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孕36周血压146 85测量为146-107,体重190斤,年龄36岁,身高175厘米,请问孕36周血压146 85超标了多少,如何控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亲爱的朋友,这是身体给你发出的警报,希望你能够重视,不然的话,它给你带来的危害,就真实是“狼行成双”。好好善待自己的身体吧。
预防心血管病 攸关性命的重要事情...
通常情况下人的血压应该是收缩压120舒张压80毫米汞柱,高于这个标准140,90为亚高血压症,150,90为高血压症。
50岁以后的人会随年龄增加血压也有所升...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医学家对其发病主要有以下几个学说:
  A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功能亢进学说 淄博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李长达
  交感肾上腺素能...
正常血压,不会影响入职。
血压-百科介绍
卧位、坐位、立位的血压是用于检查血压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就医时多数医生都测患者坐位血压或卧位血压,如果只测卧位血压,还有可能测到的是 高血压 ,以致 低...
大家还关注当前位置: >>
医学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一、单向选择题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1. 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 A. 医学中的小概率事件 C. 动物和人的本质 E.有变异的医学事件 2. 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指的是 A.总体中最容易获得的部分个体 C.挑选总体中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 E.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 3. 下列观测结果属于等级资料
的是 A.收缩压测量值 C.住院天数 E.四种血型 4. 随机误差指的是 A. 测量不准引起的误差 C. 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 E. 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5. 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是 A. 随机误差 C. 过失误差 E.仪器故障误差 B. 系统误差 D. 记录误差 B. 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 D. 选择总体不当引起的误差 B.脉搏数 D.病情程度 B.在总体中随意抽取任意个体 D.用配对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 B. 各种类型的数据 D. 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答案: 答案: E E D E A 二、简答题 1. 常见的三类误差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加以控制?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常见的三类误差是:1 (1)系统误差: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由于仪器初始状态未调整到零、标准 试剂未经校正、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可造成观察结果倾向性的 偏大或偏小,这叫系统误差。要尽量查明其原因,必须克服。 (2)随机测量误差:在收集原始资料过程中,即使仪器初始状态及标准试 剂已经校正,但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也会造成同一对象多次测定的结果 不完全一致。譬如,实验操作员操作技术不稳定,不同实验操作员之间的操作差 异,电压不稳及环境温度差异等因素造成测量结果的误差。对于这种误差应采取 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至少应控制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一般可以用技术培训、 指定固定实验操作员、加强责任感教育及购置一定精度的稳压器、恒温装置等措 施,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3)抽样误差:即使在消除了系统误差,并把随机测量误差控制在允许范 围内,样本均数(或其它统计量)与总体均数(或其它参数)之间仍可能有差异。 这种差异是由抽样引起的,故这种误差叫做抽样误差,要用统计方法进行正确分 析。 2. 抽样中要求每一个样本应该具有哪三性?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其样本应具有“代表性”、“随机性”和“可靠性”。 (1)代表性: 就是要求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必须符合总体的规定。 (2)随机性: 就是要保证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均有相同的几率被抽作样本。 (3)可靠性: 即实验的结果要具有可重复性,即由科研课题的样本得出的 结果所推测总体的结论有较大的可信度。 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只有观察一定 数量的个体方能体现出其客观规律性。每个样本的含量越多,可靠性会越大,但 是例数增加,人力、物力都会发生困难,所以应以“足够”为准。需要作“样本 例数估计”。 3. 什么是两个样本之间的可比性?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可比性是指处理组(临床设计中称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除处理因素不 同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要求基本齐同,也称为齐同对比原则。2 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1. 某医学资料数据大的一端没有确定数值,描述其集中趋势适用的统计指 标是 A. 中位数 C. 均数 E. 频数分布 2. 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其特点是 A.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C.抽样误差较大 E.更适用于分布不明确资料 3. 一组原始数据呈正偏态分布,其数据的特点是 A. 数值离散度较小 C. 数值分布偏向较大一侧 E. 数值分布不均匀 4. 将一组计量资料整理成频数表的主要目的是 A.化为计数资料 C. 形象描述数据的特点 E. 提供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 5. 6人接种流感疫苗一个月后测定抗体滴度为 1:20、1:40、1:80、1: 80、1:160、1:320,求平均滴度应选用的指标是 A. 均数 C. 中位数 E. 倒数的均数 答案: 答案: A B D E B 二、计算与分析 1. 现测得10名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血液尿素氮的含量(mmol/L)分别为 3.43,2.96,4.43,3.03,4.53,5.25,5.64,3.82,4.28,5.25,试计算其均数和中位 数。3B. 几何均数 D. P95 百分位数B.能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 D.更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B. 数值离散度较大 D. 数值分布偏向较小一侧B. 便于计算 D. 为了能够更精确地检验B. 几何均数 D. 百分位数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X= M=3.43+2.96+4.43+3.03+4.53+5.25+5.64+3.82+4.28+5.25 = 4.26 (mmol/L) 10 4.28+4.43 = 4.36 (mmol/L) 22. 某地100例30-40岁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值(mg/dl)测定结果如下:202 165 199 234 200 213 155 168 189 170 188 168 184 147 219 174 130 183 178 174 228 156 171 199 185 195 230 232 191 210 195 165 178 172 124 150 211 177 184 149 159 149 160 142 210 142 185 146 223 176 241 164 197 174 172 189 174 173 205 224 221 184 177 161 192 181 175 178 172 136 222 113 161 131 170 138 248 153 165 182 234 161 169 221 147 209 207 164 147 210 182 183 206 209 201 149 174 253 252 156(1)编制频数分布表并画出直方图; (2)根据频数表计算均值和中位数,并说明用哪一个指标比较合适; (3)计算百分位数 P 5 、 P25 、 P75 和 P95 。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编制频数表: 某地100例30-40岁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值的频数表甘油三脂(mg/dL) (1) 110~ 125~ 140~ 155~ 170~ 185~ 200~ 215~ 230~ 245~ 频数 (2) 2 4 11 16 27 12 13 7 5 34累积频数 (3) 2 6 17 33 60 72 85 92 97 100累积频率 (4) 2 6 17 33 60 72 85 92 97 100 合计100――画直方图:30 25 20 频数 15 10 5 0 110 125 140 155 170 185 胆固醇含量 200 215 230 245图 某地100例30-40岁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值的频数分布 (2)计算均数和中位数:X=(110 +7.5) × 2 +(125 +7.5) × 4 L +(245 +7.5)× 3 = 182.9 (mg/dl) 100M = P50 = 170 +100 × 0.5 ? 33 × 15 = 179.4( mg/dl) 27从上述直方图能够看出:此计量指标近似服从正态分布,选用均数较为合 适。 (3)计算百分位数:P5 = 125 +100 × 0.05 ? 2 × 15 = 136.25( mg/dl) 4 100 × 0.25 ? 17 × 15 = 162.5( mg/dl) 16 100 × 0.75 ? 72 × 15 = 203.5 ( mg/dl) 13 100 × 0.95 ? 92 × 15 = 239( mg/dl) 55P25 = 155 + P7 5 = 200 +P95 = 230 + 3. 测得 10 名肝癌病人与 16 名正常人的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滴 度如下表,试分别计算它们的平均滴度。 肝癌病人与正常人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滴度 滴度倒数 8 16 32 64 128 256 正常人数 7 5 1 3 0 0 肝癌病人数 1 2 3 2 1 1[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肝癌病人与正常人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滴度测定结果 ( 滴度倒数(X) 正常人数( f1 ) 肝癌病人数 f 2 ) 8 16 32 64 128 256 合计 7 5 1 3 0 0 16 1 2 3 2 1 1 10 lgx 0.90 1.20 1.50 1.81 2.11 2.41 -f1 lgx6.30 6.00 1.50 5.43 0.00 0.00 19.23f 2 lgx0.90 2.40 4.50 3.62 2.11 2.41 15.94? 19.23 ? G1 = lg ?1 ? ? ≈ 15.92 ? 16 ?? 15.94 ? G2 = lg ?1 ? ? ≈ 39.26 ? 10 ?正常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滴度为1: 15.92 肝癌病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滴度为1:39.266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 1. 变异系数主要用于离散程度的统计描述A.比较不同计量指标的变异程度 C. 衡量测量的准确度 E. 衡量样本抽样误差的大小B. 衡量正态分布的变异程度 D. 衡量偏态分布的变异程度2. 对于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描述其变异程度应选用的指标是 A. 变异系数 C. 极差 E. 标准差 3. 某项指标95%医学参考值范围表示的是 A. 检测指标在此范围,判断“异常”正确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 B. 检测指标在此范围,判断“正常”正确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 C. 在“异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之外 D. 在“正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 E. 检测指标若超出此范围,则有95%的把握说明诊断对象为“异常” 4.应用百分位数法估计参考值范围的条件是 A.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C.有大样本数据 E.数据变异不能太大 5.已知动脉硬化患者载脂蛋白B的含量(mg/dl)呈明显偏态分布,描述其个 体差异的统计指标应使用 A.全距 C.变异系数 E.四分位数间距 答案: 答案:A E D B E 二、计算与分析 1. 下表为10例垂体催乳素微腺瘤的病人手术前后的血催乳素浓度,试说明 用何种指标比较手术前后数据的变异情况较为合适。7B. 离均差平方和 D. 四分位数间距B.数据服从偏态分布 D.数据服从对称分布B.标准差 D.方差 表手术前后患者血催乳素浓度(ng/ml) 血催乳素浓度例号 1 2 3 4 5 6 7 8 9 10术前 276 880
266 500 术后 41 110 280 61 105 43 25 300 215 92[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血催乳素浓度术前均值=672.4 ng/ml,术后均值=127.2 ng/ml。手术前后 两组均值相差较大,故选择变异系数作为比较手术前后数据变异情况比较合适。 术前: X = 672.4 , S = 564.65CV = 564.65 × 100% = 83.98% 672.4术后: X = 127.2 , S = 101.27CV = 101.27 × 100% = 79.61% 127.2可以看出:以标准差作为比较两组变异情况的指标,易夸大手术前血催乳素 浓度的变异。 2. 某地144例30~45岁正常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测量值近似服从均数 为4.95mmol/L,标准差为0.85mmol/L的正态分布。①试估计该地30~45岁成年男 子血清总胆固醇的95%参考值范围;②血清总胆固醇大于5.72mmol/L的正常成年 男子约占其总体的百分之多少?8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①正常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测量值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故可按正态分布 法处理。又因血清总胆固醇测量值过高或过低均属异常,所以应计算双侧参考值 范围。 下限: X ? 1.96S = 4.95 ? 1.96 × 0.85 = 3.28 (mol/L) 上限: X + 1.96S = 4.95 + 1.96 × 0.85 = 6.62 (mmol/L) 即该地区成年男子血清总胆固醇测量值的95%参考值范围为3.28 mmol/L~ 6.62 mmol/L。 ②该地正常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测量值近似服从均数为4.95mmol/L, 标 准差为0.85mmol/L的正态分布,计算5.72mmol/L对应的标准正态分布 u 值:u=5.72 ? 4.95 ≈ 0.91 0.85问题转化为求 u 值大于0.91的概率。由于标准正态分布具有对称性,所以 u 值大 于0.91的概率与 u 值小于-0.91的概率相同。查附表1得, Φ(?u ) = 0.1814 ,所以 说血清总胆固醇大于5.72mmol/L的正常成年男子约占其总体的18.14%。 3. 某地200例正常成人血铅含量的频数分布如下表。 (1)简述该资料的分布特征。 (2)若资料近似呈对数正态分布,试分别用百分位数法和正态分布法估 计该地正常成人血铅值的95%参考值范围。 表 血铅含量 0.00~ 0.24~ 0.48~ 0.72~ 0.96~ 1.20~ 1.44~ 1.68~ 1.92~ 某地200例正常成人血铅含量(μmol/L)的频数分布 频 数 7 49 45 32 28 13 14 4 49累积频数 7 56 101 133 161 174 188 192 196 2.16~ 2.40~ 2.64~1 2 1197 199 200[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从表可以看出,血铅含量较低组段的频数明显高于较高组段,分布不 对称。同正态分布相比,其分布高峰向血铅含量较低方向偏移,长尾向血铅含量 较高组段延伸,数据为正偏态分布。 某地200例正常成人血铅含量(μmol/L)的频数分布 血铅含量 0.00~ 0.24~ 0.48~ 0.72~ 0.96~ 1.20~ 1.44~ 1.68~ 1.92~ 2.16~ 2.40~ 2.64~ 组中值 0.12 0.36 0.60 0.84 1.08 1.32 1.56 1.80 2.04 2.28 2.52 2.76 频 数 7 49 45 32 28 13 14 4 4 1 2 1 累积频数 7 56 101 133 161 174 188 192 196 197 199 200 累积频率 3.5 28.0 50.5 66.5 80.5 87.0 94.0 96.0 98.0 98.5 99.5 100(2)因为正常人血铅含量越低越好,所以应计算单侧95%参考值范围。 百分位数法:第95%百分位数位于1.68~组段,组距为0.24,频数为4,该组 段以前的累积频数为188,故P95 = 1.68 +(200 × 0.95 ? 188) × 0.24 = 1.80(?mol/L) 4即该地正常成人血铅值的95%参考值范围为小于1.80 ?mol/L 。 正态分布法:将组中值进行log变换,根据题中表格,得到均值和标准差计 算表。10 某地200例正常成人血铅含量( ?mol/L )均值和标准差计算表 血铅含量 0.00~ 0.24~ 0.48~ 0.72~ 0.96~ 1.20~ 1.44~ 1.68~ 1.92~ 2.16~ 2.40~ 2.64~ 合计 组中值 0.12 0.36 0.60 0.84 1.08 1.32 1.56 1.80 2.04 2.28 2.52 2.76 ―lg 组中值 ( x )-0.92 -0.44 -0.22 -0.08 0.03 0.12 0.19 0.26 0.31 0.36 0.40 0.44 ―频 数( f ) 7 49 45 32 28 13 14 4 4 1 2 1 200fx-6.44 -21.56 -9.9 -2.56 0.84 1.56 2.66 1.04 1.24 0.36 0.80 0.44 -31.52fx 25.4 2.178 0.2 0.4 0.4 0.0 0.8计算均值和标准差:X= ?31.52 = ?0.S=19.8098 ? (?31.52) 2 200 = 0. ? 1单侧95%参考值范围:X + 1.65S = ?0.1576 + 1.65 × 0.2731 = 0.2930lg ?1 (0.2930) = 1.96( ? mol/L) 即该地正常成人血铅值的95%参考值范围为小于1.96 ?mol/L ,与百分位数法相比 两者相差不大。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抽样误差与假设检验1. 样本均数的标准误越小说明 A. 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小11B. 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大 C. 抽样误差越大 越小D. 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E. 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2. 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是 A. 样本不是随机抽取 C. 资料不是正态分布 E. 统计指标选择不当 3. 对于正偏态分布的的总体, 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 样本均数的分布近似 为 A. 正偏态分布 C. 正态分布 E. 标准正态分布 4. 假设检验的目的是 A. 检验参数估计的准确度 不同 C. 检验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同 E. 检验样本的P值是否为小概率 5. 根据样本资料算得健康成人白细胞计数的95%可信区间为7.2×10 /L~ 9.1×109/L,其含义是 A. 估计总体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 B. 总体均数在该区间的概率为95% C. 样本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 D. 该区间包含样本均数的可能性为95% E. 该区间包含总体均数的可能性为95% 答案: 答案:E D C D E 二、计算与分析 1. 为了解某地区小学生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水平,现随机抽取该地小学生 450 人,算得其血红蛋白平均数为 101.4g/L,标准差为 1.5g/L,试计算该地小129B. 测量不准确 D. 个体差异B. 负偏态分布 D. t分布B. 检验样本统计量是否D. 检验总体参数是否不 学生血红蛋白平均数的 95%可信区间。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样本含量为 450,属于大样本,可采用正态近似的方法计算可信区间。X = 101.4 , S = 1.5 , n = 450 , S X =95%可信区间为S 1.5 = = 0.07 450 n下限: X-uα / 2 .S X = 101.4 ? 1.96 × 0.07 = 101.26 (g/L) 上限: X + uα / 2 .S X = 101.4 + 1.96 × 0.07 = 101.54 (g/L) 即该地成年男子红细胞总体均数的 95%可信区间为 101.26g/L~101.54g/L。 2. 研究高胆固醇是否有家庭聚集性,已知正常儿童的总胆固醇平均水平是 175mg/dl, 现测得 100 名曾患心脏病且胆固醇高的子代儿童的胆固醇平均水平为 207.5mg/dl,标准差为 30mg/dl。问题: ①如何衡量这 100 名儿童总胆固醇样本平均数的抽样误差? ②估计 100 名儿童的胆固醇平均水平的 95%可信区间; ③根据可信区间判断高胆固醇是否有家庭聚集性,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① 均数的标准误可以用来衡量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大小,即 S = 30 mg/dl, n = 100 SX = S 30 = = 3.0 n 100② 样本含量为 100,属于大样本,可采用正态近似的方法计算可信区间。X = 207.5 , S = 30 , n = 100 , S X = 3 ,则 95%可信区间为下限: X-uα / 2 .S X = 207.5 ? 1.96 × 3 = 201.62 (mg/dl) 上限: X + uα / 2 .S X = 207.5 + 1.96 × 3 = 213.38 (mg/dl) 故 该 地 100 名 儿 童 的 胆 固 醇 平 均 水 平 的 95% 可 信 区 间 为 201.62mg/dl ~ 213.38mg/dl。 ③因为 100 名曾患心脏病且胆固醇高的子代儿童的胆固醇平均水平的 95%可 信区间的下限高于正常儿童的总胆固醇平均水平 175mg/dl,提示患心脏病且胆13 固醇高的父辈,其子代胆固醇水平较高,即高胆固醇具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第五章 t检验一、单项选择题 1. 两样本均数比较,检验结果 P & 0.05 说明 A.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小 C. 支持两总体无差别的结论 E. 可以确认两总体无差别 2. 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是指 A. 两样本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 B.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 C. 两样本和两总体均数的差别都具有实际意义 D. 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有差别 E. 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3. 两样本均数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值越小说明 A.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C.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不同 E.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相同 4. 减少假设检验的Ⅱ类误差,应该使用的方法是 A. 减少Ⅰ类错误 C. 减少测量的随机误差 E. 增加样本含量 5.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和u检验的主要差别是 A. t检验只能用于小样本资料 C. t检验要求数据方差相同 E. u检验能用于两大样本均数比较 答案: 答案:D E D E B14B.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大 D. 不支持两总体有差别的结论B.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D.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B. 减少测量的系统误差 D. 提高检验界值B. u检验要求大样本资料 D. t检验的检验效能更高 二、计算与分析 1. 已知正常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均值为 140g/L, 今随机调查某厂成年男子 60 人,测其血红蛋白均值为 125g/L,标准差 15g/L。问该厂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均值 与一般成年男子是否不同?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因样本含量n&50(n=60),故采用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u检验。 (1)建立检验假设, 确定检验水平 H 0 : ? = ? 0 ,该厂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均值与一般成年男子相同H 1:? ≠ ?1 ,该厂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均值与一般成年男子不同α=0.05(2) 计算检验统计量u= X ??σX=X ? ? 140 ? 125 = =7.75 σ / n 15 60(3) 确定 P 值,做出推断结论 7.75&1.96,故P&0.05,按α=0.05水准,拒绝 H 0 ,接受 H 1 ,可以认为该厂成 年男子血红蛋白均值与一般成年男子不同, 该厂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均值低于一般 成年男子。 2. 某研究者为比较耳垂血和手指血的白细胞数,调查 12 名成年人,同时采 取耳垂血和手指血见下表,试比较两者的白细胞数有无不同。 表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成人耳垂血和手指血白细胞数(10g/L) 耳垂血 9.7 6.2 7.0 5.3 8.1 9.9 4.7 5.8 7.815手指血 6.7 5.4 5.7 5.0 7.5 8.3 4.6 4.2 7.5 10 11128.6 6.19.97.0 5.310.3[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本题为配对设计资料,采用配对 t 检验进行分析 (1)建立检验假设, 确定检验水平H0:?d=0,成人耳垂血和手指血白细胞数差异为零 H1:?d≠0,成人耳垂血和手指血白细胞数差异不为零α=0.05(2) 计算检验统计量∑ d = 11.6, ∑ d2= 20.36d = ∑ d n = 11.6 12 = 0.967Sd =∑d2(∑ d ) ?n ?1 n2=20.36 ?(11.6)2= 0.91212 12 ? 1t=d ? ?d d ? 0 d d 0.967 = = =t = = = 3.672 Sd Sd Sd / n S d n 0.912 12t =3.672& t0.05/ 2,11 ,P & 0.05,拒绝 H0,接受 H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两者的白细胞数不同。 3. 分别测得 15 名健康人和 13 名Ⅲ度肺气肿病人痰中 α1 抗胰蛋白酶含量 (g/L)如下表,问健康人与Ⅲ度肺气肿病人 α1 抗胰蛋白酶含量是否不同? 表 健康人与Ⅲ度肺气肿患者 α1 抗胰蛋白酶含量(g/L) 健康人 2.7 2.2 4.1 4.3 2.616Ⅲ度肺气肿患者 3.6 3.4 3.7 5.4 3.6 1.9 1.7 0.6 1.9 1.3 1.5 1.7 1.3 1.3 1.96.8 4.7 2.9 4.8 5.6 4.1 3.3 4.3[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由题意得, X 1 = 2.067, S1 = 1.015; 2 = 4.323, S 2 = 1.107 X本题是两个小样本均数比较,可用成组设计t检验,首先检验两总 体方差是否相等。H0:σ12=σ22,即两总体方差相等 H1:σ12≠σ22,即两总体方差不等 α=0.05 F =2 S 2 1.107 2 = =1.19 S12 1.015 2F0.05(12,14 ) =2.53&1.19,F& F0.05(12,14 ) ,故P&0.05,按α=0.05水准,不拒绝H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故认为健康人与Ⅲ度肺气肿病人α1抗胰蛋白酶含量总体方 差相等,可直接用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1)建立检验假设, 确定检验水平H 0 : ?1 = ? 2 ,健康人与Ⅲ度肺气肿病人 α1 抗胰蛋白酶含量相同H 1:?1 ≠ ? 2 ,健康人与Ⅲ度肺气肿病人 α1 抗胰蛋白酶含量不同α=0.05(2) 计算检验统计量Sc =2(n1 ? 1) S1 + (n 2 ? 1) S 2 =1.12 n1 + n 2 ? 22 217 t=( X1 ? X 2 ) ? 0 | X1 ? X 2 | = S X1 ? X 2 S X1 ? X 2 =5.63(3) 确定 P 值,做出推断结论t=5.63& t0.001/ 2,26 ,P & 0.001,拒绝H0,接受H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健康人与Ⅲ度肺气肿病人α1抗胰蛋白酶含量不同。 4.某地对241例正常成年男性面部上颌间隙进行了测定,得其结果如下表, 问不同身高正常男性其上颌间隙是否不同? 表 身高 (cm) 161~ 172~ 某地241名正常男性上颌间隙(cm) 例数 116 125 均数 0.0 标准差 0.1[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本题属于大样本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 由上表可知,n1 =116 , X 1 =0.2189 , n2 =125S1 =0.2351 S 2 =0.2561,X 2 =0.2280 ,(1)建立检验假设, 确定检验水平H 0 : ?1 = ? 2 ,不同身高正常男性其上颌间隙均值相同H 1:?1 ≠ ? 2 ,不同身高正常男性其上颌间隙均值不同α=0.05(2) 计算检验统计量u=X1 ? X 2 = S X1 ? X 2X1 ? X 2 S / n1 + S22 / n22 1=0.91(3) 确定 P 值,做出推断结论18 u=0.91&1.96,故P&0.05,按α=0.05水准,不拒绝H0,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不同身高正常男性其上颌间隙不同。 5.将钩端螺旋体病人的血清分别用标准株和水生株作凝溶试验, 测得稀释倍 数如下表,问两组的平均效价有无差别? 表 标准株 水生株 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凝溶试验的稀释倍数100 200 400 400 400 400 800 00 00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200 400 400 800 1600[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本题采用两独立样本几何均数比较的t检验。t=2.689&t0.05/2,22,P&0.05,拒绝H0,接受H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两组的平均效价有差别。 6.为比较男、女大学生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是否相 同,某医生对某大学18~22岁大学生随机抽查男生48名,女生46名,测定其血清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含量(活力单位),男、女性的均数分别为96.53和93.73,男、 女性标准差分别为7.66和14.97。问男女性的GSH-Px是否相同?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由题意得 n1 =48, X 1 = 96.53, S1 =7.66n2 =46, X 2 =93.73, S 2 =14.97本题是两个小样本均数比较,可用成组设计t检验或t’检验,首 先检验两总体方差是否相等。H0:σ12=σ22,即两总体方差相等 H1:σ12≠σ22,即两总体方差不等 α=0.052 S 2 7.66 2 F = 2= =3.82 S1 14.97 2F =3.82& F0.05(47, ) ,故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按α=0.05水准,拒 4519 绝H0,接受H1, 故认为男、 女大学生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总体方差不 等,不能直接用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而应用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t' =X1 ? X 2 S1 S + 2 n1 n22 2=1.53, t’0.05/2=2.009,t’&t’0.05/2,P&0.05,按α=0.05水准,不拒绝H0,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男性与女性的GSH-Px有差别。第六章一、单项选择题方差分析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要点是 A.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 C.不同来源的方差必须相等 E.总变异及其自由度可按不同来源分解 2. 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之一是方差齐性,它是指 A. 各比较组相应的样本方差相等 等 C. 组内方差=组间方差 E. 总方差=组内方差 + 组间方差 3. 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的组间均方反映的是 A. 随机测量误差大小 C. 处理因素效应与随机误差综合结果 E. 各组方差的平均水平 4. 对于两组资料的比较,方差分析与t检验的关系是 A. t检验结果更准确 C. t检验对数据的要求更为严格 E. 完全等价 5.多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如果 P & 0.05 ,则应该进一步做的是 A.两均数的t检验20B.组内均方大于组间均方 D.两方差之比服从F分布B. 各比较组相应的总体方差相D. 总方差=各组方差之和B. 某因素效应大小 D. 全部数据的离散度B. 方差分析结果更准确 D. 近似等价B.区组方差分析 C.方差齐性检验 E.确定单独效应 答案: 答案:E B C E D 二、计算与分析D. q 检验1.在评价某药物耐受性及安全性的I期临床试验中,对符合纳入标准 的40名健康自愿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名,各组注射剂量分别为0.5U、 1U、2U、3U,观察48小时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试比较任意两两剂 量间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无差别? 各剂量组48小时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 0.5 U 36.8 34.4 34.3 35.7 33.2 31.1 34.3 29.8 35.4 31.2 1 U 40.0 35.5 36.7 39.3 40.1 36.8 33.4 38.3 38.4 39.8 2 U 32.9 37.9 30.5 31.1 34.7 37.6 40.2 38.1 32.4 35.6 3 U 33.0 30.7 35.3 32.3 37.4 39.1 33.5 36.6 32.0 33.8[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如方差齐同,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2 经Bartlett 方差齐性检验, χ 2 =1.8991 ,ν =3。由于 χ 0.05,3 =7.81,χ 2 & χ 02.05,3 ,故 P &0.05,可认为四组48小时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总体方差齐同,于是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对四个剂量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进行比较。 (1)提出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H 0 : ?1 = ? 2 = ? 3 = ? 4 ,即四个剂量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总体均数相同H 1 : ?1 、 ? 2 、 ? 3 、 ? 4 不全相同,即四个剂量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总体均21 数不全相同α =0.05(2)计算检验统计量,列于方差分析表中 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处理组间 组内(误差) 总变异 平方和 SS 101.0 353.5640 自由度ν 3 36 39 均方 MS 33.3F值4.80(3)确定 P 值,做出推断结论 分子自由度ν TR = 3 ,分母自由度ν E = 36 ,查 F 界表(方差分析 由于 F =4.80,F & F0.05 ( 3 ,36) , P &0.05, 故 按照 α = 0.05 用) F0.05 ( 3 ,36) =2.87。 , 的显著性水准,拒绝 H 0 ,接受 H 1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四个剂量组部分 凝血活酶时间的总体均数不全相同,进而需进行均数间多重比较。 本题采用SNK法进行多重比较。 (1)提出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H 0 : ? A = ? B ,即任意两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总体均数相同H 1 : ? A ≠ ? B ,即任意两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总体均数不相同α =0.05(2)计算检验统计量,用标记字母法标记 多重比较结果( α =0.05) 组别 1 U 2 U 3 U 0.5 U 均数 37.830 35.100 34.370 33.620 例数 10 10 10 10 SNK标记 A B B B22 (3)做出推断结论 1U与 0.5U,1U与 2U ,1U与3U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标记字母不同),可 认为1U与 0.5U,1U与 2U ,1U与3U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总体均数不同。 0.5 U、2U、3U组彼此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含有字母B),可认为这三组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总体均数相同。 2.为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肺脏的保护作用,将36只 二级SD大鼠按性别、体重配成12个配伍组,每一配伍组的3只大鼠被随机分配到 对照组、损伤组与激素组,实验24小时后测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总蛋白水平 (g/L),结果如下表。问3组大鼠的总蛋白水平是否相同? 3组大鼠总蛋白水平(g/L) 配伍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对照组 0.36 0.28 0.26 0.25 0.36 0.31 0.33 0.28 0.35 0.41 0.49 0.27 损伤组 1.48 1.42 1.33 1.48 1.26 1.53 1.40 1.30 1.58 1.24 1.47 1.32 激素组 0.30 0.32 0.29 0.16 0.35 0.43 0.31 0.13 0.33 0.32 0.26 0.26[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本题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1)提出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H 0(A) : ?1 = ? 2 = ? 3 ,即三组大鼠总蛋白水平的总体均值相同 H1(A) : ?1 、 ? 2 、 ? 3 不全相同,即三组大鼠总蛋白水平的总体均值不全相同 H 0(B) : τ 1 = τ 2 = L = τ 12 ,即不同配伍组大鼠总蛋白水平的总体均值相同 H1(B) : τ 1 、 τ 2 、…、 τ 12 不全相同,即不同配伍组大鼠总蛋白水平的总体均23 值不全相同α =0.05(2)计算检验统计量,列于方差分析表中 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处理组间 区组间 误差 总变异 平方和 SS 9.8 0.9 自由度ν 2 11 22 35 均方 MS 4.3 0.0066F值719.80 1.56(3)确定 P 值,做出推断结论。 对于处理因素,分子自由度ν A =2,分母自由度ν E =22,查 F 界值表(方差 分析用), F0.05( 2, 22) =3.44。由于 F =719.80, F & F0.05( 2, 22) ,故 P &0.05,按照 α = 0.05的显著性水准,拒绝 H 0(A)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三组大鼠总蛋白水 平的总体均值不全相同。 对于区组因素,分子自由度ν B =11,分母自由度ν E =22,查 F 界值表(方差 分析用),F0.05(11, 22 ) =2.26。由于 F =1.56,F & F0.05(11, 22) ,故 P &0.05,照 α = 0.05 的显著性水准,不拒绝 H 0(B)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区组因素对大鼠 总蛋白水平有影响。 3. 为研究喹啉酸对大鼠急性和亚急性炎症的影响, 将40只体重为200 ± 20(g) 的雄性Wistar大鼠建立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动物模型,然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0 只,给予不同的处理,观察其WBC值。4种处理分别为: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3小 时处死、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6小时处死、腹腔注射喹啉酸(0.35mg/g)后3小时 处死,腹腔注射喹啉酸(0.35mg/g)后6小时处死。实验结果如下表。问喹啉酸 与给药距处死的时间间隔(简称时间)对WBC值是否有影响? 不同药物与不同时间大鼠WBC值(10 )243 药 时 间 21.3 21.9 11.1 16.3 17.9 19.0 25.2 22.9 19.8 22.7 生理盐水 18.8 13.5 22.6 17.1 14.6 23.0 22.8 17.8 24.6 25.3物 喹啉酸 15.8 8.7 9.4 5.3 8.3 13.9 15.8 18.3 13.0 14.0 11.0 12.8 12.5 9.3 11.0 19.0 15.3 19.2 18.2 17.33h6h[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本题采用2 × 2析因设计方差分析。 (1)提出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H 0(A) : ?1 = ? 2 ,即A因素两个水平组WBC值总体均数相等 H1(A) : ?1 ≠ ? 2 ,即A因素两个水平组WBC值总体均数不相等 H 0(B) : τ 1 = τ 2 ,即B因素两个水平组WBC值总体均数相等 H1(B) : τ 1 ≠ τ 2 ,即B因素两个水平组WBC值总体均数不相等 H 0(AB) :A与B无交互效应 H1(AB) :A与B存在交互效应α =0.052.计算检验统计量,列于方差分析表中。 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A因素 B因素 A×B 平方和 SS 423.3 3.540325自由度ν 1 1 1均方 MS 423.3 3.5403F值48.68 33.48 0.41 误差 总变异312.7836 398.69303.确定 P 值,做出推断结论。 对于A因素,ν A =1,ν E =36,查 F 界值表(方差分析用), F0.05 (1, 36 ) =4.11。 由于 FA =48.68, FA & F0.05(1,36) ,故 P & 0.05,按照 α = 0.05的显著性水准,拒 绝 H 0(A) ,接受 H1(A) ,认为A因素(药物)两个水平组WBC值总体均数不相等。 对于B因素,ν B =1,ν E =36,查 F 界值表(方差分析用), F0.05 (1, 36 ) =4.11。 由于 FB =33.48, FB & F0.05 (1, 36 ) ,故 P & 0.05,按照 α = 0.05的显著性水准,拒 绝 H 0(B) ,认为B因素(时间)两个水平组WBC值总体均数不相等。 对于AB交互作用,ν AB =1,ν E =36,查 F 界值表(方差分析用),F0.05 (1, 36 ) =4.11。由于 FAB =0.41, FAB & F0.05(1,36) ,故 P &0.05,按照 α =0.05的显著性水准,不拒绝 H 0(AB) ,认为A(药物)与B(时间)间无交互效应。第七章一、单项选择题相对数及其应用1. 如果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能够使不能治愈的疾病得到缓解并延长生命,则 应发生的情况是 A. 该病患病率增加 C. 该病的发病率增加 E. 该疾病的死因构成比增加 2. 计算乙肝疫苗接种后血清学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 A. 乙肝易感人数 C. 乙肝疫苗接种人数 E. 乙肝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26B. 该病患病率减少 D. 该病的发病率减少B. 平均人口数 D. 乙肝患者人数 3. 计算标准化死亡率的目的是 A. 减少死亡率估计的偏倚 C. 便于进行不同地区死亡率的比较 E. 便于进行不同时间死亡率的比较 4. 影响总体率估计的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是 A. 总体率估计的容许误差 C. 检验水准和样本含量 E. 总体率和样本含量 5. 研究某种新药的降压效果,对 100 人进行试验,其显效率的 95%可信区间为 0.862~0.926,表示 A. 样本显效率在 0.862~0.926 之间的概率是 95% B. 有95%的把握说总体显效率在此范围内波动 C. 有95%的患者显效率在此范围 D. 样本率估计的抽样误差有95%的可能在此范围 E. 该区间包括总体显效率的可能性为95% 答案: 答案:A C D E E 二、计算与分析 1. 某工厂在“职工健康状况报告中”写到:“在946名工人中,患慢性病的 有274人,其中女性 219人,占80%,男性55人,占20%。所以女性易患慢性病”, 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不正确,因为此百分比是构成比,不是率,要知道男女谁更易患病需知道 946名工人中的男女比例,然后计算男女患病率。 2. 在“锑剂短程疗法治疗血吸虫病病例的临床分析”一文中,根据下表资 料认为“其中10~岁组死亡率最高,其次为20~岁组”,问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锑剂治疗血吸虫不同性别死亡者年龄分布 年龄组 0~ 男 3 女 3 合 6 计 B. 样本率估计的容许误差 D. 检验的把握度和样本含量 B. 减少死亡率估计的抽样误差 D. 消除各地区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27 10~ 20~ 30~ 40~ 50~ 合计11 4 5 1 5 297 6 3 2 1 2218 10 8 3 6 51[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不正确,此为构成比替代率来下结论,正确的计算是用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 除各年龄段的调查人数得到死亡率。 3. 某研究根据以下资料说明沙眼20岁患病率最高,年龄大的反而患病率下 降,你同意吗?说明理由。 某研究资料沙眼病人的年龄分布 年龄组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合计 沙眼人数 47 198 330 198 128 80 38 8 1027 构成比(%) 4.6 19.3 32.1 19.3 12.4 7.8 3.7 0.8 100.0[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不正确,此为构成比替代率来下结论,正确的计算是用各年龄段的沙眼人 数除各年龄段的调查人数得到患病率。 4. 今有两个煤矿的工人尘肺患病率(%)如下表,试比较两个煤矿的工人尘 肺总的患病率。 两个煤矿的工人尘肺患病率情况(%)28 工龄 (年) &6 6~ 10~ 合计 检查人数
甲 尘肺人数 120 168 316 604矿 患病率 0.86 3.92 12.43 2.90乙矿 患病率 0.20 0.42 11.54 3.25检查人数 尘肺人数 992 11 117 127 2 8[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两个煤矿的工人尘肺标准化患病率(%) 工龄 标准构成 (年) &6 6~ 10~ 合计
原患病率 0.86 3.92 12.43 预期患病人数 129 243 442 814 原患病率 0.20 0.42 11.54 预期患病人数 30 26 410 466 甲 矿 乙 矿甲矿尘肺患病率=814 × 100% = 3.29%
乙矿尘肺患病率 = × 100% = 1.88% 24764甲矿尘肺患病率高于乙矿尘肺患病率。 5. 抽样调查了某校10岁儿童200名的牙齿,患龋130人,试求该校儿童患龋 率的95%的区间估计。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P=130 × 100% = 65% 200Sp =P(1 ? P ) = n0.65 × 0.35 = 0.0337 = 3.37% 20065 ( P - u0.05 S p , P + u0.05 S p )= 65% ? 1.96 × 3.37%, % + 1.96 × 3.37%29 = (58.39%, 71.61%)第八章一、单项选择题χ 2 检验1. 利用 χ 2 检验公式不适合 不适合解决的实际问题是 不适合 A. 比较两种药物的有效率 关系 C. 两组有序试验结果的药物疗效 差别 E. 两组病情“轻、中、重”的构成比例 2.欲比较两组阳性反应率, 在样本量非常小的情况下(如 n1 & 10, n2 & 10 ), 应采用 A. 四格表 χ 2 检验 C. Fisher确切概率法 E. 校正配对 χ 2 检验2 3.进行四组样本率比较的 χ 2 检验,如 χ 2 & χ 0.01,3 ,可认为B. 检验某种疾病与基因多态性的D. 药物三种不同剂量显效率有无B. 校正四格表 χ 2 检验 D. 配对 χ 2 检验A. 四组样本率均不相同 C. 四组样本率相差较大 E. 至少有两组总体率不相同B. 四组总体率均不相同 D. 至少有两组样本率不相同2 4. 从甲、 乙两文中, 查到同类研究的两个率比较的 χ 2 检验, 甲文 χ 2 & χ 0.01,1 , 2 乙文 χ 2 & χ 0.05,1 ,可认为A. 两文结果有矛盾 C. 甲文结果更为可信 E. 甲文说明总体的差异较大 5. 两组有效率比较检验功效的相关因素是 A. 检验水准和样本率B. 两文结果完全相同 D. 乙文结果更为可信B. 总体率差别和样本含量30 C. 样本含量和样本率 E. 容许误差和检验水准 答案: 答案:C C E C B 二、计算与分析D. 总体率差别和理论频数1.某神经内科医师观察291例脑梗塞病人,其中102例病人用西医疗法,其 它189 例病人采用西医疗法加中医疗法,观察一年后,单纯用西医疗法组的病人 死亡13例,采用中西医疗法组的病人死亡9例,请分析两组病人的死亡率差异是 否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本题是两组频数分布的比较,资料课整理成下表的形式。 两组疗法病人的死亡率的比较 组别 西医疗法 西医疗法加中医疗法 合计 死亡 13 9 22 存活 89 180 269 合计 102 189 291(1)建立检验假设并确定检验水准 H 0 : π 1 = π 2 ,即两组病人的死亡率相等H 1 : π 1 ≠ π 2 ,即两组病人的死亡率不等α = 0.05(2)用四个表的专用公式,计算 χ 2 检验统计量 χ 2 值χ2 =(13 × 180 ? 89 × 9) × 291 =6.041 (ad ? bc) 2 n = (a + b)(c + d )(a + c)(b + d ) 22 × 269 × 102 × 1892(3)确定P 值,作出推断结论以ν =1查附表7的 χ 2 界值表, P & 0.05 。 α = 0.05 水准, 得 按 拒绝 H 0 , 接受 H 1 ,可以认为两组病人的死亡率不等。2.某医院研究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临床观察结果见下表。问接 受两种不同疗法的患者病死率是否不同?31 两种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组别 中药组 非中药组 合计 存活 65 12 77 死亡 3 2 5 合计 68 14 82 病死率(%) 4.41 14.29 6.10[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本题 T22 =5 × 14 = 0.853 & 1 ,宜用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 82(1)建立检验假设并确定检验水准 H 0 : π 1 = π 2 ,即两种不同疗法的患者病死率相同H 1 : π 1 ≠ π 2 ,即两种不同疗法的患者病死率不同α = 0.05(2)计算确切概率Pi =( a + b ) (c + d )!( a + c )!(b + d )! ! =0.2001 a!b!c!d !n!(3)作出推断结论 按 α = 0.05 水准,不拒绝 H 0 ,无统计学意义,还不可以认为两种不同疗法 的患者病死率不同。 3.某医师观察三种降血脂药A,B,C的临床疗效,观察3个月后,按照患者 的血脂下降程度分为有效与无效,结果如下表,问三种药物的降血脂效果是否不 同? 三种药物降血脂的疗效 药物 A B C 有效 120 60 40 无效 25 27 22 合计 145 87 62[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本题为3个样本构成比的比较,是3×2表资料。32 (1) 建立检验假设并确定检验水准H0:三种药物的降血脂有效的概率相同 H1:三种药物的降血脂有效的概率相同α =0.05(2) 计算检验统计量χ 2 = n( ∑= 294(A2 ? 1) n R nC 120 2 25 2 60 2 27 2 40 2 22 2 + + + + + ? 1) =9.93 220 × 145 74 × 145 220 × 87 74 × 87 220 × 62 74 × 62ν = (3 ? 1)(2 ? 1) = 23.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 查 χ 2 界值表得P & 0.05 ,在 α =0.05检验水准下,拒绝H0,接受H1,认为 三种药物的降血脂有效率不同。 4.某医师按照白血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将308例患者分为两组,并按ABO 血型分类记数,试问两组患者血型总体构成有无差别? 308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型分布 组别 急性组 慢性组 合计 A 60 42 102 B 47 30 77 O 61 34 95 AB 21 13 34 合计 189 119 308[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本例为2个样本构成比的比较,是2×4表资料。 (1) 建立检验假设并确定检验水准H0:两组患者血型总体构成比相同 H1:两组患者血型总体构成比不全相同α =0.05(2)计算检验统计量33 χ 2 = n( ∑A2 ? 1) n R nC? 60 2 ? 47 2 13 2 = 308? + + LL + ? 1? = 0.6081 ? 102 × 189 77 × 189 34 × 119 ? ? ?ν = (2 ? 1)(4 ? 1) = 3(3)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 查 χ 2 界值表得P & 0.05 ,在 α =0.05检验水准下,不拒绝H0,还不能认为 两组患者血型总体构成比不全相同。 5.为研究某补钙制剂的临床效果,观察56例儿童,其中一组给与这种新药, 另一组给与钙片,观察结果如表,问两种药物预防儿童的佝偻病患病率是否不 同? 表 组别 新药组 钙片组 合计 两组儿童的佝偻病患病情况 非病例数 32 10 42 合计 40 16 56 患病率(%) 20.0 37.5 25.0病例数 8 6 14[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本题是两组二分类频数分布的比较,用四个表 χ 2 检验。表中 n =56&40,且 有一个格子的理论频数小于5,须采用四个表 χ 2 检验的校正公式进行计算。 (1)建立检验假设并确定检验水准 H 0 : π 1 = π 2 ,即新药组与钙片组儿童佝偻病患病概率相同H 1 : π 1 ≠ π 2 ,即新药组与钙片组儿童佝偻病患病概率不同α =0.05(2)用四个表 χ 2 检验的校正公式,计算检验统计量 χ 2 值:34 56 ? ? ? 8 × 10 ? 32 × 6 ? ? × 56 2 (| ad - bc | -n / 2) n 2 ? χc2 = =? = 1.050 (a +b)(c + d )(a + c)(b+ d ) 40 × 16 × 14 × 522ν =13. 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2 2 以ν =1查附表7的 χ 2 界值表得 χ 0.25(1) = 1.32 , χ 2 & χ 0.25(1) , P & 0.05。按α = 0.05 水准,不拒绝 H 0 ,无统计学意义,还不能认为新药组与钙片组儿童佝偻病患病概率不同。 6. 某医院147例大肠杆菌标本分别在A, B两种培养基上培养, 然后进行检验, 资料见下表,试分析两种培养基的检验结果是否有显著性差别? 表 A培养基 + - 合 计 A、B两种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标本结果 B培养基 + 59 15 74 - 36 37 73 合 95 52 147 计[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本题是一个配对设计的二分类资料,采用配对四个表资料的 χ 2 检验。 (1)建立检验假设并确定检验水准 H 0 : B = C ,即两种培养基的阳性培养率相等H 1 : B ≠ C ,即两种培养基的阳性培养率不相等α = 0.05(2)计算检验统计量 本例b+c =36+15=51& 40 ,用配对四个表 χ 2 检验公式,计算检验统计量 χ 2 值χ2 =(b ? c) 2 (36 ? 15) = = 8.65 , ν = 1 b+c 36 + 1523. 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35 查 χ 2 界值表得P & 0.05。按 α = 0.05 水准,拒绝 H 0 。认为两种培养基的阳 性培养率不同。第九章一、 单项选择题非参数检验1.对医学计量资料成组比较, 相对参数检验来说,非参数秩和检验的优点 是 A. 适用范围广 C.检验结果更准确 E. 不易出现假阴性错误 2. 对于计量资料的比较,在满足参数法条件下用非参方法分析,可能产生的 结果是 A. 增加Ⅰ类错误 C. 减少Ⅰ类错误 E. 两类错误都增加 3. 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如果样本含量一定,两组秩和的差别越大说明 A. 两总体的差别越大 C. 两样本的差别可能越大 E. 越有理由说明两总体无差别 4. 多个计量资料的比较,当分布类型不清时,应选择的统计方法是 A. 方差分析 C. Kruskal-Wallis H检验 E. χ 2 检验 B. Wilcoxon T检验 D. u检验 B. 两总体的差别越小 D. 越有理由说明两总体有差别 B. 增加Ⅱ类错误 D. 减少Ⅱ类错误 B. 检验效能高 D. 充分利用资料信息5.在一项临床试验研究中,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 效”四个等级,现欲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有无差别,宜采用 的统计方法是A. Wilcoxon秩和检验36B. 2 × 4 列联表 χ 2 检验 C. 四格表 χ 2 检验 E. 计算标准化率 答案: 答案:A B D C A 二、计算与分析D. Fisher确切概率法1.某医院测定10名受试者针刺膻中穴前后痛阈的数据,见下表,试分析针 刺膻中穴前后痛阈值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10名受试者针刺膻中穴前后痛阈资料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建立假设检验 针刺前 600 600 685 5 0 1500 针刺后 610 700 575 600 600 5 800 1400H0:差值总体中位数为零 H1:差值总体中位数不为零α=0.05 (2)计算统计量见下表 10名受试者针刺膻中穴前后痛阈 编号 1 2 针刺前 600 600 针刺后 610 70037差值 10 100秩次 1 4.5 3 4 5 6 7 8 9 10 合计685 5 0 1500575 600 600 5 800 1400-110 -450 -300 300 -50 75 -200 -100-6 -10 -8.5 8.5 -2 3 -7 -4.5T+=17T-=38T++T- = 17+38 = 55,总秩和 n ( n +21)=1 0 (1 0 + 1 ) = 55 2,计算准确无误T = min(T+,T-)=17。(3)查表及结论 现n=10,查T界值表T0.05(10)=8~47,T=17落在此范围内,所以P & 0.05,按α =0.05水准,不拒绝H0,针刺膻中穴前后痛阈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8名健康男子服用肠溶醋酸棉酚片前后的精液中精子浓度检查结果如下 表(服用时间3月),问服用肠溶醋酸棉酚片前后精液中精子浓度有无下降? 8名健康男子服用肠溶醋酸棉酚片前后的精液中精子浓度(万/ml) 编号 1 2 3 4 5 6 7 8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建立假设检验 服药前
5800 服药后 660 00 00 220038 H0:差值总体中位数为零 H1:差值总体中位数不为零α = 0.05(2)计算统计量见下表 8名健康男子服用肠溶醋酸棉酚片前后的精液中精子浓度(万/ml) 编号 1 2 3 4 5 6 7 8 合计 服药前
5800 服药后 660 00 00 2200 差值 - - - -3600 秩次 -6 -7 -3 2 1 -5 -8 -4T+=3T-=33T++T- = 33+3 = 36,总秩和计算准确无误T = min(T+,T-)= 3。(3)查表及结论n ( n + 1) 8 × (8 + 1) = = 36 , 2 2现n=8,查T界值表T0.05(8)=3~33,T=3恰好落在界点上,所以P ≤0.05,按 α=0.05水准,拒绝H0,接受H1,可认为健康男子服用肠溶醋酸棉酚片前后的精 液中精子浓度有差异。 3. 雌鼠两组分别给以高蛋白和低蛋白的饲料,实验时间自生后28天至84 天止,计8周。观察各鼠所增体重,结果如下表,问两种饲料对雌鼠体重增加有 无显著影响? 两种饲料雌鼠体重增加量(g) 高蛋白组 83 97 104 低蛋白组 65 70 7039 107 113 119 123 124 129 134 146 16178 85 94 101 107 122[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建立假设检验H0:两总体分布相同 H1:两总体分布不同α=0.05 (2)计算统计量 将两样本21个数据由小到大统一编秩,见下表 两种饲料雌鼠体重增加量(g) 高蛋白组 83 97 104 107 113 119 123 124 129 134 146 161 秩次 5 8 10 11.5 13 14 16 17 18 19 20 21 172.5( T1 ) 低蛋白组 65 70 70 78 85 94 101 107 122 秩次 1 2.5 2.5 4 6 7 9 11.5 1558.5( T2 )T= 58.540 (3)查表与结论n1 = 9, n2 = 12, n2 ? n1 =3,按α=0.05,查T值表得范围71~127, 因为T=58.5&71,超出范围,故P&0.05,拒绝H0,接受H1,接受即两种饲料对雌鼠体 重增加有显著影响。 4.测得铅作业与非铅作业工人的血铅值(μg/100g),问铅作业工人的血 铅值是否高于非铅作业工人? 铅作业与非铅作业工人的血铅值(μg/100g) 非铅作业组 5 5 6 7 9 12 13 15 18 21 铅作业组 17 18 20 25 34 43 44[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建立假设检验H0:两总体分布相同 H1:两总体分布不同α = 0.05(2)计算统计量 将两样本17个数据由小到大统一编秩,见下表 铅作业与非铅作业工人的血铅值(μg/100g) 非铅作业组 5 5 6 7 秩次 1.5 1.5 3 441铅作业组 17 18 20 25秩次 9 10.5 12 14 9 12 13 15 18 215 6 7 8 10.5 13 59.5( T1 )34 43 4415 16 1793.5( T2 )T= 93.5(3)查表与结论n1 = 7, n2 = 10, n2 ? n1 =3, 按α=0.05, T值表得范围42~84, 因为T =93.5, 查超出范围,故P&0.05,拒绝H0,接受H1,铅作业工人的血铅值高于非铅作业工 人的血铅值。 5. 用VK3眼药水对近视眼患者作治疗,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作安慰剂,对两组 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如下表,试分析VK3眼药水对近视眼患者的治疗是否有疗 效? 表 疗效 退步 不变 进步 恢复 合计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建立假设检验 VK3眼药水治疗近视眼患者的疗效观察 VK3眼药水组 8 93 11 4 116 生理盐水组 20 60 10 1 91H0:两总体分布相同 H1:两总体分布不同α=0.05 (2)计算统计量 将两样本的资料统一由小到大统一编秩,见下表:42 VK3眼药水治疗近视眼患者的疗效观察 疗效 退步 不变 进步 恢复 合计 VK3眼药水组 8 93 11 4 116 生理盐水组 20 60 10 1 91 合计 28 153 21 5 207 范 围 平均秩次 盐水组秩和 14.5 105 192 205 290 5 87151―28 29―181 182―202 203―2071 T1 ? n1 ( N + 1) ? 0.5 2 u= n1 × n2 N 3 ? N ? ∑ (t 3 ? t ) 12 N ( N ? 1)()))=1 8715 ? × 91(207 + 1) ? 0.5 2 91 × 116 207 3 ? 207 ? 28 3 ? 28 + 1533 ? 153 + 213 ? 21 + 5 3 ? 5 12 × 207(207 ? 1)((= 2.27由于 u0.05 / 2 =1.96, u & u0.05 / 2 , P & 0.05,拒绝H0,接受H1,有统计学 意义,可认为两总体分布不同。即可认为VK3眼药水对近视眼患者的治疗有疗效。 6.对正常、单纯性肥胖及皮质醇增多症三组人的血浆皮质醇含量进行测定, 其结果见下表,问三组人的血浆皮质醇含量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三组人的血浆皮质醇测定值(nmol/L) 正常人 0.4 1.9 2.2 2.5 2.8 3.1 3.7 3.9 4.6 单纯性肥胖人 0.6 1.2 2.0 2.4 3.1 4.1 5.0 5.9 7.4 皮质醇增多症 9.8 10.2 10.6 13.0 14.0 14.8 15.6 15.6 21.643 7.0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建立假设检验13.624.0H0:三组人的血浆皮质醇含量的总体分布相同。 H1:三组人的血浆皮质醇含量的总体分布不全相同。α = 0.05(2)计算统计量 将三样本30个观察值统一由小到大编秩,见下表: 三组人的血浆皮质醇测定值(nmol/L) 正常人 0.4 1.9 2.2 2.5 2.8 3.1 3.7 3.9 4.6 7 合计 秩次 1 4 6 8 9 10.5 12 13 15 18 96.5 单纯性肥胖人 0.6 1.2 2 2.4 3.1 4.1 5 5.9 7.4 13.6 合计 秩次 2 3 5 7 10.5 14 16 17 19 24 117.5 皮质醇增多症 9.8 10.2 10.6 13 14 14.8 15.6 15.6 21.6 24 合计 秩次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30 251T 12 H= ∑ ni ? 3(N + 1) N ( N + 1) i2=? 96.5 2 117.5 2 2512 12 ? + + 30(30 + 1) ? 10 10 10 ?? ? ? 3(30 + 1) = 18.12 ? ?(3)查表及结论 现k=3,ν=k-1=3-1=2查 χ 2 界值表 χ 2 0.05,2=5.99, χ 2 & χ 2 0.05,3;P&0.05按 α=0.05水准,拒绝H0,接受H1,故可认为三组人的血浆皮质醇含量的总体分布 有差别。 7.在针刺麻醉下,对肺癌、肺化脓症及肺结核三组患者进行肺部手术,效44 果分四级,结果见下表,试比较针刺麻醉对三组病人的效果有无差异? 三组患者肺部手术的针麻效果 针麻效果 Ⅰ Ⅱ Ⅲ Ⅳ 合计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建立假设检验 肺癌 10 17 19 4 50 肺化脓症 24 41 33 7 105 肺结核 48 65 36 8 157H0:三组病人的总体效果相同。 H1:三组病人的总体效果不全相同。α=0.05 (2)计算统计量 将三个样本的资料统一由小到大编秩,见下表: 表 针麻 例 数 合计 肺结核 48 65 36 8 1572三组患者肺部手术的针麻效果 范围 1―82 平均 秩次 82 41.5 144 秩和 肺癌 肺化脓症 肺结核 415 4 82 效果 肺癌 肺化脓症 Ⅰ Ⅱ Ⅲ Ⅳ 合计 10 17 19 4 50 24 41 33 7 105123 83―20588 206―293 249.5 19 294―312 312 3033.5 54.5T 12 H= ∑ ni ? 3(N + 1) N ( N + 1) i=? 815.5 2
? + + 312(312 + 1) ? 50 105 157 ?? ? ? 3(312 + 1) = 5.77 ? ?45 Hc =5.77 = 6.43 82 - 82 + 123 - 123 + 883 - 88 + 193 - 19 13123 - 3123 3(3)查表及结论 现k=3,ν=k-1=3-1=2查 χ 2 界值表 χ 2 0.05,2=5.99, χ 2 & χ 2 0.05,3;P&0.05按 α=0.05水准,拒绝H0,接受H1,故可认为三组病人的总体效果不全相同。第十章 线性相关与回归一、单项选择题 1. 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使其平方和最小的是 A. 各点到X均数直线的横向距离 C. 各点到回归直线的垂直距离 E. 各点到Y轴的垂直距离 2. 两数值变量相关关系越强,表示 A. 相关系数越大 B. 回归系数越大 E. 相关系数检验统计量的t值越大 3. 回归分析的决定系数 R 2 越接近于1,说明 A. 相关系数越大 C. 应变量的变异越大 E. 自变量对应变量的影响越大 4. 两组资料作回归分析,直线回归系数b较大的一组,表示 A.两变量关系密切的可能性较大 C.决定系数 R 2 较大 E.数量依存关系更密切 5.? 1―7岁儿童可以用年龄 (岁) 估计体重 (市斤) 回归方程为 Y = 14 + 4 X , ,B. 各点到X轴的横向距离 D. 各点到Y均数直线的垂直距离B.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 C. 回归系数的绝对值越大B. 回归方程的显著程度越高 D. 应变量的变异越小B.检验显著的可能性较大 D.决定系数 R 2 可能大也可能小若将体重换成国际单位kg,则此方程 A.常数项改变 B.回归系数改变46 C.常数项和回归系数都改变 E.决定系数改变 答案:D B E D C 答案: 二、计算与分析D.常数项和回归系数都不改变1. 12名20岁女青年的身高与体重资料如下表,试问女青年身高与体重之间 有无相关关系? 表 编号 1 2 156 56 12名20岁女青年的身高与体重资料 3 172 60 4 172 68 5 177 66 6 180 65 7 166 56 8 162 55 9 172 60 10 167 55 11 158 46 12 152 51身高(cm) 164 体重(kg) 55[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身高为X,体重为Y。 n = 12, ∑ X = 1998, ∑ X 2 = 333470, ∑ Y = 693,∑Y2= 40469, ∑ XY = 115885代入公式(10-2)得:l XX = ∑ X2(∑ X ) ?n22= 333470 ?1998 2 = 803 12lYY(∑ Y ) = ∑Y ? n2= 40469 ?693 2 = 448.25 12l XY = ∑ XY ?(∑ X )(∑ Y ) 1998 × 693 = 115885 ? = 500.5n 12由公式(10-1)计算相关系数r= 500.5 = 0.834 803 × 448.25下面采用t检验法对相关系数进行检验。 (1) 建立检验假设47 H 0 : ρ = 0 ,即身高与体重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H1 : ρ ≠ 0 , 即身高与体重之间存在相关关系α = 0.05(2) 计算统计量t=0.834 ? 0 1 ? 0.8342 12 ? 2= 4.7799ν = 12 ? 2 = 10(3) 查界值表,得统计结论 查t界值表,得 t0.005 / 2,10 = 3.581, t & t0.005/ 2,10 , P & 0.005 ,按 α = 0.05 水准,拒绝H0,接受H1,可以认为女青年身高与体重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2. 某医师研究某种代乳粉价值时,用大白鼠做实验,得大白鼠进食量和体 重增加量的资料如下, 试问大白鼠的进食量与体重的增加量之间有无关系?能否 用大白鼠的进食量来估计其体重的增加量? 大白鼠进食量和体重增加量的资料 动物编号 1 2 780 158 3 720 130 4 867 180 5 690 134 6 787 167 7 934 186 8 679 145 9 639 120 10 820 150 11 780 135进食量(g) 820 增重量(g) 165[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进食量为X,增重量为Y。n = 11, ∑ X = 8516, ∑ X 2 = 6668876, ∑ Y = 1670,∑Y2= 258080, ∑ XY = 1309248由公式(10-2)计算可得:l XX = ∑ X2(∑ X ) ?n2= 6668876 ?8516 2 = 48 lYY(∑ Y ) = ∑Y ? n22= 258080 ?1670 2 = l XY = ∑ XY ?(∑ X )(∑ Y ) 8516 × 1670 = 1309248 ? = n 11由公式(10-1)计算相关系数: γ =943.363 × = 0.881下面用r检验法对相关系数进行检验: 由r=0.881,n=11,v=11-2=9 查r界值表,得r0.005/2,9=0.776,因r&r0.005/2,9,故P&0.005, 按 α = 0.05 水准,拒 绝H0,接受H1,可以认为大白鼠的进食量与体重增加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我们根据上表得数据绘制散点图,见下图,可以看出大白鼠的进食量与增重 量有明显的直线趋势,我们考虑建立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 由上述计算l XX = , l XY = , lYY = , X = 774.182, Y = 151.818代入公式(10-5)和(10-6)得:b=l XY
= = 0.215 l XX a = Y ? b X = 151.818 ? 0.215 × 774.182 = ?15.003 ? 则回归方程为: Y = ?15.003 + 0.215 X49 图大白鼠的进食量与增重量之间关系散点图最后我们采用方差分析法对回归方程作检验: (1) 建立假设检验: H 0 : β = 0; H1 : β ≠ 0, α = 0.05 , (2) 由计算可得:SS 总(∑ Y ) = ∑Y ?n2= , SS 回归l XY =
l XX2SS 剩余 = SS 总 ? SS回归 = F=MS回归 MS 剩余=SS回归 ν 回归 SS 剩余 ν 剩余= 31.192ν 回归 = 1,ν 剩余 = 11 ? 2 = 9(3) 查界值表,得统计结论 查F界值表, F0.01(1,) = 10.56 , F & F0.01(1,) , P&0.01,拒绝H0, 接受H1,说明大 9 9 白鼠的进食量与体重增加量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也就是说,可以用大白鼠的 进食量来估计其体重的增加量。 3. 测得347名13岁健康男童的身高和体重,身高均数为146.4cm,标准差为 8.61cm,体重均数为37.04kg,标准差为6.67kg。身高和体重的相关系数r=0.74, 试计算由身高推体重的回归系数及由体重推身高的回归系数。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身高为X,体重为Y。 由题意, X = 146.4, S X = 8.61; Y = 37.04, S Y = 6.67, r = 0.74 由身高推体重的回归系数为b1,则50 b1 =l XY r l XX .lYY rS 0.74 × 6.67 = = Y = = 0.573 l XX l XX SX 8.61由体重推身高的回归系数为b2,则b2 =l XY r l XX lYY rS 0.74 × 8.61 = X = 0.955 lYY lYY SY 6.674. 某防治所作病因研究,对一些地区水质的平均碘含量(μg/l)与地方性 甲状腺肿患病率进行了调查, 结果如下表, 试问甲状腺肿患病率与水质中碘的含 量有无相关关系? 局部地区水质的平均碘含量(μg/l)与地方性甲状腺肿患病率地区编号 患病率(%) 碘含量(μg/l) 1 2 3 39.0 2.5 4 5 6 7 8 9 10 11 7.1 8.0 12 9.0 8.0 13 4.0 8.3 14 5.4 8.540.5 37.7 1.0 2.020.0 22.5 3.5 3.537.4 31.5 4.0 4.415.6 21.0 6.3 4.5 4.6 7.7[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甲状腺肿患病率为Y,水质中碘含量为X。 ① 将X,Y分别从小到大编秩,见下表(3)、(5)两栏; ② 计算差数d,见(6)栏; ③ 计算 d 2 ,见(7)栏, ∑ d 2 = 870 ; ④代入公式(10-18)计算rsrs = 1 ? 6 × 870 = ?0.912 14 (14 2 ? 1)下面对rs进行检验 (1)建立假设检验 H 0 : ρ s = 0; H1 : ρ s ≠ 0, α = 0.05 (2) 计算统计量rs=-0.912(3) 结论 当 n ≤ 50 时,查附表12中的等级相关系数rs界值表。51 由于 rs 0.05/ 2,14= 0.538, rs & rs 0.05/ 2,14 , P & 0.05 ,拒绝H0,接受H1,可认为甲状腺肿患病率与水质中碘的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 不同地区水质中碘含量( ?g/L )与甲状腺肿患病率(%) 水质中碘含量 地区编号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甲状腺肿患病率 Y (4) 40.5 37.7 39.0 20.0 22.5 37.4 31.5 15.6 21.0 6.3 7.1 9.0 4.0 5.4 秩次 (5) 14 12 13 7 9 11 10 6 8 3 4 5 1 2X(2) 1.0 2.0 2.5 3.5 3.5 4.0 4.4 4.5 4.6 7.7 8.0 8.0 8.3 8.5秩次 (3) 1 2 3 4.5 4.5 6 7 8 9 10 11.5 11.5 13 14d(6) -13 -10 -10 -2.5 -4.5 -5 -3 2 1 7 7.5 6.5 12 12d2(7) 169 100 100 6.25 20.25 25 9 4 1 49 56.25 42.25 144 144第十一章 多元线性回归与多元逐步回归一、单项选择题 1. 在疾病发生危险因素的研究中,采用多变量回归分析的主要目的是 A.节省样本 C.克服共线影响 E.减少混杂的影响 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反映回归平方和在应变量 Y 的总离均差平方和中 所占比重的统计量是 A. 简单相关系数 C. 偏回归系数 E. 决定系数 R 252B.提高分析效率 D.减少异常值的影响B .复相关系数 D. 回归均方 3. 对同一资料作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若对两个具有不同个数自变量的回归 方程进行比较,应选用的指标是 A.决定系数 C. 偏回归平方和 E. 复相关系数 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回归方程作方差分析,检验统计量F值反映的是 A.所有自变量与应变量间是否存在线性回归关系 B.部分自变量与应变量间是否存在线性回归关系 C.自变量与应变量间存在的线性回归关系是否较强 D.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共线 E. 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 5. 在多元回归分析中,若对某个自变量的值都乘以一个常数 c ( c ≠ 0 ), 则 A. 偏回归系数不变、标准回归系数改变 B. 偏回归系数改变、标准回归系数不变 C.偏回归系数与标准回归系数均不改变 D.偏回归系数与标准回归系数均改变 E.偏回归系数和决定系数均改变 答案: 答案:E E D A B 二、计算与分析 1.某种特殊营养缺乏状态下,儿童年龄(岁)、身高(cm)与体重(kg)测定结 果见下表,1试建立年龄、身高与体重的二元回归方程;2对回归方程作检验; 3计算复相关系数与决定系数;4 计算年龄和身高的标准偏回归系数。 营养缺乏儿童年龄、身高、体重测定值 编号i 身高X1 年龄X2 体重Y 1 145 8 29 2 150 10 32 3 124 6 24 4 157 11 30 5 129 8 25 6 7 8 122 9 26 9 107 10 25 10 11 12 B. 相关系数 D. 校正决定系数127 140 7 10 26 35107 155 148 6 12 9 23 35 3153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 参数估计 模型 1 变量 常数 X1 X2 偏回归系数 2.114 0.135 0.923 标准误 5.048 0.047 0.434 0.564 0.419 标准化偏回归系数t0.419 2.863 2.126P0.685 0.019 0.062? 回归方程为: Y = 2.114+ 0.135X 1 +0.923X 2(2) 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回归 误差 总变异 离均差平方和 150.884 42.033 192.917 自由度 2 9 11 均方差 75.442 4.670F16.154P0.001从上表可见,F = 16.154, P & 0.001, 此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 (3)复相关系数R =0.884,决定系数R2 =0.782。4年龄和身高的标准偏回 归系数第一个表。 2.有学者认为,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引起动 脉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现测量了30名动脉硬化疑似患者的载脂蛋白AI、载脂蛋 白B、载脂蛋白E、载脂蛋白C、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胆 固醇含量,资料如下表。 ①分别作 Y1 和 Y2 对 X 1 , X 2 , X 3 , X 4 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②作 Y2 / Y1 对 X 1 , X 2 , X 3 , X 4 的逐步回归分析,并与前面的分析结果进 行比较。 30名动脉硬化疑似患者的观测资料54 序号载脂蛋白AI (mg/dL)载脂蛋白B (mg/dL)载脂蛋白E (mg/dL)载脂蛋白C (mg/dL)低密度脂蛋白 (mg/dL)高密度脂蛋白 (mg/dL)i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X1173 139 198 118 139 175 131 158 158 132 162 144 162 169 129 166 185 155 175 136 153 110 160 112 147 204 131 170 173 132X2106 132 112 138 94 160 154 141 137 151 110 113 137 129 138 148 118 121 111 110 133 149 86 123 110 122 102 127 123 131X37 6.4 6.9 7.1 8.6 12.1 11.2 9.7 7.4 7.5 6 10.1 7.2 8.5 6.3 11.5 6 6.1 4.1 9.4 8.5 9.5 5.3 8 8.5 6.1 6.6 8.4 8.7 13.8X414.7 17.8 16.7 15.7 13.6 20.3 21.5 29.6 18.2 17.2 15.9 42.8 20.7 16.7 10.1 33.4 17.5 20.4 27.2 26 16.9 24.7 10.8 16.6 18.4 21.0 13.4 24.7 19.0 29.2Y1137 162 134 188 138 215 171 148 197 113 145 81 185 157 197 156 156 154 144 90 215 184 118 127 137 126 130 135 188 122Y262 43 81 39 51 65 40 42 56 37 70 41 56 58 47 49 69 57 74 39 65 40 57 34 54 72 51 62 85 38[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① Y1 和 Y2 对 X 1 , X 2 , X 3 , X 4 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Y1 为应变量的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离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差FP55 回归 误差 总变异316.258 4 25 29.6508.0900.000Y1 为应变量的参数估计 变量 常数 X1 X2 X3 X4 偏回归系数 -0.829 0.233 1.325 -0.124 -2.385 标准误 47.773 0.197 0.282 2.783 0.765 标准化偏回归系数 0.165 0.714 -0.008 -0.494 t -0.017 1.181 4.699 -0.045 -3.119 P 0.986 0.249 0.000 0.965 0.005复相关系数R =0.751,决定系数 R 2 =0.564。 按α=0.05检验水准,回归方程中 X 2 和 X 4 有统计学意义,即低密度脂蛋白 中的胆固醇与载脂蛋白B及载脂蛋白C有线性回归关系。与载脂蛋白B呈正相关, 而与载脂蛋白C呈负相关。 Y2 为应变量的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离均差平方和 回归 误差 总变异 0.886
自由度 4 25 29 均方差 .835F22.487P0.000Y2 为应变量的参数估计 变量 偏回归系数 标准误56标准化偏回归系数tP 常数 X1 X2 X3 X4-2.132 0.483 -0.053 -0.294 -0.41513.951 0.058 0.082 0.813 0.2230.825 -0.069 -0.046 -0.208-0.153 8.385 -0.640 -0.362 -1.8580.880 0.000 0.528 0.720 0.075此时,复相关系数R =0.885,决定系数 R 2 =0.783。 按α=0.05检验水准,回归方程中只有 X 1 有统计学意义,即高密度脂蛋白 中的胆固醇含量与载脂蛋白AI有线性回归关系,并呈正相关。 ② 作 Y2 / Y1 关于 X 1 , X 2 , X 3 , X 4 的逐步回归,选入水准α选入=0.05,剔 除水准α剔除=0.10。 Y2 / Y1 为应变量的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回归 误差 总变异 离均差平方和 0.283 0.052 0.336 自由度 3 26 29 均方差 0.094 0.002F46.846P0.000Y2 / Y1 为应变量的参数估计 变量 常数 X1 X2 X4 偏回归系数 0.355 0.003 -0.004 0.003 标准误 0.088 0.000 0.000 0.001 标准化偏回归系数 0.583 -0.612 0.216t4.018 7.357 -7.507 2.700P0.000 0.000 0.000 0.01257 此时,复相关系数R =0.919,决定系数 R 2 =0.844。 按α=0.05检验水准,回归方程中 X 1 、 X 2 和 X 4 有统计学意义,即高、低 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含量的比值与载脂蛋白B、 载脂蛋白C和载脂蛋白AI有线性 回归关系,并与载脂蛋白C及载脂蛋白AI呈正相关,而与载脂蛋白B呈负相关。 与前面的回归结果比较,用 Y2 / Y1 作应变量得到的回归方程 R 2 =0.844,比单 独用 Y1 或 Y2 作应变量得到的回归方程( Y1 : R 2 =0.564; Y2 : R 2 =0.783)要高, 这提示:高、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含量的比值,较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 含量或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含量,对诊断动脉硬化可能更有价值。第十二章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表的主要作用是 A. 便于形象描述和表达结果 C. 减少论文篇幅统计表与统计图B. 客观表达实验的原始数据 D. 容易进行统计描述和推断E. 代替冗长的文字叙述和便于分析对比 2.描述某疾病患者年龄(岁)的分布,应采用的统计图是 A.线图 C.百分条图 E.箱式图 3.高血压临床试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析考虑治疗0周、2周、4周、6 周、8周血压的动态变化和改善情况,为了直观显示出两组血压平均变动情况, 宜选用的统计图是 A.半对数图 C.条图 E.百分条图 4.研究三种不同麻醉剂在麻醉后的镇痛效果,采用计量评分法,分数呈偏 态分布,比较终点时分数的平均水平及个体的变异程度,应使用的图形是 B.线图 D.直方图 B.条图 D.直方图58 A. 复式条图 C. 散点图 E. 箱式图B. 复式线图 D. 直方图5. 研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与载脂蛋白B-100的数量依存关系,应绘制的 图形是 A. 直方图 C. 线图 E. 条图 答案: 答案:E D B E D 二、改表和绘图 1. 某地调查脾肿大和疟疾临床分型的关系、程度与血片查疟原虫结果列表 如下,此表有何缺点,请改进。 B. 箱式图 D. 散点图项目 脾 肿程度 脾肿者 脾Ⅰ 脾Ⅱ 脾Ⅲ 血膜 阴性 174 105 51 15 3 恶性疟 例数 28 8 14 6 0血膜阳性 间日疟合 计 例数 % 21.6 13.9 27.1 42.3 25.0% 12.6 6.6 20.0 23.1 0.0例数 20 9 5 5 1% 9.04 7.40 7.10 19.20 25.00 222 122 70 26 4 48 17 19 11 1[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本表的缺点有:(1)无标题,(2)横表目与纵标目分类不明确,标目设 计不合理,“合计”不清晰,不便于比较分析;(3)线条过多,比例数小数位 不统一。具体修改如下,见下表,也可以把血膜阳性分类单独列表。 表脾肿 程度 例数 %(*) 例数 %(*)59某地脾肿大程度和疟疾临床分型的关系血膜阳性 恶性疟 间日疟 例数 %(*) 合计 例数 %(*) 合计 例数 %(△)血膜阴性 脾Ⅰ 脾Ⅱ 脾Ⅲ 其他 合计105 51 15 3 17486.06 72.86 57.69 75.00 78.388 14 6 0 286.56 20.00 23.08 0.00 12.619 5 5 1 207.38 7.14 19.23 25.00 9.0117 19 11 1 4813.94 27.14 42.31 25.00 21.60122 70 26 4 22254.96 51.53 11.71 1.80 100注:(*)表示行百分比,(△)表示列百分比2. 试根据下表资料绘制适当统计图形。 表组段 例数 0~ 133某地例正常人发汞值分布资料(μg/g)0.2~ 0.4~ 0.6~ 0.8~ 193 190 111 83 1.0~ 34 1.2~ 43 1.4~ 1.6~2.2 16 36 合计 839[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本题需要应用直方图表示839例正常人发汞值分布情况,由于最后一组的组 距与其它组不等,制图时转换成:矩形高度=组段频数/组距,即变成等组距。为 保持原始数据的组距一致为0.2, 也可把最后一组频数转换为36/ (0.6/0.2) =12, 频数图见下图。250 200 例数 150 100 50 0 0 0.2 0.4 0.6 0.8 1 1.2 1.4 1.6 发汞含量(μg/g)图某地例正常人发汞值分布图60 3. 根据下表分别绘制普通线图和半对数线图, 并说明两种统计图型的意义。 某地某年食管癌年龄别发病率(1/10万) 年龄(岁)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男 4.4 7.2 7.3 6.9 19.3 50.2 68.5 86.2 97.0 女 2.1 3.3 4.5 5.5 6.7 16.4 12.5 19.9 15.2[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将表中数据绘制成普通线图(见下图1),可以看出,60岁之前,男女食管 癌年龄别发病率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小,60岁之后,男性随年龄变化食 管癌发病率比女性增长较快,差异明显扩大。将表中数据绘制成半对数线图(见 图2),不同性别随年龄变化食管癌年龄别发病率变化快慢程度相当,而且女性 食管癌发病率趋势和转折点更清楚。 应用半对数线图能够更恰当的表示相对指标 的变化趋势。61 发 病 率 (1/10万 )150 100 50 0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年龄(岁) 男图女某地某年不同性别食管癌年龄别发病率(1/10万)比较(普通线图)5 4 3 2 1 0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年龄(岁) 男 女图某地某年不同性别食管癌年龄别发病率对数比较(半对数线图)第十三章一、单项选择题发病率半对数医学实验设计与诊断试验的评价 医学实验设计与诊断试验的评价1. 实验研究随机化分组的目的是 A.减少抽样误差 C.保证客观 E.保持各组的非处理因素均衡一致62B.减少实验例数 D.提高检验准确度 2. 关于实验指标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正确的说法是 A.精密度较准确度更重要 C.精密度主要受随机误差的影响 响 E.精密度包含准确度 3. 在临床试验设计选择对照时,最可靠的对照形式是 A. 历史对照 C. 标准对照 E. 自身对照 4. 两名医生分别阅读同一组CT片诊断某种疾病,Kappa值越大说明 A. 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大 C. 观察一致性越大 E. 实际一致性越大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 特异度高说明测量的稳定性好 B. 灵敏度必须大于特异度才有实际意义 C. 增大样本含量可以同时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 D. 特异度高说明假阳性率低E. 阳性预测值高说明患病的概率大B.准确度较精密度更重要 D.准确度主要受随机误差的影B. 空白对照 D. 安慰对照B. 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小 D. 机遇一致性越大答案: 答案:E C D C C 二、计算与分析 将100 名头外伤的急诊患者作为受检人群,用患者失去知觉的时间、 头部表面外伤严重程度和神经检查结果作为有无颅骨骨折的新的综合诊 断标准,与所有患者的影像诊断有无颅骨骨折进行比较,结果见下表,试 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总的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对该 诊断试验标准进行评价。 100名头外伤人群的疾病状态和诊断结果 影像诊断 新的诊断方法 阳性63阴性合计 有骨折 无骨折 合 计48(a) 10(c) 582(b) 40(d) 4250 50 100[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计算评价指标 敏感度: S e = 特异度: S p =a 48 = = 0 .9 6 a+b 50d 40 = = 0.80 c+d 50总的符合率:? π=a+d 48 + 40 = = 0.88 a+b+c+d 100a 48 = = 0.828 a + c 58 d 40 阴性预测值: PV? = = = 0.952 d + c 42阳性预测值: PV+ =(2)对该诊断试验标准进行评价PA =Pe =48 + 40 = 0.1 ? 58 × 50 42 × 50 ? 29 + 21 + = 0.50 ? ? = 100 ? 100 100 ? 100Kappa =PA ? Pe 0.88 ? 0.50 0.38 = = = 0.76 1 ? Pe 1 ? 0.50 0.50SK =1 58×50(58 + 50) + 42×50(42 + 50) 0.50 + (0.50)2 ? (100)3 (1? 0.50) 100 1 = 0.50 + 0.25 ? 0.51 = 0.0987 5 Kappa 0.76 U= = = 7.700 SK 0.0987 U & U0.01 , P & 0.0164
医学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医学统计学习题(含参考答案)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 练习题一,单向选择题 1. 医学统计学研究...医学统计学模拟试卷及答案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医学统计学模拟试卷及答案(注:红色字体表示已经改正,多余表示删除的内容) 第一套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医学统计学模拟试题(B) 一、单选题:在 A,B,C,D,E 中选一个最佳答案, 将答案字母填在下划线里(每题 1 分) 1. 在医学统计学中样本与总体的关系是___。...医学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医学统计学第一章 绪论 答案名词...本题 n=10,k=3,查附表 13,D 界值表,D 0.05(10,3)=92.3,D 0.01(...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 练习题一、单向选择题 1. 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 A. 医学中的小概率事件 C. 动物和人的本质 E.有变异的医学事件...2012医学统计试题及答案(最新)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简要介绍资料的主要内容...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5页 免费 医学统计学总复习练习题... 21页 1下载券 ...医学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 练习题一、单向选择题 1. 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 A. 医学中的小...医学统计学总复习练习题(含答案)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医学统计学复习题 一、最佳选择题 1.卫生统计工作的步骤为 C A.统计研究调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随访对象失去联络 \医学统计学模拟试题(B) 一、单选题:在 A,B,C,D,E 中选一个最佳答案, 将答案字母填在下划线里(每题 1 分) 1. 在医学统计学中样本与...医学统计学部分试题及答案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成都医学院网络课程中心医学...明确调查目的是调查研究最核心的问 题 2 2.普查是一种全面调查的方法,与抽样...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6岁血压多少正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