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老的北京大学四大养老院任务

科学确定养老金调整政策
...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0
  养老金调整机制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实行积极的养老金调整政策,特别是从2005年起,连续6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有效发挥了养老保险制度&减震器&和&安全网&的重要作用。在建立养老金科学调整机制的有益探索中,尽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问题与成因
  调整政策缺乏稳定性。国家虽然明确建立养老金每年调整的机制,但实际情况要么长时间不调,要么连续调整,调整依据、幅度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从历年养老保险调整政策来看,调整依据先后有参加革命工作时间、退休时间、退休前职务、职称、工龄、、养老金水平、年龄等。调整幅度也不断变化,有按照原工资水平幅度的,有统一按照固定数额的,大部分都按照分组分档的方式进行。调整时间的不连续表现为自1986年以来国家共进行了13次养老金调整,其中1987年后连续5年未调整养老金,而2004年后连续6年调整。
  调整政策与待遇计发办法不衔接。以因缴费年限(工作年限)短而养老金水平低人员为例,由于多数年份调整都采取按照退休时间及参加工作时间分不同群体,以绝对额方式进行调整,经过多次调整及政策的倾斜后,缴费年限短的人员调整水平较高。虽然保障了低水平群体的基本生活,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参保人员缴费的积极性。同时,养老金调整增幅高于缴费年度增幅,与缴费激励机制背离。目前,缴费一年,可增加养老金标准约30元,而早退休一年,可因调待增加养老金标准100元,形成多缴费不如早退休的怪圈,影响了制度的公平性。
  调整权限划分不尽完善。实行&两个确保&后,国家将原&本下放给省里的调待权上收中央,中央的集中管理对接受中央补助的省份约束力相对较强,而对无补助的沿海省份约束力较差。近年,接连发生一些省份未经请示就自行决定调整养老保险待遇的情况,引起周边省份退休人员的攀比,引发不稳定因素。
  另外,企业与机关事业养老金差距仍旧存在,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尚未定型。截至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事实上仍以现收现付为主,真正意义上的部分积累的制度模式尚未最终确立。二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尚未建立,广大退休人员晚年生活主要依靠基本养老金,替代率过低会影响他们参与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三是中央和地方社会保障事权与财权的划分尚不清晰,财政对养老保障的投入缺乏刚性的规定。有了中央财政的支持,就可以实现连续调整养老金;缺乏财政的支持,单靠制度内的筹资方式,个别省市要实现基金当期平衡尚有困难,更无法实现建立正常的调整机制。四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正常养老金调整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五是养老金调整评估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养老金调整政策的确定缺乏科学的支撑。
  调整养老金政策的构想
  一、具体的调整思路
  1.建立复合调待指标。
  计算养老金当年调整幅度的具体公式及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
  Rp(t)=K&S&f [Rw(t&&1), Rc(t&&1)],(0
  注:Rp(t)代表当年养老金的调整幅度(增长率),Rw(t&&1)代表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Rc(t&&1)代表上年物价增长率,S 为基准调整比例,K为修正系数,t代表年份。
  第一步,确定主要挂钩指标。一般情况下,如果工资增长幅度大于物价增长幅度,则应选择Rw(t&&1)作为主要挂钩指标;而如果工资增长幅度小于物价增长幅度,则应选择Rc(t&&1)为主要挂钩指标。用公式表示如下:
  如果Rw(t&&1)&Rc(t&&1),
  则有Rp(t)=K&S&Rw(t&&1);
  如果Rw(t&&1)
  则有Rp(t)=K&S&Rc(t&&1)。
  第二步,确定S的取值范围。一般情况下,养老金提高幅度应当大于或等于物价指数,小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幅度。因此S的取值范围为:0
  第三步,根据参考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对基准调待幅度进行修正(确定)。
  K=f [A.B.C.D]
  注:A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差,B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C为统筹基金的收支平衡状况,D为财政支持能力。
  K的取值范围可以大于1,也可以小于1。一般情况下,如果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差呈现扩大趋势,或者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持续下降,则K可以大于1;如果统筹基金的收支平衡状况不好或者财政支持能力不足,则K应在小于1的范围内取值。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统筹基金的收支平衡状况和财政支持能力是硬约束,是调待能顺利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在最终确定当年调待水平之前必须对未来5~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的基金收支状况进行评估。
  2.合理确定调整幅度和水平。养老金调整幅度和水平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既确保退休人员能够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又不至于因水平过高影响在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当前在我国经&济仍然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的态势下,在基金可以承受、制度可以支撑的范围内,我们建议可以考虑在采取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挂钩的同时,适当调高养老金增长幅度,以进一步稳定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来缓解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差问题。
  3.调整的形式选择。应采取绝对额调整与相对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与缴费年限的结合力度,以进一步强化&多工作、多缴费、多得养老金&的激励机制。
  4.调整时间及频度。由于退休第一年的养老金是根据上一年(即退休前一年)的工资水平加以确定的,而该工资水平通常能够跟上物价的上涨,因此,对养老金的调整应是在职工退休的第二年度开始进行。养老金调整年度与养老保险缴费年度要衔接,具体月份上要考虑解决上半年退休人员两不靠的政策漏洞。调整频度则应在物价指数及社平工资呈正向增长时固定为每年调整,否则就可以不调。
  5.适当倾斜。今后的待遇调整应继续向重点人群倾斜,比如年龄大的、参加工作早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退休人员,但倾斜程度要适当,以免再一次造成群体间差距过大。
  6.调待的审批管理。鉴于调待高度依赖中央财政补助,管理权限仍应上收中央,可考虑用给予一定补助方式加大管理力度,抑制经济发达地区自行&调待&冲动。同时建议成立由机关职能部门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组成的调待决策咨询委员会,统筹考虑工资增长、物价指数变化、机关事业和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差距、基金收支、财政支出等各种情况,提出养老金是否调整以及调整幅度多大的建议,报国务院审定后及时公布实施。
  二、保障和支撑条件
  加快建立中央与地方相Ð&调的财政补助机制。近年,中央政府对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的做法,需要通过建立机制加以巩固和规范。同时,还应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社会保障的事权与财权,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的责任,建立中央与地方相协调的财政补助机制,既保证制度的平稳运行,又促进养老金调整政策政令统一,执行有力。据测算,如果财政补贴一直保持现有水平,基金当期一直有结余(基金总收入减支出),财政补贴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由2009年的2.1%将逐步上升到2028年的4.4%。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没有实现全国统筹和各地发展不平衡,如果不考虑财政补贴,相当一部分省份将在2028年之前出现基金缺口,基金支付压力较大。
  加快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制度的定型是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前提,创建一个相对稳定的制度政策体系,才可能实现养老金调整的常态化、机制化。
  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制度上相互衔接,缩小因制度造成的养老金差距,消弭社会矛盾。
  加快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在未来改革过程中,应鼓励建立职业年金,实现养老金来源多元化,提高退休人员的总体收入水平,同时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加快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系统的养老金分析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对以往年份调待效果的评估体系和对今后调待的监测预警体系两部分组成。评估体系应考虑以下指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社会平均工资、老年人生活费用指数、养老金替代率、不同制度间待遇差距和基金收支情况。监测预警体系主要是依据对以往年份调待效果的评估,制定今后一段时期养老金调整计划的政策导向和主要任务,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保证养老金调整机制和基金收支健康良性运行。其主要指标有:未来的¾&济走势、未来的财政收支情况、未来人口老龄化情况和未来的基金收支状况。■
  作者单位:人社部社保中心
您现在浏览的是
官方网站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收藏我们的网址 中国医疗保险 拼音首字母+.com
相关 养老金 调整 政策 科学 文章推荐
<input type="hidden" name="content" value=" " />
医保在线问答作者:彭科峰 王剑 来源: 发布时间:
选择字号:小 中
中国式养老之困,何以破解
蒋志海制图
■本报记者 彭科峰 王剑
日前,北大教授温儒敏在微博上感叹,老同学钱理群教授夫妇已在酝酿前往养老院居住。&虽然知道他们早在酝酿,现在真要去了,未免有些失落与感慨。今天与钱老通电话,证实此事&。
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国内当下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钱理群的选择引发了广泛关注。撇开其中的名人效应,从&失落、慨叹、唏嘘&的各种表情中,又分明让人感受到中国式养老的困境。
不难看出,人们关心这样的话题,实际上也是在关注着自己的未来。在传统养老与现代服务方式之间,未来的中国人该如何选择?中国的养老院经过多年的发展,随着&银色浪潮&的到来,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又该如何破解?
传统养老和现代服务,何以选择?
&现阶段,大家对养老院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还处在初级阶段,并不接受养老院养老的方式,很多人会认为子女把父母送养老院是不孝的行为。&北京市某民办养老院一位管理人员杨磊(化名)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坦言。这或许是钱理群进养老院的消息引发轰动的原因。
中国是一个养小不养老的国家,虽然中华民族在传统意义上是讲究孝道的,杨磊不无感慨地说,可是现实是,作为父母都是在&往下疼&,而老年人消费能力并不强,因此,当下老年人一般并不选择机构养老。
他认为,那些住进养老院的老年人基本是实属无奈的选择,这包括两种类型:第一是城市型,一些经济水平较低的家庭由于住房少、人口多,子女结婚后,居住条件愈发困难,因此选择把老人送到养老院;第二是农村型,在农村当中虽然不存在居住面积小的问题,但是老年人因为身体状况不佳,没有医保,子女外出打工,家中无人照料,所以只能送养老院照顾。
从目前一般家庭来讲,由子女提供照料可能更符合老年人在心理上的安全依赖,也能够使老年人在生活等各方面感到更有保障。因此,从传统观念和一般人的想法上,应尽量通过家庭来解决老年人的照料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姜向群也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从传统的角度去理解,家庭还是应该承担更多的养老责任,特别是对于子女来说,老人辛苦大半辈子养育儿女,而儿女还是应该在父母晚年时对他们尽到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包括经济上的支持、生活中的照料以及精神上的慰藉。
&但是,从另外的角度讲,现代的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子女工作压力加大、生活负担沉重,作为子女,可能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照料好老人,因此,老人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能去考虑选择更专业化的养老院。&姜向群说。
那么,如何看待钱理群的选择呢?北京大学教授穆光宗向《中国科学报》记者指出,根据人口学的界定,60~69岁是少老人,70~79岁是老年人,80岁以上为老老人;根据国际上的认定,则是65~74岁为少老人,75~84岁为老年人,85岁以上为长寿老人。据此两个标准,已经76岁的钱理群当属&老年人&,根据媒体报道,其老伴身体不好,需要有人照料。可以想见,衷情于学问的钱理群处于两难的境地中,一方面要照顾老伴却力不从心,照料老人不仅需要体力而且需要技术和时间;另一方面想继续从事学术研究,时间和精力上却捉襟见肘。钱理群选择去养老院,既能享受专业的老人照料,做到老有所依和老有所安,又能腾出时间继续从事自己喜爱的学问,做到老有所为和老有所成,可谓两全其美。
&在居家养老暴露出老无所依的风险之后,钱理群教授的选择可能是无奈的,但却是理性的,我表示理解和尊重。&穆光宗这样表示。
姜向群向记者表示,随着社会发展,选择养老院逐渐成为一个比较正常的养老方式。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每个家庭的子女减少,而且子女成年后一般都与父母分开居住,甚至不在同一个城市,因此家庭空巢化日益严重。
他认为,城市中的一些老年人,特别是一些有专业知识和一定职务的,他们退休后的收入还是比较高的。从家庭结构、老年人的经济条件的实际考虑,大家逐渐适应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院,&我认为这是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化的养老方式一个必然的发展结果。因此,像钱理群教授夫妇那样的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是可以理解的,我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方式。同时,也应该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接受&。
老人不选择在家中养老,其子女是不是存在不负责任的行为?穆光宗指出,去养老院养老并不等于家庭放弃了养老责任,例如,家人出资送老年父母去养老院,家人偶尔探望老人给予情感慰藉。机构养老不等于是社会养老,只是社会化养老的方式和机制,是家庭养老功能外移的体现,机构的老人照料职责和家庭的赡养老人责任分离。具体到某个当事人,去不去养老院,原因很复杂。
&今后我们会发现,能进合格的养老院终老是一种福气,因为随着少子化和高龄化的同时推进,需要到机构养老的老人必然增多,机构养老可能从现在局部的卖方市场演变为全面的卖方市场,到时候一床难求真正愁死人。&穆光宗说。
一床难求和床位空置,何以化解?
专家指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年轻人不断离家创业,而同时,年届退休年龄,或者因为身体原因退居二线的老人越来越多,因此,对养老院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既然如此,未来养老院或许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但在《中国科学报》记者探访时却发现,目前,公办养老院人满为患,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很多带有公益性质的民办养老院床位很多是空置的。这又是为何?
姜向群认为,现在所说养老院床位不足,主要是指政府的公办养老院,即政府直接投资、组织运营的这些养老院。公办养老院因为政府有投入,所以服务的质量、软硬件都是相对较好的,现在很多老人愿意入住这样的养老院。但是,在近些年正在发展的民办养老院,以及企业或社会组织兴办的养老院,入住率仅有50%左右。
&空置率高,说明现在的养老机构存在结构性不合理、发展定位不清楚、违背了社会公平的问题。&姜向群表示,实际上,政府公办的养老院应该起到保基本、托底的作用,解决困难老人入住养老院的需求。而目前的状况是,那些身体相对健康,有正常收入,经济并不困难的老人却住进了公办养老院;而那些真正有困难、不能自理的一些老人反而住不进去。
他认为,虽然政府对民办养老院有一些优惠政策支持,但是他们的投资、运营成本也相对很高,因此收费偏高,另外,其服务质量相对不如公办养老院,因此,很多人不愿意去住民办养老机构。
他认为,政府公办养老院应该回归它的本位,要保基本,解决困难老人的需求。而其他有正常收入,身体相对健康的那些老人应该通过更多的社会化,通过市场途径来解决。另外,政府应该对民办养老院落实优惠政策,通过政策来支持、鼓励民办养老院的发展,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正常的合理的结构,有利于解决更多的社会老人入住养老院的需求。
中国养老困境,何以形成?
据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通常认为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
毋庸置疑,中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
在事实上的老龄化社会已经来临之际,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的中国人养老的困境?
穆光宗认为,中国人养老困境的原因是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和孤独终老。首先是从起点看,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初尚不发达,但现在不能再拘泥于&未富先老&的静态描述,而是必须同时看到&边富边老&和&边老边富&,在指导思想上强调老年人的共享权利和共享水平。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养老保障覆盖面小、养老保障水平低,国家老年福利政策严重缺位。
其次,&未备先老&是说国家缺乏养老的远见和风险意识,特别是持续的低生育率导致人口少子化和少劳化,未来缺乏充分的人力准备,年轻人口所承受的养老保障压力和养老照料压力极其巨大,几乎不可胜任。中国已经陷入超低生育率和加速老龄化的恶性循环。放开生育和鼓励二胎已经成为挽救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抉择。
再次,&孤独终老&是说普遍的代际居住分离导致老年空巢甚至独居的比例不断升高,老无所依的风险普遍存在,如果空巢和失能、高龄、独居结合,老难善终的风险就会凸显而出。中国已经和日本一样出现&空巢孤独死&的悲惨现象。据媒体报道:上月,南京一独居老人在厕所去世五天后才被邻居发现报警,老人的女儿事后后悔莫及,这位独生女儿,平时半个月到一个月才回来一趟&&
姜向群则向记者指出,目前我国的养老困境主要还是由于社会转型,导致家庭养老能力快速下降。家庭养老是过去解决养老问题的一个主要方式,但是现在家庭结构迅速变化,老人独立生活的现象很普遍,子女的人数减少、中青年流动增强,整个社会的人口结构都在发生变化,农村形成很多留守、空巢的老人;加之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代际差距越来越大;以及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建设比较滞后,没有跟上社会经济发展,这也是导致我们养老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原因。
过去,家庭是经济独立的单元,而现在家庭基本分化,老人(父母)是独立的经济结构,子女一代有自己独立的生活,整个就业、生产以及消费,两代人已经分开,因此养老也成为越来越个人的事情。
姜向群认为,目前,整体来看,形成养老困境还有一些社会因素,即社会保障还不够健全,我们过去是计划时代的社会保障方式,而社会转型之后,我们整个工资收入结构都发生了变化,退休的收入降低得比较多,一个人退休后收入会减少50%左右。发达国家是通过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等途径来解决。而我们现在社会保障虽然覆盖率有所提高,但是水平仍偏低。在农村,老人问题更为突出,他们的养老保险一个月甚至只有几十块钱,这样就很难满足他独立养老的需要,而子女又都流动出去,这样,困难就更多了。同时,由于农村老人经济收入低,就医、报销困难,社会保障没有跟上,这也是农村养老困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在一个家庭当中首先保障的是年轻人和儿童的需要,认为儿童是未来、是希望,把儿童放在首位,老人只能是&过去时&,他在家庭中并不是一个最重要的地位,已经不像过去强调&孝&的文化,老人不能得到无微不至的照料。&尤其那些失独老人或没有子女的传统意义上的三无老人更为可怜,他们虽然是由政府和社会承担照料责任,但是水平很低。很多地区有条件可以集中这部分人在养老院供养,但是也有些地区没有能力将他们集中起来。这些人的养老问题很突出。&姜向群说。
老有所依之困,何以突破?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未来,如何破解中国的养老困境呢?
&当前,养老机构缺乏法律的保护,有些人认为养老院就是保险柜,把老年人当作商品推进养老院不管了,出现问题之后,包括最近河南某养老院的火灾事故,相关领导机构出来问责。但是,分析责任,板子不能完全打在养老机构上,而保护养老机构的法律尚需出台。&杨磊这样告诉记者。
他还认为,当今,中国养老机构最大的问题就是护理人员匮乏,待遇低;同时,社会地位在那儿摆着,在人们心目中,养老机构中的护理人员就是护工,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保姆;没有提升的空间。多种因素导致专业的年轻人留不住,因此,中国养老机构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年轻血液的注入。此外,未来养老缺口将会增大,仅依靠国家和政府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因此,是否考虑通过银监会、保险公司等一些途径去解决这个社会性的养老问题。
穆光宗也指出,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要让百姓老有所依,国家需要制定&老龄产业促进法&,以此明确国家和地方、政府和市场的责任、义务和任务,明确老年福利和老龄产业相辅相成的关系。立法推动老龄产业特别是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
姜向群介绍,在扶持养老产业方面,目前,北京市正在建设&社区养老照料中心&。今年将有100多个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建成,数量虽然较少,但是步入了一个实践阶段。它由政府投入资金,同时吸收社会资源和企业进入,并允许企业在其中获得一定的盈利空间,使其长期可持续发展下去。这或许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模式。
社区养老照料中心是北京市政府兴办的,中心设在社区层面,政府有固定投入。其最主要目的是解决社区中的老年人,包括失能、无人照料等三无老人在生活当中的困难。
&这一方法应该普惠到全国老年人当中。&姜向群指出,现在养老服务市场需求很大,因此,这一服务方式应该能够得以普及。在我们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在政府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应投入更多资金做这些事情。而对一些困难地区,应得到省级和中央财政的支持,并做到每年都落实一定数量。
&我国目前在经济发达地区正在推行,而中西部地区没有更多的开展。从总体看,将来政府要加以引导,在社区层面都应建立起这样的养老照料中心。&姜向群表示。
此外,一些国外的经验也值得中国学习。穆光宗指出,欧洲社会和日本、韩国等鼓励生育,平衡代际人口的关系,控制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水平,是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国际社会对老年人和老龄化的认识经历了从安享老年到参与发展的转变,中国要以成功老龄化为旗帜,结合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和谐老龄化、适度老龄化、有准备的老龄化、有保障的老龄化、有尊严的老龄化、有老年产出的老龄化、有老年发展的老龄化九个子战略,共同推进应对老龄化挑战的能力建设。
一位&85后&的养老经
■本报记者 王剑 彭科峰
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北京长阳普乐园爱心养老院(简称普乐园)院长闫帅,这个&85后&的年轻人在这个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9年。
他向记者介绍,北京长阳普乐园爱心养老院是一个品牌型养老机构,地点位于房山,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民办养老院。目前床位245张,实际的容纳量能达到400张,再增加180张床就完全满员了。目前,要求来这里的老年人在排队。
为了缓解入住难的问题,普乐园在丰台区建立了另外一个连锁养老院,据闫帅讲,执照手续已经办下来了,目前正在装修,大概在明年1月份前后就试营业了,那边的床位大概有300张。
目前,居家养老仍是我国养老的主流方式,同时,它的初衷也是非常好的。闫帅认为,居家养老更便于老年人居家护理。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中国居家养老做得并不专业,&我提几个建议&:我们不要把家政公司的牌子改一下就称其为&居家养老&,也不要把家门口的快餐店稍作改动就说是&老年餐桌&,这是非常不专业的。同时,居家养老也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仅仅是提供简单的陪聊、打扫卫生等工作,如果仅仅简单地理解成这就是居家养老,那么&这与现在的保洁公司有什么区别呢?&
在闫帅看来,居家养老应该是一个系列,从网上代购、网上挑选商品,找折扣最低的超市、折扣最低的商品,送货入户,到老年人采购的所有的蔬菜,到他们的就医、拿药等一系列所有的东西都要有一个体系完全概括,而不是现在所说的&游击战&。闫帅进一步解释道,&游击战&就是每个片区都有每个片区的垄断商,即家政公司打着&养老&的旗号,去上门给老年人提供服务,它仅仅是一个家政派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居家养老。
最近,北大钱理群教授夫妇入住养老院的消息被各大新闻媒体网站热炒,在闫帅看来,这没有什么可去炒作和议论的。第一这是个人的选择;第二是每个人都会面对衰老,当衰老真的到来了要看得开;第三这是养老方式的一个必然趋势,需要媒体进行正面宣传,也需要更多人理解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并不是不孝,而是让父母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快乐。
闫帅认为,中国养老机构要想发展壮大,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发展短板。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民办养老机构尤其要走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找准自己的方向。
而养老院本身是一个半公益行业,因此,闫帅的初衷是不会拿它赚一分钱。因为他认为,如果利用公益事业去赚钱最终不会长久下去。因而,闫帅要把养老院这部分的利润放弃掉,要做品牌养老院,做口碑养老院,做人人住得起的养老院,要在社会中、在中老年人心中扎下根,包括现在的年轻人,要让他们的心里有一个概念,就是:今后父母需要养老了,就把他们送到普乐园、送到闫帅家,他的养老院会对我父母负责的。
目前,闫帅为了将普乐园做大做强,正在寻求与有实力的国企合作,与机构和企业对接,也为解决其旗下职工今后的养老难题。在操作上给一个很低的折扣,这种合作只限于国企,他强调。而作为国企,则实现了合作,员工得到了福利,拿到很低的折扣,还意味着企业给员工解决了将来的养老问题,同时双方也可以得到品牌的提升,人员能留住,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普乐园未来的公益化实体、品牌化战略,&不挣老人的钱,不钻国家政策的空子,用品牌去做资本化运作,用老年产品、老年营销赚钱&。闫帅向记者透露了他心中的&大格局&:普乐园要做成一个集养老和与养老相关产品的一个品牌系列。目前,商标已经注册完成,产品包括小到尿不湿大到救护车&&
《中国科学报》 ( 第4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目前已有0条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大四大养老院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