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人的基础上深刻探究分享获得快乐的事例成功的事例

候选人名单及事迹简介_小宗师专辑:丁志用男,49岁,汉族,江苏省东台市民星蚕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探索创新的“合作社+公司+工厂+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得到国家茧丝办和中国茧丝绸协会的肯定,并在全行业推广应用。由他牵头组建的“东台市民星蚕业专业合作社”覆盖全市12万亩桑园和5.5万户社员,全面推行了“订单农业”,与所有社员签订了产销协议,近4年来合作社“二次分配”6000多万元给社员。他带领合作社组建了400多人的专业服务队伍,常年到田、到户对蚕农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六统一”全程跟踪服务,成了蚕农的贴心人和同行的榜样。他坚持走合作社引领科技兴蚕之路,先后革新推广新技术、新品种36项,在省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28篇,实施部委级科技项目24个、获得专利6项。其中优质雄蚕丝蚕品种中试及产业化开发项目被列为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他注重培训、培养技术人员,先后与苏州大学联办蚕桑大专证书班,每年组织培训、轮训社员,对蚕农组织实施了“三万工程”,即:“万人培训”、“万户示范”和“万名标兵”工程,促进了先进技术推广。由于业绩突出,他被选为中国丝绸协会理事、中国农技协会副理事长,先后获得盐城市劳动模范、第五届江苏优秀科技工作者、科技富民标兵”,江苏省“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标兵、“苏北星火料业带建设先进工作者”,全国蚕种生产先进个人、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技能大奖等荣誉称号。王卫星男,50岁,汉族,陕西省铜川市公权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是全国最早推行果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合作社理事长。2001年,王卫星牵头成立了铜川市绿色食品生产者技术协会,着眼于发展绿色果品。2004年7月,他又牵头成立了铜川市公权苹果专业合作社。“爱陕西苹果,做强做大陕西苹果,让更多的果农受益”是他发展合作社的理念。王卫星组织广大社员严格质量体系,按照欧盟的标准进行苹果种植,大大提高了陕西苹果的市场形象。2005年,“公权”苹果被中国商业联合会评为“全国第一放心果盘子”,被中国第三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评为全国“最佳畅销产品”。 2006年“公权”苹果荣获奥运推荐果品一等奖,同时获“中华名果”称号。合作社在全国率先取得了“陕西苹果”地理标志的使用权,成为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使用“陕西苹果”地理标志的惟一代表,并加入了国际地理标志网络组织。2006年,王卫星通过合作社把苹果卖到上海、北京、沈阳和西安的超市。带有“二维码”的苹果,已销售了200多吨。2007年,合作社的铜川市有机苹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获得世界银行支持,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其中世行扶持合作社1600万元。这是《合作社法》实施以来,陕西首家获得世界银行大额贷款项目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07年,王卫星参加了农民创业论坛并发言。同年,被评为铜川市首届优秀农民。王文正男,43岁,汉族,内蒙古托克托县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1981年他参加工作,从最基层的信合员工做起,在担任托克托县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的6年半时间里,带领农信社创造了很多第一:内蒙古第一家实现统一法人社改革的信用社;内蒙古第一批申请成功中央银行专项票据农信社之一;呼和浩特市第一家开发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展“百村千户信用工程”创建活动的试点单位……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他在经营管理中的鲜明特点。在当地,他是有名的“四气”理事长——当官一腔“正气”、为人一团“和气”、为民一身“侠气”、工作一派“狂气”。创新是他保持领先的“法宝”。他成功拓展了代发全县15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等代理业务,实现了代理业务零的突破。延长服务时间、推行柜员制服务、建立了服务监督热线、投巨资加快电子化建设。先后开发出房屋抵押贷款、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农村双女户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保证贷款等金融产品。积极寻求合作,与包头市商业银行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平等互利条件下实现了员工互访、信息共享。在他的带领下,托克托县农村信用联社多次被当地政府评为支农先进单位、先进党组织,被上级部门评为金融创新单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集体,连续4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参与“社会扶贫活动”先进集体。他被评为全区金融工作先进个人、全县综合治理先进个人。王运芳男,36岁,汉族,湖南省双峰县农村科技合作社理事长。1993年,王运芳中专毕业后,立足为农民开展技术和经济合作服务,于2003年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农村科技合作社,成功地积累了“市场化运作,社团化管理,网络化服务,标准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农村科技经济合作模式,得到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王运芳致力于经纪人的发展,对骨干经纪人进行了资格培训,年完成农产品营销金额达1200万元,并打造了合作社“谐美”品牌,使当地的优质西瓜、葡萄、蜜柚、药材等通过农产品经纪人的营销,进入全国各地市场。部分农户葡萄亩产创收达到1.2万元。合作社成功引进了湖北莲藕,已发展了100亩,亩产收入在8000元以上。目前,双峰县农村科技合作社已建立了16个联社、320个分社,建立示范基地30多个5000余亩,亩均收入达4000元以上。发展科技示范户2600户,吸纳社员8700人,辐射农户1.2万户6.5万人,推广农业科技成果项目20多项,培训农村技术人员1000余人,发展农村经纪人250名。合作社社员年人均增收320元以上。王运芳先后荣获县突出贡献人才奖、2005年度娄底市十大杰出青年”、2006年度袁隆平科技奖、湖南省十大新闻人物、湖南省优秀星火带头人、全国新农村建设十大模范带头人等荣誉,并当选为共青团十四大代表。王俊辰男,56岁,汉族,山西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任。到省供销合作社工作后,他始终坚持“合作经济是灵魂,新网工程是途径,助农增收是目标”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脚踏实地,勤政为农,求真务实,清正廉洁,始终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主动作为,开拓创新,使全省供销合作社工作发生质和量的深刻变化。仅今年他就提请省政府组织召开了两次大型供销合作社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新网工程”建设工作会议,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连续下发三个文件,争取到各级政府1.6亿元的专项资金。全力以赴致力于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使合作经济在山西的大地上绽放出奇葩。目前,全系统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40个;一年多来,通过实施大联合、大融合、大整合,不仅使系统内的优势资源得以充分发挥,而且用合作制的办法,将系统外的通讯、电信、邮政、医药、图书、运输、贮藏、仓储等多个产业、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都融入合作经济的平台中,用整合增强力量,用融合凝聚力量,用联合激发力量,使合作社成为政府重视、农民信任的重要力量。全系统共建有各类经营网点9295个、配送中心92个、营业面积68万平方米,新建新农村便民店1450个、各类市场181个、农家店3353个。王贵宸男,78岁,汉族,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王贵宸从1959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兼农业组学术秘书。1978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农业经济研究所(今农村发展研究所),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兼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王贵宸对农村经济的调查研究,是从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开始的。这期间,他逐步认识到人民公社运动的弊端,并在早期就赞成包产到户,并开展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研究工作。在随后的多年时间里,王贵宸同志在如何恢复和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研究方面多有理论建树。他不仅在1980年《农业经济丛刊》发表文章,首次从理论上否定“政社合一”、“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人民公社制度,而且在1984年9月《农业经济问题》一刊上发表论文提出发展农村合作经济问题。文章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在原有合作经济和自营专业户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展现了农村合作经济的广阔前景”。王贵宸对农村经济的研究还涉及农村产业结构研究、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反贫困研究等。在农村产业结构研究方面,他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观点。王翠玉女,72岁,汉族,上海市女子实验函授进修学院院长。她坚信:劳动者,特别是处于弱势的妇女群体,只有组织起来、联合起来,才能走出一条脱贫致富和成功、成才的道路。多年来,她和她的合作伙伴们把坚持开展女子平民教育与引导困难女性学员走“努力干,一起干,团结合作,共同富裕”的合作道路有机地结合起来。自2002年春天以来,在王翠玉的带领下,女子学院建立了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到2007年6月,他们在上海已建立15个姐妹合作社,在合作经济领域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合作社社员们在努力开展以手工编织业为主的合作社生产劳动中,大大提高了经济收入,享受到了“人人是主人,个个是老板”的愉悦。许多社员经过几年的技术磨练和市场闯荡,逐渐成长为合作社的优秀组织者和技术高超的手工编织行家,成了上海手工编织领域里一颗颗闪闪发光的行业明星。有的还担任了社区和女子学院服饰工艺培训方面的实习指导老师,真正走向了成功,走向了成才。这一切,与王翠玉院长的开创、实践和率领密不可分。自2003年以来,她先后荣获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加拿大合作社协会颁发的“优秀合作社推广工作者”光荣称号和“工合奖2007”荣誉杯。王翠玉艰苦办学和热心组建合作社的精神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她先后获得上海市社会科学优秀工作者、上海市老有所为精英奖。王耀辉男,50岁,汉族,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日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正式开业,这家由全国31个省级农村信用联社共同发起成立的机构的诞生,标志着全国农村合作金融系统有了自己的全国统一的资金清算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而王耀辉正是这家对全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机构的当家人。50岁的王耀辉,多年来一直从事农村金融机构的科技研发和指导工作。面对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分散的多级法人治理结构所导致的数据集中难问题,王耀辉一直致力于通过打造一个全国统一的平台,通过科技的力量来提升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的整体竞争力。王耀辉和他所带领团队开发的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目标。信银支付清算业务网络系统是根据全国农村合作金融系统核心业务和资金清算业务系统特点,借鉴现代化支付系统和其他商业银行资金清算及结算业务系统先进经验,而开发建设的一套覆盖全国的计算机综合业务网络信息处理系统。该套系统的诞生一举创造了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的“四个第一”:第一个全国农信银系统实时资金清算网络;第一次实现农信银系统全国范围内个人账户的通存通兑;第一次开通全国农信银系统银行汇票业务;第一个综合性的全国农信银系统金融服务平台。牛若峰男,79岁,汉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牛若峰同志是我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已近50年,享有政府特贴。他在农村改革的理论与政策研究中贡献卓越,特别是在农村组织制度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领域进行了开拓性、基础性研究,受到业界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牛若峰研究员较早地指出,农户家庭经营的经营方式创新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我国农业生产经营问题,它是只进行了一半的改革;新型农民合作经济(包括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同于我国合作化历史中出现的集体经济,新型合作经济是有生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潜力更大。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体制改革问题,早解决、早主动。农民有了合作才能具有一种常态利益聚合、表达的渠道和机制,才能联合自助发展合作经济,进入现代大市场,才能增强农民群体的交往谈判能力,发挥社会制衡作用,有效地参与乡村的协同治理。他主张政府应将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支持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对待。近10年,他致力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1995年12月,他曾向农业部提交研究报告,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他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获农业部1999年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巴哈古丽女,48岁,维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策勒县恰哈乡基层供销社主任。近年来,她带领基层社全体员工,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经营机制,拓宽为农服务领域。通过几年的艰辛努力,恰哈乡基层社走在了全县基层社的前列。从2005年起恰哈基层社依托当地畜牧业优势,率先兴办起了2个畜产品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321户,吸收股金12.7万元,其中社员股金7.2万元,带动辐射1000多户农牧民。在巴哈古丽的带领下,恰哈基层社充分利用基层社房屋及土地资源,办起了招待所,同时对基层社沿街房屋进行了改造,办起了餐饮业,年创利2.5万元;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已发展种植业面积达320亩,年获利4.8万元,养殖牛(羊)500头(只),获利润10.2万元。2006年,该社收购牛(羊)皮6000多张、羊毛70多吨、旱獭皮3000多张、杏干13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126万元,获利润15万元,帮助农牧民增收43万元;在2005年和2006年两年中,恰哈基层社从100多公里外免运费为社员购买廉价油渣、玉米、棉籽等饲料200多吨,为困难社员提供5万元帮扶资金发展养殖业。两年中累计为社员让利4.2万元,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牧民群众的称赞。石秀和男,58岁,汉族,安徽财经大学党委书记。他从1982年起专攻农业经济和合作经济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和参与撰写学术专著、高等教育教材、辞典等共14部。在国内较早对农业合作经济产权问题、农业股份合作制问题进行研究,对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农业的合作经济立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农业风险五大保障体系的建立等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同时对合作经济组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与农民的关系、与国家的关系以及它在解决当前就业问题和在海峡两岸经济衔接与互补等方面的作用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他曾先后赴美国、加拿大、印度、意大利、德国、英国及中国台湾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考察农业经济和合作经济问题。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一项、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合作经济发展经验研究》一项,各项评价均为优秀。现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研究》、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社科项目一项、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一项,已经取得了多项中期研究成果。他具有坚定的合作制信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合作经济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研究成果,为我国合作经济事业发展作出了比较大的理论贡献。卢怀玉男,36岁,汉族,河北省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理事长。出国学习深造,留在繁华城市,大学毕业前他曾有两种选择机会。而他在反复的思索之后,选择了另外属于自己的路——继承父业,回乡植棉。1994年,卢怀玉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回家务农。1995年,卢怀玉当选为国欣农研会副理事长,在他的倡导下,确定了以实现繁种农场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为手段,抢先转化高科技成果,使农研会成为我国重要的抗虫棉繁种基地之一的目标。卢怀玉力主农研会自办大农场,他们租赁土地1万亩,并亲率12名场长挺进天津,当年提供抗虫棉良种200多万斤。1997年冬天,国欣农研会第三次以股份合作制的办法,组建新经济联合体。1998年,农研会选派精兵强将远征,卢怀玉挂帅出征,在新疆荒漠上安营扎寨,拉开了艰苦而壮观的创业序幕。紧接着,他们不断拓展,壮大规模,到目前在省内外已发展到60个农场,2.5万亩棉田。2000年,他把农研会的“头”伸到了北京。他们以农科院生物研究所、棉花所和中国农业大学为依托,成立了 “国欣科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并承担了国家“863计划”转基因抗虫棉项目。2002年,卢怀玉受中国农技协委托成立棉花种植专业委员会, 2004年他提任理事长后,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对棉农的技术培训,直接培训棉农近两千人,间接得到技术指导与服务的棉农达5万人,每年棉农因得到技术培训和服务而增产增收超过亿元。田建裕男,46岁,汉族,福建省龙海市角美供销合作社主任。他领办了漳州市规模最大的专业合作社——龙海市永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龙海市永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是龙海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成员社,其前身是龙海永和食品有限公司和龙海角美蘑菇协会,是一个中介组织带动型的新型专业合作组织,成立于2004年11月,第一期注册资金100万元,社员177人。年种植蘑菇近30万平方米、草菇6万平方米左右,可带动400万平方米左右的蘑菇种植,促进农户增收在百万元以上。永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还具有较强的加工能力,自己拥有一个六千多平方米的盐水蘑菇、盐水草菇等食用菌加工场,2004年加工4000吨左右,产值2400万元,利润55万元。“永和”字号的盐水食用菌远销美国、欧盟、日本及东南亚。合作社在食用菌领域为农户提供信息、菌种、原辅材料、种植科技指导、产品储藏、加工、销售全过程的综合服务。田建裕领办的永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荣获2006年度全国供销社系统销售百强基层社第40名,同时也获得了2006年度全国供销社系统利润百强基层社称号。田建裕多次被当地党委、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龙海市人大代表,获得年度全省供销社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等,并被省社推荐为人事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劳动模范。田家骏男,28岁,汉族,北京市蓝天白鸽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社长、北京蓝天白鸽土特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家骏为发展纯天然绿色食品,带领广大农民合作致富,毅然放弃了城里优厚的待遇,回乡创办了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带领1800多名社员进行绿色无公害高端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2006年,合作社收购农户农产品1000多吨,农户人均增收1500元。合作社生产的“精品坛鸭蛋”和“怀柔山珍”入选“北京农产品精品名录”。1998年,田家骏中专毕业后,曾在首钢担任车间主任。他经常利用工余,回乡帮父亲种地。2002年9月,他成立蓝天白鸽土特产品有限公司。2004年,田家骏成立了琉璃庙镇种植养殖业协会,着手探索一条龙滚动发展模式。2005年底,田家骏成立了满葫芦农事园加工厂,进行农产品加工,建有蛋产品腌制生产线,年可加工蛋品1500吨。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增值25%至30%。2007年4月,田家骏组建了蓝天白鸽农产品合作社。吸纳了300多农户加入。社员以资金和农产品交易量入股,全过程参与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目前,合作社已发展6大系列80余种农产品,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部分产品入选国宴和2008年奥运会备选食品。带动镇内外1845户农户,并由过去人均纯收入不足4800元发展到现在的6300多元。田家骏先后被评为2006年全国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怀柔区第九届青年创业带头人。朱汉成男,45岁,汉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汉渔业联合社理事长。1983年以来,他立足“资源”拓展“生态”,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他立足“质量”拓展“品牌”,大力发展品牌渔业;立足“一产”拓展“二三产”,稳步发展水产品流通,在渔业经营一体化、渔业管理企业化、渔业产品市场化、渔业服务社会化等方面创造出了骄人的业绩。1999年2月,在他的倡导下,全区86户渔业养殖户、经纪人、经销商成立了宁夏灵汉渔业联合社,发展社员和带动渔农户1260户,水面由最初的20亩发展到现在横跨银川市、吴忠市、石嘴山市范围的3.8万余亩,年生产鲜鱼1.6万吨,年收入1.3亿多元,社员平均收入达5000余元。在朱汉成的带领下,灵汉渔业联合社已成为宁夏集名特优新苗种繁殖、水产养殖、渔用饲料加工、渔业生产技术服务和商品鱼销售为一体的水产品龙头合作经济组织。为实现宁夏渔业品牌化销售,联合社先后在兰州、西宁、格尔木、拉萨、包头、临河等地建立了11家宁夏灵汉牌绿色水产品配送中心,并组织科技人员,攻克了高温期鲜活鱼的长途运输技术,成功的将宁夏绿色水产品运抵到了世界屋脊之都——拉萨。自2001年以来,灵汉渔业联合社连续被命名为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和助农增收先进单位;2004年又被评为自治区优秀非公有制企业和优秀科技特派员集体;2006年联合社生产的五种主导产品:草、鲤、鲂、鲢、鳙鱼已先后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水产品,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家获此认证的渔业生产企业。朱恩华男,54岁,汉族,辽宁省法库县农民合作组织联合会会长。朱恩华专职从事合作经济工作5年多来,信念坚定、忘我工作、乐于奉献,为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他在全省率先创办了县级农民合作组织联合会(简称农联)。实践了“农联与供销社合署办公、依托县乡人大建立农协组织、创建四级农协网络、创办协会循环示范区”。他创办的县级农民合作组织联合会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辽宁地区规模最大、活动最好的协会。成立三年来,加入法库农联的各类合作组织达102个,会员1.1万人,带动了3万多农户;合作社的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15个省市。仅2007年上半年就帮助农民增收8600万元。2005年,朱恩华发起并领办了“沈阳市草食动物协会”,他任会长,带动周边8个县(市)的牛、羊、鹅等草食动物产业的快速发展,现已累计带动农民增收5.2亿元。他所领导的协会连续被评为“十佳协会、先进单位”,共获得省级奖牌3块、市、县级奖牌12块,2005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2007年10月代表辽宁省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他刻苦钻研合作经济工作,几年来撰写文稿达110万字。部分发表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其中《创建新组织、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农村》、《引领农民进市场、合作共走致富路》获得省级优秀论文奖。乔成林男,32岁,汉族,湖北省枣阳金玉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乔成林在其他人大兴养鸡养猪养羊之风时,却另辟蹊径发展兔业。乔成林通过建立繁育中心、组建兔业合作社,合作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走特色致富的道路。目前,合作社发展社员6000余名,辐射湖北、河南、江西3个省份,成为湖北省最大的综合型养兔合作社。1996年,乔成林从襄樊农校毕业后,自费到华中农业大学进修畜牧养殖专业,两年后回到家乡枣阳市杨当镇赵堂村。他立足农村,发展养殖业,从外地引进了100余只商品兔,开始了家庭作坊式的饲养。由于养兔投入小、见效快,当年就获得成功,这使他决心扩大养兔规模。他先后到江苏金陵种兔厂、浙江百纳兔业集团、山西晋獭兔集团等考察学习。2000年5月,他回到家乡,通过贷款一次性投资13万元,建立了“赵堂家兔繁育中心”,凭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几年来的实践经验,他开始网络扶持养殖户,以规模化谋求更大发展空间,推动家兔繁育产业迅速扩张。2007年7月,乔成林以繁育中心为基础,组建了湖北省首家跨越湖北、河南、江西三省的兔业专业合作社,实施“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销售”,并与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达成了出口协议。目前,合作社网络了6大养殖基地,1200多骨干养殖户,合作社覆盖河南新野、唐河、镇平、周口,以及湖北老河口、安陆、南漳和江西修水等3省10余县市,年销售优质獭兔皮20多万张,优质兔毛1.5万斤,肉兔30万多只,年创产值1100万元。刘金水男,58岁,汉族,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任自1997年5月任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以来,他带领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锐意改革、强化管理、加快发展,上任后仅用三年的时间,一举扭转了全系统连续十年的亏损局面。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全系统连续实现汇总盈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年提高,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地位明显提升,步入了改革与发展的快车道。全系统累计形成的33.3亿元历史经济包袱通过政策和法律途径全部解决,经济效益和为农服务能力明显提升。2006年,全系统完成商品购销总额149.9亿元,自2000年全系统扭亏为盈以来连续7年汇总盈利,年均增长80.66%。连续7年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经济效益先进单位。合作经济组织基础得以巩固和拓展。目前,全系统共发展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4023个。比较完整的自下而上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与独立的企业体系和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农村牧区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实现新突破。参与和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助农增收成效显著。全系统通过 “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牧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入社农牧户及带动农牧户71.8万户,占全区351万农牧户的20.5%,帮助农牧民实现收入22.6亿元,成为供销合作社参与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刘洪定男,42岁,汉族,河南省新野县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于1986年创办了河南省第一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新野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辐射九个省市23个县市蔬菜生产,合作社资产1036万元,职工35名,服务农户2.6万户。在他的带领下,社员年人均纯收入8000多元,比社外菜农高1倍,比粮农高2-4倍。合作社对特困社员无偿提供资金、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每年无偿扶持都在6万余元。2007年,刘洪定组织新野县蔬菜专业合作社与中国联通南阳分公司合作,建立了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科技富农卡,合作社通过短信平台群发短信方式,将专家的技术指导意见和市场信息在第一时间内发送给社员及带动的农户,使他们掌握了多项蔬菜生产技术,被当地农民称为“致富社”。2006年4月,合作社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合作社注册的“宛绿”商标被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合作社年销售蔬菜近10万吨,实现产值8300万元,远销16个省市区,出口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合作社2006年在俄罗斯及远东地区建有700公顷蔬菜基地。合作社科技人员通过科研获得了三项省农综办科技成果奖。由于成绩突出,刘洪定还担任河南省农大客座教授、河南省政协九届特邀委员等职务;2005年10,他被授予“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6年12月被授予“河南省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荣誉称号。许尔波男,44岁,汉族,江苏泗洪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在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期间,许尔波带领系统员工牢固坚持“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宗旨,积极探索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和“贷款三包”等贷款投放和管理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他要求信贷人员要“走出去”,通过开展上门走访调查、集中为农户授信等多种形式,较为详实地掌握了全县农户的基本情况,并实施了动态管理。许尔波力主业务拓展风险先行,在他的主导下,泗洪农村合作银行建立了一套较为规范的流程管理体系,以流程化的运作为业务拓展保驾护航。他带领科技人员攻关克难,成功研发了“贷款发放电子档案系统”,将客户资料、授信额度等详细情况录入微机,发放相当于“信用身份证”的贷款磁卡,客户只要凭卡到合作银行刷卡就可以直接申请贷款。在实际工作中,他提出了“巩固农村、拓展城(镇)区、特色服务、参与竞争”的十六字发展战略,要求当前在确保农户贷款的基础上,要加大对城(镇)区个体大户、个体工商户、各种协会组织和民营、私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创新信贷品种和支农方式,积极与商业银行在各个领域参与竞争,为泗洪农村合作银行的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2002年,他被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表彰为先进个人;2003年,被授予“宿迁市劳动模范”称号;2003年,被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并当选为泗洪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2007年当选为泗洪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许金男,45岁,蒙古族,黑龙江省龙江县鲁河农村经济合作社主任。许金具有坚定的合作制理念与社会责任感。在工作实践中实行经营体制的“三个为主”:经济组织成分,以农民为主,社会广泛参与,走合作、联合、多元化发展的路子;经营资产以农民为主,社会广泛参与,走共同富裕的路子;经济活动以科技兴农、农村合作经济和农民增收为主,走农民、社会效益与企业共赢的路子。许金积极参与合作经济的运作,先后组建了经纪人、养猪协会和清秀水稻、水稻深加工、奶牛生产、马铃薯生产和废旧物资回收5个专业合作社。清秀水稻专业社2007年发展了5万亩水稻,为入社稻农增收达8700万元。养猪协会发展会员210名,养猪4000头,为养猪户创收420万元。2007年,农贸市场月购销额达300万元。在许金的带领下,通过为“三农”服务,2007年,5个专业合作社和2个协会为农民创收1000万元,入社农民每户增收1000元。鲁河社本身也获得了30万元的利润。许金被选为县级人大代表,被授予县优秀共产党员、县特等劳模、市级劳模、省供销系统先进工作者。他领导的鲁河社先后被黑龙江省供销社确定为示范基层社、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示范村级综合服务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全国先进集体。孙贤龙男,44岁,汉族,浙江省平湖市委书记。自2004年12月担任平湖市委书记以来,他在“三农”工作中,坚持走合作发展的道路,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不断创新发展“新仓经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他充分发掘1955年毛泽东对平湖新仓供销社与农业生产合作社签订购销结合合同作出的重要批示在新时期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创新发展“新仓经验”,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的道路。2005年12月以后,平湖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创新发展“新仓经验”、开展农村合作经济“三位一体”建设等一系列文件,召开了全市创新发展“新仓经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人工作大会,为全市创新发展“新仓经验”,走合作化道路,促进合作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006年,平湖市累计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43家、农业专业协会41家,合作社社员2522人,带动农户近2万户,专业合作社直销农产品营销额实现2.57亿元,占全市农产品营销量的40%。在他的领导下,平湖市委市政府搭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平台,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上,逐步转变到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生产经营网络等合作组织的扶持培育,提高了为农服务水平,与此同时,搭建了紧密联系群众、部门通力合作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平台。杜彦君女,40岁,汉族,河北省清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1985年7月在清河县人民银行参加工作,1992年年底调入陵城信用合作社。2001年3月被选为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2007年1月按照上级改革要求,该联社改制为清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她当选为第一届理事长至今。她爱岗敬业,工作严肃认真,团结同志,勤奋工作,勇于创新,富有开拓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业绩,在陵城信用合作社工作几年间,她一手抓经营,一手抓管理,使该社经营效益年年翻番,各项存款在1992年不足2000万元的基础上,2000年底达到3.3亿多元,年实现利润近百万元。2001年调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主持工作后,她审时度势,根据清河经济特色,进一步放权搞活,大胆创新,先后主持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办法,调动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当年使多年严重亏损落后的联社一举实现扭亏为盈,并使清河联社一年一大步,一年一个新台阶,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几年来她连续被评为县、市、先进工作者;1996年被评为“河北省金融系统岗位能手”、第二届邢台市“十大杰出青年”、“邢台市新长征突击手”、“清河县巾帼建功先进工作者”、“首届行业标兵”,2002年被评为邢台市“十大巾帼女杰”、“三八红旗手”,2004年被评为“邢台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杜毅刚男,42岁,汉族,四川省都江堰市日昇奇异果合作社理事长。他长期从事猕猴桃科研与产业化开发工作,完成了川西坝区猕猴桃栽培的综合技术研究,实现了种植技术的三大突破,猕猴桃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他不断探索猕猴桃产业化种植新路,在四川省苍溪县工作期间,指导农户种植猕猴桃8万亩,使之成为全国第二、四川第一的猕猴桃种植大县;组建了“都江堰红阳猕猴桃开发有限公司”,建成了中国最大的红阳猕猴桃母本园和3000亩无公害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带动了5000余户农户种植红阳猕猴桃1.5万亩。他努力探索猕猴桃产业化经营,成立了都江堰日昇奇异果合作社,按照先进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建立了企业、科研单位、经销商和种植户之间的利益联动关系,解决了种植户技术和营销两个问题。他带领合作社在产品销售中,采用一次销售、三次返利的办法,使果农的收入大大增加。第一次农民的产品销售给合作社,他的利润部分是20%;产品通过市场销售减去风险金、成本以后的60%要返还到农民,这是第二次的返利;那么剩下的40%利润,要按照股份分红。合作社从19户社员发展为1580户;产区面积由100亩发展为18000余亩;社员人均增收800元以上。被时任省委书记张学忠称赞为“四川专合组织一面旗帜”。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成都市首届农村优秀实用人才。李惠清男,45岁,汉族,重庆市北碚区德诚养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2005年组建了重庆市北碚区德诚养鸡专业合作社,是“专业合作社+基地+成员(养殖户)+加工+经纪人”一体化专业养鸡合作社,短短的两年中就发展成为拥有8个分社的养鸡专业合作社,分社分布重庆、河南、四川、贵州。2007年预计销售收入增加到8000余万元。入社成员达到2500余户,从业人员达7000余人,成员户均5万余元。他对专业合作社实行网络化远程管理,各分社成员实行“十统一”,即所有成员(养户)实行统一养殖环境标准、统一修建鸡舍、统一采购鸡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供应饲料、统一进行防疫、统一产品检测、统一产品包装、使用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产品、统一结算分配。合作社下设种鸡场、孵化场、养鸡技术服务部、成鸡销售部、成鸡屠宰场、养鸡场及食品加工厂等七大部门、成鸡产品己销售到家乐福、好又多、新世纪等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2006年,合作社先后被命名为重庆市供销社市级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区级龙头企业,其产品“便安鲜”生态鸡已正式通过农业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产品认证;2007年,合作社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称号;2007年合作社被重庆市供销社推荐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专业合作社先进集体。杨良金男,58岁,汉族,安徽省芜湖良金优质稻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良金,一位只上过27天初中的农民,但却通过自学,成为农民科学家,3次登上国际学术会议讲台;他培育的高产油菜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引进的油菜品种在省内外累计推广46万亩;他引进培育的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168万亩。杨良金致力于新品种的培育、推广,先后拥有47项农业科技成果。从2000年起,牵头组建了芜湖高效农业研究会、芜湖良金优质稻研究会,向农民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006年,杨良金联合10多户种粮大户以及芜湖县和六郎镇供销社、宏业精米厂等,于当年3月创办了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对社员的优质稻米实行订单农业。为富硒香米、长粒香粳、金香优等营养保健稻米申报了绿色品牌,注册了商标,使合作社的农产品成为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控制的放心食品。合作社成立以来,他积极与中国水稻所等单位合作,选育了176个新品系,建立良种繁育基地527.36亩,向社员免费提供种子1.01万公斤。合作社127户成员,种植特种优质水稻5061亩,年产稻谷278万公斤。成员增加9倍,种植面积增加10倍。杨良金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获全国农村优秀人才一等功荣誉。吴三九男,49岁,汉族,陕西省西安市阎良甜瓜协会会长。吴三九1997年走上村主任岗位,为了让群众走上致富路,通过深入调研,1998年他决定利用自己学得的种植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带领村民种植甜瓜。他“四”顾茅庐请来技术专家,指导村民种瓜。甜瓜成熟后,又拉上甜瓜到西安、太原等地销售,得到了市场认可。1999年,康桥村甜瓜种植面积达400亩,一亩地平均增收5000元到6000元。随着甜瓜种植面积的扩大,为2003年,他牵头成立了阎良甜瓜协会。目前已发展到100多人。他多次外出并向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征集甜瓜优良品种。瓜农种瓜资金困难,他就千方百计组织回良种、塑料薄膜、竹竿、农药等物资,赊销给瓜农。几年来,协会培训瓜农5000多人次,印发资料2万余份,为社员提供品种、栽培技术服务,提供经济援助、销售信息,并组织甜瓜外运,还在河南、山西、河北、江苏等10多个省市建立了甜瓜销售网点。现在康桥村90%以上村民种植甜瓜,以基地形式种植甜瓜的农户达70%以上。带动阎良形成5万亩甜瓜生产基地,年产值超亿元,成为当地支柱产业,阎良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一甜瓜基地”。吴三九已成为当地瓜农和甜瓜协会的主心骨和带头人,先后获得陕西省兴农先锋、西安市十大杰出农产品经纪人等荣誉称号。何彬男,46岁,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任。自2005年任职来,他积极倡导和实践“合作就是生产力”的合作理念,提出了“人才立社、开放办社、合作兴社、发展强社”的工作方针。通过深入调研,他科学谋划了“合作发展”的新思路。联合有关部门成立了市烟花爆竹经营管理办公室和市再生资源协会;2006年建立90家农家农资连锁店,合格率88%;现已建立“满地宝”农资连锁经营网点273个。组织各县供销社牵头组建了农产品协会,培育扶持9个商品基地,发展合作企业25家。去年市社共成立5家专业合作社(协会)。组织指导兴办了广西供销社系统第一家经工商局正式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使合作理念寓教于乐,他策划了两届“满地宝杯”大型文艺和体育活动。为圆柳州水果登陆上海滩的梦想,他赴上海与上海财顺联合达成意向,今年首批金桔脐橙直奔上海。他提出了“人才立社、开放办社、合作兴社、发展强社”的16字工作方针,通过组织全系统基层社主任、农民经纪人培训,并亲自为培训班授课,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在他的带领下,柳州市供销社2006年荣获全区系统综合经营业绩考核特等奖。今年上半年实现综合经营总额26.1亿元,汇总利润263万元,位居全区系统第一。张永利男,32岁,汉族,北京华利丰出口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永利从农校毕业后,投身蔬菜产业,通过建立华利丰蔬菜产销协会、华利丰出口蔬菜合作社,致力于特种蔬菜的种植和出口,以“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平谷区的广大农民发展特种蔬菜,走创汇农业之路。目前,华利丰出口蔬菜合作社已经叫响国内市场。“要做甜豆、荷兰豆生意就找张永利”,张永利的名字在业内已成为特菜产品的代名词。1999年,张永利借款30多万元,筹建永利绿色种植园并成立了华利丰蔬菜产销协会。2005年6月,张永利又在平谷区率先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为了带动更多的农民通过蔬菜发家致富,张永利在北京、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建立了4个蔬菜基地,面积达6000多亩。张永利向农户签订回收合同,承诺最低回收价,并由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对农户进行一条龙指导服务。合作社现有入社股东社员110户,股金50万元,协议社员1200余户,共带动农户3000余户,辐射面积达到5万余亩。合作社拥有北京市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1700余亩,种植品种达30余个。2006年,代销农产品7000余吨,出口6300吨,创汇2800万元;代购农业生产资料总额450万元。合作社成员户均从合作社获得纯收入达3000元。由于合作带动成效突出,张永利被推选为北京市出口菜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青年创业者协会副理事长,并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张自学男,44岁,汉族,河南省许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对于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张自学充满着激情;对于通过合作金融帮助当地农民摆脱贫困、致富奔小康,张自学满怀着“一腔热血”。针对当地农村地区金融生态贫瘠,信贷支农力度不足的情况,张自学结合当地农村的发展实际,总结了一套完整的支农思路,主要通过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理解、掌握信贷政策,用足、用活存贷比例可达75%的规定,多存多贷,加快周转,切实扩充支农资金总额。二是要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业务,并不断加以完善,扩大巩固成果,从根本上解决了部分农户无法提供担保和抵押而出现的贷款难问题。大力推进 “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活动,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信用社增盈,达到政府满意、农民满意和信用社三满意。三是认真开展“一联三送二促进”活动(即联系100家农户,为农户送资金、送科技、送信息和促进农户增收、信用社增效),充分发扬&老农金&的优良传统,深入基层,深入农户,主动上门服务,帮农户选好项目,搞好经营,用好贷款。四是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大对优势农业和农产品的信贷投放,重点支持好蔬菜、花卉、林、果、养殖业和粮、棉、烟等市场、传统农业,同时还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张彦惠男,54岁,汉族,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主任、河北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会长。任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主任10年,他对合作经济情有独钟,潜心研究合作经济理论,著有《关于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一书,对发展中国特色的合作经济提出多方面的独创性见解。目前,河北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含10个市级联合会、142个县(区)级联合会)是全国最健全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筹建全省农民合作社志愿者协会,组建农信担保公司,积极筹办村镇银行和村民信用合作社等。全系统共建起农产品协会225个,共领办、联办种、养、加等专业合作社1850个。他先后深入曲阳县干河铺村、赞皇县三六沟村、院头村、邢台县前南峪村、秦皇岛集发等地进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组建、培育不同类型的典型。真诚结交农民朋友,切实体察农村实际,对农民进行合作知识培训,帮助解决具体问题,认真总结基层经验,受到群众的衷心赞扬。他首倡并举办了以“发展农民合作经济,服务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中国(廊坊)农民合作经济发展论坛”,产生了良好社会影响;多次在河北省政府主办的县(区)长培训班上,就发展农村合作经济进行授课,对创造有利于合作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河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显著效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张砚斌男,34岁,汉族,河南省兰考县南马庄农民生产合作联社理事长。张砚斌同志自2004年起,在温铁军、何慧丽等专家的帮助下,成立了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开始带领全村农民走合作发展之路。在三年多的合作发展历程中,张砚斌先后牵头成立了无公害大米、食用菌、资金互助3个合作社,并成立了合作社文艺队,建立了合作社网站。为了寻求规范化的发展之路,2007年5月,张砚斌又建立了南马庄农民生产合作联社,并被推选为理事长。他多次随兰考县挂职副县长何慧丽到北京等地,推销南马庄大米。积极参与了“国仁城乡互助合作社”“城乡消费合作社”的筹建工作。目前,大米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150万元,有会员310户,耕地3400亩。为了使社员得到更多的利润,在张砚斌的倡导下,合作社投资136万元,建立了日产80吨大米的加工厂,并通过了QS认证,取得了国家和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注册了“南马庄”和“鑫合”商标。为社员每亩水稻增收近100元。2007年,他牵头组建了食用菌协会(后改名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请技术员进村培训,合资建起了菌种厂,目前已发展食用菌大棚151个。为解决社员生产生活困难,他发起组建了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社员75户,入社资金3.5万元。成立两年多来,社员共借用资金90笔近10万元。2007年3月,大米生产者合作社被开封市政府评为“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张淑香女,50岁,汉族,吉林省梨树县夏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日,致富女能手、养殖大户张淑香成立了夏家农民合作社,办社初期,只有6户社员,是从联合购买饲料开始的。现在该合作社已从原来组建初期的6户社员发展到172户,拥有固定资产146万元,平均每年为社会提供各类经济作物1700吨,年出栏猪5270头,鸡12万只,鸭1万只,鹅2万只,产值达348万元,社会每户年纯收益7600元,2004年建饲料厂一个,年生产饲料3000吨,为社员提供服务。夏家农民合作社初建时,只有粗浅的九条规定,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张淑香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带领社员重新规范了合作社章程,成立了社员大会,对合作社的内部经营机制,决策机制,分配机制和运行机制做了明确规定。作为合作社的带头人,张淑香的奉献精神得到了社员的一致肯定。合作社初具规模后,她就带领合作社的骨干力量开始扶持本村最穷的农户,帮助他们贷款发展养猪,赊饲料给他们。通过重点扶持,入社时的困难户已有72%的社员摆脱了困难,生活状况达到当地农民平均水平。张淑香还带领合作社承担修桥、补路责任,成立秧歌队,为建设和谐、文明的新农村做出较大贡献。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先进单位、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先进单位、市县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张淑香也先后获得“中国农村改革新闻人物”“全国双学双比竞赛先进女能手”“吉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荣誉。陈林男,32岁,汉族,浙江省瑞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瑞安农村合作协会会长。在瑞安市工作期间,陈林学以致用,把对合作经济的理论研究有效地延展到实践领域,主持创建全国首家综合性农协——瑞安农村合作协会,领导开展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综合试点工作,创造了有益的经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受到基层农民的欢迎以及高层领导、有关专家学者的肯定,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被誉为“开创了新农村建设的温州模式”。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在瑞安召开现场会总结和推广这一经验。2007年11月,瑞安农村合作协会入围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陈林和其他人逐步廓清了“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条块交融统筹城乡”的具体思路、结构设计和实施路径,实现了制度创新的突破。同时,也丰富和完善了新型合作化理论,提出了“新三农问题之十大关系”,对于“三位一体”综合试点乃至整个三农问题的体制环境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他们还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提出了《合作组织立法建议书》和《农村合作协会立法建议书》,得到了立法部门的关注与重视。他于2006年9月获得第二届三农研究创新奖之特别奖,并于当年被经济观察报推举为“2006年度转型人物”之一。2007年3月,他当选为“2006金融年度人物·金融市长”。陈林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具有高级会计师职称、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曾任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审核委员会委员、金融风险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委员,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理事。和润培男,53岁,普米族,云南省供销合作社主任。2003年,云南省供销合作社是全国最后两个未扭亏的省份之一。内部债务重重、矛盾尖锐,外部服务弱化、形象不佳,这就是现任云南省供销合作社主任和润培到省供销合作社工作时的情况。如何改变局面,走出困境,他和党组一班人作出积极探索和实践,特别在供销合作社全力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方面,从组织到实践都取得了新突破,收到了领导肯定、社会认可、农民欢迎的好效果。4年时间里,他考察了全国10多个省,每年深入基层调研10多次,撰写考察和调研报告30多篇。提出了在云南要以大力发展“两社一会”(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为基础,努力推进“四进村、五个有”实施为目标的思路,用“五个创新”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水平。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发展“两社一会”10300多个,覆盖了云南省80%的行政村,占全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80%,在数量上超过了西部各省。他和党组一班人通过改革创新,结束了云南供销合作社系统连续11年亏损的历史,实现了连续四年利润上升,实力增强,服务功能完善,“三农”工作贡献突出,形象越来越好的局面。创造了结合实际、多元化发展、多层次推进、多功能服务、联合推动、发展迅速的“云南模式”,得到全国总社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金敬生男,54岁,汉族,湖北省十堰市供销合作社主任。自2000年4月任党委书记、主任以来,他确立了“跳出供销、面向市场、开放办社、多业并举、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想事干事干好事,一年干成几件事”的工作理念,7年来共干成137件新事、难事和实事,使供销合作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从2004年开始,致力发展“四千工程” (1000个农村超市,1000个农资放心店,1000个农产品经纪人,1000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最终实现一村四有、一店多用的目标。目前,已累计发展农村超市919个,农资放心店936个,农产品经纪人525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329个,各类专业合作社108个。为下岗职工和农民提供6000多个就业岗位。截至到2006年底,十堰市供销社四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高于全省和全国。去年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15.3亿元,比1999年增加了1倍还多。实现2000年以来连续7年盈利。他和市供销社先后受到省社和市委、市政府的多次表彰。他本人先后荣立三等功5次,市级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4次,省级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勤政廉政模范、优秀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先进个人12次。今年“八一”建军节,被评为湖北省转业退伍军人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湖北省等领导对其事迹和“三干”作风作出重要批示,并号召向其学习。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转发了十堰市供销合作社的经验,湖北省三大新闻媒体于9月4日至14日进行了集中连续报道。湖北省供销合作社也作出了《关于开展向十堰市供销合作社学习活动的决定》。周湘林男,44岁,汉族,重庆市合川区胜达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2002年,他发起组织了生猪专业合作社,社员由当地从事生猪饲养的56人组成,周湘林本人被推选为理事长。为了规范尖山PIC猪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运作,他殚精竭虑、默默奉献,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在社内开展“六统一”、“五上门”服务工作,从饲料供应、疫病防治到市场信息、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把握住了农产品质量的源头。在合作社内积极开展技术服务与培训工作,帮助社内养殖户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困难,解决了很多个人“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架起了农户与政府、农户与市场的桥梁。截至目前,该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达128户,并带动了20户新养殖户加入了养猪行业。2004年,该社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全国示范合作社”称号;2006年,通过农业部食品安全检测中心认定,成为“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2007年,通过农业部食品安全检测中心认定,成为“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 2002年,周湘林被推选为合川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2003年被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重庆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先进生产者”、合川市种养殖能手,2004年7月合川市委授予“十佳农村党员致富状元”,2005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先进个人”,2006年被选为重庆市合川区第十届党代表。赵武民男,48岁,汉族,山东省沾化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任。赵武民作为从事供销社工作二十多年的老兵,经历过供销社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过程中的阵痛和教训,他在对过去供销社发展的专业社进行认真排队、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整合、改造、规范、创新”的发展思路,对原来基础较好、有生命力、符合当地产业特色的古城冬枣、李家棉花、冯家海产品、泊头蔬菜、下河良种棉专业社进行了规范和完善,重新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制定了章程,进一步完善了专业社的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重点在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上做文章,在组织社员联合闯市场,解决农产品卖难、卖贱上下功夫,全方位为社员提供服务,5家专业社每年为农民社员推销各类农产品1.5亿元,为每户社员增收560元。为了进一步推进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解决制约农民社员的资金“瓶颈”,在赵武民同志的领导下,建立起了资金互助社,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开展农村合作金融、资金互助的新路子,实现了多方共赢。面对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新形势,赵武民同志审时度势、不失时机提出了组建行业协会和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思路和决策,并先后组建了棉花、农资行业协会,使供销社成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引领者、组织者。通过领办、引导农民创办等多种形式,围绕当地产业特色,组建起了冬枣、海产品、棉花、蔬菜等各种类型的专业社8家,各类行业协会3家,为社员推销各类农产品1.5亿元,为社员户均增收560元。发展社员股金6000余万元,开展金融合作服务,为合作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赵建光男,38岁,汉族,山西省稷山县小笔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建光是村里的一位非农业户口的农民。他通过建立科普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展芦笋产业,深得农民的拥护和产业同仁的信赖。他还通过开设博客和建立“小笔尖芦笋”网,开展网上营销服务。现在薛村3000多亩土地,有1200亩种植了芦笋,占到全村农作物面积的35%。芦笋每亩平均纯收入2000元左右,比种植玉米、小麦增收10倍。2002年,赵建光提出在薛村种植芦笋的建议,遭到村民反对。为改变村民的观念,赵建光把专家请到村里讲授种笋的相关知识。从2002年秋天育种苗开始到2003年,全村发展了大约20多亩芦笋。为让更多的村民通过种芦笋致富,2003年春天,赵建光成立了节节高农民科普协会。2004年全村发展芦笋60亩,2005年发展到200多亩。2005年12月,他被80.3%的村民选举为第七届村委会主任。2006年每亩芦笋让农民增收3500元,带动了全县农民种植芦笋的高潮和积极性。2007年,他带领农民进京学习合作社知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后,他于当月注册成立了山西省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小笔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赵建光和他的合作社带动下,全村已设有10多个芦笋收购点,每天可以供应市场5吨左右的鲜食芦笋。吸引了山西永济市、闻喜县和山东省的客商前来收购。2007年11月底,赵建光出席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举办的“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成立大会。赵顺法男,52岁,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供销合作总社主任。2003年上任以来,他创造性地推进一项战略、确定一条思路、打造一个工程、推广一种模式“四个一”的理论体系;全力打造农户进社、网络进村、农产品进市,建龙头、建市场、建平台“三进三建”工程,构建现代流通网络,引领合作经济发展。截至2006年底,全系统净资产增值1亿多元,商品购销总额突破105亿元,年均递增近4亿元;实现利税4310万元,年均增长20%。在他的带领下,县级社综合改革全面启动,18个县(市)区“农合联”相继成立,“两个体系、一个中心”的新体制构架初步形成。全系统共规范建设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79个,吸收农民会员4.55万户,带动农户16.4万户,年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5亿元。依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行业协会、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安全统筹农业保险、重要商品信息网等六大服务平台。带动专业社、农民经纪人穿针引线,建设了农副产品收购网点679个,年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11亿元。他积极从事供销合作理论研究,先后发表21篇学术论文,其中8篇被评为优秀调研成果,2篇获省级一等奖,1篇获国家级二等奖。他连续10年被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县级领导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07年被推荐为全国供销社系统先进工作者。市供销社被授予河北省文明单位、全国总社普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四年荣获全省供销社系统综合经济效益一等奖。赵雷男,47岁,汉族,黑龙江省绥化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任。2005年调任绥化市供销社主任后,他提出“发展农合组织提升地位、依托农合组织服务三农、围绕农合组织壮大实力”的工作思路。在他的积极争取下,当地政府赋予供销社组织、指导、协调、管理职能农合组织的职能。他任职绥化市供销社主任的三年,是全系统近10年来主营业务恢复速度最快、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服务质效全面提升的一个时期。目前,全市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707个、农民经纪人23500人,带动农户25万户,累计助农增收26亿元。指导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全力推进“新网工程”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发展县城配送中心20个、乡镇超市150个、村级农家店1350个。指导全系统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47个、特色商品基地200个,年助农增收1.5亿元。指导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推进社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基层供销合作社改组改造率100%,改造面积22万平方米。市县两级直属企业盘活资产1.3亿元,盘活场地286万平方米,清收欠款500多万元,企业改革面达98%。指导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巩固和发展主营业务,2007年实现利润总额350万元。自2002年起,他本人连续5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实绩突出领导干部。2007年,被评为全国供销社系统先进工作者。赵瑞然女,52岁,汉族,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副主任。她从事合作社事业以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她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专业合作社在发展遇到的各种问题,召开座谈会和一些大型会议,在推动黑龙江省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她还参与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调研和专家组的讨论,并在全国仅有的几个省中代表黑龙江省人大起草了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草案,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她善于学习,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先后写出了很多的理论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其中主要有《新形势下供销合作社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十大途径》、《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是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新举措》、《供销合作社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带来的五大机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供销社职能》等文章,还多次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工作会议上发言,在2007年农业部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高峰论坛上做了“增强农民的合作经营意识,推动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的专题演讲,先后有20多个省、近百个市县供销合作社曾到黑龙江省考察学习,赵瑞然都做了专题演讲和交流。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和关注合作社事业的人士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段秀芳女,42岁,白族,云南大理市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会长。段秀芳通过创建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将农民由个体变为群体,让农民真正成为合理价格的受惠者,带动了大理市及周边县2万多农户,给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实惠。从2005年至今,该协会已收购大蒜15000吨,蒜苔1200吨,青笋15000多吨,白菜25000吨,蕃茄150吨,洋花菜1200吨,豌豆1800吨,胡萝卜5000吨,辣子800吨,青包谷1800吨,累计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超过58450多万元。该协会已建立了蔬菜基地3000亩,并在巍山县建立大荚豌生产基地。通过农产品经纪人的销售,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流通,促进了经济发展,真正做到了助农增收增效。通过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广大农了民改变自己的弱势地位,解决市场“卖”难问题。增强农民市场竞争能力。协会对农户收购农产品,采用现金交易,从不打白条,不拖欠货款。如2006年5月间,挖色镇数千亩洋花菜外销难、价格低,仅0.36元/公斤,段秀芳带领协会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组织外销,洋花菜价格上涨至1.45元/公斤。仅此一项,就帮助农民增收800多万元。该协会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来增强农产品开拓市场能力,所服务的农户1500户,7500人,遍及各乡镇,辐射周边县市,将真正无公害绿色产品远销国内及越南、日本、加拿大等地。姜志国男,37岁,汉族,吉林省梨树县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理事长。姜志国从1999年起,开始探索农民合作道路。他通过联购分销、创办榆树台百信农民合作社,积极探索农民资金互助发展的道路,并成立了国内首家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农村资金互助社”。1999年,姜志国开始学习合作社理论,组织农民开始联购分销的合作实践。2003年1月,姜志国重新发起成立梨树县榆树台百信农民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有效缓解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资金需求,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和拥护,并引起社会的关注。200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标志着姜志国等农民自发的农村金融探索得到了决策层的认可。日,中国银监会出台了90号文件,调整放宽农村金融准入门槛,并于日出台了《农村资金互助社暂行管理规定》,为农村资金互助社合法注册提供了法律依据。日,梨树县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经过注册,取得合法身份,正式开业。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吉林省常务副省长田学仁等领导出席剪彩仪式。2007年10月,姜志国受聘辽宁省农村消费联合会任副会长。姜志国通过调研和培训,将“百信模式”引入辽宁,开始了新一轮的农村金融的合作实践。徐仁发男,70岁,汉族,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家指导组成员、密云县农业高级顾问、原北京市人大农村委员会主任。徐仁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学习、研究、实践、推广农业合作经济工作。先后指导成立北京市第一个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退休后又致力于密云县合作事业的推广和发展,是密云合作事业的启蒙者、核心推广者。密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先行一步,是他所作出的贡献。2002年,徐仁发指导顺义区大孙各庄镇成立了北京市第一个规范的合作社——新特新葡萄产销合作社。2004年退休后直接指导了密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试点方案设计、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并参与指导基层干部、农民的宣传发动和业务培训,以及合作社内部制度建设、规范合作社的建设标准等,成为密云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全过程知识供给的第一人。目前,密云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74个,入社农户4.3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40%,占一产农户的60%。2006年11月北京市政府在密云召开现场会,推动了全市合作社的发展。2007年初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印发了密云经验。2006年7月全国人大法工委、农业部到密云进行立法调研,据此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改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徐文科男,43岁,汉族,四川省仁寿县清见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仁寿县新店乡优质清见柑桔协会会长。徐文科引进并培育推广了“清见”晚熟柑桔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先后组建了仁寿县新店乡柑桔(清见)协会、仁寿县清见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广大农民种植柑桔走合作致富之路。1995年,徐文科从日本引进“清见”柑桔晚熟品种,历经8年1000余次反复试验,最终成功破解了种植清见的六大难题。达到了丰产、稳产,延长了鲜果销售期,可以从3月卖到6月,填补了中国柑桔的市场淡季。为了使更多的人能通过种植柑桔致富,2002年,徐文科发起组建了仁寿县新店乡柑桔(清见)协会。吸收会员4760人,设立分会32个。会员分布于眉山、资阳等5市16县82个乡镇。种植“清见”品种的果农达5800余户,面积38000亩,产果2350万公斤,产值4500万元。2006年,协会被纳入“中国加拿大合作培训”项目。 日,在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的指导下,徐文科在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仁寿县清见果业专业合作社”,并成为工合国际在全国的三个试点之一。徐文科立足品牌建设,积极促进“清见”柑桔的产业化,申报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并注册了“九道拐”商标。清见水果连续两年出口东南亚5个国家。留少良男,44岁,汉族,浙江省瑞安市供销合作社主任。2003年8月留少良联合农业局发起创办了全省首家经济实体型的农村合作经济联合社。农联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成员主体,最广泛地吸纳各类为农服务组织加入,推进供销社的开放办社,开展信息、科技、资金、购销、政策五大服务。2005年10月推动由12家涉农服务组织共同组建了畜禽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006年3月联合农村合作银行等单位共同发起组建瑞安农村合作协会,首批吸纳会员单位60家,展开了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试点工作,为供销社体制创新开辟了新的途径。成立农协供销部,申报“瑞农协”集体商标,组织合作社参加温州农博会与省农博会。供销社控股的农信担保公司加入农协信用部,共同组成信用评级委员会,开展农民信用评级与融资服务。联系农协成员单位,开展现场科技咨询与技术指导。推进农协基层试点工作,对基层供销社实行开放重组,并依托基层中心供销社,组织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构成农协基层骨干力量,搭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从而推进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从2002年起,他多次被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与优秀共产党员,并荣获年度瑞安市劳动模范、2004年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爱岗敬业荣誉杯等荣誉称号。郭宝忠男,48岁,汉族,山西省平定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郭宝忠任平定县农村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期间,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经济“主力军”的作用,积极实施“惠农工程”,全力扶持农民脱贫致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带领信贷人员深入农户,为农民送技术、信息,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方面的难题,想方设法扶持农民致富。五年来,他累计组织发放“支农”贷款28.7亿元,扶持 5万户农民脱贫致富。今年以来,他积极组织实施“三千三百惠农工程”,全力做好信贷支农服务。他带领员工以“促进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实现增收”为目标,以“推广小额信用贷款和扶持涉农个体私营、民营企业为平台”,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创新服务手段,较好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全县评定信用镇1个,信用村61个,信用市场4个,信用户43595户,培养规模以上的养殖村120个。2003年以来,在郭宝忠的领导下,平定县农村信用联社连年被市、县授予“模范集体”称号; 郭宝忠本人也获得多项殊荣: 2004年被评为“亚洲管理创新百名杰出人物奖”,2005年被国际名人交流中心评为“2005年世界杰出人士”,同年被平定县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2006年被市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二等功。涂滨根男,57岁,汉族,江西省九江市供销合作社主任。1993年任九江市供销社党组书记时,面临经济包袱、人员包袱沉重、企业债务官司不断等重重困难,他带领市供销社一班人,奋力拼搏,锐意创新,使全市供销系统的各项工作呈现出新的生机和发展势头。他带领供销社实现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在全省实行统一打包还债;第一个在全市规范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第一个在全省系统整合农资网络;第一个在全省创办了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第一个在全省系统免费为农培训,实现了对“三农”的反哺;第一个在全省争取了党委政府五次发文,解决县级供销社机关事业经费;第一个在全省系统建立农资储备制度,得到了市县二级财政的补贴。九江市供销社各项经济指标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连续6年实现盈利,正在走上了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轨道,全市供销社系统实现了从二次创业向脱贫解困再向社会化运作的三次历史性转变。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供销系统的一面旗帜,多次受到全国供销总社等各级领导的表扬。市供销社连续14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在2004年、2005年、2006年持续三年夺得全省供销系统综合考评第一名;同时他本人还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全省供销社系统先进工作者。曹新华男,48岁,汉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副主任。他长期从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的研究和实践,负责全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工作。担任新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和新疆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会长期间,曹新华提出了“拓展组织、完善机构、指导服务、抓好典型、带动全局”的工作思路,制定了“规划指导、典型示范、教育培训、龙头带动”的工作方针;2005年,组织并带领自治区党委政研室、农办等部门赴区内外开展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和《关于加快发展我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组织全系统培训了农民经纪人1960多人,有1700多人取得相关资格证书;2006年,主持编辑出版了《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常识读本》;2007年10月,负责组织起草了“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关于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意见”。到2006年底,区供销社牵头成立了新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棉花协会、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烟花爆竹、食用菌、旅游协会供销系统分会等区级协会;全区10个地州市、44个县供销社牵头组建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联合社);全系统发展各类协会424个,入会农户14.8万户,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274个,入社农户4.56万户,区地县乡四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初步形成。曹新江男,46岁,汉族,河北省涉县井店供销合作社主任、王金庄花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为了帮助农民解决花椒卖难问题,曹新江于1997年毅然辞去了在镇政府的工作,组织农民办起了王金庄花椒专业社并被选举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带头践行合作制原则,实行民主管理,落实二次返利,向椒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开展优质花椒的标准化种植和GAP认证。目前,专业社共吸收社员660户,年推销花椒300万斤,增加农民收入4000多万元,使花椒成为县域主导产业。他上任后,将专业社的业务定格在为椒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服务上。产前,依托井店供销社采购优质化肥、农药等农资商品,低价保本供应农户,并组织农民参加花椒管理知识培训;产中,邀请林果技术专家现场培训果树修剪和科学配药治虫的知识,培养了农民技术人员52名;产后,主要把精力放在花椒的销售上。目前合作社与重庆调味品总厂、王守义十三香、双汇集团和南街村集团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曹新江带领的花椒合作社注重打造品牌促销,将花椒申请注册为“崇香”牌,并印制了精美包装,产品打入了邯郸、石家庄等地超市,以品牌占领市场,促进了销售。开展现代营销。利用财政扶持资金,建立了企业网站,注册了“中国花椒之乡”、“中国花椒网”和“中国小杂粮之乡”三个网络实名,购买了百度滚动排名服务,将产品出口到了日本和美国。康凤立男,39岁,汉族,河南省伊川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2004年6月康凤立正式接手伊川县农村信用合作社,担任该联社理事长职务。康凤立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一种新型的农民组织,对于农民致富、繁荣农村经济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新事物,康凤立一直抱着大力支持的态度,积极通过信贷手段扶持其发展,当地多家专业合作社都从伊川联社得到了贷款扶持。用康凤立的话说:只有专业合作与信用合作相结合,才能激活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2006年末伊川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各项存款突破20亿元大关,余额为200369万元,占全县存款总量42.65亿元的47%,各项存款上升75100万元,占省联社计划27200万元的276%,各项贷款余额为12.46亿元,占全县贷款总量30.79亿元的40.5%,上升4.15亿元,增幅49.9%,实现利润3306万元,占省办计划2470万元的134%。2006年综合评比,伊川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在全省145家县级联社中名列第二,在洛阳市13家县级联社中名列第一。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被评为洛阳市劳动模范,“2005中国农村改革百名优秀人物”,2005年度洛阳市经济人物企业文化大奖,第四届“河南省杰出青年卫士”、“2006年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锋人物”、“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十大典型人物”、“首届河南新农村建设十大名人”、河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先进工作者。2007年5月,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彭友达男,47岁,汉族,浙江省温岭市箬横西瓜合作社社长。被人誉为“西瓜大王”的彭友达身为箬横镇长山村党支部书记,2001年7月牵头创办了西瓜合作社。合作社按照股份合作制方式开展生产、经营、管理和分配,专业为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开展提供瓜苗、技术培训、生产标准、使用商标、市场销售等“八统一”。彭友达带领社员尝试不同纬度反季节种植西瓜,在全国各地找地种瓜,如今合作社在海南、广东、广西、江西、贵州、云南、四川、安徽等省以及缅甸,拥有19个西瓜生产基地,面积达2万多亩。多年来,彭友达一直履行着当初的诺言:要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有些村民家庭经济困难,种西瓜缺少本钱,彭友达就为他们担保,帮他们从生产资料商店赊购生产资料;有些村民连种子也买不起,彭友达不仅免费把种子送到他们家,还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种、如何施肥等。2006年,西瓜合作社社员发展到352人,职工2510人,注册资金50万元,固定资产549万元,注册商标“玉麟”牌,常年可供“玉麟”牌西瓜6万吨。该社生产的“玉麒”牌西瓜,被认定为中国绿色食品,在国内23个省市50多个水果批发市场建立销售网点,连接西瓜种植户近万户。2006年,合作社销售收入2.3亿元,实现盈余3880万元,社员户均收入8万元以上。2005年,彭友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葛志华男,44岁,汉族,江苏省南通市供销合作总社主任。他从事“三农”理论与合作经济研究十余年,先后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WTO与中国当代农民》、《从田园诗到狂想曲》、《为中国“三农”求解》等六部书,共150多万字,发表论文百余篇。先后三次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五个一”工程奖。2006年担任江苏省南通市供销合作社主任以后,他在实践中继续研究合作经济,发表有关供销合作经济的文章若干篇,并带领全系统开展“合作社建设推进年”的活动,按照“完善改造一批、培育发展一批,着力提升一批”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合作社。2007年南通供销社系统新建合作社28家,累计达到了153家,合作社累计实现销售2.86亿元。其中海门市社领办了兴旺无公害生猪生产专业合作社,该社社员达122户,分布在全市有关乡镇及周遍地区,生猪饲养达4万头。如皋市九华绿丰果蔬专业合作社新建成优质葡萄园示范区、反季草莓示范区、日本荷兰豆、毛豆、马铃薯等生产基地近千亩,合作社社员发展到313户,为推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以后,葛志华组织全系统抓好专业合作社的工商登记工作,对已建的合作社进行了认真的梳理,规范提升。他还带领全系统创办专业协会,目前已达35家。其中海门市社成立了农民经纪人协会,带动农户750户。傅晨男,53岁,汉族,广东省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系主任。他长期从事农村合作经济理论、实践以及政策的研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科学的研究方法、求实的工作作风,对合作经济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在合作经济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学术影响。现已出版专著3部,分别为《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研究——一个制度分析方法的阐释和运用》、《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态与制度变迁》、《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他对合作经济的研究还体现在多种期刊杂志上,先后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农业经济问题》、《改革》、《经济学家》等国内重要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社区型农村股份合作制产权制度研究》获2004年首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他还长期从事农村合作经济的政策咨询和实践指导工作,多次承担广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以及基层供销社改革咨询;多次参加广东省农业厅以及基层市县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咨询和指导工作。他还多次参加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以及基层协会发展农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的政策咨询和指导工作,为全省及其他各省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理论指引和政策指导。慕永太男,56岁,汉族,山东省畜牧办公室主任。长期以来,慕永太既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理论研究者,又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实践者。年,慕永太担任莱阳市委书记时,就积极倡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致力于探索与研究,总结出了一些符合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三个一”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即“一个体制、一条路子、一个载体”。一个体制,即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家庭经营与集体经营相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一条路子,即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化的路子;一个载体,即以合作社为实施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民进入市场经济的载体。1996年底,莱阳市发展农民合作社390个,入社农民16.5万户,占全市22万农户的75%。2000年担任山东省畜牧办主任后,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全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完善了全省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先后总结推广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等新型产业化组织模式。近年来,慕永太指导成立了住宅合作社、沼气合作社、供水协会、治安协会、公路养护协会、用工者协会等合作组织。他还主编了《莱阳市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实践与探索》、《莱阳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化的实践和探索》、《合作社理论与实践》等三部著作,撰写论文近30万字。蔡永钦男,40岁,汉族,福建省福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蔡永钦自2003年3月开始担任福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主任,挑起福鼎信合事业的重担。他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善于学习和创新,在员工队伍建设、业务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均有所建树。福鼎市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改革于2005年3月正式启动,2006年10月蔡永钦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在他的领导下,福鼎市农村信用联社已基本形成了理事会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高级管理层在理事会授权范围内进行经营管理,监事会代表社员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理事会、高级管理层的行为进行监督的制衡关系。日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在福建福鼎登陆,强台风给农村信用社带来直接财产损失181万元,形成不良贷款4555万元,造成160户信贷户流失。蔡永钦带领联社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至2006年末,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547万元,仅比年初增加了283万元。“桑美”台风后,该社累放各项贷款48709万元,并提供了多项优惠措施以帮助渔民和各类农户恢复生产,被评为“全市2006年度抗台先进单位”。蔡永钦自2002年开始连续五年被评为“福建省农村信用社先进个人”,同时先后荣获过第二届、第三届“宁德市十佳青年金融工作者”、“宁德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个人”和福鼎市首届“十佳青年企业带头人”等荣誉称号,福鼎市农村信用联社也曾多次被省、市管理部门评为先进集体单位。蔡国富男,32岁,汉族,广东省惠东县四季鲜荔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1999年,蔡国富曾跟着父亲参与惠州四季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管理。他在长期和果农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普通农户荔枝种植效益低微,严重打击了果农的种植信心。作为一名农村青年企业家,蔡国富觉得自己有能力也有责任去帮助种植户走出困境。2003年他带头创建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专业合作社。四年多来,他以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努力,通过建立健全农业生产资料的安全使用制度及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度,进行无偿技术培训,建立生产示范地,提供生产资料、回收合格产品,加工增值,实行二次分配等产业化形式,解决了果农的荔枝生产、产品销售等问题。四年来,合作社社员由成立时的10户增加到2006年的163户, 2007年又有189个种植户填写申请要求加入合作社,辐射带动2万多农户共同致富。荔枝生产基地面积由350多亩扩大到6400多亩,合作成员收入普遍比非成员农户收入高出32%左右。2006年,合作社总营销收入124万元,利润18.8万元。2007年,广东省农业厅在全省推广了“惠东县四季鲜荔枝专业合作社”模式。2006年,他被团中央、农业部评选为“2005年度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 ;2007年,被团省委、农业厅等十六部门评为广东农村青年生产经营杰出标兵、被中国杰出青年农民评选组织委员会确定为第十二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的正式候选人。颜学亮男,53岁,汉族,广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任。自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他长期在农口从事合作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工作。特别是2004年3月到省供销合作社任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以来,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提出了“三个放开”、“三个打破”、“三个转变”、“三个建立”的改革发展新思路,争取到省委、省政府连续三年召开全省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和出台《加快我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的政策支持。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斗和努力拼搏,带领全系统初步扭转了困难重重、萎靡不振的被动局面,开始进入生机勃勃的全新发展阶段,全省供销合作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合作经济形象显著提升。从封闭保守的体系向开放办社的体系转变,广泛吸收社会资金、人才和营销渠道等资源加入供销合作社,改革了70%的社有企业和基层供销社,发展了954家专业合作社,培育了50家连锁经营龙头企业;从传统的买卖方式向现代流通业态转变,初步构建起具有供销合作特色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2006年全系统经营总额630亿元、盈利2.3亿元、净资产30多亿元,比2003年分别增长31%、240%、70%;从消极的无所作为向积极的有为有位转变,全国综合业绩考核排名从2003年的第18名前进到2006年的第8名,提前四年达到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得到全国总社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魏树斌男,42岁,汉族,山西省榆社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魏树斌从一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看到了机遇,把支持专业合作社作为经营的长期战略,并提出“既要帮助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实现规范运作,又要通过金融支持帮助其成长、发展壮大”,通过“帮生、帮长、帮发展”,实现了“惠社、惠企、惠‘三农’”的目标。他制定三年规划、建立合作社信贷档案、层层签订支持合作社责任书、把支持合作社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在“金融服务”中为合作社开辟绿色通道,坚持“利率优惠,手续简便,合作社优先”的贷款原则;针对合作社发展不同阶段,贷款对象的确定依据“宜社则社、宜企则企、宜农则农”的方针;确保贷户提供完整贷款资料后,3日内办结贷款;对各合作社定人、定点、定时上门服务;设立专业合作社服务热线、召开“合作双赢、共谋发展”座谈会,设立合作社联络员。他还聘请专家团为合作社“把脉问诊”,帮其规范管理、健康运作;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合作社,激发农民入社热情;亲自带动员工为合作社寻商机、找市场,当起义务推销员;利用农信社优势帮合作社完善财务核算体系。截至今年10月底,榆社县农信社累计向合作社发放贷款7651万元,占各项贷款42%,余额达3330万元,占新增贷款余额的41%。在榆社县农信社的支持下,该县专业合作社由2006年末的7家发展到105家,吸收社员1083户,带动农户9960户实现增收800万元。提醒您本文地址: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耕耘获得收获的事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