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超声雾化器使用方法的的优点不包括

雾化吸入药物解析
作者:liud
雾化吸入治疗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使药物直接到达气道或者肺脏,相较全身用药所需剂量较小,药物起效时间较口服药物快,副作用相对较少,因此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但是哪些药物可以雾化吸入,剂量怎样,如何选择雾化器,谈到这些问题,是不是真真儿脑子里一片像雾像雨又像风了?当决定采用雾化吸入治疗时, 必须同时决定使用哪一种吸入装置。目前主要的雾化吸入装置有喷射雾化器(主要为氧气驱动)和超声雾化器两种, 两者之间各有优缺点,见下表(单击表格查看清晰原图哦)。超声雾化器和气动式雾化器产生的气雾粒子其MMAD理论上都可以在1-5um的,都可以达到肺泡的。但是相比之下超声雾化器产生的气雾粒子更加稳定一点,气动式雾化器产生的粒子影响因素太多了。但是超声雾化器改变药物药物活性也是导致其应用难以得到大面积推广的原因。对于有缺氧的病人做雾化治疗时应该用氧气驱动的射流雾化器,若没有痒驱雾化器,用超声雾化器等,最好在病人吸入管内加上氧气,否则会加重缺氧。目前医院常用雾化吸入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 β2 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黏液溶解剂、抗菌药物等。一、 糖皮质激素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当前治疗支气管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其可有效缓解哮喘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肺功能, 控制气道炎症, 减少急性发作次数以及降低死亡率。此外,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规律治疗同样适用于重度伴频繁急性加重的COPD 患者。但是地塞米松并不是合适的选择,地塞米松一种人工合成的水溶性肾上腺 糖皮质激素, 进入体内后须经肝脏转化后在全身起作用。地塞米松结构上无亲脂性基团, 水溶性较大,难以通过细胞膜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而发挥治疗作用。由于雾化吸入的地塞米松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 导致肺内沉积率低, 气道内滞留时间短, 难以通过吸入而发挥局部抗炎作用 。另外, 由于其生物半衰期较长, 在体内容易蓄积, 对丘脑下部-垂 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也增强, 因此不推荐使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应选择专门的吸入性制剂,如国内有布地奈德。雾化溶液: 0. 5 mg/2 mL; 1 mg/2 mL。, 一次1 ~2 mg, 一日2 次。二、 β受体激动剂支气管舒张剂是哮喘和COPD 患者预防或缓解 症状所必需的药物, 而吸入治疗为首选的给药方式。常用药物及用量用法如下:1. 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溶液: 5 mg/mL。雾化器雾化给药, 切不可注射或口 服。间歇性用法可每日重复4 次。成人每次0.5-1.0 mL( 2.5-5.0 mg 硫酸沙丁胺醇) , 应以注射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2.5 mL。也可不经稀释而供间歇性使用, 为此, 将2.0 mL( 10 mg 硫酸沙丁胺醇) 置入雾化器中, 让患者吸入雾化的药液, 至病情缓解, 通常需 3-5 min。2. 硫酸特布他林雾化雾化溶液: 5.0 mg/2 mL。作为初始治疗, 吸入性支气管舒张 剂应按需用药, 不必定时用药。体重& 20 kg: 5.0 mg( 1 小瓶, 2 mL) /次, 24 h 内最多用4 次; 体 重& 20 kg: 2.5 mg( 半小瓶, 1 mL) / 次, 24 h 内最多用4 次; 如1 整瓶药液未一次用完, 可在雾化器中保存24 h。PS. 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非选择性β受 体激动剂, 对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大, 一般除过敏性休克外, 不推荐用于哮喘和COPD的治疗。三、 粘液溶解剂目前,无论是α-糜蛋白酶还是盐酸氨溴索,都没有证据表明可以让相关患者受益,反而有可能加重气道高反应性。四、抗菌药物宜尽量避免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 抗菌药物在 皮肤黏膜局部应用很少被吸收, 在感染部位不能达 到有效浓度, 且易于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庆大霉素是我国临床雾化应用最多的了,但至今找不到循证的证据来支持。庆大霉素属碱性、水溶性抗生素,在碱性环境中呈非解离状态,作用效果较好。而脓痰的酸性和厌氧环境常影响氨基糖苷类的抗菌活性,故用于雾化吸入有一定局限性。还有就是庆大霉素属于浓度浓度依赖型抗生素,这是吸入用药的软肋。五、抗胆碱能药物常用药 物如异丙托溴铵, 其舒张支气管的作用比β2 受体激动剂弱, 起效也较慢, 但持续时间更为长久。1. 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溶液雾化溶液: 500 μg/2 mL; 250 μg/2 mL。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溶液只能通 过合适的雾化装置吸入, 不能口服或注射。在有给氧设施情况下, 吸入雾化液最好在以每分钟6-8 L的氧流量的条件下给予雾化吸入。用量应按患 者个体需要做适量调节; 通常成人每次吸入 500 μg/2 mL。2. 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雾化溶液 ( 2.5 mL)含有异丙托溴铵0.5 mg 和硫酸沙丁胺醇30 mg, 同时应用β2 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 其支气管舒张疗效有叠加效应。雾化溶液: 2.5 mL;含有异丙托溴铵0.5 mg 和 硫酸沙丁胺醇3.0 mg( 相当于沙丁胺醇碱2.5 mg) 。通过合适的雾化器或间歇正压通气机给药。适用于成人( 包括老年人) 和12 岁以上 的青少年。急性发作期: 大部分情况下2.5 mL 的治 疗剂量能缓解症状。对于严重的病例2.5 mL 的治 疗剂量不能缓解症状时, 可使用2 ×2.5 mL 的药物剂量进行治疗。维持治疗期: 每日3-4 次, 每次使用2.5 mL 药物剂量即可。六、雾化注意事项1. 对痰多、痰液粘稠的病人做雾化治疗时要严密观察,防止相对粘稠的痰栓在雾化治疗时收水分体积增大、病人咳痰不及时造成痰窒息,所以对反应相对差,咳痰能力差的病人治疗时要谨慎。雾化吸入治疗前或后最好吸痰。2. 雾化治疗时患者咳嗽会减少药物在肺内的沉积,因此一般不会鼓励患者在雾化治疗的时候咳嗽。雾化完之后再鼓励患者咳嗽,或者一些患者不能完成咳嗽时可以让其做“哈气”动作或者一些咳嗽变异性动作。雾化治疗时,应该鼓励患者正常呼吸,间断配以深吸气。对于老人与小孩,如不能顺利排痰,稀释后的痰液会沿着呼吸道下行,加重病情。如果患者自主排痰能力有缺陷,还是应该做好湿化,因为如果湿化不好痰液结痂很容易阻塞气道,显然,结痂阻塞气道的风险远高于痰液下行加重病情的风险。最后奉上常用药物雾化推荐剂量和雾化吸入药物的配伍(单击图片查看清晰原图哦)。注: 有字母 C 的深绿色阴影部分表示临床研究中有证据证实这种配伍的稳定性和相容性;有字母 R 的蓝色阴影部分表示没有足够的证据评价相容性, 但在我国有广泛的临床报道;有字母 X 的红色阴影部分表示有证据证实或提示这种配伍是不相容或不合适的;有字母 NI 的黄色阴影部分表示没有足够的证据评价相容性, 因此, 除非将来获得进一步的证据, 否则应避免使用这种配伍。本文来自丁香园临床用药,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咳嗽相关文章
过敏反应相关文章
支气管哮喘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
关于丁香园已注册用户直接登录
一月免登录
不同雾化吸入装置特点及使用要点
来源:医学论坛网|作者:作者:赵德育 来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阅读:1437评论:0赞:0
&&&&&&&&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提出吸入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和管理原则以来,吸入治疗取得了巨大成功,吸入装置也经历了由早期的超声波雾化器到现在的定量吸入器、干粉吸入器等装置的快速发展过程[1]。不同的装置有不同的原理及影响因素,其适合的年龄段及适应证也不同。是否选择了合适的雾化吸入装置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介绍不同雾化吸入装置的特点及临床注意点。
1 雾化吸入治疗原理
&&&&&&&&呼吸道是开放器官,雾化吸入治疗是通过不同的装置把药物以气溶胶(aerosol)的形式输出并随呼吸进入体内。气溶胶是指固体微粒或液体微粒混悬于空气或气体中组成的分散体系,可以随气体流动传输。吸入后的气溶胶粒子依其粒子大小的不同,以嵌顿、沉降和布朗运动沉积到呼吸道。一般来讲,粒子质量大、气流速度快,在口咽部及大气道的嵌顿就多。能在肺部沉积的最佳的传输气溶胶粒子大小范围,在成人为1~5 μm。一般来讲,&5 μm的粒子通常被嵌顿在口咽部或吞咽入消化道。4~5 μm的粒子多沉积在支气管或传导气道,而更小的粒子则沉积到周边气道和肺。0.1~1 μm的粒子常通过布朗运动弥散及在撞击到气道壁后沉降。在儿童,由于气道直径狭窄和管腔内高速气流,这一范围可能更小[2]。因此,是否选择了正确的装置及正确的吸入方法对治疗效果有很大影响。
2 不同雾化吸入装置结构及原理
&&&&&&&&不同的雾化吸入装置,其结构及作用机制也有不同,目前临床常用的种类包括定量压力气雾剂、干粉吸入剂、喷射雾化器等。
&&&&&&&&2.1 定量压力气雾剂(pressurised metered-dose inhalers,pMDI) pMDI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雾化吸入装置,其结构由三部分组成:贮药腔、 定量阀和气雾启动器。储药罐内含药物、 推进剂及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物质或润滑剂这3种成分, 药物溶解或悬浮于助推剂内; 同时, 为预防微粒聚集, 通常添加低浓度的表面活性物质[3]。因此, 由pMDI瞬间喷出的气雾液滴实际上是由药物、 助推剂和表面活性物质等组合而成的复合液滴。
&&&&&&&&患儿使用pMDI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吸入方法密切相关,如操作正确,吸入肺部的药量可达10%以上。具体的吸药步骤是:摇晃pMDI 4~5次,拿掉外帽。如果初次使用或已经几天乃至几周未用此药,要对pMDI初始化,即对外空喷2~3次后再使用。用力呼气,将pMDI放置在口腔上下牙齿之间,以口唇密闭包裹之后作缓慢深吸气,同时喷药。缓慢吸气最好&5 s,随之屏气10 s,使药物充分分布到下气道,达到良好治疗效果[4]。
&&&&&&&&由于应用 pMDI 有较高的吸入技术要求, 幼龄儿童较难掌握,故限制了pMDI在该年龄组人群中的应用。临床常加用储雾罐(spacer)作为辅助装置吸药。储雾罐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 目前临床上有数种形状、 大小、 材质不同的储雾罐。各种储雾罐的有效性相差不大, 其基本原理是提供一定的空间使快速运动的药雾流速减缓并使药雾颗粒直径变小[5], 既能解决吸药的协调性问题,又增加了达到下气道的药量, 进而提高了疗效。由于提供了一定的药物储存空间, 可以反复吸药数次, 以增加吸入肺内的药量, 也可明显减少口咽部药物沉积量,提高了用药安全度。
&&&&&&&&各年龄段所采用的储雾罐及使用方法有所不同: 3岁前使用面罩式储雾罐。具体用法: 摇晃pMDI 4~5次,拿掉外帽,将pMDI插入面罩式储雾罐尾部开口处,并使之密闭。将连接好的pMDI+储雾罐的面罩紧密扣在患儿口鼻处。按压1喷至储雾罐。患儿应至少正常吸气和呼气10次。如需要下一次吸入,则重复上述过程。3岁以上患儿,最好用口含式储雾罐,将储雾罐的口含器放在上下牙齿之间,口唇密闭包裹,按压1喷至储雾罐,至少正常呼吸5次以上即可。如为6岁以上患儿,可用1次深呼吸法[6],即将储雾罐的口含器放在上下牙齿之间,用口唇密闭包裹之后吐气,缓慢深吸气,同时喷药。缓慢吸气最好&5 s,随之屏气10 s,缓慢呼气即可。如果吸入的是糖皮质激素,吸药后要注意漱口、清洗面部。
&&&&&&&&2.2 干粉吸入剂(dry powder inhalers,DPI) 干粉吸入剂是利用吸气时所产生的气流将药物微粒送入气道和肺组织,不需要吸气与手控的协调。优点是使用快捷,携带方便,操作较pMDI更容易,吸气启动无需抛射剂,可使用纯药物。不足的是治疗效果与吸药速度有关,患者要学会正确的吸入方法,低龄儿无法使用,另外,费用较pMDI昂贵些。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准纳器(accu haler/Diskus)和都保(turbu haler )。
&&&&&&&&都保是一种多剂量干粉吸入装置,临床常用的有普米克都保(布地奈德)、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使用方法:旋松盖子拔出吸入器,使吸入器直立,旋转旋柄,拧至底后再拧回初始位置,此时可听到 1次响声,这样就使吸入器加入了 1个剂量的药物;呼气至残气位,但不可对着吸嘴呼气;把吸嘴轻放在上下牙齿之间,双唇包住吸嘴,用力深长吸气; 将吸入器移开嘴部,缓慢呼气,如需吸入多个剂量可重复上述过程;吸入所需剂量后,盖上盖子。漱口。都保在理想的吸气流速 60 L/min 时,吸入肺部的药量可达到 20%以上,显著高于 MDI;吸气流速在 35 L/min 时,吸入药量可达到(14.8&3.2)%,适用于5岁以上的儿童。
&&&&&&&&准纳器是把药物的微粉密封在铝铂条内,铝铂条缠绕在一模制的塑料装置中,其中含丙酸氟替卡松和沙美特罗。使用方法:用一手握住其外壳,另一手大拇指放在手柄上。向外推动拇指直至完全打开;握住准纳器使吸嘴对着使用者, 向外推动滑动杆发出咔哒声, 一个标准剂量的药物已备好以供吸入,在剂量指示窗口有相应显示,不要随意拨动滑动杆以免造成药物浪费; 尽量呼气, 但不要将气呼入准纳器中;将吸嘴放入口中。由准纳器深深地平稳吸入药物,切勿从口中拿出,继续屏气约 10 s,在无不适的情况下尽量屏住呼吸;缓慢恢复呼气。舒利迭的每个剂量单位都经过单独包装并密封,准纳器上的计数窗可准确提示患者所剩余的吸药次数。舒利迭准纳器所需要的吸气流速较小,吸入时的吸气流速为 30 L/min,肺部药物沉积量可达 12%~17%,更方便老人和儿童使用,适用于4岁以上儿童。
&&&&&&&&2.3 喷射雾化器(jet nebulizer,JN) 喷射式雾化器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气溶胶发生装置之一。以压缩空气或氧气为动力,高速气流通过细口喷嘴,在其周围产生负压,携带贮液罐药液卷进高速气流,并将其粉碎成大小不一的雾滴,使用时把药物稀释到合适质量浓度后放入雾化器里,雾化器一端连接喷射式雾化器或氧气,另一端连接面罩,打开机器或氧气即可进行雾化治疗。用氧气作为动力时,常用流量为6~8 L/min,产生的微粒直径在 2~4 μm,雾粒在肺内沉积约10%。它可喷雾多种药物,较少需要患儿呼吸协调动作,且无需氟利昂作为助推剂,携带方便、易操作。但缺点是雾化器易污染而导致交叉感染、吸入药物浪费严重、需要高压气流作为动力和治疗时间较长等,从而限制了其广泛使用。目前主要用于婴幼儿、不能正确掌握 MDI 及严重气促无法做深吸气的危重哮喘患者。
3 儿童不同雾化吸入装置特点及注意点
&&&&&&&&3.1 pMDI pMDI临床应用时间最长,特点是起效快,携带方便,多计量装置,价格较便宜。有研究显示,只要吸入方法正确,其临床疗效与喷射雾化器吸入的疗效没有差异[7-8]。但其缺点主要是吸入技巧不易掌握。临床使用pMDI常见错误:未充分摇匀药物; 颠倒喷嘴(向上);喷药前未深呼气;吸气太快使药物容易沉积于口咽部;吸后未屏气,减少肺部沉积率;吸入激素后不漱口。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患者不易掌握pMDI的吸入方法,需要加储雾罐帮助吸入。应用储雾罐提高吸药同步性,降低了雾粒流速及大小,减少药物在咽部的沉积,提高了肺部药物沉积。由于储雾罐的使用提高了pMDI临床疗效,减少了副反应,建议各年龄段儿童, 尽量在应用pMDI时加用储雾罐。
&&&&&&&&注意要点:(1)应用储雾罐帮助吸药时,要先将储雾罐面罩紧密扣在患儿口鼻处或含在口腔中,准备妥当再喷药,不要向储雾罐喷药后过段时间再吸药[9]。(2)喷一吸药吸一次,不要同时喷几喷药在储雾罐中,这样并不能增加疗效。(3)注意药物的初始化。(4)储雾罐反复使用容易增加感染机会,要注意保持清洁,经常按说明书指导进行清洗。(5)塑料储雾罐可因静电作用影响吸入量,清洗时不要摩擦储雾罐内壁,尽量晾干。也可以先喷2喷药到储雾罐中,然后再使用。
&&&&&&&&3.2 DPI DPI对患儿操作要求较MDI低,同步性高;肺沉积率较 MDI 高;不需抛射剂,对患儿无刺激。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准纳器和都保。应用都保时要注意,其吸气流速要求较高,不适合&6岁儿童及严重哮喘发作者,另外,其剂量定量不够准确; 无准确计数装置。准纳器的特点是吸气阻力较都保低,因此,吸气流速要求也低,4岁以上可以使用。但不适合&4岁儿童及严重哮喘发作者。
&&&&&&&&注意要点:(1)干粉吸入器均需用力吸气,使得沉积在口咽部的颗粒增加,要注意吸药后漱口。(2)不能向装置内吐气,会使干粉状药物飞散。(3)哮喘急性发作时,患儿吸气流量下降,会影响药物的肺部沉积,故哮喘严重发作时一般不选用干粉吸入器。
&&&&&&&&3.3 喷射雾化器 喷射雾化器的优点是对患儿操作配合度要求低,只要平静呼吸即可;不含助推剂;吸入肺部的药量较大。缺点是雾化时间长,费用较昂贵,有动力要求而携带不方便,疗效受患儿配合和装置因素的影响。
&&&&&&&&注意要点: (1)雾化吸入时最好让患儿进行慢而深的吸气,吸气末稍停片刻,使雾滴沉降更多; 雾化吸入后应及时漱口,以减少药物在口咽部的停留。(2)经面罩雾化吸入后应洗脸,以消除残留在脸部的药物。(3)雾化吸入时,药物会在呼气时漏到周围环境中,要注意通风换气。(4)不同的雾化机器,其药物颗粒大小不一,差异较大,应尽量选择标准化雾化机器。(5)雾化面罩要及时清洗,避免污染。
4 雾化吸入装置的选择
&&&&&&&&4. 1 根据病情选择 哮喘急性发作时,治疗目的在于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需选择起效迅速的药物,如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或抗胆碱药。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吸入装置。轻度和部分中度急性发作者常在院外治疗,可选用pMDI加储雾罐或DPI。部分中度和所有重度急性发作者,需在急诊室或住院治疗,首选喷射雾化吸入,以压缩空气或氧气作为驱动。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选择pMDI加储雾罐。应用喷射雾化吸入和pMDI加储雾罐时,患儿只要平静呼吸即可,无特殊吸药动作要求。中重度哮喘发作时吸气流速下降,一般不选用有流速要求的DPI。
&&&&&&&&哮喘慢性持续期或缓解期的治疗目标在于预防哮喘急性发作和减轻症状,须长期规则使用控制药物。首选吸入激素。并按需使用缓解药物,如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或抗胆碱药。吸入装置以MDI加储雾罐和DPI为宜,年幼儿不能配合吸入时,可以用喷射式雾化器。
&&&&&&&&4. 2 根据患儿年龄选择 年幼患儿吸气流速小,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弱,不适宜选用 DPI 或 MDI[10] 。一般 0~3岁选择喷射雾化器或MDI+带面罩的储雾罐;&3岁首选MDI+储雾罐(带口罩或带面罩,若能经口呼吸选择带口罩的储雾罐),或喷射雾化器;&4~6岁可用DPI,也可选用MDI+储雾罐或射流雾化器; &6~7岁首选DPI, 若协调能力好,可直接用MDI,或MDI加储雾罐,用一口气吸入法,喷射雾化器作为二线选择。
&&&&&&&&4.3 根据环境场合选择 院内治疗可选择设备较大、 不易携带的喷射雾化器。家庭治疗可用 MDI 或 DPI,也可用喷射雾化器。而在工作单位、出差或外出旅游时,则宜选择携带方便的 MDI 或DPI 。
&&&&&&&&总之,不同的雾化吸入装置有不同的原理及影响因素,其适合的年龄段及适应证不同。吸入装置的选择应考虑有效性、费用、安全性、方便和个体化等因素。临床医生要了解各种吸入装置的特点,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装置。
小提示:87%用户已下载掌上医讯App,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掌上医讯”,版权均归掌上医讯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凡是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作分享,文章观点不作为掌上医讯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联系电话:400-1199330)
共有0人参与讨论
联系我们:400-1199330
青岛掌上医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货到付款热线
24小时客服
您的位置: &
& 体弱人群使用雾化器的好处
体弱人群使用雾化器的好处
来源:zjb&&时间:&&点击量:547
2014年中医药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统领各项中医药工作,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着力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强化规划统筹,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深入开展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切实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   一、深化改革推动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  (一)深化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开展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提出新时期国家发展中医药的思路原则、目标任务、步骤措施,推动中医药发展列为国家战略。  (二)加强中医药改革发展政策体系建设。制定《中医药政策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年)》,做好政策研究项目实施,深化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  (三)推进中医药改革发展试点探索。加强和指导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组织开展试点工作总结,推广试点经验。  (四)建立健全中医药事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完善中医药工作跨部门协调机制,完善工作规则,强化规划统筹。  (五)推动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深化理论研究和试点探索,加强沟通协调,推动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管理政策、中医药服务提供与利用鼓励政策、中医药发展筹资政策、中医药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等。   二、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  (六)研究制定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抓紧完成规划编制的专题研究,做好《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年)编制,抓好规划实施前期准备。  (七)加快建设中医药健康服务提供体系。依托中医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扩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区域,完善提升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功能,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提供体系建设。发展中医药健康文化产业,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建设。  (八)加快研发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产品。落实《中医药预防保健(治未病)科研纲要》,围绕突破核心技术、集成关键技术、推广适宜技术的科技要求,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试点,推荐一批适宜基层和家庭应用的技术和产品。  (九)加快培养中医药健康服务急需人才。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技能型人才培养及职业技能鉴定,做好第二批中等职业院校中医药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举办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和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针灸推拿技能大赛。  (十)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督管理。探索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督体制机制,深入开展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和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继续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和&三好一满意&活动,治理虚假违法中医医疗广告,建立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督会商机制和快速应对机制。   三、强化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统筹  (十一)抓紧落实&十二五&规划。实施好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做好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建设等中医药专项投资项目衔接。  (十二)认真编制相关专项规划。会同工信部编制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配合发展改革、卫生计生部门做好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编制。  (十三)着手谋划&十三五&规划。启动&十三五&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编制研究,谋划&十三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和重点项目。  (十四)推动编制国家中医药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任务要求,协调相关部门,启动国家中医药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   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  (十五)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继续落实《关于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通知》,开展第二批县级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同步推进城市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进一步探索完善中医药服务补偿机制,推进县乡中医药服务一体化管理和中医医疗联合体试点,探索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科室能力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加强中医临床路径实施管理。  (十六)完善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的医保政策。推动《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所列中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进一步落实&适当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等鼓励政策。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研究鼓励使用中医药的政策,开展中医优势病种付费方式改革试点。  (十七)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项目。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开展2013年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考核评估,抓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争取新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十八)强化深化医改已有中医药政策督促落实。建立医改中医药工作评估机制,执行全国中医医疗管理统计报表制度,开展中医药重点任务专项督导检查,将落实情况协调纳入政府医改考核评价体系。  (十九)发展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推动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落实好鼓励和规范社会办中医的政策。   五、深入开展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  (二十)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提升工程中期评估和督导。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加快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诊疗设备配备,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落实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政策。继续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  (二十一)深入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继续制定推广常见病多发病高危人群和偏颇体质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探索&治未病&在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中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加强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的引导和规范。探索鼓励有资质中医师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服务的有效途径和管理方式。  (二十二)深入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加强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队伍建设,开发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播新媒体平台,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推动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设立宣传栏,建设社区主题公园。编写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读本,创作中医药文化精品,开展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及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研究,向家庭发放中医药保健器具等。推进中医药新闻发布工作,加强舆论引导,配合国务院新闻办做好中医药事业发展白皮书发布和宣传。   六、全面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  (二十三)探索中医医院办院模式和服务模式。推进中医医院多专业一体化服务和中医综合诊疗工作,探索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中医医院办院模式和服务模式。  (二十四)加强中医医院管理。结合中医医院评审、持续改进活动相关要求,探索建立大型中医医院巡查制度,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研究制定中医专科医院基本标准。  (二十五)强化中医护理工作。落实《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的意见》,继续制定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研究制定中医护理技术手册。  (二十六)加强重点专科与应急能力建设。开展&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中期评估,做好专科建设监测和临床疗效监测。探索建立国家中医诊疗中心和区域中医诊疗中心的运行模式。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提高应对新发重大传染病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治能力,扩大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规模。  (二十七)加强中医医疗技术、中药和中医诊疗设备管理。继续开展中医医疗技术操作方案制定和推广工作,加强医疗机构中药药事管理,协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中医诊疗设备管理办法。  (二十八)做好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药工作。加强对中西医结合医院办院模式研究,加强民族医医院内涵建设。制定民族医医疗技术目录和操作方案,开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中民族药临床应用情况调查。开展中医类别哈萨克医专业医师资格考试试点。  (二十九)加强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开展非中医类医院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活动,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组建国家中西医临床协作组开展中西医临床协作,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中医妇科和儿科设置并推广中医妇儿适宜技术。   七、建立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机制  (三十)建立健全中医药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制定促进跨领域、跨产业、跨学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探索建立中医药科技人才流动机制,推动创建战略联合体,部署实施一批协同创新项目。  (三十一)深化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推动建立国家中医药临床科研数据中心和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网络建设。加强基地科研协作平台建设,深化临床研究和理论研究,加强基地研究成果转化与推广。  (三十二)深入开展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做好先期试点省份总结和新增试点省份实施工作,加强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中药种质资源库建设,加强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原料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三十三)加强传承研究。总结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取得的相对优势,提高对理论的再认识。完善古今文献集成平台和知识管理系统,深入挖掘临床应用价值。  (三十四)促进成果转化。建立中医、中药技术服务体系,促进科研任务与技术服务相结合。整合各类科技平台,形成技术提供、技术转移服务主体,建立供需动态平衡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加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探索&中药材生产科技成果超市&试点。  (三十五)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开展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技术研究,组织中医药传统知识调查,研究制订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推动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专门保护制度。   八、着力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  (三十六)全面落实传承创新人才工程。做好第二届&国医大师&评选工作,开展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中期检查,遴选确定2014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适时启动第二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开展全国基层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继承工作,做好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推进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项目实施,开展中药人才和中医护理人员培训,启动农村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大专学历教育。  (三十七)推进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启动中医药院校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加强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完善高等中医药院校省部局共建机制,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  (三十八)加强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做好中医住院医师、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试点,制定实施办法、培训方案和培训标准,开展中医住院医师、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培养)基地和中医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做好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申报、评审、公布、组织实施和监督评估,启动中医经典课件录制和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电子档案登记、审验试点,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  (三十九)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建立中医药人才褒奖机制,完善中医药人员准入评价和定期考核机制、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机制、职业技能鉴定机制。   九、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  (四十)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落实《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骨干企业(机构)和重点区域建设,参与中外自贸区谈判和贸易政策评议。  (四十一)深化中医药多边合作。落实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与欧盟合作,推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建设,深化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合作,推动当地中医医疗机构的建立和教育培训、药用植物开发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四十二)扩展中医药双边合作。落实政府间合作协议,推动与欧美国家的科研合作,推进与中东欧及周边国家合作筹建中医药机构,成立对澳协作组统筹推进与大洋洲交流合作,加强与非洲各国官方往来,继续做好疟疾、艾滋病的防治及援外工作。  (四十三)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工作。继续利用好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欧盟草药委员会以及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交流合作的多边平台,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工作。  (四十四)深化两岸四地联系。落实与香港食物及卫生局中医药合作协议,落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支持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等合作项目。  (四十五)促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加强与国际主流媒体合作,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举办中医药国际文化论坛。加强中医药外向型人才培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建设。   十、推进中医药法制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四十六)推进中医药法立法进程。深化中医药立法重点难点问题研究,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草拟稿的完善工作,推动《中医药法》尽早提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四十七)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表》,加强中医药标准制修订关键技术研究,抓好中医药标准制修订,加强中医药标准化技术组织机构、研究机构和信息平台建设,完成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试点)建设验收,做好中医药标准应用评价项目和实施推广培训。  (四十八)抓好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落实《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加强基层中医医院信息化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推动建立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开展藏、蒙、维等民族医信息标准建设,继续组织基层中医医院信息化人才培训。   十一、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四十九)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创新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制度规范,进一步形成加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健全监督体系,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做到&两个务必&。  (五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经常性教育,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群众监督,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处理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  (五十一)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大力弘扬大医精诚的中医药核心价值观,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与国家中医药局联合下发的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规定,深入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  (五十二)扎实推进&五型机关建设&。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坚持和改进学习制度,加强干部培训和培养。增强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意识和能力,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坚持思想创新,善于工作创新,着力制度创新,重视理论创新。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关心职工成长,建设和谐团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控制行政经费支出。  (五十三)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深化中医药改革发展重点难点问题专题调研,完善干部联系点制度。扎实改进文风,提高行文针对性、实效性。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认真执行会议审批制度,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合理安排会务活动。完善信访制度,健全与基层、群众沟通渠道。
分类:&&关键词:呼吸机
&&相关标签:
已售:352件
已售:278件
已售:275件
已售:203件
已售:202件
已售:198件
已售:196件
已售:196件
已售:187件
已售:169件
已售:154件
已售:152件
已售:331件
已售:302件
已售:302件
已售:266件
已售:208件
已售:203件
已售:196件
已售:192件
已售:159件
已售:151件
已售:131件
已售:115件
服务信用保障
防褥疮护垫
Copyright (C)
爱老之家 上海良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所有图片、文字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沪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雾化器的使用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