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基站能用扫频仪扫对着基站天线扫为什么上行低噪会抬升

赞助商链接
当前位置: >>
LTE干扰专项总结报告
LTE 干扰专项总结报告目录一、 1.1 1.2 1.3 1.4 1.5 二、 2.1 三、 3.1 LTE 干扰专项淮安排查成果 ........................................................................... 5 淮安干扰小区比例改善状况 ...................................................................... 5 淮安各类干扰类型改善情况 ...................................................................... 5 干扰主要系统问题改进进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干扰排查工具介绍 ...................................................................................... 6 LTE 干扰分类 .............................................................................................. 10 LTE 上行干扰排查处理流程 ......................................................................... 10 LTE 干扰排查方法 ...................................................................................... 10 F 频段干扰整治 ............................................................................................. 13 系统间干扰 ................................................................................................ 13 3.1.1 杂散干扰.......................................................................................... 13 3.1.1.1 杂散干扰定义 ................................................................................ 13 3.1.1.2 OMC 频域特征 ................................................................................ 13 3.1.1.3 干扰排查流程 ................................................................................ 14 3.1.1.4 干扰整治措施 ................................................................................ 14 3.1.1.4.1 DCS1800 杂散干扰案例―更换滤波器 ....................................... 14 3.1.1.4.2 OFDM 杂散干扰案例―调整方位角 ........................................... 16 3.1.1.4.3 DCS1800 杂散干扰案例―增加垂直隔离度 ............................... 18 3.1.1.5 后续规避措施 ................................................................................ 19 3.1.2 阻塞/宽频干扰 ................................................................................ 20 3.1.2.1 阻塞/宽频干扰定义 ...................................................................... 20 3.1.3 单点峰型干扰.................................................................................. 20 3.1.3.1 单点峰型干扰定义 ........................................................................ 20 3.1.3.2 OMC 频域特征 ................................................................................ 21 3.1.3.3 干扰排查流程 ................................................................................ 21 3.1.3.4 干扰整治措施 ................................................................................ 22 3.1.3.4.1 公安伪基站的单点峰型干扰案例 ............................................. 22 3.1.3.4.2 宽频干扰器案例 ......................................................................... 26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3.10 3.11 3.12 3.13 3.14 系统内干扰 ................................................................................................ 28 远距离同频干扰案例 ................................................................................ 28 远距离同频干扰定义 ................................................................................ 28 淮安远距离同频干扰问题描述 ................................................................ 28 淮安远距离同频干扰的参数调整 ............................................................ 34 淮安远距离同频干扰的优化总结 ............................................................ 40 GPS 故障或帧头偏移不对齐..................................................................... 41 帧头偏移不对齐干扰定义 ........................................................................ 41 OMC 频域特征 ....................................................................................... 41 干扰排查流程......................................................................................... 41 干扰整治措施......................................................................................... 42 “前马”基站 GPS 帧头偏移干扰案例 ................................................ 42 基站隐性故障......................................................................................... 46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四、 4.1 4.2 4.3 4.4 五、 5.1 5.2基站隐性故障干扰定义......................................................................... 46 OMC 频域特征 ....................................................................................... 46 干扰排查流程......................................................................................... 46 干扰整治措施......................................................................................... 47 RRH 硬件故障干扰-RSSI 不平衡 ......................................................... 47 大话务场景干扰电平抬升..................................................................... 49 大话务场景干扰简述............................................................................. 49 OMC 频域特征 ....................................................................................... 49 V 型干扰的初步分析 ............................................................................. 49 V 型干扰小区详细指标分析及产生原理 ............................................. 50 V 型干扰的历史数据分析 ..................................................................... 50 V 型干扰小区的产生原理 ..................................................................... 52 V 型干扰小区的参数说明 ..................................................................... 53 V 型干扰小区的经验总结 ..................................................................... 53D 频段干扰整治 ............................................................................................ 54 D 频段干扰简介......................................................................................... 54 D 频段干扰案例......................................................................................... 54 D 频段整体抬升型干扰的案例................................................................. 54 D 频段 gps 告警导致的区域干扰案例 ..................................................... 57 E 频段(室分)干扰整治............................................................................. 63 E 频段(室分)干扰整治简介 ................................................................. 63 E 频段(室分)干扰的处理案例 ............................................................. 63 5.3 六、 6.1 6.2 6.2.1RRH 接通不紧导致干扰案例 .................................................................... 65 干扰与用户感知关系的研究整治................................................................ 66 KPI 指标评估干扰与用户感受的关系 ...................................................... 66 干扰与用户感知的关系 ............................................................................ 68 杂散干扰与用户感知的关系案例......................................................... 68 一、 LTE 干扰专项淮安排查成果1.1 淮安干扰小区比例改善状况经过两个多月的干扰专项工作开展,对各类干扰的分类,分析和排查,通过 天馈整改,干扰源的排除,设备功能改进,长期干扰小区解决程度超过 90%。 淮 安干扰小区比例从 25%下降到 2.3%左右。1.2 淮安各类干扰类型改善情况按江苏省公司要求,小区干扰统计是基于 100 个 PRB 的干扰电平,当其中任 意一个 PRB 的干扰电平高于-105dbm,即为干扰小区。 基于这个要求,对应公司的统计方式为:在 NPO 上统计 VS_UL_Interference_per_Subarrier1(L12027_X_OD_X)(No Unit,X:0~99) 由于 12027 输出的是 dBm/subcarrier,数值较 dBm/PRB 低了一个固定值 10*log10(12)=10.8dB。 由于 LTE 有 100 个 PRB,每个 PRB 输出一个值,因此在干扰判断前可以首先 制作小区级的 PRB 干扰特征波形,如下图: 以下是我们根据不同 PRB 干扰波形特征及干扰原因,将淮安 PRB 干扰归为 7 种类型。淮安干扰 小区分类 类型1 类型2 类型3 类型4 类型5 类型6 类型7 汇总PRB干扰特征 杂散干扰 GPS帧头偏移 PRB整体抬升 V型干扰 单点峰型 室分干扰 其它 总和整治后遗 整治前干 整治后干 整治前干 留干扰小 扰小区占 扰小区占 扰小区数 区 比 比 62 19 1.82% 0.56% 180 0 5.29% 0.00% 10 6 0.29% 0.18% 348 15 10.24% 0.44% 15 3 0.44% 0.09% 233 9 6.85% 0.26% 10 6 0.29% 0.18% 858 58 25.24% 1.71%经过干扰的专项整治,淮安域长期干扰小区从 858 个下降到 58 个,消除干扰小区 的数量超过 93%。 1)长期干扰小区的统计方法: 每天早忙时 9: 00-11: 00 晚忙时 18:00-20:00 六个小时的干扰数据, 单 PRB 超过-105dBm 记为单时段干扰小区。 一周 6 天共 36 小时中出现干扰频次超过 21 次记为长期干扰小区, 并将其按 PRB 波形不同分类到 6 种不同的类型中。 2)长期干扰小区的统计已周为单位,每周更新增补。 3)对于上周干扰小区本周统计已不属于长期干扰小区,我们将仍然保留并观察两周, 若两周未未列入长期干扰小区,我们将认定为干扰消失。1.3 干扰排查工具介绍上行干扰的排查工具,主要有 JDSU 频谱仪及基站内部的 UL combiner 噪 声收集分析工具(该工作目前仅在内部使用)。1) JDSU 频谱仪的使用介绍(本次干扰专项现场使用的型号为 JD788A) TD-LTE 信号为时分双工信号,上行、下行频率范围相同。普通的扫频仪很 难直接对上行部分进行扫频测试,定位可能的干扰源。 TDD 干扰信号的特点:? ?干扰信号的频率与有用信号相同; 从幅度-频谱上看不出明显的干扰信号,下行信号频谱将干扰信号淹没。 本处介绍了利用 JDSU 时域-频域扫频仪器,进行 TDD 信号的上行干扰扫频 测试方法。 1.1 JDSU 时域/频域扫频仪介绍 JDSU 扫频仪可以分别对频域底噪和时域底噪进行测试分析频域底噪 ? ? ? ?时域底噪频谱仪底噪受 RBW,前置放大器,前置衰减器的影响; 前放打开, 前置衰减器设置为 0, JDSU 仪表的理论底噪为-165 + 10x lg(RBW) ; 上述底噪与参数设置的的相关性在时域与频域规律完全一致; 仪表能通过门控设置区分 TD-LTE 信号的上下行,控制显示上行时间窗的频谱 图; 1.2 JDSU 上行时域干扰查找步骤(一) ―正确设置显示 TD-LTE 信号频谱1.按“Power on”开机,连接 GPS 天线,仪表能正确接收 GPS 信号; 2.设置信号的“中心频点”“Span”“RBW”等,能正确清晰的显示 信号的频谱图; 3.将频谱仪的预放置于“On”; 1.3 JDSU 上行时域干扰查找步骤(二) ―正确设置 TD-LTE 信号时域门限1.按右下方功能键“Sweep”,选择“Gated Sweep Setting”; 2.按右下方功能键“Trigger”,选择“GPS”; 3.按右下方“Prev”键; 4.选择“Gate Delay”,设置合适的“Delay Time”(图中蓝线所在位 置); 5.选择“Gate Length”,设置合适的“Gate Length”(图中蓝线与 黄色游标所包括的位置),将两条线选定到信号的下行信号时间; 1.4 JDSU 上行时域干扰查找步骤(三) ―返回并打开门控扫描功能1.按右下方“Prev”键; 2.选择“Gated Sweep”=“On”,观察扫描结果; ? 3.若频谱图上出现明显的毛刺信号,或整个频谱显示底噪与理论计算底噪出现明显抬升(全频段干扰),则判定有时域干扰;注意:有时候出现毛刺现 象是由于 TD-LTE 下行信号拖尾所致,排除办法为改变观察的时间窗,再次观察 是否还有毛刺信号。2) UL combiner 的使用介绍UL combiner 为 公 司 系 统 内 部 收 集 eNB 真 实 底 噪 的 工 具 。 收 集 方 法 为combiner trace收集方法.doc 1.4 LTE 干扰分类其中标注绿旗的为已有案例二、 LTE 上行干扰排查处理流程2.1 LTE 干扰排查方法根据淮安现场上行干扰小区专项整治经验,总结了 LTE 上行干扰小区的处理流程。步骤一、小区级 PRB 特征波形的制作及干扰小区的确定在 NPO 上 选 择 某 天 某 个 小 时 段 , 统 计 100PRB 的 干 扰 统 计 , counter 为 _VS_UL_Interference_per_Subarrier1(L12027_X_OD_X)(No Unit,X:0~99) 由于 12027 输出的是 dBm/subcarrier,需加一个固定值 10*log10(12)=10.8dB。 -根据江苏省公司要求, 小区 100 个 PRB 中, 任何一个 PRB 的干扰电平大于-105dBm, 该小区就被统计为干扰小区。 -针对干扰小区,可根据 100 个 PRB 上的干扰电平值制作小区级的 PRB 特征波形, 如下图:步骤二、根据 PRB 特征波形对干扰小区进行分类-根据 PRB 特征波形,可以对干扰小区进行分类; -根据淮安现场的干扰专项的经验, 现阶段干扰小区 PRB 特征波形可以分为 4 大类 (以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扩展分类)。针对 4 大类的干扰小区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分析、 勘查、判断、处理。 -4 大类 PRB 特征波形的特点如下: A) 类型一:杂散干扰波形 PRB 波形图PRB 波形特点描述:PRB 特征波形前高后低,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1880 以下频率 对 LTE 的干扰,是外部杂散干扰的特征。 B) 类型二:V 型干扰波形 PRB 波形图: PRB 波形特点描述:PRB 特征波形前后高、中间低,呈现 V 型特点,并且随话务忙 闲,V 型抬升更高,是 LTE 系统内部干扰的特征。 C)类型三:整体抬升干扰波形 PRB 波形图:PRB 波形特点描述:PRB 特征波形所有 100 个 PRB 电平均整体提升,基本上全天 24 小时都持续存在。宽频干扰器、GPS 帧头偏移、RRH 隐性故障干扰特征均表现为 PRB 整 体抬升。 C) 类型四:单点峰型干扰波形 PRB 波形图:PRB 波形特点描述:PRB 特征波形在固定位置有单点或多点峰型干扰波形,基本上 全天 24 小时都持续存在。 900M 谐波干扰, 单频点干扰源均表现出单点峰型的干扰波形。步骤三、对各种类型干扰分别进行地理化分析、判断包括以下若干方面: 1) 干扰小区的数据库的核查-杂散干扰、谐波干扰/互调干扰(峰型干扰) ; 2) 干扰小区周边邻近基站的干扰特性核查,是否区域性问题-尤其当存在外部干扰、 帧偏移等; 3) 干扰小区的时段特性核查,是否有时段特点(比如与话务相关、波导效应)-V 型 干扰、大气干扰; 4) 单个小区干扰,需要 SAM 上观察 RSSI 是否均衡-RRH 隐性故障干扰; 5) UL combiner 收集分析,确定是否有帧偏移小区-帧头不对齐干扰;步骤四、干扰小区的现场处理、确定干扰源包括以下若干方面: 1) 杂散干扰、谐波干扰/互调干扰(峰型干扰)-关闭施扰基站、调整施扰基站频点等 手段,确定干扰源; 2) 帧头不对齐干扰-JDSU 扫频仪现场扫频,确定帧头不对齐小区的 PCI; 3) 峰型干扰、宽频干扰器-采用时域频谱仪,现场三角法扫频定位干扰源;步骤五、整改方案的确定及实施针对干扰小区确定干扰源后,分别制定、实施整改方案,详见相关章节案例说明。三、 F 频段干扰整治3.1 系统间干扰系统间干扰是指 LTE 系统以外的其它通讯系统的信号产生的对 LTE 系统的干扰, 主 要是 LTE 系统外的发射机在指定信道发射的同时将泄漏部分功率到 LTE 频段。 系统间干扰主要包括: -阻塞干扰,比如邻近 LTE 频段的 DCS1800、PHS 的强信号产生的干扰; -互调干扰,比如多个 DCS 信号互调产生的干扰(落入 LTE 频带内); -杂散干扰,比如 DCS1800、OFDM、PHS 带外杂散产生的干扰; -谐波/互调干扰,比如 900M 的二次谐波/二阶互调产生的干扰。3.1.1 杂散干扰 3.1.1.1 杂散干扰定义由于发射机中的功放、 混频器和滤波器等非线性器件在工作频带以外很宽的范围内 产生辐射信号分量,包括热噪声、谐波、寄生辐射、频率转换产物和互调产物等落入受 害系统接收频段内,导致受害接收机的底噪抬升,造成灵敏度损失,称之为杂散干扰。3.1.1.2OMC 频域特征LTE 杂散干扰小区 PRB 波形特点:PRB 特征波形前高后低,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 如下图:3.1.1.3干扰排查流程步骤一、基站的数据库的核查 确定是否有共站的 DCS1800M 基站、OFDM 基站等信息,以及相关的天线型号、设备 类型以及天面安装规划图,初步确定杂散干扰源。如果有共站的 DCS1800M 基站、OFDM 基站,那么它们是杂散干扰源的可能性很强。 步骤二、杂散干扰源的现场排查确定 确定有共站的 DCS1800M 基站、OFDM 基站信息后,可以安排进行现场勘查。确认是 否共站的 DCS1800M 基站、OFDM 基站安装隔离度是否存在问题,还可以通过现场关闭共 站的 DCS1800M 基站、OFDM 基站电源、加装施扰基站带通滤波器的方法,观察杂散干扰 是否消失,最终确定杂散干扰源。 步骤五、整改方案的确定及实施 工程、网优、厂家、设计院联合会审、确定整改方案并实施,网优评估实施效果。3.1.1.4干扰整治措施LTE 系统的杂散干扰,主要是 F 频段的设备受到的杂散干扰。目前淮安现场发现的 杂散干扰源,主要是共站 DCS1800M 产生的杂散干扰,另外也有少量共站 OFDM 基站产生 的杂散干扰。3.1.1.4.1DCS1800 杂散干扰案例―更换滤波器问题描述:城东花园 1 根据 PRB 统计为干扰小区,其 PRB 特征波形存在明显的前高 后低的杂散干扰特征,如下: 问题分析:根据基站数据核查,城东花园 1 为 2 通道 LTE 基站设备,并且存在共站 的 DCS1800 设备,城东花园 1 与 DCS1800M 小区配置成合路共天馈系统;为确认城东花 园 1 的杂散干扰是否来自 1800M 小区,现场对 1800M 小区进行了现场闭站处理,观察干 扰是否消失。关闭 DCS 小区后(闭站时间为 15::45~16:15),城东花园 1 杂散的干扰 波形消失 ,确认杂散干扰来自 1800M 小区。 解决验证:由于不能通过调整水平隔离、垂直隔离及方位角调整进行有效隔离,我 们采用在城东花园 1 小区共天馈的 DCS1800M 的 1 小区上加装滤波器,虑除 1800M 带外 杂散,如下:对城东花园 1 共站 1800M 小区加装滤波器后,杂散干扰得到抑制。评估相关 KPI 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如下:城东花园 1加滤波器前加滤波器后 PRB 干扰电平 RRC 建立成功率 无线掉线率 切换成功率-104dBm 59.81% 13.87% 98.84%-116 dBm 98.99% 0.26% 100%城东花园 1 小区,在 1800M 小区加装滤波器后,杂散干扰基本消失,KPI 指标有较 大改善。 经验总结:如果 LTE 小区的杂散干扰来自共站的 DCS1800M 频段系统(D 网/OFDM), 而且实际安装情况不能通过增加水平隔离、垂直隔离(不宜调整方位角调整、平台整改 等),那可以考虑在 DCS1800M 频段系统的发射端加装带通虑波器,虑除 1800M 的杂散 干扰。3.1.1.4.2OFDM 杂散干扰案例―调整方位角问题描述: 新堆桥 3 小区根据 PRB 统计为干扰小区,其 PRB 特征波形存在明显的 前高后低的杂散干扰特征,如下:问题分析:根据基站数据核查,新堆桥基站没有共站的 DCS1800M 小区,但是有共 站的 OFDM 小区。 新堆桥 OFDM 频率配置如下: 地市 上行 下行 带宽 ULEARFCN DLEARFCN 19750 新堆桥 MHz MHz 10M 1750 现场勘测, LTE 新堆桥 3 个小区的天线与 OFDM 小区的天线共平台, 水平距离 1 米左 右,但发现 LTE3 小区天线与 OFDM3 小区的天线,侧向对打,形成了覆盖扇区交集,如 下图: 因此,确定 LTE 新堆桥 3 小区的杂散干扰源就是 OFDM 小区。解决验证:对 LTE 新堆桥 3 小区的进行了天馈整改,把 LTE 的天线与 OFDM 的天线 进行了抱杆对调,各自的方位角不变,对调后消除了侧向对打的问题,整改如下图:2 个天线的法向夹角,从-50 度调整变为+50 度。PRB 噪声评估: PRB 噪声改善明显, 如下图: 新堆桥 3 小区的最高噪声电平从-88dBm 下降到-112dBm 左右。KPI 评估:新堆桥基站 3 小区整改前后几天的关键 KPI 变化如下。 RRC 建立成功率、无线掉线率指标均改善明显:经验总结:如果 LTE 小区的杂散干扰来自共站的 DCS1800M 频段系统(D 网/OFDM), 且共平台安装, LTE 小区天线要与 D 网天线、OFDM 天线(1800M 频段)保持较大的水平 隔离度;应该避免出现不同系统天线间的对打、侧打的情况。 建议: 在 2 天线法向平行的情况下,1.5~2 米的水平距离足够避免干扰; 在 2 天线法向夹角小于 0 度的情况下,1 米的水平距离会产生干扰; 在 2 天线法向夹角大于 0 度的情况下,1 米的水平距离基本可以避免干扰。3.1.1.4.3DCS1800 杂散干扰案例―增加垂直隔离度问题描述:袁集 1 小区根据 PRB 统计为干扰小区,其 PRB 特征波形存在明显的前高 后低的杂散干扰特征,如下:问题分析:根据基站数据核查,袁集基站有共站的 DCS1800M 小区。 现场勘测, LTE 袁集 1 小区的天线与 DCS 小区的天线共平台,且相邻安装,侧向对打,形成了杂散 干扰,如下图: 因此,确定 LTE 袁集 1 小区的杂散干扰源就是 DCS 小区。 解决验证:现场勘查,袁集基站有 2 层天线平台,LTE1、3 小区、DCS1、3 小区在 1 层平台 、LTE2 小区、DCS2 小区在 2 层平台;安装不合理,造成 LTE 小区与 DCS 小区 隔离度低,形成杂散干扰。 整改方案:DCS1、3 小区降至第 2 层平台,LTE2 小区由 2 层平台调整至 1 层平台, 形成垂直隔离,避免 LTE 与 DCS 小区天线间的杂散干扰。 调整后评估:小区干扰指标恢复正常。小区名 袁集_1PRB 干扰电平 (前) PRB 干扰电平 (后) -102dBm -122dBm经验总结:1800M 频段系统(DCS 网/OFDM)杂散对 LTE 的干扰影响较大,如果 2 者 共站且有分层天线平台,建议 2 者分层安装,保证垂直隔离度;LTE 天线可以安装在上 层,加强 LTE 的覆盖。3.1.1.5后续规避措施随着 LTE 的入网, 天线安装越来越密集, 一个站址可能容纳包括 900M、 1800M、 TDS、 OFDM、LTE 等众多系统的天线,有时还有其它运营商的天线。天线安装可能不尽合理, 隔离度不够,侧向对打有时无法完全避免; 从阶段干扰分析处理案例中,可以看到 DCS1800M 频段系统的杂散干扰对 LTE 系统 的影响比较大, 需要仔细根据天馈系统的情况, 合理安装, 避免造成对 LTE 系统的干扰。 对 DCS1800M 系统的杂散干扰,案例集总结出以下处理经验: 1. DCS1800M 频段系统(D 网/OFDM)杂散对 LTE 的干扰影响较大,如果 2 者共站 且有分层天线平台,建议 2 者分层安装,保证垂直隔离度;LTE 天线可以安装在上层, 加强 LTE 的覆盖。 2. 如果 DCS1800M 频段系统(D 网/OFDM)与 LTE 天线不能分层平台安装,比如楼 顶抱杆安装或其它共平台安装情况下,对 2 者的安装提出以下要求: a) LTE 天线要与 DCS1800M 频段系统(D 网/OFDM)天线保持较大的水平隔离度(一 般 1.5 米以上); b) 在 LTE 天线的正向覆盖(最好 180 度)范围内,尽量避免有其它系统天线(尤 其 DCS1800M 频段天线); c) 应该避免出现与 DCS1800M 频段系统(D 网/OFDM)间的对打、侧打的情况,从 案例集可以提供天线水平隔离安装时的经验参考: -2 米的水平隔离距离情况下,2 天线夹角一般建议大于 0 度; -1 米的水平隔离距离情况下,2 天线夹角一般建议大于 60 度; -如果 2 天线水平安装隔离度由于现场条件无法满足, 比如 2 天线安装在同一个抱 杆上,在 2 天线夹角大于 120 度的情况下,也可以较大程度的减小干扰。 3. 如果 DCS1800M 频段系统(D 网/OFDM)与 LTE 天线不能通过水平隔离、垂直隔 离及方位角调整进行有效隔离(现场安装的调整很困难)或是共天馈系统,那可以考虑 在 DCS1800M 频段系统的发射端加装带通虑波器,滤除 DCS1800M 的杂散干扰。3.1.2 阻塞/宽频干扰 3.1.2.1 阻塞/宽频干扰定义本次专项优化未发现阻塞案例 由于 TD-LTE 基站接收滤波器的非理想性,在接收有用信号的同时,还将接收到来 自邻频的其他系统(比如 DCS1800 基站、PHS 基站)的发射信号,造成 TD-LTE 基站接收 机灵敏度损失,严重时甚至将无法工作,称为阻塞干扰。出现严重的阻塞干扰时,会造 成 TD-LTE 频带内整体底噪的抬升,表现为宽频干扰。3.1.3 单点峰型干扰 3.1.3.1 单点峰型干扰定义由于其它系统的单频点发射信号(比如非法发射装置)落入 TD LTE 系统接收频段 内, 或当两个或多个 DCS 基站的三阶互调产物 (2f1-f2 或 2f2-f1) 落在 F 频段, 或 GSM900M 基站的二阶互调/二次谐波产物(f1+f2,2f1,2f2)落在 F 频段,表现为单点峰型干扰。3.1.3.2OMC 频域特征根据 PRB 特征波形的审查确定单点峰型干扰小区 单点峰型干扰小区 PRB 波形特点: 100 个 PRB 中,有固定的单点峰型脉冲状突起, 如下图:3.1.3.3干扰排查流程步骤一、单点峰型小区的周边基站小区干扰特性核查 -如果只有本站小区有单点峰型的特点,则进入步骤二,核查确定单点峰型干扰是 否来自共站的 DCS/GSM900 的谐波/互调干扰产物; -如果周边部分小区都有类似的单点峰型干扰特点,则进入步骤三,基本确定单点 峰型干扰来自基站以外的干扰,进行外场扫频测试,确定干扰源; 步骤二、DCS/GSM900 的谐波/互调干扰产物的核查 确定有共站的 DCS1800M 基站/GSM900 基站信息后,可以频点的信息及谐波/互调干 扰的公式(2f1-f2 或 2f2-f1 或 f1+f2,2f1,2f2)初步分析是否存在相关干扰,也可以 通过频点调整、闭站(DCS/GSM),确认是否存谐波/互调干扰; -如果存在共站的谐波/互调干扰,则进入步骤四处理解决; -如果不存在共站的谐波/互调干扰,则可能是基站外干扰,进入步骤三进行外场 扫频测试,确定干扰源。 步骤三、外场扫频测试确定干扰源 外场扫频测试确定干扰源, 主要是应用具有时域扫频功能的频谱仪及三角定位查找 干扰源的基本原理,确定外部干扰源的具体位置。 -“时域扫频功能的频谱仪使用方法”见前部章节; -“三角定位查找干扰源的方法应用”见本章节案例。 步骤四、整改方案的确定及实施 -对共站的 DCS1800M 基站/GSM900 基站谐波/互调干扰造成的单点峰型干扰,主要 采用频点调整等手段,使谐波/互调干扰不会落入 LTE 频带内; -对其它外部系统设备发射的信号造成的单点峰型干扰, 需要协调信号发射设备的 所有者,处理解决。3.1.3.4干扰整治措施LTE 系统的单点峰型干扰, 主要是 DCS/GSM 的谐波/互调产物造成的干扰, 以及其它 系统设备发射的单频点信号落入 LTE 频带内造成的干扰。 目前淮安现场发现的单点峰型 干扰源,是公安伪基站的发射信号造成的单点峰型干扰。3.1.3.4.1公安伪基站的单点峰型干扰案例问题描述: 楚州华天手套厂 1 小区根据 PRB 统计为干扰小区,其 PRB 特征波形存 在明显的单点峰型干扰特征,如下:问题分析:分析发现,除楚州华天手套厂 1 小区外,周边若干小区存在类似的单点 峰型干扰问题,包括北堆庄_1、楚州刘庄_1、大董庄_1、三里墩_1、顺河食品站_1 等小 区,峰型干扰的频点位置完全相同,如下:因此,确定该区域小区的单点峰型干扰应该是来自基站外部的干扰设备导致。 进一步分析相关干扰小区,发现有很强的区域及方向性特点:都是 1 小区方向干扰 最强,华天手套厂 1 小区为最强干扰小区。由于干扰最强区域是友商华为设备区域, 现场优化组也联系涟水华为优化组, 调研, 目的是确认涟水华为区域有无这种干扰, 及可能的干扰方位, 从而进一步缩小勘查区域, 快速定位干扰源。 涟水华为优化组核查后, 也发现相关区域的小区有单点峰型干扰信号, 涉及小区有: 淮安涟水南门 LSLF-2 淮安涟水南门 LSLF-3 淮安涟水丽景豪庭 LF-1 淮安涟水丽景豪庭 LF-2 淮安涟水丽景豪庭 LF-3 其中涟水南门 LSLF-2、 3 小区干扰信号强度很大, 达到-60dBm 左右, 表明干扰很强。 结合域、涟水华为区域的干扰源疑似方向及区域,确定下面图片区域为干扰源重点怀疑 区域,安排现场扫频: 在涟水城区南部,优化组通过三角定位法,通过 5 步扫频跟踪排查,最终确定干扰 源:为公安路口车辆监测路灯杆上的天线发出的干扰信号,最强达到-20~30dBm。 扫频过程及干扰源位置如下:现场扫频过程照片如下: 现场干扰源照片及扫频波形如下: 确定为“涟水南门大桥公安伪基站”。解决验证:本干扰源影响了及华为区域 10 多个基站的干扰指标,对 KPI 指标也有 负面的影响。 经过淮安移动公司与公安相关部门沟通,关闭了“涟水南门大桥公安伪基站”。 关闭后,楚州华天手套厂_1、北堆庄_1、楚州刘庄_1、大董庄_1、三里墩_1、顺河食 品站_1 峰型干扰已经消失,如下: 经验总结: 对于基站外部其它系统设备发射信号产生的单点峰型小区的干扰分析, 一般有以下经验: -分析区域小区 PRB 特征波形,是否相关区域众多小区有相同的干扰特点; -一般单点峰型干扰,可能有较强的干扰幅度,先期可以通过相关小区的 PRB 波 形强度定位大致的干扰区域,然后再对疑似干扰源区域进行扫频测试。确定干扰源; -单点峰型干扰源可能种类不定,需要现场不断总结。3.1.3.4.2宽频干扰器案例问题描述: 通过噪声小区分析,发现汇金豪庭 1、开发区剑兰宾馆 1、2、3 小区 存在上行干扰,干扰类型表现为 PRB 特征波形整体抬升类型,且全天干扰电平值比较 稳定。在 PRB 干扰特征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干扰强度频谱上整体抬升到-105dBm 以上, 如下:问题分析: -RSSI 实时观查,不存在不同端口 RSSI 电平不平衡的情况,RRH 硬件没有问题; -收取相关小区 UL combiner 分析, 没有发现邻近小区有帧头偏移不对齐的问题; -开展现场扫频测试,在相关小区区域,优化组通过三角定位法,通过 4 步扫频 跟踪排查,最终确定干扰源:为招投标局内的宽频干扰器,最强达到-70dBm。 扫频过程及干扰源位置如下: 第 1 步:汇金豪庭楼顶的多方向扫频: 1 方向出现干扰信号较强( -100dBm ~ -105dBm),2、3 方向较弱(-120dBm),干扰信号波形有整体抬升的特点; 第 2 步:开发区剑兰宾馆楼顶楼顶平台的多方向扫频: 发现干扰较强信号来东边 方向(-90dBm); 第 3 步:开发区剑兰宾馆附近步行扫频测试:发现招投标局楼附近干扰信号较强 (-80dBm),干扰源明显来自招投标局大楼,有疑似干扰器; 第 4 步: 招商局楼内扫频: 发现很强的宽频干扰信号, 三楼卫生间附近达到-70dBm, 确认为宽频干扰器,干扰波形如下:解决验证:通过协调确认,2、3G 设备在此区域相关小区也存在被干扰的情况, 也是由于招投标局内的宽频干扰器造成的; 建议后期协调相关部门对干扰器进行处理。 经验总结:对于宽频干扰器对 LTE 小区造成的干扰,一般有以下特点: -小区 PRB 特征波形干扰分析,一般整体 PRB 底噪抬升; -一般区域内有数个基站,在干扰器相关方向存在 PRB 整体抬升型干扰,距离干 扰器最近的基站,可能 3 个小区都存在 PRB 整体抬升型干扰; -可以通过时域、频域扫频仪,通过三角定位方法,现场细致扫频勘查,逐步确 定干扰源。3.2 系统内干扰 3.3 远距离同频干扰案例 3.4 远距离同频干扰定义远端干扰,是远端基站的同频信号产生的干扰有三种可能的传播机制,包括高站 信号的传播、大气波导传播、海市蜃楼似的大气折射 高站信号的传播:高站干扰源到被干扰基站的天线之间的无线传播条件好,甚至 有大量的 LOS 径,导致大距离的传播损耗小,在特定的天气情况下,大气中的介质密 度受到影响,会使传播损耗比平时更小,这样有可能在特定的天气情况下,出现较严 重的远端干扰。 大气波导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在雷达的应用已得到测试和验证,可使雷达信号作 用距离大大增加,使雷达定位出现错漏。 海市蜃楼似的大气折射:光也是一种电磁波而且是一种频率远高于 2G 的电磁波, 海市蜃楼会发生,2G 的电磁波采用这种方式获得远距离传播也有可能。3.5 淮安远距离同频干扰问题描述淮安 4、5 月以来不断突发在凌晨 0 点~8 点 KPI 指标恶化的现象,RRC 接入成功 率可以从 99%以上波动到 90以下; 无线掉线率可以从 0.5%以下, 波动到 5%以上。 现场初步分析发现指标波动的时间段与 RSSI 上升的时间段吻合;RSSI 与 KPI 指 标波动的小区都是 F 频段小区,外部干扰是可能造成设备区 KPI 指标波动的原因。 现场关于干扰范围及干扰程度的分析: 1、现场干扰范围 现场统计的高干扰时段小区请求数超过 1000 次,RRC 建立成功率跌到 99%以下的 站点位置制作成位置图(红点的站点为 KPI 受影响),如下图所见,可以确认高干扰 时段整个淮安地市(市区,郊县)都受到影响。 (同时每次高干扰时段也和华为确认, 他们也同时发生的干扰) 扰影响。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2、现场干扰程度淮安RRC建立成功率盐城 扬州 泰州下面 3 图为现场通过 PRB noise 做了一些对比统计,如下:8-1 0点 8-1 13点 8-2 2点 8-2 15点 8-3 4点 8-3 17点 8-4 6点 8-4 19点 8-5 8点 8-5 21点 8-6 10点 8-6 23点 8-7 12点 8-8 1点 8-8 14点 8-9 3点 8-9 16点 8-10 5点 8-10 18点 8-11 7点 8-11 20点 8-12 9点 8-12 22点 8-13 11点 8-14 0点 8-14 13点 8-15 2点 8-15 15点 8-16 4点 8-16 17点 8-17 6点 8-17 19点 8-18 8点 8-18 21点 8-19 10点 8-19 23点 8-20 12点 8-21 1点 8-21 14点 8-22 3点 8-22 16点 8-23 5点 8-23 18点 8-24 7点 8-24 20点 8-25 9点 8-25 22点 8-26 11点 8-27 0点 8-27 13点波形是基本一致的,说明目前的高干扰并非一个地市,而是整个苏北地市都受该强干1) 指标最差时段 D / F 上行 PRB NOISE 情况如下: F 频段底噪明显偏高同时将 8.1 日-8.27 日高干扰时段苏北 4 个地市的 RRC 建立成功率对比,可以看出 2) 指标正常时段 D 一致。/ F 上行 PRB NOISE 情况如下: F 频段底噪和 D 频段趋于3) F 频段干扰时段和正常时段 PRB NOISE 对比情况,干扰时段全网的 PRB 提升了 5-7 个 dB。现场针对干扰进行的排查:RRH UL combiner log 分析。 为了搞清这类干扰我们补充说明一下 TD-LTE 帧结构: TD-LTE 技术帧长为 10ms, 包含 2 个 5ms 的半帧 (类比于 TD-SCDMA 技术的子帧) ; 这两个半帧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图 3 所示。每个半帧又包含 5 个 1ms 子帧 (类比于 TD-SCDMA 技术的时隙),其中前半帧的第二个子帧必须配置为特殊子帧,用 于承载 DwPTS、GP 和 UpPTS 信号。TD-LTE 帧结构示意图1)高干扰时段挑选站点收取 UL combiner log 进行分析,如下: 从下图的 UL combiner log 能够看到的情况是,干扰主要出现在 UpPTS 上,其次 在 Ul subframe 的开始几十 us。如果只是从 U 帧来看,RRH 远未达到饱和(印证看并 非 RRH 阻塞),看不见的时间如:Calibration 时是否收到干扰.2)为了分析干扰的时域特征,现场按照以下方法抓取高干扰时段的 UL combiner log: (step1) 先立即抓取一份 UL combiner log; (step2) 将这个站上的三个小区的 gpsFrameOffset 改为 37632( 相当于再滞后 500us),抓取 UL combiner log; (step3) 将这个站上的三个小区的 gpsFrameOffset 改为 33792( 相当于再提前 500us),抓取 UL combiner log; (step4) 将这个站上的三个小区的 gpsFrameOffset 恢复为 35712。 分析结果如下: gpsFrameOffset=default(35712)时, 看到 S 帧 UpPTS 和 U 帧前面总共 240us 左右 有较为明显的强干扰。往后看(gpsFrameOffset=37632),发现 U 帧尾巴 524us 很干净,说明干扰有一定 时域性。往前看(GpsFrameOffset=33792),发现 U 帧前面 300us 有微弱干扰,再往前干扰 很强,而且看见的信号非常像 LTE 信号类似导频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由于我司 F 频 段是 Config2/5,我们基站应该不会在 UpPTS 前面很近的地方发送下行信号,怀疑是 友商在某种异常情况下帧偏移出错往后错位, 导致下行信号强烈干扰到我司上行信号。 3)研发同事给出了两种问题解决思路: A)适应干扰:继续在高干扰复现时下,通过调整参数来适应该干扰。 B)规避干扰:建议推迟 gpsFrameOffset 大约 240us,躲开干扰。这个方法需要 在淮北将我们的 F 频段 Cluster 统一调整 gpsFrameOffset。(不可行) 4)后期又进行了部分 UL combiner log 的收集与分析,具体如下: 挑选一个测试站点将 gpsFrameOffset 修改为 29952,并将 subframeAssignment 从 sa2 改成 sa1,收取干扰时段的 UL combiner: 修改 gpsframeoffset 到 29952 后, 图形如下,可以看到中间 s 帧原本 GP 的位置还 是存在信号(干扰)。将站点频段 MHZ 改成 MHZ,同时减小了参考信号的发射功 率:可以看到 s 帧还是存在其他信号的,改频点没有起到作用,后面 u 帧也有干扰,可 能是小灵通等本身存在于这个频点的信号。 3.6 淮安远距离同频干扰的参数调整考虑到短期内无法定位干扰源,或者印证就是由于大气波导等因素导致,所以现 场针对高干扰的复现,进行参数修改,来适应干扰对业务的影响: 1)RRC 建立成功率 第一阶段测试: ? Enb::spare8 从 32 改为 35872,这样提高了 MSG5 信令传输的可靠性,有效地 提升 RRC 建立成功率; 测试结果: 根据下图所示,参数修改前后,站点的 RRC 建立成功率有较大提升。下图专门节选参数修改后的 173 站点与全网的对比图: 第二阶段测试: ? Enb::spare8 从 32 改为 32800(first250msMaxMCS=0, first250msMaxMCSactivationFlag=1), 目的是将 RACH 接入前 250ms 的 MCS 限制为 MCS0, 再次提高了 MSG5 信令传输的可靠性, 有效地提升 RRC 建立成功 率; ? ? rachMsg4ForceMCSmin 从-1 改为 0, 目的是将 RACH msg4 的 MCS 限制为 MCS0; dynamicCFIEnabled 从 true grant 受干扰的程度; ? pDCCHPowerControlMaxPowerDecrease 从 3 改为 0, 目的是让下行 grant 的 PDCCH power offset 不降低。 改为 false, 目的是将 CFI 固定为 3,减少下行测试结果: 根据下图所示,工参修改前后,站点的 RRC 建立成功率较第一阶段的测试又有一 定提升。 第三阶段测试: (增加以下的参数主要针对高干扰对 RRC 建立成功率及掉线率的影响) ? p0UePUSCH 这是上行功控的公式里的一个因子,7 是最大值。是通过提升 ue 的发射功率来增加接入率 ? pUSCHioTControlThresh2 这是一个保护门限,超过这个门限值后,enb 强制 所有 UE 用 target SIR=0 来调度而拒绝任何功控命令。也就是说只要超过这 个门限值,ue 就会降相应功率。 ? uLMultiAntennaGain 的 value index &8&index8 就是第八个 antenna port, 这个参数意思是降低从 L1 报上来的平均 sinr 值, 使得初始 MCS 也随之降低。 ? isUplinkGrantStretchEnhancementEnabled 关闭 PUSCH PRB 的拉伸。PRB 拉 伸意思就是在 UE 少的时候让其占用更多的 PRB 资源。 ? pUSCHPowerControlAlphaFactor 下行路损的一个补偿因子,设成 1 就是完全 补偿。完全补偿的目的也是提升 UE 功率。 ? maxSIRtargetForFractionalPowerCtrlFPC 会根据无线环境 (路损) 调整 PUSCH 的 SIR 值,这里限制 SIR 值在 25 以下。 ? uplinkSIRtargetValueForDynamicPUSCHscheduling 动态 PUSCH 调度的初始 SIR 值为 25。 ? ltetddcell: spare9=5120,Harq 多少次进入状态机,这里将该参数设定为
次。 ? initialL1MeasurementReportingTimerL1 报 P-CQI, BF weight, SRS sinr, timestability, spatialstability, PUCCH SINR 等测量的计时器,设成 10ms 是为了让 enb 更快速的进入和退出状态机。 ? LteCellTDD:spare5= 818692 (bit12:14 要置成 7)当进入状态机后,会一直 强制 Target SINR 为 25。 测试结果: 根据下图所示,增补的参数修改前后,站点的 RRC 建立成功率较第二阶段的测试 有一定提升。 未修改参数站点的平均 RRC 建立成功率为 96.40%(个别恶化由于高校站点用户过 多),修改参数站点的平均 RRC 建立成功率为 99.53%。 RRC Connection Success Rate1.2 1 0.8 0.6 0.4 0.2 0 10-1 0点 10-1 3点 10-1 6点 10-1 9点 10-1 12点 10-1 15点 10-1 18点 10-1 21点 10-2 0点 10-2 3点 10-2 6点 10-2 9点 10-2 12点 10-2 15点 10-2 18点 10-2 21点 10-3 0点 10-3 3点 10-3 6点 10-3 9点 10-3 12点 10-3 15点 10-3 18点 10-3 21点 10-4 0点 10-4 3点 10-4 6点 10-4 9点 10-4 12点 10-4 15点 10-4 18点 10-4 21点 10-5 0点 10-5 3点 10-5 6点 10-5 9点 10-5 12点 10-5 15点 10-5 18点 10-5 21点 10-6 0点 10-6 3点 10-6 6点 10-6 9点 10-6 12点 10-6 15点 10-6 18点 10-6 21点 10-7 0点 10-7 3点 10-7 6点 10-7 9点 10-7 12点 10-7 15点 10-7 18点 10-7 21点 Whole Networks new Patch Pilot Sites(173)1)掉话率方面: a) 根据之前收取了 NPO 数据、uecallp、calltrace、DDT; 从 trace 看下来主要可能由于干扰引起的掉话原因有 2 类:RLF 和 RIF,从流程上 看都是上行的反馈和上行的测量没有上来导致的掉话。但是目前不能由此判断这是由 于干扰引起还是覆盖本身原因。所以需要继续收取 ue log 分析 ue 侧的异常行为。 目前我们修改下列参数: ? pUSCHioTControlThresh2 从 20(dB)改为 60(dB), 目的是调整基站自动控制 上行 IoT 的策略,现在 IoT 超过 20dB 后上行功率会减少较多,调整后上行功 率不会过分减少; ? uLMultiAntennaGain 的 value index &8&的数值从 6.5 改为 2,其他 index 的值不变, 原因是现在远端干扰只在 U 帧的前面几十 us,导致测量的上行 SINR 会偏高,调整后会使上行初始调度趋向保守,MCS 从较低的 MCS 开始逐 步提升。 测试结果: 根据下图所示,参数修改后,测试站点的掉话率改善尚不明显; (1) 针对掉话率的问题,9 月底进行了第二阶段的测试,主要是增强型补丁方案: 针对这种突发的强干扰情况,我们也对产品进行了一些改进和增强。 A、增加了干扰时段的功率密度: 对于单个用户,在检测到干扰时候,增加上行的功率密度,增加用户信号,防止 有用信号淹没于噪声之中,从而保证通话质量。而在非干扰时段,恢复正常功控来防 止用户间的互干扰。 B、增强了 L2 的调度算法 改动了 L2 的调度算法, 增加了检测干扰机制。 一旦检测到某些资源块受到了干扰, 会将这些资源块置零,不予调度。这样可以提高整体的资源块调度质量。在其他的不 受干扰的资源块用更高阶的调制方法传输,用来补足前面资源块不调度的一点损失。 同时,对于单个用户,因为本身资源块就是按照一定算法随机分配。所以如此改 动不会影响用户的正常速率或者其他负面影响。只有在用户饱和时,会导致更快速地 向其他小区进行负载平衡。 C、增强 L1 对干扰信号的检测和抑制针对干扰情况,在 FPGA 里面调整了底层对干扰信号滤波的门限,并对干扰进行了 抑制。 L1 在收到上行参考信号后先做初步的信道估计(比如:最小均方误差估计、迫零 估计),之后将信道估计的结果送入一个频域的块移动滤波器,输出的结果用于最后 的维纳滤波。在这个流程中块移动滤波器的滤波半径对滤波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加 大滤波半径可以收到相对好的效果,但是同时增加了 L1 DSP 的计算量。这里通过加大 块移动滤波器的滤波半径、牺牲 L1 CPU load 的方法在 L1 信道估计侧增强抑制噪声/ 干扰的效果。 因为我们选择的元器件本身有比较宽裕的硬件剩余,所以稍微增加一点硬件的负 载并不会对产品整体的稳定性造成任何不良影响。测试结果: 根据下图所示,增补的参数修改前后,站点的掉线率较之前的阶段的测试有明显 提升。 未修改参数站点的掉线率为 0.97%(个别恶化由于高校站点用户过多),修改参数 站点的掉线率为 0.57%。Context Drop Rate0.035 0.03 0.025 0.02 0.015 0.01 0.005 0 10-1 0点 10-1 5点 10-1 10点 10-1 15点 10-1 20点 10-2 1点 10-2 6点 10-2 11点 10-2 16点 10-2 21点 10-3 2点 10-3 7点 10-3 12点 10-3 17点 10-3 22点 10-4 3点 10-4 8点 10-4 13点 10-4 18点 10-4 23点 10-5 4点 10-5 9点 10-5 14点 10-5 19点 10-6 0点 10-6 5点 10-6 10点 10-6 15点 10-6 20点 10-7 1点 10-7 6点 10-7 11点 10-7 16点 10-7 21点Whole Networks new Patch Pilot Sites(173)3.7 淮安远距离同频干扰的优化总结经过 2 个多月的努力,共历经 3 个阶段,目前淮安采取的 F 频段干扰改善措施作 用明显,淮安现网指标及客户感知均有了明显改善。 未修改参数站点的平均 RRC 建立成功率为 96.40%,修改参数站点的平均 RRC 建立 成功率为 99.53%。 未修改参数站点的掉线率为 0.97%,修改参数站点的掉线率为 0.57%。3.8 GPS 故障或帧头偏移不对齐 3.9 帧头偏移不对齐干扰定义TD LTE 系统内部,某个小区的帧头偏移不对齐,导致该小区的下行信号落入其它 正常小区的上行时间内,造成对其它正常小区严重的上行干扰。3.10 OMC 频域特征帧头偏移不对齐干扰小区 PRB 波形特点: 100 个 PRB 中, 表现为整体抬升, 如下:帧头偏移不对齐扰小区一个显著特点是:帧头偏移不对齐小区会影响周围一片小 区的上行干扰指标, 相关的受影响干扰小区, 地理区域一般比较大 (可能 20 公里以上) , 干扰基站比较多(可能几十个基站),同时受干扰小区有比较明晰的干扰方向性(指 向帧头偏移不对齐小区)。干扰强度随着与偏移基站的距离远近呈逐步干扰下降的趋 势,另外由于个别基站存在天线方向接反等现象,因此少量站点存在指向错误为正常 现象。3.11 干扰排查流程步骤一、帧头偏移不对齐干扰源的勘查确定 确定帧头偏移不对齐小区大致地理范围后,我们可以: 1)现场 JDSU 的扫频测试分析,可以通过软件数据输出帧时延 Delay (usec)的数 值判断问题小区的 PCI,从而确定帧头偏移不对齐小区; 2)选择强干扰中心区域的几个基站,采用的上行干扰分析工具 UL combiner 的 收集分析,可以解出存在帧头偏移不对齐的小区的 PCI,从而确定帧头偏移不对齐小 区;3.12 干扰整治措施目前淮安现场发现的帧头偏移不对齐小区干扰源, 是友商大唐区域的某基站的 GPS 隐性故障,造成相关小区帧头偏移不对齐,引起邻近的大片域基站小区及部分大唐基 站的小区上行干扰。3.13 “前马”基站 GPS 帧头偏移干扰案例问题描述:淮安 2104 年 8 月 31 日后,干扰小区突增: 从 60 个左右上升到 200 多个。新增的干扰小区,其 PRB 特征波形都是整体抬升的干扰特征,如下:发现新增干扰小区主要在淮安南部,南部区域干扰严重: 南部与友商大唐设备区 域交界处,干扰最强;越往北部越弱;同时看到 2、3 小区强干扰小区较多,有明显的 方向性,似乎干扰从南方大唐设备区域而来。 问题分析: 1)UL combiner 的收集分析: 干扰区域区挑选 2 个站点(各收取了 2 个小区的 UL combiner log),解出波形 如下 HUAfanjidahuaLF_1/ HUAfanjiLF_1:(有鱼刺状干扰)导频干扰分析:从上行系统数据解析发现 HUAfanjidahuaLF_1,HUAfanjiLF_1, 都有一个 PCI=300 的强干扰在干扰区域基站附近,怀疑这个站 GPS 不同步。 查数据库,疑似大唐洪泽前马 LF_1 的小区 PCI=300,方位角:0 度。大唐前马基 站位置如下图: 2)JDSU 的扫频测试分析:对/大唐交界区域,进行了 JDSU 扫频测试,结果如下: 发现帧时延 Delay (usec)的数值为-4119 左右的一个异常小区,其 PCI=300。我 司站点的帧时延 Delay (usec)一般在 -666~-693 之间:3)核查确认帧头偏移不对齐小区:经过基站数据库核查,该区域 PCI=300 的小区是大唐设备区域的前马基站小区。 解决验证: 通过关闭 “前马” 基站, 验证了对其它小区上行干扰的影响。 关闭前, 实时观查相关小区的 RSSI,RSSI 值很高(-70dBm),如下:关闭后,实时观查相关小区的 RSSI,RSSI 值恢复正常值(-90dBm),如下:联系大唐设备工程师,他们确定前马基站本身的参数设置(GPS 偏移参数),没 有问题,可能是基站隐性故障;大唐工程师也确认,前马基站的 GPS 跑偏,对大唐区 域的干扰指标也有较大影响。 经验总结: 对于帧头偏移不对齐小区,会导致周边大量邻近产生上行干扰小区,干扰范围可 以超过 20 公里以上; 本案例提供了通过以下方法定位帧头偏移不对齐小区: -UL combiner log 的收集分析,确定帧头偏移不对齐小区的 PCI; -JDSU 的扫频测试,也能确定帧头偏移不对齐小区的 PCI。3.14 基站隐性故障 3.15 基站隐性故障干扰定义由于基站设备故障(有时无显性告警,隐性故障),包括 BBU(B 板、C 板)、RRH 等硬件的故障,可能导致相关小区的上行干扰电平较高,并影响 KPI 指标,称为基站 隐性故障干扰。3.16 OMC 频域特征根据 PRB 特征波形的审查确定基站隐性故障干扰小区 基站隐性故障干扰(RRH 故障)小区 PRB 波形特点: 100 个 PRB 中,表现为问题 小区所有 PRB 干扰电平都整体抬升,如下图:3.17 干扰排查流程步骤一、基站隐性故障干扰小区的核查确定 -单个小区存在 PRB 上行干扰电平的整体抬升,初步怀疑为基站隐性故障干扰 (RRH 故障)小区,时段上全天 24 小时都存在干扰; -在 SAM 网管上,菜单:工具―&统计―&Enb 无线测量,选择需观察的基站名,按 确定实时观察 RSSI 统计, 如果发现存在 8 个通道中 RSSI 异常不平衡的状况,可以判 断为 RRH 存在故障。个别通道 RSSI 实时统计 步骤二、整改方案的确定及实施 -对故障 RRH 的跳纤进行核查处理; -更换故障 RRH。3.18 干扰整治措施由于基站设备故障(有时无显性告警,隐性故障),导致相关小区的干扰,目前 干扰专项整治过程中,发现有 RRH 故障导致的小区上行干扰(RSSI 不平衡),及 C 板 隐性故障导致的小区下行干扰(下行杂散高)。3.19 RRH 硬件故障干扰-RSSI 不平衡问题描述:发现北堆庄_1、小区存在干扰,在 PRB 干扰特征的特点是:干扰强度 频谱上整体抬升到-105dBm 以上,如下:问题分析:SAM 上对北堆庄 1 小区的 RSSI 进行实时观查,发现 8 个通道 RSSI 不 平衡,正常通道 RSSI 值为-92dBm 左右,但是个别通道 RSSI 实时统计电平值很高:达 到-50dBm!如下: 因此,基本确认,北堆庄_1 小区的 RRH 存在隐性故障。 解决验证:工程人员现场处理确认:北堆庄 1RRU 的天线校准有问题,已经换过跳 线,没有效果;确认为 RRH 故障,更换 RRH 后,上行干扰指标正常:经验总结:对于小区 RRH 硬件故障,导致的 PRB 波形抬升形成的干扰小区一般有 以下特点: -小区 PRB 特征波形干扰分析,一般整体 PRB 底噪抬升; -小区的 RSSI 实时观查,一般 8 个端口中,有个别端口 RSSI 极度异常,比如值 很大或异常,RSSI 不平衡; -RRH 硬件故障造成的干扰小区,一般 KPI 指标较差,需要立即更换硬件解决问 题。 3.20 大话务场景干扰电平抬升 3.21 大话务场景干扰简述大话务场景干扰属于系统内同频干扰。 TD-LTE 系统中,同一个小区内的不同用 户不能使用相同频率资源(多用户 MIMO 除外),但相邻小区可以使用相同的频率资 源。不同小区的 UE 间发射的上行信号将会产生干扰,也称为系统内干扰。这种系统内 的干扰,会随着话务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大话务的场景下会更大。 在设备区,可以通过统计观察小区的“V 型干扰”程度,评估大话务场景下的干 扰情况。3.22 OMC 频域特征2014 年 9 月以来,淮安现场开始出现较多“V 型干扰小区”,这些干扰小区,在 PRB 波形特征图上有相同的特点,表现为前后高、中间低的 V 型特点,如下图:3.23 V 型干扰的初步分析V 型干扰的受干扰的 PRB 数量,根据干扰强度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从 5 个到 50 个不等。淮安现场 9 月份后,V 型的小区有逐渐增多的趋式。如下: 分析 V 型干扰小区在空域上的分布,并制做分布图,如下:主要集中在市区、淮 阴区北、大学城和楚州区域,基本上是话务比较密集的区域。。分析 V 型干扰小区的全天的干扰电平波动情况:总体看白天业务量高的时段干扰 强度偏大。3.24 V 型干扰小区详细指标分析及产生原理 3.25 V 型干扰的历史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全网多天的 PRB 均值特征波形的发现:从 9 月 12 日开始,淮安全网 PRB 特征波形开始出现明显的 V 型抬升。 F 频段小区 V 型抬升较高,对淮安全网 F 频段 1、2、3 小区分别制做 PRB 特征波 形图, 3 个方向干扰抬升强度几乎相同,没有方向性,属于全网区域 V 型底噪抬升。 如下图:D 频段小区也有 V 型干扰特点,只不过 D 频段 V 型干扰小区数量要较 F 频段少、 抬升幅度要较 F 频段低。D 频段小区 V 型特性明显的前 100 个与 V 型特性不明显的中 间 300 个小区的平均 PRB 特征波形如下:看到 D 频段小区 V 型底噪抬升也与 F 频段一样, 有几乎一模一样的 V 型波形图:推 测 V 型干扰波形应该不是外部干扰,而是来自 LTE 系统内部! 从 KPI 指标上看,也能看到:V 型特征明显的小区平均流量较大:V 型干扰抬升较 高的小区基本出现在业务量大的区域。因此,确定该区域小区的单点峰型干扰应该是来自基站外部的干扰设备导致。 3.26 V 型干扰小区的产生原理经过与研发部门沟通确认,V 型干扰是由于手机的上行分配机制引起的。 手机的上行分配机制:V shaped bias---指在整个带宽上对于 FD 的用户加一个优 先级的偏置,这个偏置对应的在带宽两端比较高,中间低,类似一个 V 字。这样做的 目的是为了让上行资源尽可能的少分段,造成资源浪费,因为上行的资源分配必须满 足连续同时还要是 2,3,5 的倍数。当然这样做有可能造成资源都是从两端开始分。 V shaped bias 这个功能为了解决多用户小 PRB 调度时,引起上行带宽过多碎片 的问题,碎片越多会导致 PRB 的利用率降低。 所以在对 FDS 用户小包调度时,调度偏 向于将 UE 尽量分配到带宽的边缘, 从而提高 PRB 的利用率,提升整网性能。 V shaped 形状如下:上图可以看到 priority 按照 V sharp 的方式来组织之后,保证了只要有空余的 PRB 可以分配给这个 UE,对应的分配位置就一定是从两端向中间进行分配的。这样实 际网络中在 CELL 中小包 UE 比较多的时候,就会出现 PRB 分配集中在带宽的两边, 而此时中心带宽又没有 UE 分配,这样可能会造成对同频邻区带宽边缘的干扰大于带 宽中间位置。 设 A 代表在整个带宽中所处的位置比较靠中央的 RB 资源,B 代表在整个带宽中所 处位置靠近边缘的 RB 资源,因为 B 被分配的概率大于 A,故在同一个时间,工作在 B 上的 UE 的数目高于工作在 A 上的 UE 的数目,因为是同频组网,那么在 B 接收到的干 扰从平均的角度就应该高于 A 上的干扰,因为功控的作用,当 B 接收到的干扰从平均 的角度高于 A 上的干扰时,会引发工作在 B 上的 UE 的平均发射功率也高于工作在 A 上的 UE,这就进一步抬升 B 上的干扰。 通常情况下,手机的发射功率有限,在功控的作用无需很大功率发射。只有当存 在外部干扰时,因为底噪抬升,网络 Enb 通过功控调整提升手机发射功率,从而产生 V 型干扰底噪。3.27 V 型干扰小区的参数说明除了设备本身的上行资源分配机制形成上行的 V 型电平抬升,系统参速滑配置也 会对 V 型电平抬升造成影响。 淮安现场观查到的是 9 月 12 号后, V 型抬升更加明显了, V 型干扰小区逐渐增加。 核查 9 月 11 号淮安现场全网调整了抗大规模干扰的相关参数, 其中某些参数可能 使终端上行功率变大了(应对大规模外部干扰),但同时形成了上行 V 型抬升更加明 显。 参数调整中,下面所列参数可能导致手机上行发射功率增加。参数名 原始 值 0 修改值 参数解释及效果 这是上行功控的公式里的一个因子,7 是最大值。是 通过提升 ue 的发射功率来增加接入率 这是一个保护门限,超过这个门限值后,enb 强制所 pUSCHioTControlThresh2 20 60 有 UE 用 target SIR=0 来调度而拒绝任何功控命令。 也 就是说只要超过这个门限值,ue 就会降功率。pUSCHPowerControlAlphaFactorp0UePUSCH731下行路损的一个补偿因子,设成 1 就是完全补偿。完 全补偿的目的也是抬 UE 功率。 FPC 会根据无线环境(路损)调整 PUSCH 的 SIR 值, 这里限制 SIR 值在 25 以下。 动态 PUSCH 调度的初始 SIR 值为 25 当进入状态机后,会一直强制 Target SINR 为 25maxSIRtargetForFractionalPowerCtrl uplinkSIRtargetValueForDynamicPUSCHscheduling LteCellTDD:spare5= 818692 (bit12:14 要置成 7)16 1625 25 818692因此, 淮安现场 V 型干扰小区的增加, 首先是由于设备本身的上行资源分配机制, 会造成上行 V 型电平抬升,其次,由于参数的调整,增加了手机的上行发射功率,导 致 V 型电平抬升更高,V 型干扰小区数量增多。3.28 V 型干扰小区的经验总结对于 V 型小区的干扰分析处理,一般有以下经验: -V 型 PRB 特征波形小区,是 LTE 系统内部终端上行信号形成的,其强度与相关 区域的业务量有关;业务量大的区域,V 型抬升更高,更容易形成 V 型干扰小区; -V 型干扰小区,与上行功率参数配置相关,终端上行功率越大,区域的整体 V 型抬升更大,越容易形成 V 型干扰小区; -可以通过上行功率参数的优化配置, 既对抗 LTE 系统外部的干扰, 又避免对 LTE 系统内部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四、 D 频段干扰整治4.1 D 频段干扰简介TD-LTE D 频段目前淮安现场用 D1、 D2 频点的频带范围是: M 及 2595~ 2615M。与现网 D 频段相近的其它系统有 2500MHz 以下的 WLAN 和北斗卫星、2690MHz 以上的无线电导航和气象雷达系统,以及 MHz 频段内的广播电视多路微波 分配系统(Microwave Multichannel Distribution System,简称 MMDS)之间可能存 在干扰问题。此外,D 频段内多家 TDD 运营商间也可能存在干扰问题。 本次淮安现场干扰专项整治中,虽未发现明显的其它系统对 LTE 的干扰情况,但 是也分析处理了少量 D 频段干扰的案例。4.2 D 频段干扰案例 4.3 D 频段整体抬升型干扰的案例问题描述:D 频段小区城置龙湾 D1,PRB 特征波形为整体抬升型(前半部有台阶 特征波形),如下图:(城置龙湾 D3 干扰电平正常)问题分析:在对城置龙湾小区得 KPI 关联分析中,也发现干扰小区的 RRC 建立计 数器存在异常:有干扰的城置龙湾 D1 小区,MSG1、MSG2 比 MSG3 的数量异常高,而没 有干扰的城置龙湾 D3 小区,MSG1、MSG2 与 MSG3 的数量基本相当,如下表:如下表:HUAchengzhilongwanxiaoquLD_1 11/01/ VS_RACH_contention_preamble(L1 11/01/ / / / 22206 VS_RACH_contention_access_rsp(L13010) VS_RACH_ContentionResolution(L13012) VS_RRC_cnx_req(L12301_00_SI) RRC_ConnEstabSucc_Sum(L12302) VS_RRC_cnx_fail(L12302_20_CI) VS_RRC_cnx_succ_rate(L12302_11_CI)(%)7 796 21 97.43%2 893 9 99.00%7 748 9 98.81% 221 0 100.00%9 444 5 98.89%HUAchengzhilongwanxiaoquLD_311/01/11/01/ 810 530 450 440 440 0 100.00%11/01/ 468 348 284 263 262 1 99.62%11/01/ 109 93 55 51 50 1 98.04%11/01/ 473 256 232 214 213 1 99.53%VS_RACH_contention_preamble(L13008) VS_RACH_contention_access_rsp(L13010) VS_RACH_ContentionResolution(L13012) VS_RRC_cnx_req(L12301_00_SI) RRC_ConnEstabSucc_Sum(L12302) VS_RRC_cnx_fail(L12302_20_CI) VS_RRC_cnx_succ_rate(L12302_11_CI)(%)568 395 307 297 296 1 99.66%MSG1/MSG2 比 MSG3 异常的高,而 RRC 建立成功率正常,说明 MSG1 有“虚检”现 象,可能意味着有外部杂乱信号,造成 nodeB“虚检”,计数为 MSG1。这从另外一个 侧面反映相关小区的方向可能收到干扰信号。 为了进一步定位干扰是与基站内部有关,还是与外部环境有关,我们采取 2 步处 理分析步骤: 1、reset 相关小区(是否有隐性硬件故障),城置龙湾 D1 小区干扰仍存在; 2、光纤对调:对 1、3 小区的光纤进行了对调,排查问题是 BBU 设备内部(B 板 以内)的问题,还是 BBU 设备外部(RRH、天馈)的问题。 光纤对调后,干扰小区跟着 RRH、天馈走,城置龙湾 D3 小区变成干扰小区,城置 龙湾 D1 小区变成正常小区,如下(干扰电平未加 10.8dB):以上说明干扰原因来自 BBU(B 板/C 板)以外,与 RRH、天馈、环境等相关性大。 光纤进行了对调后,城置龙湾 1、3 小区不仅干扰现象发生了对调,RRC“虚检” 现象也发生了对调:说明可能确实相关小区方向收到了干扰信号,干扰来自外部,RRC 统计变化如下:光纤倒换时间, 日,9~10 点左右。HUAchengzhilongwanxiaoquLD_1 11/03/20 14 08:00 VS_RACH_contention_preamble(L13008) VS_RACH_contention_access_rsp(L13010) VS_RACH_ContentionResolution(L13012) VS_RRC_cnx_req(L12301_00_SI)
/03/20 14 09:00
/03/201 4 10:00
/03/201 4 11:00 546 326 271 267 11/03/201 4 12:00 470 278 248 247 11/03/201 4 13:00 548 288 163 146HUAchengzhilongwanxiaoquLD_311/03/20 14 08:0011/03/20 14 09:00 713 438 411 36011/03/201 4 10:00
644 65011/03/201 4 11:00
11/03/201 4 12:00
11/03/201 4 13:00
VS_RACH_contention_preamble(L13008) VS_RACH_contention_access_rsp(L13010) VS_RACH_ContentionResolution(L13012) VS_RRC_cnx_req(L12301_00_SI)654 403 377 353RRC 的统计也进一步说明了干扰信号可能来自相关小区方向的外部环境。 解决验证:城置龙湾 1、3 小区对调光纤后,目前 3 小区是干扰小区,KPI 统计 3 小区 MSG1、 MSG2 异常高于 MSG3。 现场对城置龙湾 1、 3 小区方向进行了上行扫频测试: 1、3 小区未发现明显干扰信号。现场勘查:城置龙湾小区天线挂高在 18 层居民楼顶, 挂高 50 米以上,为电下倾可调排气管天线。楼顶目视覆盖较远,如下图:天馈勘查发现: 干扰较大的小区天馈(目前是 3 小区)电下倾为 2 度; 干扰正常的小区天馈(目前是 1 小区)电下倾为 12 度(最大电下倾)。 由于现场扫频未发现明显干扰信号(PRB 干扰特征的信号强度也不大,可能很难 通过扫频方法看到干扰),我们城置龙湾 3 小区目前电子倾角只有 2 度,可能覆盖过 远(吸收较多杂散信号,造成干扰)。 现场把城置龙湾 3 小区的电子倾角从 2 度调整为 12 度, 观察 PRB 干扰指标达到正 常值。小区名 城置龙湾_D3PRB 干扰电平 (倾角调整前) -102dBmPRB 干扰电平 (倾角调整后) -120dBm同时,观察城置龙湾_D3 的 RRC 统计中的 MSG1~3 计数,也达到正常:HUAchengzhilongwanxiaoquLD_3 11/06/ VS_RACH_contention_preamble(L13008) VS_RACH_contention_access_rsp(L13010) VS_RACH_ContentionResolution(L13012) VS_RRC_cnx_req(L12301_00_SI)
450 11/06/
355 11/06/
209 11/06/ 4 280以上调整及结果,说明城 D 频段置龙湾小区干扰较大,与天馈挂高过高、倾角过 小有关,可能接收了外部环境中较多的杂乱信号,形成干扰。 经验总结:对于 D 频段整体抬升型干扰小区的分析,一般有以下经验: -D 频段整体抬升型干扰小区一般干扰强度不大,很难用扫频的方法发现干扰信 号,确定干扰源; -D 频段整体抬升型干扰信号,很可能与天线挂高过高,倾角过小有关,吸收了 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杂乱信号,形成干扰; -D 频段整体抬升型干扰信号,可以通过 KPI 统计中的 MSG1/2/3 是否异常来辅助 分析是否有干扰信号造成“虚检”问题; -D 频段整体抬升型干扰, 可以尝试通过倾角调整, 覆盖控制来减弱干扰的影响。4.4 D 频段 gps 告警导致的区域干扰案例问题描述:
日日常监控中,发现全网 RRC 建立成功率降低,经统计为部分小区接 入指标很差导致。过滤 29 日报告 7-8 点报告,rrc 请求大于 20 次,成功率小区 90% 的小区,经 mapinfo 分析,分布集中的区域如下: 接入差小区呈集中分布,区域在大桥南路一带。接入较差的小区有:CellName xiaguanSKL_3 guangxiaxincunSKL_3 NJfangjiaying58haoYQLD_3 xinminluYQLD_3 yijiangmenSKL_1 zhongshanmatouSKL_2 huilongqiaoSKL_3 yuejianglouYQLD_1 yuejianglouYQLD_2 daqiaonanluerSKL_2 xiaoshixincunxiSKL_3 huilongqiaoSKL_1 jinqiaozhuangshichengYQLD_3 xinminluYQLD_1 yancangqiaoYQLD_1 CELL 下关试扩 L-3 光夏新村试扩 L-3 南京方家营 58 号一期 LD-3 新民路一期 LD-3 挹江门试扩 L-1 中山码头试扩 L-2 回龙桥试扩 L-3 阅江楼一期 LD-1 阅江楼一期 LD-2 大桥南路二试扩 L-2 小市新村西试扩 L-3 回龙桥试扩 L-1 金桥装饰城一期 LD-3 新民路一期 LD-1 盐仓桥一期 LD-1 NJfangjiaying58haoYQLD_2 sajiawanSKL_1 daqiaonanluerSKL_1 xinminluYQLD_2 daqiaogongyuanSKL_3 xizhimayingSKL_2 guanshengyuanYQLD_3 sajiawanSKL_3 mingjigangkouyiyuanYQLD_2 sipingluludengzhanRRUYQLDW_1 jingjixueyuanSKL_1 jinchuanmenwaidajieLDZSKLW_1 nanyouSKL_1 xinmenkouSKL_3 yijiangmenSKL_2 yancangqiaoYQLD_3 guanyinliSKL_1南京方家营 58 号一期 LD-2 萨家湾试扩 L-1 大桥南路二试扩 L-1 新民路一期 LD-2 大桥公园试扩 L-3 西止马营试扩 L-2 冠生园一期 LD-3 萨家湾试扩 L-3 明基港口医院一期 LD-2 四平路路灯站 RRU 一期 LDW-1 经济学院试扩 L-1 金川门外大街试扩 L-1 南邮试扩 L-1 新门口试扩 L-3 挹江门试扩 L-2 盐仓桥一期 LD-3 观音里试扩 L-1将这部分小区单独创建 workingzone 统计,可以看到,该部分小区从 28 日 19 点 开始,RRC 接入开始变差,由之前的 99%以上降到 40%左右,掉线率上升到 25%左右, 同时可以看到,上行高 bler 的占比,从之前的 60%左右上升到了 93%,TX1 口的 rssi 上升到了-77 左右。 由上,我们怀疑该区域接入,掉线指标变差是由于出现了干扰导致。之后为确定 干扰源,采取的手段如下: a) 与华为确认,有无新建 D 频段路灯站,有无替换大唐站点,华为反馈无该类工 程。 b) 因该区域与大唐交界,与大唐确认,大唐周边站点是否存在 RRC 接入问题,是 否存在干扰现象,大唐反馈该区域指标正常。 c) 卡特自身站点的 GPS 帧偏移参数,子帧配置,特殊子帧配置,核查结果为没有 异常设置 d) 卡特自身站点 GPS 晶振问题,核查结果为该区域无异常 路测结果确认该区域存在干扰现象,如下图,多路段存在干扰,同时当占用上大 桥南路二试扩 L-2 小区时, UE 向 EUTRAN 上发 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Request, 被拒绝后,上发 TAU 更新请求,请求无果,终端一直处于脱网的的状态,直到随着车 辆移动成功切换占用上新民路一期 LD-2 后,恢复正常。 a) 从路测 log 分析,大桥南路二试扩和光夏新村试扩站点,建议将这两个站点 的功率调低,试试效果。 b) 将这两个小区的 referencesignalpower 降为-20,dltotalpower 降为 27 后, 发现该区域干扰消失,指标恢复正常,由此将怀疑对象定位为这两个站点。 c) 下一步,采用轮流抬升基站功率的手段,确定是哪个小区问题,如下:从上面的功率恢复指标分析,产生干扰的小区为光夏新村。在 SAM 上查看光夏新 村历史告警时发现该站点在 19:20 左右短暂出现 GPS 锁星失败和 CB FLYWHEEL CRITICAL 告警。 由此怀疑是 GPS flywheel 导致的区域故障。 解决方案 上站排查 GPS,更换 C 板后恢复小区功率,指标恢复正常,如下该区域指标在光夏新村更换 C 板前后,指标稳定。经验总结:对于大面积干扰的情况,可以通过干扰地理化的方式将查出其干扰的 方向性和中心区域。 对核心区域周围进行路测,通常情况下会发生 UE 向 EUTRAN 上发 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Request 失败的现象。 针对可疑小区通过降总功率的方式观察区域干扰变化情况, 从而确认干扰源小区。 五、 E 频段(室分)干扰整治5.1 E 频段(室分)干扰整治简介本次淮安干扰专项,E 频段(室分)干扰整治,主要发现了设备在某些室分系统 配置下,干扰电平统计异常高的问题,并通过版本升级解决。5.2 E 频段(室分)干扰的处理案例问题描述:淮安设备区,室分干扰小区较多,有 220 个左右,在室分小区中,占 比达到 30%。比其它厂家要多出很多。 问题分析: 现场对室分小区的干扰、RRH 组成、KPI 关联进行了统计分析。 1、室分小区的干扰等级分布及与小区包含 RRH 个数的关联统计:干扰电平范 围 (小于-105) (-105, -100) (-85,-80) (-80,-75) (-75,-70) (-70,-65) 干扰小 区个数 417 5 203 14 9 2 1 包含 1 个 RRU 小区个数 322 4 包含 2 个 RRU 小 区个数 93 1 172 14 8 2 17 14 包含 3 个 RRU 小 区个数 包含 4 个 RRU 小 区个数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到以下现象: -由 1 个 RRH 单独组成的小区,干扰电平统计基本处于正常范围; -由多个 RRH 组成的 OLC 小区,干扰电平范围处于不正常的范围较多。 -干扰小区与非干扰小区,电平等级相差 20dB。 2、室分小区的干扰等级分布及与小区 KPI 指标的关联统计:干扰电平范围 (小于-105) (-105,-100) (-100,-95) (-95,-90) (-90,-85) (-85,-80) (-80,-75) (-75,-70) (-70,-65) 203 14 9 2 5.10% 6.25% 99.79% 0.30% 干扰小区个数 417 5 5.74% 6.14% 99.58% 0.29% DL 误码率 UL 误码率 接入成功率 掉线率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到以下现象: -室分小区的干扰与 KPI 指标之间没有什么关联,室分干扰电平高的小区,KPI 指标仍然是正常的。 进一步分析室分小区的干扰、 多 RRH 组成及相关参数配置的关系, 发现以下规律: 多 RRH 组成 OLC 室分小区的情况下,每个 RRH 配置成双端口输出时候,干扰电平就异 常统计较大,举例如下图: A)对由 2 个 RRH 组成的 OLC 小区,当每个 RRH 配置成 1 个端口输出时(另外 1 个 端口没有配置数据),底噪是正常的(-129dBm);B) 对由 2 个 RRH 组成的 OLC 小区,当每个 RRH 配置成 2 个端口输出时,底噪是不 正常的(比如-90dBm);C)对由 1 个 RRH 组成的小区,无论接成单路还是双路输出,底噪都是正常的;比 如对上面小区结构改造-进行小区分裂,变成 1 个 RRH1 个小区,底噪变成正常的: 经过研发分析确定,不同情况下室分小区实际的干扰电平是正常的,造成室分干 扰小区的干扰电平统计值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在多 RRH 共小区的配置下,RRH 双端口输 出时,相关 counter 统计问题,呈现统计噪升电平异常偏高的情况。 该问题可以通过版本升级(822 版本升级到 947 版本)解决室分干扰问题。 解决验证: 11 月 27 日,完成淮安全网基站版本从 822 到 947 的升级。升级版本后,室分干扰小区的统计问题基本解决,室分干扰小区从升版前的 230 个左右降低 到 7 个左右。5.3 RRH 接通不紧导致干扰案例问题描述:淮安设备区室分小区 HUAqiankuiKTVALEW_1 存在干扰,干扰波形为整 体抬升。 问题处理: 该小区的 RRU 为单 RRU 分 2 路输出,模式为 TM1,该室分已在 947 版本,noise 统计较高且 KPI 指标无明显异常,上站甩开室分系统后,NOISE 改善明显,重新接上之 后,NOISE 仍维持-120 以下水平,怀疑为室分系统接头松动导致 NOISE 较高。 问题结论和建议: 对于室分小区在现场处理中建议先甩开室分系统,以便确认是分布系统问题还是 小区本身问题。 检查相关链接接通有无松动。 修复后干扰立即从-87 左右下降到 128.干扰消除。六、 干扰与用户感知关系的研究整治6.1 KPI 指标评估干扰与用户感受的关系评估方法:通过不同干扰电平分段的小区与 KPI 指标的关联,评估干扰可能对用 户的感知影响,确定可能的影响用户感知的干扰电平阀值。 从 KPI 评估结果看,-105dBm(115+10.8)的干扰小区门限是合理的阀值。 干扰对指标影响的详细情况如下: PRB noise 64QAM 分组 占比 -135--131 -130--126 -125--121 -120--116 -115--111 -110--106 -105--101 43.18% 57.69% 49.71% 50.34% 57.88% 41.40% 60.15%DL BLER UL BLER RRC 成功率 切换成功 掉线 HI 占比 HI 占比 (除去 CAC 率(除 CAC 原因) 原因) 2.58% 3.25% 5.19% 7.11% 5.37% 18.18% 28.25% 0.25% 0.38% 0.57% 1.46% 2.66% 12.19% 17.67% 99.68% 99.75% 99.61% 99.26% 98.75% 95.83% 91.18% 99.53% 0.19% 99.45% 0.35% 99.17% 0.59% 99.39% 0.86% 99.60% 5.22% 99.09% 11.79%UE 高功 计数 率占比 项:CELL
168 4398.80% 0.17% 15.85% 7.79% 6.67% 6.93% 6.48% 7.64% 5.93%结论 1:从数据显示,干扰与上行 BLER 拐点前后从 1.5%下降到 2.5%。下行 bler 拐点前后从 5%下降到 18%。 RRC 成功率拐点前后从 99.2%以上下降到 98.7%, 掉线率间拐 点前后从 0.8%上升到 5%。以上这几个指标均存在拐点。拐点基本在 115 以上。(115 为原始统计值未加 10.8。)结论 2: 干扰与 64QAM, 切换成率, UE 高功率占比相关性较弱, 没有明显拐点。切换指标与 noise 相关性不大, 因影响切换原因较多, 无明显随 noise 波动情况; 高 NOISE 对掉线影响较大,在 noise 强于-110 后,掉线率恶化显著。其他评估: UE 高功率采样占比,无明显与 NOISE 相关性,与全网目前功率参数设置有直接关 系,目前无法得出 noise 与 UE 功率变化情况;64QAM 编码采样占比,无明显与 noise 相关性,该占比与业务模型及无线环境质 量正相关,目前无法得出 noise 与 64QAM 变化相关情况;6.2 干扰与用户感知的关系 6.2.1 杂散干扰与用户感知的关系案例本案例研究杂散干扰小区城东花园 1 干扰解决前后测试速率的变化。 城东花园 1 小区为杂散干扰小区,与 D 网小区共天馈形成杂散干扰。 该小区的整治是通过加 1800M 滤波器,来抑制杂散干扰。 城东花园 1 装滤波器后,扰指标对比如下:小区名 城东花园 1PRB 干扰电平 (前) PRB 干扰电平 (后) -103.2dBm -122dBm城东花园 1 区干扰指标已经达到正常。 干扰解决前后的现场测试对比:上传、下载性能有较大幅度改善。 城东花园 1 上传测试速率 下载测试速率杂散整改前 小于 5M, 部分路段 无法上传业务 小于 16M,速率不 稳杂散整改后 7~8M,速率较稳 50M 左右,速率较 稳 结束
更多搜索:
赞助商链接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站天线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