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跳绳大约长59 1式130毫米加农炮是对的还是错的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跳绳的长约2分米.______.&& (判断对错)
一七九hLkQ
因为跳绳的长约2米,所以跳绳的长约2分米不符合生活实际.故答案为:×.
为您推荐:
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大小的认识,可知跳绳的长约2分米不符合生活实际,据此判定为错误.
本题考点:
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考点点评:
解决此类题要注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此确定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
扫描下载二维码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范文一:毫米分米的认识钱守旺:“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预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你们猜一猜,钱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钱老师的身高是1米80厘米。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知道?生:想!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1、认识毫米。(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提问: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得出:1厘米=10毫米(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说明: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6)教科书第3页 “做一做”中的题目。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2、认识分米。(1)引入分米。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②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③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④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3)学生观察米尺,回答: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4)练习。①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②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中的习题。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1、练习一的第1、2、3题。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蜡笔长6(
)课桌高7(
粉笔长75(
)钢笔长14(
小明的身高是140(
)一块橡皮厚12(
)3、量出20毫米和3分米的丝带。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1、量出数学作业本的长约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2、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3、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课外完成)蒜叶生长情况记录原文地址:
范文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P52-54页。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毫米、分米的实际意义,经历估测、测量物体的过程,建立1毫米、1分米的实际长度概念。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中,感知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关系,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得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能利用长度单位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积累一些测量和估计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认识长度单位是实际生活中计量长度的需要,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及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运用,长度单位间的换算与估测。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分米长和1毫米厚的物品若干件。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直尺,一枚5角硬币;每个小组准备一把米尺。五、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1、师生交流。师:你知道李老师姓什么吗?生:姓李。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1:老师刚才说的。师:你真是个善于倾听的孩子。生2:大屏幕上看见的。师:你观察得真仔细!2、课前谈话,引入“台阶”。(课件出示台阶)师:同学们,今年上几年级啦?生:二年级。师:以后我们会上三年级、四年级┉┉就像上楼一样,我们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一级一级地往上学的。生活中有许多事物的发展都可以“放在台阶上”来表达。师:比如“小学、幼儿园、中学”和“长叶、发芽、生根”,你会把它们合理地摆在台阶上吗?学生叙述,教师课件演示。师:不管是植物的生长,还是人的学习历程,都有一定的发展顺序,都是从一个台阶迈上另一个新的台阶,数学知识的发展也同样如此。(二)谈话,复习旧知师:我们在二年级上学期时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生:米、厘米。板书:米、厘米。师:那1米大约有多长?教师比划:双手慢慢张开,接近1米时学生喊停,再请一学生验证。 全体学生用手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师:1厘米呢?学生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并和自己直尺上的1厘米比一比,看看自己比划的怎样?师:那米和厘米要是摆在“知识台阶”上,应该怎么摆呢?学生说一说。【设计意图:上学期认识的米和厘米是遗忘较快的一个知识点,课始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并通过用手比划加深长度的空间概念,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且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三)联系实际,感知毫米产生的必要性1、由不足整厘米的铅笔,引入“毫米”。师: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运用你学过的知识,量一量你最常用的铅笔是多少?学生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组织汇报。生:大约10厘米。生:16厘米多一点点。生:14厘米不到。生:12.3厘米。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都会用小数来表示了。生:┉┉师:如果不用“大约”、“多一点点”、“还不到”这几个词,怎样精确地表示出铅笔的长度呢?要是……你们心里是否产生了一个新的愿望?是什么愿望?(要是有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师:其实这个愿望科学家和工人叔叔已经帮我们实现了,就藏在你们的尺子里呢!【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长度单位,感受用毫米作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究意识,自主地参与后续的学习活动。】2、动手操作,明确关系。(1)看一看:拿出尺子,仔细观察!直尺上一大格是1厘米,除了厘米刻度线外,还有刻度线吗?直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很多刻度线,把1厘米分成许多小格,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生:1毫米
(板书:毫米)(2)数一数:请你在尺子上任意选择1厘米,用铅笔尖指着数数有几个1毫米?师:谁来汇报一下数的结果?你数的是哪个1厘米,当中有几个1毫米? 生:┉┉师:老师这里有一把放大了的学生尺,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动态演示课件,学生数1毫米、1毫米的线段)生:1、2、3┉┉10。师:正好是10小格,1厘米中包含几个1毫米呢?生:10个。小结: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尺子上的每一个1厘米之间都有10毫米。 师:1厘米和10毫米长度怎样(一样或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1厘米等于10毫米!师:对,1厘米就等于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设计意图:数一数是让学生通过触觉、视觉亲身去体验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建立丰富的表象,达到记忆的效果。而任意选择1厘米数一数,则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1厘米就是10毫米。】3、感知长度。(1)画一画师:一把小小的尺子竟藏着这么多数学知识,真奇妙啊!借助你手中普通而神奇的尺子,画一条1毫米的线段吧!同桌互相检查一下,1毫米就是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画对了吗?【设计意图:在初步知道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后,紧接着画1毫米的线段,画后学生必然会感到1毫米真短,对学生构建1毫米的空间观念起到了推动作用。这里还采用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的形式,意在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优化教学效果。】(2)比一比师:对准你画的1毫米线段,请你用小手比出来。拇指和食指间的这一条小缝缝就是1——?1毫米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1毫米真短呀!短得成了一条小缝缝;生:1毫米真短呀!短得拇指和食指都要贴到一起了;生:1毫米真短呀!短得都得眯起眼睛来看了┉┉老师希望你们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才能永远把微小的物体看得一清二楚。(四)寻找生活中毫米,进一步建立1毫米的观念。师:闭上眼睛记一记,1毫米有多长呢?记好了吗?睁开眼睛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1毫米?只要你细心观察,藏在你身边的1毫米朋友也会自己跳出来。生:蚂蚁的长度。生:公交卡的厚度生:┉┉师:大家说的非常好,尤其是有点同学提到了蚂蚁,还有蚂蚁的腰,蚂蚁已经很小了,蚂蚁的腰就更细了。大家觉得1毫米怎么样?生:很小、很小。师:是的,毫米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其实在生活中,也经常用毫米来作为测量的单位。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比如大家用的自动铅笔,还有签字笔,笔芯的规格就是用毫米来表示的(大屏幕上呈现各种笔芯的规格),“毫米”我们用字母表示就是“mm”。还有螺丝的螺母、螺钉的规格、降水量和公交卡。【设计意图:此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比划、寻找、测量,在实际操作中充分感受1毫米的特征。这样,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小结:师:现在,我们又认识了毫米这个新朋友。毫米是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师:把毫米也放到我们的“知识台阶”上,你觉得放在哪里合适?生:┉┉(五)创设情境,感知分米1、由10厘米引入1分米。师:谁来量一量老师的这根铅笔有多长?生:┉┉(10厘米)师:10厘米还可以用其他的单位来表示,有谁知道吗?师: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个朋友(补充板书课题:分米)它的国际单位符号是:dm。师:1分米就等于?板书:1分米=10厘米【设计意图:以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厘米”为纽带,由10厘米引入1分米,学生对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与学生对单位的认识同步发生,初步建立1分米的表象,知道1分米=10厘米。】2、找一找。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在直尺上看看一分米有多长呢!愿意吗?生:拿出学生尺,找一找。师:谁愿意到老师的米尺上来找一找?生:┉┉3、感知长度。师: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生:┉┉师生总结:大约是1拃那么长。(六)小组合作,寻找1分米师:在我们的材料中,能不能找出大约长是1分米的?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得最接近?汇报:你找到了哪些长约是1分米的呢?(长约1分米的物品有:
)师:你们为什么说这些的长都约1分米呢?(因为正好都是10厘米)也就是说1分米=10厘米。【设计意图:生活中,正好约1分米长的物品不多,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表象,教师精选了一些作为学习材料提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既巩固了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巩固活动经验,同时也加深学生对分米的认识,深刻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七)即时练习,应用分米1、估一估。师:你能估一估桌子的长、宽大约各是几分米吗?学生操作。2、验一验。师:小组拿出米尺,检验一下刚才估计的结果是否接近准确值?3、数一数。师:你们组的米尺上有几个1分米?学生汇报。板书:1米=10分米。小结:今天我们又结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这个新朋友。分米是一个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师:你觉得要是把分米也放在“知识台阶”上,它该在哪里?【设计意图:当一节课进入中期阶段时,正是大脑开始疲惫之时,这个先猜测再验证的环节设计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轻松地突破难点,培养目测能力,加深对不同长度的感性认识,当学生发现自己的估测正确时也会欣然产生成就感。】(八)实践应用 巩固新知师:同学们真棒,短短的几十分钟里,学了这么多知识,下面老师想考一考大家,看你们学的怎么样?敢接受挑战吗?(敢)那开始啦。1、变一变(想想做做第1题)师:听口令,“变、变、变”。老师说长度,你们用手把它比划出来,看谁变得又准又快。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3、判一判(练习五第7题)4、单位换算。(练习五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口答。5、估一估(想想做做第4题)先猜一猜,再比一比,量一量,交流评议。【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记,更好地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使课堂在临近尾声之时再起高潮,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的轻松与快乐。】(九)全课总结今天在奇妙的长度王国里,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还知道了它们和以前学过的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其实关于长度单位还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研究呢!比如:有比1毫米更短的长度单位吗?测量公路的长要用什么长度单位呢?等等。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课后去查阅工具书,也可以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或上网寻找更多的知识。课后请大家选择家中的物体,先估一估它们的长度,再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量,并记录下来测量结果。【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寻课本以外的新知的欲望,为学生走出课本,走向探索、实践创造机会,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阅读详情:
范文三: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26~28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教材简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特别注重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并在综合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3.在数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1毫米的正确表象。教学难点:能正确、深刻地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学具、教具准备:学生准备塑料管、米尺、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学生尺。教师准备课件、米尺、电话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猜老师身高”的谈话交流,复习“米和厘米”的知识。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并回忆米和厘米的关系。
(评:以猜老师的身高引入新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米和厘米”的概念,为新知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二、探索实践(一)认识分米
1.设疑引入。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栋楼高21(
1支铅笔长14(
1棵大树高7(
1盒饮料高8(
这盒饮料配了一根吸管,吸管长1(
)最后一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使他们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呢?学生认真思考后,交流想法,发现米和厘米都不合适,必须要用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出“分米”。1分米多长呢?启发学生思考想象,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汇报并说明理由。组织学生亲自量一量这根1分米长的吸管,发现1分米=10厘米。(评:安排填写单位的练习,巩固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而吸管长1( ),学生发现两个单位都不合适,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产生学习的内驱力。)2.认一认。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并指给同桌看。交流:从哪里到哪里是1分米?还有其它的吗?
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小结:不管从哪儿画起,只要画满10厘米就是1分米。
3. 比一比。(1)用拇指和食指拿住1分米的吸管,感受1分米的长度。(2)闭目想象1分米的长度并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再用直尺调整。(3)用“一拃”这把小尺子估计课桌的长边,交流接近几分米。
同桌合作,用米尺量一量课桌的长边。指出:生活中如果一下子找不到直尺,又不需要量得太精确,就可以请这个小帮手来帮忙。4.找一找。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呢。同桌互相说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评价。( 评:通过创设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感知1分米的长度。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自觉地将“分米”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学生的长度观念和估测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培养。教师在探究活动中时刻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5.认识1米=10分米(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米和分米又有什么关系呢?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并在交流中明确:因为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里面有10个10,所以1米=10分米。(2)同桌合作,在米尺上1分米1分米地数,再次体会到1米=10分米。
(二)认识毫米
1.认识1毫米。(1)我们已经认识了三个长度单位。除了它们以外,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吗?学生可能知道的有:千米、毫米、微米,,,,指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再研究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2)设疑:关于毫米,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的想法有:①1毫米有多长?②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③生活中有哪些是用毫米作单位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先探讨“1毫米”有多长,并请会的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讲解。组织学生在尺上互相指一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2.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1厘米=10毫米。再此组织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验证1厘米里是不是有10个1毫米。
观察5毫米线,交流这根刻度线与其他有什么不同之处。指出:从刻度0到这根刻度线就正好是5毫米,一般把这种较长的线叫做5毫米线。3.感知毫米。(1)组织学生量一量磁卡、1分硬币和10张纸的厚度,发现它们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2)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其中一样物品,另一只手慢慢地抽出物品。
学生在操作中明确两个手指之间的小缝隙就是1毫米。说说对1毫米的感受。
闭目想象1毫米的长度。(3)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也是用毫米作单位的。
把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在小组交流。(4)欣赏图片:毫米在生活中的部分应用。世界上最薄的手机:厚度只有1毫米多,2毫米都不到 。
世界上最小的手枪:子弹出口的地方,宽度只有2毫米。
微创手术的伤口仅有几毫米,大大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评: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了解,并不是一无所知,其中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认识。教师很好地利用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请学生当小老师,明确1毫米的长度。另外,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使学生通过动手测量磁卡等物体的厚度、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的长度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毫米”的理解,从而深刻建立起1毫米的长度表象。)三、课堂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介绍它们的字母形式。( 评:通过知识的梳理,进一步沟通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关系,加深理解,从而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单位体系)四、课堂作业1. 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铁钉长2( ) 床长2( )
大米宽2( )
)2. 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
毫米阅读详情:
范文四:毫米和分米的认识作者信息 李金 数学姓名 学科 邮件 单位电话 年级 三年级五莲县实验小学教学设计教学主题毫米、分米的认识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认识。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和米,并知道 1 米=100 厘米,对 1 米和 1 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 同时学生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学会用厘米和米做单位测量或估计物 体、线段的长 度的基础上学习的。分米和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 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 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这部分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从量与计量 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拓宽用数学 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面积和体积的测量等空间 与图形领域的其他内容积累经验, 打好基础。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 量物体的长度。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 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 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 字本节课主要采用 ppt 技术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 感知分米毫米,利用 PPt 课件展示孙悟空金箍棒的不断变化来吸引学生注意,调动了学生的 积极性。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引导学生体会长度长短的变化,扫清了认知的障碍, 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环节二:认识毫米和分米 毫米对这一学段的学生而言太过抽象,较难理解,所以传统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此并 不适用,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以学生动手为主要手段,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在 课件中呈现 1 厘米图,同时让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刻度尺,从一大格表示 1 厘米迁移出一小 格就表示 1 毫米,让学生“数一数”1 厘米中有几个小格,得出 10 小格,也就是 10 毫米,所 以得出 1 厘米=10 毫米。然后继续在厘米的认知基础上,一厘米一厘米的增加,动态演示出 厘米与分米的关系。 环节三:巩固提升 本环节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直观地展示本节课知识的形成过程,起到了回顾、反思、 提升的作用。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 教师活动 训练、实验、研讨、探究、 评价、建构)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 方法、手段等)学生活动复习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 生:厘米、米。学 过哪些长度单位? 生用手势表示,大 师: 请用手势表示 1 厘米 拇 指 和 食 指 捏 在 课件展示一厘米,一 大约有多长呢?1 米大约 一起,指尖的距离 米长度以及二者关系 有多长呢? 大约是 1 厘米。 师:厘米和米有什么关 生:1 米=100 厘米 系? 师: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 学生认识到 1 厘米 PPT 展示尺子:直尺上 位新的朋友——毫米, 用 中 间 的 每 一 个 小 1 小格的长度是 1 毫米 mm 表示。你觉得 1 毫米 格的长度就是 1 毫 ( 指 着 不 同 的 小 格 有多长? 米。在尺子上找找 问) 。出示长度为 1 毫 我们周围或生活中的哪 1 毫米。并能用手 米实物。 些长度是 1 毫米呢? 势表示 1 毫米。 演示 10 毫米与 1 厘米 师: 你能在直尺上找出 5 生:蚂蚁、米粒、 的关系 毫米吗?并把它画下来 书本厚度、指甲厚 课件中金箍棒继续变 吗? 度等。 长,变成一分米放在 你能画一画 10 毫米吗? 生交流。学生数后 手心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有 10 个小格。 师: 金箍棒还能变成 1 分 生:1 厘米=10 毫 课件中不断出现课桌 米长放在手心里,1 分米 米 高、书本长、粉笔盒 有多长呢? 学 生 拿 出 老 师 发 高、椅子高等 师: 用手势表示 1 分米大 的小棒,他就是一 约有多长 分米的小金箍棒, 师: 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 动手量一量。 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分 学 生 同 位 相 互 说 米呢? 一说: 1 分米 =10 毫米, 10 毫米 =1 分米 师: (出示米尺)这是一 学生自己在卷尺 把 1 米长的米尺请你在 上找出 1 分米。 米尺上找出 1 分米。 生:1 米=10 分米。 师: 让我们 1 分米 1 分米 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1、量一量一角硬币的厚 度、数学课本的厚度。课 桌的高度2、 长度单位的 换算 3 分米=( )厘米 学生动手测量,课 70 毫米=( )厘米 桌高度学生可以 PPT 课件出示习题 1 米=( )分米 借助拃来估,学生 100 厘米=( )米 练习本上进行 6 厘米=( )毫米 50 厘米=( )分米 3、 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 八戒的日记 12 月 8 日 星 期 二 晴 早晨,我从 2 厘米长的 床上起来,拿起 13 毫米 长的牙刷刷牙, 然后洗脸 吃饭。 接着走了 200 米远 学生找错误 的路来到学校,坐在 5 米 高的凳子上, 拿出15 分米长的铅笔和 5 厘米 厚的练习本,开始做作 业。拓展延伸巩固理解延伸性练习PPT 课件出示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 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 字左右()本节课是在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已经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来学习认识毫米 和分米。本节课抓住了“要想准确测量出某一物体的长度仅有厘米这一较小的长度单位是不 能解决问题的” 这一矛盾, 向学生提出问题 “那该怎么办呢?你有没有好的办法来解决呢?” , 这样就把学生置于矛盾的中心,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的长度单位的愿望。这给了学生多次尝试、 修正的机会,使学生的估测能力在这节课上有了 一定的发展。阅读详情:
范文五:毫米分米的认识毫米、分米的认识吉安市仁山坪小学
陈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毫米2、借助全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教学用具:直尺、课件学生用具:直尺一把、一枚1元硬币、一张名片、一张磁卡、一枝铅笔、若干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估计老师的身高帮助学生复习以前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复习1米=100厘米。2、 指导学生在学具盒中找出长度大约是5厘米的小棒,通过学生具体地测量小棒的长度引出新的学习任务:认识毫米。二、探究新知1、 认识毫米(1) 认识1毫米的具体长度。指出米尺上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引导学生在自已的米尺上找出一毫米,用手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并和同学交流。(2) 学生在学具盒中找出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巩固1毫米的长度概念。(3) 通过课件图引导学生学习掌握1厘米=10毫米,使学生能够在米尺上任意找出10毫米、20毫米、30毫米……。(4) 学生在学具盒中找出最短的小棒,量出它的长度(2厘米5毫米)(5) 先估计数学书的厚度,然后再用尺子量出数学书的厚度。比较估计的长度和测量的长度是多估了还是少估了。(6) 说一说在生活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7) 不用尺子在本子上画出10厘米长的线,然后用直尺量一量看看自己是画长了还是画短了,由此引出新的学习任务:认识分米2、 认识分米(1)师:10厘米可以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表示,请同学们看课本第4页,从书中你发现了什么?指导学生学习1分米=10厘米(2)学生在尺子上任意找出一个1分米(3)指导学生用手或物体表示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2分米有多长……10分米有多长。引导得出1米=10分米(4)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宽是多少三、解决问题四、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阅读详情:
范文六:分米、毫米的认识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二年级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直尺、一分钱硬币、一元硬币、金箍棒。二、教学课题分米、毫米的认识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初步建立 1 分米、1 毫米的长度观念。 三、 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有关长度单位的问题,展开对长度单位千米、 分米、毫米等有关知识的学习。 教学重点:毫米、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和估测。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释疑法、 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时,让学生观察情景图,编成数学故事,然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筛 选或补充,选择有关毫米、分米的问题讨论。五、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今天老师把齐天大圣请到了课堂上, (课件:孙悟空 他身上有一件兵器,知道是什么吗?(课件:金箍棒) 今天我们研究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可神奇了(课件:金箍棒逐渐变小,1 米—60 厘米— —10 厘米——5 厘米——不到 1 厘米) 说说刚才你看到了什么?(金箍棒在变短···)板书:1 米=100 厘米。 ··· 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呢?在学具袋中找出这根棒动手量一量。怎么表示它的长度呢?(不到 1 厘米···)要想准确的表达它的长度,就需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 ·· mm。 【设计意图:选用富有童趣的素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唤 醒学生对米、厘米的表象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手量不到 1 厘米的金箍棒,充 分暴露学生的认知起点,感受到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 活动一:认识毫米 1、 认识毫米()你能从自己的尺子上找到 1 毫米吗?谁能给大家指一指?学生在直尺上找毫米,然后在展 台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在直尺上每一小格的长是 1 毫米。 2、 感受 1 毫米 拿出一枚一分钱硬币,竖着放在尺子上,看看它有多厚?然后借助这枚一分钱的硬币用手 势表示一下 1 毫米大约有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 1 毫米有多长。 (让学生充分呈现对 1 毫米 的感性认识。 ) 在我们身边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或厚度大约是 1 毫米?学生举例。 3、 用毫米量。 (1) 估计小金箍棒的长度并交流。 准确测量出上面小金箍棒的长度,并说一说量的过程。 (2) 仔细观察直尺, 想一想, 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板书: 1 厘米=10 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直观感受 1 毫米有多长;试着说一说,用自己的语言来 表述;用小手比划 1 分硬币的厚度;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或厚度是 1 毫米。通过看、 说、比、找、量这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在充分地体验、 感受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刻的建立起 1 毫米的表象。 】 活动二:认识分米 1、 测量,初步感知。 现在我们继续来看孙悟空神奇的金箍棒又有什么变化。 (演示课件:金箍棒变长)从学具袋 中找出这一根,估计并测量其长度。 汇报交流,板书:10 厘米 2、 揭示长度单位分米。 在数学上,我们把 10 厘米的长度定义为 1 分米。板书:分米 dm, 1 分米=10 厘米 3、 感受分米。 (1)在尺子上找出 1 分米。你是怎么找的?有不同的方法吗? (2)借助直尺,手势比划 1 分米。 (3)学生举例。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分米。 (4)估计一下,课本的长度大约十几分米?量量看!注意让学生具体说说是怎么从尺子上 看出来的。 (先看是几十厘米,在想十几分米)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 自主、积极地去探索、去发现,在深刻感知和灵活运用中充分认识长度单位分米】 活动三:应用拓展 1 完成自主练习第一题。 先同桌交流,然后师生互动练习。 2 自主练习第 2 题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先估计再分工测量。 【设计意图: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猜测、操作的过程 中,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的毫米、分米以及以前学过的厘米、米都是计量物体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在认识的过程中你有哪些具体的收获? 六、 教学反思教学中注重给学生提供自主练习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的过程,深刻体会 1 毫米、1 分米有多长,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加强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形成长度观念。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 础。七、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 学校:青州市黄楼镇迟家小学 职称:二级教师 电话:3837849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黄楼镇迟家小学姓名:迟洪霞 电子邮件:阅读详情:
范文七: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小学数学
苏教2011课标版评论(0)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估计、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的长度观念;知道常用长度单位的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或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2、使学生联系对长度单位的已有认识以及自身生活经验,体会观察,体会观察、操作等活动是认识长度单位的主要方法,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与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使学生通过学习实践,进一步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义和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评论(0)2学情分析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学生对分米和毫米已经有所了解,而且对毫米的经验比分米要丰富得多,因此,本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原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尊重学生的起点的目的出发,本课在设计的时候调整了教材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的学习顺序,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评论(0)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正确地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测量、估计、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分米、毫米作单位测量或描述物体的长度,知道分米、毫米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经历分米和毫米的产生过程,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单位表象,能够利用长度单位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与推理,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同伴合作的价值,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评论(0)
学时重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分米、毫米做单位测量或描述物体的长度。评论(0)
学时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以及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运用。教学活动评论(0)活动1【导入】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1、师: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离不开长度单位,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怎样用字母表示?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厘米”用字母“cm”表示,“米”用字母“m”表示。2、师:你能比划出1厘米和1米有多长吗?(生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用两只手比划出1米的长度)3、师:1厘米和1米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米=100厘米。评论(0)活动2【活动】二、循序渐进,认识毫米1、联系生活,初识毫米(1)师:老师这里有一只铅笔,请大家帮忙看看它有多长?生:5厘米。师:你是怎么看出它的长度是5厘米的?师:老师还有一只彩色铅笔,也想请你们帮忙看看它有多长?(3)师:这里藏着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们发现了吗?(毫米)师:对于毫米这个长度单位,你想知道些什么?生1:我们已经学习了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为什么要有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呢? 生2:毫米与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生3:1毫米有多长?生4:毫米用字母怎么表示?什么时候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有价值,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研究这些问题。2、主动探索,再识毫米(1)师:你们能在直尺上找到1毫米吗?(生指,刻度0到与它相邻的一条短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1毫米)师:直尺上这样的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直尺上还有1毫米吗?谁来指一指。 指明学生指一指。师:刚才所指的这些小格都是1毫米,让你想到了什么?(2)师:1厘米中到底有多少个1毫米呢?数一数,刻度0到刻度1之间有几个1毫米?是几毫米?(师生齐数)生:刻度0到刻度1之间有10个1毫米,是10毫米。师:刻度2到刻度3是几毫米?为什么?刻度4到刻度5呢?刻度6到刻度7呢?你发现了什么?生:相邻两个厘米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0毫米,1厘米=10毫米。(3)师:从刻度0到刻度2是多少毫米?刻度0到刻度3呢?刻度0到刻度5、刻度8呢?3、建立表象,巩固毫米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生1:硬币的厚度。生2:银行卡的厚度。生3:身份证的厚度。……师:用你的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4、解决问题,丰富认识。(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橡皮图、回形针图)(1)师:橡皮的长度是多少毫米?生1:从刻度0到刻度3是30毫米,后面还有5小格是5个1毫米,所以一共是35毫米。生2:这里不用数,正好到不长不短的刻度线哪里,正好是5毫米,加上前面的30毫米就是35毫米。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是的,在直尺上相邻的两个厘米刻度线之间都有一条不长也不短的刻度线,这里就是5毫米的地方,这给我们测量物体带来了很大的方便。(2)师:回形针的长度是多少毫米?生1:它比25毫米多3毫米,是28毫米。生2:刻度0到刻度3是30毫米,它比30毫米少2毫米。评论(0)活动3【活动】三、运用经验,认识分米1、通过排队,经历分米产生的过程。(1)师: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3个长度单位,现在我们一起来给他们按高矮排队,可以怎样排?生1:毫米在第一个,厘米在第二个,米排第三个。因为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生2:米的前面应该还有一个长度单位,因为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米比前面的厘米要大得多。师:是的,在厘米的后面确实还有一个长度单位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 师:关于分米,你想研究些什么?生1:1分米有多长?生2:分米可以用字母表示吗?生3: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2、多种活动,建立1分米的表象。(1)师:有谁知道,在直尺上,刻度几到刻度几的是1分米?生1:刻度0到刻度10。师:是的,在直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0的长度就是1分米。那么1分米中到底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呢?(3)师:你能划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吗?你是从刻度几画到刻度几的? 指明汇报。为什么几个同学的画法不一样,你们却都认为是1分米呢?生:它们画的都是10厘米。小结:只要10厘米就是1分米。(5)师:你能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吗?将大拇指放在刚才所画1分米线段的左端点,食指放在右端点。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是1分米?(6)师:10厘米是1分米,那么20厘米是几分米?50厘米、70厘米呢?3、自主探索,理解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师:我们知道了1分米=10厘米,你知道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吗?让我们到米尺上去看看吧。在你的米尺上找一找,1米是几分米?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数一数就知道了,1米是100厘米,有10个10厘米,就是10个1分米,所以1米=10分米。评论(0)活动4【练习】四、巩固练习,提升认识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现在就让我们用它们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1、教材P54想想做做第2题。量一量,课桌的高大约是几十厘米?接近几分米?2、先估计,再测量数学本和课桌的宽度。小结回顾,形成结构评论(0)活动5【活动】五、小结回顾,形成结构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如果将1毫米平均分成很多份,会不会产生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呢?而将许多个1米合在一起,会不会产生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呢?阅读详情:
范文八:认识分米毫米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下面我将从一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对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单位;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等于10毫米,并能熟练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比较分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3.经历实际测量过程,使学生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食物长度的关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概念,由于二年级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理解难度较大,因而教学难点确立为对物体的估算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二、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实物展示法,师生共同参与,联系生活实践;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实践,探究问题,并将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如下几个流程(一)复习导入 通过谈话法复习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用手比划出具体的长度。通过复习导入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米和厘米的相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二)学习新知1.认识毫米 (1)指认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用熟悉的实物,激发学生学习新的单位长度的学习兴趣。 首先利用数学书,测量书的厚度需要用什么长度单位,当测量的数据不足1厘米时,如何准确表示书的厚度?启发学生仔细观察直尺,为什么1厘米里面又有许多小格,每一格什么意思?有多少格?在学生观察直尺的时候,可能会有些问题。学生可能说1毫米是直尺上的1小格。教师则让学生都拿出各自的直尺,在直尺上看一看、找一找“1小格”,长1毫米。学生可能说“1厘米=10毫米”。教师则让学生拿出各自的直尺,找一找、指一指直尺上从哪里到哪里是1厘米,1毫米是从哪里到哪里。学生用“手”指“不清楚”时,需要指导学生用铅笔的笔尖指。板书:1厘米=10毫米(2)比划让学生借助身边的事物表示1毫米的厚度(10张纸、1枚硬币等),脱离直尺再让学生比划,同桌之间看一看是不是真的有1毫米。再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事物的长度或厚度需要用毫米作单位。意图:实物的展示更具形象性,以身边事物作为教具,用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毫米,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兴趣。(3)应用学生已建立毫米的概念,回归当初测量数学书厚度的问题上,解决问题,同时完成书上练习。加深学生对毫米的认识,正确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利用新知解决问题,获得成就感;2.认识分米(1)引入把已经学会的几个长度单位梯形排队板书,让学生回答并且说明理由,由此引出分米。意图:整理知识,方便学生理解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对于单位的大小和换算有跟深刻的把握。(2)认识 通过刚刚的引导,把分米和厘米的关系的问题抛给学生。同时板书1分米=10厘米。借助直尺让学生相互讨论,画出1分米的线段,之后同桌交换,测量检查线段是否是1分米。指导学生用手比划1分米长的线段——先是用两只手指在各自画的1分米长的线段上比划,然后将两只手指离开纸面,观察两只手指之间的距离。两只手指并拢,再张开至1分米,并放置于直尺上检验两手指张开距离是否是1分米。建立1分米的概念以后让学生测量文具盒,先后用厘米、分米作单位测量长度。对比方法使学生更易于发现实物的差异,所以我让学生谈一谈身边哪些物体长度大约1分米。三、巩固练习通过新授之后,及时训练,适当练习让学会使用长度单位;新旧知识结合,建立联系;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四、回顾总结请学生说说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指示,又怎样的体会。使学生学会总结,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及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总结中提升知识的前后联系。阅读详情:
范文九: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目的: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语文 | 数学 | 英语 | 音乐 | 体育 |2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3 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5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6 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 :建立毫米,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方法:直观操作法,启发式谈话法。学法指导:教给学生操作方法。教具准备:直尺(1米),课件,纸条(40),一分硬币40枚,棋子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1 找一生与师同站,其他学生发现“师生”之间有何不同,由高度引入。2 复习厘米,米〈1〉 生用手表示1厘米,1米的长度。〈2〉 师: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常用(厘米)作单位。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常用(米)作单位。3 出示一分硬币引入师:以厘米为单位测量一分硬币的厚度,如何?为什么?一分硬币的厚不够1厘米,而我们又想比较准确地知道它的厚度,怎么办?二:新授〈一〉 毫米1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一分硬币的厚度,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来测量。(板书课题)2 认识毫米师:观察直尺上除了较长的厘米刻度线外,还能发现什么?师: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2小格的长度就是(2)毫米。 你还知道几毫米?3 1厘米=10毫米师: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小格?是几毫米?同样的方法数3―4之间有多少小格?几毫米?自选1厘米数小格,汇报。讨论发现了什么?(1厘米=10毫米)师:验证:课件演示数小格。4 量硬币,感受1毫米师:量一般物体的方法是什么? 生口答,师小结。生测一分硬币的厚度,汇报。师:指导学生借助1分硬币表示1毫米。5 练习〈1〉 测量棋子任一条边长,汇报。〈2〉 课件出示练习题。6 小节:今后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要求量的比较精确,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二〉 分米1 测桌面的宽用毫米作单位,怎么样?可以用厘米,也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板书:1分米)2 认识,感受1分米师:在尺子上从0刻度起,1厘米1厘米的数出10厘米,指出:10厘米也叫1分米。师;1分米和10厘米同样长,说明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师:从刻度2到刻度几是1分米?师:用手势表示1分米大约有多长。3 分米条制作及应用师:2人一张纸条,一人测出1分米,并在最后画一条竖线,同桌用尺子测量检查。如果不正确,另测;正确,沿线折叠。 师巡视指导。师:用分米条测量桌子宽大约是几分米?多的部分用什么单位表示?4 教学1米=10分米同桌之间提问用手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师贴分米条)师:共几个分米条?10个分米条是几分米? 和学过的多长很相似?为什么?指名提问,师小结。验证:用1米长尺子测量得出 1米=10分米三:练习课件出示。(巩固新知)四:1 小节: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2 作业 :以毫米,分米为单位,测量家中物体长度,做一个记录。板书设计毫米,分米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阅读详情:
范文十: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米和毫米这是我的说课流程图,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过程,板书这五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我来说说教材,分析一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说教材《分米和毫米》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6~28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之后,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除了要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之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等。所以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从量与计量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拓宽用数学只是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面积和体积的测量等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其他内容积累经验,打好基础。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本课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定一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比较分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3.情感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使学生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理解难度大,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能准确的用分米和毫米测量或者描述物体、线段的长度和长度之间的换算。说教法本节课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说学法:学法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上课前我将准备的教具有:课件、米尺、一分硬币、银行卡等。说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我将说明自己的身高并板书。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学生会说量黑板,桌子等】再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学生会说量橡皮,书本等】米跟厘米比,那个大那个小?这一导入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米和厘米的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要学习的新单位。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数学课程标指出,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新知这个环节,我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自主探究,展开活动。第一层次通过指一指,画一画,说一说:体验和感受1分米。 首先:指一指让学生量铅笔盒的宽引出10厘米是1分米。并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一个1分米,从哪里到哪里是1分米,指给同座位看一看。可以从刻度0到刻度10,也可以从刻度1到11,从刻度2到12 ,体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然后、画一画让学生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学生在小组里自由画,然后上台来演示交流各自的画法,画完后交给同桌的同学测量一下,以检查画的是否正确,这里可以从0厘米画到10厘米,这时我要乘机引导学生如果老师的尺子没有0刻度,你还能画出1分米吗,在感受不同画法的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最后、说一说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在此过程中初步形成有关1分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生通过上面这3个活动充分体验到1分米的长短,建立1分米的表象,并且再次感受1分米=10厘米这个单位间的关系。第二层次.认识1米=10分米对于这个环节,除了要求学生通过在米尺上数一数获得知识,还要引导学生适当推算:因为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里面有10个10 ,所以1米=10分米。第三层次、认识和感受1毫米1、 引出毫米,让学生分小组测量本册教科书的厚度,当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发现“这本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时”,我会适当提示:既然这本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那么测量结果可以怎么说呢?你有没有注意到在直尺上刻度0到刻度1之间还有很多小格,这本书的厚度大约是几个小格,由此说明,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通过测量教科书的厚度,引起学生的问题与已有知识经验发生矛盾冲突时,让学生通过比划感受到这里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来表示,自然引入毫米,在情感上,学生是很自然的接受了毫米,知道这个单位是因为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2、明确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可以先提出问题,你知道毫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吗,提示学生可以用铅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并数一数,为了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数时不仅要数0到刻度1之间这一段,也要数数其他相邻的整厘米刻度间的小格数。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1厘米=10毫米。3、感知1毫米的实际长度。在课前我会尽可能多准备一些厚度大约是1毫米以及适合用毫米作单位测量长度或厚度的物体,比如,一枚1分硬币、1张电话卡、10张纸等物品,直接告诉学生,这些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你知道量那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吗”这一问题,帮助学生在讨论中初步认识到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的物体大多是比较短的或比较薄的。三、乘胜追击,巩固练习。第一层次:操作性练习。想想做做1,让学生用大拇指和食指比画1分米和1毫米大约有多长,充分建立他们对分米和毫米的表象,“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题目)与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再说说各接近几分米。
先要求学生目测,估一估大约是几分米,写在纸上,再实际测量。学生认识了1分米后,通过估一估,再实际测量,进一步强化对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印象,培养其估算能力。“想想做做”第3题。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一支铅笔,同桌合作先选定合适的长度单位,然后量出橡皮的厚度和铅笔的长度大约各是多少?这一题主要是加深学生对厘米和毫米的单位比较。第二层次:综合练习,“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题目: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这一题要重视让学生看清楚是怎样看出测量结果的,要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题目)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铁钉长
大米宽2( ) 2( ) 2( )
2( )比较虽然数字都是2,但单位不同所以表示的长度也有所不同。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长度单位的大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通过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四件物品,结合给定的数思考选择什么样的长度单位比较合适,使所学知识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这些物体实际长度的印象,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结构。第三层次:改错题出示题目: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牙,洗完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2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跑步到学校,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设计意图:该题的练习设计,注重了综合性和生活性,而且也突出了趣味性和挑战性,将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构建了有效的练习情境,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四个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深刻体会了数四、全课总结,课后练习。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怎样的体会?想到什么?存有什么问题? 使学生学会总结,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及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课后练习: 你能给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排排队吗?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阅读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30毫米加农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