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有儿童退烧药哪种好吗?

孩子发烧,如何应对?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孩子发烧,如何应对?
本文作者:小儿外科裴医生
发烧是幼儿常见的症状,它也常让许多家长忧虑不已。孩子发烧的原因有很多,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发烧的处理措施也不尽相同。孩子发烧,家长又该如何应对呢?
什么时候要去医院?
如果你的孩子不到三个月,只要体温高于38℃,就应该去医院。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尤其是新生儿期间(0~28天),10%以上的发烧是严重感染所致,比如菌血症、脑膜炎、肺炎等,而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又很不完善,容易导致严重后果,美国的指南建议医生将发烧的新生儿收住院治疗。1~3个月大的孩子的发烧,很大部分是自限性的病毒感染引起,但也有较大比例是细菌感染所致。同样因为孩子小不安全,鉴别起来很难,医生需要做些检查才能将风险较低的那部分孩子筛查出来,家长自己在家是无法判断风险大小的,这时要做的就是及时把孩子送到医院去。
三个月以上的孩子,如果在家观察,判断孩子精神状态很重要,精神不好时也要去医院。判断孩子精神好相对简单一些,如果孩子还有劲玩,会跟大人互动,那说明精神还不错。但要判断孩子精神不好就没那么容易了,发烧会让很多孩子昏昏欲睡,很难判断是真的精神不好了,还是发烧让孩子犯困。如果觉得自己心里没底,那还是早点上医院吧。
如果孩子发烧的同时有头痛、脖子硬、抽搐、喉咙痛、耳朵疼、身上出皮疹或淤斑,反复呕吐、腹泻等症状,也应该去医院。持续发烧(2岁以下的孩子持续超过24小时,2岁及2岁以上的孩子持续发烧超过3天),体温反复超过40℃,或者其他自己心里没底的情况也要去医院。
发烧会伤害孩子吗?
发烧会让孩子不舒服,家长看到孩子昏昏欲睡,满脸通红,一摸孩子浑身发烫,很多都是心急如焚,搞不清楚孩子是不是什么得了重病,即便知道是自愈性的病毒感染,也会担心烧得厉害会不会出问题。焦虑和担心也会让很多家长做不理性的选择,比如自己给孩子吃上抗生素,或者跑到医院要求医生给孩子打针。
其实,发烧虽然会让孩子不舒服,但目前并没什么证据证明发烧本身会给孩子造成伤害。除非是少见的热性癫痫持续状态或是中暑,发烧也不会把脑子“烧坏”。相反,体温升高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清除,发烧对孩子的病情恢复是有利的。
大家也可能注意到,孩子的发烧比成人频繁很多,原因是孩子的免疫系统不完善,没接触过的细菌病毒都容易造成感染,所以容易发烧。发烧是免疫系统起作用的表现,孩子的免疫系统也在和病原体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等孩子大了,发烧的频次也会越来越少。
发烧是有利的,所以不要一发烧就立马想着给孩子退烧。退烧药能让体温在短期内降低一些,但它其实并不能预防热性惊厥,也不能缩短生病的过程,它所能做的只是缓解不舒服的症状。你急或者不急,总还是要烧那几天。
家长该做些什么?
如果你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在家里观察,又该如何对待发烧呢?自己在家处理最重要的还是要观察孩子的精神反应,觉得精神反应不好了,或是有什么上面说到的异常情况,就应该去医院就诊。
什么时候给孩子用退烧药呢?每个孩子对发烧的耐受能力不一样,所以用药的时机也可以不一样。中国指南推荐体温38.5℃时就可以用,美国的建议是体温超过39.0℃可以用,但这样的推荐并没有什么数据支持,只是专家们觉得到了这个温度大部分孩子会不舒服,就可以用药。药物的作用就是缓解症状,所以最主要还是看孩子的精神状态和症状表现。我自己孩子如果她能吃能玩能睡,39.5℃我也不会给药,但如果她发烧的时候哭闹烦躁不安,38.5℃我也给,不是专业人士按照指南推荐的温度(个人推荐美国的39.0℃)用药就可以了。
因为退烧药也会有副作用,所以不推荐在体温38.5℃以下时给没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孩子用药。不过,对于有心肺功能不全、贫血、糖尿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孩子,考虑到发烧会加快代谢,也会增加氧气的消耗量、产生更多二氧化碳并增加心输出量,为了避免心衰、代谢不稳定的情况发生,可以在体温达到38.5℃之前提早用药。发烧也容易诱发癫痫发作,所以有癫痫的孩子也应该更早给药。
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美国儿科学会或中国的发热指南,都认为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对儿童相对更安全的退烧药。布洛芬只能用于6个月以上的孩子,而且不要给频繁呕吐、脱水的孩子用,以免产生肾损害。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3个月以上的孩子,对呕吐的孩子也可以用栓剂。
中国的指南认为对超高热的孩子,可以交替使用这两种药,最新版的《尼尔森儿科学》明确建议只选用其中一种,加拿大儿科协会的建议也是不要交替使用,因为这样有导致孩子肝功能衰竭的风险。美国儿科学会的指南说联合使用退烧效果可能更好,但使用退烧药的目的是改善孩子的舒适度,而不是单为了降温,虽然没有明确说能或不能联合或交替使用,但反复强调要警惕由此带来的用错药用过量的风险。综合这些意见,我个人还是建议只选用一种,用药量和方法参考说明书使用即可,不要自行减量或加量。
发热伴随代谢的增加,水分需求增大,无论是否使用药物,都应该让孩子多喝水,不愿意喝水的孩子也可以试试淡一点的果汁,出汗多也可以喝口服补液盐。穿衣服要穿轻薄能吸汗的,厚度以孩子舒适为度,可以开空调,不能给发烧的孩子捂汗。退热贴并不能退热,温水擦浴这样的物理降温退烧效果有限,还可能增加孩子的不适,如果不是因为穿太多衣服、中暑等体温过高的情况,不建议使用。因为孩子皮肤娇嫩,酒精可能经皮吸收引起中毒,不能用酒精擦浴,也不要自己在家给孩子吃抗生素。
总结下来就是,发烧对孩子病情有利但会引起不适,应对发烧要注意孩子精神反应,让孩子多喝水,超过了39.0℃且孩子不舒服时可以用退烧药,发现不对劲、心里没底就上医院。其它的事情,孩子怎么舒服怎么来就好。(编辑:窗敲雨)
本文原发于微信公众账号drpeihg,经作者授权转载,本站发布时略有修改。
参考资料:
[1]《尼尔森儿科学》第19版
[2]美国儿科学会旗下网站healthychildren.org
[3]《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
你可能感兴趣
实际情况是:如果孩子发烧了 哪怕她精神非常好
我要是敢说不让她去医院
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不会放过我的啊!
小菊花妈妈课堂开课啦~孩子感冒老不好,多半是装的,打一顿就好了。
引用 的话:Mark,有娃后再看!_(:з」∠)_好吧,记得看。。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103)
Mark,有娃后再看!
引用 的话:Mark,有娃后再看!_(:з」∠)_好吧,记得看。。
我也是一般39°C以上才用
小儿急疹 的状况也应该考虑进去
这是针对那个让发烧的孩子泡热水“驱寒”结果作死成功的新闻的稿子么~
关键是中国的医院。你高烧38.5到,到了医院,医生给你开的药,和自己的家是一样的。一般是验血、验便。
但是一旦去了中国医院不管是严重的感染还是普通小病都会给抗生素伺候啊
实际情况是:如果孩子发烧了 哪怕她精神非常好
我要是敢说不让她去医院
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不会放过我的啊!
其实这个推荐服药温度大多数时候感觉没啥用处。主要是现在小孩一旦发烧,很容易温度就上去了。就说最近流行的这个疱疹性的咽炎吧。我闺女从完全不烧到39.3,只用了半个小时…………哪里还用你斟酌犹豫的。就我带孩子的经验来说,水浴还是有点作用的。但是脑袋上贴的那种退热贴就是个坑货,一点用没有。为了确认这个东西到底能吸多少热,我拿了两个烧杯,倒上一样温度的水,一个贴退热贴一个不贴,过一个小时量温差,结果是一点差别没有……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引用 的话:实际情况是:如果孩子发烧了 哪怕她精神非常好 我要是敢说不让她去医院 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不会放过我的啊!检查出确实是什么疾病来,万一不是普通的疾病而是一些更严重疾病的早期症状,那就...看医生只是为了证明或排除一些疾病,如果没有严重疾病或细菌感染,体温在 38.5 °C 以下可以选择不吃药。。。
其实主要是看看除了发烧还有别的不。这种风险其实很小。我的意思是这样虽然几率小,但是还是在,所以检查一下不是坏事。医院的药又贵,还和家里的一样。我小时候发烧啥药都不吃,休息几天就好了的。或许我有孩子了会更有用。留着。
首先,你要有一个女朋友。
孩子发烧了要趁热吃
我家39度以下,不吃药,休息多喝水,贴降温贴(丫头现在睡着了都会自己撕掉,用处不大)
看:#你可能喜欢#邪恶了。
引用 的话:其实这个推荐服药温度大多数时候感觉没啥用处。主要是现在小孩一旦发烧,很容易温度就上去了。就说最近流行的这个疱疹性的咽炎吧。我闺女从完全不烧到39.3,只用了半个小时…………哪里还用你斟酌犹豫的。就我带...你是个有心人呢!
倒数第二段的意思是不推荐使用物理降温手段?
写的不错,科普就应该这样写
,关于这个是不是写错了。。。。。应该是吧
小菊花妈妈课堂开课啦~孩子感冒老不好,多半是装的,打一顿就好了。
39度以上用退烧药,喝水,降热帖分别贴在额头、劲动脉、腿动脉处,感觉还是很有效的。如果不用降热帖,可以用常温偏凉小毛巾放额头上,不过这个晚上比较糟心,过一会儿就得提防着会掉下来。曾经用过水枕,感觉也不错。
小时候发烧都是捂棉被出汗退烧,据说是中国的传统做法?比之冰敷孰优孰劣呢?来自
引用 的话:这是针对那个让发烧的孩子泡热水“驱寒”结果作死成功的新闻的稿子么~是哪个新闻啊?
能看到这篇文章的都基本能做到心中有数,关键是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看到发烧就像看到休克一样,分分钟去医院挂针的节奏。
现在都反对用棉被捂汗,但是我小时候都是这样捂的,关键是效果非常好,直到现在我如果发烧的话还是会捂,捂出一身汗感觉就舒服了。而且我感觉捂汗是用疏的方法降温,而敷凉的东西是用堵的方法降温,感觉捂汗更好呢。
我印象中似乎发烧时自己从未有过很热的感觉,虽然体表会热,但有时候体内甚至会感觉很冷,大夏天捂被子还冷。
引用 的话:Mark,有娃后再看!同Mark
显示所有评论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转过路角忽然发现,3岁的儿子已在路口等着自己回来。
在0℃的江苏无锡街头,环卫工用双手疏通下水道。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冰箱的普及,让儿童从小就接触各种冷饮,生冷水果,脾胃大量受寒。脾胃乃后天之本,食品安全的恶化让孩子从饮食上能吸收到的大地精华极少极少,毫无营养的勾兑奶制品,各种食品添加剂,农药、激素、抗生素等调和而成的三餐与零食,让孩子脾胃非常虚弱,体内毒素超载。
  来源:羊爸爸中医育儿
  中国传统文化衰落。西方生活方式进入国门,短时间内改写了中国人的生活,短时间内摧毁了中国人的体质。如今的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承受各种错误的生活、育儿方式带来的健康恶果。
  四季反常:空调暖气的副作用
  健康的自然环境,是冬冷夏热。
  可是暖气让北方冬天室内温度在20度以上,冬不藏精,阳气收藏受损;空调让夏天室内温度在10-20度,夏天伤阳,阳气无法升发。
  孩子们在产房出生,从小吸入的第一口空气,就是带着空调味的冷气。宝宝从母体出来,原本被温暖包裹,结果一呼吸,就遭受了巨大温差,肺部首先遭受寒邪。想要改变孩子体质,首先要让孩子恢复夏热冬寒的正常四季生活。想要深入学习这一点的家长,推荐看看徐文兵老师讲的《黄帝内经》之“上古天真论”。
  对于医生来说,只了解“冬寒夏热”还远远不够。还要懂河图洛书,五运六气,才可做到”上工治未病“。因为中医是一门时间与空间的医学,五运六气、河图洛书、阴阳术数,是中医的必备知识。北川先生谈到中医传承问题严峻,必须要重新恢复中华传统文化,我是点100个赞的。但我对中医未来比较乐观,是因为学好《伤寒杂病论》仍可以做个治已病的下工。并不是说五运六气等古中医理论不重要,而是相对于更无效的现代西医,《伤寒杂病论》在临床上的疗效,足以保住中医延续法脉。
  有的医生可能说,那么温病呢?我说经方可以治温病你信吗?我接手了不少孩子的“温病”,经过温病派各种寒凉药物摧残后,最后都是用经方治好的。倪海厦医生认为温病学派的出现是中医的衰落;李阳波先生认为汉唐以后中医就在逐渐衰落了,到了清朝已经是衰到极点。结果呢?穷则思变,中医又在清朝、民国开始慢慢出现复苏现象,出现了一批恢复中医正法的大医。所以北川先生如果真的笃信传统文化,那么应该等待中医否极泰来,阴极转阳的曙光。
  饮食寒凉:各类寒凉食物引发的疾病
  冰箱的普及,让儿童从小就接触各种冷饮,生冷水果,脾胃大量受寒。脾胃乃后天之本,食品安全的恶化让孩子从饮食上能吸收到的大地精华极少极少,毫无营养的勾兑奶制品,各种食品添加剂,农药、激素、抗生素等调和而成的三餐与零食,让孩子脾胃非常虚弱,体内毒素超载。看到孩子脾胃虚弱、寒湿,生长发育得不好,家长们误以为孩子吃不饱而营养不良,每顿都给娃塞得满满的,买各种补品乱补一气,孩子们原本虚弱的脾胃负荷真是苦不堪言。
  有些家长说我相信中医,我用中医育儿。于是看到专家说,夏天热,要吃绿豆海带下火,西瓜香蕉清热;多吃新鲜水果,多喝酸奶牛奶。结果熊孩子又被摧残了一把。为啥?这些全是寒凉食物。
  例如有个5岁男孩,妈妈在专家指导下给他每天一个猕猴桃,说需要“补充丰富的维生素C”,坚持吃了一年半,出现顽固难愈的咳嗽。小儿脾胃娇嫩,猕猴桃性寒凉,长期食用使得脾胃重伤。
  例如有位家长,带着7岁黑眼圈的孩子来找我,说孩子体质很差。“但是我很注意中医养生啊,长期给孩子煮百合、绿豆、薏苡仁、莲子心吃”。我默默拿出药典让她自己查,给孩子吃的一堆全是寒凉之物。
  再例如,有个患哮喘8年的女孩,吃一小只螃蟹腿,哮喘大发作一次;吃一口冰淇淋,哮喘大发作一次;吃一次燕窝,哮喘大发作一次。我看到此类因为吃了寒凉食物而生病的故事,真可以写一本小说,书名就叫《警世育儿录》。
  《黄帝内经》谈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天人体是“外热内寒”,因而腹泻的病人最多见于夏天。体内寒本应该吃姜护阳,但是如今的养生育儿理论却违背了古中医的哲学,滥用寒凉。可见北川先生所谈,中华文明的衰败,不是只影响了中医的成才,更可怕的是让民众的中医观念走向阴寒当道的误区。
  预防接种:造成寒湿且需要密切善后
  谈到这点比较复杂,而“复杂”不是医学本身引起的。有位英国医生发布了关于某疫苗与自闭症的关联性研究,最终被吊销了行医资格。小女子挺怕怕。但是5岁前的儿童,身体变寒湿与这个问题关系太密切了,我扶阳药用这么多,可能一半的药量是在给预防接种善后。其中一个原因,是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内,含有重金属,例如流感疫苗含铅。从中医的角度观察,重金属在体内的表现就是寒湿。而这种寒湿,不仅仅让儿童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还会伤害神经系统。
  除了重金属问题, 我再从中医、人智医学两个角度来谈谈预防接种对儿童的影响。
  现代西医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包括了菌苗、疫苗、类毒素等,从中医来看,这些均属阴邪。意思是说,就算不含重金属,预防接种的制品来源本身就阴寒。如果儿童体质好,阳气充足,有能力通过自身免疫力把这些阴邪排出体外,那么还算庆幸。而如今的儿童大多阳虚,再预防接种注射阴寒之物,就很容易寒入三阴深层,伤害到较重要的脏腑,对身体伤害比较大。
  如果家长认为不得不做预防接种,至少需要把孩子接种前的保护、接种后的善后工作都做充分。例如只选择国家规定的疫苗,其它疫苗尽量不打;并选择在孩子体质较好,生活较规律平稳,天气较好的时候去打。一旦预防接种后孩子出现发烧,千万不要用退烧药,一定要给孩子机会通过发烧把阴邪排出来。如果无法自然退烧,或者家长没有把握自行处理,那么请寻找懂得保护阳气的经方中医支持。
  从动机上,现代西医认为预防接种可以帮助人体获得对某些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从而预防传染病,原本是出于善意。可是,这种理论是建立在“小儿传染病”对儿童有害的认知上。
  儿童传染病的深层意义:是孩子阳气提升的过程
  人智医学却发现了“小儿传染病”更深层的意义,并提出了“儿童期疾病”的概念,强调了这种现象更偏于“生理性”而非“病理性”。这是儿童的身心发育过程中,必须经过的一些步骤,如果能以自然的方式帮助儿童度过,对儿童成年后的身心智健康整合,非常有帮助。简单地说,就是“小儿传染病”不该预防,而要经历。在德国,华德福学校的孩子,比一般学校患麻疹的发病率要高得多,但患过敏性鼻炎、哮喘、皮肤病的几率却低得多。因为华德福学校的家长,不给孩子做预防接种。
  与“小儿传染病”密切相关的,是人智医学如何看待“发烧”的本质。古典西医,并不把人体出现的各种症状当做“敌人”去消灭,而是当做“朋友”去支持。例如发烧,是一种宝贵的人体自我修复的现象,尤其对儿童建构强壮的免疫功能,非常重要。我通过中医实践明显观察到,当使用中药或艾灸,提高儿童阳气后,孩子会出现几次有益的”发烧“,这些发烧阶段非常珍贵,绝对不可以用退烧药,不可以用寒凉药,而需要做好儿童的护理,让孩子有机会自然的经历。这些阶段最难熬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只要护理孩子经历过几次健康发烧的家长,最后会看到欣喜的结果,就是熊孩子的体质变好了。
  两次高烧让慢性鼻炎完全康复
  例如有个男孩患慢性鼻炎,妈妈每晚给他用艾盐包热敷腹部保健,一段时间后,男孩出现了一次“感冒发烧”,他妈妈坚持自然的方法,不用任何西药或寒凉中药去压抑症状,陪伴儿子度过了几天发烧的历程,此后男孩的鼻炎好了很多。他妈妈很受鼓励,又继续睡前热敷腹部,不到一个月,小男孩又发了一次烧,这次比上次烧得更高。但等慢慢退烧之后,他的鼻炎完全好了。通过热敷就能启动发烧的自我疗愈,可见这个小男孩体质算比较好的。有些孩子虚寒较严重,要么很久不发烧,要么就高烧难退。这些比较复杂的发烧一定要请懂扶阳的经方中医治疗,不能盲目的靠自己硬抗。
  电子科技:透支肾精
  各种眼花缭乱的电子产品,电视,手机,电子玩具让现代儿童的童年远离了大自然,备受高科技的摧残。因为儿童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尤其在0-7岁前,无法承受电子污染,信息超载。看着电视前的孩子傻呆呆的样子,家长没有感觉到森森的担忧吗?
  从中医角度看,神经系统属于肾阴,属水,需要能够收藏才能把阳气储存起来,相当于把电池能量储存起来。可是过早让儿童接触电子产品,使得大脑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会透支孩子的肾阴,让阳气收藏乏力。再加上本身阳气虚寒,我观察到阳气浮越在外的孩子很多。表现为多动,亢奋,难以集中精力,难以入睡,或者晚上盗汗,蹬被子,睡眠不稳;以及各种真寒假热的“上火”等。
  我遇到的反复发作的麦粒肿、反复发作的化脓性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急性喉炎、急性结膜炎、急性咽炎、急性腮腺炎等“炎症”,一做经络检测全部都是寒症。要么外热内寒,要么上热下寒。例如有孩子又有麦粒肿,又尿床;有孩子有咽炎,却四肢冰冷,需要仔细辨证,才可发现是阳虚,寒邪已入三阴。有些儿童一感冒就是太阳少阴合病,我不敢轻易给孩子用附子,就叮嘱家长认真做艾灸。如果是我自己的熊孩子,附子已经毫不留情的用上了。
  晚睡:早睡的孩子自愈力好太多
  严格的说,儿童睡眠过晚引起体质变差的危害最为严重,应该最先来谈。可是由于孩子睡眠不佳与电子科技的生活方式有密切关联,我就放到了最后。 由于电视,电子游戏的普及,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就开始熬夜。我有位朋友的女儿未满1岁,就跟着她每晚熬夜到11点以后才睡觉。殊不知,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睡比吃重要得多得多得多,因为太重要所以要说三遍!夜晚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黄金期,更是儿童的身体自我修复与疗愈的黄金期。阳气需要在晚上收藏,参与造血、排毒、修复、生长等功能,孩子熬夜相当于让身体的电力长期不足,各种健康问题就逐渐加重。
  7岁前的小孩,最好能够7-8点上床,睡得饱饱的,好好收藏阳气。由于孩子的自我疗愈力比大人强很多,能“早睡觉”的孩子,很多疾病可以通过自我疗愈而康复。现在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年龄虽小,开始熬夜的历史却比之前任何一代人都早,体质被伤害得非常严重。不重视让孩子早睡的家长,我没办法接个案,因为长期让宝宝熬夜,又要宝宝康复,“臣妾做不到啊!”
  让孩子阳气受损的生活方式如此普遍,再加上孩子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照射的阳光越来越少,呼吸的新鲜空气越来越少,吃到高品质的食物越来越少,运动越来越少。。。阳气在各种损耗中,得不到及时补充。加上父母遗传的先天阳气不足,所以现在的儿童很早就出现了阳虚,和古代的中医儿科分析的小儿体质已经完全不是一个世界。假如张仲景穿越到今天,也会被惊吓得长吁短叹吧!■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羊爸爸中医育儿。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联系电话(微信):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
  内容合作请加微信: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1418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小孩发高烧引起的抽筋 家长应该要怎么处理
来源:新浪育儿
孩子发烧就怕抽筋,抽筋就怕抽坏脑子,因为对热性惊厥的担心,很多家长对发烧充满恐惧,以至于孩子一发烧,就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退烧,吃退烧药,冰袋冰头,贴退热贴&这些担心有必要吗?这样做有用吗?关于发烧抽筋,父母们需要知道哪些?
小孩发高烧引起的抽筋 家长应该要怎么处理
热性惊厥是指由发烧引发的抽搐,以前认为是高烧引发的,所以叫高热惊厥,但事实上只要体温高于38度都可能发生惊厥,而不只发生于高热状态,所以叫&热性惊厥&。惊厥多见于体温上升的阶段,每100个孩子里大约有4个孩子会遇到热性惊厥。
别人家孩子发烧不抽,为什么我的孩子会抽?热性惊厥的原因现在还不那么清楚,比较明确的是和遗传体质有关,直系亲属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的风险也越高,此外热性惊厥主要发生在6-60月之间的孩子,可能和孩子还处于一个神经发育不成熟的年龄段有关。
孩子发烧惊厥时,往往全身僵直,四肢抽动,双眼翻白,意识不清,甚至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每个家长看到孩子这个样子都会惊慌失措,有的家长按住孩子不让他抽,有的去掐人中,有的往孩子嘴里塞东西来防止咬伤。但慌乱不会对孩子有任何帮助,也不是做得越多就越好,这些错误的做法不但对孩子没任何好处,还可能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正确做法是让孩子在床上或安全的平地躺下,解开衣领,可以让孩子头侧着或者侧卧,以防呕吐时误吸呛咳窒息。抽筋一般不会咬伤舌头,即使咬伤也会很快长上,不要往孩子嘴里塞东西或给药,强行掰开孩子嘴可能造成损伤,塞进去的东西还可能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还可能损伤牙齿。相反,抽搐时如果孩子嘴里有东西,可能的话还应该轻柔地取出。按住孩子、掐人中都阻止不了抽搐,反而可能给孩子造成损伤。
与其慌乱的做这些有害无益的事,不如镇定下来记录一下孩子抽搐的时间,如果内心足够强大,还可以拿手机把孩子抽搐的情形录下来,好让医生判断病情。大部分的热性惊厥持续时间很短,通常不到一分钟,90%在5分钟内自发缓解,如果持续超过5分钟需要就近就医或者打120求救,如果既往有过30分钟以上的热性惊厥的孩子,再次出现长时间发作的可能性较大,一旦再次发作,应尽早就诊,使用止痉药终止抽搐。
无论抽搐持续多久,抽搐结束后最好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如果最后确认是简单型的热性惊厥,一般没有特别处理,但医生需要检查一下发烧的原因,尤其要排除一下颅内感染的可能,一岁半以内的孩子可能需要做腰穿,是否需要进一步做别的检查需要医生检查孩子后再决定。
热性惊厥看起来很吓人,小部分孩子惊厥的时候摔倒,或者呛到,但绝大部分不对孩子造成伤害,也不会影响脑子,长大了学习也不会比别的孩子差。热性惊厥本身不伤害孩子,只不过有热性惊厥的孩子远期出现癫痫的风险略高于普通人群,总体来讲大约2%的热性惊厥会发展为癫痫,复杂型的概率更高,这种趋势是由孩子身体条件,尤其是遗传素质决定的,不是热性惊厥直接导致的,药物治疗也改变不了这个趋势。
即便这样,鉴于孩子热性惊厥时可怕的样子,很多家长还是想知道怎么去预防,可惜的是,孩子是否会再抽取决于孩子自身,目前没办法改变。发生热性惊厥的年龄越小,再抽的可能性越大,首次热性惊厥时不到一岁,再抽的可能性大约50%,直系亲属有热性惊厥史的,再抽的风险也更大。
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发烧,你没办法控制孩子完全不发烧,也没办法控制孩子是否遇到,或者什么时候遇到热性惊厥,孩子出生后家族遗传因素你也没办法改变,所以没什么好办法去预防,唯一能做的是等孩子长大,3岁以后机会就小了,5岁以后就更少了。
因为叫热性惊厥,很多家长,包括一些医生都认为应该积极退烧,但事实上研究已经证明,包括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在内的退热药,都预防不了热性惊厥发生,原因可能是惊厥主要发生在体温变化阶段。热性惊厥的孩子本来就不是每次发热都会发作,不能说这次服用退热药没发作,就认为退热药能预防。如果孩子1岁以内每次发热都抽搐,那可能不是简单的热性惊厥,需要找专业的儿科神经医生看看。
预防不了惊厥并不是说就不要吃退烧药,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9度明显不舒服该用还是要用,发烧该怎么处理还是怎么处理,不需要为预防热性惊厥额外做什么,做了也没用。
如果孩子抽搐时间比较长,医生可能会用地西泮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肌肉注射等方式进行止痉,预防性使用这些药可能可以降低再次抽搐的风险,但因为热性惊厥本身不对孩子造成什么伤害,而这些药物发生副作用几率较大,所以没必要使用。
大部分的热性惊厥都是简单型,但复杂型的热性惊厥,也就是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局部的、不对称的抽搐,24小时内反复抽搐,这种类型发展为癫痫的机会要大一些,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需要儿科神经专科医生进行评估后再定。
原标题:小孩发高烧引起的抽筋 家长应该要怎么处理
编辑:姚洁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新浪育儿,版权归属原作者]
万家亲子频道官方公众号微信号:合肥亲子联盟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每天都有精彩!
1会员减免礼:
2享免费使用:
3会员专属优惠
2017年新年最有价值的孕育课震撼来袭!1月7日,《万家爸妈学堂》特邀育儿教...
短信快捷登录
合作账号登录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万家账号
发送验证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退烧药哪种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