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棉花棉花是怎么织成布的是物理现象还是化学现象

> 【答案带解析】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棉花纺成线 B.棉线织成布 C.棉布制成衣 D....
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棉花纺成线
B.棉线织成布
C.棉布制成衣
D.棉衣着了火 
【解析】A、棉花纺成线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棉线织成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棉布制成衣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棉衣着了的火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
考点分析:
考点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相关试题推荐
超市卖的纯碱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的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取了5g该纯碱样品,在烧杯中配制成60g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10%的氯化钙溶液,测得加入氯化钙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步骤,计算记过精确到0.1%)(2)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3)如果反应开始前,向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葡萄糖是生命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化学式为C6H12O6.(1)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2)欲配制10k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需要葡萄糖
kg. 
用科学方法认识和改造物质.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按照科学认识的过程,科学方法主要蕴含在二个阶段:一是感性认识阶段,主要是为了获得证据,如观察、预测、实验等;二是理性认识(理性思维)阶段,主要是为了形成科学认识,如科学抽象、科学假说,像比较与对比、归纳与演绎等.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验证了很多化学反应的发生,运用了“归纳、演绎;比较、对比”等科学的一般方法认识了几种典型的酸、碱、盐.请你运用以上方法认识氯化镁.(1)用归纳/演绎的方法认识氯化镁的性质已知下列反应:HCl+AgNO3═AgCl↓+HNO3NaCl2+AgNO3═AgCl↓+NaNO2BaCl2+2AgNO3═2AgCl↓+Ba(NO3)2…①这组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是
.②由①中得到的规律可以推论“氯化镁溶液也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运用的是
的方法.(2)用实验的方法认识氯化镁的性质①要验证(1)②中“氯化镁溶液也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推论,需进行实验,实验方法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结论:氯化镁溶液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②用实验的方法认识氯化镁的其他性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取少量氯化镁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再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振荡石蕊试液变红结论:氯化镁溶液
取少量氯化镁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再滴加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结论:
(3)用重要的学科实验方法﹣﹣“化学转化法”改造物质人类利用化学变化,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工业上以海水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可以得到氯化镁晶体;将无水氯化镁(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后可以得到“国防金属”镁.反应流程如图所示,请从化学视角回答下列问题:①要使海水中的MgCl2完全转化为沉淀Mg(OH)2,加入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要过量.请同学设计实验确定海水中的MgCl2已全部转化为Mg(OH)2;取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说明海水的MgCl2已全部转化为Mg(OH)2.②要将沉淀出的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③海水中本来就有氯化镁,请分析从海水中制取MgCl2时,要经历“MgCl2→Mg(OH)2→MgCl2”的转化过程的原因: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两支相同的木条,将其中一支的一端浸入酒精中约10秒,将另一支的一端浸入水中约10秒,然后将两支木条的浸入端分别靠近酒精灯火焰片刻.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的燃烧与
的关系.(2)图A进行的实验是某同学取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向甲、乙两瓶中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两瓶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该实验的探究目的是
.(3)用图B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本实验中,放置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目的是
.(4)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C所示.曲线上a点所表示的意义是
请结合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装置序号,下同)(2)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其水溶液呈碱性.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所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实验室中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全)_new重点.doc8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走进化学世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相互关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棉花是怎么织成布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