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上绿色地球的地球是什么地方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意想不到的一次旅行——广州·白云山
意想不到的一次旅行——广州·白云山
“云山锦绣,珠水悠悠”古往今来,人们常用“云山珠水”来赞誉广州,“云山”指的是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为南粤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山体相当宽阔,由30多座山峰组成,为广东最高峰九连山的支脉。白云山坐落在广州市北部,总面积为28平方公里,由30多座山峰簇集而成。主峰摩星岭海拔382米,是广州市的最高峰。每当雨过天晴,朵朵白云缭绕于群峰之间,景色十分秀丽,“白云山”由此而得名。
白云山早在广州建城2220多年之前就闻名于世。战国时这里已有名士出人,晋朝时已风景宜人,唐朝时便以旅游胜地而著称,宋代以来历次评选出来的“羊城八景”中,白云山就有“景泰归僧”、“蒲涧濂泉”、“白云晚望”、“白云松涛”、“云山叠翠”等多处。白云山是广州市风景区行业的第一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广州市唯一同时拥有“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两项荣誉的景区。
  我们是乘坐缆车上山的......
&&&&&&&白云风景区新索道:白云山旧索道于1986年2月建成,长1672米。2004年3月进行了改造,9月正式向游客开放。全长1800米。运速每秒5米,8人座的车厢每小时可运送游客达1400人次。乘坐缆车上山,既可以俯看能仁寺等风景点,还可以远眺羊城的秀丽风光。
白云山风景区从南至北共有7个游览区,依次是:麓湖景区、三台岭景区、鸣春谷景区、摩星岭景区、明珠楼景区、飞鹅岭景区及荷依岭景区,区内有三个全国之最的景点,分别是:全国最大的园林式花园——云台花园;全国最大的天然式鸟笼——鸣春谷;全国最大的主题式雕塑专类公园——雕塑公园。
白云山为九连山脉向西南延伸的支脉,属岭南丘陵地形,地势中间高,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最高点摩星岭海拔382米。白云山沟谷纵横,坡度陡峭,相对深度多在100米左右。这里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年降水量76.5mm,雨季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5%以上。
白云山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植被种类相当丰富,拥有植物876种,其中有5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鹅掌揪、土治香、降香黄檀、油杉、大叶竹柏等。野生的657种植物中,许多种类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如用材树种86种,药用植物343种,野生观赏植物97种。白云山的绿化覆盖率已达95%以上,白云山共有绿化面积4.2万亩,每天可吸收2800吨二氧化碳,放出2100吨氧气,可供近300万人正常呼吸之用,被称为广州的“市肺”。白云山空气质量已达国家一级标准,噪声质量达国家0类标准,地表水质也达到国际规定。一些山涧水、泉水甚至可以直接饮用。
白云晚望:位于白云山山顶公园“罗伞顶”之颠,依山临岸,建于1964年,由“观光台”与“晚望亭”两部分组成,主要以观看太阳西下和夜景著称。早在元代便是观万家灯火,珠江渔火的羊城八景之一,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宋朝、明朝、清朝的旧羊城八景和八十年代的新羊城八景都少不了“白云晚望”这个景点。每当夕阳西下,天空出现五彩缤纷的晚霞,站在晚望亭,倚栏远眺,那美丽景色、旖旎风光尽收眼底,给游人一种“人间最美夕阳红”的快意和美感。
远眺广州市区,可惜大雾......
云山濂泉:廉洁文化旅游线路全长约2.5公里,从白云山南门蒲谷景点开始,至山顶黄河石广场。其线路包括了郑仙采药、荷塘月色、清风竹林、东坡引水、农艺创意园、激情大家唱、知青亭、山顶广场和黄河石广场等9个主题景点。我们以白云山的历史典故、传统文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基础,结合廉洁文化元素,用“善”、“清”、“节”、“德”、“勤”、“和”、“行”、“孝”和“爱”等字点出景点的寓意,凸显景区特色,让游客在观光游览的同时,受到廉洁文化的感染。
景点以石刻、板刻、摩崖石刻、宣传廊等形式,配合景点寓意,用名言警句、人物故事、图片资料、诗歌等阐释该景点蕴含的廉洁文化的寓意。如:用郑仙在白云山濂泉采集菖蒲救助老百姓的故事讲述如何行善;用苏东坡为控制广州城的瘟疫建议引白云山蒲涧泉水供广州市民饮用的故事讲述为官一方应造福一方;用70年代的知青们上山下乡、经历艰难、自强不息的感人情景的照片,勉励人们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在白云晚望,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孝,这也是中国人最重视的道德观念,在山顶广场展示了18米长的板刻,将《弟子规》全文展示出来,让人们在朗诵过程中领会做人的规范;在黄河石广场,我们向大家讲述了黄河流域悠久的传说,讲述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兴国梦,强盛梦等等。
同时,广州作为近现代文明的登陆地,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在中国历史中地位显赫。作为广州地标的白云山,更是留下了许多革命先贤的足迹。据可靠史料,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邓小平、陶铸等革命前辈都曾登临云山。《孙中山的崇高理想》、《毛泽东廉洁奉公》、《周恩来公私两分明》、《朱德的扁担》、《董必武勤俭教子》、《邓小平:春天的故事》和《陶铸:松树的风格》等7个小故事缅怀先辈、教育后人。还将他们来白云山的时间、地点标注出来。游人更有亲近之感,增强了故事的说服力、感染力。
白云山山顶广场......&&
鸣春谷景区:鸣春谷游览区内有蒲谷、能仁寺、毛利人运动文化村、天南第一峰、白云晚望、白云晓望、鸣春谷、滴水岩、翠微古道等景点,由于景点集中,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是客流量最大的一个游览区。
山顶公园的右侧是“鸣春谷”。它占地5万平方米,建于1989年,目前是我国最大、亚洲第二大的天然鸟笼。建于1989年的鸣春谷坐落于“天南第一峰”与“九龙泉”之间的滴水岩谷地上,是取唐朝诗人韩愈“送孟东野序”文中“以鸟鸣春”之意而命名的。走进鸣春谷,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天然的大鸟笼。它占地1.1万平方米,以18根高10~25米的钢柱支撑,采用悬索式张网结构,顶部是不锈钢,周围镀锌钢网将全区笼罩住。笼子里面是一个自然山谷,谷中放养的的鸟类有丹顶鹤、天鹅、孔雀、黄腹角锥、蓝马鸡等130多个品种,5000多只,构成立体赏鸟的优美环境。置身其中,仿佛深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境界,令人有回归山林之感。
&&&&&&&另外,在珍稀鸟展区里,可以欣赏到各类珍稀保护鸟类,还可以看到我国一些省、市的省鸟、市鸟。如广东省的“白鹏”,齐齐哈尔市的“丹顶鹤”,山西省的“蓝鸟鸡”,四川省的“红角锥”等,都是著名的省鸟或市鸟。广州市的市鸟是“画眉”,它眼部有一条白色长眉,鸣声高昂悦耳,声清流利,婉转柔和,胜似笛声,使人联想起“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古代著名诗句。
&&&&&&在驯鸟表演区里,可以看到极富情趣的小鸟表演,它们有打篮球、荡秋千、溜滑梯、拼字板、仿学人语、叼
钱游戏等。幸运的游客还可以观看到孔雀开屏、鸳鸯戏水等,与锦鸡漫步、仿白鹃徜徉等是多么美好的场景啊。
&&&&&&&白云山有浓厚的文化沉淀,白云山早在广州建城2220多年之前就闻名于世。最早可追溯到山北黄婆洞的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的遗址。战国时这里已有名士出入,秦末高士郑安期隐居在白云山采药济世,并在白云山“成仙而去”。
晋朝时已风景宜人,晋代人葛洪曾在白云山炼丹,著有《抱朴子》这部道家名作。
南梁时景泰禅师来此建寺,是白云山最早的寺庙,还留下“景泰僧归”一景,是羊城旧八景之一。
唐时便以旅游胜地而著称,宋代以来历次评选出来的“羊城八景”中,白云山就有“景泰归僧、蒲涧濂泉、白云晚望、白云松涛”、“云山叠翠”等多处。唐宋以后,陆续有杜审言、李群玉、苏轼、韩愈等文人登山吟诗,他们的诗文寓情于物,成为岭南宝贵的历史精神财富。
明清的羊城八景中,白云山占其三:“蒲涧濂泉、景泰僧归、白云晚望”。清末时有白云寺、双溪寺、能仁寺、弥勒寺等古寺及白山仙馆、明珠、百花冢等名胜古迹。
中国近现代革命的抗法、甲午战争等人物也曾在此留下足迹。
1938年10月,日军侵入,广州沦陷,白云山的文物古迹与山岗树木,全遭破坏。到解放时,只剩下“天南第一峰”牌坊和部分寺院的断壁残垣。解放后,广州市政府组织群众,广植林木,修筑了10个水库,开辟公路沟通南北,修建山北、山顶公园及山庄、双溪旅舍,重现了白云山万木葱茏、生机勃勃的园林景观。
解放初期,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董必武、郭沫若等曾留下题词,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等曾在当时被誉为“南国钓鱼台”的白云山山庄旅舍进行过国事活动。
60年代和80年代,白云山分别以"白云松涛"和"云山锦秀"胜景两度被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1989年10月在山顶鸣春谷建中国最大的天然鸟笼,面积1.25万平方米。1992年,广州市政府投资,新建了广州碑林,于1994年对外开放。&
“天南第一峰”:是白云山最着名的景点之一。景点内的“天南第一峰”牌坊,是白云山古建筑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古牌坊。原为宋代转运使陶定所建,当时作为登摩星岭的指路牌,是过去登摩星岭的必经之路,而今随着白云山建设的发展,牌坊的指路功能早已淡化。后人曾对牌坊作过期两次重修,现已成了一个独立的景点。今坊柱上有联云:“云开世外三千界,岩倚天南第一峰”,是以“云岩”景点所作的对联。云岩就在“天南第一峰”步磴下,又称“郑仙岩”。著名景点有“天南第一峰”牌坊、郑仙岩、清乾隆伊秉绶所书“南海叶花溪墓表”石刻、清光绪邓万林所书“红尘不到”石刻等。
伊秉绶书叶氏墓表:清
白云区白云山郑仙岩畔清代著名书法家伊秉绶为南海叶花溪所书之墓表,粤中名刻之一。伊秉绶,福建汀州人。清乾隆己酉进士,工书法,尤精隶体。
云岩:位于天南第一峰下沉处,门前右侧有“红尘不到”四个字,系光绪二十二年长沙邓万林书。云岩又名郑仙岩,位于白云山山顶东侧崖畔,上为峭壁,下为悬崖,此处为郑安期乘鹤升天的地方。
相传战国时期郑安期南到广州,以白云山九节菖蒲为民治病。有一天有一个穷苦农民,喉头长一毒疮,水也喝不下,将要死了,他的儿子请求郑安期救治。郑安期就用白云山的九节菖蒲治好了他。消息传出之后,秦始皇召见郑安期,想得到长生不老之术。郑安期不理他,悄然而去。秦始皇再次下令召还,郑安期不甘屈服,便于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在白云山的云岩跳崖自尽。当跳崖时,忽然有只白鹤飞来,载着郑安期腾空升仙而去。
后人为纪念郑安期,就修建了“郑仙祠”。这个故事记载了安期生在白云山采药为百姓治病的事迹。也反映了当年白云山在造福市民上,在自然生态上有着丰富的植物,尤为药本植物类,所以才有长生不老草“九节菖蒲”的说法。每年农历七月二十四有不少人前来拜祭郑仙,为郑仙诞。
北宋诗人苏轼,游白云山诗曰:不用山僧导我前,自寻云外出山泉。千章古木临天地,百尺飞涛泻漏天。昔日菖蒲方士宅,后来詹葡姐师禅。而今只有花含笑,笑道素皇欲学仙。
  摩星岭游览区:摩星岭原名碧云峰,位于白云山苏家祠与龙虎岗之间,是白云山最高峰,海拔382米,是白云山三十多座山峰之首,从栖霞岭可达摩星岭门楼。宋、明以前,没有“摩星岭”之名,只有第一山之称,康熙修《广东志》绘白云山图在卷首称此山峰为“摩星岭”,名曰“天南第一峰”,从此得名摩星岭。
这里是白云山景点最集中的摩星岭景区。它包括有九龙泉、广州碑林、白云山赋、南雅堂、双溪别墅、山庄旅舍和摩星岭等景点。&
广州碑林:“广州碑林”总面积16000平方米,摆置了碑刻近三百块,收集了部分历代名士、现代诗人、书法家歌颂岭南风光、歌颂羊城、歌颂白云山的诗词、书法佳作,以室内置碑、室外立碑、摩崖碑刻等形式融汇于园林与自然胜景之中,显示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分为三个景区,摩岩石刻区、南雅堂、仙黑轩三大景区。
其前身是“白云寺”,寺建于宋朝,是广州历史最悠久的石寺之一,后毁于战火。1992年,由广州市政府投资,在此新建了广州碑林,于1994年对外开放。一进碑林,首先看到的是2座启示磅礴的九龙柱。它高6米,直径1.1米,重9.9吨,用青石雕成,柱上端有9个并列环绕的龙头,其重量、高度、直径及雕刻工艺均为全国龙柱之最。
  九龙泉:白云山知名度最高的泉,叫“九龙泉”。相传秦代的安期生隐居在白云寺,经常饥渴难忍,找不到水。一天,他突然发现思内崖边出现一个洞,里面出现就个白白胖胖的童子在嬉戏。一会儿,九童子化为九条彩龙,腾空而去。过后,就在九童子出现的地方,冒出一个泉眼,泉水滚滚涌出。因而这泉眼得名“九龙泉”,又叫“安期泉”。“九龙泉”水质清冽甘甜,用它泡制的茶,清香甘甜,口感细腻,还具有金石的味道。
  出了碑林往西行,便可看到一座古雅院落掩映于绿荫中的“双溪别墅”。别墅原址为“双溪寺”,当年因有“月溪”和“甘溪”两支泉水绕寺而得名,门楣上“双溪”二字是朱德元帅手书。过了“双溪别墅”再往西行,松林掩映下,一块巨石上刻着“松风”两个苍劲大字。过了松风,便到了山庄旅舍。1965年,周恩来总理在“山庄旅舍”接见了印尼副总理,并在此召看重要国事会议。1978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来到山庄旅舍,在这里构思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春天的故事”。
  摩星岭是白云山的最高峰,海拔382米。它原名碧云峰,康熙年间修《广东志》时,才改称为“摩星岭”。临登摩星岭之巅,可俯视广州全貌,而且不同的天气可观赏到不同的景致。雨天是“白云山上白云飞,白云山下白云浮”的白云山所特有风姿突现;晴天是群峰竞秀,万木葱茏,真是“看不尽的云山重重,流不断的珠水悠悠”。&
坐电瓶车下山......
能仁寺:能仁寺始建于1824,是白云山众多寺庙中唯一恢复重建的一座,其创建人是吟坚和尚。寺庙建于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当时仅有“茅屋数椽”。随后陆续增建,到光绪年间(1908),成为白云山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是古代白云山玉虹涧名刹。
自上而下有慈云殿、甘露泉、大雄宝殿、虎跑泉、六祖殿、玉虹池、石桥、牌坊等建筑或古迹,它们与其它景点一起,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南宋李昂英曾在此筑玉虹饮涧亭及小隐轩,结诗社。
据番禺志,能仁始建于道光年四年。然据咸丰三年《重修能仁寺记碑》,其时仅“茆屋数椽,仅避风雨”而已寺僧了尘,俗称刘四和尚,本顺天贵胄,父兄皆官居总兵,本人亦考中武举后忽悟“大丈夫不当壮游万里乎!”遂游侠四方,至此地,喜玉虹洞之岩壑幽深,拜吟坚上人为师,并发大原“欲作大观经数十年,积殊累寸,终成宏愿,于咸丰元年开工三年落成。
光绪十三年,寺僧惟中又大加扩建,扩建后能仁寺的规模为:牌坊(上书“佛境”)、山门(有苏曼殊所书“金刚法界”额)、大雄宝殿、慈云殿(殿下有“甘露泉”)、地藏殿、三摩地(静室)、无尘地(静室)六祖殿、宝月阁(知客)、钟楼、鼓楼、祖师堂、说法堂、库房、香积橱、斋堂、客堂,尚保留玉虹池旧迹,当时主持僧维中刻石碣于上,寺前水溪即弥勒坑水。寺门后有石桥,题有“流云漂月”四字,传为昔日之虹桥旧迹云,桥下流水湍急,直泻而下,今已渐涸。佛殿侧之虎跑泉仍在,观音殿后现保留甘露井,亦名泉也。民国后由虚云僧主持,香火甚盛。
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游览白云山。是日上午,在许崇智、古应芬、邵元冲、黄惠龙、马湘等十余人陪同下,游览了能仁寺,看古迹并讲述历史故事,在寺内用茶点。下午1时许抵郑仙祠视察东路军第八旅旅部,张民达率众出迎。孙中山一行于3时后乘车返大元帅府。
后毁于抗战时期,广州市人民政府投资修复,1995年5月对外开放。
寺庙,深藏幽谷,绿树环绕。寺里主要的古迹有虎跑泉、甘露泉、玉虹池等。虎跑泉相传当年由华南虎“刨地作穴,泉涌而出”,因而得名,至今水质还是甘例清凉。玉虹池建于清光绪五年。泉口在岩壁,用石雕盘龙做成。碧泉从龙口汩汩喷出,宛如玉龙吐珠。这里还有当年的抗法英雄黑旗军将领刘永福手写的一个高2米、宽1米的“虎”字,一气呵成,笔力雄浑遒劲。字面为两颗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恰似一只傲立的盆虎,俯视人间。能仁寺是白云山恢复文物古迹中的典范,它以其气势宏大、古迹众多,灵验的风水而吸引众多“善男信女”和游客到此参观游览。&
庙宇有佛像34尊,对联11幅,含意深奥,意趣横生。寺里主要古迹有虎跑泉、甘露泉、玉虹池、流云飘月、古桥等,还有抗法英雄黑旗将军刘永福一笔写下的一个高2米宽1米的红色“虎”字,为这个庄严静穆的山寺增添了几分浩气。日孙中山先生揩同夫人曾到此游览,1966年,日本青年代表团曾来这里栽下了一片樟树——“中日青年友谊林。”
能仁寺是白云山恢复文物古迹中的典范,它以气势宏大,古迹众多,灵验的风水宝地而吸引了许多前来参观与朝拜的游客。但能仁寺有一条与别的景区寺庙不同之处是:寺内没有香火,这是为了更好地净化白云山“市肺”的空气,同时也为了杜绝山火隐患。
朴树和樟树纠结长在一起的“连理树”。
麓湖景区:麓湖游览区是白云山风景区南端的第一个游览区。麓湖公园建于1958年,位于白云山南麓,麓边有湖、曲桥、亭廊、寺庙古刹,故名麓湖公园。占地面积3.7平方公里。是广州市内最大的开放式、多功能公园。
云台花园:是一个高格调,以欣赏四季珍贵花木造景为主的全国最大的园林式花园。它坐落白云山三台岭内,占地12万平方米,是以世界著名花园——加拿大的布查特花园为蓝本,由广州园林建筑设计院设计,广州市政府投资五千多万,于1993年筹建,日建成开放。花园内有新颖雅致的景点14处。&
正门,是一组叠水式的灯光喷泉,是云台花园里的主轴景区,被称为“飞瀑流彩”,不仅白天好看,夜间更是溢彩流光。可欣赏到亚热带植物风光特色,领略到“人如潮、花如海、春满园”的人间美景。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友人都曾到这里观光游览,并留下珍贵的墨宝、题诗。前面造型奇特的建筑是玻璃温室,它占地1200平方米,外部以兰花造型设计,是一个袖珍的热带植物园。内部分为仙人掌、多浆植物区、棕桐科区和兰花区三个观赏区。岩石园内岩石造型千奇百怪,就好像是抽象派雕塑家所创作的艺术品。那里是新西兰土著部落毛利族的图腾柱。这里叫“太阳广场”,中间象征太阳,四周分别是十二生肖,据说游人在自己生肖前拍照留念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右边是“玫瑰园”,那边小巧玲珑的山地建筑叫“醉华苑”,内设观赏花卉展室和茶室。“谊园”,是世界和平与友谊的象征。巨大地球状石雕高达10米,上刻有和平鸽、橄榄枝、星星和月亮等图案,寓意着“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恰如日月和星辰”。而周围则分布广州各友好城市赌送的礼物,如德国法兰克福的苹果酒酒瓶、日本福冈的三人舞姬雕塑、美国洛杉矶的路标、加拿大温哥华的日暑等。&
明珠楼景区:明珠楼游览区位于白云山西北部,占地约8平方公里,西至白云山西门,东至荡胸亭,南至休闲带,北至梅花园一带。全区草坪面积10万平方米,乔灌木62万棵,绿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景区内主要景点有白云松涛、松涛别院、桃花涧、梅花谷、明珠楼、水月阁、黄婆洞休闲茶廊、回归林等。
明珠楼游览区区内的“白云松涛”4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1965年董必武登临此处的亲笔题词。巨石后有听松亭和倚窗亭。身处亭中可以细看松林,静听松涛声。明珠楼原是广东军阀陈济棠给其三姨太莫秀英所建的2层别墅。现在楼下为小卖部,楼上是茶楼,游人既可品茗,又可远眺湖光山色。登上明珠楼,我们看到的是一座碧波荡漾的大水库,那就是著名的黄婆洞水库。水库修建于1956年,给美丽的白云山增添了更多的妩媚和秀气。水库三面环山,万木苍翠。水中产有一种叫"白云金丝"的小鱼,长仅一寸半,头部有一段金黄色的纹贯通到尾部,尾鳍有鲜红斑点,十分美丽奇特,是水族爱好者十分喜欢饲养的一个鱼类品种。&&&
明珠楼背面的桃花涧是以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为构思的中国式山水写意园林,园中蜿蜒曲折的流水溪涧,鲜花常开,桃李争艳,吸引不少游客索溪探花。
荷依岭景区:荷依岭游览区又名云溪生态公园,是目前广州市最大的免费开放式公园。公园建成于2001年9月,于10月1日国庆节正式对外开放。云溪公园由果香园、叠水园、观荷园三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8公顷,其中绿化面积多达25.8公顷,占了总面积的92%,充分体现了公园“绿色、生态、环保”的主题。
飞鹅岭景区:广州雕塑公园坐落在白云山飞鹅岭西侧,占地面积为46万平方米,是广州市人民政府于1996年为隆重庆祝广州建城2210年建造的一个主题公园。公园是按照雕塑与园林、观赏与教育、艺术与历史相结合的原则而进行规划建设。雕塑公园是广州市唯一以雕塑为主题的公园,主要作品有:华夏柱、雕塑大广场、古城辉煌、抗非典纪念标志、南州风采、平衡小广场、雕塑展览馆、广州风情街、森林浴、云溪、山石溪涧、大草坪等。
&(文字和图片部分整理于网络)
附:白云山没有门票,愿意坐索道,可买索道票,做到山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白云山(江西省泰和县白云山)_百度百科
?江西省泰和县白云山
(江西省泰和县白云山)
白云山坐落在小龙镇白云山村。距泰和县城100多公里,鸡鸣三县,与兴国县、吉安市毗邻。山上满是竹子,改革开放以来白云山民众依托山区特色,大力推广竹林低改,用科技种竹,科学管林,山上的毛竹就是他们的绿色银行,村民总算有了盼头。[1]
1931年3月,集20万兵力,向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当时我军仅3万人,力排“左”右倾干扰,主张“集中兵力,先打弱敌”。与、朱云卿、等,在白云山下桥头岗布下“口袋”阵,围歼敌军。16日拂晓,敌28师师长公秉藩率军进入伯佐坑,钻进“口袋”。毛泽东一声令下,“飞将军自重霄入”,五个小时结束战斗,毙敌2千余,伤2千余,俘4千余,缴枪炮3千余,敌全师覆灭,公秉藩被浮后潜逃,首战告捷。为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毛泽东为白云山战斗写下了千秋传颂的壮丽诗篇《渔家傲·反第二次围剿》。
白云山白云山战斗
白云山战斗发生在蒋介石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期间。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红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从日至31日,15天内,由、富田向东转战泰和,连续打了5个胜仗,横扫七百里,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粉碎了国民党的这次军事“围剿”。白云山战斗是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战争中打得最激烈、战果最辉煌的首次战斗。
白云山谋划于胸
日,蒋介石纠集1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军事“围剿”失败后,震动了全国。然而,蒋介石灭红军之心急迫,1931年4月重新纠集20万兵力,任命何应钦为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第二次进犯,敌人的兵力部署是:十九路军蒋光鼐、蔡廷锴两个师在兴国;王金钰五路军的5个师进吉安、吉水、泰和、永丰一带;孙连仲二十六军2个师调宜黄、乐安地区;朱绍良的3个师驻南丰、广昌;五十六师刘和鼎仍据福建建宁。这样,国民党军队从赣江边一直延伸到福建的建宁,构成了一条八百里长的弧形阵线,处处修筑碉堡,步步推进,妄图把红军围歼在根据地内。
毛泽东、朱德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实际情况:敌人全部是蒋介石非嫡系部队,内部不统一,除了蔡廷锴的第十九路军、孙连仲的第二十六路军以外,其余都较弱。王金钰的第五路军从北方新到,害怕红军,而且不习惯山地作战。郭宗华、郝梦龄两师也大体相同。红军则经过四个月的养精蓄锐,兵强马壮,以逸待劳。面对这样的敌我形势,虽然我们还是要先进行战略退却,然后再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但是退却终点已经不需要像第一次反“围剿”那样选在根据地中部,而是选在根据地前部———小龙、东固一带。当时敌人最右翼是王金钰部,由西向东依次是孙连仲、朱绍良、蔡廷锴部则驻在兴国。毛泽东同志权衡了全局,决定由西向东打,第一仗先打王金钰,以便一胜而震撼全局,然后从敌人后方联络线上猛力横扫过去。这样,战役结束后,就可以在闽赣边境扩大根据地,征集资财,为打破下次“围剿”进行准备工作。如果由东向西打,打到赣江东岸,战役结束后会没有发展余地,打完再东转,又劳师费时,会贻误良机。毛泽东、朱德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这样,第二次反“围剿”的方针就定下来了,决定先打进驻富田境的王金钰、公秉藩部。
白云山旗开得胜
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3万红军从边沿地区转移到广昌、石城、瑞金、古龙冈一带进行整训,做好反“围剿”的准备工作。当敌人深入根据地时,红军于4月22、23日秘密开到东固、上固地区结集,隐蔽待敌25天。为了配合红军的行动,中共泰和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实行坚壁清野,破坏道路桥梁,支援和配合反“围剿”斗争。
遵照毛泽东、朱德的指示,罗炳辉军长指挥红十二军从龙冈出发,经永丰于兴国的边界地区进到吉水县的白沙,准备从敌军郭宗华与蔡廷锴之间钻到富田进攻王金钰部。这时,泰和独立团也赶到桐木坑集中,归红三军七师许毅刚师长和李志环政委指挥。5月13日晚,红军主力转移到白云山以南的根据地,总部设在白云山顶上泰和境内的一个古庙里,毛泽东、朱德就在这里统一指挥红军和地方武装进击王金钰部。
白云山,乃是江西省赣中南的一座大山,坐落在泰和县东边,山势伸延到吉安、兴国两县境内,方圆有几十公里。此山高大宽广,山峰重迭,最高峰达934米,山中古树参天,山道迂回,还有众多的山谷小盆地,是游击战、狙击战、运动战的好场所。5月14日,红军得悉王金钰部的四十七师沿观音崖、九寸岭向白云山进犯,公秉藩部的二十师经中洞(今小龙镇)向东固龟行,企图步步为营,占领根据地。当晚,红军总司令部发布《攻击富田,消灭王金钰、公秉潘两师的命令》,在富田至东固之间的九寸岭、观音岩布置正面战场,由红四军、红十二军迎击由富田出动的王金钰本部和第47师;在中洞布置口袋阵,由红三军迎击公秉潘第28师,红三军团迂回敌后实行包围,攻取敌人设在固陂圩、富田的后勤点。
5月16日拂晓,毛泽东、朱德率红军总部直属队、特务连向预定的指挥所白云山前进,到达桥头冈(今小龙镇),朱德前往板坑口指挥打阻击战后,与毛泽东一起在白云山西崖下古庙中(泰和境)指挥战斗。经几个小时激战,在中洞、伯佐一带全歼敌第28师,打死打伤副师长、参谋、党务特派员、秘书、旅长、团长、营长及敌兵4000多人,俘敌4000多人,缴获台电7部、枪炮3000余件。同时,在九寸岭、观音岩歼敌上官云相师4个团,俘敌3000余人,缴获枪炮1000多件。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第一仗的胜利,毛泽东挥师东进追击。
白云山乘胜追击
红军旗开得胜,士气大振。16日,红军主力在富田会合。为了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第二天,毛泽东、朱德立即挥师向东猛攻水南。泰和独立团在十二军统一指挥下,英勇作战。战斗从下午四时开始,到天黑胜利结束,击溃了郭宗华一个团。攻克水南后,泰和独立团奉十二军之命,追击逃往吉安之敌,迅速收回失地,打击靖卫团。17日夜,在值夏与200多名逃敌激战,附近的群众也拿着锄头、柴刀,敲锣打鼓,前来助战,围歼了这股残敌。然后,又继续追到陂头,包围了溃逃之敌公秉藩警卫营100余人。对溃逃的敌人除当场击毙外,俘虏100余人,缴获敌军一批装备。经过这几次战斗后,泰和独立团全部武装起来了,而且还有挺水机枪,发展壮大了队伍。
白云山战斗的胜利,为红军粉碎国民党第二次“围剿”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在这次歼灭敌人的战斗中,泰和县人民踊跃参战,积极支前,作出了很大贡献。中洞地区的农民和妇女们,在围困逃敌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抓到了很多敌军俘虏,缴获不少枪支。肖望明和几个农民群众,发现一伙白军躲在一栋没人住的破房里,他们跑到房背后用吓野猪的竹片,敲打几响,大喊:“缴枪不杀!”便擒住了这伙敌军,缴到4支驳壳枪。马贵桃发现几个敌军躲在山洞里,他举起木棍,厉声喊道:“不准动!”敌军便举手投降,也缴到3支短枪。杨世英和两个女青年送饭上前线,路上碰到几个敌军,高声喊叫:“快来呀,捉住他们!”敌军丢枪便跑,也缴到3支枪。
战后,毛泽东满怀着胜利喜悦的心情填写了一首豪情奔放的词: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为营步步嗟何及![2]
.江西新闻网. [引用日期]
.中国吉安网. [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色地球招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