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哪一年开始和985是一年吗

高校教师薪资差距:985高于高职
不同院校类型间教师薪资差异(单位:元)该图表由作者提供一方面,高校教师薪资水平较低,教师经济待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等非教学行为产生的外部报酬;另一方面,地区间、院校间、学科间薪资差异日益扩大薪资差异过大,不仅降低其对教师工作绩效的激励效应,且有可能导致地区间、院校间教师人才吸纳和储备差距扩增,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凸显等一系列问题高薪引进人才可能导致科学精神气质遭遇瓦解,使得部分教师的学术行为出现趋利取向,忽略学术探究的真正意义,而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教师薪资是高校组织对教师努力工作的物质肯定,薪资水平不仅直接影响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学术产出和科研合作,同时也是高等院校吸引、激励、稳定核心人才,推动高校学术生产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近年,随着新管理主义和学术资本主义在高校组织管理制度中的渗透,高校经费筹措的外部市场依赖度的提升,高校教师薪资越来越受制于院校或学科所处的外部资源市场和内部组织绩效。其结果导致学术薪资的增速不仅滞后于通货膨胀的速度,也无法与同等学历要求的职业相比。除少数顶尖教授,世界各国多数高校教师的薪资收入和工作条件陷入恶化。与此同时,大量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薪资陷入结构性矛盾。一方面,高校教师薪资水平较低,教师经济待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社会服务等非教学行为产生的外部报酬;另一方面,地区间、院校间、学科间薪资差异日益扩大。美国波士顿学院国际比较教育中心和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合作开展的《学术薪资的国际比较研究》数据显示,中国高校教师的平均薪资不仅低于美、英、德、日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在28个国家中排名最低。并且起始薪资和顶层薪资之间的差距最大,高达4倍。合理的薪资差异能够有效激励教师的工作投入。但一旦差异过大,不仅降低薪资对教师工作绩效的激励效应,并且有可能导致地区间、院校间教师人才吸纳和储备差距扩增,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凸显等一系列问题。考察高校教师薪资差异的发展趋势,剖析薪资背后的影响机制是科学合理调控薪资差异的首要前提。本研究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正在推进“全国教育经费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研发项目组(项目负责人:陈晓宇教授)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数据来源于课题组研发的系统数据信息库中的2013年全国高等学校基本情况与经费收支数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等。最后样本中共有1687所普通高等学校,占当年全国高校总数的76.81%。其中985院校38所、211院校69所、一般本科院校665所、高职高专院校915所。本研究着眼于宏观和中观层面,尝试从外部劳动力市场薪资定价及其高校财务运作特征来解释高校教师薪资差异的形成机制。这样的尝试将与聚焦微观层面教师个体特质对薪资差异影响分析的既有研究形成有效互补,为全面系统揭示高校教师薪资差异提供有力的支撑,希望为未来调整教师收入分配体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国家工资”和“校内工资”二元结构并存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教师工资制度从新中国成立初期高度统一、集中管理的全国统一工资制度逐步向市场导向、绩效导向、能力导向的薪资报酬体系转化。1985年,高等院校作为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一起实现了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1993年,高等院校的工资制度与政府机关脱钩,引入了专业技术等级工资制。2000年,在教育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全国高校普遍实施以岗位津贴为导向的校内收入分配制度改革。2006年,岗位绩效工资改革则进一步淡化薪资的职务间差距,强化绩效能力在薪资中的影响作用。纵观教师工资制度的历次变革,随着薪资决定机制中高校自主权的逐步增大,高校教师薪资已形成了鲜明的二元化结构特征。具体而言,虽然工资的制度制定、标准调整等决策权集中于中央政府,但随着国家统一的制度工资在教师薪资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快速下降、教师所在院校或学科院系创收来源所决定的津贴、奖金比重的不断提升,全国统一工资制度的功能开始下降。由此形成了国家工资分配制度和校内工资分配制度并存的二元化结构特征。尽管已逐步摆脱了传统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现行的高校教师薪资制度依然面临诸多困境。例如在制度设计方面,薪资制度存在着以职务、职称和资历为中心,对内激励不足;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短视性缺陷,导致教师学术行为扭曲;薪资制度设计不利于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扶植等问题。在薪资水平方面,我国高校教师在事业单位中处于较低位次,定价过低导致外部竞争力不足已构成高校稳定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的阻碍。此外,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格局,教师薪资的区域间差异和院校间差异受到决策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高校薪资:沿海高于内陆,985高于高职我们的研究分析了1995年至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教职工薪资在扣除物价指数影响之后的实际波动趋势。除2002年和2007年由于统计口径调整出现负增长,19年间教职工人均年薪从10750元增至54880元,增长5.11倍。就具体增幅的波动趋势来看,剥离2002年和2007因为统计口径调整出现的数据异常波动,以2003年为分界点,前9年教职工薪资年增长率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但近10年的增长率减缓为个位数,教师薪资呈低增长态势。从区域特征而言,根据2013年不同地区高校教师人均年薪状况,可以发现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一致,薪资区域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沿海发达地区高,而内陆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中部地区塌陷的结构特征。其中薪资最低的是黑龙江省45431元,而高薪资区域分别为上海116618元、广东109602元、北京100547元、浙江100044元。薪资的结构性差异,不仅反映在区域层面,同时体现在院校层面。2006年教师薪资制度在经历了岗位绩效制度改革之后,各类院校教师薪资水平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教师薪资的院校间差距显然并未得到根本性缓解。在换算为可比性价格的基础上,教师薪资的院校间差异主要凸显在研究型大学(包括985院校、211院校)和教学应用型大学(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之间。以2013年为例,价格调整后,985院校的教师人均薪资达81215元,高职院校人均薪资为49698元,前者为后者的1.52倍。院校教师队伍规模、学术声誉、隶属关系对教师总薪资、财政保障型薪资部分、市场驱动型薪资部分分别具有不同的显著影响。并且研究确认,在控制上述院校组织禀赋的基础上,院校的资金筹措机制对教师薪资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财务充裕性对院校教师人均总薪资、财政保障型薪资、市场驱动型薪资均具有正向的增量效应。特别值得留意的是,院校的外部资金筹措力度虽然在总薪资、财政保障型薪资中并无显著影响作用,但对于市场驱动型薪资具有显著的增量效应。知识密集型行业薪资定价水平不仅未对教师薪资形成显著的增量效应,相反两者之间呈现显著负向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院校外部资金筹措力度的增加、院校经费充裕度的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师薪资的影响作用。二元结构是高校教师薪资差异的主因针对我国高校教师薪资水准偏低、薪资差异日趋凸显、薪资背后驱动机制复杂的现状,本研究利用相关数据,从院校组织的资源筹措和劳动力市场的薪资外部竞争性两个方面,实证探讨了我国高校教师薪资定价背后的市场化驱动机制。首先,高校教师薪资制度已形成“市场驱动”为主、“财政保障”为辅的二元化结构。随着近年教师薪资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校教师薪资制度已从传统高度统一模式逐步向市场模式报酬体系转化,教师薪资已基本形成了具有不同驱动机制的“财政保障型薪资”与“市场驱动型薪资”并存的二元化结构特征。研究发现,随着近年教师薪资对于所属院校或学科收益依赖程度的提升,2013年市场驱动型薪资在教师总薪资中的比例已高达80%,并且该比例与院校的学术分层地位高度相关。985院校教师薪资中市场驱动型所占比重为86%,211院校为84%、普通本科院校81%、高职院校79%。这种“市场驱动”为主、“财政保障”为辅的二元化结构特征已成为引发当前高校教师薪资区域间差异、院校间差异鸿沟的重要因素。高校薪资外部竞争性不足,博士就业高校非首选其次,高校教师薪资外部竞争性的有效性与局限性。保障薪资的外部竞争性是院校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提升组织竞争力的必要前提。随着近年高校之间优秀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剧,各类高薪吸引人才计划的出台,教师薪资定价已受到所在区域学术劳动力市场薪资水准的显著影响,已具备有效的外部竞争性。但从广义的劳动力市场视角,即从知识密集行业来看,高校教师薪资与知识密集行业薪资水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关联性。这表明教师薪资的竞争力存在一定局限,并未在知识密集型行业形成有效的外部竞争性。该研究发现折射出当前高校学术职业队伍稳定与后续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危机。教师薪资的外部竞争性的局限,不仅会引发高校教师的职业不满,导致教师离职流失选择其他知识密集型专业机构就业,更令人担忧的是,可能导致未来博士毕业生选择非学术领域发展等问题的出现。目前该问题已受到全球高等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相关研究指出,近年许多国家由于学术领域经费不足和学术劳动力市场就业的不确定性,相当一部分的博士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到学术之外的领域就业,由此导致博士教育与学术职业之间联系的断裂。这一系列问题在部分国家已引发学术职业老化,后续力量不足的现象。同样在中国研究中也发现,2011年我国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中,进入教育科研学术机构的比例仅为54%,相反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等其他非学术劳动力市场的比例已高达34%。虽然导致博士毕业生选择非学术领域发展的因素极为复杂,但近年我国高校教师薪资的外部竞争性不足的问题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高薪引才或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质量差距最后,随着市场化趋势在高等院校组织运作和教师薪资定价中的渗透,院校的资源筹资力度和特征成为影响高校教师薪资定价的重要因素。由于中国高校教师薪资的二元化结构,薪资溢价背后的驱动机制具有多层次特征。具体而言,在院校层面,在控制院校组织禀赋的前提下,教师薪资定价、特别是市场驱动型薪资部分受到了院校的经费充裕性和外部资金筹措力度等院校资源筹措机制的显著影响。也就是说,院校经费充足、并且积极有效开拓政府财政拨款之外的外部资金筹措渠道,对教师薪资定价形成重要的增量效应。该研究发现反映了学术资本主义和市场化驱动机制在高校教师薪资定价制度中的渗透。针对该研究发现,需要我们冷静反思这种院校资源筹措特征制约和改变学术劳动薪资定价现象背后所蕴含的风险。其一,这种机制可能导致部分财务充裕性和财务发展强的高等院校通过高薪吸纳优秀人才。不可否认,这种驱动机制可以推动少数顶层院校在短时期内实现师资队伍的优化。但另一方面,其结果导致高校教师薪资差距的过度扩增,更为严峻的问题是由此可能引发院校之间师资队伍质量差距的进一步强化,最终导致高等教育体系金字塔分层格局的固化和科学体制的僵化。其二,在这样的机制下,经费收入薄弱,外部资金筹措力度不足的院校、学科、院系的教师薪资将出现下滑,特别是基础学科、人文学科可能陷入学术地位边缘化的困境。其三,这种薪资定价机制可能扭曲教师学术劳动的性质和取向。然而目前的这种与院校资源筹措紧密挂钩的薪资定价机制,可能导致美国著名社会学者默顿所强调的科学精神气质遭遇瓦解,使得部分教师的学术行为出现趋利取向,忽略学术探究的真正意义,而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薪资制度的建议本研究建议政府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薪资制度:一、合理提升高校教师薪资水准,保持教师教学与学术产出的边际效益与薪资定价的一致性,改善目前高校教师薪资严重滞后于其他知识密集型行业薪资水准的困境,为吸引和稳定优质师资队伍和后备力量提供有力支撑;二、利用财政补贴等干预工具,提高中部、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及教学应用型大学教师的薪资水平,合理控制教师薪资的区域间、院校间差异,保障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整体化良性发展;三、中央及地方政府需增加财政投入,提高教师薪资中的财政保障型薪资(基本工资)的水准与所占比例,适度控制市场化驱动机制对于教师薪资的影响,通过教师薪资制度的优化,为高校教师的知识探究、知识创新、知识传授创造良性的、稳定的学术生态环境。(鲍威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吴红斌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博士生)(中国青年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andrewgu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985工程大学教师综合效率排名出炉 清华第一
  由武书连主持的《2011中国大学评价》课题今年元月结稿。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发行了武书连主编的《挑大学选专业---2011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全书110万字,内容包括我国706所普通本科高校的综合实力排名、学科门类排名、本科专业排名。这是中国统计出版社连续第10年出版发行这部深受考生欢迎的高考志愿填报参考书。
  《2011中国大学评价》列出中国本科大学教师教学科研综合效率评价。考虑到大学附属医院教学科研人员的实际贡献,此项评价按教师每1人折合1人、附属医院高级职称每4人折合1人计算,并以全国706所大学的教师平均综合效率为1。见下表。
人均综合效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以下8所大学人均效率列第31名至第38名,按汉语 拼音排序,排名不分先后: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重庆大学。
  备注:《2011中国大学评价》全部使用公开数据。表中的教师数、附属医院高级职称数,源于教育部各司局公开出版物或教育部网站。各类数据采集年份见《2010中国大学评价》论文(武书连、吕嘉、郭石林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 2010年第4期第5~13页)。(责任编辑:卜范龙)
搜狐教育观察
鲜花和诗最终没有跟上物价上涨的脚步,对于老师的感谢也从精神幻化为物质…[]
搜狐时尚文化生活精品
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Alessandra Rich品牌的礼服裙出现在每一个重大活动中…[]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搜狐教育培训大视野
教育?大视野
《圆桌星期二》两会最强音探讨中国教育承诺的实现路径……
人类有些神圣的情感和伟大的事业是容不得一点污染的…[]
走红网络的清纯美女奶茶妹最新毕业照,美丽依旧……[]
近期热点关注
时尚文化中心你真的了解985、211、34所 吗? | 涨姿势_好教师-爱微帮
&& &&& 你真的了解985、211、34所 吗? …
“985”工程大学 、“211”工程大学是什么关系?“34所”是指什么? “中央部属大学”与“地方大学”有什么不同?“重点大学”“非重点大学”的区别在哪里?  对于这些经常挂在嘴边的耳熟能详的名词,你又了解多少呢?在这里教你读懂大学的层次。这不管是对于选择报考院校还是选择调剂院校,都是应该懂得的。&34所&& & “34所”即在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划定复试分数线的高校,一共有34所高校,因此简称“34所”。  这个名词是从2002年开始的,到现在有12年的历史了。国家出台这个政策的目的 是给予这些大学在招生的时候有更多的优势,能够让学校在选择人才的时候有更大的自主权。学校根据报考自己学校考生的情况和计划招生的人数来确定分数线,学校确定后上报教育部备案就可以了。参看这些年的情况,“34所”的分数线都在国家分数线公布之前公布,时间最长的可以相差两周。  一般而言,“34所”由于分数线公布得早,其复试要比其他院校要早。对于考生来说,这个时间差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那些需要调剂的同学。举例说明,A报考“34所”之一的北京大学,在3月10日知道自己未能达到北大的自划分数线后,就可着手进行调剂,而不是如非“34所”高校的学生要在3月25日前后,知道自己是否能过国家线,方能着手进行调剂。  通常情况下,非“34所”高校的学生是不能调剂到34所高校的,不考虑学校实力原因,仅仅是时间上也是来不及的。  “34所”自主划线的学校的分数线基本上都会高于国家线,也不排除有个别学校个别专业会低于国家线。  这就是可以钻的“空子”,事实上这样的空子并不少,尤其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社科类专业,文科类大学的理工科专业,即使是其优势专业,这样的空子也不少。如,北京师范大学近几年的文学复试分数线都是50分,要远低于国家线的55分或54分。2013年北京大学文学的复试分数线总分是340,而文学国家线的总分是350。“34所”自划线高校名单: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山东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东北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厦门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985&  “985”的生日和北京大学是同一天,只是出生的时间晚了100年。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此,教育部决定开始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并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的讲话时间(1998年5月)命名为:“985工程”。  目前“985”高校有39所,其中34所是上文中的“34所”自划线高校,这就意味着“985工程”高校中有5所并非自主划线的高校,而是按照国家线来划定其复试分数线。这也是考生需要引起注意的,因为自划线一般都要远高于国家线,“34所”的竞争更大一些,因此有不少考生既需要报考“985工程”高校又希望竞争没有那么大,于是便会把目标瞄向这5所高校。  这5所不太一样的“985工程”高校是: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211&  “211”的含义是“21世纪的100所重点大学”,将全国各地挑选出的约100个高等学校设立为重点高校,这些学校在资金中获得优先对待。“211”诞生得比“985”要早一些,1990年开始酝酿,酝酿过程经过国家教委(教育部前身)、国务院、直至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的讨论最终定型,1994年开始启动预审,1996年确定第一批名单,2011年,“211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共有学校112所,不再新增学校。  对于有志于读研的学子来说,需要对“211”这个概念提起重视。这里暂不论“211”在复试中的潜在影响,单说直接影响。  (1)在保研(即推免)中,不少高校只接收“211”大学的学生,如《四川大学2013年接收校外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办法》申请条件中就明文规定“学生所在学校原则上应为‘211工程’及以上层次院校”,这样规定的学校不在少数。  (2)调剂中,不少高校只接收“211工程”大学的调剂生,如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的调剂办法中几乎需要校外调剂的专业都要求:学生所在学校原则上应为“211工程”及以上层次院校。  (3)国内的不少顶级大学在招聘教师的时候,虽然大多未明文规定招聘对象的出身,但是据笔者了解不少高校在实际操作中要求本硕博的学校中需要至少一个“211”两个“985”。 C9 &&  最初只有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确认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并获得教育部18亿元的拨款,之后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申请进入“985工程”,使得第一批的“985工程”高校形成了2 7格局。  2009年10月,这9所大学的校长经过讨论,决定学习美国常春藤和英国罗素盟校、澳大利亚G8模式,成立学术联盟“九校联盟”, 签订了《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  协议内容主要包括互换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互相承认所修学分;举办暑期学校(C9-Summer School),扩大“九校联盟的影响”,与美国常春藤联盟、英国罗素盟校、澳大利亚G8紧密合作;成立联盟网站,博士学位论文互评等内容。  C9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高等教育最顶尖实力。  所有的985都是211,但是211不一定是985。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 & &在“985”高校和“211”高校中间还有一些学校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这些高校的层次在“985”高校和一般的“211”高校之间。“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高校从属于“211工程”建设的学校但不属于“985”工程建设的学校中选择。“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主要是在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全国顶尖的优势学科重点建设一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以解决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从而大力提高建设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能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群。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基本上是没有经历过合并重组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精度极高,拥有一至两个全国顶尖的学科,在行业内认可度极高,具有深厚的行业底蕴和学科积淀。只有国家中央部委直属的“211工程”高校才有资格获得“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名单(24所)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东北师范大学& &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上海财经大学& &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东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 & &华中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小211”&  日,河北大学在其官网上更新资料,称学校“是国家‘小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其他不少“小211”高校的学生也兴奋地称,可以借此“洗白”原来非“211”的身份,扬眉吐气了。从2012年开始,我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组织实施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地区省部重点大学,也称“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现在这一工程内的高校分布如下:东北地区12所,华北地区15所,华东地区10所,华中地区19所,华南地区8所,西北地区17所,西南地区19所,共100所。这一工程开始不久,会有何影响还尚未可知。笔者预估,可能对考生的实际影响不大。“本一、本二、本三”  其实这个划分是按高考录取批次来定的,在分析考研报考高校时一般不用这个概念,只是考生处于惯性,一定程度上还会这么分析。它对考研选择院校没有太大参考价值,而且不同的省份其对本一、本二高校的划分有所不同。因为某个大学招生时所在的本科录取批次是由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根据本地招生工作的实际,以及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条件、办学历史、生源情况和国家重点保障的学科等情况,经与有关高等学校协商后划分的。如河北大学在河北省招生时是一本,但是在一些省份是二本。“全国重点大学”  “全国重点大学”作为一个固定称谓,已经是一个历史上的概念了,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被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1959年,《中共中央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所高校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78年,国务院《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最终确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88所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  在大学本科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一、本二、本三批次录取之前,大学招生分为重点大学和非重点大学。现在的重点大学概念和历史的重点大学概念有很大的不同,现在大家所说的重点大学一般指包括“985工程”大学在内的“211工程”大学和一些省属重点大学,范围比之前的88所要大得多。内容来源:来源于新助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点击展开全文
好教师=阅读+反思+实践,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真正的好教师!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9404|回复: 15
在线时间 小时
转载:天大管院海归大战领导(好像是OSU FIHSER PHD毕业的)来源: 黎涵夫的日志天津大学如此对待海龟学者?!  作者:王平  以下是我于6月30日发给张维主任的邮件,请大家分辨一下是否曲直。  张主任,您好!  实在抱歉在您出差期间打扰您。我上个星期四收到袁婷老师的一封邮件,要求我重新填写续聘表格,我就感觉天大这里又出变故了。前天我和李书记谈了一下,昨天和马寿峰老师谈了一次,觉得必须和您祥谈一次,可惜您出差在外,只好通过邮件把我到天大的过程向您叙述一下,也希望周末我们能在电话里交换一下意见。  1. 回国经过。我 2008 年 10 月份向国内的几所 985 学校提出求职申请, 11 月份便收到了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天大等几所学校的面试通知。西安交大办理的最快,李垣院长给我的条件是合同制(即双轨制)的助理教授,年薪 30 万,并很快发出了接收函。西南交大的贾院长得知西安交大发了通知后,在学校办公会上走特批给我发了接收函(后来得知是由于他们要从学校那里为我争取 5 级副教授而耽误了几天的时间)。当时西南交大没有实行双轨制,贾院长给我的条件是事业编制副教授,年薪不低于 12 万,学院给我租三年的房子(房租 3 万元)和每年一次去美国访问的全部费用(约 3 万元吧),还将一间 50 平米的会议室改成我的办公室。此外,为了能够通过其他的方式提高对我的待遇,在我到西南交大报到后一周内便将国际期刊的论文奖励幅度提高了 50% (如 A 类期刊由 10 万提高到 15 万)。这样,我于 2008 年 12 月初从人事部回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办理了到西南交大的派遣证,到西南交大正式上班。  2009 年 2 月中下旬,我接到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的电话,通知我已经被天大接受。当天大得知我已在西南交大上班,管理学院仍然真诚地希望我到天大工作,并介绍了到天大工作的一些优势和好处。  2. 到天大入职。二月底,我到天津和天大管理学院最后敲定了一些条件,主要是房子问题。当时,院里的说法是“对你们这样的海归天津市和天津大学是有政策的,是有住房的,具体可以上学校的网上去查”。实际上,天大当时的网上也确实有这样的公告。由于天津大学没有实行双轨制,工资是按事业编制的薪酬体系走,我还向马老师询问了副教授的工资水平,觉得尽管比西南交大少了一些,但还是可以通过房子来弥补的。事实上,我和天大管院根本就没有在事业编制上探讨过,因为当时国内的大学对海归的政策,要么双轨制给高工资,要么是低工资给事业编制。由于房子的吸引力,我决定到天大工作。但由于教育部只能开一次派遣证,天大对我提出的入职条件是将户口调入天津就算报到。这样,天津大学向天津市人事部门开了一封接收函,我凭此函换取了户口准迁证,从原户籍将户口调入天津,凭户籍卡到天津大学报到。  3. 第一次变故:报到时签合同。报到当天,看到天津大学人事处要我填的合同,我便非常吃惊。合同是劳动保障部门印制的劳动聘用合同。根据我以前在国内的工作经验,我知道我不应该填劳动合同,而应该填干部聘用合同或教师聘用合同。我拿着合同,立刻去找马老师,说合同不对。马老师当时给我的答复是他不知道学校的政策变了;如果这是学校的政策,学院也无法为我一个人让学校改变制度。但他解释说,三年的时间很快,何况对我没有任何影响,到时转回事业编就是了。我对此深信不疑,所以我没有在合同上做任何纠缠,当天就签了合同。入校后不久,马老师又和我签了和管院之间的合同。与管院的合同条件还非常合理,用马老师的话说,我们没有给那么高的待遇,也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他还解释,合同的各项要求是“或”的关系,完成一项就可以了。事实上,我很快就完成了合同的几项要求。  4. 第二次变故:房子。入校后,我便办理房子事宜,但这时学院已不再协助办理任何事情。我从天津大学人事处得知,“海归“的政策性住房要向天津市申请。我填了表之后便石沉大海,找了市里的几个部门,都是推来推去。为了便于工作,我又向天津大学房产处申请临时周转房。申请提上去几个月后都没有着落。向马老师反映困难时,得到的答复还是“这事得找学校”。  5. 第三次变故: 2009 年“十一”的奖金问题。当年的十一、教师节和中秋节,每项有 1000 元奖金。我事过了一段时间后才听说此事,非常震惊。知道担心的事情终于是事实了:我确实是劳动合同制下的聘用,无法享受事业编制教师的待遇。我立即给当时的齐院长及班子成员发了封邮件,告诉他们全国各大学校真没有这样招海归的,要待遇没待遇、要平台没平台、整个就是二等公民的待遇。同时,也流露出去意。马老师立刻找我谈话,并告知,齐院长已吩咐为我安排一间办公室。马老师还再三解释,实在太忙,把这些事情给疏忽了。看着齐院长和马老师真诚的态度,我便留了下来。  6. 第四次变故: 2010 年的双轨。 2010 年后您担任学部主任,正式开始学部制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天大并不适合我,再生去意。刚巧, 2010 年夏天,西南交大人事处的老师找我,告诉我我的人事关系依然在西南交大,西南交大对我只是按暂时离职处理。天津大学给西南交大发的调档函调不走我的档案和人事关系,必须要商调函办理正式调动手续。得知此事后,我到天大人事处一查,果然发现没有我的档案,但他们说需要到市人才交流中心去查。这时我才知道,原来按劳动合同聘用教师的档案也不在天大。人事处的解释是合同期满后如续聘,档案便从人才交流中心取回,否则,就直接留在人才市场了。在后来的几个月里,西南交大人事处几次催我,要么回西南交大上班,否则离职过久会被学校除名,失去事业编制,要么办理调到手续,正式调离西南交大,保住事业编制。天津大学发了商调函后仍然调不了我的档案,这时才得知西南交大的经管学院一直就没有同意放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便回到西南交大,表示愿意再回到西南交大工作,报贾黄二位院长的知遇之恩。可是在当天晚上,马寿峰老师打电话给我,问我在哪里。我说在成都,他说他知道。原来贾院长和您是好朋友,和您沟通了我要继续留着西南交大工作的情况。马老师当时对我说,“张主任还是希望我留在天大,做些事情。如果是待遇问题,学部马上实行双轨制,可以解决。如果还有其它要求,可以回来再谈”。在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原来张主任也知道有我这个人在。第二天,黄院长代表贾院长签署了学院同意调出的意见,并告诉我一些他们为了招我留我所做的感人事情,令我至今难以释怀。  7. 第五次变故:合同期满。按原来的合同,应该提前一个月通知我合同期内是否合格,告诉我要么留下来转成事业编制,要么是解聘。 2012 年春节后由于一直没有接到学部的“死亡通知”,加上春节后看到我办公室的名牌终于改成了我的名字,我还觉得我转事业编制的事情已经办完了呢。这时,我也就把自己当成真正的天大人了,加紧和国外的学校联系国际合作的事情。可是,没过多久,到了 2012 年三月初,袁婷老师通知我填一份续聘的合同。看到合同,发现并不是教师聘任合同,而是一份带有“是否申请转为事业编制”选项的续聘申请合同。为此,我约马老师谈一下,没有回音。我只好再次找到人事处,向他们解释我的情况不应该再填续聘申请。我向他们强调,我最后是正式调入天大的,我不应该还是合同制的教师。人事处的解释是,按系统里的信息,我是合同制进来的,而且,现在天大所有进来的老师都是合同了。我解释到,就算是按合同制进来的,结果也应该是在合同到期后要么直接转为事业编制,重新签订教师岗位聘任合同,要么是在规定时间内收到解聘通知。人事处的解释是,为了简化程序,对教师任职期间的评审意见、申请续聘和转为事业编制的申请都放在一个合同里了。如果学院考核结果是没有同意申请人转为事业编制,但仍同意续聘,申请人有机会选择是接受还是不接受。当时,我向人事处解释,如果我填了续聘申请,就表示对我对我的非事业编制已经认可,可人事处说,我除了填申请书,别无其它选择。这时,我只能寄希望学部能够履行当时管理学院马老师对我做出的“三年后转成事业编制”的承诺。  8. 第六次变故:再改合同。上个星期四袁老师发给我的新合同中,已经没有了是否转事业编制的选项。三月份到人事处咨询时,我已经得知这类合同是为根本就不考虑转为事业编制的人准备的。发现这个变化后,我便和李书记交换了意见,李书记建议我找马老师谈一下,毕竟他还分管人事,而且对我的情况也熟悉一些。但和马老师谈了以后,我觉得很失望。他还在和我争辩,在我入校前他就向我清楚地介绍了天大的合同条款。而且,解释合同条款应该是天大人事处的事情,不是他的事情。他还再次向我强调,在我入职过程中,他没有任何失误和错误。我和他再三说明,我们要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现在不是计较谁对谁错的时候,我也不想看到计较谁对谁错的事情发生。毕竟入校时我们两个人之间的谈话没有录音,就算找一个两个天大的老师做所谓的旁证,证明他的工作没有任何过错,也是没有意义的。只要看一下我现在的结果,不了解情况的人都能看明白事情的关键:我在国内转了一圈,没有挣到合同制的钱,没有了事业编制,也没有得到海归的待遇。  张主任,抱歉写了这么多,但不把细节写出了,恐怕您不知道具体的过程,毕竟我入校时您还没有来。从西安交大和西南交大给我的待遇,您应该能够判断出,当时如果天大告诉我,我是合同制的编制,挣的是事业编制的钱,没房子,没平台,我会到天大吗?当时西安交大的经管全国排名第一,李垣院长和我母校的老师们还非常熟悉。就这样的平台,我都情愿一年少挣 10 万,选择了给事业编制的西南交大。如果让我放弃西南交大的事业编制,选择到天大来,天大给的会是什么样的条件呢?年薪 30 万? 40 万?坦率地说,天大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房子。我没有去西安交大,我的一个朋友就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好的平台不去。我向他解释说,我需要一个有房子的事业编制,我的老父老母都需要我有一个稳定的地方照顾他们,我不想让他们看到我还在合同制上飘荡。  我昨天在和马院长谈时,我也非常直率地讲,我用了我一生最好的时光,花了上百万的学费,在全球本专业最好的学校跟最牛的导师读了最热门的工商管理博士,学成回国无非就是实现一个男人的事业梦想,尽一份孝心。我是不会为了贪图天大一年的 10 万工资而碌碌无为一生的。本来我对前几年想不通的一些事情已经看开了,已经“无需扬鞭自奋蹄”了,可天大又在出新招。  请张主任和大家商量一下,把我的事业编制还给我,于情于理,我毕竟到天大后失去了很多,我毕竟是给天大管理学部做了至今别人都还无法做的贡献,我毕竟按那份和学院签订的合同完成了工作。  另外,张主任,我不想在天大再等您实现学部制改革成功的那一天了。相信您能说服其他人,妥善解决我的事业编制问题,同意我离开天大。  如果您方便,请告诉我时间和电话号码,我可以打到您的座机上。   祝张主任工作愉快。  王平  张老师,您好!  你能给我回这封邮件,我很高兴,至少你还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看一下你回信中的三段内容,我真的有些替你感到悲哀。我已经站出来在学部范围内挑开了这个事情,就是想还给你留点余地,承认自己领导下的学部在我的问题上是犯了错误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你应该知道。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就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我昨天已和李书记通话,以一个民主人士( 20 年党龄的民革党员)和归国华侨(本人拿了美国绿卡,侨居美国,也算是个华侨吧)的身份,建议学部党委召开会议,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角度出发,重新把天津大学管理学部在对待海归人员的一系列工作检讨一下。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肝胆相照,融入与共”,鼓励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监督执政党的工作”,我想我该站出来,以我特殊的身份,替我自己说句公道话,更替学部的全体同仁说句公道话了。如果我不站出来,恐怕学部没有会站出来了。我希望能抛砖引玉,帮助张老师提高认识,悬崖勒马,改正错误,做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党员,好干部。  首先谈一下你回给我的邮件。  第一段,“你的来信已经收到,我目前正在台湾访问,在这里有很多的日程安排,与国内的交流也并不太方便。不过,我已经给马老师和书记写信说明了我的一些观点,也请他们认真梳理一下历史上的一些过程事实、以及学校和学部的有关管理规定,请他们进行有关的讨论以后再有结论。”  从面上看,你是把工作交代给马老师和李书记了,但谁心理都明白,你是把问题推给了历史,推给下属,推给了党组织,无非是想把自己摘干净。但是,你作为学部主任,对上一任班子制定的政策不坚持、不执行,先以人事制度改革的名义屡次向学校提建议,置“老人老政策”这句俗话于不顾,再以在台湾访问,与国内交流不方便为由推卸责任,在我看来,难免有失职之嫌。  第二段,“无论是你或者还是学部于此有关的管理人员,我们大家都需要对历史的情况和管理框架先有一个共识再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意气用事。”你说我是意气用事,我不同意。三年前老齐院长在位时,我发邮件给全体班子成员,抱怨我是二等公民,十一、中秋和教师节的奖金没有我的份。那是意气用事,因为那时我对管理学院的领导班子还有一份爱,用我的话说,我是对那个班子“一见钟情”了。今天,我不是意气用事,是正气用事。浙大和人大的海归自杀是意气用事,原因我不说大家都清楚,就是有你这样的领导用你对我的方式对待他们。我不是,我今天头上顶的是正义之剑,不是个人恩怨。  第三段, “另外,我不能保证我的每一句话都能够兑现(比如我可能计划某天会面某人,但因故可能调整时间或者取消会面),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从来没有言而无信。所以,我并不是“口是心非”、“连最起码道德都坚守不了的”“小人”。不好意思,本人无法同意你的观点。”这段话的问题就更大了。张维老师,你我都算是学者,把承诺“取消会面的时间”和承诺“年底我给你双轨制”的概念做替换,你还能坚持说你是正人君子?你的结论我也不同意。不过,我可以肯定,你还不算是十足的小人。至少,你已经默认,你曾经通过马老师向我承诺过“年底给你双轨制,其他要求可以回来谈”。  只不过,你认为你的这个承诺不是“大是大非”问题,只不过就是和“计划某天会面某人”的承诺一样。这也就不难理解,你领导的学部认为你的“双轨制”曾诺,就和三年前学院曾诺的“三年之后给你转事业编”,“天大对你们这样的海归有政策,有房子,有其它待遇”一样,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和“今天没空和你吃饭,改天我做东”这样的毁约一样嘛。  庆幸的是,你还不是个十足的小人,还是可以教育的。你要是的话,就会干脆就对我说,“哎呀,王老师,我想你真的是冤枉我了。我根本就没有让马老师给你打这个电话。我回到学部的时间不长,学部制改制的事弄得我是焦头烂额,还没有抽时间去了解每个老师的情况呢。我本想等学部制该完之后,和每个老师,尤其是你这样有代表性的老师,好好谈一下,看看学部能为你们做的什么。其实呀,你的情况我一点都不清楚,他们几个主任没有和我说过。你想想,当时你准备回到西南交大,我怎么可能会知道呢?这样吧,你先别生气,别着急,我和齐院长商量一下,看看当初他是怎么答应你的。然后,我俩一起找学校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把你的问题作为一个特例解决了。你说这个马寿峰,也真是的,怎么大的事也不和我商量,就敢以我的名义给你许这个愿?如果真有这事,我一定严肃地批评他。再者说了,你自己仔细分析一下,天大管理学部现在这个状况,我连几个学院的院长都定不下来,怎么可能敢给你一个人搞双轨制呢?”这样一来,既堵了我的嘴,又把把球直接踢给了齐院长和马老师,你不是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所以说,你还不是十足的小人。其实,我也不想说自己学部的老大是小人。但从你给我回的这封邮件,我至少可以说,你还真不是个君子。遇到事就躲,不敢担责任,本来芝麻大的事,不就是学部考虑不周,犯了点小错,改了,不就完了嘛。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你还真是个君子。可你却推三委四。也许你认为你是君子,但我认为,你把球踢给马老师和书记,不是君子所为。莫说学部的一切政策都是由你负责,就算是马老师自己做主,给我打的电话,你也得担着。要不然怎么做老大?乔峰(南慕容北乔峰中的乔峰,金庸笔下的丐帮帮主)这样的人才是君子。属下做错了事,敢替下属受过,三刀六洞,眼睛都不眨。也好,如果你真的像我建议的那样对我说,你就把马老师彻底装进去了。但说回来,你就是把他装进去,其实也没啥。马老师在他的位置,替你顶雷也是应该的,他也不能把你怎么样。  好了,闲话不说了,说一说我前面提到的正气用事吧。  张老师,我这次能够在全学部面前,把事情挑开了,已经不是为我自己了,是为大家,是为管理学部上的蓝天。当初我找你们,我是为我自己。我恳求你们,把我的事情解决了,给我个面子,留点尊严,要不然,我死了也咽不下这口气。我一个大海龟,转了一圈,成了菜市场的鱼鳖虾蟹了。我也向你们晓以利害,告诉你们,我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当,是政策问题。我前面有十三亿人民雪亮的眼睛,后面有三千万海外学子的拳拳报国之心,可你们却置若罔闻,不理不睬,我要是不群发给全体同仁,你还不回信。  我这次站出来,是在替全学部的老师们讨一个公道,是在挑战你是否有资格继续领导天津大学经济管理学部的领头人。所以我所,我是正气用事。就像《正者无敌》里的冯天魁一样,自己认为对的事,不惜一切代价也会去做。  我个人认为,你不够资格担任这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现代化大学中全国首批管理学院的领军人物。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领导能力不足。首先,从你对我的问题处理的态度上,可以看出,政治上你不够成熟,不知道我这件事情发展下去,对天津大学的影响会有多大。从技巧上,过于单一,你是一走了之。从厚黑学的角度,你既不够厚,也不够黑。只不过在管理学部为所欲为惯了,从没想到做人做事要给人留三份活路。更没有想到,我会真的有胆气站出来。  其次,私心太重。你这三年做的一切都是为你的政绩着想,不考虑学部和教师们的利益。论据一,盲目找光环。从你去年操办的管理科学大会上可以看出,你对未来管理领域如何发展一无所知。国外的几个华人学者(名字大家都知道),回国办管科年会已经十来年了,无非就是为了挣点钱而已。清华、上交大这么多大学都上了他们的当,花了大笔的钱(每次年会赞助学校都得出个百八十万吧。天大花了多钱你心理清楚),有哪个学校在 Management Science 上发论文了?他们现在看清了,不承办这类会议了,可你却还往里跳。我在美国留学期间一共上了 9 个 Seminars ,包括在 MIT 上的。这些 seminars 的授课教师水平和难度,你应该知道。就是受过这样的训练,我自己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受过在 MS 上发文章的训练,不具备在 MS 上发论文的实力。你请几个老师做个报告、开个大会就能在 MS 发文章?再说, MS 的主编和论文审稿的,谁会买他们几个的帐呀。你办大会花的钱,给我租个房子,估计也能租个 10 年 20 年吧。有这个房子,我无后顾之忧,发几篇 MS 级别的顶级期刊文章,也不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是需要时间,到时你已经不在任上罢了。说白了,你不就是想在向学校提供的总结中加一句承办了个大会,弄点政绩嘛。用的上那么多花弟兄们的血汗钱吗?  第三点,盲目跟风。别人搞国际合作,你也想搞,但你不知道该和谁搞。从你今年推动的与 Purdue 搞 International MBA 合作看,你还是把天大管理学部作为自己捞政绩的工具,顺便为下一个任期时挣银子搭个平台而已。 5 万英镑的学费,合 8 万美金, 50 万人民币,会有人买这个学位吗?如果我是学生,我会花 20 万打通和光华的关系,再花个 30 万花学费读它的 MBA ,先不说能不能学到多少东西,就这些学校的 MBA 校友资源,也值这个学费。到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s 的网站上 ( ) 查一下,哈佛斯坦福正牌 MBA 的学费才多少钱呐。再者说了, Purdue 的硕士就这么值钱吗?我拿了 MIT 的硕士,到天大来工作还不就是一个几千块钱?就算你和 Purdue 联手,你们的教学质量还能赶上 MIT 不成?所以说,学位本身,再好也不值钱,更不用说你们推的学位还到不了MIT的水平。学位的关键是有没有人看中这个学位。多数学生们都不懂这个道理,我当年也不懂。也许,你是为了钱。办成这个国际合作项目,你能够讲点课,挣点英镑,可你给管理学部造成的损失回有多大,你想过吗? Purdue 号称和全球亚非拉国家的十几个大学联合办这个 MBA ,光在国内就有几所管理学院和 Purdue 合作,它有那么多的老师授课吗?其实,这个国际 MBA 的质量是根本保证不了的,更不用说你能不能招到学生了。你办的这个学位,前几年是能够天大挣得小钱,可 3 、 5 年之后,大家发现这个硕士“超水”之后,谁还会相信天大管理学部的国际 MBA ?今天天大的声誉,还能保证三五年内招到学生,可几年之后,你退下来了,名利双收了,天大管理学部在国内的排名岂不是要到了 50 名以外?985平台学校有这么帮洋人卖学位的吗?上交大和MIT合作的LFM,也只是在课程和师资上提供帮助,他们的毕业生也没有拿Sloan的学位呀。哈佛和斯坦福就不用说了,根本就不跟国内的学校搞这些。看看美国前25名的商学院,就做这样事的吗?美国之后“克莱登”这个水平的大学才卖学位,向英国的大学一样。真把天大声誉毁了以后,还让弟兄们在学术圈里怎么混?Purdue很好,但这个IMBA确实不怎么样。你把天大当成 Purdue 的招生办,卖他们一文不值的学位,至少可以说是没有眼光,不了解国外的现状。  第四点,岗位不明确。作为经管学部的主任,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学部形成一个良性的机制,是形成一种文化氛围,能够让老师们各尽所长。可你上任三年下来,越改越乱。看看老师们的脸,一点阳光都没有。你要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帮学部挣钱。这要有真本事能为企业、为国家做事情,而不是广靠基金的数量赢得你的政绩。如果对国内外管理学科的发展稍有了解,就会知道,自然科学基金主要是扶持自然科学的,是付出没人愿意出钱的学科。我国是处在经济转型的时候,国内管理学院的水平偏弱,企业不买老师们的账,这才用国家的钱扶持大家一下。但将来,要靠管理学部的老师们凭真本事解决企业问题,拿企业的钱支持研究。可你往管理学部拉过几个大企业?我就读的 Fisher 商学院 2006 年请一家财富500企业的退休 CFO 做了院长,当时,院里几十个大教授没有一个服气的。可她在两年之内,说服美国国会,在 Fisher 成立了国家中型企业研究中心( National Center of Middle Market ),对一直被学术界忽略了的中型企业进行研究,第一次就拿了几百万美元做研究经费。她还 帮助 Fisher 的运营管理科学系拿了美国教育部特批的、商学院中除 EMBA 之外的唯一一个在职 MBOE 硕士,也就是我向你推荐的学位。她这才叫领导,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南京大学当年搞 SCI 论文,走在其他大学的前面,人家叫有远见,知道怎么样脱颖而出。 MBOE 代表的是未来管理领域发展的趋势,我有这个远见,可这样的课程你不要,相反去拿 Purdue 的国际 MBA ,真是不懂你想的是什么,暂时就归到没有领导能力、没有远见、不清楚岗位职责吧。再给你举一个你岗位不明确的例子,远的不说,就说你现在在台湾政治大学讲学或者访问吧。台湾政治大学是什么样的学校?是台湾的党校。你去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让他们快点回归?这个活我干正合适,我是民革党员。你去劝马英九拿下钓鱼岛?这个活我干也比你合适,至少我是正宗的军校毕业生,懂得海战。去和他们搞合作研究?你都当了学部主任了,发论文搞研究已经不是你的主要工作了。和台湾的大学搞合作?放着全球这么多好学校你不去努力争取一两家,反而去找一个弹丸之地中无法与天大对等的学校合作,丢不丢人呐。看看你在国内合作的兄弟院校,有几所是比我们天大做的好的?别总在二流学校里混好不好,张老师,想法和清华北大合作,那才叫本事。如果这些都不是的话,剩下的就是挣点讲课费了,要不然就是躲我。要是后者的话,你太抬举我了,我居然能让你不坚守自己的岗位,跑到台湾,那你不是成了韩复榘、我成了日本鬼子了嘛。一个月的时间,你至少能跑十家企业,冲天大的面子,总能弄个千八百万回来吧。这才是你该干的正事。  第二,德行不足。从处理我这个事情的态度上,已经有所反映,前面我已经指出来了。但我的事,与你去年推行的教师述职这件事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教师述职这件事,已经充分证明了我的论点。天大管理学部的教师,尤其是那批 50 几岁的老教师,都快退休了,还要站在众人面前,坦白自己一个基金项目都没有拿,一个横向课题都没有拿,就上了几门课,给多少小费看老板的心情吧。请问一下,教师的职责是什么?我想大家都是老师,都知道那是教书育人,不是拿基金。老师们站在讲台上,把课上好了,就尽了自己的天职了。可你呢,推行什么当众述职,拿全体教师的自尊于不顾,我说你德行不够你怨吗?就算是别人给你出的招,你也应该能够看出来这是在坑你呀。我还记得那天我们系里述职,罗宜美老师(对不起,罗老师,提您的名字了)说,明年( 2012 )我就退休了,科研我是搞不了啦,横向课题我也没有精力和关系去拿了,就把这一年的课上好就行了,奖金能评几等,领导们定吧。说句良心话,兄弟当时心里是酸的。罗老师,一个在讲坛上耕耘了一生的好老师,在临退休之际还要受这等凌辱,你们的良心还有吗?你们坐着下面,就像商人坐在夜总会里选小姐一样,让我们 5 分钟说清楚“你是哪来的,多大了,都会唱什么歌呀,结没结过婚呀,能出台吗?。。。”。耻辱!还给不给教师们留脸面?教师的收入低,但老师们要的就是一份自爱和自尊,可就这点最起码的你都不给。孔老夫子在天之灵看着呢。老师们完成多少教学工作你不知道吗?发多少论文拿多少基金学校无法统计吗?用的着让老师们过堂吗?听说许多系的老师,是留着泪述职的。我们系的老师过完堂之后,你居然还扔下这么一句话,看了你们物流工程系的学术水平也很一般嘛,比 XXX 差远了。随手不到几个月,你就把我们系的物流工程硕士名额给拿下了,给了你认为有“潜力”的系。说句公道话,就全学部而言,我们系的研究能力不能算差吧,好歹在物流工程方面我们也是全国排第二的系。另外,有我在,你居然敢说我们系的科研实力弱?我们系的中年教师就不说了,就说刘伟华和毛照坊两位的实力,比我们学部谁差呀?论文发的不多,那是你的机制有问题。连这你都不懂!我还记得我刚到天大的第一周,老齐院长找我谈话(学学人家老院长,看看人家是怎么当领导的),告诉我,“王平呀,我把你招来,放到全国排名第一的系,希望你好好干,让这个系能在全球的范围内有点影响。在国际期刊上发点好文章,那就‘瘸子睡觉笑醒了 --- 腿好了’。我告诉赵道致了,我给你配了海归,别把第一给我弄没了”。兄弟一咬牙,第二年就发了一篇POMJ。可我不顺心,不写了。抱歉,老齐院长,我来了之后物流工程系的排名排到第二了。我真不敢说是我拖后退了,可没了物流工程硕的名额,我们系连排名的资格恐怕都没了。  再回到德行问题。第一次听你做施政演讲,鼓励老师们“无需扬鞭自奋踢”,还挺受感动的,还以为你是个谦谦学者呢。可几年下来,说句负责任的话,你还真不是。你没有一份爱心,也不够宽容,专往别人的软肋上捅。《正者无敌》中汤恩伯说了一句话,做军人,要有菩萨的心肠,屠夫的手段。我没有见到你菩萨的心肠,见到的全是屠夫的手段。你这样做,伤了大家的心。葛优演的贼都知道,“人心散了,队伍不要带了”。你不以德服人,反而一意推行“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大棒我们是每个人都挨着了,可胡萝卜你就只留给你的弟子亲信们。我想我还是暂时撇开个人道德问题先不谈,让全体同仁们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之后,听听大家的看法吧。我们不做个人攻击,就是论事,畅所欲言。  第三,学术造诣不足。把握大的学术动态,前面已经证明了你不行。学术根底方面,从你给我回的邮件中,我发现你也不行。你居然能够用“不兑现和某人见面的曾诺”替换“不兑现给你双轨制的承诺”,足以证明你的逻辑推理能力已经低到不能再低了。首先,管理一个学部,与管理一个企业大同小异。众所周知的“卓越绩效模式”,已经指明了改善一个组织绩效的途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领导力对绩效共用四个路径,直接路径,通过信息沟通的路径,通过人力资源的路径和通过管理流程的。你是一条路径都没走好。如果卓越绩效模式你都不懂的话, 1972 年哈佛一位教授开发的 Service-Profit Chain 模式你就更不懂了。在他的模式中,(服务领域)员工的积极主动热情是利润(绩效)的直接驱动因素。也许,这些不在你的专业范围之内。我就挑一个也许你能熟悉点的领域吧。系统动力学,国内的学者应该不陌生,系统所的老师们可能也都非常熟悉,我俩也探讨过这方面的话题,我知道你懂一点皮毛,我也是只知道一点皮毛,但我知道 John Sterman 等系统动力学的学者们早就证明了, work force 是如何 depressed 。在 work load , work force , management system ( negative incentives )和 word of moused 等因素构成的 loop 中是存在负反馈机理的,某些要素达到一定的阀值,会引发系统崩溃的。当然,你现在是主任,不用写文章了,我不和你纠缠学术细节问题。其次,经济管理学院的院长要懂得经济管理发展的走势。从你对引领学部未来发展的几项措施上看,在经管学院院长这个层面,你是个 follower ,而不是个 leader ,不知道经管的走势。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别人做过的,你不知道该怎么引领学部未来如何发展。归根结底,还是学术造诣问题。我老板曾说过,你要是不知道从哪里来,你就不知道到哪里去。所以他能创立战略物流学这个学科,他能率先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一个新的学科。我不敢和我导师比,但我知道管理学科是从哪里来的,应该往哪里去。据我所知,学部还有很多其他的老师也懂这个道理,只是我们都无力影响学部的发展而已。  不好意思,张老师,今天斗胆 challenge 你的学术造诣了。我对你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不了解,只是在以斑窥豹。如果学部的哪位同仁对张老师及指导的弟子所做的研究成果略知一二的话,不妨重新注册个邮箱,容量大点,给我发几篇他们发的文章或博士论文,我也好拜读一下,大家也会讨论一下。有精彩之处不妨指出,省的我费时间消化理解。如果他们的论文确实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我愿在全体教师面前指出来,免得以后学部还会有我这样不服气的人对张老师团队的学术功底再持有怀疑的态度。  先谈这三点吧。剩下的问题我整理一下思路,咱俩再交流。总之,从以上三点,我可以得出结论,你的德才不具备领导天大管理学部重返国内前 10 名的基本要求。听兄弟劝一句,及早引咎辞职吧,你做个学者可能比做个主任会更有价值,也会更得心应手。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接替你的位置,你就推荐我吧。我的德才,从目前看,比你强。我对待教师们会向对待自己的弟兄一样,我能够保证全体教师们三年之内工作量不变,奖金翻番,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就像三年前我到天大应聘时那样),每个人的脸上荡漾着笑容,尽教师的一份天职。如果学部的同仁们同意我的看法,不妨多提些建议。  祝张老师在台愉快,千万别因为我们之间的口角不会来。  王平  下附张维老师给我的回信。  ~~~~~~~~~~~~~~~~~~~~~~~~~~~~~~~~~~~~~~~~~~~~~~~~~~~~~~~~ ·  王老师,您好!  你的来信已经收到,我目前正在台湾访问,在这里有很多的日程安排,与国内的交流也并不太方便。不过,我已经给马老师和书记写信说明了我的一些观点,也请他们认真梳理一下历史上的一些过程事实、以及学校和学部的有关管理规定,请他们进行有关的讨论以后再有结论。  无论是你或者还是学部于此有关的管理人员,我们大家都需要对历史的情况和管理框架先有一个共识再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意气用事。  另外,我不能保证我的每一句话都能够兑现(比如我可能计划某天会面某人,但因故可能调整时间或者取消会面),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从来没有言而无信。所以,我并不是“口是心非”、“连最起码道德都坚守不了的”“小人”。不好意思,本人无法同意你的观点。  祝好!  张维
在线时间 小时
不是大战啊,就是讨个说法大概扫了一下都是房子逼的
在线时间 小时
国内靠铺的学校就那么几个,回去之前要想清楚的,要不然被人涮真是没辙。见过几个南开到美国招人的所谓管院领导,看他们忽悠这边的学生,很是无语。。, 对待遇什么的完全不谈,总是说你们年轻人要看发展,我们平台很好,钱不重要,总以为在美国上学的学生没见过什么世面,他们红口白牙的画几张大饼就能给别人忽悠晕了。他们不想想,要就是追求发展,谁他妈会去南开,真是天大的笑话。谁但凡有其他的alternative choice,会为了“发展”回南开。
在线时间 小时
张维的计算金融实验室发了不少不错的论文啊,他们在asset pricing and social media这一块也算开国内先河了吧,在世界上也算前列啊,我觉得他学术做得很不错,不能看一面之词。
在线时间 小时
是的,有相对成熟双轨制的学校,就那几个。很多学校也是跟风而起,制度没有设计好,也没有科研需要的配套(如数据库,seminar),大家找工作时候要小心。
在线时间 小时
毕竟是书生,注释说“ 他们往往期待“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但由于以书为生,不善与人打交道,所以常常不得志,有些则怨天尤人,自命清高。” “当初我找你们,我是为我自己。我恳求你们,把我的事情解决了,给我个面子,留点尊严,要不然,我死了也咽不下这口气。我一个大海龟,转了一圈,成了菜市场的鱼鳖虾蟹了。我也向你们晓以利害,告诉你们,我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当,是政策问题。我前面有十三亿人民雪亮的眼睛,后面有三千万海外学子的拳拳报国之心,可你们却置若罔闻,不理不睬,我要是不群发给全体同仁,你还不回信。”
在线时间 小时
是的,有相对成熟双轨制的学校,就那几个。很多学校也是跟风而起,制度没有设计好,也没有科研需要的配套(如数据库,seminar),大家找工作时候要小心。-- by 会员 xmvivian ( 15:23:29)
版主开一个讨论国内双轨制比较成熟的学校的帖子吧
在线时间 小时
现在流行公开邮件吗?!应该花了不少时间写的吧都拿绿卡了,这么牛怎么回来选个10刀RMB的活呢
在线时间 小时
国内好多学校都没有conpustat crsp之类的数据库,top journals都舍不得买只看得到abstract,还天天压迫海龟发文章,发不出文章2,3年后待遇就要降低。我觉得为了发展学术还是别回大陆,除非长江中欧清北这种,去其他学校就别追求学术了,不如搞好关系网
在线时间 小时
毕竟是书生,注释说“ 他们往往期待“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但由于以书为生,不善与人打交道,所以常常不得志,有些则怨天尤人,自命清高。” “当初我找你们,我是为我自己。我恳求你们,把我的事情解决了,给我个面子,留点尊严,要不然,我死了也咽不下这口气。我一个大海龟,转了一圈,成了菜市场的鱼鳖虾蟹了。我也向你们晓以利害,告诉你们,我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当,是政策问题。我前面有十三亿人民雪亮的眼睛,后面有三千万海外学子的拳拳报国之心,可你们却置若罔闻,不理不睬,我要是不群发给全体同仁,你还不回信。”-- by 会员 jacquiline ( 15:54:38)
最搞笑的还是这哥们儿举了好多金庸小说和电视剧里的例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所属分类: 商学院申请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ChaseDream 论坛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年接教师节手抄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