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产生到现在纪历哪些发展历程

&&&&&&&&&&&&&&&20年历程&20年辉煌: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发展20年纪念文集(电...
支持设备:
我要买:件
送积分:收藏人气:12
&&&&&&&&&&&&&&&&&&
&&&&&&&&&&&&&&&&&&
&&&&&&&&&&&&&&&&&&
本文集汇集了中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发展20年来的光辉历程,内容包括发展篇、回顾篇、经验篇、感悟篇和激励篇。
本文集汇集了中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发展20年来的光辉历程,内容包括发展篇、回顾篇、经验篇、感悟篇和激励篇。前三篇汇集的文章包括考试主管部门领导以及各级考试机构的工作感言、研究文章和经验分享等。后两篇的主要内容是考生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感悟文章,包括散文、诗歌等。文集的最后汇编了考试相关的历史资料。
编写委员会
计算机软件考试发展历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
计算机软件考试的起步与成长
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
IT资格(水平)考试与信息系统集成行业互动共赢
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
中日韩IT考试标准互认回顾
全国软考办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的设置
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研究部
以用立考实施命题工程
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研究部
编写委员会
&&&&计算机软件考试发展历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
&&&&计算机软件考试的起步与成长
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
&&&&IT资格(水平)考试与信息系统集成行业互动共赢
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
&&&&中日韩IT考试标准互认回顾
全国软考办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的设置
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研究部
&&&&以用立考实施命题工程
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研究部
&&&&2010年全国计算机软件考试数据统计分析
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研究部
&&&&软考发展20周年纪念座谈会发言节选
&&&&以人为本,安全至上
精心做好计算机软件考试组织工作
北京市人事考试中心
&&&&陕西省软考迅速发展的经验
陕西省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办公室
&&&&湖北省软件考试的现状与未来
湖北省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办公室
&&&&坚持不懈
积极做好计算机资格考试工作
云南省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
&&&&总结经验,争创辉煌
天津电子信息应用教育中心
&&&&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高科技作弊的防治
吉林省人事考试中心
&&&&软考引领新疆IT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算机培训中心
&&&&以安全为核心
强化规范操作
确保资格考试安全顺利进行
四川省人事考试中心
&&&&贵州省计算机资格考试工作20年回顾
贵州省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办公室
&&&&以人为本
山东省人事考试中心
&&&&信息处理技术员考试嵌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陕西省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办公室
西安外事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在风雨中前进
大连电子信息应用教育中心
&&&&青岛市软考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山东青岛市人事考试中心
&&&&做好软件考试工作
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山东潍坊市人事考试中心
&&&&软考伴我院成长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突出宣传发动
严格把握程序
湘西州软考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湖南湘西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服务考生,造就人才
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考务管理工作体会―――回忆我工作中的几件往事
全国软考办
&&&&求真务实
努力做好计算机软件考试工作
原陕西省职称改革办公室副主任
&&&&政策引导
全面推进我省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陕西省计算中心
&&&&以建设信息人才队伍为己任
掀发展我国软件产业之高潮―――浅谈软考的作用与发展
山东滨州市人事考试中心
&&&&软考书籍出版工作感想
清华大学出版社
&&&&感动软考―――我的软考之路和软考团队
辽宁沈阳大学
&&&&献力国家软考事业
选拔IT精英人才
陕西省软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软考工作感悟
福建电子信息教育中心
&&&&软考与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探索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软考在IT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湖南衡阳市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办公室
&&&&宝鸡文理学院的软考发展之路
陕西宝鸡文理学院
&&&&软考助我事业发展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行
&&&&软考助我成长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全国软考二十年
惠及我家两代人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化的“中间件”―――对软考的再认识
中国安能建设总公司
&&&&软考之路―――未来的趋势
广州赛宝联睿信息科技公司武汉分公司
&&&&我的IT之路在软考的光辉照耀下不断延伸
湖南省电力公司怀化电业局
&&&&软考,我最刻骨的人生印迹
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动力厂
&&&&软考助我成长
中国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
&&&&我的软考路
&&&&坚持到底―――我的软考之路
辽宁营口港务集团信息公司
&&&&十年漫漫软考路
江苏南京市
&&&&我的软考历程―――软考伴我成长
辽宁沈阳启明软件有限公司
&&&&备考经验
陕西理工学院
&&&&我的八次软考经历
河北省沧州市
&&&&我和软考有个约定
河北省迁安市首钢矿业公司
&&&&我与软考的15年心路历程
湖南怀化铁路信息技术分所
&&&&一路有你
国信司南(北京)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我的自考―――软考之路
深圳宝德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软考助我成长
武汉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我与软考
北京华深慧正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向更专业的方向前行―――我的软件评测师之路
山东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的一些体会
浙江宁波市林火监测信息中心
&&&&我的十三年软考之路
湖南怀化恒德科技有限公司
&&&&现代诗和宋词各二首
江苏工程兵指挥学院
&&&&漫漫软考路,我心永飞翔
湖南康婴商贸品牌中心
&&&&软考之七年痒―――记我的软考路
辽宁沈阳市
&&&&让努力飞……
福建福州海关
&&&&软考之研究与发展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我的软考经历
云南曲靖供电有限公司调度通信中心
&&&&我的软考之路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软考铺开我的人生路
福建漳州市
&&&&盼望软考的梦想成真
湖南岳阳云溪长岭炼化公司
&&&&艰辛,困惑,收获
湖南浏阳市飞鹰花木信息有限公司
&&&&忆我的软考之路
湖北华中师范大学
&&&&软考―――成长之路
江苏扬州大学
&&&&软考之我见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梦断“软考”,给力“软考”
山东青岛欧美置业有限公司
&&&&我的软考之路
湖南娄底市涟钢信息中心
&&&&星星点灯
云南丽江市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
&&&&情缘六载
软考伴我行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系统分析师考试经验之谈
福建8450厂
&&&&软考长征行
湖南省娄底市职业技术学院
&&&&软考心路―――生命有所追求
湖北省委党校信息中心
&&&&摘取梦想的启明星―――软考助我成长
山西省经济信息中心
&&&&我的十年软考坎坷之路
山东青岛海尔集团
&&&&软考之路
湖南怀化市联通公司
&&&&我的软考与收获
云南云电同方科技有限公司
&&&&软考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趋势浅谈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软考伴我一路成长
浙江宁波中聘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谢软考,一路上有你指导
湖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那情―――一个60后的软考之梦
辽宁沈阳城市通有限公司
&&&&从他的软考,到我们的软考
&&&&软考―――让我迈入更有意义的人生征程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公安局指挥中心
&&&&坚持做完一件事―――记我的软考之路
福建省建瓯市水利局
&&&&软考,那些难忘的日子
辽宁大连东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工程师考试的回顾与反思
江苏赣榆县中等专业学校
全国计算机软件考试大事记
中日韩IT考试标准互认资格对照表计算机科学史--整个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我们在轻松使用计算机完成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工作时,我们有没有想过计算机的由来以及计算机的整个发展历程呢?
在此以倒叙的形式大致地回顾一遍整个计算机发展的历程。以纪念电子计算机六十三年。
1995年&&&&&&& JAVA语言和WINDOWS 95诞生。
1993年&& &&& 美国政府发表&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计划;第一个Internet浏览器Masaic诞生。
1991年&&&&&&& 丹麦学生Linus开发了Linux操作系统。
1988年 &&&&&&&IEEE通过POSIX标准,1990年继而成为ISO标准ISO 9945/1。
1985年 &&&&&&&WINDOWS诞生。
1981年&&& &&&&IBM-PC和MS-DOS诞生。
1971年&&&&&&& Wirth提出第一个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PASCAL。
1970年&&& &&&&Thompson和Ritchie在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UNIX;1972年,Ritchie 发明C语言,并用C 语言改写了UNIX;Royce提出瀑布模型;Codd建立关系数据理论。
1969年&&&&&&& Hoare建立公理语义。
1968年&&& &&&软件工程&在NATO科学委员会诞生;Knuth出版《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艺术》长篇经典巨著。
1966年&&& &&&&ACM设立图灵奖。
1961年&&&&& &&MIT在IBM7090上开发了分时操作系统CTSS。
1956年&&& & &&IBM推出704机及其汇编语言SAP,这是第一个汇编语言。
1954年&&&&&&& &IBM开始设计第一个高级语言FORTRAN;1957年,Backus在IBM704机上实现了FORTRAN编译。
1950年&&&&&&&&& Turing提出Turing测试,奠定人工智能基础。
1947年&&&&&&&& &ACM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成立。
1946年&&& &&&&&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IEEE 计算机学会成立。
1945年&&&&&&&&& 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冯&诺依曼机)
1890年&&&&&&&& &赫尔曼&霍尔瑞斯 Herman Hollerith利用制表机(Herman Hollerith's census tabulator)完成了美国第11次人口普查。
1822年&&&&&&&& &发明了能自动完成四则运算的自动机械计算机器:差分引擎,利用穿孔卡片编制程序来进行自动控制。
1847 年&&&&&&& 布尔(George Boole)提出了支撑着整个现代计算机运算的理论依据&《逻辑的数学分析》。在布尔代数里,布尔构思出一个关于0和1的代数系统,用基础的逻辑符号系统描述物体和概念。这种代数不仅广泛用于概率和统计等领域,更重要的是,它为今后数字计算机开关电路设计提供了最重要数学方法。
1673年&&&&&&&& 莱布尼兹(Leibnitz)建造了一台能进行四则运算的机械计算机器。
&&&&&&&&&&&&&&&&&&& 1673年莱布尼茨特地到巴黎去制造了一个能进行加、减、乘、除及开方运算的计算机。这是继帕斯卡加法机后,计算工具的又一进步。 帕斯卡逝世后,莱布尼茨发现了一篇由帕斯卡亲自撰写的&加法器&论文,勾起了他强烈的发明欲望,决心把这种机器的功能扩大为乘除运算。莱布尼茨早年历经坎坷。在获得了一次出使法国的机会后,为实现制造计算机的夙愿创造了契机。在巴黎,莱布尼茨聘请到一些著名机械专家和能工巧匠协助工作,终于在1674年造出一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盛装出席遇见你
第四个守护骑士你在哪?
还是没声音?
新人求关注
?骑士哪里去
陪我倒数生日吧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我国的计算机发展历程
华罗庚和我国第一个计算机科研小组
华罗庚教授是我国计算技术的奠基人和最主要的开拓者之一.当冯·诺依曼开创性地提出并着手设计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时,正在美国Princeton大学工作的华罗庚教授参观过他的实验室,并经常与他讨论有关学术问题,华罗庚教授1950年回国,1952年在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时,他从清华大学电机系物色了闵乃大、夏培肃和王传英三位科研人员在他任所长的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内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1956年筹建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时,华罗庚教授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制(年)
我国从1957年开始研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日该机可以表演短程序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为纪念这个日子,该机定名为八一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该机在738厂开始小量生产,改名为103型计算机(即DJS-1型),共生产38台. 1958年5月我国开始了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4机)研制,以前苏联当时正在研制的БЭСМ-II计算机为蓝本,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帮助下,中科院计算所、四机部、七机部和部队的科研人员与738厂密切配合,于1959年国庆节前完成了研制任务.在研制104机同时,夏培肃院士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自行设计于1960年4月研制成功一台小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机.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119机研制成功,平均浮点运算速度每秒5万次,参加119机研制的科研人员约有250人,有十几个单位参与协作.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研制(年)
我国在研制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的同时,已开始研制晶体管计算机,1965年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实际上从1958年起计算所就开始酝酿启动.在国外禁运条件下要造晶体管计算机,必须先建立一个生产晶体管的半导体厂(109厂).经过两年努力,109厂就提供了机器所需的全部晶体管(109乙机共用2万多支晶体管,3万多支二极管).对109乙机加以改进,两年后又推出109丙机,为用户运行了15年,有效算题时间10万小时以上,在我国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用户誉为“功勋机”. 我国工业部门在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研制与生产中已发挥重要作用.华北计算所先后研制成功108机、108乙机(DJS-6)、121机(DJS-21)和320机(DJS-6),并在738厂等五家工厂生产.哈军工(国防科大前身)于1965年2月成功推出了441B晶体管计算机并小批量生产了40多台.
第三代基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1973-80年代初)
我国第三代计算机的研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IBM公司1964年推出360系列大型机是美国进入第三代计算机时代的标志,我国到1970年初期才陆续推出大、中、小型采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1973年,北京大学与北京有线电厂等单位合作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100万次的大型通用计算机.进入80年代,我国高速计算机,特别是向量计算机有新的发展.1983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完成我国第一台大型向量机-757机,计算速度达到每秒1000万次. 这一记录同年就被国防科大研制的银河-I亿次巨型计算机打破.银河-I巨型机是我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文革动乱时期与国外拉大的距离又缩小到7年左右(银河-I的参考机克雷-1于1976年推出). 第四代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80年代中期至今)
和国外一样,我国第四代计算机研制也是从微机开始的.1980年初我国不少单位也开始采用Z80,X86和M6800芯片研制微机.1983年12电子部六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DJS-0520微机.10多年来我国微机产业走过了一段不平凡道路,现在以联想微机为代表的国产微机已占领一大半国内市场.
1992年国防科大研究成功银河-II通用并行巨型机,峰值速度达每秒4亿次浮点运算(相当于每秒10亿次基本运算操作),总体上达到80年代中后期国际先进水平.
从90年代初开始,国际上采用主流的微处理机芯片研制高性能并行计算机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于1993年研制成功曙光一号全对称共享存储多处理机.1995年,国家智能机中心又推出了国内第一台具有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结构的并行机曙光1000(含36个处理机),峰值速度每秒25亿次浮点运算,实际运算速度上了每秒10亿次浮点运算这一高性能台阶.
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成功银河-III百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采用可扩展分布共享存储并行处理体系结构,由130多个处理结点组成,峰值性能为每秒130亿次浮点运算,系统综合技术达到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智能机中心与曙光公司于年先后在市场上推出具有机群结构的曙光1000A,曙光2000-I,曙光2000-II超级服务器,峰值计算速度已突破每秒1000亿次浮点运算,机器规模已超过160个处理机,2000年推出每秒浮点运算速度3000亿次的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2004年上半年推出每秒浮点运算速度1万亿次的曙光4000超级服务器.
综观40多年来我国高性能通用计算机的研制历程,从103机到曙光机,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总的来讲,国内外标志性计算机推出的时间,其中国外的代表性机器为ENIAC,IBM 7090,IBM 360,CRAY-1,Intel Paragon,IBM SP-2,国内的代表性计算机为103,109乙,150,银河-I,曙光1000,曙光200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文化走廊】&计&承历史 创新未来&&计算机&信软学院&文化走廊&建设纪实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文化走廊】&计&承历史 创新未来&&计算机&信软学院&文化走廊&建设纪实
作者:文/王晓刚 图/林坤 李彦昭 来源:新闻中心
阅读次数:1403
&&& 这是一条见证计算机人艰苦奋斗的长廊,它书写了计算机人的辉煌篇章,激励着计算机人再接再厉、继往开来;这是一条展示大师风采的长廊,它概括了世界级大师的卓越贡献,全景式呈现了行业发展的来龙去脉。这条长廊就是计算机&信软学院“走廊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成电计算机专业的辉煌历史、老一辈计算机人的奋斗精神,新一代计算机人的创新创业硕果,冯&诺依曼、图灵、摩尔等计算机领域内最具代表性的世界级大师,以及软件技术与软件工程发展的历史,都在这里生动呈现,触手可及。&&&& 在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道路上,计算机&信软学院重视顶层设计,以“开放、诚信、和谐、进取”为目标,着力凝练出了能够体现学院历史、人文、科技的物质文化,体现人文关怀和学术自由的制度文化,以及勇于进取、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精神文化。“文化长廊”就是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可视化的历史 “会说话”的墙壁&&& 英国教育家史蒂芬&斯宾得说过:“历史好比一艘船,装载着现代人的记忆驶往未来。”计算机学院之所以高度重视自身历史的凝练,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同时也是因为学院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计算机学院的前身是1956年筹建、1958年正式成立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解算装置”专业,代号为401专业组。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电计算机专业参加了我国第一代大型电子管计算机DJS-104的研制,在国内首先仿制成功第二代晶体管数字计算机441-B机和DJS-130数字计算机,自行研制成功我国第三代高速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保密通信专用计算机930)和JKX-351工业控制计算机等,为我国的计算机学科和计算机工业的建立、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让历史告诉未来,其关键就在于如何让历史走进今人的视野,进而融合进人的思想和心灵中。因此,学院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步,就是让历史“可视化”,以实现计算机的辉煌历史与计算机学子的“零距离”接触。2012年初,学院党委书记李雪梅牵头成立了学院文化建设工作组,对学院的文化建设做了顶层设计。其中,计算机学院的“可视化”工作组由刘乃琦教授挂帅,发动了刘锦德、周明天、熊光泽、孙世新、龚天富、曾家智等二十余位资深老教授,参与到学院历史的挖掘、整理与“可视化”工作中来。通过工作组的多次讨论、凝练,学院总结出“传承历史,发掘内涵”八个字,作为2012年学院文化建设工作的主题和思路。&&& 经过工作组多方收集资料,还原史实,以及反复研讨、论证、梳理,最后整理出学院入选中国计算机学会(CCF)37类大事件中的11件代表性成果,并形成照片丰富、内容详实、中英文对照的文本资料,最终制作成15块精美的展板,安置在计算机学院四楼的行政办公区域。1956年的成电“解算装置”筹备组成员刘锦德、江明德、周锡令等老一辈计算机人,441-B型晶体管计算机、DJS-130数字计算机、紫金II微型机系统等科技成果,“六五”国家科技攻关优秀项目奖、电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都在这里通过可见、可感的载体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让历史可视化,让墙壁“会说话”。凝聚着计算机人奋斗历史和辉煌成果的文化长廊,加强了文化浸染,营造出浓厚的育人氛围。
二、同龄人的故事 我身边的榜样&&& 如果说对学院历史的发掘和可视化建设,是消弭老一辈计算机人与广大学子之间的时空距离,那么,对学生创新创业文化的梳理,则是拉近同龄人的心灵,为计算机学子树立一个个“身边的榜样”。学院文化建设小组吸取了宣传部等有关部门的建议,对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文化进行全面梳理,将学院自2008年成立学生创新创业中以来的发展历程和成果制作成16块展板,和学院发展历程一并安放在办公区域,形成历史与现实的呼应和交融。&&& 在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道路上,计算机学院起步早、步幅大、收效佳。“银杏黄”创新创业基金就是学院为了呵护学生的创新创业梦想而专门设立的发展平台,从2008年创立,现已走过5个春秋,构建了学院统筹、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实施、企业联合培养“四位一体”的学生科技活动新模式,成为我校较有影响力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品牌活动。截至目前,该基金已立项支持了40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覆盖学生两千人次,并成功孵化出象牙塔公司、成都透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远航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方米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 梦飞无线、凝聚等学生工作室,非凡动力、远航、银杏林等“创业先锋”,交互白板系统、林火检测预警系统、电子科大云网络资源管理平台等优秀作品,李金成、王万林等优秀学长的创业故事,都在文化走廊的展板上熠熠生辉。“燃烧创新激情,放飞创业梦想。”展板既反映了学生俱乐部的文化,又树立了创新创业先锋榜样;既介绍了创新基金的管理流程,又展示了学生创新创业的丰硕成果。“这些都是我身边的榜样,是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同龄人的故事。”计算机学院2010级学生白博文说,“它们告诉我们大学生活应该怎么过、需要做些什么以及怎么做。师兄师姐们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能?”
三、世界级的大师 全球化的视野&&& 为了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计算机学院还收集整理了计算机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大师以及计算机领域重要定律的相关资料,制作成10块精美的展板,布置在学院入口处的走廊里。当人们一走进计算机学院办公楼,就能深切感受到计算机学科的迷人魅力。&&& 展板言简意赅地讲述了冯&诺依曼、图灵、戈登&摩尔三位世界级大师的里程碑式贡献。被誉为“计算机之父”的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思想。时至今日,尽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飞速发展,但计算机仍属于冯&诺依曼架构。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的图灵,提出“图灵机模型”,解决了可计算性问题,奠定了现代数字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图灵实验,从而开启了人工智能的先河,并使之成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摩尔定律”的提出者戈登&摩尔对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做出了准确预测,得到业界公认,产生了巨大反响。&&& 缅怀计算机领域的这些大师,不仅是为了告诉今天的学子“之所以站得高”,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更是为了引导学生拓展视野,关心国际技术发展的新技术、新成就,明白肩上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四、通俗化的方式 个性化的展示&&& 信软学院是教育部和国家计委联合批准成立的全国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工程化、国际化、系统化是学院的办学思路,交叉性、拓展性、实验性则是学院的办学指导原则。”信软学院党委副书记朱国斌说,“信软学院只有十二岁,算是比较年轻的学院,但它的起点高、定位明确,就是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复合型、实用型软件人才。”信软学院的文化走廊与计算机学院可谓同出一源,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 沙河校区信软学院文化走廊的16块展板,有针对性地展现了软件技术和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脉络。从编程语言的创建、编译技术的发明,到“软件工程”概念的提出、结构程序设计理念的实现,再到软件开发范型、软件设计方法、软件复用、软件构件、全球化的软件交付模式等,清晰直观地梳理了软件技术发展史中标志性的技术突破。学院领导也参与到文化走廊建设相关工作中。常务副院长雷航查阅资料,整理出长达25页的软件工程发展简史,他还画了一幅漫画,通俗地解释了“软件危机”的概念。漫画中,一位软件设计者被极度复杂的软件系统压得步履维艰。“通过凝练并展示学科文化,让新生、家长从走廊的这头走到那头,就能感知学院的学科特色和定位。”朱国斌说。此外,学院还对学院概况、师资队伍、荣誉及特色、学生风采等展板版面进行重新设计,对学院三楼的学科公共基础实验室走廊墙壁进行了别样的设计和装饰。&&& 注重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信软学院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学院着力打造了位于三教4楼和5楼的信软学院实践教育中心的文化走廊,墙上的展板和铭牌细致梳理了中心以及10余个培养方向专业实验室、校企联合实验室的基本情况,为人才培养营造出良好氛围。&&& 在三教4楼,5个信软学院学生“创新工坊”的工作间依次排开,里面人气颇旺。嵌入式工作室、幻境工作室等17个团队的学子们从这里起飞,朝着自己的梦想迈进。走廊墙壁上,信软学子三年来的创新创业成果、团队风采、竞赛获奖光荣榜、基金项目等情况一目了然。学院成立三年来,创新基金让三百余人次从中受益。信软学子夺得趋势科技竞赛全国一等奖、百度智能终端创意大赛全国唯一最高奖——技术类一等奖,累计已有100多人次获得各级竞赛奖励。从计算机学院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到信软学院“创新工坊”,学院鼓励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理念一脉相承,内涵丰富的学生创新创业文化在这里延续。&&& “通过走廊文化建设,我们将坚持打造学院特有的一道风景线,”计算机&信软学院文化建设“总指挥”李雪梅说,“从可视化的物质层面到真正的文化积淀,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我们完成的工作还很多很多。文化长廊只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阶段,在第二阶段,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工作。”
上一篇:信软学子薛洋所在团队喜获iGEM世界总决赛金牌
下一篇:计算机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获得学校表彰
校内热点链接
电子科技大学主页
法语培训中心(成都法语联盟)
教育科研网
四川高校思政网
四川省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
电子科大老科协
第26届世界大运会
电子科技大学智能工程实验室
其他学院链接链接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物理电子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自动化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光电信息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
航空航天学院/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
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国际教育学院
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英才实验学院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格拉斯哥学院
无锡研究院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研究院
学校部门链接
学校办公室
纪律检查委员会
党委组织部
党委宣传部
党委学生工作部
党委统战部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合作发展部
计划财务处
国有资产与实验管理处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继续教育学院
后勤管理处
离退休工作处
学报编辑部
国际教育学院
体育场馆管理中心
沙河校区管理委员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计算机发展历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