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币里乒乓球小游戏游戏怎么玩

  【世界上最冷的酒店:夏天连空调都不用,住一晚要6000!】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世界各地出现了各种各具特色的酒店,瑞典北部尤卡思耶尔维小镇,这里距离北极圈以北大约200公里,这里有座酒店的制作全部用的冰块,住一晚要6000元。[二哈][二哈]#旅行新势力# via@MUZI看世界de旅行频道 MUZI看世界de旅行频道的秒拍视频原标题:美国对华160亿商品开征重税,但这个重要细节却被忽视! 从今天中午12点起,美国正式开始对中国总计160亿美元的产品加征25%的关税。 由于美国早在上月就已宣布这一计划,今天的开征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意外。 但是,这160亿关税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很重要细节,很多人却不知道…… 这个重要细节,甚至连美国媒体都没有报道过。可作为中国人,耿直哥认为有必要让大家知道这件事,以便我们能对贸易战有一些更清醒认识。 原来,在这一轮针对16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的关税生效前,美国政府曾经在7月24日和25日两天召开过听证会,说是想听听美国企业的意见。 可问题是,直到几天前的8月13日,美国政府才发布了这次听证会的全程记录。结果美国媒体也就没再去关注当时这个听证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咱们中国人就更无从得知了。 不过,在今天这160亿中国产品的关税生效之际,耿直哥倒是详细地查阅了一番当时的听证会记录,特别是会上[82名]不同行业和企业代表的发言。 而经过详细统计,我发现这82名代表中竟有多达[76人]明确表达了对美国政府加征关税的反对意见! 比如在7月24号这第一天的听证会上,反对关税的声音就已经几乎一边倒了。当天参会的61个行业和企业代表中,有55个对美国政府要对16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25%关税的做法表达了反对,只有6个企业表示支持。 从这55个代表的陈述来看,他们虽然对特朗普希望改善中美贸易关系的初衷表示理解,甚至一些人也认为中国在贸易上存在“不公平”的行为,他们却并不同意用关税来解决两国的贸易矛盾。 其中,有的人是完全认为对中国挥舞关税大棒是错误的;也有的人则恳请政府把与他们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中国商品剔除在关税清单外。 ▲图为出席24号听证会的61名企业行业代表中的前22人,他们中只有1人支持加关税 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直接: 1、 中国在他们产品供应链中的角色无法替代,而且中国人的技术很优秀,其他地方比不了; 2、 更换供应链会显著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最终损害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3、还有的企业明确表示中国在其产品的供应链中只是附加很少的价值,钱都是被美国企业赚走的,所以加关税等于是在对美国企业征税。 具体来说,一位美国印第安纳州割草机生产企业的代表就表示,目前除了中国他们找不到其他能给他们的产品提供重要零部件的生产地,而且在美国开厂子也根本不现实,不仅会非常耗时,也会对现有供应链造成严重的扰乱。 来自美国电子烟生产企业的代表也表示,除了中国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可以满足他们安全标准的生产地。 而多家参会的半导体生产企业还表示,他们只是在中国进行包装,产品的主要生产环节都在美国,也不涉及知识产权转让,所以对中国征税等于其实是在给这些美国企业加税,损害美国企业的利益,甚至反而会让中国企业“后来居上”,占据美国企业原本拥有优势的国际市场。 至于那6个支持加关税的代表,则以美国本土的钢铁企业和钢铁协会为主,还有本土的太阳能产品的生产企业。他们反对的理由也都十分相似,即认为中国的产品冲击了他们的利益,令他们的产品特别是在价格上失去了竞争力,所以得加关税。 而在7月25号,也就是听证会第二天,参会的21名企业或行业机构的代表更是“无一例外”地都在反对美国政府对这16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征关税。其中美国化工行业的反对声音最为强烈,因为他们很多产品都非常依赖从中国进口的初级化工产品,比如“含氟聚合物”。 比如,下图中这位名叫Ed Brzytwa的美国化工理事会(American Chemistry Council)的代表,就在要求美国政府把关税清单中所有的化学和塑料商品统统剔除。 另外,在这两天的听证会中,耿直哥还发现一个颇为有趣的细节,就是所有这76个反对加关税的行业企业代表,在表达他们的意见前,都会先重点强调一番自己是美国的“爱国企业”,并会列出各种数据,以证明他们的企业或行业为美国的就业、经济发展和创新所做出的贡献。 他们这么说,自然也是为了提醒美国政府不要做那种“杀敌800,自损1000”的事情。 可悲哀的是,今天美国政府仍然“一意孤行”地生效了这份针对160亿中国产品的关税清单,无视了这些代表出于对美国的一片“赤子之心”而发出的反对声音。 而且耿直哥还发现,那些被这76名代表多次提及的“无可替代的”、“对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影响都很大”的中国产品,还是出现在了美国政府最终发布的关税清单中:除了前面提到的“含氟聚合物”(fluoropolymer),还有电动自行车等…… 看来,在贸易战的问题上,这美国政府显然是不把民意当回事的。 这也令很多美国企业十分焦虑。因为就在此时此刻,美国政府还在紧锣密鼓地召开着另一场涉及贸易战的听证会,这次主题是要对高达20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征收关税…… 从目前美国主流媒体反馈的情况来看,这次参会的企业比上一次多出许多,且反对声音也更加强烈——以至于主持听证会的美国贸易代表处不得不加倍延长听证会的时间。 更有媒体报道说这次2000亿的听证会也变成了一场对中国产品的“赞美大会”…… 可鉴于美国政府之前的表现,今天这些企业沸腾的民意能否最终被美国政府采纳,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最后,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国的行业和企业代表在反对美国政府对中国产品加关税时,对中国商品和技术给予的高度肯定与赞扬,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这些称赞固然可以提升我们民族自信;但更重要的是,这说明只有牢牢掌握现代工业技术,才能真正抵御国际贸易中的种种风险与挑战。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一碗面要80元,出租车漫天要价,安检排队太长差点误机…你在机场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首届金跑道奖·国内机场口碑评选”正在进行!【点击投票】为机场打分,你说了算! 【相关阅读】 美国对华160亿商品开征重税 这个重要细节却被忽视 中国在WTO起诉美国对160亿美元中国产品的征税措施 商务部:中美就经贸问题举行副部级磋商 “加征关税将加重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负担”(国际视点) 核心阅读 8月2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举行的拟针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的听证会继续进行,反对加征关税的声音越来越多。包括中资在美投资企业、行业协会、法律人士等多位中国业界代表积极参加听证会,会上坚决反对美对我产品加征关税,阐述美国向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对各自的影响,要求美方将本行业或本企业产品排除在征税清单之外,以维护健康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 “维护健康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符合双方利益” “关税负担最终将由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承担,尤其是那些缺乏现成渠道或没有能力消费新鲜柑橘类水果的消费者,例如学校和老年生活中心”。代表丰岛控股的律师安德鲁·肖耶在发言中表示。 丰岛控股是一家位于浙江的民营企业,主要从事食品和农产品生产,其生产的罐装蜜橘被列入此次301调查拟征税清单上。公司聘请了专业的美国律师团队,参加此次听证会。 安德鲁·肖耶表示,中国产罐装蜜橘在美国市场上不可替代。2017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超过16万吨罐装蜜橘,总价值在 【双汇回应网传疫情为真实情况 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不大】对于网传郑州双汇因非洲猪瘟被划定疫点并实施封锁的消息,双汇集团工作人员回应称,上述消息内容属实,郑州双汇已按照市政府规定对疫区实行封锁,厂内相关订单生产也已转移到其他厂区,对公司生产经营未形成明显影响。(证券时报)原标题:澳洲总理突然下台,新上台的昨天才捅了我们一刀! 就在刚才,一直对华很不友好的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终于下台了,可接替他的人却同样不令人放心…。 昨天,耿直哥曾撰文给大家讲述了澳大利亚政坛这两天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该国的(前)总理特恩布尔,因为在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决策引起了同僚们的不满,结果遭到了其他部长的背叛和对他总理宝座的挑战。 虽然他于3天前勉强在他所属的“澳大利亚自由党”的一次党内投票中守住了自己的总理职位,但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他的13名内阁成员却先后辞职对他表示抗议。 于是,就在今天上午,自由党再次对特恩布尔能否继续担任总理发起了投票,最终特恩布尔被他的代理内政部长斯科特·莫里森所取代,后者也从此成为了澳大利亚历史上的第30任总理,以及过去11年里的第6位总理。 而此前一度被看好将取代特恩布尔的前内政部长皮特·达顿,则以5票的差距输给了莫里森。 至此,这个在过去3年里把澳大利亚对华关系搞得一团乱,让澳大利亚恐华和排华的情绪空前高涨的政客,终于下台了。 不过,接替他的这个莫里森却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因为,昨天他才刚刚给了中国“当头一棒”:禁止已经在澳大利亚发展15年的中国企业华为,参与该国5G网络的建设。 华为方面则对澳大利亚官方的这一决定感到“很失望”,斥责说这一决定是出于“政治原因”的,并严重违背了公平竞争和非歧视的自由贸易原则。 一些澳大利亚媒体也担心此举会进一步损害原本就紧张的中澳关系。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此前莫里森在担任澳大利亚财政部长时,也曾以“国家安全”为名义在2016年拒绝了中国企业竞购澳洲电网(Ausgrid)公司的股权。 但他也曾在几年前表示很看重中澳的经贸关系,因为这对澳大利亚的发展很有好处。 所以,这中澳关系的前景,恐怕还将持续不明朗。只能等明年澳大利亚大选结束后,才能有个清楚的答案了。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何飞 中国经济有望在消费为主较为均衡的经济结构转型中取得更大突破,当然,这一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挑战,需要攻克不少深层次难题,应该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 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有待进一步观察 2018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体保持平稳,占GDP比重略有下滑,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不及预期,制约了居民的消费能力。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6%,未能跑赢6.8%的GDP增速。同时,作为消费升级的主力军,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8%,这一增速并不有利于城镇居民的消费升级。事实上,上半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2个百分点,比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低1.3个百分点。 二是上半年全国房价再次出现上涨,在住房消费承压情况下,居民的其他消费自然有所下降。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在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环比涨幅超1%的达到一半以上。按照目前的统计口径,社零总额中不包含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消费支出,但前者又是居民实实在在的开支,并且这一开支占居民总开支的比重还不小。因此,随着房价再次出现上涨,居民分配给非住房消费的支出便会下降,社零总额增速也就受到影响。进一步来看,上半年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升温明显,房价上涨显著,这也制约了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升级,影响了社零总额的增长。 三是在服务型消费比重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当前口径下的社零总额不能完全代表消费的实际情况。目前除了部分服务消费外(比如餐饮),其他很多服务消费尚未统计在社零口径内。在此意义上,社零总额占GDP比重的轻微下滑,并不意味着消费不振。事实上,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5%,创下历史新高。 如果以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否超过50%,来判断消费是否成为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的话,那么,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之后,消费就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2012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首次超过了投资的贡献率。当然,在2015年之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63.3%,超过了60%。 判断消费能否成为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不能只看短期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应当将其放在更长时间周期内考量。至少从目前来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还要继续观察。 进一步回看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的变化,可以发现,一方面,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过半,达到56.2%,高于投资和净出口的年均贡献率。另一方面,不同年份的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波动较大。比如,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66.4%、64.6%,2014年和2017年则分别为51.2%、58.8%。这说明,从总体情况看,消费的确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但这一驱动力还不够稳定。这种不稳定性,既与消费的自身结构有关,也与投资和净出口的变化有关。 从前几年数据看,在投资整体趋缓的情况下,当出口状况一般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往往较高(比如,2016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8%,消费达到64.6%);当出口状况较好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有所下降(比如,2017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9%,消费则为58.8%,较2016年有明显下滑)。显然,在今年上半年净出口贡献不佳的情况下,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创出新高也在情理之中,但据此得出当前消费状况优异的结论则为时过早。 可以预计,未来,如果出口状况无法得到改善,那么在经济增长达到全年预期的情况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会继续保持高位。当然,经济增长能否保持在合理区间内运行,取决于消费能否做出足够贡献,由此,扩大内需成为接下来的政策着力点。 二、“消费升级”和90后消费 我们在谈论消费升级时,应当较全面地理解消费升级的内涵。消费升级包含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指由生存类消费向发展类消费转变。从指标变化上看,表现为包括服饰、家用品、食品等在内的商品消费的比重下降,包括交通通信、保健医疗、教育、娱乐、旅游等在内的服务消费的比重上升。另一层意思是指同类消费的品质升级。比如,汽车消费由传统类型向新能源类型转变,交通消费由公共汽车服务向专车服务升级,等等。 目前来看,中国逐渐呈现出的消费升级态势,在这两方面都有所表现,一方面,近年来服务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逐步提升,比如,2017年中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上升至41.4%;另一方面,汽车等生活耐用品消费开始向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比如,受新能源汽车补贴等政策推动,近两年来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屡创新高。 当然,在消费升级趋势显现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应当看到在此轮消费升级背后,政策推动因素发挥了较大作用,而消费升级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则仍处在培育阶段。未来,在优惠政策取消情况下,我国的消费升级态势能否继续向好发展,还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在看待近期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时,我们应更加理性,既要看到形态的好,也要看到背后的忧。 应该说,90后是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的生力军,是目前最具消费潜力的一代人,尤其正成为体验新消费业态的主力人群。一方面,90后步入社会时间不长,自身财富累积还不多,消费能力决定了其消费总额有限,还不足以成为消费主力军。比如,阿里大数据调查显示,在上海的高消费群体中,90后的贡献仍低于80后。另一方面,90后消费者的消费潜力巨大,在网络消费、高科技消费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成为新消费业态发展中最先吃螃蟹的人。 尤其在金融科技驱动下,消费的模式、场景、资金等都在发生积极变化。在消费模式方面,依托金融科技技术,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定制化、体验式消费层出不穷。比如,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新零售模式,通过自主扫码支付代替人工收银,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在消费场景方面,金融科技推动线上线下场景融合,“线下体验、线上下单”渐成主流。在消费资金方面,金融科技支撑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业态(当前已形成银行系、电商系、分期平台、消费金融公司等不同模式),为消费资金来源提供了更多渠道。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90后应该说是拿着ipad出生的,其消费习惯与互联网早已深度融合,概括而言,其消费习惯主要有四大特征,即消费自主化、消费个性化、消费移动化、消费分享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90后几乎时时刻刻都在消费,能够把消费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消费新体验实时分享至朋友圈,并愿意为自己心仪的消费产品及服务“打call”,毫不吝啬地为“idol品牌”代言。 未来,随着5G技术的应用,物联网时代将加速到来,消费业态和模式的更新迭代,将继续激发90后的消费潜能。与此同时,伴随工龄增长,90后的财富累积将迈上新台阶,90后的消费潜能有望进一步迸发。 当然,还要意识到90后消费升级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看到90后消费升级与消费分化并存的突出现象,要看到90后个人消费与家庭财富的关系,90后这一代还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比如,如何应对较为普遍的“421结构”或“422结构”(即两个90后要赡养四个老人、一个或两个小孩),如何在高房价的一二线城市提高生活质量等,这些都将制约90后的消费潜能。 三、技术和消费变革催生“得人才得未来” 当前,技术和消费变革有望带来以下机遇: 一是有利于新产业培育和旧产业升级。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方兴未艾,并且已经渗透到一二三产中的多个领域,形成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细胞治疗等一批新兴产业。同时,“互联网+”、“智能+”正加快推动产业升级,为中国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有利于创造新的投资机会。近年来,围绕消费升级和技术变革,出现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其中不乏经过几年时间便敲钟上市的案例,这些企业给投资者带来了更多投资机会。 三是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前,由于存在技术匮乏、行业壁垒等不利因素,创业创新困难重重。现在,掌握一门新技术,就有可能创办一家新企业;发掘一个新模式,就有可能带来一笔新投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早已不是喊喊口号,而是转变为了实实在在的新市场主体。 四是有利于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品质。进入新时代,在由“富起来”向“强起来”进发的道路上,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技术和消费变革为解决这一新矛盾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即通过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加速消费升级,来实现高品质生活。 当然,技术和消费变革也会带来一些挑战: 一是数据隐私保护面临挑战。新技术和新业态有可能迫使消费者“以隐私换服务”,对消费者安全构成长期性潜在危害。 二是公平竞争规则面临挑战。一些商家打着技术创新旗号变相扰乱市场规则,使得“假币、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泛滥,严重污染了营商环境。 三是监管面临挑战。当前,越来越多的犯罪活动借助互联网开展,这给监管取证、调查工作制造了诸多麻烦。同时,互联网犯罪涉及的受害主体众多,对社会稳定造成了恶劣影响。 在技术和消费变革的大背景下,“抢人大战”上演。当然,“抢人大战”并非针对所有人,而是必须达到某些条件的人,准确来说,应该是“抢人才大战”。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大视角,来分析“抢人才大战”的原因: 从短期看,人才流入有利于迅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主要包括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扩大消费人群数量来提高消费总量,以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拉动经济增长;另一种是通过扩大住房需求带动房地产市场发展,同时减轻房地产去库存压力。 从长期看,一方面,人才引入有助于优化城市的人口结构,为城市未来发展夯实人口基础。事实上,目前很多城市的人口出生率并不高,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城市人口空心化,年轻人才的引入,对延缓城市的老龄化进程有利。另一方面,各类优秀人才能够为城市经济转型贡献力量,由此加快城市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模式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方向发展。相比于短期作用,人才给城市发展带来的长期支撑,是各地“抢人才大战”更重要的出发点。 毋庸置疑,在当前资本泛滥情况下,人才要素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人才比资本更重要”: 一方面,靠资本投入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正变得越来越低效,资本投入与实际产出愈发不成正比。与“资本驱动”相比,“创新驱动”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才则是实现“创新驱动”的根本力量。 另一方面,未来的经济增长必须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相比于其他要素,人才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方面有巨大潜力,能够发挥关键性作用。可以预计,在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本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城市的“抢人才大战”也会变得越来越激烈。 展望未来,有几类人才将受到普遍欢迎:一是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军人才;二是现代金融业、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三是拥有复合背景的青年人才。 四、消费升级展望及建议 展望消费在未来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空间,应该说有理论上的空间,但这能否转化成实际成效,还要看几个关键问题能否得到很好地解决。 之所以说有理论上的空间,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一是消费升级会带动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提升。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是消费升级的最显著特征。对比发达国家可知,我国的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至少还有15个百分点的上升空间,这对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 二是我国居民人均收入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居民收入增长有利于促进消费,进而带动经济增长。与发达国家、甚至是部分金砖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比如,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的人均国民收入低于巴西和俄罗斯,这与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并不相符。尽管今年上半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未能跑赢GDP增速,但从长远看,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势头毋庸置疑。 三是目前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开放政策,在提升消费产品和服务品质上作用显著。随着政策的深入推进,消费升级进程有望加速,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质效也有望进一步显现。 除此以外,金融创新赋能消费升级,也有利于巩固消费驱动力:移动支付将渗透到各类消费场景中,未来移动支付在线下消费的使用率有望超过线上消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将进一步提升,生物科技将在移动支付业态中得到更多应用;物联网金融将助力消费场景建设,5G时代的到来,将使得一切与用户相关的物品,都成为金融服务触动用户的终端,物联网能够真正实现金融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信用生态将与消费生态深度融合,移动信用消费有望成为主流消费业态,在此业态下,用户的消费体验将得到更大提升。 当然,以上几点只是从理论上说明了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空间,而能否达到预期成效,还要看能否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改革进程能否切实推进,尤其在减税降费方面能否取得积极成效,基本社会保障制度能否进一步完善,这对于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至关重要。 二是在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方面能否建立长效机制,尤其是能否形成更有效的控价、降价手段,这对于居民提升非住房消费比重非常关键。 三是高品质消费供给能否形成长期态势,这对于消费升级能否顺利推进也会有很大影响。 四是居民杠杆率较快上升的问题能否得到妥善处理,这间接影响着居民未来的消费增长空间。 五是人口结构变化尤其是老龄化进程加速,实际上也不利于消费增长。 总的来说,经过近几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的经济结构的确更加优化,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态势得到巩固,消费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下一步,中国经济有望在消费为主较为均衡的经济结构转型中取得更大突破,当然,这一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挑战,需要攻克不少深层次难题,应该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 最后,在应对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对金融机构提出“三要变、三不变”的建议。 在“三要变”方面:一是思维要变,要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始终将满足用户需求作为自身开展服务的着力点。二是技术要变,要适应技术更迭趋势,坚决淘汰不符合新业态发展的旧技术,加大投入布局新技术体系。三是模式要变,要从“管理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切实把战略决策、产品研发建立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之上。 在“三不变”方面:一是服务水准不能变,应当坚持以超高服务水平实现获客、留客、粘客,赢得客户口碑和品牌声誉。二是创新能力不能变,应当始终保持创新理念,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避免因核心技术“卡脖子”而受制于人。三是稳健风控不能变,越是追求创新,越要守住风险,同时要将稳健风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营业绩。 对消费者保持合理消费,尤其在使用消费金融产品方面,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保持理性消费,消费行为要与自身能力相匹配,合理把握消费信贷比重,控制好自身杠杆率,不盲目负债消费。二是在使用消费金融产品时,要尽可能从正规渠道获取服务(比如,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远离线上线下的不正规甚至非法平台。三是要维护好自身信用,要认识到信用身份证对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四是要对“侵犯消费者权益,绑架消费者信用”的行为坚决说“不”,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本文作者介绍: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南京大学金融学博士,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学会特聘专家,《央行观察》专栏作家。)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作者简介:何飞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南京大学金融学博士,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学会特聘专家,《央行观察》专栏作家。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张斌 140万亿的金融资产何处安放,成为当前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大挑战。 截至2017年末,中国家庭部门各种类型金融资产(不包括房产)大约140万亿,平均每个家庭金融资产32万。货币当局近年来没有公布家庭部门的金融资产情况,140万亿资产来自作者估算。估算基于2010年央行公布过的住户部门金融资产存量数据,以后各年的资金流量表数据,还有基于历史数据推算的系数。基于总量数据得到的家庭金融资产规模远高于基于调查数据的家庭金融资产规模,主要原因是调查数据难以覆盖高收入家庭。 140万亿的金融资产何处安放,成为当前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大挑战。安放好了,有利于居民金融财富增长,有利于缩小居民金融财富分配差距,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有利于社会稳定,当然也有利于需要融资的企业、政府和居民。安放不好,会有P2P暴雷,还有不太显而易见的金融财富分配日益恶化,资金过度涌入房地产市场……,单子可以列的很长。 讨论中国家庭部门的金融资产配置之前,有必要先看一下其他国家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情况,通过对照能够看出来中国家庭部门金融资产配置的短板在哪,以后的政策调整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家庭金融资产可以划分为三大类:一是低风险、低收益的现金和银行存款;二是高风险和高收益的证券类资产,主要是股票和债券;三是中等收益和风险的养老保险类资产。全球平均来看,在全部家庭金融资产中现金和银行存款占比27%,证券类资产占比41%,养老保险类资产占比30%,其他资产2%。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家庭金融资产中的现金和银行存款资产的占比会下降,养老保险类资产占比会提高。 对比中国,全部家庭金融资产中现金和银行存款占比50%;类似银行存款的银行理财11.9%;证券类资产(家庭直接购买的股票和债券,以及通过公募和私募基金购买的证券和股权)占比27.6%;最可怜的是养老保险类资产,只有10.5%,过去十年这个比例没有像国际经验显示的那样随着收入水平增长而增长。 如果把大多数理财看作类似于银行存款的投资工具,这些对比意味着中国的家庭部门只能获得低风险和低收益的投资工具,对高风险与高收益组合的证券类投资工具配置不够,更是严重缺乏未来生活保障的养老保险类投资工具。 并非中国家庭过度偏爱低风险和低收益的金融资产。私募基金、P2P各种新型投资工具如此受追捧,说明家庭部门愿意配置更高风险和更高收益的金融资产。只不过,高风险和高收益的金融投资工具总体上没能形成足够的吸引力,风险确实很高,收益未必跟得上。中国家庭部门追求高收益资产的道路可谓勇气十足,头破血流。转了一圈,金融投资工具表现好的不多,还是投资买房最可靠。养老保险类投资发展滞后,也并非居民部门不需要这类投资工具,而是缺少相应的政策引导配套措施以及养老保险金融服务供给短缺。 这样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格局,反映了我们的金融体系跟不上需求的变化。金融体系包括金融基础设施、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中介机构三方面的内容,这三个方面都面临着供给短板。 如果不把股票指数高低作为目标,完善股票发行和退市制度,完善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投资股票的收益不至于如此不济。中国不缺能赚钱的企业,遗憾的是赚钱最多最快的企业多去了海外上市,中国家庭部门难以分享这些增长红利。 如果市场上有更多的权益型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长期国债和地方政府债、高收益债等更多选择的金融产品,专业金融投资机构就有了更多的投资工具选择和更平衡的资产配置工具箱,家庭部门也因此获得更好的风险收益配比的投资。 如果像很多国家那样,推动个人养老金账户发展,养老保险投资会受到家庭投资的青睐。个人养老金账户有三个特点,一是税收递延优惠,二是个人账户,三是个人投资选择权。国际上对人老养老账户普遍采取税收递延优惠,我国目前对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有税收递延优惠而对个人养老账户没有类似安排。发展个人养老基金需要金融市场提供有更多选择余地、期限结构较长的基础金融资产以及培育长周期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开发满足不同人群生命周期需求的专业养老金管理机构。个人养老金是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也面临巨大发展空间。 最近宏观当局强调防范金融风险,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方向。然而不能立新则难以破旧。中国家庭部门庞大而且还在快速增长的金融资产已经很难容身在银行存款,哪怕受骗上当、头破血流也挡不住对高收益资产的追求。在实施资管新规、加强对p2p为代表的新金融业态监管的同时,必须要为家庭部门的金融资产找到新的合理去处。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原主任)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作者简介:张斌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原主任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李庚南 从形式上看,无还本续贷与贷款展期、借新还旧似乎非常相似,都是一种不需要“先还后贷”的续贷方式。但仔细鉴别,无还本续贷与贷款展期、借新还旧有着根本的区别。 继央视对德州无还本续贷业务的报道之后,银保监会又于8月11日发布公告,强调要落实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等监管政策。“居然还有不用还本就可以续贷的好事?”无还本续贷再次吸引了众多吃瓜群众的眼球,仿佛在融资额荒漠中忽然发现了一块“绿洲”。 随之而来的是种种关于无还本续贷的幻觉与遐想,甚至于 无厘头的联想:有人(在笔者发表专栏文章《无还本续贷的前世今生》之后)问,我是做XXX的,您看我这种情况是否符合无还本续贷?有人说,无还本续贷推行会不会消灭不良(哪些此前靠做不良贷款“生意”的人好像要哭晕了)? 甚至有人把8月13日银行股的普跌与银保监会要求落实“无还本续贷”监管政策联系起来,认为“无还本续贷”可能导致企业无序借新还旧、银行风险被隐匿并集聚,使市场对银行板块的预期变坏。甚至还有一些银行分析人士严肃认真地断定,银行股重挫与银保监推广“无还本续贷”无关。 这让监管者情何以堪?本就不存在的联系嘛,还需要煞有介事地驳斥么?凡此种种言论,或许恰恰说明了当前在对待无还本续贷这一新生事物方面有诸多认识上的误区亟待澄清。 无还本续贷区别于传统的贷款展期、借新还旧 从形式上看,无还本续贷与贷款展期、借新还旧似乎非常相似,都是一种不需要“先还后贷”的续贷方式。但仔细鉴别,无还本续贷与贷款展期、借新还旧有着根本的区别: 1.内涵不容。 无还本续贷,是指贷款到期后,企业要获得银行的续贷,不必像以往一样必须“先还后贷”,而是依据该业务事先的约定可直接获得银行续贷。其基本操作是,在贷款到期前,银行依据对企业客户的历史数据以及风险评估,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自动续贷或延长贷款期限。贷款展期,是指贷款到期后,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金,经批准办理延长归还时间的手续。借新还旧,是指贷款到期(含展期后到期)后不能按时收回,又重新签订新的借款合同,以新发放贷款用于归还部分或全部原贷款的行为。 区别在于:无还本续贷是事先合同约定的还款方式,银行方提前介入,主动作为,而企业并不一定不能按期归还(这种方式更多地是为了缩短企业转贷的时间和成本);贷款展期、借新还旧则都是事后行为(虽然在申请上也需要一定提前量),银行方事后介入,被动应对,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难以满足按期偿还本金的信贷要求。 2.定位不同。 无还本续贷这是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的一项业务创新,其着力点在于化解贷款期限与企业资金回流周期的错配问题。它突破了传统信贷理念下的“先还后贷”藩篱,是银行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一种积极举措。贷款展期、借新还旧属于贷款重组范畴,其着眼点在于缓解企业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压力,避免因贷款逾期形成不良资产。 3.风险分类不同。 按照《中国银监会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银监发﹝2014﹞36号)要求,商业银行应严格按照贷款五级风险分类基本原则、分类标准,充分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正常营业收入、信用评级以及担保等因素,合理确定续贷贷款的风险分类;符合正常类标准的,应当划为正常类。从无还本续贷的企业资质看,大多可归入正常类。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需要重组的贷款,借新还旧,或者需通过其他融资方式偿还,至少应归入关注类贷款。 无还本续贷的精髓是化解期限错配 作为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的一项创新,无还本续贷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银行贷款期限与小微企业实际资金回流期错配问题,实现银行贷款到期续贷与小微企业实际资金需求的无缝对接,以减轻由此衍生的企业通过民间融资等渠道的转贷需求及融资成本压力。因此,其精髓是化解期限错配,缩短小微企业获得银行续贷的时间。 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尽管企业经营正常,也具备以正常现金流归还贷款本息的偿贷能力,但由于贷款期限与企业资金周转期限错配,比如银行贷款期限为6个月,但企业资金回流需要7个月,导致贷款到期企业的还款资金无法到位。这既与当前银行贷款期限设置总体比较简单划一(一般分为6个月、1年、3年等)有关,也与银行贷款精细化程度(准确测算企业的融资需求、期限)不够有关。显然,目前银行信贷精细化程度实际上很难消除这种错配。因此,这种情形应该是一种普遍的、常态化现象。 另一种情形是,企业现金归流的情况恰好与贷款期限匹配,企业也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而且企业与银行有良好的合作与互信基础;但由于银行贷款审批流程问题,重新获得银行贷款往往需要一段时间,而这一段时间的存在势必对企业正常资金运转形成压力,影响企业的经营节奏。无论从企业还是银行看,这其中的“先还后贷”都是一种多余与累赘! 因此,无还本续贷的精髓就是要实现银行贷款到期续贷与企业资金周转的无缝对接。一方面,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转贷需求及成本,特别是避免企业因通过民间渠道融资陷入高利贷“深渊”的风险;另一方面,提高续贷的效率,促进企业稳健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夯实银企之间的互信。 无还本续贷是有原则的 如果仅按照字面简单地理解,或许很容易让借款人陷入一种异想天开的错觉:贷款到期可以不用还本就续贷,也就是不用考虑还款的问题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违背最基本的商业原则的。若果如此,那岂不是所有贷款都成了永续贷?贷款质量将陷入失控状态。 实际上,无论是银保监会还是各地银监部门,在推进无还本续贷类的还款方式创新时,都是有严格的适用原则和前置条件。 一方面,无还本续贷并非要放弃基本的信贷原则,而是按照先行先试、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基于信贷理念转变的信贷管理模式创新。《中国银监会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银监发﹝2014﹞36号)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服务模式,对流动资金周转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又临时存在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经其主动申请,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提前按新发放贷款的要求开展贷款调查和评审。因此,无还本续贷实际上强调的是一种更精细化的信贷管理,它要求银行跳出企业到期还本付息的表象,本着控制风险和稳健经营原则,做好贷款到期前的授信审查工作,注重实地考察和搜集企业非财务信息,把握客户的真实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并以此提前做出是否给予续贷的决定。在这里,提前审贷机制既是一种风险关口前移的创新,又是完善服务的一种举措。 另一方面,无还本续贷的还款方式的使用有严格的前置条件。严格意义上,它不是一种普惠措施,而是一种差异化激励机制,或者说是对诚信良好企业的一种激励。无还本续贷创新的初衷,除了解决期限错配及相关问题外,还有一重深意,就是通过这一方式的实施,倡导诚实守信、稳健理性的企业家精神。因此,对适用的对象范围有严格的限定。 《中国银监会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银监发﹝2014﹞36号)明确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小微企业,经银行业金融机构审核合格后可以办理续贷: 1. 依法合规经营; 2.生产经营正常,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和良好的财务状; 3.信用状况良好,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强,没有挪用贷款资金、欠贷欠息等不良行为; 4.原流动资金周转贷款为正常类,且符合新发放流动资金周转贷款条件和标准; 5.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求的其他条件。 各地银监局在还款方式创新方面所设定的前置条件更加详细。如浙江银监局在《浙江银监局关于推进小微企业贷款还款方式创新的意见》中明确,小微企业还款方式创新的领域仅适用于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领域,适用对象应该是专注实体经济、资质良好的小微企业。至少应符合以下六条良好标准: 1.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企业所属行业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符合节能减排政策要求,无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2.企业信用资质良好。企业财务管理相对规范;具有良好还款意愿、还款记录,无欠贷、欠息情况;无挪用信贷资金行为;具有如实提供自身信息的意愿。 3.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企业产品有市场、有销路,发展前景良好,现金流正常。 4.企业主业突出。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在70%以上,无跨行业投资房地产、资本市场等行为。 5.企业负债适度。总负债率﹤=60%;对外担保适度,担保总额不超过净资产,无关联担保。 6.企业主行为规范。未发现企业主有涉赌等不良习性;无参与民间借贷(包括借入借出)行为。 同时,浙江银监局还要求银行机构建立道德风险防范机制。为防范基层经营行、客户经理滥用还款方式创新工具掩盖不良资产问题,在创新还款方式过程中,要求区分还款方式创新与掩盖不良资产行为,建立健全还款方式创新尽职免责制度和还款方式创新工具情况监测机制,对还款方式运用的频率及分企业比例予以控制。 如果从上述所设定的条件看,似乎非常苛刻,似乎无还本续贷类还款方式也只是“叫好不叫座”的摆设,——真正惠及面其实很有限。但是,如果我们理解了无还本续贷的初衷,我们就不难理解监管为无还本续贷这种创新设置的原则与条件的用心良苦。 无还本续贷必然导致掩盖不良贷款吗? 这不仅是社会各界的疑惑,即使银行实务部门也难免存在种种担忧。 诚然,在无还本续贷模式下,不排除一些不良贷款可能被掩盖下来。但情况未必如人们预期得那么悲观。试想,即使没有无还本续贷类的创新,即使仍旧按照先还后贷模式,难道就能确保贷款真实的质量?无还本续贷可能存在的对风险掩盖情形,即使在先还后贷模式下同样存在:一家企业可能正常的经营现金流已无法满足正常还贷的需要,但是它通过转贷、从他行贷款以贷还贷,这难道就正常吗? 理论上,贷款质量的好坏主要与基于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现金流的第一还款能力相关,而与还款方式并无根本关联。一笔贷款,只要其背后所依附的资产能否形成正常的现金流且能覆盖本息,即使由于短暂的资金周转困难,需要借助转贷或各类还款方式创新实现续贷,仍应视为正常贷款;反之,一笔贷款即使企业能借助其外部融资能力,确保按时归还本息,但贷款所依附的资产实际已不产生现金流、企业实际已亏损乃至资不抵债,那么这笔贷款还能算正常贷款吗?靠其他融资而苟延残喘的贷款,实际上处于裸泳状态。一旦社会流动性收紧,潮水退去,则会原形毕露,出现资金链断裂! 其实,贷款质量的好坏,能否做到按期还本付息是一方面,贷款所依附的资产端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具有承担还本付息的现金流,才是问题的关键。 说到底,传统的先还后贷模式,其实更多地是测试企业外部融资的能力,而非对企业经营现金流的监测。但是,企业外部融资能力恰是一柄双刃剑。往往会将企业诱导至“八个瓶七个盖”的游戏之中,乐于其道。然而,依赖外部融资建立企业的资金链显然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风吹雨打。一旦某个融资环节出现问题,企业脆弱的资金链便会整体浮出水面。前不久暴露的盾安债务风险事件,即是因为滚动发债失败所致,而由此暴露出来的是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种种沉珂,如过度融资、过度投资,偏离主业等。 必须清楚的是,从创新角度看,包括无还本续贷在内的还款方式创新,必然是对现行制度合理性的突破,这种创新应该是对旧规制的扬弃,同时也是一种两权相害的理性取舍。 (本文作者介绍:先后供职于工商银行、人民银行,现为银行监管部门人士,长期负责小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工作,潜心研究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作者简介:李庚南 先后供职于工商银行、人民银行,现为银行监管部门人士,长期负责小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工作,潜心研究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李庚南 从形式上看,无还本续贷与贷款展期、借新还旧似乎非常相似,都是一种不需要“先还后贷”的续贷方式。但仔细鉴别,无还本续贷与贷款展期、借新还旧有着根本的区别。 继央视对德州无还本续贷业务的报道之后,银保监会又于8月11日发布公告,强调要落实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等监管政策。“居然还有不用还本就可以续贷的好事?”无还本续贷再次吸引了众多吃瓜群众的眼球,仿佛在融资额荒漠中忽然发现了一块“绿洲”。 随之而来的是种种关于无还本续贷的幻觉与遐想,甚至于 无厘头的联想:有人(在笔者发表专栏文章《无还本续贷的前世今生》之后)问,我是做XXX的,您看我这种情况是否符合无还本续贷?有人说,无还本续贷推行会不会消灭不良(哪些此前靠做不良贷款“生意”的人好像要哭晕了)? 甚至有人把8月13日银行股的普跌与银保监会要求落实“无还本续贷”监管政策联系起来,认为“无还本续贷”可能导致企业无序借新还旧、银行风险被隐匿并集聚,使市场对银行板块的预期变坏。甚至还有一些银行分析人士严肃认真地断定,银行股重挫与银保监推广“无还本续贷”无关。 这让监管者情何以堪?本就不存在的联系嘛,还需要煞有介事地驳斥么?凡此种种言论,或许恰恰说明了当前在对待无还本续贷这一新生事物方面有诸多认识上的误区亟待澄清。 无还本续贷区别于传统的贷款展期、借新还旧 从形式上看,无还本续贷与贷款展期、借新还旧似乎非常相似,都是一种不需要“先还后贷”的续贷方式。但仔细鉴别,无还本续贷与贷款展期、借新还旧有着根本的区别: 1.内涵不容。 无还本续贷,是指贷款到期后,企业要获得银行的续贷,不必像以往一样必须“先还后贷”,而是依据该业务事先的约定可直接获得银行续贷。其基本操作是,在贷款到期前,银行依据对企业客户的历史数据以及风险评估,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自动续贷或延长贷款期限。贷款展期,是指贷款到期后,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金,经批准办理延长归还时间的手续。借新还旧,是指贷款到期(含展期后到期)后不能按时收回,又重新签订新的借款合同,以新发放贷款用于归还部分或全部原贷款的行为。 区别在于:无还本续贷是事先合同约定的还款方式,银行方提前介入,主动作为,而企业并不一定不能按期归还(这种方式更多地是为了缩短企业转贷的时间和成本);贷款展期、借新还旧则都是事后行为(虽然在申请上也需要一定提前量),银行方事后介入,被动应对,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难以满足按期偿还本金的信贷要求。 2.定位不同。 无还本续贷这是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的一项业务创新,其着力点在于化解贷款期限与企业资金回流周期的错配问题。它突破了传统信贷理念下的“先还后贷”藩篱,是银行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一种积极举措。贷款展期、借新还旧属于贷款重组范畴,其着眼点在于缓解企业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压力,避免因贷款逾期形成不良资产。 3.风险分类不同。 按照《中国银监会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银监发﹝2014﹞36号)要求,商业银行应严格按照贷款五级风险分类基本原则、分类标准,充分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正常营业收入、信用评级以及担保等因素,合理确定续贷贷款的风险分类;符合正常类标准的,应当划为正常类。从无还本续贷的企业资质看,大多可归入正常类。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需要重组的贷款,借新还旧,或者需通过其他融资方式偿还,至少应归入关注类贷款。 无还本续贷的精髓是化解期限错配 作为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的一项创新,无还本续贷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银行贷款期限与小微企业实际资金回流期错配问题,实现银行贷款到期续贷与小微企业实际资金需求的无缝对接,以减轻由此衍生的企业通过民间融资等渠道的转贷需求及融资成本压力。因此,其精髓是化解期限错配,缩短小微企业获得银行续贷的时间。 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尽管企业经营正常,也具备以正常现金流归还贷款本息的偿贷能力,但由于贷款期限与企业资金周转期限错配,比如银行贷款期限为6个月,但企业资金回流需要7个月,导致贷款到期企业的还款资金无法到位。这既与当前银行贷款期限设置总体比较简单划一(一般分为6个月、1年、3年等)有关,也与银行贷款精细化程度(准确测算企业的融资需求、期限)不够有关。显然,目前银行信贷精细化程度实际上很难消除这种错配。因此,这种情形应该是一种普遍的、常态化现象。 另一种情形是,企业现金归流的情况恰好与贷款期限匹配,企业也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而且企业与银行有良好的合作与互信基础;但由于银行贷款审批流程问题,重新获得银行贷款往往需要一段时间,而这一段时间的存在势必对企业正常资金运转形成压力,影响企业的经营节奏。无论从企业还是银行看,这其中的“先还后贷”都是一种多余与累赘! 因此,无还本续贷的精髓就是要实现银行贷款到期续贷与企业资金周转的无缝对接。一方面,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转贷需求及成本,特别是避免企业因通过民间渠道融资陷入高利贷“深渊”的风险;另一方面,提高续贷的效率,促进企业稳健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夯实银企之间的互信。 无还本续贷是有原则的 如果仅按照字面简单地理解,或许很容易让借款人陷入一种异想天开的错觉:贷款到期可以不用还本就续贷,也就是不用考虑还款的问题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违背最基本的商业原则的。若果如此,那岂不是所有贷款都成了永续贷?贷款质量将陷入失控状态。 实际上,无论是银保监会还是各地银监部门,在推进无还本续贷类的还款方式创新时,都是有严格的适用原则和前置条件。 一方面,无还本续贷并非要放弃基本的信贷原则,而是按照先行先试、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基于信贷理念转变的信贷管理模式创新。《中国银监会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银监发﹝2014﹞36号)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服务模式,对流动资金周转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又临时存在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经其主动申请,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提前按新发放贷款的要求开展贷款调查和评审。因此,无还本续贷实际上强调的是一种更精细化的信贷管理,它要求银行跳出企业到期还本付息的表象,本着控制风险和稳健经营原则,做好贷款到期前的授信审查工作,注重实地考察和搜集企业非财务信息,把握客户的真实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并以此提前做出是否给予续贷的决定。在这里,提前审贷机制既是一种风险关口前移的创新,又是完善服务的一种举措。 另一方面,无还本续贷的还款方式的使用有严格的前置条件。严格意义上,它不是一种普惠措施,而是一种差异化激励机制,或者说是对诚信良好企业的一种激励。无还本续贷创新的初衷,除了解决期限错配及相关问题外,还有一重深意,就是通过这一方式的实施,倡导诚实守信、稳健理性的企业家精神。因此,对适用的对象范围有严格的限定。 《中国银监会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银监发﹝2014﹞36号)明确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小微企业,经银行业金融机构审核合格后可以办理续贷: 1. 依法合规经营; 2.生产经营正常,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和良好的财务状; 3.信用状况良好,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强,没有挪用贷款资金、欠贷欠息等不良行为; 4.原流动资金周转贷款为正常类,且符合新发放流动资金周转贷款条件和标准; 5.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求的其他条件。 各地银监局在还款方式创新方面所设定的前置条件更加详细。如浙江银监局在《浙江银监局关于推进小微企业贷款还款方式创新的意见》中明确,小微企业还款方式创新的领域仅适用于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领域,适用对象应该是专注实体经济、资质良好的小微企业。至少应符合以下六条良好标准: 1.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企业所属行业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符合节能减排政策要求,无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2.企业信用资质良好。企业财务管理相对规范;具有良好还款意愿、还款记录,无欠贷、欠息情况;无挪用信贷资金行为;具有如实提供自身信息的意愿。 3.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企业产品有市场、有销路,发展前景良好,现金流正常。 4.企业主业突出。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在70%以上,无跨行业投资房地产、资本市场等行为。 5.企业负债适度。总负债率﹤=60%;对外担保适度,担保总额不超过净资产,无关联担保。 6.企业主行为规范。未发现企业主有涉赌等不良习性;无参与民间借贷(包括借入借出)行为。 同时,浙江银监局还要求银行机构建立道德风险防范机制。为防范基层经营行、客户经理滥用还款方式创新工具掩盖不良资产问题,在创新还款方式过程中,要求区分还款方式创新与掩盖不良资产行为,建立健全还款方式创新尽职免责制度和还款方式创新工具情况监测机制,对还款方式运用的频率及分企业比例予以控制。 如果从上述所设定的条件看,似乎非常苛刻,似乎无还本续贷类还款方式也只是“叫好不叫座”的摆设,——真正惠及面其实很有限。但是,如果我们理解了无还本续贷的初衷,我们就不难理解监管为无还本续贷这种创新设置的原则与条件的用心良苦。 无还本续贷必然导致掩盖不良贷款吗? 这不仅是社会各界的疑惑,即使银行实务部门也难免存在种种担忧。 诚然,在无还本续贷模式下,不排除一些不良贷款可能被掩盖下来。但情况未必如人们预期得那么悲观。试想,即使没有无还本续贷类的创新,即使仍旧按照先还后贷模式,难道就能确保贷款真实的质量?无还本续贷可能存在的对风险掩盖情形,即使在先还后贷模式下同样存在:一家企业可能正常的经营现金流已无法满足正常还贷的需要,但是它通过转贷、从他行贷款以贷还贷,这难道就正常吗? 理论上,贷款质量的好坏主要与基于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现金流的第一还款能力相关,而与还款方式并无根本关联。一笔贷款,只要其背后所依附的资产能否形成正常的现金流且能覆盖本息,即使由于短暂的资金周转困难,需要借助转贷或各类还款方式创新实现续贷,仍应视为正常贷款;反之,一笔贷款即使企业能借助其外部融资能力,确保按时归还本息,但贷款所依附的资产实际已不产生现金流、企业实际已亏损乃至资不抵债,那么这笔贷款还能算正常贷款吗?靠其他融资而苟延残喘的贷款,实际上处于裸泳状态。一旦社会流动性收紧,潮水退去,则会原形毕露,出现资金链断裂! 其实,贷款质量的好坏,能否做到按期还本付息是一方面,贷款所依附的资产端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具有承担还本付息的现金流,才是问题的关键。 说到底,传统的先还后贷模式,其实更多地是测试企业外部融资的能力,而非对企业经营现金流的监测。但是,企业外部融资能力恰是一柄双刃剑。往往会将企业诱导至“八个瓶七个盖”的游戏之中,乐于其道。然而,依赖外部融资建立企业的资金链显然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风吹雨打。一旦某个融资环节出现问题,企业脆弱的资金链便会整体浮出水面。前不久暴露的盾安债务风险事件,即是因为滚动发债失败所致,而由此暴露出来的是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种种沉珂,如过度融资、过度投资,偏离主业等。 必须清楚的是,从创新角度看,包括无还本续贷在内的还款方式创新,必然是对现行制度合理性的突破,这种创新应该是对旧规制的扬弃,同时也是一种两权相害的理性取舍。 (本文作者介绍:先后供职于工商银行、人民银行,现为银行监管部门人士,长期负责小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工作,潜心研究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作者简介:李庚南 先后供职于工商银行、人民银行,现为银行监管部门人士,长期负责小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工作,潜心研究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

   原标题:特恩布尔辞去澳大利亚总理后又宣称将退出政坛! 中新网8月24日电 据外媒消息,当地时间24日,今天才宣布辞去澳大利亚总理的特恩布尔称他将退出政坛。今天上午,特恩布尔在自由党党团会议投票中以40-45失利,宣布辞职。财长莫里森成为自由党党魁,将成为澳大利亚新总理。 23日,在面临第2波“逼宫”挑战时,特恩布尔曾誓言,如果在领导挑战中落败,他将退出政坛。 今天,澳大利亚执政党召开党团会议,总理特恩布尔以40-45败北,失去党魁职务并辞任首相。 澳大利亚财政部长莫里森赢得党团会议投票,成为主要执政党自由党的党魁,将成为澳大利亚新任总理。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向小田 现在的学者啊,提建议的时候,别的不会想,收钱的建议想得倒是蛮快。孩子生多了,罚款;孩子生少了,交钱。总而言之,就是收费。通过收费来解决一切问题。收费万能啊。 2017年,日本朝日电视台播出了一部电视连续剧《成人高校》。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随着“少子化”的日益严峻,日本政府不知何故通过了所谓的“第二义务教育法案”。法案规定,30岁以上没有性经历的公民,必须送入公办的“成人高校”接受恋爱教育。只有结束童贞,才能毕业。如果拒绝入校,将被立行逮捕,等待的是服役等惩罚措施。 这只是一种戏说,未免离现实有些距离,但也反映出了一种倾向,随着年轻人越来越少,不少人开始提出各种政策措施,即便是这些措施让人匪夷所思,但好像依然有大量市场。 比如说我们今天就看到了一则官方媒体发出的学者撰写的文章,即南京大学的刘志彪、张晔两位发表的《张晔、刘志彪 | 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 在文章中,两位学者提到: “设立生育基金制度,尽量实现二孩生育补贴的自我运转。可规定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并进入个人账户。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时,可申请取出生育基金并领取生育补贴,用于补偿妇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断劳动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损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账户资金则待退休时再行取出。” 我可以说是相当震惊了。 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都要缴纳生育基金,如果不生育二孩,缴纳的资金要等到退休的时候才能取出。 这哪是生育基金啊,这是不孕罚款啊。太绝了。 这种一刀切的政策建议真的好吗?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没有生二孩的情况这么复杂,有的是单身不想结婚,有的是没有经济能力,有的甚至是因为生理原因,就因为没有生孩子就必须交钱,可以说是相当魔幻了。 现在的学者啊,提建议的时候,别的不会想,收钱的建议想得倒是蛮快。孩子生多了,罚款;孩子生少了,交钱。总而言之,就是收费。通过收费来解决一切问题。收费万能啊。 通过收费,真的能解决少子化/老龄化的问题吗?如果问题这么简单就好了。 给大家看几个数据: 1、2013年结婚率9.9%,2017年结婚率7.7%。2013年是中国结婚率历史大顶。2、2010年离婚率2%,2017年离婚率3.2%。持续7年上升。3、2017年中国大陆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同比减少63万。4、2018上半年江苏共出生38.3万人,同比下降12.8%。天津今年1-4月份建册孕妇相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17%。5、根据2010年全国普查数字推算,到2018年,育龄妇女人数约为3.46亿人,比上一年减少约700万人。6、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年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到2030年占比将达到25%左右。0-14岁少儿人口占比下降,到2030年降至17%左右。 结婚的人越来越少,适龄的妇女越来越少,出生的人口越来越少,老年人越来越多,这些问题都是长期的,结构性的,为什么会这样?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这些出问题的地方不去提,写文章建议要通过收费来调节,真的我不知道说你们什么了。 已无力批判。 (PS 你们怎么不建议把退休年龄定在99岁呢?) (本文作者介绍:生于湖北省西南部。他的作品风趣幽默不拘一格,深受人们所喜爱。)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原标题:自创公式相声,博士呛声郭德纲:笑了还应引人思考,没搞笑机理不是相声 来源:红星新闻 李宏烨最近每天要接待四五波前来采访的记者,不停接电话。他着实忙,赶上保姆休息一周,他问红星新闻记者:“能帮忙照看孩子吗?” 他突然火了。在《相声有新人》的节目中,他和郭德纲针锋相对,他上台问郭德纲:“您不认识我是吧?”节目表演完,他说“咱说点儿高级的行吗?”郭德纲回:“相声怎么不高级了?” 他自创了复杂公式,称每段相声都是按公式写出来的。有人认为他的相声并不好笑,“平庸”“无才”,指责他把人当机器人研究,写出的东西只配当厕纸。▲李宏烨接受采访。 “众人皆醉我独醒。”李宏烨认为自己的“公式相声”是相声的创新,“郭德纲和传统相声都不行了。”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你说我这水平,怎么能不上春晚?我不仅要上一年,我要连着上20年。” 1 如果大家喜欢,笑声掌声比较多,就在台上跟郭德纲理论。 李宏烨1米89的大个儿,熟人都叫他“大李”。最近他确实感觉自己火了,在餐厅吃饭边比划边聊,声音有些大,邻桌也看他。他用余光一直看斜对面的姑娘,最后忍不住问了一句:“你是不是认识我呀?”姑娘一愣,忙说:“没有没有,我在看你点了什么饭。” 在餐厅,李宏烨急于讲他在节目中经历了什么。他语速极快,精力旺盛。 录制节目当天,李宏烨和妻子郑钰在凌晨00:30左右上场。上场之前李宏烨先录了一个采访视频,他回来的时候郑钰发现他情绪很激动。 “郭德纲在选择节目时,不管这节目效果多好,只要成员有小孩儿和女性,他都刷了。”郑钰说她当时心里就想,完了,节目再精彩也不会被选中了。她瞥了一眼坐在旁边的先生李宏烨,他早就坐立难安了,“节目当天一次都没笑的过了,只会唱太平歌词的过了,热场三次场子都没热的也过了。”据李宏烨所说,当天20组一共发了8张通过卡,意味着其余20组分剩余两张通过卡。 李宏烨记得,有组选手问郭德纲:“相声应该怎么创新呢?”郭德纲回,有这说法?选手答:“我们听别人说相声要创新。”郭德纲嘻嘻一笑,谁说的你问谁去啊。▲李宏烨和郑钰在《相声有新人》节目中。图据东方卫视截图 这句话激怒了李宏烨,他认为郭德纲作为相声代表很傲慢。他反复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全场一次笑声都没有,会唱太平歌词就过了!我就要怼他这个。” 郑钰跟李宏烨商量,“如果我们上去说相声,现场效果不好,我们就灰溜溜下台。如果大家喜欢,笑声掌声比较多,就在台上跟郭德纲理论。” 随后有了李宏烨呛声郭德纲。 李宏烨说他个人不觉得郭德纲表现激动,回想台上点滴,他觉得是对相声未来的友好探讨,面对郭德纲探讨问题就是对他的尊重。 他把不好笑归因在节目组恶意剪辑:“他们剪辑的都是第二现场的反应,观众反应其实很好,我们抖了一个‘小孔成像’的包袱(相声术语,指经过细密组织、铺垫,达到的喜剧效果),现场观众笑了13秒,最后都剪没了。在表演之前我问现场观众有多少人听过我说相声,有一半人都举了手。” 末了他加了一句:“相声讲究情境,你一个人看觉得不好笑,但在现场一定会被带动起来。” 郑钰说她憋闷的是,在和郭德纲理论中间,自己说的话一句都没被剪进去:“这节目就是没有尊重女性,我都没话语权。” 节目播出四天后,李宏烨视频向郭德纲道歉,承认手指郭德纲说话不礼貌。 但他依然认为郭德纲的相声已经过时,都是老段子和网络用语,没有新意,也没什么技术含量,更没有深度。 在聊天时李宏烨依然喜欢用手指点,指着一张椅子,他会忽然笑起来向椅子道歉,刚刚行为不礼貌。郑钰插一句:“他之前哪儿注意过这个问题呀,都随便指。” 2 任何段子放在这个公式里验证,都成立。 尽管家在天津,但遇到李宏烨之前郑钰不听相声。她认为现在市面上的相声庸俗,笑点极低。她举了一个例子:“两个人在说相声,一个捧哏一个逗哏,逗哏总说捧哏的爸爸,捧哏家里的事儿,比捧哏自己都清楚,他怎么不说自己的事儿啊。”她不喜欢这一套。 俩人谈了恋爱之后,郑钰经常跑去相声协会为相声作品和演员提意见,“他怂恿着我也就上台了。”郑钰被协会里的人称为“作品把关者”,李宏烨说:“大钰如果满意了,交大的学生肯定也满意了。她代表了交大人的审美。” 李宏烨喜欢的是20多年春晚舞台上的相声表演,比如姜昆的《虎口遐想》,“去掉笑声之后,依然有引人思索的社会成分和深度,依然能够让大众思考。” “如果看起来好笑是最低级的部分,那么我要做最高级的部分,就是逻辑搞笑,我说的每一句都要吸引观众,让他们开动脑筋,去想,然后欣慰发笑。而我是这个舞台上最聪明的人,我引导他们发笑。”李宏烨说。 他想让每个人都能说相声,开始尝试将理工科公式用在相声上。如果大家学了公式,便都可以拿来应用。 构思从2006年开始。看世界杯时他发现画面很暗,拿起遥控器调亮度,发现遥控器中的亮度和对比度都可以让画面变亮。他灵光一闪,相声里有没有对比度呢? “对比度(D)就是包袱在一段相声里,处在哪个位置‘笑果’最好。我个人很兴奋,在纸上写满了这个东西,但没什么用啊。截止到现在,包袱在一段相声的35%位置时‘笑果’最好,不能太靠后。” “然后就是亮度(L)。如果亮度表示包袱的难易程度,那总得有深浅度(S)。容易发现的包袱就说得深一点儿,让观众更猜不到,不容易发现的包袱就说得浅一点儿,出人意料。”这是他的第二发明。 他用这些套用在理工科里的“有限元”概念,自创了“笑果预期总公式”,“任何段子放在这个公式里验证,都成立”,他说。▲“笑果预期总公式” “有限元”,指把一个大问题分割成有限个子问题之后进行“数值模拟”和“仿真”的一种方法,从而找出问题或找出方法,“有限元可以快速提高效率。” “如果你写好一段相声,讲给工作室的人听,我们会根据这个公式对照这个包袱或者相声出现了什么问题,不好笑或者哪里不对就对照亮度、对比度、深浅度来改。”他又列出了9项搞笑机理,从哗众取宠到逻辑错误,一种比一种深入,他在表格后面标注出每一种搞笑成因可以让观众笑多少秒,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没有搞笑机理,就不是相声了。”▲搞笑机理。 他陆续把想法告诉妻子,妻子懂了,再用大家都能懂的语言写出来,成书《相声的有限元》。 3 我这水平怎么能不上春晚?要连上20年。 2015年,创立“新语相声”工作室后,他和工作室里的人每次演出都会拍摄视频。然后把视频拿回去研究,哪个包袱大家笑了,笑了多少秒,从而验证搞笑机理的合理性——3秒很基本,笑6秒会有掌声,10秒是大笑,13秒是不可多得的,肯定是有观众想了一会儿然后又笑的。他说每段视频他都看了上百遍。▲李宏烨统计包袱笑果。 “笑了还要思考,这才是主要的,一定要有深度。”他举了最新的相声剧《我不是柯西》做例子,一个大学生因为总是专注于自己的缺点而无法松弛、享受生活,也无法相信有女生会喜欢他,最后通过努力找到自我的故事。这是新语相声员工杨从浩按照公式写出来的。 这似乎说明公式的可用性,故事梗概或者寓言、科普能够套进公式中,再划分成一块块小段子,加入搞笑机理,调整明暗、深浅,剧本就可以完成。 李宏烨不爱读书,有默读障碍,不管是看短信还是看文献资料,只能念出来才理解其中意思。他认为这是优势,朗读的习惯让他的相声文字的优美和幽默感并存。 谈到兴起,他问红星新闻记者:“你说我这水平,怎么能不上春晚?我的东西多艺术啊!我不仅要上一年,我要连着上20年。” 但他们的相声面向的主要还是上海交大的学生,学生可以快速接收这个共同生活环境里的信息,并彼此心照不宣地哈哈大笑,外人可能一头雾水。 在网络上火了之后,李宏烨的相声被大众称为“公式相声”。但李宏烨不喜欢这个称呼。 4 他周围有很多生活中父亲角色缺失的人。 李宏烨的“新语相声”工作室就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附近,他的工作室常驻七八名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上海交大的学生,有的还没毕业,在此实习。 李宏烨的热度还未降,他们中间不太讨论这个,都在忙着做视频、写段子、有个在校生准备出国留学。只有崔浩天显得忧心忡忡,他担心网络谩骂打击到大李,也怀疑做的相声是不是真不行:“我现在没有以前那么自信了。” 新语相声工作室的相声都是用李宏烨的公式创作的,在办公室,他考了实习生崔天浩搞笑机理有哪些,崔天浩答得磕磕绊绊,另一名员工吴天策倒接得很快。来访者的关注和最近的网络批评引发了李宏烨的焦虑,他有些懊恼地吼了崔浩天:“赶紧背下来,我们的基本功果然不扎实。”而崔浩天写段子时,会盯着黑板一直默念“这个包袱太亮了但意味又太浅了,我用的是虚张声势原理。” 崔浩天十分依赖李宏烨,郑钰评价“崔浩天可能把大李当成父亲角色来看待”。 崔浩天将读大三,在大一时不适应环境,又疲于应对功课,经常坐在湖边,压力大时曾有过跳湖冲动。他加入到学校的相声协会,认识李宏烨,一次李宏烨和郑钰拉着合伙人大米、吴天策做活动,叫上了崔浩天。崔浩天坐在车子后排,看着他们亲切交谈,“忽然有种孤魂野鬼被家庭接纳的感觉。”大二时他申请奖学金没有成功,闷闷不乐影响了排练,李宏烨说了一句:“崔浩天,你有事儿怎么瞒着我们这些家人?” 崔浩天对李宏烨的理念和能量很笃定。他说:“我能感觉到他内在的核聚变反应,并被其力量感动。” 郑钰也有这种感觉,她说自己也是被李宏烨从学业压力中解救并培养出很多兴趣的人。最近她在看心理学,对李宏烨的评价是:“他周围有很多生活中父亲角色缺失的人。” 在凌晨时分,李宏烨说起他的一些过往有些兴奋,“我本是浪漫主义者,但偏偏有时做了‘救世主’的角色。” 5 很多人也觉得我神经病。 李宏烨自认生活浪漫,但他的人生在旁人听起来更像一种规划。还没上学时,定下来上海交大的目标并为此努力,后成功,并博士毕业。计划在22岁结婚,郑钰答应了,在读研时生了女儿,读博时生了儿子。小学看答题节目时认识达·芬奇,他翻阅资料后被达·芬奇深深震撼,励志做达·芬奇。 他是班上抢着擦黑板的人。小学时他做广播体操,动作规范,卡着节拍像机器人,同学们笑话他,他无动于衷,在心里笑话他们:“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初中时他学校选拔学生参加广播体操比赛,他没被选上,找教练毛遂自荐。教练和他约定6点30排练,他在操场站着两个小时,被教练放了鸽子。第二天依然如此。第三次,教练才答应他加入。 他喜欢为班级“谋福利”。有一次元旦,本没有庆祝活动,他在黑板上写“新年快乐”,买了两瓶饮料放在课桌上。班主任看到没有说什么,将两瓶饮料给全班同学一人一口地分了。 “很多人也觉得我神经病。”李宏烨不太在乎。 郑钰和他见面是在大学男生宿舍,郑钰是学妹。她看到李宏烨穿着印有“康师傅”的白色背心,背上还有两个窟窿。他为新生晚会写了歌,正在物色合适的女高音。郑钰形容李宏烨是“落魄歌手”。 “十分自信”,提到李宏烨,她总忍不住哈哈大笑,“大李在哪儿,焦点一定在他身上。”郑钰在篮球队打比赛,大比分落后时教练不知去向,李宏烨和篮球队毫无关系,上前担任了临时教练。众人还在纳闷儿这人是谁,他已经在场边大吼队员怎么防守怎么传球,“大家都不看比赛了,改看大李。”但没有挽回比赛结果。▲李宏烨和郑钰。 后来两人结婚,每次争执李宏烨都要说服对方。“我觉得极度自信的背后是自卑心理,说服对方是为了获取认同。” 有时李宏烨写段子不顺,会小声自言自语,“车挡住道儿了,他就指着车开始大吵,全世界都跟我过不去!”郑钰笑称。她在生活中很理智,在一旁安抚这位受到打击的博士,“谁没有个急事儿啊,都体谅一下。” 他确实急于表现,他自称写了150首歌,提到哪首会自顾自唱起来,如果崔浩天在场,崔浩天也会跟着小声哼唱。 李宏烨也会在和拜访者共同观看他们的相声时,在发笑处咯咯笑出声,并暗暗观察对方有没有笑。在接受不喜欢公式相声的记者电话采访时,他慢慢踱出办公室,在走廊一处坐下,一个多小时后才回来,顺便说一句:“我让他对我们转粉啦。” 2003年他加入上海交大的相声协会,并当了会长。但上海交大爱听相声的人不多,更是鲜有人会说相声。他读材料科学,这时他又想到达·芬奇,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掀起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他想,为什么我不能是达·芬奇呢?为什么我不能让每个人都能说相声?▲《相声的有限元》 2013年,上海交大相声协会十周年,李宏烨已经写了三本研究相声的理论书籍,《逻辑搞笑实录》《校园相声学》和《相声的有限元》。他宣布自己的相声门派“新语相声”成立。 2015年,李宏烨博士毕业,开始在相声领域创业,创立“新语相声”工作室。他用自己的理论和公式写了1000多段和多场相声剧,自称在交大校园创下1800人149分钟笑913次的记录。 2018年,李宏烨登上《相声有新人》舞台,在说了15年相声之后,因为呛声郭德纲火了,而不是因为自己的相声。原标题:特恩布尔辞去澳大利亚总理后又宣称将退出政坛! 中新网8月24日电 据外媒消息,当地时间24日,今天才宣布辞去澳大利亚总理的特恩布尔称他将退出政坛。今天上午,特恩布尔在自由党党团会议投票中以40-45失利,宣布辞职。财长莫里森成为自由党党魁,将成为澳大利亚新总理。 23日,在面临第2波“逼宫”挑战时,特恩布尔曾誓言,如果在领导挑战中落败,他将退出政坛。 今天,澳大利亚执政党召开党团会议,总理特恩布尔以40-45败北,失去党魁职务并辞任首相。 澳大利亚财政部长莫里森赢得党团会议投票,成为主要执政党自由党的党魁,将成为澳大利亚新任总理。

}

在2018年微信公开课Pro上,张小龙的开场方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大屏幕上玩儿起了“跳一跳”小游戏。张小龙的演讲内容,也有相当一部分与小游戏和跳一跳有关系。显而易见的是,微信正在加强对慢热的小程序的推广力度,容易爆发的小游戏就成了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小游戏对于微信来说也成了无心之柳,有望成为端游、页游和手游后的下一个热门游戏品类,小游戏很可能会成为微信变现的一个重要方式,游戏也是腾讯最擅长的赚钱方式。可以说,小游戏对于微信来说有一箭双雕的价值。

在微信公开课Pro上,微信游戏产品总监孙春光公布了小游戏的相关数据。上线不到二十天,小游戏累计使用用户数达到 3.1亿,“跳一跳”的 DAU 超过 1 亿。小游戏不需要下载安装注册,部分小游戏可以在信号不好时离线玩儿,游戏类型目前都以轻量级、简单化和短时间为主,门槛十分低,而且微信有高达9.8亿月活的用户基数,因此小游戏爆发在意料之中。

不过,更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小游戏的用户来源中,只有37%是游戏活跃用户,41%用户是游戏流失用户、22%是非游戏用户,就是说,小游戏吸引了63%的非重度游戏用户,让人想起了当年社交网络上偷菜游戏盛行时的“全民游戏”光景。正是因为此,微信游戏总监孙春光还自信地表示:未来微信小游戏的用户空间甚至可以达到微信的月活9.8亿。

跳一跳、小游戏不是微信的第一次尝试,几年前微信就在5.0版本中引入“打飞机”游戏以此推广“微信游戏中心”。打飞机昙花一现,跳一跳也不会火太久,不同的是,微信小游戏基于小程序平台对游戏形态进行了重构,再结合开放策略和当前的玩家习惯,可以让小游戏成为一种游戏常态。第一批只有17个小程序上线,不过微信日前宣布,未来会面向所有游戏品类开放,覆盖不同游戏类型和玩家群体,应该没有几个游戏开发者会错过微信小游戏这座巨大的金矿。

正是因为小游戏不是一个平台,而是一种游戏形态,因此它也不会是微信或者腾讯的专属。在微信小游戏出现跳一跳这个爆款后,就有不少知名App都在应用内增加了小游戏功能,例如快手推出了独立的小游戏APP“快手小游戏”,YY推出了“开心斗”,微博控股的社交平台有信在最新版中则推出了主打双人实时PK小游戏的“有玩”。此外,微信的兄弟产品手机QQ,在1月初也加入了“玩一玩”小游戏入口,并抢先微信上线小游戏开放平台。

图:有信、快手小游戏等小游戏平台

社交平台做游戏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比如陌陌很早就上线了游戏中心让用户可以玩儿消除六边形、挑战乒乓球等小游戏,不过,此小游戏非彼小游戏,其将用户导入到App Store下载再用陌陌登录进行好友PK。微信小游戏最大的特征就是不再有独立App,所见即所得、点开即玩,同时与微信社交生态融合,而快手、YY、有信们最新推出的小游戏产品,也拥有类似形态。

微信的许多动作,在行业都能掀起跟风潮,比如微信公众号掀起了“XX号”之风,目前已经成为许多内容平台的标配了,就连爱奇艺、QQ音乐、WiFi万能钥匙、迅雷也都推出了各自的号。再比如微信小程序上线后,许多应用也上线了小程序平台。当然,我们会发现,各大应用不是为了跟风而跟风,而是因为微信的选择是对的,跟着做有好处,小游戏同样如此。

第一,小游戏迎合用户碎片化游戏的诉求,是游戏的风口。

手机端的游戏与端游动辄玩几个小时不同,都趋于碎片化,特别是在用户信息负载越来越大的今天,对于轻量级的东西就更加青睐,娱乐节奏在加快。此前《王者荣耀》开黑动辄要几十分钟,最近其上线了新模式“五军之战”,限时8分钟对战,地图也比之前的“王者峡谷”缩小很多。这段时间,还有一个游戏很火爆,就是《青蛙旅行》,玩家除了收割金币和放置食物外,能够对青蛙操作的不多,这意味着这是一款不耗时间的游戏,体现出用户对于碎片化、轻量级游戏的青睐。小游戏就非常碎片化,比如跳一跳,每局几分钟,等电梯时就可以玩儿上一把。

当年端游很火爆时,页游在WEB2.0浪潮中横空出世,一度很火,就是因为更加轻量级。不过,小游戏相对于页游而言,还更加规范,特别是寄生于超级应用内的小游戏,基本都有一套开发标准,体验较为一致,比页游要好很多。

第二,小游戏能够成功的关键是社交,反过来又可刺激社交。

微信公布的数据显示,小游戏的用户男女比例接近1:1,如此均衡的用户结构在任何游戏中都不多见,正是如此均衡的性别比例,让小游戏有很强的社交属性。一方面,小游戏如果能与社交关系结合,就可以丰富游戏的玩法、增强用户的动机、增强玩家的满足感。就像微信小游戏,其与好友排名、群排行、围观、挑战等等结合,通过社交引入更多玩家,加速了爆发过程。另一方面,部分小游戏一定要有社交关系才能玩儿,比如打麻将、斗地主这样的现实生活中的游戏,腾讯做很多游戏都是一点就着,正是因为腾讯有最真实的社交关系。事实上,对于腾讯来说,很多游戏已经是社交的一部分,小游戏同样如此,面对面时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搜索斗地主马上就可以来一把。

游戏和社交从来都不分家,正是因为此,第二大社交平台陌陌此前在游戏上就有许多探索,当然,收入规模在直播面前不值得一提。YY、快手们一直致力于社交化来增强用户粘性,因此做小游戏也有这样的目的,不过,YY、快手目前的小游戏采取独立App的形式,本身就与小游戏“所见即所得”的理念有所背离,同时也缺乏社交关系的沉淀,一切还得从头开始。有信在这一点上更有竞争力:其背靠的微博是社交媒体,有很强的社交属性,有信也有语音社交。所以它没有做独立小游戏应用,而是在已经有1.2亿注册用户的有信App中增加小游戏功能,让用户随时随地与陌生人玩儿一把小游戏,中间可以连麦交流,游戏结束可与陌生人互相关注,聊天交朋友,说白了,小游戏成了有信增强用户社交体验的工具,这个思路陌陌也与其有些相似。

图:有信的双人PK小游戏

第三,小游戏可以形成变现模式,给平台带来真金白银。

游戏一直是距离钱很近的业务。正如微信游戏的预想一样,小游戏未来的变现模式,主要也是广告和虚拟道具两大类,其中前者主要针对高活跃、高曝光、高时长的游戏类型,比如社交、棋牌、消除、飞行射击;后者则适用于针对游戏中度和重度玩家的游戏类型,比如策略类、音乐舞蹈、塔防、人物养成等小游戏。而有信、陌陌们,则可以将小游戏与社交结合起来,通过此变现,比如让用户给青睐的女神送小礼物或者道具。

第四,小游戏可以成为小程序切入点,最终成为应用平台。

微信做小游戏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繁荣小程序生态——一边是培养用户对小程序的使用习惯,一边是增强小程序的开发者生态。映客、YY、快手等平台或许短时间内不会做小程序,毕竟它们不会成为无所不能的超级App。不过对于支付宝、百度、以及微博这样的超级App来说,它们是一直都有成为“无所不能”的应用的野心的,它们都有或者即将推出类似于小程序这样的轻量级应用平台,如何推广?微信用小游戏来带小程序的思路,同样值得借鉴。

小游戏平台如何才能成功?

许多平台都有XX号,但真正做成功的却不多。许多平台都有过类似于小程序的尝试,却大都以失败告终。同样,尽管目前一堆平台想要做小游戏,但要取得成功,却不容易。具体来说,我认为小游戏平台应该从如下角度着手,才有机会成功:

第一、要有足够的用户规模和粘性,社交不可或缺。

小游戏的优势是无需安装,但用户要基础小游戏需要一个基础App,因此,只有一定用户规模的平台才可以顺势做小游戏,通过新的独立App来做小游戏,比推广一款独立游戏应用更难成功。目前看来,亿级用户App是做小游戏平台的基础门槛。

同时,应用属性也至关重要。工具类App做XX号都很难成功,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工具类App缺乏粘性。不论是做资讯还是做游戏,本质都是争夺用户时间的游戏,而工具类App用户用完即走,没有需求还不会回来。而有社交属性的App,因为有社交关系黏住用户,相对来说更容易获得用户时间,因此更容易推广游戏业务。这样看来,QQ、微博、陌陌等社交平台更有机会做小游戏平台,QQ已经上线小游戏开放平台;微博与微信的社交关系偏真实不同,社交关系更开放、更兴趣导向,与游戏可以很好的结合,此前就已拥有游戏中心,目前其已经通过控股应用有信入局,并且将流量等资源导入给有信。

第二、要具备持续迭代的能力,避免昙花一现。

互联网上不缺一夜爆红的游戏,然而很多游戏,特别是网页游戏都是昙花一现,火了几天就无人问津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游戏形式重复,用户容易疲劳。任何游戏要能持续吸引用户,就需要不断迭代,引入新玩法和新元素,就像《王者荣耀》或者《魔兽》有不断增加的地图一样。小游戏也要具备迭代的能力。除了在皮肤、角色、地图等常规维度下功夫外,还可以在社交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比如从二人对战延伸到四人对战,或者组团游戏。小游戏还可与AI技术结合,增强游戏趣味性,利用社交网络传播特性,探索用户更愿意分享的游戏形式。

第三,要与平台属性结合,而不是对微信亦步亦趋。

直接复制微信的玩法不可能成功,不同平台都有自己的业务特性,比如直播平台擅长的是视频直播娱乐,小游戏自然要与视频直播有更多结合;陌陌、有信做的是陌生人社交,如何将游戏与陌生人社交结合,帮助用户认识陌生人,同样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比如有信在常规的连连看、消除类、斗兽棋等经典小游戏外,就推出了自研的晃脸pk游戏,随机匹配用户后,双方以视频的方式看到对方,并一起模仿屏幕中出现的emoji表情符进行PK,系统通过在人脸识别技术基础上加入的表情算法进行自动打分,增强社交趣味性。

图:有信发起的“晃脸挑战”微博话题讨论量达1.3亿

总而言之,微信小游戏爆发只是时间问题,各大社交平台在小游戏上的动作才刚刚开始,整个小游戏市场正处于爆发的前夜,谁会成功复制微信小游戏成为一个很大的悬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夹乒乓球游戏规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