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践徽州“非遗社会实践”项目的记录

见人见物——传承“接地气” 非遗“活起来”---黄山文明网
当前位置:
见人见物——传承“接地气” 非遗“活起来”
黄山文明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审美和经济价值,是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多年来,我市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在徽州文化生态保护方面先行先试,加快非遗传承、保护、利用,取得明显成效。
  传承非遗,用心守护徽韵遗存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承者与传递者。说起徽州竹雕这项非遗技艺,不得不提一个人:一身马褂、一把刻刀,那专注的眼神仿佛要将时光与记忆一起刻进竹雕作品中,他就是洪建华,徽州区洪坑村人。上世纪80年代,16岁的他开始投笔捉刀,并于1991年创办竹刻工作室,秉承徽派传统雕刻工艺至今。2006年9月,他的竹刻作品《竹林七贤》笔筒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性收藏,成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故宫收藏的第一件现代竹刻艺术品。2007年6月,他获评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派竹刻)代表性传承人。
  洪建华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竹雕艺术家,他深刻明白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这个时代。为了留存和弘扬徽派竹刻这一徽州文化瑰宝,多年来,他一直积极挖掘竹雕文化,协助竹雕申遗。2014年,徽州竹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圆满了“徽州四雕”之名,他创办的黄山市竹溪堂徽雕艺术有限公司也因此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徽州竹雕项目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基地。今年5月,他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在现代文明冲击下,老技艺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一些非遗项目传承遇到了困难。但洪建华始终认为,只有手工雕刻的作品看起来才更有生命气息。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他在多年的实践中对非遗进行生产性保护:作品既保持传统的手工技艺特点,又根据社会的需要做适当的创新和发展。“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以小作坊带徒方式来传承非遗、工匠精神,但随着自己的成长,感觉到非遗需要普及,要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技艺。”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今年4月,洪建华夫妇投资建设的徽派雕刻博物馆对外开放,既有作品陈列,又有传习场所,他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无论是徽州本地人还是游客都可以了解、感受、体验,完成一次徽州非遗之旅,领略徽派雕刻的魅力。
  日前,洪建华获得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这于他,是荣誉更是激励,从事手工艺多年,他愈发体会到好的手工艺品需要数十年功底的积淀,并不是说完成一件作品、将它出售,就能成为合格的传承人,“传承非遗不仅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特别需要考虑的是怎么让非遗走进人们的生活,全国这么多人做非遗、做文创,怎么让非遗文创更精彩?还需要不断地探索。”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3人,省级145人,市级669人,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对非遗的热爱与敬畏,才会用心守护绵长久远的徽韵遗存。
  见人见物,名师带徒后继有人
  非遗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实践,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必须依托传承人才能活起来。如何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也是我市文化部门重点思考的问题。
  为做好歙县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和传承,2016年6月,歙县在全市率先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师带徒”育才工程。“名师”对象为省级以上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徒弟”对象为有志学习、传承非遗的中青年,传承范围包括徽墨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徽派盆景技艺、徽州砖雕、徽州木雕、徽州竹雕、徽州民歌、张一帖内科等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和叶村叠罗汉1项省级非遗项目。88位徒弟当中,“80后”有19人,“90后”有49人,占半数以上,一支年轻、充满活力的非遗传承人队伍正在发展壮大,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在“名师带徒”育才工程实施期间,多名非遗“徒弟”在各级非遗大赛中表现不俗,如第三届“和氏璧”杯非遗(歙砚)技能大赛中,有16名歙砚制作技艺学徒参赛,获得1金3银3铜的好成绩;2名徽墨制作技艺徒弟在“徽州百工”评比活动——徽墨制作技艺新秀大赛中斩获二、三名;1名徽派盆景技艺学徒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传统工艺(盆景)竞技展”活动中被授予“新生代最佳新人奖”;1名徽州砖雕学徒在2017全国砖雕文化传承与创新峰会暨全国砖雕传统手工技艺大赛中获砖雕大工匠奖。
  叠罗汉是歙县三阳乡叶村一项独具特色,集古代杂技、体育于一身的民间艺术,每个闰年从正月初六到十五,都会在村里表演,还受邀到绩溪、合肥、上海等地演出,很受欢迎。作为该项目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洪声齐在“名师带徒”育才工程中带了4个“徒弟”,“都是本村人,年龄在30岁左右,叠罗汉表演要二十几个人,特别是中柱,一个人要扛几个人,表演者既要有力气,还要有技巧,希望通过这个工程,能多培养一些这方面的人才。”徽州民歌省级非遗传承人凌志远一直以传承徽州民歌为己任,他觉得民歌跟其它制作技艺类的非遗项目不一样,“民歌不能变成产品拿来买卖,因此很大程度上说徽州民歌传承是义务的,带徒很难。现在开展这个工程说明政府对我们很重视,这对于推动徽州民歌的传承意义很大。”看到有人愿意跟他学,凌志远感到很欣慰。
  “名师带徒”育才工程是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也为非遗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多管齐下,活态传承蔚然成风
  据了解,我市的非遗保护工作正式起步于2006年。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文化遗产的保护,2008年成立了黄山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市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同年,我国第一个跨省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黄山市揭牌设立。我市先后制定《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体系,及时用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方式对项目和人的基本信息、技艺特点、传承活动进行真实记录;同时坚持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围绕政策、资金、平台等方面,为非遗的传承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生长沃土。
  近年来,我市非遗保护传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采访中,市文化委非遗科科长方劲松表示,去年元月,故宫博物院驻黄山市徽派传统工艺站、故宫学院(徽州)、故宫博物院博士后工作站在黄山成立,实现了传统工艺的最高水准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丰富的当代生活实践三者的有机融合,促进振兴徽派传统工艺;市文化委与黄山学院、黄山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民族文化传承对接,为非遗传人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此外,非遗进校园进景区、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徽匠神韵-徽州传统工艺故宫特展、非遗(歙砚)技能大赛等非遗品牌活动,通过专题展示、实物展览、活态展演等多种方式,不断推动非遗保护迈上新台阶。
  “除了请进来,每年我们也会派大量的传承人走出去,参加如深圳文博会和山东、成都、武汉的非遗博览会,以及西安、义乌的文交会等等,促进交流。”方劲松介绍,目前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名录171项,省级87项,国家级22项,其中徽州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程大位珠算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处,省级传习基地(所)27处,省级非遗教育传习基地5处,市级传习基地85处。
  日前,市文化委被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也已建设十年,名录体系建立健全,保护机制丰富完善,重点项目有效实施,活态传承蔚然成风,地域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市的非遗保护与传承正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梁潇 记者 舒俊 文/摄 来源:黄山晨刊)
责任编辑:徽州非遗项目,学习历程_百度知道
徽州非遗项目,学习历程
徽州非遗项目,学习历程
我有更好的答案
徽剧徽戏是明代中晚期至清初,在“徽州腔”、“青阳腔”(合称“徽池雅调”)的基础上,经过多方吸收当时流行的优秀戏曲艺术。清乾隆55年“四大徽班”北上进京时,徽剧声名大噪、风靡南北,进入全盛时期。徽墨自南唐奚廷珪始,取当地的制墨原料用易水墨法,质量上乘,深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赐其国姓,擢廷珪为墨务官。从此,歙州制墨名噪全国。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歙州更名为徽州,“徽墨”由此而来。歙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其主要生产制作地和成名地在古徽州歙县,故称歙砚。歙砚问世在汉、晋、唐代,名声日盛,尤其唐代开元龙尾砚石被发现后,歙砚的名声更大。
采纳率:100%
但是全部都给你发货你回复奶粉好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本页链接:
网友们正在为您出谋划策,请耐心等待!
猜你感兴趣非遗申报后时代的守望|传习|文化部_凤凰资讯
非遗申报后时代的守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阵地、有示范、有规模、有品牌,我省加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建设和培育。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建设,为众多非遗项目搭建了保护传承的平台,为传承人提供了传道授业的舞台。二是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2011年5月,我省申报的中国宣纸集团、绩溪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数量在全国领先。三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传习所建设。目前,我省有各类专题博物馆26个,如中国黄梅戏博物馆、中国宣纸博物馆等;民俗博物馆15个,如淮南市淮河民
原标题:非遗申报后时代的守望■ 本报记者 蒋莉 晋文婧2003年10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中国于2004年8月加入该条约。时至今日,中国现代意义上的非遗保护已走过了10余年历程。 10年来,和大多数省份一样,我省的非遗保护由梦想照进现实,体系逐渐健全,内容日渐丰富,非遗项目申报在 “快车道”上行驶。未来,非遗保护将呈现怎样的姿态?大数据见证现实孔雀东南飞,故事传颂千年如今跃然纸上;徽州竹雕,而今更名“竹刻”成功跻身国家级非遗项目;砀山四平调,虽只有60年历史却融合了花鼓、评剧、京剧、梆子多种曲调;歙县西园喉科医术,在传统医药项目中占据一席之地……一个传说、一项技艺、一段唱腔,看似朴素却又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些大众或熟悉或陌生的非遗项目,组成了我省第四批国家级非遗的丰富图景。本次申报,我省共有12项入选,高于全国省、市、自治区项目入选平均数(约8.5个)。分别为民间文学2项、传统美术2项、传统技艺2项、传统音乐1项、传统舞蹈2项、传统戏剧1项、传统医药1项、民俗1项。目前,我省已全面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人类非遗名录项目3项,国家级非遗名录60项(不包括第四批),省级非遗项目343项。稳步增长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逐渐健全的非遗体系的背后,是相关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大规模非遗普查工作。据统计,直接参与普查工作人员20144人,协助普查及被调查 人 员约10万人。普查共形成文字记录1981.46万字,保存电子资料977.49G,搜集非遗线索10016条,征集实物1521件。省非遗保护中心胡迟介绍,在申报项目的同时,已经全面摸清了全省非遗资源分布及存续现状,为科学保护我省非遗项目打下坚实基础。摸家底创意再现系统开展非遗申报保护的这些年,是一个“摸家底”的过程。面对汗牛充栋的项目,我们该怎么办?留名史册之外,还有创意再现。针对不同项目特征、生存状态、传播途径等属性,我省制定多元的传承保护方案,抢救式保护、博物馆保护、生产性保护、宣传性保护、教育式保护等方式构成我省非遗的科学保护方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对濒危项目的采录,早于全国的非遗数字化采录工程。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阵地、有示范、有规模、有品牌,我省加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建设和培育。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建设,为众多非遗项目搭建了保护传承的平台,为传承人提供了传道授业的舞台。二是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2011年5月,我省申报的中国宣纸集团、绩溪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数量在全国领先。三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传习所建设。目前,我省有各类专题博物馆26个,如中国黄梅戏博物馆、中国宣纸博物馆等;民俗博物馆15个,如淮南市淮河民俗风情博物馆、安庆市岳西县民俗博物馆等。这些面向社会开放的平台也逐渐成为一个集传承、教育为一体的公益机构。与一些濒危项目相比,我省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具有较强生命力,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约占全省非遗项目总数的四分之一。2012年,我省创办首届中国(黄山)非遗传统技艺大展,秉持展示和体验的理念,传统技艺在手艺人指尖上复活了,也在观众心目中重生了。省文化厅非遗处左金刚介绍,传统技艺有自己的优势,即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与文化创意产业、艺术设计、现代传媒的结合,使得这些古老的非遗技艺有了焕发新生的机遇。非遗转型升级、非遗衍生品市场拓展、利用非遗核心元素进行创意设计等等,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未来在非遗和造型设计融合方面,大众的愿望是多涌现能够满足消费者多层次文化需求、同时又能展现非遗核心元素项目的设计。当然,将非遗这种极具传统特色的文化和现代设计相结合的过程中,如何在保持非遗核心元素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又让非遗“活”起来,还需要社会各界进行广泛研究。重保护薪火相传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全国共298个项目入选,低于前三批入选数量。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张媛媛认为,一方面是文化遗产自身特点决定了具有较高价值的非遗项目数量终会越评越少;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总体思路正逐渐由申报认定向科学保护调整。不久前,《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发布,《条例》的一个特色是在国家根本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利用发展和保障监督的内容,这一内容离不开“人”的因素,无论是“传承人”的努力,还是“局外人”的助力。文化部非遗司有关人士近日表示,今年是《非遗法》颁布实施的第四个年头,明年将在全国进行贯彻《非遗法》的执法检查,还将建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评估制度和监测体系,继续完善国家级名录项目“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国家级非遗名录应保持适度规模,项目“适度”,却意味着传承人必须“进步”。我省出台的这一条例,从促进代表性项目科学传承、激发传承人工作积极性、保障传承人权益的角度出发,对传承人权利作了详细的规定;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或项目保护单位不履行传承义务及保护职责的,将按照规定的程序取消其代表性传承人或保护单位资格。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5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09人。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建立传承人档案、搭建传承平台、补贴传习活动、提供政策保障、拓展传习渠道、扩大宣传影响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活态传承成效显著。左金刚介绍,目前我省也在探索推出针对非遗传承人的“双年考核”工程,大部分非遗传承人长期在基层和一线工作,其审美情趣、人文素养等有待提高,未来将按照不同门类和项目对传承人进行分期分批、有针对性地培训。非遗项目的相对静态与非遗传承人的相对动态,目的是为了让非遗逐渐普及起来。去年,省非遗保护中心编著《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读本》,其中皖北卷于今年7月初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皖北卷将学术性、可读性、通俗性三者融合,力避知识介绍的枯燥呆板,易为青少年读者接受。每一非遗名录的介绍都包括了它的主要形态、制作技艺、历史渊源、传承谱系和最重要的传承人、发展的关键阶段、存续现状、文化艺术价值、保护传承路径等。这是文化部门联手教育部门,使之成为中小学普及非遗知识的教材的一次探索。非遗保护工作和现代职业教育、中小学考试改革相结合,乃至在重大考试命题中关注传统文化,加大传统文化在基础性教育中的比重,也许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给未来、交给下一代的最好方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9055
播放数:16138
播放数:38595
播放数:164319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徽州非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