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评价体育馆内衣服博览会什么时间结束

我已经阅读了这个提醒
妈妈是公主,
我是王子。
爸爸是国王。
但愿我永远是儿子眼中的公主!
我的人气博文
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诸葛亮妈的博文
博文分类:
“全场比赛,巴拉克3次射门,2次命中,打进1球,效率惊人。而他总共16次与对手的一对一单挑赢下9次,冠绝全场。而更恐怖的是,在90分钟的比赛时间里,巴拉克的跑动距离超过了12公里!这一数据即便是放眼整个欧锦赛,也堪称恐怖。
可以说,为了自己国家的荣誉,巴拉克已经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就凭他的这种奋斗精神,也配得上一场胜利。 ”
这话让我震撼!
菲戈走后,我不再喜欢葡萄牙,
很多曾经喜欢过的球星走了,我不再看球,
今天面试了梁慧玲,有一阵子,两个人笑得无法抑制!现在回想起来,原因并不可笑,但气氛很和谐。就在那一瞬,我决定接纳她,我觉得她和我还是可以沟通的,单凭着这笑,我认为她和我之间一定有某种不同寻常的联系,其实从早上看过她学校时的那篇论文,我就觉得她很好。
面试官还有两人,一男一女,男的很有意思,女的古板得也有点意思,是她强行制止了这种笑,而且貌似很bs。
其实我非常开心,这个场面让我想到了很久很久以前,那时我还非常年轻,一个中年男班主任把我和另外两个女孩叫到教室外面狠K,说我们搞小团体,拉帮结派什么的。不知被什么引发了,站在班主任对面的两个女孩,其中一个突然笑了,另一个虽想笑却能够强行忍住,而我因和班主任同向站着,自然不必强忍笑意。就像中了邪,那个女孩的笑无法克制,而且愈发狂野起来,旁边的一个,表情明显因克制更觉痛苦。男老师气极败坏,他指着发笑的女孩说:“你、你到底是笑还是哭啊?”
沉默还好,这话刚落,3个女孩同时爆发出你所能想像的最剧烈的狂笑,简直要笑岔了气,而这位可敬的男老师,在3个年轻女人的笑声中落荒而逃鸟……
其实今天非常开心,原因是什么,只有我知道!
还是那句话,想要一个没人能够踩踏的空间!
对了,还想表白一下,我的博客没有向熟人推广,很久以来,我已经不习惯让知道我的人知晓我内心七糟八乱的想法,我早已不再把文字当成一种炫耀。同时,我也不去看同事或朋友的空间,我觉得不值一哂,我觉得任何非隐私的隐私都非常可笑。
不认识的网友可以来看,只不过其实也没人会关心,偶尔路过,不足挂齿。
如果这真的是一个可以藏私的空间,我会高呼万岁,可惜不是,所以隐讳,只需能够帮助日后的回忆即可。
  小方要走了,送送吧,很简单,就像当初相熟时一样,来一次告别火锅吧,地点没变,只是多了一位据说像推土机般能吃的小老弟。
  以前说过,我女生男相,举手投足也少温柔,可是今天,心理平添温柔,不容赘述。
  席间有人调侃我,说我成功地完成了一个不良少女到贤妻良母的转型,还有人插话,什么少女,简直是太妹。
  很想申明,当初虽然放浪形骸,但内心单纯,如今貌似贤良淑德,实则内心狂野!
  席间又有几位摄影高手,吵嚷着留下了难得的照片,主要是我比较难得,因为我很少能够照出比较动人的照片,今天有了,格外高兴,特展示一下。
  近来越来越迫切地感受到孩子的养育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儿子4岁2个月了,才感觉到这种压力,是早还是迟了呢?
  端午节之前,老师给亮亮的爸爸打了电话,告了亮亮一小状,说亮亮最近很爱惹是生非,比如常常突然袭击其他小朋友――猝不及防拍打人家的背,或将别人正在玩着玩具抢走。而当别人对他进行反击的时候,他却去向老师报告说xx打了他。
  这不,今天又犯事了。老师目睹了他和一个叫罗毅汉争执的过程,小男孩的鼻子被亮亮抓破了,老师问是谁弄的,那个小男孩竟然不敢说出实话,而是骗老师说鼻子是xx女孩子抓伤的!那个男孩的妈妈就是幼儿园的老师,后来在她的逼问下,男孩才哭着承认是亮亮干的。
  我真是哭笑不得啊,难道我家亮亮在学校已经成了小霸王了吗?
  老师还说,在后来的教育中,当老师警告说要把亮亮犯的错误报告给他的外公听时,亮亮居然说:"我都不怕公公的"……
  很显然,对亮亮的教育在方式上出现了问题,由于孩子的爸爸调任外地,我工作又比较忙,亮亮同公公婆婆单独相处的时间非常多,隔代教育的不足部分显现了出来。其实我们目前也不能明确就是因为对孩子太过溺爱造成了这样的问题,但是如果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对家长知晓此事并无惧怕,表明了这个家长的威严受到严重挑衅!
  同时老师又说,最近亮亮嘴里说得最多的是"我妈妈说的",很少听到说他的爸爸,打听之下才知道是爸爸出差了,老师建议妈妈利用目前自己对亮亮的影响力,多对他施以良好的影响,促进他改掉不良习惯。
  我开始觉得教孩子越来越具挑战性了,不是向孩子宣战,而是向自己宣战。
  孩子是一面非常真实的镜子,在里面,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自己的影像。
  亮亮现在动不动就说"连这都不知道,傻瓜。"那语调和神气,象足了我。听着这样的话从孩子嘴里说出来,我觉得很为自己感到很羞耻,这俨然是身教胜于言传的又一例证。教育孩子的时候,我当然会要求他言辞有礼,不说谎话,可是自己都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我又如何能够要求我的孩子做到呢?
  幸好我知道如何弥补这个错误,我告诉亮亮,以后不要再这么说了,这些话不是一个好孩子应该说的,妈妈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但妈妈知道自己错了,并希望亮亮能够监督妈妈,帮妈妈改正这个错误,当然,妈妈也会监督亮亮的哦。我相信,能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其实不是想像中的那么难,要能够为了孩子努力改掉这些陈规陋习显然要困难得多。可是为了孩子,难道你不愿意吗?
  最近同时迸发的毛病还包括:
  开始变得怕黑和胆小了(虽然这点非常适合孩子成长的发展规律),晚上入睡前,他总不想让你将灯关掉,讲故事的时候,说到一些稍微惊险的情节,他会紧紧的抱着你甚至要你不要再讲下去了。
  变得十分拖沓,你在这边为了让他去做某事拼命叫喊,他就当做没事人一样,充耳不闻(关于这个在前面的文章中做过专门论述)。
  好像开始对我多了几分依恋,其实严格的来说,这并不能算是毛病。就在刚才,10。10分我进的家,亮亮在床上翻滚着还没睡着,我进去后,他很委屈地问:你怎么上班要这么久的啊。"我说是啊,是要这么久啊。"话音才落他立即伤心的哭了起来:"我不让你这么久。"眼泪大滴大滴的滚落,显然小小的心在等待我下班回来的时候感受到了挫折和伤害。
  纵观近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虽然到目前为止,在对儿子教育的大方向上我们没有出现偏差,但具体到细节,还有很多不足,我希望能够变探索边教育,让自己同孩子一起成长、一同享受快乐。
  虽然早知道很多孩子都有拖沓的坏习惯,但事情真的临到儿子身上,仍是不免觉得心烦。
  亮亮拖沓的毛病好像开始于3个多月前,到今天显然已经比较严重了。常常,早起后让他刷牙洗脸他总当耳旁风,定要叫上千百遍后,还得拉下个脸,他才会不紧不慢地踱过来。
  我想,应该没有家长能够忍受孩子的磨蹭,甚至很多不明就里的家长还会把这看作是一种很难医治的毛病。曾经就有个家长跟我说“真怀疑给我女儿起名‘蔓蔓’是不是起错了,所以她才凡是这么慢吞吞的。”
  其实亮亮也不是凡事拖沓,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总是很积极,比如看书、电脑游戏、玩玩具、拚图等,动起来他比谁都快,而且那认真起来的小模样非常之可爱。反之,让他拖拖拉拉的事都是些他不感兴趣的“琐事”,比如穿衣服、刷牙洗脸、洗手吃饭等。
  孩子做事爱磨蹭,通常因为他们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确实,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把一件事尽快做完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也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其实对于亮亮,我们的包办是造成他磨蹭的最大原因。
  早些时候天气还冷,怕他吃饭慢,没吃完饭就凉了,所以拿过饭碗来喂;早上起床后,嫌他自己洗脸不干净,拿过毛巾帮他洗;嫌他自己穿衣服耽误时间,也就总顺手给穿了。谁知他的依赖性惯得越来越大,在我忙不过来让他自己做这些事的时后,他总是爱理不理赖在那里,等着有人来伺候。
  知道事情的症结在哪,但是要纠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是,因为没有几个家长是有足够耐心来说服自己体谅孩子,不是催促而是采取更合理措施的。
  通常可以采取如下4个办法:
  1、采用记数法来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完成某件事情。记数法很简单,随时可用,父母可以与孩子事先讲明白,看数到第几声的时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后父母让孩子准备好,说声“开始”,就开始计时了。“1、2、3、4、5……”,一边数,一边看孩子,孩子为了完成任务,就会尽量抓紧时间将事情做完。如果在计数开始的时候,孩子动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数快一点,让孩子感觉到时间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结尾的时候,孩子还差得较远,就放慢记数的速度。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快一点做事,就数慢一点,让孩子有尽快完成的希望。如果家长总是很巧妙地常常使孩子在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可以把事情做完,就能使孩子获得成功的感觉,孩子完成了任务,就表扬孩子“真不错”、“又长大了”等。
  2、如果给孩子表扬的方法没有效果,就可以使用硬性规定的办法来达到改变动作慢的目的。父母首先估计出孩子尽最大能力能够完成某项事情的时间,然后规定孩子在这个时间内完成这项事情,否则就不让他继续做下去。时间一到就要停止。比如吃饭,到时间就把饭菜收起来,并且对孩子说:“我很失望,我希望你下次能按时把饭吃完。”
  3、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时间的办法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在日常活动中,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来提高效率,使同样的时间,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或者同样的事情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如起床大小便之后就不能再回被窝耍赖了,要直接穿好衣服去洗漱,然后等待和家长一起去上幼儿园;再如,吃饭之前不能再看第二张动画片的盘了,否则时间又被拖延过去了。
  4、给孩子制订严格合理的时间表的同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可在孩子清晨准时洗漱时,奖励他一个五角星,每当孩子有5个五角星时,他可以选择一项活动,比如去动物园或游乐场等。
  也许我们家的亮亮,确实也迫切地需要尝试以上方法啦!
  地震貌似已经远去去了,其实远远没有,留下的那许多急待解决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恐怕难以圆满解决。
  今天听了《锵锵三人行》中客座心理专家的话,很受触动。专家说他在电视上看到,很多抚慰者会对其抚慰对象说“要坚强,要勇敢,要好好活下去。”之类的鼓励说辞,其实这样的说法非常不正确,不但起不到安抚作用,反而会给受难者施加很大的压力!那怎么说才是正确的呢?专家说,其实只需要转变一下话语方式,将“你要坚强,要勇敢,要好好活下去”说成“你已经很坚强,很勇敢了,你是我们的骄傲。”那么,被抚慰者从中感受到的则会是完全不同意味。
  对这番话,我回味了很久很久。一个受到严重心灵创伤的人,最需要的是旁人的感同身受,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伤痛根本没有任何话语可以安慰,那些干巴巴的“要坚强要勇敢”就像来自一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完全不起作用。
  很自然的想到平日里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设身处地是很多家长常犯的错误,我们通常会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无论是用呵斥或循循善诱的语气,都掩饰不住“你必须听我的”意思。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理解和接受事物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不光和大人不同,不同孩子之间也是不一样的,可由于缺乏耐心,父母通常采取比较单一和粗暴的方式,不会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感受,而是最终通过施加压力让孩子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但为什么要接受这一些,孩子往往不会明白,也很难从大人这里得到合理的解释。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甚至连大人自己都没有想清楚,自己让孩子这么做合理性究竟有多少。
  其实,互换角色教育法目前是育儿教育经常提倡的一种方法,以游戏的方式,旨在通过和孩子的身份互换,让孩子能够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和立场,体谅父母的苦心,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那么反过来,难道我们自己就不应该常常在精神上主动换位吗――多召唤自己童年时候的记忆,多理解孩子的需要,减少一味批评、指责的强硬态度,我相信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小宝贝,会怀有一颗善良健康快乐、感恩的心去面对将来的一切,而不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对事情的恐慌。
  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因此对于赞美也很悭吝,尤其对自己的孩子,非但不喜欢表扬,甚至在别人夸奖自己孩子的时候,除了说“哪里”外,还会找出另外的不足之处加以贬低,仿佛不如此孩子就会骄傲自满得飞上天。
  我非常不认可这样的作风,我的做法是:在别人当着我和儿子的面夸奖他时,如果情况属实,我不会表现出夸张的兴奋,如果言过其实,我不会断然否认,而会附和着说“嗯嗯,还行吧。”要知道,无论多大的孩子都非常敏感,而且对别人的赞美也非常渴求,被人肯定后非但不会骄傲,反而会努力做好以名副其实。这个情况与文章之前提到的地震专家的理论相互呼应,当一个人被肯定后,他的自豪感会放大,继而激发出更大的潜力,但如果在努力没有得到任何肯定的情况下被要求再好点,再更好一点,恐怕得到的是完全不同的结局了。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孩子每分每秒都在成长,我们对孩子的变化一定要看分明。今天儿子跟他爸爸通电话时居然主动问他:“爸爸地震时候你去哪里?”我非常吃惊,陕西今天又发生一次5。4级余震,可能我们大人在讨论时他留心听了去,并且懂得用来关心爸爸的安危了。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如果最终没有放出应有的光彩,最大的责任应由家长来负。
  基本不看那些关于地震的视频,因为根本不需要任何刻意的煽情,只要想一想,泪水就会掉下来。
  下班回来的路上,无意中看到了邻座手中《羊城晚报》上的一张图片――散落在废墟上零碎的玩具残骸――心如刀绞。完全能够想像,灾难发生的前一刻,那个可爱的孩子正幸福的摆弄着自己心爱的玩具,转瞬之间――天崩地裂!
  谁都不会忘记曾经,瞬间中断的幸福更会刻骨铭心,逝者已逝,生者,要面对的其实更多、更苦。
  就在此刻,5月20日的晚上,我远在西安的老公,为了躲避可能发生的余震,不得不睡在露水极重且还刮着大风的学校操场上。一个人躺在温暖舒适的大床上,我在想什么?
  儿子学校也进行了募捐,小小的孩子们穿着统一的校服,神情严肃的排着队将手中的钱投入募捐箱里,虽然钱都是爸爸妈妈给的,但是那一刻,却让他们感受到了非同寻常的神圣。4岁的儿子并非什么都不懂,他知道很多和他一样大的小朋友在受苦,他说学校老师给他看了图片,一个小朋友被夹在石头里,进不去也出不来。
  我不知道一个4岁的孩子对灾难能有多少领悟,他使用的程度最深的词就是“很可怜”:爸爸不能回家睡在自己的床上很可怜,被夹住动不了的小朋友很可怜,找不到爸爸妈妈的小朋友很可怜。在此之前,儿子对死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对诸如“要是妈妈死了你怎么办”的此类问题,他的回答是:“就去买一个呗。”
  地震以来,每每凝视熟睡中的孩子,不由自主地心生联想:假设如果万一我们不在了,谁来像我一样爱他?!或者假如是他出了意外,我会不会崩溃?
  如果不是地震,我恐怕不会意识到我的家庭非常非常幸福:老公单纯,儿子聪明,双方父母健在,还有个86岁的老太太――四世同堂,享受着最美妙的人间天伦。
  灾难带给我们什么?除了伤痛,还有力量,更有人性悲壮之美。
  感人的故事每刻都在上演,生命的奇迹仍然继续,我想说的是,无论你是谁,努力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鲜艳!
  罢了!
  情感的波涛依然汹涌,以上絮絮叨叨,完全不知所云。
  日,在汶川、还有中国大地上的更多地方,人们的血泪汇成了江海!在突如其来的天灾面前,我们的生命是多么脆弱与无助,可是除了悲哀与哭泣,我们更需要清醒的认识到:灾难还远远完全结束――大大小小的余震和有可能转移的震源仍将威胁着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作为一个母亲,我最害怕的是灾难降临在自己的孩子而非自己身上,孩子是那么柔软,孩子幼嫩的肩头还不应该承受这样惨绝人寰的重压!
  虽然我离灾区很远很远,但我对所有母亲的悲哀感同身受;虽然我没有任何经验,但我要尽自己所能去收集整理;虽然我不是权威,我只能祈求老天爷让惨剧少一些、再少一些,让才过完母亲节的母亲们不再流泪。
  已经发生的灾难,我们无法补救,但是作为母亲,我们首先必须坚强,用我们的坚强武装自己,用我们对灾难的认知行动保护和拯救自己!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以下必要的安全自救措施
  要有必需物品准备
  一个防震包,内装必需品,包扎结实,放于易取处。包内应携带:
  ?食品:便于保存的速食或蒸煮过的食物。
  ?水:充足的清洁水。
  ?药品:绷带、胶带、消毒水、创可贴、消炎药、扑热息痛片、黄连素等。
  ?必须物品:食盐、手电、电池、应急灯(充好电)、小刀、卫生纸、袖珍收音机、手机、塑料布、塑料带、优质工作手套、哨子、小铁铲、钳子、锥子、绳子。
  ?证件卡片:身份证、记载个人血型等基本情况的卡片。
  必要信息准备
  ?急救电话。
  ?医生、医院、药店的位置。
  ?社区备用灭火器,公用电话的位置。
  ?通往附近开阔地的最好路线。
  ?社区管理部门电话。
  地震发生时
  如果我们正在家中――
  如是平房,可逃出房外,外逃时注意用被子、枕头、安全帽护住头部。千万注意:不要躲在桌子、床铺下,而要以比桌、床高度更低的姿势,躲在桌子床铺的旁边。因为建筑物天花板因强震倒塌时,会将桌床等家具压毁,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人以低姿势躲在家具旁,家具可以先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让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间。
  如果我们是在学校――
  让孩子一定要听从老师安排,室内学生不撤出,室外学生不要回教室,就近“蹲下,掩护、抓牢”。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危险物。
  如果是在电影院、体育馆和商场――
  不要拥向出口,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空调等悬挂物,以及商店中的玻璃门窗、橱窗、高大的摆放重物的货架。就近“蹲下,掩护、抓牢”。地震后听从指挥,有秩序撤离。
  如果正好在车内――
  驾车远离立交桥、高楼,到开阔地,停车注意保持车距。
  注意:即使开车时遇到地震,也要赶快离开车子,很多地震时在停车场丧命的人,都是在车内被活活压死,在两车之间的人,却毫发未伤(此段话引述图片说明:强烈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停车场,千万不要留在车内,以免垮下来的天花板压扁汽车,造成伤害;应该以卧姿躲在车旁,掉落的天花压在车上,不致直接撞击人身,可能形成一块“生存空间”,增加存活机会。
  如果正在开阔地――
  尽量避开拥挤的人流;避免家人走失;照顾好老人和儿童。
  地震中的标准求生姿势
  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卧倒或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护住头部,一手捂口鼻,另一手抓住一个固定的物品。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采取自我保护姿势:头尽量向胸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部和颈部。
  地震中应做到:
  ?不要惊慌,伏而待定。
  ?不要站在窗户边或阳台上。
  ?不要跳楼、跳车或破窗而出。如果在平房,地震时,门变形打不开,“破窗而出”则是可以的。
  ?不要乘坐电梯。
  ?不要因寻找衣服、财物耽误逃生时间。
  ?不要躲避在电线杆、路灯、烟囱、高大建筑物、立交桥、玻璃建筑物、大型广告牌、悬挂物、高压电设施、变压器附近。
  ?不要在石化、煤气等易爆、化学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附近。不要位于明火的下风。
  地震后中被掩埋自救
  ?坚定求生意志。
  ?挣脱手脚,清除压在身上,尤其是腹部的重物,就地取材加固周围的支撑。
  ?设法用手和其他工具开辟通道逃出,但如果费时、费力过多则应停止,保存体力。
  ?尽量向有光、通风的地方移动。
  ?用毛巾、衣服掩住口鼻。
  ?在可以活动的空间中寻找食物和水,尽量节省食物,以备长时间使用。
  ?注意保存体力,不大声喊叫呼救,可用敲击铁管、墙壁,吹哨子等方式与外界沟通,听到救援者靠近时再呼救。
  ?在封闭室内不可使用明火。
  温馨提示:
  近几天,妈妈们最好不要带孩子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人口密集的地方危险性更高;不要让年纪幼小的孩子远离家长的看护,以防地震发生时落单的孩子得不到照应;而且,我们应尽可能向幼小的孩子灌输安全自救常识;最好,我们要时刻告诉孩子,妈妈有多爱他,不管发生什么事,不要怕,妈妈一定会来救他的!
  觉得很有必要和诸位妈妈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当你实在心情很不好的时候,你会不会努力克制自己不对孩子发作?其实从理论上来说,正确答案谁都知道,可是事到临头你会如何处理呢,我想听的是实话。  
&&& 心情不好的时候,对儿子总有点凶巴巴的,通常还能勉强克制着不发作,但也有难免要爆发的时候。譬如刚才,情绪又失控了。
  我和他爸爸一个星期没有几天是能够按时回来陪儿子的,常常是回到家的时候儿子已经睡着了,所以每次在儿子睡前回家,他都特别兴奋,不是缠着我们讲故事画画拼图就是玩各种各样的玩具。
  今天心情比较郁闷,说不上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可是看人看事的眼光都很歹毒,仿佛要飞出两把锐利的匕首,刺穿什么东西。由于老公下班来接我的时间比约定的迟,犹如火上浇油,一路上唠叨着骂个没完。总算老公还属于脾气好肚量大的那一类男人,也就任由我发泄而已。其实这样的状态应该很容易调整回来,可是我并没有积极主动去扭转,而是顺其自然。
  回到家里,才7点45分,儿子亮亮一如既往的欢欣雀跃,有体验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笑脸是一剂心灵良方,再多的不快在这一瞬间都可以抛到脑后。和亮亮拥抱之后,他开始向我们炫耀今天学的新本事――用剪刀剪一颗五角星。看着那双胖乎乎的小手专注的拿着剪刀转动,幸福的感觉让我的心不由自主的感叹起来――平淡而真实的满足啊!
  然而,幸福的感觉不会由始至终,仅仅10分钟后,我的坏脾气就被引爆了。
  由于比较困倦,我想尽早替亮亮洗个澡,快些结束那些逃避不了的繁琐之事。谁知道小家伙一点都不配合,叫了3次没有任何反应,还在用我的手机玩游戏。一下子气不打一处来,我立马冲过去一把将他从凳子上提起来,对着屁股就是一巴掌(当然是不算太重的一巴掌),嘴里叫骂到:“叫你洗澡听到了没有?以后再也不让你玩游戏了!”
  事情貌似就这么简单,瞬间发生,不容思考。
  亮亮“哇”的一声哭了,我不理会,拖拽着他来到浴室,强行要帮他脱掉衣服,他挣扎着不让我碰,一边还叫喊“我不要你!我要爸爸洗!”
  他爸爸闻讯前来,将他从我手里接过,把我轰出浴室,不一会,浴室里传来父子两愉快的嬉戏声。
  当然,此种结果非常美妙的一面在于无需我亲自动手,儿子的澡就能够洗好。他爸爸平时并没有非常主动承担家务的习惯,花在儿子身上的时间也极为有限,能让他帮儿子洗个澡,也算提供了难得的亲子时间。
  出于好奇,我将耳朵贴在门缝上,想知道他们都在说什么?
  “刚才你为什么哭啊?”
  “妈妈打我!
  “妈妈为什么要打你?”
  “她叫我洗澡我不听!
  “不听妈妈的话对不对啊?”
  “她都没有好好说。”
  我一下子呆住了!“她都没有好好说。”这句话击中了我的要害,我觉得直到今天,我在亮亮教育上最大的失误就是:经常没有好好说!
  总结自己粗暴对待孩子的原因,通常是出于如下3个方面:
  1、认为孩子小,想不起要给他们起码的尊重;
  2、认为孩子小,懒得费心去跟他们讲道理;
  3、认为孩子小,对不愉快的事情还不会留下深刻记忆,不会造成大的不良影响。
  其实真是大错特错啊!低估我们的孩子是许多家长的通病,其实孩子虽小,但其感受能力却比表达能力成熟得多,很多他感受到的东西虽然暂时还无法总结并用语言表达出来,但对于心灵受到的伤害,家长往往难以磨平。
  我自己其实也算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由于小时候妈妈对我有恨铁不成钢的严格要求,不但导致了我少年时期极度的逆反,而且时至今日,即使和母亲之间相互深爱,却无法像别人的女儿那样用正常的方式去表达我的爱。
  很想知道人家的妈妈处理这类事情有什么私家秘方?理论的东西我知道的不比谁少,可是事到临头,拿什么化解我那几十年不变的臭脾气呢?
  即便已经年过30,我们仍然有沉迷偶像剧的权力,正如我们的孩子,即使正面临着人生重大的挑战,仍然不应该制约任何能让他们享受到快乐的权力!  
  不是没有心情,而是没有机会,像这样没日没夜的看这些所谓无聊的偶像剧,对我来说早已成为一种奢侈。
  老公是一个没有任何偶像情节的人,与此同时,又是一个非常上进的人,更不幸的是,他还是一个对老婆浪费时间行径表露出无比痛心疾首的人。于是乎,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我与那种无比向往的师奶生活根本没有谋面的机会。尤其膝下小儿郎有事没事闹着和我玩笑嬉戏,要抽出大段大段的时间沉浸于俊男靓女那些做作的情感故事就更难了。
  我的偶像情节其实可以延续到很久很久以前,红极一时的小虎队,哭哭啼啼的琼瑶阿姨,90年代初期卫视中文台播放的所有日本偶像剧……凡此种种,现在想来,其实全部都是很庸俗很浅薄的流行文化。整个少年时期我用于学业上的时间非常有限,几乎全部耗费在别人这些虚构出来的情情爱爱上了。
  直到现在,我仍然觉得最享受的事情就是一个人躲在与外界隔绝的空间里,自由自在地体验那种无需付出任何代价的虚拟情感,或喜或悲,或苦或甜,仿佛现实人生中的平淡在这短短的一刻幻化为无比真实的生命体验。常常,那些让我心痛的场景,我总能够在记忆中多次反复去体味,甚至好几天内,那种痛楚融入身体,就好像来自我的真实生活。
  正如今天,在老公的唠叨和儿子的抱怨声中看完了一部非常非常偶像、长达25集的《别爱我》,徐若萱那纯美的少女形象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甚至原本觉得奶油小生型的胡歌,也竖起了帅男人的大旗。故事其实很俗套,一个生命只剩下100天的出逃少女遇到了意气风发的少年,这个奇怪的女孩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故事的特别之处在于,全剧处处流露出爱意,却没有真正谈到爱,在少女生命的最后时刻,若不是旁人提点,少年仍然不知道自己早已爱上了这个精灵古怪的女孩子。提点原话如下:“我宁愿你们接过吻,甚至上过床,这样我还可以安慰自己说你只是肉体上的被判,可是,你已经爱上了飞扬!那是一种最真实、最纯洁、最真挚的爱!”
  说话人绝望的声音和少年震惊的表情将我的心震得发痛!我是多么向往这样的爱啊,没有肉体的欲望,没有金钱的玷污,没有刻意的勾勒,有的只是最真实、最纯洁、最真挚的爱!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我所表述的大大偏离了既定主题,我原来不过想以此为由头阐述些关于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可现在,却没有了回归主旨的动力,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一个人的成长有多方面的合力在推动,无论如何,只要大轨道没有偏离,孩子们总有一天还是会回归正途,而那些曾经的路边嬉戏对他们来说,也许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好回忆。
  即便年过30,我们仍然有沉迷偶像剧的权力,正如我们的孩子,即使正面临着人生重大的挑战,仍然不应该制约任何能让他们享受到快乐的权力!
共109篇文章
本周推荐博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诸葛亮评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