硬是装了卫星电视,把凤凰卫视请回家,才算是把老人留住。澳洲环境再好,老人在国内呆了大半辈子,还是不习惯,不去澳洲吧,心疼子女,工作那么忙还要带孩子,baby care (托儿所)价格又贵,去澳洲吧,自己又不习惯,语言不通,连菜都没办法买,万一有个三病两痛的,医疗费用又昂贵,只有买医疗保险了……有个同事生的第二个孩子就放到国内让70多岁的老父母带了,平时可想孩子了。还有个同事,刚怀了双胞胎,正发愁呢?把哪个孩子送回国呢?困惑之三:自己在澳洲的发展尽如人意吗?我身边的澳洲华人新移民,大都是20多岁才来澳洲,攻读了硕士或博士学位后获得PR(permanent resident ,永久居民)身份的,他们的口语水平,和我这个国内刚过来的人差不多,一听就带中国口音,不象第二代移民那么流利,那么字正腔圆,比起老外,那更是差远了。他们和我一样,做做研究,写写论文还行,要上讲台讲课就不行了。不是他们讲不了,而是竞争不过老外。澳洲的助教,讲师岗位少,我们系的40多岁的老外还在等待着被提拔为讲师,教授更是凤毛麟角。老中想当助教啊,除非这个岗位没有洋人愿意做才有可能。不过,我是在医学院,听说,社会科学专业的中国人做 Academic staff (学术职员,指教师)的多,为什么, 社会科学专业的洋人都做生意挣大钱去了,没人愿意教书。所以,我的中国同事们,40多岁了,在国内的医学院应该是研究生导师,教授级别了,在这里还只是Research associate (相关研究人员),虽然也在国际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了不少文章,但通讯作者永远是洋人老板,自己永远是老板的马前卒。有个同事和她的 supervisor(导师,俗称老板)一起下楼时,连我给她用中文打招呼也不敢答应一声。后来,她说他们系的一个博士(导师是另外一个老板)平时老说中文,结果答辩时作为评委的自己的老板就说了,这个人总说中文,可见英文水平不佳,那么他的论文是不是别人捉刀代笔的就值得怀疑了……结果这个中国博士差点没毕业。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还好我们系没有中国人,而且我的老板也喜欢中国文化,不然,可不把我别扭死了。医学院做研究的同事还算幸运的。在澳洲有很多国内有才华的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为五斗米折腰了。我在澳洲旅游,随便碰到一个导游,一问, 竟然是数学硕士。物理专业的高才生可能做了医学院的技术员,而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才生可能做了会计。他们都是参加了TAFF(澳洲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为期 2年的培训后改变专业的。我常想问他们,来澳洲值得吗?就为了这片蓝色的海洋。到目前为止,从生活环境来看,我是喜欢澳洲的,但从个人的发展来看,我还是愿意回国,挺直了腰杆做人。收入&贫穷如果你生活在美国,而且是个专业人士的话,那么你获得的报酬将要比在澳洲时更高。但是,如果你从事的是最低时薪的工作,那还是留在澳洲比较好。但是即使你是专业人士,前往美国之前也须三思后行,目前那儿的失业率已是澳洲的近两倍了。同时,美国的男女薪酬差距也在逐渐拉大:澳洲女性的薪资相当于男性平均报酬的83.1%,美国女职员却只能拿到相当于本国男同胞收入77%的工资。在美国,如果你幸运地位于劳动力金字塔的上部,那么你的钱袋无疑要比澳洲人鼓得多,根据OECD的数据,2008年时,美国的平均薪资为3万7690元,同期,澳人仅能拿到2万7039元。然而,在美国,你坠入贫穷的机率也要高得多。联合国人类贫穷指数(Human Poverty Index)显示,12.2%的澳洲人靠着不足薪酬中值一半的收入过活,而处于同等困境的美国人则多达17%。移民现象澳洲和美国的历史相近,都是移民国家。但是,你在现今的美国遇到移民的概率要比澳洲人低了近一半。目前,仅有12%的美国人出生于海外,而多达27%的澳洲人却非土生土长。每1000个澳洲人中,就有6.03个是来自海外的,比美国的4.18个多出了2人。教育完成中学学业的美国人比澳洲人更多,但是,澳洲人的受教育时长却更长。澳洲人平均花费21年完成小学至大学的教育,而美国人却只有区区16年。但是,25岁以上的美国民众中,拥有中学学历的人却比澳洲多了19%。根据美国人口统计局,25岁以上的美国公民中,有38.54%的人获得了大专文凭(Associate Degree)或学士学位。而截至2006年,拿到高级文凭(Advanced Diploma)或学士学位的澳洲人则逾59%。如果你是在美国念大学的话,私立院校每年的开销平均为2万517元,而在澳洲,只要7902元就够了。医疗美国的人均医疗开支要比澳洲多很多,但是美国人却仍是难以承受高得骇人的医疗费用。2007年,填写破产申请的美国人中,有62%的人归咎于高额医疗费。在美国,政府只为个人的总医疗开支埋单18.7%,而澳洲政府则包揽了70%。两国的5大致死因素保持一致,致命癌症的发变率也相同,但是死于心血管疾病的美国人却比澳洲多出了1.3倍。此外,呼吸道疾病在美国引发的死亡病例也比澳洲多出60%。如果你生活在美国,HIV/AIDS找上门的机率会高上两倍。美国的此类患者为0.6%,澳洲仅为0.3%。虽然每1000个澳洲人才有2.999个医生提供医疗服务,但是这仍高于美国的2.672个。澳大利亚物价不算便宜我现在学会计,学费差不多要一年3万澳元,生活费再怎么省,在悉尼这种城市1万5也是省不了的。就说汽油的价钱吧,现在是151.99澳元每100升,大家自己算算吧,1澳元等于1.07美元。停车费,悉尼都是15澳元一小时起的。我停过一次,以后就再也不敢开车进city了。房租更夸张,悉尼这里留学生很多都租不起房间,甚至租不起客厅,只能两个人共同share一个客厅,这样还要100多澳元。(刚才忘了说了,澳洲这里房租和美国不同是按照每周结算了,也就是100多澳元一周)。现在澳币兑人民币涨得太凶了,买房这两年估计够呛了。悉尼不太远的地方平均房价差不多70万澳元,在澳洲只能排第三。老公刚起步,我还在边上学边打工,估计过几年才能考虑了。澳洲因为社会稳定,还有不断的移民作为购房主力,房价过去100年的统计基本上是10年增长1倍。不管二战,金融危机都没有动摇过这一规律,收益非常稳定,所以全世界很多基金都把钱投入澳洲房地产。不过澳洲的政府和金融机构远比美国同行负责,金融机构对于贷款买房非常严格,澳洲失业率又一直是世界上最低的,基本不会发生美国那种次债问题。澳洲中餐馆比美国大概贵50%,但是这里不用给小费,因为澳洲服务员工资大概是美国的两倍,根本不屑小费了。澳洲这里大城市华人超市很多,饭店也很多,东北菜西北菜新疆菜西藏菜,比华盛顿选择多太多了。而且澳洲的各国饭店都是第一代移民做,味道那是相当的正宗,比美国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中餐馆做出来骗人的菜强太多了。澳大利亚最好的地方就是食品质量和安全,虽然蔬菜水果肉类价格上确实比美国贵很多,但是每一分钱都很值。众所周知澳洲是一片孤独的大陆,污染比其他地方少很多,害虫细菌都少。澳洲城市的房子怎么样?相对于当地居民的平均收入,价格高不高?澳洲的房价和中国差不多,不同地区的房价会不同,如离CITY越近的地方房价越高。还有真正的富人区随便一栋也是数百万澳元。澳洲的房子一般来说分为HOUSE(带前后花园,占地面积较大,国内普遍说的别墅)、UNITE(没有前院、后院的花园较小),FIAT(普通公寓),一般来说45万--100万澳币(上不封顶)左右可以买个HOUSE,当然还要根据地域和占地面积谈,35-45万可以买到UNITE,FLAT要相对便宜点,但是如果换成是黄金地段可能会很贵。所有的房子价格如果所住的区内有名校(这点和中国类似)、华人多、交通购物方便、近CITY的话价格都会比较贵。为什么说华人多的地方价格也贵呢,因为中国人多的地方一般都会把当地的房价抄高。   & 其次回答:澳洲的收入差距不大,蓝领和办公室白领的差别不大吗?澳洲人均家庭年收入大概在5.5万.国内所谓的OFFICE白领在这的收入并不是特别高,相反是那些含有技术工种类的蓝领,这点和国内差别很大.因为这的人少,所以人工成本极高,越是辛苦的活收入越高.比如:建筑工人、开垃圾车、大型工程机械车、管道工、水泥工、木工等人群收入远远高于OFFICE收入。当然,你要知道,在澳洲你所从事的任何一样工作,都必须是有当地政府认可的上岗证书。所以这边的TAFE学校,类似于国内职业大专,专门培训各类技术,如烘醅、理发师、厨师、环保、会计等等,澳洲本地是承认TAFE学历的(中国不承认其学历)。   & &作为新移民来说,如果不是国内很有钱的做生意那种人,买房子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包括澳洲本地的年轻人。因为现在的房价日益高涨。新移民,没有政府的住房补助津贴(除非是以难名身份进来的,比政府会给予难民补助津贴),要两年以后正式拿到PR永久居留身份后,才能享受补助(如果不对,请了解的人补充)。买房子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也不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洋人喜欢今天的钱今天用完,还把明天的钱提前支付享受,不像亚洲人有存钱的习惯。在澳洲,由于人少,所以劳工力很贵,OFFICE的收入远远没有带有技术工种类的蓝领高,比如建筑工人、水泥匠、木工、开大型机械工程车的人、管道工等,越是辛苦的工作收入越高,这点和国内大不同。所以,在澳洲有TAFE的学校(类似于国内职业技术大专),有很多职业培训,如理发师、厨师、会计、烘培、环境保护等许多专业性的培训。在澳洲,承认其学历,好象国内是不承认澳洲的TAFE学历吧。海外生活:澳洲华人新移民的苦辣酸甜文章提交者:大漠挽弓澳洲的朋友告诉你他在澳洲的情况的时候,你一定要明白他们的心态。如果他比你还差,那不是更受打击吗?你朋友回来的时候,最简单的,你看他穿的衣服、他的脸色、请客吃饭是否主动掏钱、时尚流行他知道多少你就明白了。**************[B]俺有几个美国同学,据自己说都是在美国混得不错的,大都挣十万年薪左右.但回国时,基本都是国内的朋友请客.有一个实在不象话,自己特抠门不说,带同来的老外去打泡,竟要一同学帮他报销!让国内的同学们大失所望,原来头脑里的美国&天堂梦&也就破了![/B]其实说实话,要是在澳州有套房,还真是过的不错的,一个月有个两三千也算老婆孩子热炕头了,不过人生过的太平静,没有起落,也就真的无趣味可言了,不信你天天盯一幅美丽的风景照 用不了十天,你就会烦的楼主说的那个工资首先就得打个折扣澳州的税很重的收入的三成左右要上税吧买东西时要加的税现在加拿大澳州的很多新移民根本就找不到工作生活都困难一个月才敢下一次馆子这里面不少都是硕士毕业呢大部分新移民干的都是低层次的体力活回到国内乱吹一气就怕国内的亲戚到澳州来那样就露出又土又穷的真面目了澳洲政府有退税政策。澳洲的劳动力很贵,普通手工业者和体力劳动者有时赚的比公务员还要多,比如理一次发要澳元左右,安装地板的有时一天能赚澳元左右。澳洲教育很发达,所以中国的秀才们如果不在澳洲政府列出的急需人才范围,肯定要吃亏。所以对于中国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从事专业技术的人才来说绝对不要移民澳州去了就把专业丢了在国内有个非冷门的工科的硕士学历和一份工作用不了几年就能拿到以上的月薪这个在国内的购买力比在澳洲强多了在中国至少能吃到美味的中餐娶个长的不错的老婆看看街上的有钱还能找个情人在澳洲这是不可及的梦想了孔子都说食色性也嘛在澳洲生活极其单调晚上商场全关门娱乐也仅限于看看电影泡泡酒吧对新移民来说和本地人真的没有多少东西好聊的电视也不好看所以不要移民为好现在澳州的所谓最缺乏人才是木匠护士会计什么的以技工的工作为主国内的白领们想移民后还找白领的工作不容易吧现在在澳州读大学然后移民的都一窝蜂似的读会计我看用不了两年会计就会成为第二个现在专业在澳找工作已经难了另外不知澳州的酒类烟草的价格如何楼主可否一谈海外生活:澳洲华人新移民的苦辣酸甜  这是一群中国人的代表,他们在中国开放的条件下走出国门,打开新视野,澳大利亚,是这一二十万的中国大陆华人新移民的“南方大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开拓生活,他们的苦辣酸甜在岁月的发酵下,将变得更加有滋有味,耐人咀嚼。而再过年,一代华人新移民和他们的子女究竟能走多远,岁月将为之作证。  年月日中午点,来自中国东北的王先生正在悉尼市区雷分杂货店忙着。这时一名土著妇女神色诡秘地进入店里。数分钟后,附近一家酒吧的客人听到声嘶力竭的呼救声,然后看到一名女子绝尘而去。救护车接报后把受害人送至医院,终因伤及要害,不久即告不治。  这名岁的店主遇害一个月前,一位上海的新移民在租住的布里斯本家中遭凶徒入室抢劫,死于非命。  据悉,十年来,中国大陆新移民死于非命的,至少有七八起,像年月,上海男子张建国和广东女子王战美在艾士菲住宅内遭捆绑及塞口而死就是一例。面对这样新的和旧的凄恻场面,人们不免从心底发出像澳洲华文作家英歌长篇小说书名那样的提问:“出国为什么?”但是,谁来回答他们的疑问?澳洲依然白云悠悠,天空蓝蓝,四围的海浪喃喃地诉说无人破译的密语。  寻找生命的绿洲  年代末,国门洞开一个“世界大串联”的热潮在中国东南西北蔓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吸引着许许多多年轻或不再年轻的中国人背井离乡,寻找新的大陆。年代末、年代初,澳大利亚为了教育出口,开办英语语言学校,中国大陆新移民像一个多世纪前的华人到“新金山”淘金一样,蜂拥而来,展开了一幅袋鼠国求学、谋生、挣扎、奋斗、成功的多彩画卷。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物产丰富,风光优美,但是工业和制造业并不发达,市场也不大。世纪年代末、年代初一下子涌进这么多以读书为名实际是来“扒分”的人,工作十分难找。我的一个朋友这样形容他初抵澳洲的心态:人地生疏,举目无亲,语言难通,前程未卜,这种滋味不言而喻,是多么的苦涩啊!其实,这里的生活并非像国人想象中的那样:是上帝的天堂,是遍地的黄金……  多少新移民都有这样的体验为了寻找一分普普通通的工作不知踏破了多少双旅游鞋走遍了千家万厂但得到最多的回答是“”。倘若找到一份清洁工、洗碗工,那高兴的心情就像捡到一个大元宝。殊不知,不是猛龙不过江,这些人中有不少是中国各级官员、文化人、科技人才,大都拥有大学毕业证书。有人调侃:说不定那个给你端盘子的就是硕士生,那个为你开出租车的是博士生,那个在你公寓里打扫卫生的是博士后。难怪这里的人都说,到了澳洲,“在餐馆混一段是留学生必修的校外学分”。  得到天空失去大地  我经常接触一些文化人,他们对于移民生活、中西文化碰撞可能比一般新移民更敏感、强烈。文学评论家朱先生谈到一些新移民在移居澳洲前就已经是职业作家,他们企图在澳洲继续保持那种写下成熟风格作品的生活方式,而且正沉浸在话语的空前快乐之中,却完全丧失了遭到有效倾听的机遇。对于英语读者,他们的作品是一堆根本无法解读的符号;而对于具有强烈金钱欲的唐人街居民来说,它们只是一些多余、可笑、毫无实用价值的废物。  在一些俱乐部和华人社团的活动中,我常常能听到一些熟悉而亲切的歌声,而且感觉还很专业水平。知情者说,这些人中不少是中央级艺术团体的大腕,当时以什么名曲“火”了大江南北。但现在有的则明显底气不足,唱来唱去还是两首老歌,艺术生命就这样断送了。还有的是刚刚打完工赶来,有这种热情就算不错了,还能苛求什么呢?  一位来自南方某重点大学的高材生到澳洲已有个年头,仍然没有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一直在餐馆、菜园、洗衣店、油漆加工厂打黑工,直到年代末才获得身份,找到一份较为稳定的超市送货员的工作。他不无感慨地说,悉尼郊外住着数万名像他这样“洋插队”的打工仔,并且大都有大学毕业文凭。他们有的转行搞服装、开杂货店、开出租车,以自己的劳动养家糊口;有的半工半读,过了语言关,学了一技之长,做到生活无忧,但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淡淡忧郁。而有的固守中华文化的衣钵,对于融入主流社会,甚至英语持排斥态度,生活更是艰辛,成了名副其实的“边缘人”。  至于那些早期的留学生大多是一方出来探路,一方成为“留守丈夫”、“留守女士”,又因大多是读语言学校,自己身份都难保,遑论伴侣和子女?在房子的同时,为满足心理和生理等需求,走到一起来、住到一块了。于是,便有了“抗战夫妻”的新移民经典名言,此后各自拿到身份,又把“另一半”办过来,此中的悲欢离合以及由此生发的故事,更是举不胜举。  开弓没有回头箭?  最近几年来澳大利亚实施招才纳财的政策,华人新移民比起年代末、年代初的留学生、新移民,从总体上来说,他们钱多了,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高了。特别是一批晋入“雅皮士”一族的华人,他们不像众多老前辈那样,历经熬身份、打苦工的艰难时世,相对而言过着比较轻松的生活。  然而他们对中国和澳洲的生活经历最好和最坏的感受是什么?总而言之对于澳洲最好的感受,一般是优良的自然环境、健全的公共设施、人际关系简单;而最坏的感受则有:失业的沮丧和自卑、寂寞孤独陌生感、一直融不进这个社会的主流。  一位在中国拥有硕士学位、在澳博士学位并署名思学的新移民说,他在中国是国家投资咨询院工程师,来澳干过餐馆工,现在为咨询公司规划师。他未来最大期望是祖国繁荣富强,我们的子孙后代不用再飘洋过海去留学,不用再到异国的餐馆去做油锅工!!!三个感叹号,可谓力透纸背,饱含辛酸与愤激。  开弓还有回头箭吗?也难。不少人破釜沉舟来到澳大利亚,被人家认为是“”,如今上不上下不下,要卷着铺盖走人,也不甘心。再说,国内的职位,也不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你的真空地带早有人填补。于是,就只好委屈自己,骑驴找马。即使真的回到变化中的中国,也许也难以适应了。  有的拿到了“袋鼠证”,生活无忧,房子、车子、孩子都有着落,这些人心里依然是轻飘飘的。一位“雅皮士”这样说:“人是一种符号动物,只有在属于自己的符号系统中才活得滋润。这种符号当然不一定是与生俱来的,但一定要属于自己。脱离了自己的符号系统,就成了无符号动物,也就是动物而已。房子就是巢穴,车子就是腿,公司就是猎食的荒原。”  成功三部曲咏叹调  写了这么多沉重的事例,是不是在澳洲的华人新移民一片凄风苦雨?不是的。事实上,在澳大利亚五六十万华人华侨中,新移民是一支增长最快的群体,估计达一二十万,其中新南威尔士州就在万人左右,而且留学的人员年纪越来越小,趋于小龄化。  我曾同原中国驻澳大使周文重等参观悉尼一些新移民的企业,看到不少人经过年奋斗,业已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有的更取得不俗的成绩。说白了,豪宅名车有了,企业走上了良性循环,有的已经跨国化,至少在澳洲和中国都有公司,有的准备上市。  只不过澳华新移民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现状,即事业飞黄腾达的少,赤贫潦倒的少,更多仍是工薪阶层和小生意。这种阶层的划分出现,大约同澳洲的社会现实也是一致的。  成功者有之,失意者也存在。《澳华时报》曾报道“澳洲华人新移民产生赤贫阶层”,其中一个分野就是:没有汽车或者只有千元以下的破车;没有存款或者只有千元以下的存款;没有基本的家具和电器;没有妻子和女友。谈到这些人的沦落,此间人士认为他们中不少人刚刚走向小康,却因赌博、婚姻破裂和生意破产而重新沦为穷人。  当然,更多的是由留学生身份转变为新移民,由临时居住变为永居,并在这块陌生的土地站稳脚跟,安居乐业。他们大多有一个较稳定的工作和小生意。他们吃亏在于语言而非智力。但他们用自己的辛苦所得,买房子、换新车,以及调整自己喜爱的工作。同时,他们还注重子女中华文化的教育,吸收中西方教育的长处,有望完成自己未了的梦想。  以新移民为主体的艺术家于世纪之交曾在悉尼歌剧院演出了《新世纪》文艺晚会,分为陌生的土地、辛勤的汗水、收获的季节三大部分,反映华人新移民在澳大利亚的奋斗、调适和成长,展示了“小时候,我对妈妈讲,长大了一定要去远航,不管航程有多远,不管行期有多长,我要去那遥远的地方”总体构想   & 分享到微信文明上网 文明发言 快速回复:删除发表回复 我知道了,下次不用再提醒
给本贴内容评分:12345678910&平均得分:10.0分, 共1人评分
回复置顶区
...或者对本帖发表其他观点:
级别:大元帅
积分:230708
那为啥领导子女都移民国外?
级别:少校
积分:14927
去支援澳洲的社会主义建设
级别:大元帅
积分:230742
这一定是领导子女写的,怕老百姓移民国外,好让他们没有优越感
级别:上尉
积分:7320
级别:大元帅
积分:230708
那为啥领导子女都移民国外?
级别:少校
积分:14927
去支援澳洲的社会主义建设
级别:少校
积分:14055
中国建设好,就没有人移民!
级别:中尉
积分:5336
看各位五毛还反不反对镇压黑人
级别:上尉
积分:7321
级别:大元帅
积分:230742
这一定是领导子女写的,怕老百姓移民国外,好让他们没有优越感
级别:少将
积分:59095
级别:少校
积分:10389
引用:以下是zhuche在& 06:27:05&发表的: 那为啥领导子女都移民国外?人家有千万乃至上亿的资产,你有吗?
级别:大元帅
积分:230753
引用:以下是hntxq在& 17:30:27&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zhuche在& 06:27:05&发表的: 那为啥领导子女都移民国外?人家有千万乃至上亿的资产,你有吗?我没有,因为我父亲没给我安排好的领导岗位
级别:列兵
在国内,只要认真学,就能找到像样的工作。70年代80年代也许留学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国内发展迅速,在国外混的3年玩下来,真的回来还得靠父母,还白花了几十万。中国是最公平的国家了,只要有本事就行,说看长相什么的等到40多岁了谁还看长相。国外还是出国旅游挺好的,也能长见识。
<ul class="dot"
中华站内短信
(中华网社区)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中华站内短信
对&&添加关注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澳洲移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