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 中级职称如果要教书评职称容易吗?

  通讯员 董衍飞  本报7月16日讯 日前,记者从威海市人社局获悉,威海市商业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博士后研究人员被审定为副研究员职称资格。据悉,这是威海市首位被省人社厅审定为副高级职称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据威海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很多博士后研究人员是从高校进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没有教学任务,通过原单位评职称,常常因为没有教学工作量而难以参评。这些研究人员进入工作站的时间是随机的,而目前职称评审的统一时间是下半年,一年一评,所以很多进入工作站的研究人员错过评审时间后只好等到下一年,很容易落入“空当”。  为支持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充分调动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在评职称方面有了“特殊”待遇。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进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后,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一年以上,各年度综合考核结果为合格或优秀,在专业性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篇以上的,可随时通过威海人社局申报相应职称资格。按照《山东省博士后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职称审定与聘任暂行办法》,省人社厅专门组织专家对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进行审定。来源齐鲁晚报)
13-07-17·
13-07-17·
13-07-16·
13-07-16·
13-07-16·
13-07-16·最快评职称的最具体的方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最快评职称的最具体的方法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苹果/安卓/wp
积分 1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匿名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本帖最后由 lee_d_x 于
15:49 编辑
在职博士后期间的成果可以拿回原单位评职称吗?成果包括:论文与课题,主要是课题。因为原单位是一个二本小学校,申报高级别的课题比较困难。人事处的态度比较含糊
载入中......
这得看你们学校的政策了,我们学校算的
尤其是博后基金,毕竟只能挂博后单位名字
这个问题在这问没有任何意义,每个学校的政策不一样。你要是我们学校的人,你博士后期间的成果再回到本校评职称就没什么作用了。
如果你的成果有署名你原单位就可以评职称了,否则是不行的。
应该没问题,但为稳妥起见最好加注一个作者第二单位(工作单位),我当时读博发论文就是这样的,评职称算数的。
这与你的学校政策有关啊!
可爱可爱就是可爱啦~~~~
如果你的成果有署名你原单位就可以评职称了,否则是不行的
本帖最后由 brainmind 于
16:34 编辑
论文署名你原单位就可以回去评职称吗?第二单位也算?课题应该不行吧,申请时一般总只能属一个单位吧。
同意楼上意见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无限扩大经管职场人脉圈!每天抽选10位免费名额,现在就扫& 论坛VIP& 贵宾会员& 可免费加入
加入我们,立即就学扫码下载「就学」app& Join us!& JoinLearn&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海归——评职称的艰辛
已有 47642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p 的
1&擦肩而过
2008年8月,我还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收到一封国内同行的电子邮件,说他们大学正在招聘教授,给“百人计划”,让我去申请。当时我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不想去。一些海外中文网站上流行这么一种说法,国内教授的学术水平比不过海外博士后。于是当时我的反应是,不稀罕这个教授头衔。
2008年12月底,我在拉斯维加斯和妻子度假,收到一所985高校系主任电子邮件,想让我过去做教授和学科带头人。一开始我不想去,但电子邮件来多了,也上对方的网站了解些情况。周围的同事都说,如果能去那里,把一个学科建设起来,以后说不定能成为“一方诸侯”。但妻子苦苦劝说我,特别是她那句“不想让孩子在冰天雪地度过”让我猛醒。2009年2月,和以前硕士生导师拜年,顺便提及此事,她回复:“如果你想回复旦,可以和我联系。”看到那一句,我顿时感到阳光照亮了我的前路。正在申请之前,新校长上任,提高了海外博士后直接引进为研究员的门槛。虽然环境系同意给我研究员职位,但学校给副研究员。
回国后,有知情的老师说我“被骗了”,因为其他院系有的人一开始也给副研究员,但他/她说“你不给我研究员,我就去北大/南大了”,马上给他/她研究员。无论如何,我不习惯干这事,不但不会申请自己明明不想去的学校,也不会利用不想去的学校去“跷”自己想去的学校。为此,我付出了“代价”。
2&现实和心态
回国之前,对自己很有期待。看着以前拍的照片,那架势仿佛自己是“学术大师”似的。可是2009年11月回国后,一下子从云端跌落到了人间。和别人合用办公室、实验室,评硕导得等时间,申请新的课程也被“枪毙”了。我和老同学吃饭时,反复提到自己是“引进人才”。他说:“还把自己当作‘引进人才’啊?到了这里,就是这里的一分子了啊。”正如禅宗六祖慧能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顿悟一样,听到这句,我醒了。
我写道:“是啊,我成了这里的一分子。也许从入职那天起,‘海归’的标签就被撕去了。海归,不也一样要参加教学、申请项目、发表论文才能生存下去的吗?海归,不也一样要和别人竞争评教授的吗?我不再刻意提及自己是海归,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职称。我是复旦大学一个普通的青年教师,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自己跑仓库购买试剂、自己做实验的那种。回国前夕‘纵横驰骋’的‘豪情壮志。就像雾一样地散了,留下的是真实的职场和真实的自己。”
当时我对评教授并没有特别在意,因为我认为首先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考虑升职。在外地开会,我对一个“粉丝”说:“教授的头衔就像是路边的一块石头、一个电线杆,我不在乎什么时候去取。君子‘直行其道’,就自然而然地经过了那道风景啊。”
现在想想,我当时说的那话的确是对的。因为教授的头衔就像我头上的一顶帽子,并非“实相”。然而,那时的淡定是建筑在一个假设前提上的——我评教授如“囊中探物”。但其实并不是如此。
2011年7月,系主任告诉了我们,可以申请晋升。我当时并不怎么想申请。首先我很要面子,怕被别人拒绝很丢脸。其次我觉得屁股都还没有坐热就评教授,也说不过去。可是有人对我“劝进”,而且,传着一个消息:我们系有可能和别的系进行学科融合,这就意味着以后评教授要混在一起竞争了。在这种氛围中,我的从容淡定丢到爪哇国去了,决定“参选”。
评教授并不是看你有多强,非常重要的是你和谁一起竞争,谁是评审人,有多少个名额。由于系里20多个副教授只有一个教授职称名额,我心里很没底。另外,评教授并不是看你总共发表多少SCI论文、影响因子总合是多少。现在一种传统的审美标准就是看是否全面发展,比如上过多少门课、带过多少研究生、拿到多少项目、获得什么荣誉称号和省部级奖项。而这些,显然需要时间去累积。并且主要看入职后的成果,入职前的文章再多,都已经“报销”了。海归入职时间过短的话,根本无法胜出,除非发表Nature,或者别人都不符合条件。可是我们系有很多符合晋升条件的老师,他们在好几年前入职,现在都成长起来了。当然,还有很多别的考虑因素,例如学科布局、队伍建设、有没有行政职务等。那次申请,我比第一名少一票,落选。&
4&勘破实相
我静下心来,更加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我问自己一些问题:评上教授,能让自己的学生不发SCI就能毕业吗?比别人晚一、两年评上教授,是否表明我就比不过别人了?评上教授后,是否可以歇息了?我找到了内心的答案。看着老婆孩子热炕头,我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努力地工作着,并非为了评教授,而是出于对工作的热爱。在这个阶段,我从一些书中得到很大的启发。
余惕君《人生百悟》写道:“任何事情的成功,有客观条件,也有主观因素。客观条件、主观因素皆为因,果由因生,因果相连,但在因果之间还有‘缘’……凡事因缘而起,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我们面对一件事时,要随缘,也就是要考虑各种因素,审时度势,然后做出理性判断和智慧选择。凡事都要‘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只要因缘具足,结果自然就会出现。”
5&再次挫败
今年,全系20多个副教授,又只有一个晋升名额,我再次差一票落选,原因是“他还年轻,入职还不满五年”。真是无语了。
相关专题: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臻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font color="#FF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博士后评职称吗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士后 职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