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求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问题有解决住所冲突两种方法法,你知道怎么做吗

巧解“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类型题
当前位置: >>
>> 浏览文章
巧解“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类型题
[ 作者:黄明&&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SPAN style="COLOR: #15年12月14日 ]
巧解“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类型题麻江县宣威中心学校 黄明在一次偶然而又幸运的机会中,我被学校推荐去凯里篮球馆听小学数学苏教版专家夏青峰老师的讲座,结束后,感觉茅塞顿开,困扰多少的教学心结,豁然开朗。夏老师教学精髓不胜细数,二天短暂的时间,愚笨的自己,只能接受到仅有的一点教学经验:教师在授一堂课前要明白一个问题,自己得有一个主线――教什么,怎么教。站在讲台这些年,我诚惶诚恐,心怕成为一名“庸师”。所以,在授课前,尽可能做足功夫。那么“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这一类用分数解决问题该如何教哪?我按“四步法”完成教学:一、找准单位“1”这类问题单位“1”比较明确,一般我们把“比”、“占”、“相当于”“是”后面的量看作单位“1”。当然,有时单位“1”比较隐含,如:“一瓶墨水60升,已经用去,还剩多少升”也属这类题,这类题的单位“1”也比较好找,那就是将“一瓶墨水60升”看作单位“1”。二、理逻辑直观地用“1”加和“1”减,进行列式。一般地,比单位“1”多,我们就“1”+& 比“1”多的分数;比单位“1”少,我们就用单位“1”-比“1”少的分数。三、明算理明确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而这类型题,单位“1”一般是已知的,即用乘法。四、巧运算数学是计算的艺术。计算贯穿数学中,有数学的地方就有计算,我认为这样的说法一点都不为过,而正确的计算,也是数学教学重中之重的问题。这类题,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然后,用单位“1”的数乘上分数,就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当然,现如今的教材在这类题型上体现得很好,那就是用单位“1”的量+比单位“1”多或少出来的数,此法也比较简单,但个人认为,如果到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就行成了脱节,为了替今后的教学做辅垫和多化教学,在授课,根据学生的需求,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自选,真正体现“教有所授,学有所得,得有所法”。最后,这种类型题,要特别注重让学生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孩子们在画的过程,也能“其义自现”。所以,教学有所法,而教无定法。(责任编辑 彭德华)
下一篇:没有了
【】【】【】【】【】
无标题文档
麻江县教育局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黔ICP备B2-203010号
地址:贵州省麻江县杏山镇凤凰大道35号
联系电话:
投稿邮箱:《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教学反思_君子兰_新浪博客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由于有了前面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百分数应用题学生学起来并不感到难,但是和比多比少的分数应用题学生难以理解一样,我估计比多比少的百分数应用题依然将是许多学生难以跨越的一道坎。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地理解此类应用题的基本特征和解题方法,避免出现遇到比多比少的百分数应用题就混淆的情况,我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教学方案。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它是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条件先算出来。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教学例题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我画出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通过“想”帮助学生弄清,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多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和以往只满足于让学生学会书上介绍的方法不同,在列式解答后,我又提出“想一想: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引导学生用另外的方法解这道题:先求出实际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再把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看作“1”。那么,用实际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减去,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如果把例题中的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以加强题目的变化。由于题目的问题改了,所以题目中以谁作单位“1”就有变化,解答方法也不同了。通过教学我发现其实教材中重点安排的第一种解法并不受学生欢迎。想想也是要让学生很清晰地理解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或少谁的百分之几确实没那么容易。学生们选择用第二种解法显然要容易理解得多,以前的教学中只给学生提供了唯一的道路,没有去思考其他出路,这种单一的教学其实也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此路不通的情况下就束手无策了。由此可见,其实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犯着一些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的错误,并且很有可能我们会为一些自己不认为的错误为荣,不愿有丝毫的改变。正是我们老师的这种固守让课堂失去了灵性,让学生的思维断了翅膀。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9,514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几分之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