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人康复训练能进行压腿训练吗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是导致的主要致残疾病之一,患者生存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越早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功能恢复越好。通过对大量的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的研究表明:接受康复治疗的时间与康复效果成正比。专家提醒,在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牢记避免进入误区,以免影响恢复进度。
  过早开始肌力训练
  有不少病人家属认为,中风偏瘫就是肌无力,可以通过在家或去健身房自个练握力器或拉力器来恢复肌力和功能。殊不知,中风偏瘫有别于周围神经损伤所致的肌无力,它不仅存在肌力的问题,更重要是其运动模式发生了改变,单纯的肌力训练根本不足以恢复其功能,因此中风偏瘫目的不能以是否恢复肌力为标志,过早开始肌力训练不仅无益于康复,有时反而会加重痉挛影响康复进程。
  期望有灵丹妙药
  有不少病人曾幻想:要是有一种药,一吃就好,那多好啊。想法和愿望都很好,可是很遗憾现在没有。任何想凭借“灵丹妙药”而康复的想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其实发生中风后,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加强康复锻炼,进行包括肢体功能,言语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也只有凭借努力训练和坚强的毅力,卒中患者才有可能康复,才有可能实现生活自理。
  康复是后期的工作、是可有可无的
  有一部分医生和病人由于对康复了解不够,认为康复是后期的工作、是可有可无的,认为只有待患者神志清醒,能够起坐、进食后,才能开始康复。其实偏瘫的康复宜尽早开始,在病人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脉搏、瞳孔改变等)平稳、神经症状不再发展48h后,一般来说脑梗发病后2~3d,脑出血可稍推迟至7~10d左右,在神经内外科病房药物治疗的同时,就可以而且应该循序渐进地对患者进行早期、科学、合理的床边康复治疗。
  康复是医生的事,与家属关系不大
  有不少病人家属错误地认为康复是医生的事,只要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就万事大吉了,与自己关系不大。其实在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家庭,或者说家属担当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家庭的温馨、家人的亲情以及督促训练是偏瘫患者战胜残疾最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偏瘫患者的穿衣、进食、如厕等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在家庭中不仅可行,而且还极有成效。可以说偏瘫患者能否回到家庭,是否可以重返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对偏瘫患者继续康复的质量。
  急性卧床期宜静养不能动
  中风急性期康复是中风治疗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常被临床医师和家属忽视,而重点放在药物治疗上,强调静卧不动。
  其实即便是大面积脑出血、重度脑梗死及偏瘫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的昏迷不醒患者也可以进行诸如偏瘫肢体位置的正确摆放、体位的被动变换、关节的被动活动等康复治疗,以预防褥疮,避免或减少今后痉挛的发生,消除“废用综合征”出现的可能,大大缩短住院日,减少治疗费。为以后全面的功能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喜欢在患侧上肢静脉输液
  有的病人和家属认为患肢反正不会动,用来静脉输液正好合适。殊不知这样做,健侧肢体是自由了,却给患肢的康复带来了的问题。由于患肢血液回流本来就差,加之渗液和活动受限,易引起手背水肿和粘连,增加肩手综合征发生的危险性。
  不注重基本动作的训练,强行练走路或爬楼梯
  有些病人和家属心急,患肢略能动,就急于求成,迫不及待地由几人牵着拉着开始走路或爬楼梯的强化训练。其实病人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方法不可取。要知道欲速则不达,不注重基本动作的训练,漠视患者运动模式所处的阶段,强行练走路或爬楼梯,极易损伤膝关节,引起疼痛的发生,加剧错误模式的固化,导致系统训练的停滞。
  过分依赖医生或家属,过度的被动治疗
  有些患者病后变得敏感而脆弱,表现为对医生和家属的过分依赖性,缺乏康复训练的主动性,认为医生的手法、针灸或家人按摩才是治疗,自身的主动训练是没用的。其实对中风患者而言,主动训练比被动治疗要强上十倍。
  未能把康复动作贯彻于日常生活中
  有些偏瘫患者在医院里训练时,能如质如量地配合医生完成各项训练项目,但回到家中就忘了所教的,未能把康复动作贯彻于日常生活中。
  其实在医院康复训练的时间毕竟有限,而功能障碍的恢复过程又是缓慢的,需要较长时间的反复训练、反复刺激才能使功能恢复到一个相当的程度。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靠患者把康复训练动作贯彻于日常生活中,形成习惯,才有可能加快和巩固康复效果。
  患肢的恢复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一般来说,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以头颅、躯干和大关节恢复相对较快,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比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早。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以先近端后远端的顺序出现。
  例如-般上肢的运动功能恢复以肩关节的活动恢复为先,逐渐地肘关节、腕关节恢复,而手指功能的恢复则相对较慢,其中拇指的功能恢复最慢。当然,有时候由于偏瘫病变损害部位的特殊性等原因,也可使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顺序有所变化。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壹博医生集团创始人,2013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临床...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进入冬季,是中风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有些中老年人,前几天还很好呢,突然就中风了,半边身体不能动了,卧床不起了.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病约150万,患病人数近700万,约3/4存活者有残疾,常见的就是偏瘫,失语、认知感觉障碍等 。既是个人的不幸,也是家庭的灾难,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但是,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证明,偏瘫是可以恢复的,有些病人不经任何治疗自己就可以恢复,而且患侧使用的机会越多,恢复就越快、越好。同时,实验研究也证明大脑损伤后功能能够恢复,切除猴皮质运动区拇指屈曲部位,拇指不能屈曲,训练十日后,90%恢复正常;不训练回复较差。
  早期一定要到康复科做规范的康复治疗。当学会一些基本要领之后,可以尝试回家自己训练,或由家人帮助做康复训练。
  什么样的病人适于家庭训练?
  (1)全身情况较好,安静状态下脉率低于120次/分,收缩压低于26kPa(195mmHg),舒张压低于16kPa(120mmHg)。
  (2)无心慌、气短、嘴唇发紫、下肢浮肿、心前区疼痛。
  (3)能理解家属说的话,并能按家人的指导行动。
  (4)有康复欲望,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认知方面的障碍。
  家庭训练应注意哪些问题?
  (1)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来说,只要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即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训练。如果已经并发了其他疾病,如心肌梗塞、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等,则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训练。
  (2)运动量不宜过大:训练强度要由小到大,使病人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渐恢复体力。如安静时心率超过120次/分,收缩压超过24kPa(180mmHg),有心绞痛或严重心律失常,应暂停训练。训练后脉率不宜超过120次/分。如果患者经过一天的训练,休息一夜后仍感疲劳,脉搏数仍高于平日水平,则表示运动量过大,应适当减量。
  (3)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训练:鼓励病人自己做事,如更衣、梳洗、进食等。减少其对家庭的依赖,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4)顺其自然:病人能达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但可以建议病人坚持试做1~2次更难的动作。
  (5)注意日常保健:按时服药,规律起居,保持平稳的情绪和开阔的胸怀。多食高纤维素的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劳。
  (6)若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其他疾病,如感冒等,则应暂停训练,并与医生取得联系。
  (7)运动后切勿立即进行热水浴,以免导致循环血量进一步集中于外周,从而使血压突降,甚至诱发心律失常等。
  (8)训练频度至少每周2~3次,最好每天l~2次,每次约30分钟。
  (9)不穿过紧过小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肢体活动。
  病人应该在床上做哪些有益的训练?
  (1)抱膝运动:病人仰卧,双腿屈曲,叉手抱住双膝,将头抬起,轻轻前后摆动使下肢更加屈曲。该运动减少下肢的伸肌痉挛,同时抑制上肢的屈肌痉挛(图11)。
  (2)髋的主动控制:病人仰卧,屈膝,足支撑在床上,将患膝从健侧膝旁移开,并保持稳定,而不倒向外侧。这个动作不但可以锻炼患侧大腿的内侧肌群,还可训练大腿内外肌群的协调性(图12)。
  (3)桥式运动(伸髋动作):病人仰卧,屈膝,将臀部从床上抬起,并保持骨盆呈水平位。必要时家属可在患侧予以帮助:一只手向下压住患者膝关节,将另一只手的手指伸直,轻拍病人的臀部,刺激其活动,帮助病人抬臀伸髋。当这个动作可以完成时,可让病人将健足抬起,把所有的重量都放在患腿上,并保持骨盆于水平位。反复进行这种练习有助于以后的步行训练(图13)。
  病人自己怎样进行患肢的关节活动训练?
  (1)肩关节前屈:
  ①病人仰卧,双手叉握,肘关节伸直。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尽量上举。肩关节前屈(图24)。
  (参病人仰卧,患侧上肢置于体侧,健手握住患手手腕,保持腕关节伸展,带动患肢向上举过头顶,同时尽量保持肘关节伸展(图25a~d)。
  (2)肘关节屈曲和伸展:病人仰卧,用健手握住患侧腕部,将前臂由床面抬起,向头部方向活动,使肘关节屈曲;然后再将前臂放于床面,使肘关节伸展(图26)。
  (3)前臂旋前和旋后:病人仰卧,用健手握住患手,抬起前臂,使肘屈曲成90度,然后沿水平方向旋转腕部(图27a~b)。
  (4)腕和手屈曲和伸展:病人仰卧,患侧肘关节屈曲90度。健手握住患侧手指掌侧,拇指按在患手手背,将患手手指朝向头部,手心向上,健手将患手向下压,腕部和手指伸展。然后将患手活动至手指朝脚,手心向下,以拇指向下按患手手背,腕部屈曲。此时仍应尽量保持手指伸直。最后以健手捏住患手拇指,做屈伸活动(图28a~c)。
(内容由冷军主任提供)
  嘉宾介绍
  冷军,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第一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中心脊柱脊髓损伤专业组组长,山东针灸学会外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攻脊髓损伤、脑卒中导致的截瘫、偏瘫、颈肩腰腿痛,运用“治瘫七法”治疗截瘫、偏瘫皆有良效。
  健康山东
  每天下午六点-七点播出
  一起分享健康生活资讯
  长按二维码关注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风瘫痪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效果评价
下载积分:1099
内容提示:中风瘫痪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效果评价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0|
上传日期: 19:40:3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99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风瘫痪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效果评价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风病人的康复训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