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不良率承机油压力接触不良较大的区域是哪些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招商银行能够承受的最大不良率
以2015年底来考虑,拨备前利润约为1400亿元,拨备余额约850亿元,贷款总额约2.75万亿元,其中约45%是个人贷款(约1.2万亿)。
假设不良贷款中有40%收不回来,在不损失净资产的情况下,可承受的最大不良率为:
可承受的最大不良率=(拨备前利润+拨备余额)/0.4/贷款总额
=()/0.4/27500
假设公司贷款的不良率是个人贷款的2倍,则公司贷款可承受的最大不良率约为27%。
算法有问题吗?
$招商银行(SH600036)$&&$招商银行(03968)$&
已投稿到:中国21个行业不良率排名! -TB前卫网TB前卫网店铺大全为您精选最好的精品店铺导航,欢迎您。上一篇:当前位置:>>金融行业网,金融大拿、业内人士都在这里理财头条licaitt 来源:&综合收拾自21世纪经济报导&、资产世人筹(ID:zichanzhongchou)、罗毅首席分析师(ID:luoyichief)、轻金融(ID:qjinrong)因为银行贷款投向的不同,不良资产的散布也显现显明的行业特点,部份行业不良率以及不良余额较低,而部份行业则是不良资产的重灾区。不良率既显现行业特点,也显现周期特点。收拾了一份最新的不良率行业分析讲演,供大家学习参考。(文章有点长,请耐心读完)行业不良变化图谱:房地产2015年逆袭不良率仅0.8%来源: 21世纪经济报导&、资产世人筹(ID:zichanzhongchou)作者:王海军,信金钻研院首席钻研员,经济学博士后一、行业不良率分析咱们收拾了21个行业年的平均不良率,详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2015年不良率前三的行业分别是农林牧副鱼(5.5%,属于第一产业)、批发以及零售贸易业(4.5%,属于第三产业)以及化学工业(4.3%,属于第二产业),不良率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传布与文化业(1.2%)、房地产业(0.8%)以及水的出产与供应业(0.5%)。与2014年对照,可以看出几个戏剧性的变化:1.农林牧副鱼均高居不良率行业第一,实际上从2009年以来,这个行业一直是不良率最高的行业。农林牧副鱼多年以来一直是政府财政支撑的基础产业,取得的政策类贷款较多,贷款质量以及贷款束缚相对于也较差。2.房地产行业2015年实现逆转,2015年不良率不到1%,排在第20位,而在2014年以高达4%的不良率高居行业第二。这一变化与2015年政府对房市政策干预酿成的新一波上涨行情有关。未来房地产行业的不良情况与政府政策高度关系,如果政府继续保持房市价格泡沫的话,这一行业的不良率短时间不会有激烈的升高。3.批发零售业在2015年以4.5%的不良率高居行业第二位,而在2014年的不良率仅为1%,在21个行业中不良率最低。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缘故与china经济延续下行有关,批发零售业主要对接终端消费者,内外需求不振,必定下降销售收入,恶化经营状态。另外,从年三个行业对照也不难看出,除年之间,农林牧副鱼不良率一直高于房地产以及批发与零售贸易业。而在年之间,房地产行业的不良率最高。&图1:三个行业历史不良率情况对照4.制造业的不良率笼盖广且处于高位。年,在不良率最高的10个行业中,制造业门类的子行业均占到一半。其中2015年分别:化学工业(第3)、建筑业(第4)、建材工业(第5)、电子工业(第8)以及机械工业(第10);2014年分别是建筑业(第3)、化学工业(第6)、电子工业(第7)、纺织工业(第8)、建材工业(第9)。5.煤炭工业不良率也一直在高位徘徊,煤炭工业属于第一产业的采掘业。年两年分别处于不良率第5 以及第7位。煤炭工业的不良率过去16年一直高于工业不良率(如图2)。然而与农林牧副鱼以及建筑业相比,不良率相对于较低。&图2:煤炭工业不良率与工业不良率对比&二、行业不良余额分析目前还没有2015年行业不良余额数据,咱们对年数据进行收拾排序以下:从上表不难看出以下几个特色:1.从不良贷款余额看,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以及个人贷款高居不良贷款余额前三位,且在全体不良总额的占比,2013年为68%,2014年则到达71%,特别是制造业的占比均高达30%以上,不良余额集中度很高。实际上,从2011年以来,这三个领域的不良余额一直处于爬升状况,特别是批发零售业加速上升(见图3)。图3:制造业等三行业不良余额趋势&2.个人贷款可以分为信誉卡、住房按揭贷款、车贷等几个子类,其中信誉卡贷款的不良率在个人贷款种别中最高,住房按揭贷款次之,车贷的不良余额最低。3.结合表1的不良率综合判断,制造业的不良情况在全体行业中最为严重,而文化教育、文娱、科技、金融业等产业的贷款质量相对于较好,不良余额及不良率都对比低。三、结论与预测鉴于2016年上半年经济大势还没有显明改良,咱们认为上述分析的特色仍会持续一段时间。年,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以及个人贷款仍将是不良的“重灾区”,而从制造业的细份子业看,钢铁、水泥、光伏、煤炭、玻璃、建筑业等传统行业因为多余产能严重,债务风险会聚,不良率将延续走高。延伸浏览一——重磅:31个省市商业银行不良率排名及详解!本文来源:轻金融(ID:qjinrong)作者:轻金融不良资产钻研中心 尚志科(个人微信:)经由一步步爬升,china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创下近七年新高!数据显示,2016年二季度末1.81%的不良贷款率,距离2009年一季度末的2.04%近在咫尺。值得注意的是,china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数据依然在延续双升。轻金融不良资产钻研中心依据最新公布的《2015年银监会年报》统计发现,2015年31个省市自治区(下称“省市”)中,有29个不良贷款率增添,总体增添了0.45个百分点;内蒙古、福建、浙江等9个省市的不良贷款率在2%以上;甘肃、云南、重庆等7个省市的不良贷款范围增幅超过了100%,显示西部地区不良风险暴露更快;浙江、山东以及广东等7个省市的不良贷款范围增添了200亿元以上,东部地区仍然是不良贷款风险的集中地。从区域不良贷款变化来看,2015年不良贷款率按高下排名,分别为西部1.87%、中部1.75%、东部1.68%,分别增添了0.82、0.47以及0.33个百分点;西部、中部以及东部三个地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范围增幅分别高达105%、60%以及38%,不良贷款余额分别增添了1270亿元、811亿元以及2045亿元。2015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详细数据及变化情况以下:近日,银监会公布了2015年年报,表露了31个省市自治区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数据。轻金融不良资产钻研中心通过对照2014年、2015年不良贷款数据,对相干数据以及变动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其中,第一部份分析了31省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排名及变化情况;第二部份分析了31个省市不良贷款范围变化;第三部份对各省市2015年不良贷款数据进行了排名。一、2015年9省市商业银行不良率超2%? 一)、不良贷款率区间散布:9省市不良贷款率超过2%内蒙古是不良贷款率最高的省分,高达3.97%;福建、浙江、山西、山东、云南、广西、江西以及四川的不良贷款率也在2%以上;18省市不良贷款率超过2%除了上述银行,不良贷款率较高的省分还有陕西、青海、安徽、黑龙江、湖南、辽宁等,不良率均在1.6%以上;4省市不良贷款率超过2%西藏地区2015年的不良率最低,为0.23%,另外,海南、北京以及重庆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69%、0.84%以及0.99%。? 二)、不良贷款率变化2015年,共有3个省市的不良贷款率相较2014年末,增添了1个百分点以上,分别为内蒙古(增添了1.81个百分点)、云南(增添了1.24个百分点)、广西(增添了1.05个百分点);2015年末有12个省市的不良贷款率超过了商业银行总体不良率1.74%;山西、青海、福建、四川、甘肃、山西、江西、贵州、山东等9个省市的不良贷款率都增添了0.60个百分点以上;辽宁、黑龙江、新疆、海南以及北京等5个省市的不良贷款率增添幅度0.1~0.2个百分点之间;2015年沪不良贷款率为1.01%,相比前一年降落了0.01个百分点,是不良贷款率独一降落的地区,西藏地区不良率则与前一年维持不变。? 3)、不良贷款率区域散布不管是从不良贷款率数据,仍是增添幅度看,压力按区域大小散布分别为最大为西部(包含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以及内蒙古等12个省市);其次为中部(包含了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以及湖南等8个省市);最后是东部(包含了北京、天津、河北、辽宁、沪、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以及海南等11个省市)。无非,从各地银监局公布的银行业不良贷款数据来看,总体银行业的不良压力要大于商业银行。截至2015年底,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四省的不良贷款率均超过了3%,其中,山西省高达4.75%,黑龙江省不良贷款率为3.6%,吉林省也到达3.68%。而这些省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大部份都在2%下列。二、2015年7省市银行不良贷款范围翻番? 一)、不良贷款范围散布截至2015年末,共有4个省分的不良贷款范围在1000亿元以上,分别为浙江1600亿元、广东1152亿元、江苏1104亿元以及山东1081亿元,而在2014年唯一浙江在千亿元;从不良资产余额变动来看,浙江、山东、广东、福建以及江苏等5个省市的不良贷款范围均增添了200亿元以上;陕西、云南以及安徽等12个省市的不良贷款范围也增添了100亿元以上。? 二)、不良贷款范围变化2015年,共有甘肃、云南、重庆、青海、陕西、广西、贵州等7个省市的不良贷款范围相比前一年翻番,其中甘肃增幅最高,到达239%;沪不良贷款范围增幅最小,仅为7%。无非只有13个省市的不良贷款范围增幅,小于2015年china不良贷款整体增幅51%。? 三)、区域不良贷款数据从不良贷款范围变化情况来看,西部地区104.53%的增幅,远超东部的38%以及西部的60%。无非,从总范围上来看,东部地区7463亿元的不良贷款范围,占比超过了58.65%,远超中西部之以及。因此,尽管中西部地区不良贷款暴露更快,无非从不良风险压力上,基数占绝对范围的东部地区更严峻。三、2015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详细数据上述图表,则反应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范围的高下排名,有助于分析个省市的不良贷款压力情况。延伸浏览二——江浙地区草根调研心得与纪行:江浙“不良”冬季已经过,春季还会远吗?来源:罗毅首席分析师(ID:luoyichief)钻研员:罗毅 沈娟 访问江浙地区银行机构,深刻知道经济运作情况咱们在过去一个月,访问了江浙的很多银行的分支机构,进行草根调研,但愿能真正知道当地经济,知道银行资产质量,还有转型的前景。先说个大概,这次去了江苏3个城市(南京,南通,姑苏),浙江3个城市(杭州,绍兴,温州),感觉真的是每一个处所差别都挺大的,经济情况也不尽相同,银行资产质量更是千差万别。之前那种大而泛的钻研策略,在目前千差万别的微观环境下,是必需要实地调研,用自我的眼睛看清楚,既不悲观失望,也不盲目乐观,当真深刻,才能在投资上取得独到的感悟。不良风险逐渐消化,银行业看好未来经济回暖江浙地区是最先暴发不良贷款之处。不良风险起于温州,后蔓延至苏锡常地区。但经由年以来的风险释放,主要风险已出清,存量不良贷款能够逐渐消化,新增不良贷款也能提早预判。这几年银行业与时俱进地调剂信贷政策,退出了过去激进的联保联贷、担保圈的授信模式,从新对产能多余、高风险行业进行摸底排查,也累积了丰厚的处置经验。不良贷款增速下行,但银行业对经济基本持乐观态度,普遍预测贷款质量的拐点将在两到三年内呈现。已有资金开始抄底优良的传统企业,为行将到来的经济回暖做好筹备。掌控发展机会,处所政府踊跃谋求经济转型处所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效果让咱们印象深入。能够捉住发展机遇的话,处所经济的提速将吹糠见米。南京、杭州就分别掌控住了资本市场以及G20的契机。政府以投资拉动经济,发生了大量的融资需求。因而处所政府平台成为今年以来银行贷款的主要投放方向,用于轨道交通、污水处理、管网建设、路桥等项目。必定程度减缓了资产荒的局面。处所基建还有许多需要完美进级,所以政府项目源源不断。而且由于耽心未来活动性趋紧,处所政府普遍存在早贷款早受益的设法,大多提早把资金借得手。投贷方向的过度集中化,致使银行贷款逐步显现出期限长、价格低、范围大的特色。民营企业大浪淘沙,优良公司转型进级不良风险的集中释放让江浙地区的大多数行业阅历了多轮洗牌。第一轮淘汰了效益低范围小的企业,不具有抗风险能力的中小企业被挤出市场。第二轮呈现专业化分工,不具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加入强势企业的供应链。第三轮行业巨头强强联合或者吞并收购。市场竟争者减少后,幸存的企业争夺到了发展空间,经营情况有所改良。即便2015年以来受汇率以及终端需求的影响,企业收入增长承压,优良企业已蕴蓄了过冬的实力。许多公司一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培养自主品牌以及技术实力,另外一方面从出产以及销售两头进行“搬家”。出产线异地布局,下降人工本钱压力。销售渠道线上布局,鼎力拥抱“互联网+”。相信china经济,无非分失望,不盲目乐观风险提醒: 经济下行超预期;不良风险暴露超预期。实地调研领会投资感悟咱们在过去一个月,访问了江浙的很多银行的分支机构,进行草根调研,但愿能真正知道当地经济,知道银行资产质量,还有转型的前景。先说个大概,这次去了江苏3个城市(南京,南通,姑苏),浙江3个城市(杭州,绍兴,温州),感觉真的是每一个处所差别都挺大的,经济情况也不尽相同,银行资产质量更是千差万别。之前那种大而泛的钻研策略,在目前千差万别的微观环境下,是必需要实地调研,用自我的眼睛看清楚,既不悲观失望,也不盲目乐观,当真深刻,才能在投资上取得独到的感悟。南京:长三角特大城市,踊跃转型南京作为长三角计划的特大城市,是必需要重点钻研的。咱们以及当地银行,与监管部门进行了深刻沟通,结论以下:(1)南京市的经济增速不错,处所政府的财政压力不大。特别是经由年初的房地产市场的总体回暖,处所融资平台的资金对比富余,而且在融资方式以及投资上都有所立异。至于银行来讲,不良贷款压力其实不大,南京银行的不良率是业内最低之一,再次证明南京总体的经济增速仍是很稳健。未来转型,感觉南京之处政府仍是很愿意转型的,至于资本市场的理解对比到位,愿意跟资本市场特别是股本市场踊跃交换。至于南京区域未来的不良压力,银行普遍表示不太耽心,河西房地产尽管涨幅很快,但总体南京的房价还不算过度泡沫,而且未来供应量总体应当能跟上,应当不会重演个别炒作城市地产的惨剧,自然银行坏账压力也相对于较小。(2)6月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计划》,除了沪市是超大城市之外,南京市作为独一的特大城市入选计划。未来南京的经济地位必定举足轻重。计划提出“一核五圈四带”的经济格局,南京市对应南京都市圈,包含南京、镇江、扬江三个城市;同时南京地处两条“发展带”当中,上海宁合杭甬发展带以及沿江发展带,成为水陆经济关键。南京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南通:不良暴露,但风险可控南通:南通作为历史名城,邻近沪,与苏锡常地区隔江相望。咱们以及当地银行与处所政府交换后总结以下:(1)南通9.7%的经济增速在上半年还算不错,然而营改增后财政压力却显明增添。处所经济以造船、化工、纺织为主。民国时代张謇在南通鼎力引进纺织技术,为南通留下了扎实的工业基础。纺织行业的民营企业众多,会聚效应显明,偏向于通过担保圈的情势进行融资。年苏南地区首先呈现不良风险暴发的高峰期,南通则是从2015年开始呈现链条式(担保圈)的风险暴露。担保圈带来的不良风险连锁反映对处所经济有必定影响。然而银行依据前几年处置不良贷款的经验,已提早做好风险防范,不良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不良风险暴发的缘故有两个,第一是缺乏自主品牌,本身销售增长乏力,受电商冲击大,人工本钱增添;第二是南通外向型经济对比显明,南通纺织产品产量约占国内50%,交易量占全世界30%,终端需求遭到国外市场疲软以及汇率波动的影响。处所银行业预计不良风险暴发还要2-3年时间。处所纺织企业对主业发展仍然乐观,转换行业的很少;更多的是踊跃进行产业进级以及将出产线向人力本钱更低的区域转移,譬如西部地区以及东南亚等。(2)处所债置换后,对处所银行的利差损失在3个点以上。银行在收缩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更青睐资本市场、非标资产、定增、股票质押等业务类型。处所政府平台也是主要的贷款投向,由于政府项目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风险相对于较小。政府平台对银行授信的态度呈现分化,一部份是精打细算,给授信也不提钱;另外一部份是耽心未来活动性收缩,所以现在先申请额度,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姑苏:不良风险高峰期结局,政府平台融资需求旺盛(1)姑苏有82家境内上市企业、300多家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其中95%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民营企业的优点在于数量多,经济活跃。缺陷是总资产小,平均范围大约几十亿元;评级不高,普遍抗风险能力弱;传统行业多,立异行业少,集中在钢铁以及化纤行业。外向型企业受经济本钱爬升、外汇汇率波动以及税收政策调剂的影响,增长发力。劳动力本钱的提高,驱使纺织、成衣加工企业将出产线向印度、越南、泰国、孟加拉等国家转移。(2)当地银行授信更偏向于政府而不是中小企业,今年以来的对公授信有90%投向政府平台,过去只有60%。其余授信则投放给优良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受益于房地产市场的火爆,零售贷款今年占比有所晋升。个人贷款单笔金额小,不良率低。个人征信系统以及对违约人的公示轨制,利便了银行节制零售贷款风险。而且中长时间个人贷款的收益率也对比有吸引力。姑苏地区可用土地供应量少,人口净流入量大,银行业对房价的增长普遍乐观,认为未来房地产贷款还会有较大需求。由于银行授信政策趋同,所以授信市场竟争剧烈。现在贷款显现三个趋势:金额大、期限长(10-15年)、价格低。(3)紧缩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缘故是:1. 2009年起联保联贷的授信模式开始时尚。后来这个模式被应用在贸易类企业,这些企业都是轻资产,本身偿付能力有限。结果在经济下行时发生了大量的不良贷款。目前联保联贷的授信已很少。2. 部份民营企业的商圈商帮名誉不佳,现在当地银行对姑苏之外地区的企业主贷款更为小心。3. 民营企业主移民的多,多寻求短时间投资,对政治以及经济影响尤其敏感。(4)政府平台类企业有足量的融资动力,缘故是1. 由于利率下行,平台企业用价格更低的新增贷款置换本钱存量债务。2. 各地政府对发展立异经济有考查压力,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融资来展开项目。(5)受市场环境影响,不良贷款集中在小微民营企业,譬如纺织、外贸等行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的处置主要是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银行业普遍对节制不良问题有信念,不认为会引起系统性风险。不良贷款尽管还在发生,然而风险在前两年已暴露得差不多了,目前的不良贷款可以渐渐进行消化。银行现在对有不良风险苗头的企业特别关注,会筹备多种处置方案进行应答。但整体看姑苏地区基础资产的真实性高,评级较高,对银行来讲仍是对比安全的。银行业认为长三角地区贷款质量在短时间内仍是会继续下行。苏锡常、杭州、沪地区预计在2017年底会有所好转。(6)银行对房地产以及多余产能都在采用授信限制,光伏、煤炭、钢贸是重点受限行业。而医疗卫生、环境维护等行业是未来看好的方向。银行也在尝试展开投贷联动,特别是与国有创投契构合作,创投契构投股权,银行投债权。杭州:G20举行地,处所经济迅猛增长杭州正在筹备举行G20,经济增速以及处所财力都是至关不错。上半年GDP增速10.8%,速度至关快。财政收入范围为副省级城市第二,增长17.4%。杭州作为好居城市,在科技立异领域还有金融领域都有很独到的定位。作为浙江省会,杭州坐拥幽美景色,以及沪的高铁时间只要一小时,注定在长三角扮演重量级角色。计划中的杭州西站会成为新的铁路关键,届时杭州与长三角的联络更为亲密。咱们调研得悉,杭州目前的财力对比富余,房价的上涨幅度小于深圳,然而感觉立异产业的GDP占比在逐渐提高,例如文化,互联网,确切都是其优势产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整体安稳,未来的不良率压力也其实不大。绍兴:企业经营企稳,恶化迹象解除(1)企业的经营情况趋于安稳,没有再恶化的迹象。上市企业、房地产企业、高科技企业的信贷状态优良。经由三年多淘汰后进产能的政策,剩下的企业基本是行业骨干,譬如纺织等传统企业均可以保持经营。小企业经营情况依然艰巨,部份企业转换主业从事房地发生意,反而增添了经营风险。今年银行新增贷款8-9成投给处所平台企业。其余新增贷款以个人贷款为主,主要是按揭、装修、小额经营贷款等。一般企业的投资需求不足,资质较差,因而银行减少了公司贷款投放。银行开始严控房地产贷款,集中向优良大型企业以及央企贷款,致使中斗室企借钱难题。(2)处所平台的贷款竟争剧烈,银行加大了对平台贷款的营销力度,部份银行乃至在基准利率下浮15%。平台企业拿到资金后主要是投资政府项目,如路桥建设、污水处理等;也有部份企业将闲置资金购买银行存款。政府的基建力度很大,项目资源许多。(3)不良贷款的暴露去年以及前年至多,今年暴发量对比少。(4)或许是三线城市,当地新兴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感受不显明。银行业至于目前去泡沫以及淘汰低效产能的政策表示乐观,对经济好转维持信念。预计未来几年利率仍然是下行通道,有助于减少企业负担。温州:炒风格气退潮,资金抄底实体产业(1)温州十年前以实体经济为主,产业是水泵,拉链,服装,玩具,阀门等。后来经济发展脱离实体,炒风格潮渐起。年是炒作最顶峰的时候,房价涨了50%。然而到2012年房价又跌了20%-30%。目前房地产交易量比之前活跃,无非价格也没有回弹。(2)温州过去民间借贷市场特别火爆,由于温州人路很活跃,而且做实业的确不太盈利。民营企业融资本钱可以到9%-10%摆布。年走信托通道的时候,融资本钱乃至到15%-16%。然而现在民间借贷交易不活跃,许多融资公司关闭,小贷公司也在减资。原来寻求高风险的资金在往银行体系回流,存款增速增添。(3)温州产业转型对比难,只有部份企业胜利。许多传统行业企业数量减少显明,譬如以前做皮鞋的上千家,现在不到十家。企业阅历了多轮洗牌,第一轮,淘汰效益低的企业。第二轮开始呈现专业化分工。第三轮行业再整合。市场竟争者减少后,剩下的企业争夺到了发展空间,经营情况有所改良。几家上市公司贡献了当地绝大部份的纳税额。(4)温州仍然面临必定的发展压力1. 人生本钱高,房价高(2-3万一平),吸引外来人材难题。2. 产业以轻工业为主,附加值不高,处所企业实力不足。3. 这一轮风险暴发,对处所企业造成较大创伤。企业信誉链断裂,投资偏向于短时间化,还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元气。(5)银行贷款政策收紧,适合的贷款项目不够多。贷款利率普遍是基准上浮20%。与其他处所不同,温州民营经济活跃,温州的新增贷款大部份投给企业,而不是处所政府平台。过去政府对基建投入力度小,今年开始态度有所扭转,对管网建设以及污水处理的建设力度加大。(6)不良贷款风险不致于引发系统性危机,之前年由于联保联贷以及高利贷的因素,不良风险集中暴发。现在的不良贷款都是个案,没有集体暴发的情况。(7)经济目前企稳迹象显明。从贷款角度看,银行对不良贷款的趋势已可以预判。从市场角度看,许多企业在这两年定单量锐减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经营,说明企业竟争力在逐渐蕴蓄。未来是不是会呈现U型增长还不肯定,但现在风险出清,经济快速下滑的阶段已过去。而且已有资金开始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抄底。部份企业的投资价值凸显,企业主对未来的定单增添对比乐观,开始萌发扩展出产的需求。未来的经济转型要看互联网以及自主研发立异。关于版权:若文章触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络咱们。【电话:021-;微信:hjwh123】
【公众号】:金融行业网
【微信号】:jrhycom
【微宣言】:金融行业网(jrhycom)——融哥倾力打造的金融第一公号,涵盖财经、银行、保险、证券、股市、基金、信托、理财投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P2P网贷、互联网金融和投融资等各类讯息和服务。头条资讯、深度观察、解读八卦,圈子探秘,尽在金融行业网。
下一篇:随意看看推荐文章声明:TB前卫()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的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版权均属于原网站、原店铺、原作者等拥有,如有意见、反馈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站长:TB前卫汇集精品店、旗舰店网址/店铺信息/商品展示,并不售卖任何商品,展示信息仅供参考,购买商品均在点击链接后到淘宝/天猫商铺成交,故安全可靠。.Copyright & &&/&&珠海博爱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旗下All Rights Reserved&&云主机支持:&&|&&|&&|&&|&&|&&|&&|&&&&&Processed in 0.0056 second(s)尽管公开的数据均显示中资的不良率并没有出现异常,但多种迹象表明,决策层已对此高度警觉。
“不良率只有1.58%。”坐在对面的浙江银监局高管面对记者的疑问,欲言又止。良久,又轻声细语道:官方公布的数据是这个。
同一天,一家商业银行杭州分行的风控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概:“一线业务如此吃紧,却被财报数据轻描淡写了。”
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三季度中资银行的不良率为0.95%,然而,无论银行内部、专家、评级机构,还是地方企业主乃至地方监管机构,对实际不良率的测算莫衷一是。
2012年,全球经济并未如愿转暖,中国部分行业和区域、部分客户群体的系统性风险不断上升,房地产、光伏、钢铁和出口相关的行业尤甚。一些市场机构测算的总潜在不良率普遍与银行公布数据差距较大,中小微企业的区域性停产风波更无法支撑金融系统高层的乐观表态。
问题在于,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在实施时往往发生偏离,银行通过技术手段,将损失程度较高的贷款划入损失程度较低的贷款类别,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此外,银行对不良率考核层层下压,分行支行必须自己“消化”不良率,不惜采用平移、覆盖、展期等方式,造成诸多贷款乱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指出,金融领域存在潜在的区域性风险,要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采取有效举措加以解决。
有别于2002年香港银行业不良率3.2%、1997年新加坡3.6%、2000年台湾的5.8%和2009年美国金融系统几近崩盘,中国目前的不良率风险尚处于由浅入深、由点及面阶段,风险总体可控。也就是说,我们还有及时处置风险的时间窗口。
从历史上看,当前不良率还未达高位,且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稳,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有效化解,以及整体
企稳向好,不良率的风险有望在经济的科学发展中妥善化解。
迎战不良率
2012年12月底,三段手机录音辗转到了《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手里。
录音中,疑似浙江金华银行杭州分行一位客户经理与杭州福莱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岚之间展开了争论,前者就后者在金华银行贷款2000万元一事索要了96万元“好处费”,反复催促后者将还未打进自己账户的10万元赶紧办妥,态度急促。
多方求证得知,以上事件并非个案,在江浙、广东等中小微企业高度聚集地区,从一笔普通贷款中私下获利百万元的不是个例。
“经济下行时期,银行处于议价强势地位,不安分的客户经理总能大捞一笔。”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与此同时,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自2011年以来的企业倒闭潮还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
据浙江省高院统计,2012年已有诸如企业倒闭、跑路等847个涉及银行贷款的金融案件报送高院,标的总金额达120亿元。
另据浙江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统计,仅2012年上半年温州市工业企业减产、停产比例高达60.43%。
伴随一些企业破产、停产,当地银行的不良率也在急促上升。温州银行的不良率从2011年末的0.99%升至2012年6月的1.72%,浙江全省前11月的不良率数据上升到1.58%。同时,今年银行业系统不良率出现区域性、行业性等特点。
面对不良率的上升,金融机构以及监管机构纷纷开始采取措施,严格防范不良风险。
有专家认为,目前中国银行业不良风险总体可控,随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
支持政策的出台,2013年全国整体总潜在不良率增长速度会稍有减缓。但治标更要治本,从宏观根源发展信贷、建立信贷文化才是长远之策。
“不良循环”
近日,《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走进浙江建德市乾潭镇工业园区,发现,不少厂区大门紧闭,厂房和办公楼均贴上封条。一问才知,乾潭镇相对大型的企业半年内倒闭了十多家。
“破产的、跑路的,比去年多。”浙江省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记者,平日里
最热衷于成为地方人大代表等,但这两周安排填表申报企业家们的手机却一直关着。
据悉,企业家的“消失”与临近年底有关,每年这个时候是银行回收信贷的时段。
浙江当地一位企业家表示,2012年以来,“企业愁贷、银行惜贷”的状况仍未改观,高利贷有重新抬头之势。
事实上,银行系统并不缺资金,不少银行在年初还愁资金贷不出去。央行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前11个月,累计新增人民币信贷已达到7.75万亿元,超过2011年全年7.47万亿元的水平。
上述企业家表示,主要是企业业绩下滑使得银行不愿意再贷款,企业得不到贷款生产经营又受到进一步影响。
一方愁贷、一方惜贷,使得市场上现金流匮乏,一些企业甚至连贷款审批过程中所需的“掉头资金”都难以筹足,一些企业因此陷入不良循环之中。
但此刻,一些客户经理,却在变本加厉地对企业“吃拿卡要”,落井下石。
一位城商行杭州分行内部人士透露,有的客户经理以额度限制、审批时限等诸多理由对企业拖贷、延贷,目的便是通过自己与特定高利贷组织的无间合作,迫使企业在“掉头期”内为资金周转付出高额利息,自己则事后以“五五分”甚至“三七分”非法牟利。
据上述人士了解,国有大行也有类似行为。近期,建德市一张姓
向当地一国有大行申请200万元贷款时,47天的超长审批让他前后共付出多达62万元的隐性成本。“这无异于制造高利贷、制造企业危机”。
采访中还有一些人表示,上述现象在东部沿海尤其是一些中小银行中并不鲜见,近三年来有上升之势。
尽管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监管部门,对上述现象一直持坚决打击态度,但金融违规案件具有难举证、难追溯和隐蔽性等特点,目前还主要限于对分支行高管的排查,一线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实现的难点还有,一线客户经理的频繁流动客观上增加了监管难度。
一位从事银行业13年的客户经理,曾先后任职于兴业、光大、稠州、交行、民生和金华等银行,最短的任职期限是在恒丰待了一个多月。
他告诉记者,“这只是普遍频率”,他常在不同的银行与曾经多个同事再次共事,“许多人都频繁跳槽,十年内共事三次很正常”。
另一位商业银行杭州分行风控部总经理也坦言,当地员工年流动比率低则30%,高则60%,“只要能跳槽,成熟的客户经理都会走”。究其原因,就在于对私下获利一旦暴露的“警觉”态度和对监管层纠察风险的“防范”心理,“不能老在一个坑里挖钱”。
“应该对从业人员实行类似黑名单管理。”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每一笔查处的背后都包含着巨大的工作量,严格规范市场秩序应成为监管部门最主要的关注点。
真实不良率
综合观察,实体企业经济下滑已经传导至一些区域的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浙江银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省2012年前11月的不良率数据为1.58%,比年初上升了0.66个百分点。不良余额为935.61亿元,比年初增加444.21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为2107.61亿元,比年初增加了259.27亿元,关注类比例为3.57%。
日,杭州海关公布浙江省前11个月外贸数据。11月份,浙江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59.8亿
,同比下降2.5%。以外向型经济见长的浙江,外贸下降直接影响当地的经济效益。
浙江当地一些银行业人士指出,当地不良率数据不乐观预计或比现在看到的还要高,“浙江需要警惕和防范新一轮区域金融风险的集聚。”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温州乃至浙江的部分银行不良率已超过8%。”周德文如此说。
在各家银行三季报中,不良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大多“双升”,其中(600000,股吧)不良贷款余额同期涨幅达70%,其温州分行不良贷款增量占全行70%且不良率为5.42%,其温州、宁波和杭州三家分行新增不良贷款达全行的94%,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为7.19%。
除此之外,三季报中各大银行公布的不良率几乎均低于1%,农行、工行、中行和中信4家银行三季度不良率环比下降。银监会数据也显示,全行业不良率仅0.95%与年初基本持平,低于2011年平均约1%的水平。
“也许一线业务的‘水深火热’,被财报数据轻描淡写了。”上述人士坦言。
银河证券分析师郭怡娴发布的称,“估值隐含不良率中位数已到了很高的线上”,并告诉记者“可从拨备数量中得出该数据”。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布《2012: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称,“关注类贷款账面风险与实际风险偏差最大,信贷风险一定程度上被低估,且2012年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贷款规模将同比增长10%左右”。
“眼下只有计算出银行业总潜在不良贷款,才能直指问题的关键。”高华资深分析师程博指出。所谓“总潜在不良贷款”,即已公布不良贷款与诸多产能过剩且盈利能力降低的企业潜在不良贷款之和。
高盛高华研究总监、董事总经理马宁在《中国银行业信贷观察报告》中也详细阐释了基于对采矿、钢贸和地方平台贷等总潜在不良率的保守估算,银行业潜在不良率远高于银监会数据的0.95%,约达到5.4%。
(600030,股吧)分析师王一峰表示,尽管诸如光伏、风电等被列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的贷款具有风险,但却从未被任何一家银行列入不良。
维持类似判断的投行、券商和评级机构不在少数。银监会前主席
也曾对外表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下行期间,2%左右的不良率相对更为真实”。
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新增逾期贷款1257.87亿元、新增关注类贷款289.42亿元。下一步很可能沦为不良的趋势在加大。
在浙江,今年以来坊间一度流传着“一建三发”的说法,即建行、平安(原深发展)、浦发和广发四家银行不良率压力较大。
“浙江银行业平均不良率已到了一个高点上,若不包括国有大行则将更高。”前述城商行人士称,“我们行里上报的不到真实数据的1/3。”
地域性行业性特点
2012年中国银行业系统不良率出现两种特点,一是区域性特点,二是行业性特点。
地域性方面,除了浙江外,内蒙古、广东以及江苏一些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一位国有大行的高管就表示,眼下(600295,股吧)、佛山、东莞、中山和江苏部分地区(的不良趋势)已值得高度关注。
行业方面,钢贸、光伏行业的不良率上升明显,个别银行的光伏、钢贸行业不良率甚至超过15%。光伏行业由于外部环境的恶化,2012年以来破产企业增加。钢铁行业由于整体宏观经济下行,市场萎缩,企业效益下滑。
金融系统具有传导性、渗透性特点,无论是企业贸易与投资往来,还是产业链、行业片区相互交融,都让风险由点及面地蔓延。
中信证券分析师王一峰认为,行业上,风险正从船舶、光伏、钢铁等困难行业向其他
、、批发、交通、仓储和邮政业等扩散。地域上,其波及面也从东部向中西部、南方向北方地区蔓延,并从对外出口型企业向内销企业扩散。
“受到影响的行业和地区能列出一份长长的名单。”他告诉记者,把控不严就将交互感染,同一产业链上“一人得病全家遭殃”。
广发银行内部的《2012年风险管理指引》明确提出,房地产行业的政策调控影响了产业链上游的水泥、钢铁等行业,加之铁矿石等原料价格弱势盘整,产业链成本支撑不牢固。钢铁行业需求低迷的同时,资金成本高、经销商囤货意愿低和产量下降等因素,又使得产业链下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低,整个产业链毛利率大幅下降,企业资金链普遍紧张。
马宁在《中国银行业信贷观察报告》中指出:根据公开数据分析得出,当前中国工业和采矿企业平均不良率为1.3%,钢铁等交易行业平均不良率为1.6%。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当前公布的总体不良率从5%到30%不等,大量企业被认为在商业经营上已难以为继。
《中国银行业信贷观察报告》还指出,2012年上半年,消费品行业隐含不良率上升势头最猛,从%上升至33.2%。信息产业和原材料产业隐含不良率也各自上升至32.1%和22.6%,此外,行业新增不良率接近20%且隐含不良率超过30%。
“银行的资产质量不是在变差,而是在加速变差。”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梁红认为。
不过,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在2012年财经年会上表示。“浙江只是一个点,仅占据全国银行业信贷规模中很小的部分,不良率波及面不会太广。”
“干掉不良率”
为何市场担忧不良已经较高程度,而财报数据如此平静?“这和银行考核体系相关。”一些银行基层员工道出了个中缘由。
除去广发银行采取总行特殊资产部集中处理潜在风险外,“包干到户”的不良处置方式在业内最为普遍,即由分支行承包处理大部分风险,这使得客户经理往往不堪重负。
例如,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每月只要出现一笔疑似不良,则全月奖金可能扣完,甚至还扣工资。因而所有人每天都在绞尽脑汁“干掉不良率”。
上述风控部负责人介绍,在分支行处理不良贷款的方式中,“平移”是最惯常的做法。
所谓平移,即银行寻找优质企业B并对其授信,以搭桥方式让其与互不相干的A企业签订借款协议,掩盖A企业的潜在不良。“之所以企业融资难时,银行总在宣传支持小微企业也是出自于此。”他表示,行里天天开会讨论如何平移,年底、季末时尤为严重。
平移后,债务和风险被转移出银行系统,成为“纯粹”的非金融机构市场行为,不但监管层不易察觉,就连司法部门也难以介入。至于B企业,银行会以低利息、低存款配套等多种“优惠”来进行补偿。
杭州一位信誉良好、经营尚优的企业家告诉记者,近一年来他几乎每一两周就会接到不同银行的电话,询问其是否愿意以低利率、低存款配套进行贷款,“优惠多多”。
“这是治标不治本。”周德文评价道,如此做法风险并未被化解而是被后移了。但是,职位流动性让银行高管大多只愿意保证自己任期内“风险能被捂住”就足够了。
事实上,1000万元潜在不良至少需3000万元来平移,一旦不良超过3000万元则需更大倍数的平移资金。然而当下,经营再稳妥的B企业也极可能卷入层层担保圈而不可自拔,不良率风险可能数倍扩大。前述企业家最近就陷入担保圈内一笔500万元的连带担保,至今心有余悸。
因而,银行高层更希望采用多家优质企业分别与A企业签订协议来分摊风险,但客户经理常常为了方便省事而“一次性快速平移”。
另一种掩盖方式被称为“覆盖”不良率,类同于平移但A、B企业之间具备担保关系。
此外,客户经理间还流行着一种“预期没收”方式。他们要求优质企业在贷款时预先存入一定比例的“准备金”,以防企业风险来临时起到
更有甚者,浙江绍兴的个别银行采取了贷款随意延期的极端方式。即企业潜在不良贷款即将到期之前,客户经理会重新完成一遍实地调查、合同签订的固有程序,在信贷系统中将全过程重新“走一遍”,就以长期贷款延续下去。
以上种种,常成为各银行客户经理间茶余饭后的谈资,谁“干掉”不良贷款更多更隐蔽,谁就能更受推崇。
面对不良率的上升,总行以及监管机构纷纷采取措施解决不良率问题,严格防范不良风险。
广发银行一位内部人士称,总行行长已经亲自接手风控工作,平日里九成以上的各类会议均与之相关。
多年来,银行自身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是加大催收力度、增加核销总量,二是增加计提准备金,提高拨备覆盖率。
(601998,股吧)一位高层透露,朱小黄上任中信行长后,第一要务便是增加计提拨备。三季报中信银行计提了40亿元贷款减值准备,期末拨备覆盖率达305.54%,拨贷比提高至1.92%。
其他银行也从2011年底开始未雨绸缪。浦发、(601169,股吧)就增加了贷款减值准备金,2011年期末拨备覆盖率分别高达499.6%和446.39%,居上市银行前两位。2012年前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总贷款减值准备从9853.06亿元增至11179.55亿元。
在银行处置方式中,呆账核销尽管能最大限度保障银行利益,但呆账认定和取证等规定较为严格,符合核销条件的占比很低,银行也同时需承受一定利润损失。
此外,银行除将不良贷款转让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外,也尝试向非金融企业转让,但目前仍无法可依。并且,资产管理公司常要价过高,银行多折价转让损失较大。
因而,业界普遍向银监会呼吁及时研究消化不良贷款的政策措施,要求银行从考核机制上适当提高不良容忍度和完善尽职免责制度,以商业化、市场化手段提高处置的便利性和有效性,让银行有机会以丰补歉。
在地方监管方面,2012年下半年以来,温州市政府组织开展了风险企业帮扶和不良贷款化解百日专项行动,温州银监分局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化解工作。据统计,2012年8月至10月,全市银行业机构共处置不良贷款21.31亿元,10月不良率比9月环比下降4.31个百分点。
尽管目前中国总潜不良率已经较高,但与2002年香港地区银行业3.2%的不良率、1997年新加坡3.6%、2000年台湾地区5.8%和2009年美国金融系统几近崩盘相比,中国目前的不良率危机还正处于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阶段,尚能“亡羊补牢”,并且可控。最近,银监会将居民消费类贷款的风险权重从100%调整为了75%,就是个积极的开端。
至于宏观政策层面,由于非金融企业的隐含不良率一直与GDP增速变动呈负相关。因而,一旦GDP增长减速的势头趋缓或改善,将使得企业盈利和总潜在不良率面临的恶化压力变得稍微温和。
也就是说,只要推出任何可促进GDP复苏的宏观支持性政策,都会使那些在今年深陷困难的企业明年能好过一些。加之近期出台了降低借款利率上限的政策,2013年全国整体的总潜在不良率增长速度会稍有减缓。
中国银行业自股份制改革以来,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一位业内专家表示,“现在银行逐渐理智起来,急需政策、环境的循循善诱与鼓励支持。因而从宏观根源上发展消费信贷、建立信贷文化才是长远之策”。
压力层层传递
施克荣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突然就卷进了“八竿子打不着”的中江事件中。
在浙江建德市担任工商联执行委员的他,当过教师也做过实业,现为浙江逸龙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是当地首屈一指的明星企业家。但最近,他被迫卷入了一场刑事纠纷。
日,建德市公安局以涉嫌诈骗罪名刑拘了施克荣曾经的学生、杭州德邦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汤永平,而报案者之一正是施克荣本人。
“和汤相交多年,这两年他开始频繁以企业周转为由来借款,骗走我700多万元,加之为他提供的责任担保,1400万元不翼而飞。”施说出了报案缘由。
经建德市公安部门查证,汤在外共拖欠7000多万元,加之长期欠下的高利贷,其亏空超过1亿元,属目前建德市同类案件中涉案数额较高的一起,波及当地近十家企业。
“汤是当时俞中江筹款的直接相关方,巨额亏空一部分来源于此,一部分可能已被转移出境。”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中江事件是2012年浙江最为轰动的企业风险事件。总部位于建德的浙江中江控股有限公司及其11家关联企业,因多年盲目扩张、巨额举债,深陷民间借贷导致“崩盘”。其总债务达60多亿元,涉及民间借贷16亿元,授信、委托贷款等与银行相关的债务50亿元左右。
据悉,汤一方面想方设法填补损失,一方面急欲在更大的风险暴露之前加速筹资,妄图最终以破产保护的方式轻易抽身。刑拘前几个月,他就心甘情愿地过上了到处躲债的生活。而施克荣,也就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填补“中江系窟窿”的人之一。
事实上,直接和间接卷入中江事件的局外人多得超出想象,人人都在层层担保圈的扩散中惴惴不安,其中不乏汤这样的铤而走险者。更为严重的,是此后银行的过度警惕与非理性抽贷,以及由此引发的高利贷泛滥和中小企业大量倒闭的恐慌。
中江后遗症
施克荣粗略统计,仅从日至10月底的短短三月内,汤永平就从报案的五、六人手中以“银行催逼”和“生产急用”为名骗取资金3000多万元,涵盖了从公务员、企业主到银行员工,并导致七、八家相关企业面临破产境地。其手法,与当时俞中江所采用的可谓如出一辙。
“如此案例早已不是个别。”浙江省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
2012年7月,媒体就曝出浙江天煜建设有限公司非法集资案件,引发担保圈内600家民企上书浙江省政府求助一事,成为“后中江时期”高利贷抬头、担保圈隐患爆炸的重大案例。
“身边遭殃的朋友,如今一半都破产了。”建德市一位不愿具名的家具厂老板叹息道。
中江事件之前,建德、杭州等地的民间高利贷利息约为4分至8分,即100万元每月利息通常不高于8万元。但中江事件后,仅建德地区的涉案金额就高达数十亿之巨,民间资金紧缺,利息瞬间翻番,涨至每月15%至20%。
“中小企业谁能敌得过这么高的利息?”施克荣反问道。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浙江地区中小企业平均年利润基本低于7%,一部分企业甚至处于负利润水平。
“中江事件使得非法筹资成为区域性常态,企业出事的越来越多。如果不以涉案金额大小来立案侦查,则警方根本忙不过来。”上述知情人士称。
杭州市党代表、建德市人大代表叶炳华,用了迄今一半的人生来辛勤创业,却不幸成了倒下的一员。
“他是个好人,兢兢业业”一位跟了叶20多年的老员工这样评价道。
从25岁拥有自行车零件加工厂,到1992年转做五金工具,到2007年鼎盛时期产值过亿、产品销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再到2011年银行抽贷,最后到2012年3月申请破产,叶的人生像一条凸型抛物线。
“银行会锦上添花,绝不会雪中送炭。”身负巨债的叶炳华老泪纵横。老两口已无栖身之所,由亲戚暂且收留,“余生只为了还债”。
其实,叶并非中江事件的直接受害方,他的破产来自于银行对“一朝被蛇咬”的群体性恐惧。
作为当地知名企业,2008年叶炳华上马了创新项目,以废铁粉末冶金来生产汽车零部件,深得政府支持。但正值第三期大规模资金投入之时,中江事件苗头渐起。“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都挺过去了,却一头栽在了这里。”叶显得很无奈。
当时,铁粉价格上涨让他有些吃紧,于是除维持3000多万元和建德市农村信用社1050万贷款以外,酌情增加了几家城商行的贷款。谁料,从杭州银行2011年初紧急抽掉500万元开始,泰隆银行、金华银行等纷纷抽贷200万元,一时间应接不暇,使得叶一步步转向了高利贷。
加上后续增加的贷款和企业成本,叶最终负债超过1.5亿元,牵扯进担保圈内20多家企业和30多名债权人。
浙江银监局副局长周松方曾表示,中江事件牵涉到金融机构17家。
(600036,股吧)杭州分行行长朱新建将矛盾根源归结为过度授信,以及银行之间相互“壮胆”而忽视潜在风险。
前述国有大行内部人士透露,某国有大行将浙江境内五个分支行的信贷审批暂停了至少一个季度。并且,各商业银行大多急于内部整顿、制度协调,使得审批时限拉长了数倍之多,中小企业“掉头”资金难题更加凸显。
“前些天建行给我放贷1000万,却从原本的两三天拖到3个月。”施克荣也抱怨起来,称幸而自己现金流还算充裕,否则一两百万的利息铁定亏了。
周德文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眼下市场上“掉头”资金极度匮乏,即便是银行审批所需的数天或数周时间,企业自有资金也很难应对,成为高利贷迅速泛滥的一个原因。
一位商业银行分行行长坦言,财报上新增多少小微企业贷款“都是报给领导看的”,2012年银行自保严重于去年。金融系统的传导性又使得各家银行互相效仿,以致于一家银行对某企业提高警惕,则该企业就会遭到几乎所有银行的抽贷和严审,群体性恐惧屡见不鲜。
“个别银行的不理智导致了银行的群体不理性。”温州银监分局副局长钱敏认为。
“前两年经济大好,我们几乎每两三周就上门跟企业拉关系、求贷款。谁知现在说抽就抽,企业倒下的自然不在少数。”前述国有大行内部人士称。
记者从建德、杭州和温州几家银行了解到,鉴于不良率快速上升,各银行大多都上收了贷款审批权,部分银行将县级支行的部分权限上收至市分行,个别银行则直接将市分行的权限上收到省分行。其中,广发银行基层分支机构的权限基本被上收,连业内公认风险系数较低的存单质押贷款也不能再批。
与此同时,被银监会三令五申的以贷拉存现象,在困难时期尤为明显。
“1+1”的存款配套方式在浙江很普遍,中小银行几乎每家如此。但
“贷多少就配套存多少”的潜规则,使得绝大多数企业只能到市场上“买存款”,大量类似高利贷的“卖存款”机构应运而生。
以上种种,无疑让原本就处于议价劣势的企业加大了对高利贷的依赖。而一脚跨入高利贷,另一只脚就等于跨入了破产边缘。
当银行正极力廓清与风险的关系时,企业却陷入漩涡中难以自拔。“银行此举无异于竭泽而渔。”周德文表示,无论银行体系还是民间借贷的诚信系统都逐渐面临威胁。
“即便是朋友求救,也只能爱莫能助。”施克荣坦言,前几天一位陷入担保圈的企业家电话求助就被其婉言相拒。
一位当地城商行风控部的主管也一再告诫亲友力求自保,“钱绝不能轻易借出去”。
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最近强调,中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后强化了资本充足率指标,因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抵御金融风险,弱化不良率攀升带来的影响。
“资本充足率固然重要,但并非灵丹妙药。”一位评论人士指出,风险面前人人自危,监管层片面倚重个别指标的做法不太可取。
浙江银监局一位高管认为,当前经济增长下滑时期,一些外资银行的考核指标纷纷下调,但中资银行却截然相反。今年各中资银行总行下给分支行的各项规模、利润、不良率等考核指标,大多仍在上扬。四大国有银行也仍要考核分行的存款同业占比指标,并且仍旧要搞排名,基层分支行承压较重。
追溯政策根源
世纪八、九十年代,数千亿资金的涌入造就了海南、广西北海等地的房地产泡沫。仅1992年海口地价就飙升数百倍且经济增长率高达83%,海南全省财政收入的40%来自于房地产业。1993年起,受制于政府调控,开发商纷纷逃离和倒闭,银行系统也顿成重灾区,不少银行在海南的不良率一度高达60%以上。
成立不到三年的海南发展银行,因吸纳了省内30多家不良率高企的信用社而最终倒闭。随后,曾被称为“商界航母”的非银行系金融机构广东国投也因资不抵债而创下当时“中国第一破产案”。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梁红说,“摊子铺得太大、现金流太紧。一些错误政策导向让银行对个别地区和行业过度授信,严重挤出了本应投给高效率行业的资金,导致通缩压力和区域性、行业性信用风险尾随而来。”她深表忧虑。
高杠杆率财政政策,使得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80%以上,加之“影子银行”无法统计的高杠杆效用,让金融系统过分受制于政策而出现失语乃至失能。
(600837,股吧)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企业负债对GDP占比高达107%,位列全球首位。截至2012年7月,A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从2011年79%升至85%,借贷成本从%升至4.1%。8月末,大中型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5.6%,高出主营业务收入5.4%。小企业拖欠贷款的情况则更为严重。
事实上,企业越困难银行躲得越远,想贷款比登天还难,融资成本也就越来越高。
按照一个年销售额1亿元的企业年均贷款3000万元计算,一年除300万元利息,还需付出配套存款成本约5万元,加之转贷、掉头时期可能涉及民间借贷200万至300万元利息,则该企业每年至少要为存款付出约20%的显性和隐性成本。这对于销售利润通常低于8%的中小企业来说,整年辛苦下来也远抵不过高昂的资金成本。
海通证券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认为,资产质量、净息差风险和贷款议价能力,都会因企业杠杆持续高企所导致的经济失衡和借款需求减弱而面临挑战。而财政政策目前是试图熨平宏观经济的周期性下滑,仅上半年地方财政支出增速就高达24%。
归根到底,国家用信贷和债券来加杠杆,全过程都是银行在自产自销。如同一个循环水系,信用风险始终不可能脱离银行体系,不良率自然会越积越高。
事实上,相对于发达国家乃至全球平均水平,中国居民个人和政府债务的系统总杠杆仍较低,在企业杠杆几近“爆掉”之时,将财政政策“注意力”转移到居民和政府方面,能够保持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回报率水平,也能助推金融体系逐步回复正常运转。
“例如,征收房产税、对房产投资者要求高首付等更为市场化的调控措施,会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问题。”李迅雷表示。
此外,促进信用卡、汽车金融等消费类贷款,能够从加大居民个人杠杆方面提升银行市场化程度。在基本
和失业救济制度上“动脑筋”,就能利用施加于政府机构的杠杆率来刺激经济。
处置不良率的日美版本
亚太地区曾经受困的经济体,都曾先后走过一段遏制不良率飙升、着力金融风控和惠及实体企业的辗转岁月。
对比部分发展中国家,深入研究其非金融
的EBITDA(利息保障倍数)后,中国有了可以乐观起来的理由: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平均EBITDA远远高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同类企业平均水平,表现出相对稳健的利息保障倍数。
这即是说,中国企业的借款成本还远低于上述国家,银行业平均逾期贷款的毛不良率明显低于印度%和巴西5.8%的水平。因而,中国银行业不良率增速将可能在两到三年的调整期内逐渐减缓。
相比于曾遭受不良率危机严重威胁的众多国家,中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目前仅初露端倪。回看历年来全球爆发类似危机时多个国家的疗危全程,对于中国应对当下金融局势有着深刻的镜鉴作用。
美国式渐进
二战以后,美国银行业曾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才因长期积累的大量风险而出现大规模金融动荡。
1988年的美国,问题银行的总数超过1400家,破产总数多达200多家,各类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高达7000多亿美元。从1980年到1994年间,1295家储蓄和贷款机构破产或面临破产,1617家联邦保险银行破产,巨量的不良资产亟待处理。
为了应对不良率飙升的局面,美国政府制定了针对不同类别资产提取不同比例坏账准备金的新策略,并采取增加资本注入、减小资本盈余及动用业务净收益等途径来减轻不良资产的负面影响,以期增强银行消除贷款损失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此外,美联储还呼吁商业银行全面控制贷款金额、期限、利率和本金支付等条款,严控贷款对象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等级。同时,银行还采用了减免利息、延长期限、追加担保和资产抵押等针对不同贷款的处理方式,提高了优先清偿地位。
但很快,随着破产银行大量增加,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和美国资产重组托管公司(RTC)接管的不良资产规模开始超出负荷。
对于已经形成的坏账,上述两家公司以公开拍卖和暗盘竞标的方式,将其接管的大批破产商业银行资产出售给了一些民间企业,其中包括贷款和不动产两部分。
当RTC公司1990年持有高达340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后,RTC就开始借助美国规模庞大的住房按揭证券市场,直接将这部分贷款导入了资产证券化概念,让民间资本长期充分地参与了坏账的消化过程。
截至1994年的15年间,FDIC共处理了超过1500家破产金融机构高达3026亿美元的不良资产。而RTC从1989年成立至1994年解散的五年间,共接管了747家金融机构高达4026亿美元的资产。
在这两家公司所处理的近7050亿美元资产中,大约3050亿美元在清理过程中被出售,其余资产则通过拍卖、投标、资产证券化、股本合资等方式被处理。在此过程中,美国的法律、税收、会计框架以及二级抵押贷款市场起到强劲作用,而灵活多样的证券发行与流通体系同样发挥了作用。
当然,除去这些金融性策略和手段,真正挑起大梁、从根源上刺激经济复苏的,还是美国财政政策对消费信贷的大力推广。
数据显示,21世纪初期金融危机以前,美国的消费信贷与GDP之比已经从1992年的63%升至2002年的81%,可见其财政政策对于拉动终端需求的力度之大。与此同时,美国企业在维持杠杆水平的前提下提高了净资产回报率,促进了贷款需求的增长和资产质量的大为改善。因而,银行业净资产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与近几年联邦政府采取“扩大赤字化”的财政政策导致“财政悬崖”不同,上世纪末美国抵御不良率风暴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充分允许民间资本参与不良率消化,并创新出多种提高监管效率的公私合作模式,以及利用各种途径有效刺激了消费信贷的增长。
当然,导致美国引爆2008年金融危机的各种原因,同样值得高度重视。特别是由于金融过渡创新带来的风险。
日本式衰退
与美国发动民众、增长消费的策略相反,日本选择了全然相悖的路线——政府单一刺激措施。
日本银行业多年始终高企的不良率,很大一部分源于当年泡沫经济时代通过银行信贷形成的过剩投资,也源于长期衰退过程中陆续出现的新增不良贷款。
可以说,银行系统不良率问题是造成日本金融动荡和元气大伤的一大原因。而当年日本政府实行的金融改革要求所有金融机构必须参与竞争,于是银行不得不一边抱着巨额不良贷款,一边接受改革。
在上世纪末,日本金融系统的不良贷款数量巨大,几乎涉及所有金融机构。
银行惜贷、盈利恶化、自有资本比例低于巴塞尔标准等现象比比皆是。随后,大量金融机构破产、整个银行业失去国际信任等深层次问题也接踵而来。
截至2000年9月,日本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总计32.7兆
,政府预备用两年时间来清理大型银行所持有的24兆日元不良贷款,再用3年时间来清理危机期间的新增不良资产。
然而,日本政府面临了两难选择——面对濒临倒闭的大量企业,政府无法视而不见,于是要么要求银行对贷款展期,要么对企业追加运转资金和在建资金。为此,如果将居民新的储蓄继续注入,则会产生两个难解的问题:一是困难企业如果最终无法走出困境,则会产生更大的负债,不良率将进一步膨胀;二是新储蓄如果不投入到充满活力的企业中,则是一种浪费。
就在无从选择的当口,日本政府“十年换了十一个首相”,内讧不断、举棋不定。最终,单纯的政府刺激措施使得日本企业和银行的净资产回报率结构性放缓,资本市场上银行股估值持续下降。
数据显示,鉴于国内需求疲软,日本企业债务与GDP之比从1990年的146%下降至2000年的124%,企业净资产回报率也从80年代的10%降至90年代的5%。
同时,日本企业去杠杆现象也促使银行降低借款成本,银行贷款议价能力也从80年代中期的5%降至2000年的1.5%,严重抑制了银行的净息差与净资产回报率。
更为重要的是,本应作为刺激政策重中之重的消费信贷,其与GDP之比却从1990年的16%仅上升至2000年的22%,增速缓慢。
泡沫经济终结十多年后的今天,日本针对不良率的措施仍难以奏效,且还在持续进行金融改革。不良率的处理直接关系到金改成败,但无论哪种改革都势必增加金融机构的经营负荷。因而在处理不良率和推进金改之间,日本政府必须把握好平衡。
无论成功与否,日本的泡沫经济、不良率处理和金改进程都对中国金融界具有参考价值。面对当下困境,中国金改的发展和紧急棘手的不良率问题都需要观察他国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日本式衰退的警训对眼下中国尤为重要。
发表评论(最多500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区域性牙发育不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