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州有陈氏小架陈氏太极拳小架三路的大师吗?想寻找明师

陈家沟太极古拳苑
国际陈氏(陈伯祥)传统太极文化传媒中心
地址:上海闵行区七莘路146号七星商务楼上传时间:
李树发,男,汉族,1937年出生,河南封邱县人.1967年年至而立时,拜陈家沟陈氏十八世、太极拳宗师陈金鳌为师.研习陈氏小架太极拳及门下器械.博学恩师拳法之精妙,至今已逾四十载.恩师逝世后,与同门师兄弟,尊崇恩师遗训,积极传播陈氏太极拳的文化精髓,育门下弟子悉太极之理,明太极之道.使太极弟子能谦恭虚心受教,积众善以为善之理,数十载不移.其百余弟子,遍布大江南北,老、中、青、少皆有,是一支具有潜力的太极新军,为弘扬陈氏小架太极拳打下了良好基础.
1995年陈氏太极拳传人陈全忠先生成立西安陈氏太极拳研究会,李任秘书长,2006年任副会长.
为了更好弘扬陈氏太极拳,将高妙拳艺传于后人,也为纪念缅怀恩师,于2006年5月在众师兄弟共同努力下成立西安陈金鳌太极拳学会,李任副会长至今.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切换城市]
[10-14]陈氏小架太极拳的基础功夫
&&&&&& 小架拳的基础功夫&&&&&&&&小架拳锻炼之初始,乃是要以动为主,动中求静。而且,内家神意等高深法则,也是在动中体会。如果一味花费时日于单纯追求“松“和“静“,那么,所得之松,乃是软;所得静,乃顽空。只是养生之道,如此,是与内家武学背道而驰,则离道日远也。 所以大家明白,小架拳没有站桩之说。有的也是初学者3个月的无极桩。拳即使桩,而且是活桩。要在拳架下功夫的道理,就在这。架子错误就相当于挫自己的骨头。骨头受挫一定痛苦。把动作对了就可以,一定要有明白的老师指导。不能自己瞎练。练习太极拳 一定要明明白白,头肩肘手胯膝脚各有各的位置和规矩,头肩肘手胯膝脚一定必须规规矩矩练习,小架拳为什么叫规矩拳。刚刚学习看做动作才是真的,一看就明白,一摸就知道,摸老师的练习状态,让老师调调自己的身法。文字内容可以介绍给你,但是不能解释给你听因为没有看到你的状态,可能产生错误理解,面对面的演示还需要认真揣摩。太极拳的资料很多,千万不要望文生义,练习是关键,正确的感觉才是收获。很多东西是架子好了以后的事,架子没好,求内涵不可能求到。什么事对对和错,不能劲力顺达的状态都是错,劲力顺达的状态就是正确的桩功。先有型而后成体,这就像的轮子,钢圈是关键,先必须有好的钢圈,再必须有好的外胎,内胎才有用。否则内胎再好都是假的。轮子没有用。钢圈就是架子就像人的骨架。外胎就是筋皮。内胎就是内气。&&&&&& 我们小架的股骨头所放的位置是最佳位置,运动半径 最大化。运动半径最大化 ,这问题很多人不知道的。这就是小架的后裆,所处的空间位置 髋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 ,关节囊 ,处于自然的对称等涨 放松状态 很重要。从一个半圆到另一个半圆,组成一个太极,一个半圆的切线。就是小架的运动轨迹,这个切线就是阴阳鱼的分界线。整个圆组成对拉拔长,阴阳对称,阴阳转换。是太极拳背丝扣练法的初级功夫,是&后天背丝扣“,即以两臂运转带动太极本体运转(丹田先天一气。)。高层功夫应是以太极本体(丹田先天一气)运转,带动肢体运转。需要有一定内功方可,在内不在外。外在也就是动作越明显,说明他内在动得很少,内在一动,外面是看不出来的。这就是行家和泛家的区别,外在表现越多。说明他的功夫,越不怎样。也就是还没达到太极拳的高级境界,为什么陈伯祥老师的拳。初级和中级的人,看不懂的原因所在。更不用谈他的小寸劲和搭手就飞的功夫。&&&&&&&&&&小架讲的“泛臀”,是自然松的特定位置。“泛臀”不是敛臀也不是撅臀,更不是翘屁股。字面上解释,敛:收敛,聚集。泛:漂浮,透出。被动松是四肢和躯干不能放到特定位置的一种强迫的放松,实际上是不松。泛臀是人体的先天解剖位置,人体解剖的可以用身体语言说明白。 &&&&&&&&小架拳入门的八个字,开合呼吸,阴阳转换。说说呼吸,“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遍身躯不少滞”打开内功的钥匙就必须掌握“逆腹式呼吸法”。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自然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逆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为变容呼吸。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横隔肌随之收缩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横隔肌上升还原,使腹腔容积变大。与之对称的是顺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作等容呼吸。 逆腹式呼吸法在呼吸时改变腹腔容积,而使腹腔改变的内容物又不是吸人或呼出的空气,而是另外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内气”。所以,逆腹式呼吸法在名称上是一种呼吸空气的“方式”,实质上则是内气的“呼吸”(升降、鼓荡)。逆腹式呼吸法,不是说说就能学会的,必须经过长期练习,才能运用自如。&&&&&&&& 任何太极的云手都是不一样的,有的走圆,有的走圈。但都要动到内里的东西,小架从画方到画圆,在到平面,立体。裆胯带腰的转动;不是练前面,而是练后背,在裆里转圈。这样缠丝劲才能练出来,这就是小架拳的初级云手。很难练啊,这些若不懂,就莫谈小架拳的功夫。有的练太极拳十来年了,整天辛苦地盘架子,竟然毫无功力可言。你只需几句话的点化,把窗户纸捅破,就可以让他功夫猛进。&&&&&& 小架拳只有裆做到了松,合,活,才能去走后弧。像陈伯祥老师这支,他们的后弧,你是看不出来。你只看到合裆,因为重心是4,6分,只走一分。而且后弧是从裆里面走的,外表看不出来。所以他们不会调屁股,他们比较注重内在,只要内在一样。外表大同小异,对初学者,很难体会这个后弧。小架腰裆胯放不到先天位置 ,是练不出内丹的。 太极每天都在改变自己,在对与错的改变。因为大多数人不知道对与错,对, 仅凭感觉是不行的。裆胯内换后弧线,丹田人人有,不松不柔难以转&&。外形很重要,型不对,经络就不通。经常听到有的老师说,上下没相随,动作不到位。但你仔细看一下他打的拳,就像他说的一样,动作不到位,也就是形不到。对人体结构的了解有误,有其内 必有其外,是内在的结构合理 随顺,才有外在的形 。就知道四肢在什么情况下去合,最后心与身合。否则是凭空想象,就像一听到裆走后弧,就在那摆胯走屁股。而不知道后弧是在里面走,也叫内弧。当你看到,打小架拳的老师。练了几十年,还在那荡着屁股走后弧线,还是处在自己认为是对的小架。所以明师很重要,没有明师。以后你出师,也成不了明师。小架拳最核心的秘密就是一个“合”。无合,发不了小寸劲。合不住,什么都没有。单合容易,双合更难。 &&&&&& 当你为了“气贴脊背”或“裆走后弧”或“两膊相系”,问过很多老师而不得其解,;你翻经寻典而找不到有实质性的指导内容,你求教于某大师,他语焉不详地给你说了一大堆让你似懂非懂的东东。这些会引起你太极拳本质变化东西,看着很高深神秘,其实只需5分钟的时间,一讲你就能练到身上的东西,很多人就是不理解。说归说。主要还是得下功夫去练。老老实实去练,功夫是自己找上门来的,而不是自己去寻找功夫. 已经喝惯假茅台的,你给他真茅台酒,他也要说是假的,甚至要糟蹋贬低一番。有些人即便是买到假茅台,总认为自己的就是真的。真茅台,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太极拳,亦复如是。陈氏小架更是如此。真经不轻外传,但看有缘似无缘。&&&& 随便乱侃,一笑而过,学习之中,兄台斧正,以求进步![ 此帖被尘与土在 19:05重新编辑 ]
拳法万千,加一分不多,减一分不少,我只取精华练之;陈氏小架,精华极品,赵堡太极,系出道家。凡有所学,皆成功夫。诚交天下武友,传授传统太极拳——陈氏小架及赵堡太极拳。qq,电话
功夫架来练了3个月,现在才明白。去年去陈沟发现陈立州老师的裆怎么走得这么好看,我问他们这个要练好,要多久。他们说2年,我觉得不可能。1年来一直学不来,陈伯祥老师说,后弧走完重心前6后4,力量后6,前4.一直到现在才明白。没人教确实终身悟不出来,而且老师打得很快。你无从去悟,当老师把如何合,合劲怎么打教给你时。这时你就要万分的认真,这就是真东西。小架拳没有教合劲,不管是谁教的,都是表演架。也就是太极操。学者切记,切记。[ 此帖被尘与土在 20:20重新编辑 ]
拳法万千,加一分不多,减一分不少,我只取精华练之;陈氏小架,精华极品,赵堡太极,系出道家。凡有所学,皆成功夫。诚交天下武友,传授传统太极拳——陈氏小架及赵堡太极拳。qq,电话
尘与土老师教的是真东西,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裆劲。
英雄是要征服别人;坏蛋是要征服自己;
这个真不错,有空得去练练啊
回 1楼(尘与土) 的帖子
跟我老师说的一样,裆胯转动,裆走圈最难练,筋放长。,明白了一个道理后,还要勤奋练习。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同步到:QQ帐号未绑定,&QQ空间
新浪微博未绑定,&新浪微博 QQ微博未绑定,&腾讯微博
30万奖品、奖金正在派送,即刻进入!
工序很简单,自己在家就能DIY出来哟~
就在忠仑公园,它们花期很短,别错过了!
还没有账号?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关注小鱼微信帐号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亦师亦友教拳好—记杨氏太极拳明师陈雄
查看: 3442|
评论: 0|原作者: 施小良
摘要: (陈雄与林墨根老师)(陈雄与松绪金老师)(陈雄与北京杨式太极拳协会会长钱锋先生)(陈雄与1989年全国推手赛冠军谷平海先生)(陈雄与全国推手锦标赛“五连冠”傅能斌先生)(陈雄与美国武者)
陈雄先生出生于1 ...
(陈雄与林墨根老师)(陈雄与松绪金老师)(陈雄与北京杨式太极拳协会会长钱锋先生)(陈雄与1989年全国推手赛冠军谷平海先生)(陈雄与全国推手锦标赛“五连冠”傅能斌先生)(陈雄与美国武者)&& & & &陈雄先生出生于1953年,原在广西钦州市人民广播电台负责技术工作,去年退休了。他以前除了钻研“眼看千里”、“耳听八方”的广播电视技术,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痴迷研练太极拳技艺,陈雄不是名声名气的名师,而是明白拳理拳法的明师。所谓“明师”,本身就是熟悉太极拳养生和技击之道的人,明拳理,晓法则,知规矩,掌握变化之道,懂功夫的练习与运用。能纯熟地运用所知所会及所习的拳术功夫,口谈能解答阐发与人较技时胜负的机势要妙,能阐释太极拳中的训练、、运用的问题和涉及到的疑点难点。深入浅出,简单通俗易懂,只有拳道学术的阐发,没有门户之见。给学生解惑释疑,使弟子习艺有成。故明师具备拳术理、法、术、功、形、意、体、用的修练与运用能力。1986年至今,先后得到林墨根(在1986年拜师入门)、松绪金等三位老师的悉心传授,系统学练杨氏太极拳115式架、杨氏太极长拳124式架、杨氏太极拳108式小快架、刀剑套路、功法、推手、接手、散手。1989年,林墨根先生收陈雄为授业弟子,成为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 & & 1996年1月被四川省推太极拳推手研究会聘为副会长。1999年在河北省永年县第六届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比赛会上荣获三等奖。2003年经过考核取得中国武术六段证书、证章。2011年,陈雄老师作为优秀太极拳人物之一收录在人民体育出版社发行的《中国太极拳大百科》书中。2012年,钦州天行健太极拳俱乐部、钦州太极拳发展促进会聘陈雄老师为教学导师。& & & 2000年以来有68篇介绍太极拳练法的文章在《太极》杂志、《武林》杂志、《中华武术》杂志、《少林与太极》杂志、《武当》杂志、《武魂》杂志上发表。其中有《杨式太极拳“起势”练法》、《谨防膝关节损伤十一要》、《体悟太极拳六松》、《太极拳的十三种松胯状态》、《太极拳桩功》、《传统太极步的练法与要领》、《浅谈杨式太极拳技击快架》、《太极拳的对拉弓劲与八面支撑》、《杨式太极拳115式大架的肩、腰、胯练习要点》、《杨式太极拳架的学练阶段》、《林墨根老师谈练习杨式太极拳》、《咏春拳与太极拳的异与同》、《浅谈练习太极拳的出汗问题》、《浅识练拳后的酸痛和疲累》、《会练法还要晓其作用》、《在拳架中找松沉》、《太极拳功效和追求练拳层次的关系》、《杨式太极拳基本功》、《多元文化养育的太极拳》等文章转载于互联网上多个太极拳网站。& & & 陈雄先生出于弘扬国粹,公开了不少太极拳练法,在互联网上传了几十个太极拳教学视频,受到了太极拳爱好者们的好评。北京的体育记者张建说:“看了您的视频,感觉非常好,希望以后在太极拳栏目上能得到您的支持。我觉得这是正宗的东西,而且还是真传,您讲拳和演示都很明白,让人感到功夫的深遂,说出一个道理来,才好引导学生得其门而入,我相信您的学生能学到真的东西,从您的身上都表现了出来,有好味道的感觉。”广西的周兴说:“我看了你写的松到涌泉的说法,感觉很好啊!我原来站过浑圆桩的,当初主要是养生的目的,后面发觉下不来,然后有人告诉我守会阴,结果下来了,这次看了陈师傅的文章资料,松到涌泉,试了一下,真好啊!原来下不来的时候,撑着难受,守会阴下来了,发现力到不了指尖,感觉劲力出不来。欢迎您到南宁来指导。”Q名“深秋的愚 &”说:“拜读了您的文章,看了您的教学视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增长了对太极拳更深层次的一些了解,可以说是获益匪浅。在您的文章里学到很多拳理,真的非常感谢。我们以前走的太极步很伤膝盖,现在照您教的方法走,很有收获。谢谢您的教学文章和视频给广大的太极拳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太极拳精髓修炼太极内涵课堂,为弘扬中华国粹做出的巨大贡献将永远载入中华武术史册。”“Q名“无极”说:“我是一名太极初学者,在网上看了您讲授的‘太极拳腰胯带动四肢’有点感觉,如获至宝,万分感谢您。我反复看了你的讲授视频“太极拳的腰胯带动四肢”感觉很是受益。没看一遍都有收获。再次感谢您。虽然您的广西话不太给力,我还要反复看,直到找到松胯的真感觉。” Q名“行走的鱼”说:“陈老师,您的胯功太好了。我今天感受到了。完全就是太极拳不同招式里对胯的要求。以前只知道要求,但不知怎样做到。现在自然而然就做饭了。我才刚刚学了一点点就感觉质的飞跃。用个招式说明,比如搂膝拗步。开胯带动前手搂膝,松腰塌胯把后手送出。手的动作完全是用胯给带动的。感觉很爽。以前顾这头顾不了那头,现在能自然的做出来。真传一句话啊!腰胯做对了,手脚自然就对了。不是我的悟性好,是做了胯功,自然就那样定型了。陈老师的功法好。我现在经过反复的体会练习,和有针对的锻炼,完全克服了膝盖痛的问题。现在如果锻炼量大了,只会觉的大腿酸痛,但很舒服。膝盖很轻松。老师的腰腿基本功给我很大的帮助,谢谢老师!” Q名“心意-茶道 ”说:“我今天在网上看到您的视频,觉得是在网上公开的,讲的最好的老师。特别是您讲的,落胯,收跨,松胯等讲的很详细。使人一看就懂,毫不保守。这些东西一般老师是不会公开讲的,十分感谢老师在优酷网讲的东西,许多谜团解开了。现在正在看您的摸墙听劲的视频。您真是得到真传的明师。以前这些东西从来没被人详细的讲过,导致大家都是练的太极操。”& & & 二十几年的技艺交流中,与许多内外家拳师、武术爱好者结为好友。陈雄先生的恩师林墨根先生说:“击倒对方不为强,让过别人方为高,这是杨氏太极功夫的技艺追求,也是武德的表现。技击是太极拳的精华,亦是重要内容,但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练拳者的身心健康。只要重武德,行善事,功夫才会提高。没有高尚的武德,就练不出上乘的太极功夫。” 对于前来挑衅的人,总是能避则避,不能避的,点到为止,从不与人争高低,从不斗狠见输赢。以拳会友,又以探究太极拳内涵求和谐,师承太极名家李经悟的谷平海(秦皇岛武协副主席、1989年全国推手赛冠军)与陈雄交流拳艺后说:“我俩相识是个太极圆”。师承太极名家陈正雷的傅能斌(现任广西陈氏中心总教练,河南陈家沟太极拳馆高级教练,全国锦标赛太极推手“五连冠”、国际推手“四连冠”获得者)亦对陈雄的拳艺与武德给予好评。& & & 陈雄先生的推手、散手太极功夫和武德人品,吸引了不少区内外的太极拳爱好者前来拜师学艺。其中有来自广西、广东、辽宁、福建、山东、四川、江苏、湖北、湖南、内蒙古、重庆、黑龙江、云南、海南、安徽、甘肃、河南、陕西、北京、浙江、吉林、河北、江西等地。在1989年至今,教了五百余位学生,收了八十几位徒弟。陈雄先生对学生、徒弟教拳负责,讲究科学传授,一不保守,二不迷信。他对师徒关系的处理是亦师亦友,学拳的时候是师徒,尊师重道;学拳之外是朋友,平等相处。这样使学生、徒弟感受到宽松的学拳环境,真挚的感情和友谊与日俱增,受到了林墨根老师和松绪金老师的好评。教拳中拳理与拳法结合,言传身教和视频讲解、文字辅教资料结合,电脑网络上解惑传道,拳架中体与用结合,推手、散手对练中养生与技击结合。当地和外地的许多太极拳爱好者都说:跟陈雄师傅学拳,不仅可学到健身防身修身之法,而且可以领悟到拳中所蕴涵的厚重文化和深邃哲理,还感受到他身上有一股执著于中华优秀文化和太极精神的热流。& & & 为了弘扬国粹,共同提高太极拳技艺,陈雄老师在网QQ ()和手机()期待真诚友好的交流修炼体悟与教学经验。&附录连接文章的有关资料:& & & 林墨根,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师,师承李雅轩。国家武术段位八段。身兼四川武协荣誉委员,四川太极拳推手研究会会长,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副理事长,四川武术馆太极拳推手总教练等职,入门弟子数百人。& & & 松绪金,幼年好武,十二岁在兴武国术研究社,从骆兴武老师习少林拳术;从杨氏太极拳第二代嫡传杨健侯之弟子金锡武老师(一八八一~一九六三,满族)习“老架”杨氏太极拳、械、散手、内功;从杨氏太极拳第三代嫡传杨澄甫之弟子崔毅士老师(一八九二~一九七0)习杨澄甫“大架”太极拳、械、推手;从杨氏太极拳第三代嫡传杨少侯之弟子吴图南老师(蒙族,乌拉布,一八八四~一九八九)习杨式太极拳“小架”
上一篇:下一篇:
扫描二维码关注太极网微信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太极网微信号:cntaijiwang 关注太极网公共平台,及时了解太极拳界新闻,太极拳赛事,太极拳理论成果。欢迎投稿,免费宣传!
123456789101112
123456789101112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