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女权主义社会社会?

女权主义是什么意思?因本人理解能力有限,请不要粘一大堆东西给我, - 爱问知识人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91531',
container: s,
size: '150,90',
display: 'inlay-fix'
女权主义是什么意思?
看来楼主也对那种粘贴复制反感透了,这倒符合我的脾气。
我尽量用简单的表述把你的问题说明清楚。
女权主义就是争取妇女和男人彻底平等的思想和社会活动。比如,我们生活中子女一般随从父亲的姓氐而不是随母亲的姓,女权主义者就认为这是男女不平等的表现。再如我们社会中有处女而没有处男的概念,并且把处女的含义与纯洁美好联系在一起,女权主义者认为这也是男女不平等的表现。因为这反映了我们的社会是从男人的角度看问题的而不是从女人的角度看问题,通过男人对女人第一次的珍视曲折表达了我们的社会是以男人的是非好坏为根本标准的。
要女人做什么就得做什么,只能说是不能说不。男人要女人给他生孩子,女人就要生孩子。这就是女人的权力,简称女权。知道了没?
184.57.72.*
是脑残么这位 谁嫁你谁自杀
218.107.55.*
si bian tai
sz999pk999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辩论当今是男权社会还是女权社会理由是什么
独自浅唱I42
现在既不是男权社会,也不是女权社会.男权社会和女权社会都有各自的弊端,我们要建立的是民主社会,讲究的是人人平等,这个平等并不仅仅包括男女平等,同时也要考虑到老年人,残疾人和两性人.诚然,现在社会存在一些对女性不公平的现象.但对男性不公平的现象同样也存在,比如结婚所承担的费用,包括房钱,基本都是由男性一方承认,而欧美很多国家都是AA制.我国这个现象就是陋习,尤其是现在房价高,生存压力大的情况下,这对男性是很不公平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什么是中华田园女权?
微博上许多人将部分女权主义者称为中华田园女权。中华田园女权是一个怎样的群体?————8月17日增加————怎么没有人提出镜像话题呢:
687 个回答
一句关于男女的句子,如果将男女调换,都能被你承认或反对,且不相互矛盾,绝大多数都是三观正确的女权主义者。反之,在不违反公理的情况下,调换男女地位,支持一方而反对另一方,那你八成就是中华田园女权主义者。----本来这种撕逼问题不是我擅长,没想到各位厚爱给了这么多赞。给自己打个广告吧,我擅长的部分主要还是小说,各位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wen2016ye或者点我头像看我在知乎发的文章。这是最近的几篇小小小小眼儿(分享自知乎网)炸城记(分享自知乎网)回去就是死(分享自知乎网)
定义前面很多答案都说了,具体网络上想要分辨真女权和田园女权,有两点很容易的标准:1,谈论任何男女不公的话题时,动不动就开个aoe把战火烧到全体男性的身上,尤其在围脖上形成人体蜈蚣式的连串谩骂,经典用语包括“中国男人就这德性”“呵呵,让男人自己去生孩子嘛”“屌癌”等等。这是田园女权。相反,强调从制度、文化思维、社会观念等方面去改进女性受歧视的现状,追求平权、尊重性别差异而不是无差别仇视男性的,才算得上真女权。2,不允许其他女性有和它们相悖的价值观,对于愿意结婚生子,愿意多生孩子,愿意做家庭主妇,愿意放弃事业由丈夫养家的女性动辄百般嘲讽恶语相向,可以在零点一秒钟之内从“你打算怀孕生个孩子”脑补出“十年后你年老色衰没有工作被丈夫弃之如敝履成为一坨悲惨的废弃子宫”。这是田园女权。相反,管好自己的子宫,传播自己的理念,但不去干涉侮辱别人的子宫的,才算得上真女权。
高中一次扫雪,按男女分工,男多女少。班级分到几个新扫雪设备,男生觉得自己干的活多,用新设备事半功倍,男生用这个可以顺手把女生活干了,女生可以休息,女生说凭什么说你们干的活多,我们女的少吗?妇女能顶半边天。争不过他们就把设备让给他们,下午快放学时候,女生派人到我们男生这里,说她们干不完,希望我们帮忙,我说你们不是顶半边天吗,还用的新设备呢?女生说,你们还是男的吗,别的班男生都帮女生干活,就你们特殊,干完活在这打篮球自由活动。没办法只好去帮他们干活。事半功倍是指一半的功夫收到加倍的效益!
作为一名被女权主义者追着咬的妹子,也不在乎多几个黑名单了,欢迎来撕。有的人啊,长了一个子宫,全世界就要给她让路,她就为世界都做了奉献,受了全世界的迫害。有的人啊,就是不明白自由是有限度的,权利和义务是双生的。有的人啊,只想要结果公平,我弱我有理。来呀,互相伤害啊,一起来丰富黑名单。我希望有一天,用人单位可以不因为我的性别而不看我的简历。我可以接受我技不如人,但不能接受不要我是因为我没有小鸡鸡。我希望有一天,凭能力让人尊重,而不是说她是个女孩,这样已经挺不容易的了。我希望有一天,可以和伴侣真正做到有安全感的相爱,而不是用金钱去换子宫,或用子宫去换取金钱。补充。截止至目前,一共63个回复,女性寥寥。我真心想说,很多倡导平权的女性也很讨厌想要凌驾在男人之上的女权主义者。(我们要的是平等,机会平等,不是谁要压谁一头)哦,还有,某些人讨厌的地方在于热爱抬杠,不讲理,胡搅蛮缠。如果真的要讨论问题还是好的啊,最讨厌那种动不动就骂人的了,没有技术含量。=======================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赞和评论。评论里有个哥们抬杠,说如果女性辱骂他家人他能否打女人。后来他被我拉黑了。讲真,我觉得他不如把打女人换成——打“弱者”。把他问题里的女性,换成练拳击的女性,或者弱小的男性,我也想问问他想要怎么办。很多人强调男女无法平等(男权认为你生理就弱,所以靠边站。女权认为,我生理就弱,为了公平你要照顾我)无非都是用生理差异说问题。我承认我没有一些男性有力气,我有生理期。但我不认为应该把这些生理指标贴上性别的标签。女性就没有大力士了吗?男性就没有体弱多病的吗?我们需要照顾的是弱小,而不是某种性别。此外,我也讨厌把一些社会属性贴上性别的标签。比如,温柔,敏感,多愁善感,坚强,暴力,踏实肯干,粉红色,藏蓝色,警察,护士。这些明明和性别没有必然关系的词,被我们都贴上了性别的标签。我回答过一个男孩子说自己总是太敏感,怎么克服。回答里好多人都说,你一个大男人有多少过不去的事儿,没必要。穿粉色的男人,穿藏蓝色的女人,警花,男护士。多少人带着猜测又好奇的眼光看待这些人?可是,这些词,真的和性别有关系吗?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二元化看问题,不接受多样性呢?穿粉色的男性(好吧,我想举例小公主)真的娘吗?穿藏蓝色的女性就是性冷淡风格了吗?接受这个世界具有多样性,然后就会豁然开朗。很多人也可以更加认同自己。题外话,想谈几句LGBT。同性恋,不过是爱上的那个人,恰好是同性。没有比异性恋高级,也没有比异性恋低级。只是,我讨厌那些因为我是性少数,所以没办法我要结婚找个同妻同时外面有男朋友。我讨厌那些因为我是性少数,压抑所以滥交。我讨厌那些不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多样性,带着有色眼光看同性的人。前两者是背叛,是滥交,后者是愚蠢。但又同时,我想过我身边的好友要是向我出柜我会怎么办。说真的,我会很害怕,不是恐同,只是怕他从深柜里走出来,该如何面对那些带着好奇探究的眼光。最后,不管是性别,还是性取向,这些都不该是贴在某个个体上的标签。他们只要没有侵害他人的利益都是值得尊重的。(当然这不影响我看不起那些大男子主义/伪女权主义,看不起我弱我有理者,看不起出轨滥交者)还有,有这种想法的妹子其实不在少数,只不过她们没那么闲上知乎,像我一样把想法说出来而已。——————————————————————————————————最近蹭着热度这个回答又有了很多人认同,谢谢大家。对于最近商姑娘的事儿,我只觉得这事儿不妨抛开性别看。也就是有一个条件不太好的家庭,有一个盲人孩子,一个健康的孩子,之前举全家之力培养这个健康的孩子,那个盲人孩子也付出了很多。现在这个健康的孩子非常争气,获得了成功。那么该不该回报家庭?我觉得应该。没必要因为性别有什么判断的差异。这世界上,有很多樊胜美,但不是每一个姑娘都是樊胜美。可是,回报多少才是刚好?才不是吸血?我觉得得看个人是不是因为这种回报感觉到负累了。
私以为中华田园女权这个名称,她们不配。如果这些“女权主义者”真的能够深入到中华田园中,我真的非常赞成和钦佩。最需要帮助的女性群体就在偏远的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留守妇女,女童性侵等等问题,仍然荼毒着广大女性群体,她们的确迫切需要所有人无私的援助。很讽刺的是,真正需要受帮助的,往往是最发不了声的那些人。而那些叫声最大的,往往是对同类的处境毫无怜悯之心的既得利益者们。她们的发言里永远不会有一种渴望和男性合作,呼吁男性关注,一同解决问题的理念,而是充满了狭隘的对立,批判,赤裸裸的投机,上位和出名的渴望。她们根本没有读过任何关于女权主义的书籍和著作,所有关于女权的知识全部来自于微信朋友圈分享的爆款文章,而这些文章正是由其他渴望出名的人写的。她们的逻辑根本无法自洽,但他们把所有对于不自洽的批评视为最严重的挑衅和歧视,并予以无可理喻的谩骂。她们不是任何xx主义者,因为她们根本讲不出任何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信仰,基本原则。她们只是追逐一种她们以为时髦且有利可图的潮流罢了。这些人,其实追求的不是公平,而是以公平为名的特权。她们关注的也根本不是真正存在于田园中的弱势群体,而是试图利用一个有着美好信念的主义进一步巩固她们已有的利益。任何主义的确需要牺牲。可悲的是,中国的确有太多需要援助的女性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但她们并没有成就出任何主义(甚至连女权主义这个名词都是舶来品),反而是成就了太多既得利益者们维系特权的借口。
对于女生:我可以骚,你不能扰。对于男生:你们能不能不穿的这么丑?对于女生:我抽烟喝酒约炮打架但我知道我自己是个好姑娘。对于男生:你抽烟喝酒约炮打架你个人渣!对于女生:我和某某某(男性)我们真的只是好朋友,他是我的哥哥/弟弟,你怎么就不能相信我呢!对于男生:什么姐姐/妹妹,你说你们是不是有一腿?对于女生:啊出去跟男同学吃饭要求aa真是独立自主新女性!对于男生:你跟女同学出去吃饭竟然还有脸要求aa怪不得你找不到女朋友!对于女生:我们要求和男性享有同样的权利!对于男生:这些脏活累活熬夜的活你们就不能发扬一下风格帮我们做了吗?我们可是女生!对于女生:男生啊你们要会穿搭有身材能挣钱懂情调,诶,你个loser还想追我?对于男生:你们男人都是一样只认大胸长腿,一点都不注意女人们的内涵每次生活中遇到这样的女人我就一句话,
军训刚结束就要搬宿舍,由于是中文系的女生多,所以导员让男生去帮忙。我们刚把自己东西整理完,休息了不到一小时,饭吃到一半女生就在群里催,怎么男生还没来?我们很不爽,我是你同学又不是苦力,帮你是情分但好歹得让人喘口气吧!我们也刚军训完,腿还是肿的!而且有的女生真的人品不行,我们都不愿意去帮。后来我们商量了一下,不管她为人如何,我们该帮就帮,但有原则,只搬重的,轻的她们自己搬。后来到女生宿舍下面,还没进去就有人劈头盖脸的问“怎么现在才来?”我们没理她直接上去帮忙,谁喊帮谁,一人高的编织袋装满了书、被子,我们从六楼扛着往下搬,几趟下来裤衩都往下滴水,有的包太重,下楼时人都是被拽着滑去的。女生就在旁边看着,自己的东西不说搭把手了,连句谢谢都没有,好不容易听见一句“小心”,还加了句“别把我东西碰坏了”,搬完了上去确认还有没有,碰见穿着裙子凉鞋的女生,不出汗不红脸的说“咋没给我搬?”“才搬了多少就在那儿喘”。后来又来一女生说“我还有一些小东西帮我收拾一下,很轻的”,很轻你自己不搬?早让你收拾你干嘛去了?所以我压根不理,毕竟我们有原则,但就偏偏有男生屁颠屁颠的跑去了……所以说有些田园女权,就是某些心怀不轨的猥琐男惯出来的!后来导员还让男生帮所有女生把东西往卡车上扛,我反正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谁爱扛谁去,老子不伺候了!有好处时女士优先,卖力气时连男女平等都做不到,还不许别人说,否则就骂人小气,她们喊出女权口号时就是中华田园女权!
这个概念没有什么意义,甚至跟女权都未必很有关系。因为它是在异性恋婚姻话题中就婚恋价值和情感话题中引出的一套互相指责的帽子。然而从左翼立场来说,异性恋婚姻这个集中了阶级矛盾,性别关系矛盾,未言明的经济剥削关系,父权社会晚期社会资源分配矛盾,所有制矛盾和公共政治矛盾为一体的异化产物(这句话并不等于其他恋爱萌生的经济契约形式就一定不符合这些东西,只是异性恋最主流)。所以在这种异化关系中的一系列试图占据合理性制高点的行为,演化成了双方试图用情感共鸣造出一个临时的性别共同体,并借由这个共同体进行一系列性别利己主义的行为。稍稍网龄比较长的老网虫,应该有经验在本世纪初BBS文化初起的时候,异性恋情感话题一直就是这个尿性,双标和性别利己一直是家常便饭。而双方互相指责的方式也确实如同男权社会中的性别角色关系一样。占据公共话题优势的雄性人类乐于对女性试驾一系列公共伦理审判在情感话题中占据优势(干什么什么事情的雌性是XX雌性,呵呵);雌性人类占据性筛选权力的优势方,所以在争端上试图用集体排他和性筛选贬抑来取得话语优势(某个阶级,家庭背景,国家,文化认同等等的雄性是sb和low货)。当然,总而言之,最后双方的利益互攻,总会回到指责对方不符合父权社会规训的男女角色法则上去。而女权话题的置入,暂时还没有改变这层父权社会的权力关系,因为还够不成一个完整的政治实践。于是在原有的异性恋异化关系中,女权目前仅仅置入了一系列关于平权的公共话题,启蒙和积极女性认同,这算是一个进步的成果。但不等于消弭了原有的权力关系。于是同样掌握性筛选权的雌性人类和掌握公共话语权雄性人类继续了开始提到的那类权力关系,只不过争夺点到了“女权”在公共性话题的定义权上了罢了。但这本就不是女权的全部。而且父权关系诱发的雌性和雄性博弈实质上更像分赃而不是探讨。沃尔拜在《女权主义的未来》中讨论了一个话题,那就是作为政治实践的女权似乎在当世遇到了一个低潮期。而整篇论述中提到的论点,就是看似低潮的女权实践,实际上已经将女权议程作为一个常规化的机制嵌入到了社会公共政治机器中去了,公共话题中性别话题都会受到女权议程的考量。而作为女性,你常规积极参与后工业的分工体系和公共政治实践,本身就是在实践女权,那么从一个纲领性政治就变成了生活政治。或者说,按照新自由主义影响的沃尔拜这派女权来说,公共政治成了资本主义晚期内部,通过冲击传统权威进行民主实践和政治补充的一种方式。而里面提到了一个有趣的争端,当然这个观点激进女权很早就提出过了,那就是激进女权阵营的弗雷泽所提出的新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作为新型的统治技艺,实际上使得第二波浪潮中由中产阶级代表的女权产生了妥协性。这个妥协性在于公共政治能动性过高,以至于在公共话语中推行平权议程,就可以对抗由消费主义,父权,资本主义晚期剥削关系(商品性的扩大)三位一体的现有政治关系。于是政治平权,变成了一种布尔乔亚的价值平权,似乎我们在舆论上把有意无意的性别歧视者骂死和消除这种歧视声音似乎就瓦解这种关系了,我们过度看高了当代媒体发展所展开的公共政治场域的能动性,以至于我们似乎可以避开资本主义和父权合流的经济基础来反抗父权,这种现阶段的维护“中立性”的议程并没有触及实质,相反是斯泰克戴克吐槽的“虚妄中立”。于是,列宁吐槽的“小资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又来了。而以上两个争端,无论立场如何,都说明了女权本身在立论之初,都是最终导向一个“普遍政治”的政治目标,这也是女权作为消除性别剥削关系的政治合法性所在。那么我们最后来聊一下所谓“田园化”的实质是什么(这跟田园女权这类指责没关系),本来我想写个专栏文的,但是这段时间实在累成狗,就作罢了。简单说下,利奥塔提出了后现代的公共话语和知识生产最大的特点是摒弃“元叙事”,即传统权威被新型的平民话语所替代。而在传播学的媒介学派中,莱文森和梅洛维茨在麦克卢汉之后,借用了利奥塔的这个讨论,并且开始推广到政治传播领域。波兹曼提到了政治选举这类传统的严肃话题怎么在传播媒介中进行娱乐化的内容产生;莱文森引入了媒介进化论,即生成——批评——传播的三阶段论;而梅洛维茨受了公共符号学的影响,干脆用了一个“场景结构”的中间概念。但是总之,在论述政治传播的立场上,这几位都假设了一个二元分割,“感受到的真实传播内容”和“被认为是真实的那些传播内容”中间永远存在一个媒介翻译过程,这个媒介由媒体技术本身,媒体的资本倾向和公众自发形成的一套话题议程组成。于是,大部分人谈论的政治就是“被翻译过”的政治,这在中间阶级崛起的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会形成这种格局,右翼自由主义被简化成某种生活方式(甚至是岁月静好的鸡汤),国家主义被变成情感化和人格化认同,社会主义被翻译成“某个好时代”,保守主义被翻译成“熟悉的社会和秩序感”,左翼自由主义被翻译成“价值情感和某种道德感”。于是,在这种政治语境下,女权主义被单纯翻译成“姐们好”和“男女问题”也就不奇怪了。贝维斯在《现代性与犬儒主义》以及汪晖的讲稿都提到过这种“感觉的政治”和“去政治化的政治”,不过两者甩锅的对象一个是现代性的文化认同消除了政治意识,一个甩锅是晚期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在过度扩张。相比而言,我提到的这类解释似乎比两位更有说服力。这也是所谓“田园化”的实质,是一种议程背景。以上仅供参考。
一图以蔽之一图以蔽之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在北欧生活过的人,对当地的女权状况有什么感受?
【acelrovsion的回答(66票)】:
上次那个帖子把吐槽了一个遍,这次说点正面的,其实也不全是正面的,诸君自己判断吧。
首先,这个问题有点问题,“女权状况”是学上对女权运动发展界定的一种标尺,是没法单纯具象化和现象化的,因为社会的本格是人,社会倾向是群体倾向的体现,但就社会学来论社会现状是无聊的象牙塔思维,这不能统一而论。
而且北欧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芬兰,男性沙文主义者和女性沙文主义者互相对喷在互联网上经常见。
故而这个问题理应问“女性生活状况”比较恰当。。。但是即使这样,这个问题仍然十分琐碎,我只能说,列举一些东西供你参考。。
虽然,知乎上女权话题很多,但大都没人去关注女权理论化的东西。只是着眼于男女关系,职场和社会观念这几个方面,所有我列举也就是这几个方面,以瑞典为例:
1,婚姻观大多很淡泊,并不仅仅是体现在离婚率高,实际上结婚意愿也不高,婚姻观基本属于“大家一起搭伙过日子,玩不下去就散”这样。大多数人传统的“家庭归宿感”不大,这不仅仅是单纯的观念,也体现在生活细节上,比如恋爱与婚姻分开,且大部分人觉得婚姻不必要;交往上互相的参与感大于责任感,没有那么神圣化。即使婚后大都以自己的事情为重,并不怎么顾家,也很少去营造那种“生活感”的家庭,应该说,生活方面都很“独立化”
2,对性取向比较包容,应该说不是很在意,北欧妹子里面双性恋比例不低的,尤其是受金属文化影响的那群。不仅体现在同性合法,实际上在一些有争议的相处模式,比如三人行,五人行之类的,包容度算很高的。
3,很少去刻意定义一种基于性别的“审美”。比如北欧人到西欧去,精彩会被喷不够“绅士”,不够“淑女”。其实真实情况是,北欧蛮子就没什么“绅士”,“淑女”的概念,他们并没有西欧人刻意去包装一些所谓“礼节”,“作风”,然后无差别地输出给两个性别群体,最后上升成道德层面,尤其在性观念上面大部分是接受不同生活理念的态度。这也是作为一个保守国家,金属文化比较昌盛的原因所在。
4,瑞典是一群胸无大志的混吃等死党组成的国家,社会流动性不高,但生活保障还是容易,所以职业选择和兴趣选择应该算没有什么成见的,不太有什么因为某个性别从事某种工作就会遭到非议的情况,这也和瑞典没有什么竞争力的教育制度有关。
5,政治人物上,男女大致平均吧,特别列举这条,是因为北美社会学出身的女权特别崇拜政治人物。职场上,女性升迁,发展什么应该问题不大,因为有个“政治正确”的共识,而这种共识相对于美国职场的那种“性别规则”要自然一些。举个例子,美国传统公司(硅谷那类除外)在职场上如果我正好是某个女雇员的上司,路过看到礼节性说一句,“你今天很漂亮”在大部分国家都没什么问题,但是在传统型的美国公司,我就需要考虑这句话说出后“周围人怎么理解”“她本人会不会过度解读”“最近有没有什么事情会导致别人过度解读。”,这有时候相当便秘,北欧相对来说这一块要自然很多。
6,家庭结构选择方面比较开放,很多特别羡慕北欧男人要长期在家带孩子这事,但是这实际上也意味着女性要承担更多的收入义务。但总的来说比较开放,女性养家的家庭是大有人在的,美国也有,但不同在于美国是某一段时期男性雇员失业过多或者人均收入下降导致。总的来说,北欧男性相对于南欧保守,性格也偏软,女性相对比较强势。举个比较好玩的例子,某两瑞典男超级,结果把双方老婆惊动了,前来拎人,结果俩女生相谈甚欢,这事就算了,各自拧着自家男人回家去了,一副“贱内见识短不懂事”的即视感。
8,某些不好定性的区别对待还是存在,这种东西在美国关于某些“招聘上的区别对待”是否定性为商业选择还是歧视一直是新女权和左翼女权的争论点。简而言之,雇主无论是否支持女权,在某些行业把性别因素掺合进去(程度有差别)是避免不了的,比如很多外贸部门喜欢招婚龄后的女性。
9,性犯罪这个命题比较大,大致来说,瑞典就治安来说还算可以。性犯罪一事,两个重点,法律保障和社会基础。因为性犯罪的诱发因是动物性,而降低性犯罪的途径一个是道德途径,一个是法律途径,这两块瑞典算是很有执行力的。同时,红灯区的合法化,也是某种程度上用“明恶”的方式降低其诱发因。
10,关于生育观念,瑞典人家族观念很弱,除非是当地非常有地位的家庭,虽然欧洲家庭大都是“T”字形,但相对于德国的家庭观,要淡泊许多,也不是很有抚养新一代,传递家庭的意愿。瑞典对于生育的鼓励实际上是很丰厚的,而且应该说瑞典最大头的福利就是给孕期,哺育期的家庭,但是仍然生育率不高,所以个人认为有文化的成因在里面,对于生育的责任感是比较弱的。而阿拉伯移民显然就没有这一块,大多都和超生游击队一样,生了又生,然后拿走大量福利,甚至有些家庭就靠这个生活,从而使瑞典这个民族国家的人口结构变得趋近失常。
补充一些宏观数据:
GEM指数:“性别不平等指数”为:反映女性和男性在生殖健康、赋权和劳动力市场三个维度的不平等成就的综合度量指标。计算的指标包括:孕产妇死亡比率、未成年人生育率、国家议会中的女性席位比率、接受过中等教育的性别比率、劳动力市场参与度性别比、避孕率、产前检查等生殖健康参数以及总生育率等。
地区图:地区图:
由此可见,基本上北欧五国都是排名不错的。。。
其次关于妇女参政,从立法系统情况来看:
北欧各国妇女的平均在40%左右,2005年数据,远远高于其他各地区水平,其中瑞典45.3%,挪威37.9%,芬兰37.5%,瑞典卡尔松内个,妇女占到50%的细微。
在妇女就业上,北欧也一直是西方国家最高的。
差不多就这样吧。。。
【JacySu的回答(348票)】:
没有在北欧生活过的人飘过来答一下,因为联想到以前读过的一些东西。
先来讲个故事。“PUA”,也就是pick up artist,搭讪好手,以搭讪女人并让她们精神上和身体上臣服作为自己的挑战和人生乐趣,是一种极其反女权的存在。有一个叫做Roosh的PUA,他不仅以搭讪世界范围的女人为乐,还写了一系列的类似LP的“旅游指南”的书籍,叫做“Bang”系列,不过是关于搭讪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女人搭讪难易指数”,以指导男性如何合理高效的搭讪(??)他本人当然受到了很多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他的“Bang Iceland”,被当地的女权主义者称为“强奸指南”(“rape guide”)
就在Roosh觉得自己的搭讪事业顺风顺水的时候,有一天他却在一个北欧国家屡屡吃到闭门羹,频频受挫——这个国家就是丹麦。他在自己日后的愤怒之作“Don't Bang Denmark”里写到,他在丹麦接触到了最不女性化,最雌雄同体的机械化的女人,她们的血管里没有一滴女人味的血(“the most unfeminine and androgynous robotic women”he’s ever met,“Not a feminine drop of blood courses through their veins,” )。在丹麦期间,他没有成功搭讪到一个女人,当他在离开的那天晚上,他才和一名18岁的少女上了床,对于自己的无能他很愤怒。
在“Don't Bang Denmark”里,他总结了他在丹麦的失败经历。他认为,自己的失败是和当地的女权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息息相关的。丹麦有18-19周的带薪产假, 政府还鼓励丈夫们也休陪产假,如果丈夫陪休,两人的共用假期还能够再增加两周。与此同时丹麦还有最好了儿童看护机制,80%以上有宝宝的妈妈都有工作,而家庭财政方面,有宝宝的女人贡献了34%-38%的财政来源,而与此相比,美国仅占28%。与此同时,Roosh还认为丹麦政府支持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是谋杀自己机会的原因之一。“大学毁灭了女人的女人味,她们花更多时间在大学上,就更不可能在身体上和情感上取悦你了”,他说。
政府对女性权益的保障,让她们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和 严重的不安全感,而这些不安全感,正是被男性PUA把玩的因素之一。PUA的理论认为,女性会自动臣服于具有很强统治气息的男人,因为她们在寻找“进化上的优势”(evolutionarily advantageous traits)。PUA经常用的一招叫做“negging”,找不到合适的中文翻译,但大体意思上就是对女性轻度上的羞辱,让她呈现脆弱的一面以便臣服于你。而这些,在丹麦那些有底气的女人面前都是行不通的。Roosh甚至嘲笑,“丹麦人不知道什么叫没有医保没有工作没有高等教育。至于女人,政府会看管她和她的猫,不管她是不是交往成功了。”他对丹麦的女人感到很生气,因为她们可以和你上床享受性乐趣,但是不会臣服于男性,对于男性的PUA行为也十分反感。这不正是女权主义的体现么?
这个PUA的例子仅仅说明了丹麦一个北欧国家的女权主义优势。其他的国家我了解的不太多,但是还是有数据可以来说明问题的。下面到了黑美国的时间,那些说美国妇女保障福利高的知乎女权主义者们,你们看好了:
这是产妇带薪休假的数据,也是衡量社会对女性权利保障的数据之一。可以见得,在带薪休假方面北欧国家很占优势,这说明了北欧国家对于妇女及婴幼儿权益的保障:挪威38周,瑞典40周,丹麦19周,芬兰29周。美国为0周。
再来一张 :
The United States is one of only eight countries, out of 188 that have known policies, without paid leave.The United States is one of only eight countries, out of 188 that have known policies, without paid leave.
针对 的问题,下图应该说的很明白了:
除了加州,新泽西,华盛顿州,纽约州和阿拉斯加州以外,其他州都没有相应的paid maternity leave的政策。是否可以说明美国的大趋势呢?
我觉得把这个数据加入到我的专栏文章《数据震惊你》也很好。
女权主义者们都去轰炸Roosh吧,他刚刚写了一篇文章,“It’s Time To Start Delivering Death Blows To Feminists”。
Roosh故事的部分来自这里,我做了一下翻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
这个是文中Roosh的blog:
【LiJW的回答(26票)】:
因为搜索到材料报告,我来修正数据
1. 2012年丹麦家庭暴力报告中说:2010年丹麦有10000男人被自己妻子家暴,其中不少人产生了心理问题。当男生报警之后,因为警察无法相信男人是“被施暴”对象,因此一般会放弃调查。结果就导致许多北欧男生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这是我到丹麦第一周看到的新闻。(丹麦语报告地址链接:)
2. 我们学校的厕所大部分是男女共用的:即你走进去是洗手间,洗手间里面有好几个小隔间,也就是卫生间。---男女一起在等上厕所,很尴尬的。究竟为什么这样我也说不清,估计是为了尊重第三性别的人,或者性别认同不清晰的群体吧。——性别是一种政治,当你允许不同的人走进同一个场所,那么就意味着更大限度的平等与包容。
3. 丹麦男生比起瑞典略微文质彬彬,容易脸红。你问他路,他脸红了。你很手足无措的。丹麦女生却非常积极主动,热情能干。但在工作中,特别是商业活动中,似乎还是男生更多。
4.北欧也有很多可爱的女生的。虽然没有法国女生那么妩媚,但是很多妹子卖个萌,还是很不错的。冬日的阳光里,很多妹子会在学校的沙发上滚来滚去休息。嗯。
5.最重要的是,人家是女王啊。2012年的政府中内阁总理也是女的,内阁部长中执政党全部是女的,在野党全部是男的。2013年进行改组后,由于社会人民党退出执政联盟,女性比例有所下降,但女性仍然占据政府中相当重要的部分。
6. 最关键内容是:让女性去自由选择她们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受性别限制的影响。这就要求你既不去迎合男人的意愿,也不要为了和男人一样而脱离自己性别实际的事情。所以,多元主义的本质还是要包容个人,包容性别只是让我们对于某一群个人更加自由化。——这一点很重要,但恰恰是国内女性主义运动中匮乏的。
【VivianWang的回答(10票)】:
我没有在北欧生活过,不过在北欧的企业工作过,也到北欧出过差,没有上面那些答主列举的硬数据,仅是分享一些个人切身感受吧。
首先说一句,我认为真正的男女平等其实就是人的平等。北欧并不是只注重女权,其实人家是人quan好。
带薪产假,数据是直接询问我的北欧同事的,瑞典是18个月,芬兰是10个月,然后愿意的话还可以享受最长到三年的无薪产假。这些产假是既可以妈妈休,也可以爸爸休。我走在斯德哥尔摩的大街上,看到推着小贝比的奶爸跟奶妈差不多,甚至可能更多些。休产假期间,公司必须给你保留职位,如果等你回去上班时原来的职位没有空缺了,也会保证给你安排至少同等的职位,不会发生把你一竿子支到打杂的情况。
结婚意愿低下。这个是真的。我曾有一个芬兰同事要调到中国来工作,他想把配偶一起带过来,按中国的法律要求必须是法定妻子才可以,他只好和他的配偶去领了这个结婚证。为此他愤愤不满了好久。北欧人高税收高福利,“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政策,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生活保障,一般来说因为高税收也不太有亿万富翁的出现,婚生子和非婚生子在一切权利上一律平等。在这种背景下,婚姻的功能着实有限,谈不上啥保障功能,更多的是一种束缚,在社会功能中退化到可有可无的存在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职场中的男女平等。这种平等并不单纯地体现在男女同工同酬之类的,而是职场中大家很自然地不会把性别做为一种考虑因素,既不会有什么性别上的歧视,也不会刻意地强调要“男女平等”。北欧的女人大多身强体健,一些需要体力的活也是能干就干,不会想着需要男人的帮助。
我感觉,要想达到北欧社会的这种男女平等,富足的社会资源是必要条件。北欧国家普遍人少资源丰富,国家足以支撑高福利的社会政策。尽管高福利的政策也会带来一些弊病,但那是另外的话题了。对于女性来说,最大的先天限制就是生育,在这方面没有足够保障的话,就很难谈什么“男女平等”。北欧国家除了足够的带薪产假,国家也提供免费的托幼设施,妈妈们在这方面是基本没有后顾之忧的。不能给与女性在生育方面足够的保障,就很难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其他那些所谓的促进手段,都是治标不治本。
北欧的这种模式,就很难在目前的中国实行,因为社会资源不够。改变人的思维模式也是必须的,但归根到底还是需要资源来支撑。不光是中国,甚至美国都有难度。高福利必然会养懒人,只不过人家北欧人少,个把懒人养得起,不是大问题,其他国家就不行。人多钱少的国家是不是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了呢?我不知道,也许不丹的实践能回答,但我对不丹的情况不了解,就不多说了。
【周公子的回答(179票)】:
上日报了竟然。。。这答案是一两年前写的,现在看来,有很多地方写的不是很对,比如幼儿园男老师实习了段时间都走了。。。瑞典也有女生拜金。。。人性相通。。。社会发展阶段不同而已吧。。。
-------------------------
先说个最能体现男女平等的,就是1980年,瑞典颁布了体现性别平等的《继承法》。据此,王位可以传给长子,也可以传给长女。所以现在的王储是维多利亚公主,然后她于2011年和平民丹尼尔结婚,2013年生下小公主埃斯特拉,也就是下一任王储。
再说个扯的,瑞典妇女要求裸泳。。。这个就偏极端了。。。
补充个这个夏天的搞笑新闻,因为天气挺热,但是公车系统要求司机不能穿短裤,所以就出现了这个,都穿上了裙子。。。
然后我开始正式说 ---------------------------------------------------------------------------------------------
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与其说是女权,我更觉得其实是平等,只是整个世界太男权了,特别是亚洲国家,传统的价值取向就是女人争做并津津乐道于成为有权有钱男人的附庸及生育工具。而一说起女权,就好像一下子要男人来服侍女人了。
我在瑞典生活8年,总体感觉瑞典女性或者说瑞典化的女性是绝对的女汉子,独立,强大,瑞典的男性也非常尊重女性。没有客观的数据,说些我所经历和感受到的吧:
一)关于最常被说起的带薪产假等生育优惠政策。
政策:带薪假480天是父母共享的,没休完,八岁之前都可以休。为了让父亲多承担育儿的责任,如果父母休假平均,还可以有1w多的bonus。除此之外,孩子出生的时候父亲还有两周的全薪产假。
瑞典父母都是本着要么不生,要生就一定要自己带的原则。所以随处可见妈妈或者爸爸一个人带着两三个孩子一起出去的。中国的孩子呢?别抱怨父母太忙,即使真有这点假期,估计大多还是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带的吧。生孩子也很大部分是迫于父母的压力,生个交差而已。又怎么会负责任呢?我所认识的很多在中国的男性朋友,几乎都没怎么真正带过自己的孩子。美其名曰“男人该在外面挣钱”,其实只是偷懒而已,而传统观念又压迫着女性一定要带孩子,否则就是不够“贤惠”。婆婆压迫媳妇,一代迫害一代。(女人压迫女人才是最可悲的。)
身边的故事:我在瑞典生老大的时候是大冬天,老妈过来伺候我做月子。老大刚出生时候有点黄疸,所以得送去医院复查。老妈和老公一起带孩子去了。结果医生问:“妈妈呢?妈妈怎么能不来呢?” 老妈说我刚生好身体还没恢复过来。医生说,大家都是妈妈带来的。然后第二次,就只能自己带去了。看到旁边排队的妈妈大都是刚生完肚子还没憋回去的,甚至刚生好的,还有带着大孩子,推着小孩子来检查的。
我原来家楼上有个中国姐姐41岁了,没有生过孩子,和个50岁左右的瑞典人交往,然后怀孕了。这边医院全部要求顺产,她说她的同事45岁了还顺产的,反正没得选。然后花了36个小时顺产了老大。大冬天都是雪的,生完没隔几天,就和老公一起提着小孩篮子去看她婆婆了。更强大的是,一年后她又怀孕了,又花了36个小时生了老二。因为搬家,我也很长时间没见她了。前段时间碰到她是一个人带俩娃吃饭。(他老公刚休完爸爸假去上班了)
二)关于两性关系,单亲家庭,非婚家庭
概况:瑞典人很多人选择同居而非婚姻关系,即使子女已经二三十岁的家庭父母还是同居关系。同居关系是一种正式的关系,在填写婚姻状态的时候是有sambo这一选项的(瑞典语的同居)。但同居关系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相比中国女性想要一纸证书“拴住”男性,瑞典女性显然自信的多。
或者也是大环境所致,1)在中国单亲妈妈会受到歧视,也非常难再组成家庭;而在瑞典,单亲妈妈可能更受欢迎,因为更成熟,自立。没有哪个男性会因为这个女性带着孩子或者结过婚而觉得掉价了。2)在中国男性似乎永远追逐20多岁的姑娘,过了三十不结婚就是剩女,结婚也挑年轻的;而在瑞典,女大男小的组合更为常见,男性更欣赏成熟独立的女性。
(PS: 最近我婆婆来瑞典帮我们一起带娃,她本身是个挺善良的女人,但每提到女性年纪大点了,她就会说“没花头了,还拽什么呀?” 觉得挺悲哀的。女性自己看低自己,更别谈得到男性的尊重了。)
瑞典夫妻离婚或者同居关系结束的话,孩子的抚养权一般都是对半分。也就是爸爸这边呆一周,妈妈这边呆一周。瑞典重组家庭的数量非常多,一个家庭里面,半兄弟姐妹的情况非常普遍。
此外瑞典人结婚,除却传统的女性随夫姓,也有很多男性选择随妻姓,还有很多是夫妻重新换个姓。话说为什么“重男轻女”,归根到底还不就是觉得能传宗接代吗?瑞典人没这个概念,所以自然不会“重男轻女”。
(PS:我个人非常赞同夫妻重新换个相同的姓这个做法,没有从属。只是老公不同意,我妈也不同意,我们这代在夹层里,双独又有传统父母,确实比较难点,我现在有俩个儿子,各随一个姓,当他们长大成家,我和我老公都将全力支持这种做法。)
关于家庭暴力,其实我觉得不只适用于女性,还有儿童,瑞典这方面的监管机制很强。所以其实吃亏的是男性,因为据说瑞典真正存在的家暴中有大于70%是女暴男的,但是男的报案,警察也不相信,所以很可怜的。。。
身边的故事:我现在所在的公司连我一共就三个程序员,Gabriel是拉美移民,十几岁就来瑞典了,现在40多,虽然看起来象30;Erik是典型的瑞典人,35岁左右。G结过婚,有俩个女儿,隔周归他带,前几天很兴奋地跟我说他很喜欢最近约会的那个女生,那个女生40岁上下,肌肉比他都多,搞的他现在在加紧减肥练肌肉。E约会的对象则是G的姐姐,貌似也40多了。
有个瑞典朋友的妈妈是医学md,一个人带大三个儿子,据说他的爸爸是个木匠,然后因为游手好闲,被他妈赶出家门,以致于至今没见过。据说她现在喜欢上一个他们那里的男护士,约会中。。。
三)关于日常生活
概况:工作上完全平等,别以为你是女的,男的就该照顾你。生活中更是如此,修个房子,铺个地板,女汉子上。瑞典女性也特别注重健身,常能看到特别娇小的女生力大无穷。此外,出去吃饭购物也大多数是aa,没见过女人以花老公或男友的钱为荣的。
身边的故事:话说我刚进现在公司的时候,大家各自组装电脑和桌子,我趴地上搞了n久都没弄好。男同事在旁边也不帮忙,直到我实在不行了,求助于他们了,他们才来帮忙下。这并不是他们冷漠,而是一种界限感和男女平等的观念决定的。
我怀孕的时候挺个大肚子,坐车是从来没人让座的,不是瑞典人冷漠,他们对人挺nice的,只是他们觉得孕妇没那么弱,可能会觉得如果让座了,反而有不尊重女性之嫌吧。
四)关于语言
概况:瑞典语里他是han,她是hon,但是在比较正式场合的谈话中,得用中性的词hen,这个词就是为了避免单用han而可能引起的性别歧视的。
身边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老外的名字和姓就那么几个,然后后面加son,比如erik-&eriksson, johan-&johansson,anders-&andersson。但瑞典竟然还有后面加dotter的,我家邻居的名是johnsdotter。。。汗。。。
五)关于教育
概况:淡化性别,男生可以是粉色的,女生可以是蓝色的,男生学缝纫,女生学焊接。这点是蛮受争议的。请看这个玩具宣传册。
身边的故事:我大儿子目前最喜欢的颜色是粉色,但他不喜欢洋娃娃,非常喜欢车。老师有时也会给他穿上粉色的裙子。另外幼儿园平均一个班里都有一个男老师。
----------------------------------------------------------------------------------
说了那么多,但其实瑞典并没有那么男女平等,就业率还有工资水平,女性都会低于男性。包括之前还统计过说瑞典叫某个名字(好像是johan)的男企业家还多于女企业家总数。
先想到那么多,之后再补充。。。
【linuxcity的回答(5票)】:
06年移居瑞典。在瑞典我觉得女性地位不是低的问题,是男性没地位。一方面这边男性性格偏软,一方面这边女性性格偏阳。我也不知道造成这种性格的原因是什么。也许是因为瑞典女孩比男孩数量多吧。
真正在工作中不会去想平等不平等,因为大家意识里灌输的就是平等。平等是瑞典社会里最明显特征。很多国家只是说说,但是很少有国家像瑞典一样做到极致。曾经有个宣传片宣传平等,里面瑞典首相正在和别国首脑开会,结果被一个职员发现他没有把洗碗机里的干净杯子拿出来,被迫中断会议去清理杯子了。在瑞典,不管你是亿万富翁还是清洁工,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真正是心态上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中接受的权利的平等。
所以在瑞典男人推着婴儿车在大街上和朋友逛街也不会有人少见多怪(其实我现在想想才发现好像是和别的国家不大一样,但是自己从来没感觉到),所以不会有人去想女生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可能某些职业你看不到很多女生,比如程序员,那是因为女生不感兴趣,而不是没有人愿意雇。技术活一般女生少,但是管理职位上女性其实很多。我工作过的好几家it公司大boss都是女的,工作能力很强。她不会说为了孩子牺牲了太多事业,因为爸爸妈妈都有产假,爸爸和妈妈平分照顾孩子的责任。
(手机上打很费劲)最后再说一条比较有意思的法律吧。在瑞典,做妓女不违法,但是做嫖客违法。:)
【刘小小的回答(27票)】:
修改了一下,对排名第一的回答介绍一些我看到的情况。
谢谢邀请。
我没什么确切的感受……我没特别关心过女权这个问题,所以刚才还去查了查,就说说我看到的一些。
当时我身边的女性比较多,可能和我学的专业有一定关系。
导师和几门课程的教授也都是女性,只有两位男教授。
当地进行一些官员选举的时候马路两边会有宣传用的画像,有男的,也有女的,男性比例多一点。
丹麦女王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很高,骑车上街买菜会被传颂很久,这算是体现女权么……
当地上学和生孩子都有很高的补助,我有个女同学是个双性恋,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生孩子和上学,有男朋友,但是不结婚,我还经常去她家和小孩子玩。
当地的色情行业是正规受法律保护的,有时候半夜有的电视频道会播出这方面的广告,就是一女的穿的比较性感然后有联系方式,连续播那么7、8个,还有年龄很大的。
我同学中也有女同性恋,她人非常好,对人很真诚,和所有同学相处的都很好,也帮助过我很多方面。确实在那边这方面的接受度更高,女同的形态也非常健康,不是为了扮演某一角色或者为了别的什么,就是个很正常和大家一样的人,只是性取向不同。
暂时想到这么多,题主如果补充一下题目,说几个方向,我可能会想到更多。
--------------------------------------------------------------------------------------------------------------------------------------
补充修改:
Roosh的这个《搭讪指南》我没有看过。
但是对于搭讪这个事情,在丹麦还是屡见不鲜的。作为一个亚洲女孩子我也遇到过几次,但是都很礼貌,还有一次是对方写了纸条给我。
我接触过的丹麦女人没有那么女强人化,“雌雄同体”更是谈不上。我上学的时候一直觉得我身边女同学都蛮花痴的……见到帅哥就毫不掩饰的表达好感,我觉得如果这时候对方来搭讪,她们一定非常愿意。大家一起去其他欧洲国家玩的时候,她们是很愿意出去找本地帅哥寻欢作乐的,也确实付诸行动。
所说的状况非常符合北欧的生活现状。
但是我补充一点,北欧人婚姻观淡泊并不是想结就结,说离就离。对婚姻的态度还是很端正的,我身边很多感情非常好的夫妻,包括很多老夫妻,当然是不是离过又结婚这个我无从判断。而且对于营造家的氛围这个事,至少我住的小镇是给了我深刻印象的。北欧的建筑和家具设计是很棒的,很多家庭的房子从里到外都非常美,用心到每一个细节你的是看的出来的,如果没有对家庭的热爱,是不会把家布置的这么精致的。我也亲眼看到过一个玻璃花房大半年间从无到有的修建过程,我很确定那是家里男主人自己建造的,因为如果请工人耗时不会那么长。
我也听说过这样一件事,当地有个女孩在政府部门工作,她患有抑郁症还是什么焦虑症,就是人一多就紧张。要知道北欧人口真是够少的了,但是避免不了偶尔有扎堆办事的情况。这女孩子情况好的时候就上班几天,病情不好的时候就休假在家,非常可怜。但是单位的人都非常理解和同情她。
因为我对于女权这个大概念十分模糊,所以只能给出我看到的情况,无法做出具体的分析和对比。在我看来,我在北欧生活,人们给予对方的尊重不仅是体现在性别差别上,而是体现在各个方面,种族、年龄、国籍、身份……都不会影响他们对于一个人的判断。他们不会给对方贴上任何“标签”。所以与其说体现“女权”,不如说体现“人权”。追求自由平等是能真切感受到的。
【团紫的回答(16票)】:
在挪威生活学习过一段时间,对当地的女权主义有所了解。
1. 女权主义让挪威人对男女性别的关注度大大降低。中国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在这里可以说完全颠覆。经常在地铁上看见抱小孩,推婴儿车的男子,充满爱意的看着自己的小baby,特别有爱。此外,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了政治活动,比如政府工作啦,社会演讲啦。2014年秋季新上任的就是几个女性领导人组成的领导班子,内政外交方面手段都很强硬。另外,跟北欧其他国家一样,挪威对同性恋的包容力很强,经常在路上,地铁旁,去往宜家的公车上看到一对女女,或者男男抱在一起kiss...
2.当然因为女性更加独立,也间接降低了女性在婚姻中的不安全感。在挪威,多数人都不会结婚,只是同居,生娃,养娃。这非常合情合理。挪威语入门教材上有一篇课文就是讲述一个中年母亲在愉快的谈论自己刚刚生完孩子的女儿,后者并木有结婚。想想看,在中国一个女人未婚生子是一件多么伤风败俗的事情,更不用说一辈子都只是跟男人同居的状态了,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不安全感。父母不得着急的团团转?说不定一怒之下还会断绝母女关系。。。所以当我表示非常惊讶,无法理解的时候,我的挪威朋友也对中国人一定要结婚的想法非常惊讶,无法理解。。。
我:“ 既然同居了,为什么不结婚?”
他:“因为他们之间有love啊,为什么一定要结婚?”
我:“那如果有一天他们不爱对方了呢?”
他:“那就分手呗。”
我:“那小孩子怎么办?谁养啊?”
他:“一起养啊”
“。。。”我语塞。
3. 挪威企业招聘对男女比例的要求甚为严苛。多数国企都严守1:1的男女比例。一个挪威朋友(男)曾经吐槽过,如果一男一女同时去企业应聘,就算男生的工作能力突出,相当优秀,各方面超过女生一大截,但只要公司原男性数量多于女性,哪怕只是多一个,那这次招聘中的男生就绝对没戏了。说这话时,挪威朋友一脸无奈。
由此可见,挪威对女权的拥护已经有些政府强制的意味了。
4.高校对女权主义的推崇和宣传,让挪威人从小就潜移默化的接受了女权意识。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资深女权拥护者,戏剧家易卜生。他的一部《玩偶之家》就开启了20世纪的女权主义的先河,在挪威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奥斯陆大学每年都设有易卜生的话剧节,还专门设立研究项目,用丰厚的奖学金来鼓励全世界的学生来挪威研究女权主义。真心丰厚!我认识的一个复旦的本科生就享受着巨额奖学金在奥斯陆这座全球最贵的城市逍遥自在。穷学生如我表示相当的眼红&_&。
【IngridLiu的回答(9票)】:
在挪威。我可能比较啰嗦。
在农耕社会的时候,妻子会分担很多农活,所以反而夫妻地位较为平等。进入工业社会后,女性在经济上越来越依赖于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不断下滑。
十九世纪,挪威文学进入现实主义时期,女性在社会中的不平等地位成为了现实主义作家关注的社会问题。最著名的可能就是Henrik Ibsen 的《玩偶之家》吧。女主人公Nora反抗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妻子只能像是“玩偶”一样表现得有趣、漂亮而没有任何实际影响力。Nora而要求被作为有思想的“人”对待,剧终抛夫弃子。之后易卜生也写了很多其他作品,比如批评当时的妓女制度(政府安排妓女接受检查)。在这同一时期(19世纪后半叶)还有一位挪威女作家Amalie Skram,搜了下中文信息很少。她在当时也是位先锋女性,离婚,靠写作抚养三个儿子,作品直白描写女性性生活状态,抨击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男女性的不平等。她的作品在当时的挪威遭人唾弃,却在丹麦受到欢迎,以至于她说”我到死都一定是挪威人,但我永远不是个挪威作家。“可见当时丹麦社会女权意识远超挪威。
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挪威的平等化运动盛行,包括和农民和大地主、工会和资本家的斗争,以及女性主义运动。可以说一个高潮是1986年挪威有了史上首位女首相Gro Harlem Brundtland.。
如今挪威女性就业率大概在77%(2007)左右。目前的产假是:47周全薪假或者57周80%薪水假,其中12周必须留给父亲,生产后6周必须留给母亲(这一点记不清了来不及考证了)。挪威新一届内阁18人中一半为女性,新首相和二把手财政部长均为女性。法律强制要求所有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至少40%为女性,否则关门。
在我看来,挪威的女权主义是伴随着整个社会的平等化和福利化进程而顺其自然发展的。平等对他们来说像是一种习惯,原因有福利社会(导致了极小的收入差距),也有历史的因素我就不废话了。
平等的意义大概就是所有人拥有同等的机会,所有人不仅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并且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对于同性恋,对于同居(法律保护的一种”婚姻“状态),对于其他各种各样弱势群体的宽容,已经成为了习惯。我再胡乱扯一个,可能没有什么根据的,在挪威语中对于另一半都是“爱人”这个不分性别的称呼,反而直译上的“boyfriend","girlfriend"就是男性朋友和女性朋友的意思。
还有之前有听说过Roosh,不知道他挪威”战绩“如何,不过前几年有评过全世界yiyeqing发生率,奥斯陆高居榜首(传说是因为这是最有趣的娱乐方式,汗这里夜生活太单调了)。
回归女权问题,虽然在我看来他们已经非常平等了,他们自己却认为还远远不够,比如女性的平均工资水平仍然比男性低,而且就业市场上的性别偏向很严重,比如女性就业大多在教育、卫生行业工作,很多行业男性仍然占主导地位。虽然我实在看不出让更多女性在石油平台工作到底能对社会效率起到多大作用= =!可能他们的意思是说雇主不能有偏向性。
第一次回答问题哈,水平太低各位大神见谅!
【ZHzZhu的回答(11票)】:
匿名说点个人经验吧。不是数据流的那种。
虽然说不能根据认识的有限几个人去generalize整个国家,但是还是能看出一些规律。
交往过一个芬兰人,我们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各自付各自的帐(各种AA),他也绝对不会主动帮我拎袋子(超市购物袋,不是我的女式包)。除非我提出说我拎不动你帮我提。他说芬兰女权很被重视有的时候这种看似体贴的事情反而会触动女性的神经。整体上绅士风度上各种缺的厉害。而且芬兰男生整体上都比较害羞(除非喝醉了),很多时候男女勾搭是妹子主动的。其实跟他在一起的时候很开心,可以不用卖萌装傻扮纯情,搞那一堆跟国男一起的花招(什么男人喜欢傻女人,喜欢女生崇拜自己之类的)。我最开始的时候还耍一些类似于不会搞电脑之类的小招数让他帮忙然后各种夸他后来发现完全不顶用啊。我做我喜欢擅长的东西的时候他才是最欣赏的,比如说美术啊设计啊什么的,他各种星星眼崇拜,因为他画画的水平是小学生那种的。他们就是觉得男人女人没有那么多的gender defined角色,也不会觉得说男生抽烟喝酒很正常女生抽烟喝酒就是bitch(大部分国人应该就是这个态度吧?我爸妈甚至还说男生不会抽烟喝酒交际就是没本事)。当然有些男生会不喜欢女生抽烟是因为自己也不抽烟不喜欢那个味道。这个是个人选择与性别无关。
意大利人就是另一回事,开车门,脱外套,拉椅子,付账之类的传统“绅士风度”一样不缺,甚至有的时候觉得有些不舒服。虽然说跟几个意大利男人讨论过他们会不会帮女生拎她们的女式包,结论都是不会。(当然我是绝对不会让男生拎我的包的,因为包是我全身outfit的一部分,搭配了半天结果包挂在了旁边男人的手上不是很奇怪么?)
女生对搭讪之类的说NO的时候,对于北欧男生来说就是NO了(虽然说他们一般不怎么去搭讪),除非他喝醉到不能process这个信息,都会back out。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之类的南欧的男人会觉得NO是play hard to get,反而会更加的aggressive。
我觉得前面说了一堆废话反正就是说男女交往的时候男生的态度也体现了这个国家的女权状况了。
不过说实话,法国的女生蛮厉害的。有个法国妹子因为自己的project mate不给力把他骂哭了。更诡异的是后来他俩交往了,现在还在一起,哈哈世界真奇妙啊。
有个法国男生说他某个前女友工作了他当时还是穷学生,所以他们出去date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都是他前女友付账,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男女AA的。之后他和一个亚洲妹子出去妹子约他去了一个很贵的餐厅,吃完之后就坐在那里等他付账,甚至都不会去做做样子装出拿钱包的样子。他结了账之后就再也没有给那个妹子打过电话。国内应该还是男生付账多吧?之前认识的一个雪铁龙的法国manager,就说自己在上海待了4-5年了就没怎么遇到过主动付账的中国妹子。不过也可能他碰到的都是gold digger。。。
瞎说了一大堆其实就说了个整个欧洲男女平等都是比国内要好一大截,当然国家间的个体差异还是蛮大的,北欧真心是最好的。
说实话,我觉得国内很多女生心态也不是很好。有的时候也是大环境“干得好不如嫁的好”影响的。说实话,要想争取自己的权利真的要独立自主。谈个恋爱就退化成连鞋带也不会绑包也不会拎电脑也不会用的傻瓜,怎么去让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呢?谈男女平等真的是有代价的。
【千潜浅倩的回答(5票)】:
北欧的女性是非常独立自主的,并在生活,工作及政治上有与男性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比如,挪威上个月新上任的就是女总理。而且,在芬兰的时候常听说有丈夫被老婆家暴然后报警的。。。北欧女人通常都独立傲娇身手矫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吃男性的亏,有时根本不把男性放在眼里。。。
【哈哈镜的回答(6票)】:
本人现居瑞典首都,在瑞典读完硕士后工作,再过一周是整整四年。以下是原来在人人网上发过的一篇文章,文中谈了自己对瑞典所谓的女性主义的一些看法。
--------------------------------------------------------------------------------
瑞典是众说周知的女权国家,政府的目标是期望各行各业男女比例各占一半,也更有政策鼓励生完小孩后父母双方一起休四百多天的带薪产假,具体时间则由父母双方协调分配,大街上随处可见父亲推着婴儿车的身影,“社会地位中男女平等”的思想可谓已深入人心。对于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初听起来,瑞典的没有性别歧视,尤其是工作岗位上,这应该是大家值得学习和效仿的对象。
住Corridor的时候,和瑞典的Jonathan说我们大学的体育考试是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结果换来了他一脸的惊诧,他说为什么男女的要求不一样。我理所当然的告诉他,因为男生和女生的身体结构,体力情况本来就不一样啊,这是很合理的。他说他们就是用一样的标准来测试的。
去年瑞典申请入伍训练当警察的女性要多于男性,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瑞典女性愿意接受这个被大多数人认为的“男性职业”。而作为一名合格的瑞典警察,各项要求不会因为你是女性就降低,同样的体能训练,同样的通过标准。有一次去派出所的时候,遇到了莫名的警报鸣笛,要求派出所里的所有人立即从室内清除,在外面等侯的时候,屋外站满了当天值班的三十来个警察。所有警察统一着装,短袖深色T恤,下身配长裤和黑靴,女性警察虽然没有过半也占了不少,看起来十分干练结实,不会觉得站在一堆男警中就少了强悍的气势。因为当你面对歹徒的特殊情况,不会因为你是女性而降低危险系数。工作中的无性别歧视,同样也意味着你所面对的任务人人平等,所承担的责任人人平等。
瑞典有超出四成的女性议员,女性议员比例占世界之首。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整个社会的氛围也培养了瑞典女性独立自主的个性。一个朋友的女友是瑞典人,当他讲到瑞典的女权主义的时候他讲了一个例子。他说,我陪女友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当结完帐要拎很重的袋子回去的时候,女友会拒绝他的帮忙。另一方面,如果这一周女友负责将两个人的衣服送到洗衣房洗衣服,那么下一周的时候,女友会对他说“Now it’s your turn”。她们的意识里没有什么样的事情就应该是男性做的,什么样的事情就应该是女性做的。平等和看起来有些强势的思想已经深入到生活中的每件事里了,同样,随之伴随的是多于男性比率的女性吸烟率,而这也是让政府很头疼的一个问题,毕竟女性的吸烟对将来怀孕后未来一代的健康影响还是很大的。
最近对于男女平等的问题又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当我们在感叹瑞典女性社会地位高的同时,是否忽略了她们也做了其他国家女性可能不愿意去做,甚至不会去做的一些事情。我们经常会犯的错误就是对自己应得的权利期望过高,却放低对自身所应达到的要求标准。毕竟权利和义务本来就是对等的。
所谓女权社会或者男女平等,并不是说女性占据大部分领导地位,男性也要像女性那样学会在家带孩子,这就是平等。一个职业岗位上如果全是男性,出于雄性好强争胜的本性,那这样的工作环境往往是紧张而激烈的。同样,如果一个岗位上全是女性,那工作环境往往会过于议论是非和苛于细节。出于工作环境的考虑,我觉得男女平等的目标只是希望工作氛围变得均匀些,取长补短,不会太过强势的一触即发,也不会太过琐碎的斤斤计较。让男性休产假并不是降低了他们的社会地位,而因为人们意识到在孩子成长初期过程中,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对于男女平等,现在我更偏向于理解为思想上的平等。那就是你的思想和选择不会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放弃,毕竟不少的女性确实喜欢在家相夫教子,多数男性就是善于政界外交。瑞典政府的职业性别平均的目标也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期望,真正实现还是很难的。上帝造就了人类,原本就是男性擅于理性,女性长于感性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平等,毕竟人与人本身就是不同的,即便大家都是同一性别。只要大家凭着自己的意愿在各自的领域各尽其职,各挥所长,便无谓孰优孰劣,孰强孰弱之分,自然就平等了。因为我们只是分担不同的角色而已,不应该有太多的比较。
--------------------------------------
下面是参加瑞典历史博物馆的一个“文化无国界”的活动,邀请正在瑞典居住并学习瑞典语的人用母语和瑞典语描述参观博物馆的一些感受,最后在博物馆内展出。我选择了瑞典女权领袖FredrikaBremer。简单谈了我对女权主义的一些看法。
【王熙的回答(3票)】:
自2013年起住在挪威,在此之前居住在瑞士五年,并也在英国生活工作过。基于在这几个国家的一些个人体验采用比较的方法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次到挪威是2011年,和挪威当地同学一起去超市买食材准备一起做一顿饭。出超市门时,我手里提着和他一样多的购物袋,他完全没有任何表示要替我拎几个。我主动求助,这个同学立刻伸手把袋子接过去了。他告诉我,在挪威男生不会主动去“体现绅士风度”,因为这个社会假定的前提是每个人都平等。如果大家思想里不假定女性是弱者(需要被照顾者), 那么自然不会去主动提出帮助弱者的要求,否则会被视为insult。
但这种基于平等和尊重的“不主动帮助”,并不代表他们“在收到邀请时无动于衷”。事实上挪威的男性是很愿意表达他们的乐于助人,只要你明确表示你当下需要帮助。而且这也不是表示自己是弱者。我和不少挪威男性聊天,他们其实很倾心东欧的女生,因为她们不那么强势,更有小鸟依人的感觉。请注意这里的“不那么强势”是指风格上的,而不是丢弃了自身的经济独立性依附于男人的那种。
同样还用购物袋举例,我在英国工作时有一次和一个男同事一起为办公室party购物。买了七八个大袋子。他坚决不让我拎任何一个,还要为我开门。其态度之坚决仿佛是涉及他们英国人的道德底线一样,我只好接受。在瑞士这样的事情似乎居于英国、挪威这两个极端的中间,没有人太过于在意女士是拎东西还是不拎东西。
在工作和产假这个问题上,挪威对女性的平等与保护是很明显的,其他回答者已给出了许多数据论证在此就不赘述。我们公司的政策是产妇如果拿全额工资的话休49周产假,拿80%工资的话休59周产假。孩子的父母双方都有权另外休一年的无薪产假,同时产假以外还保留正常的每年5周带薪年假。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挪威让男性也享有每个孩子10周的带薪产假,这一方面让父亲更多地分担抚育孩子的责任,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公司雇用女性的disadvantage,是从另一个角度的女性保护。
瑞士在产假这个问题上,看上去非常不人性化,如果看上面Jacy Su发布的全球带薪产假数据,女性只有11周的产假。事实上男性的产假在我工作过的瑞士公司是1天半。然而这背后的原因是大多数产育过的瑞士女性(大约80%)都选择了不工作而在家教育孩子,因此使用这个女性产假的人群并不多。在这一点上瑞士是一个相对保守的国家,女主内的现象很明显,也是由于高收入低税收使得一个人的工资可以养活一家三四口人——这一点是高税收的挪威无法比拟的。也就是说,挪威的女性就业率很高,一个原因是单人的收入扣除税收外无法应付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
最后说一下花钱的理念。在挪威确实是男女很多AA制,但是这是基于人和人的平等,超越了男女之间的层次。同性恋的couple也会各自分开自己的个人财务,和普通的couple一样。所以这个现象说明的更多是每个人的独立性,当然就包括了女性的独立性。我和挪威老公从一开始就是每人有自己的银行存款,另外开设一个共同帐户每月各自向里面“注资”,以支付两人共同的费用(比如购买日用、一起下馆子吃饭、看电影)。每人挣的钱是自己的,爱怎么花也是自己的事情,当然如果想请对方吃饭、听音乐会、买件礼物那都是从个人帐户里支出。据我所知很多挪威人也是这样过的,清清楚楚、简简单单,也不影响感情。
【NBAHS的回答(2票)】:
这种疯狂的平等会和共产主义一个下场.
【AngelinaMiao的回答(0票)】:
感受就是:我的瑞典男性朋友们,男朋友,男友的爸爸舅舅 etc 都是女权主义者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权社会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