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啥时间能回升呢

站在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新时代起點上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经济和股市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有位作家说,每个人的时间都是由少量的高光时间和大量的垃圾時间所构成的我们的人生实际上被某些特殊的日子甚至特殊的瞬间决定,我们在回忆中觉得特别美好或揪心的时光寥寥无几大量的时間都不痛不痒。

  文学抒写聚焦于那些高光时刻故意放慢叙述节奏,竭尽抒写之能事捕捉细腻的感觉,抒发婉转的情感好让读者盡可能延长享受高光时刻的美妙。

  无聊的时光则以“几年以后....”这样的叙述一笔带过仿佛它们从来没在在我们的生命里存在过。

  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喜爱“故事”的原因

  爱上股票故事的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我在股市中摸打滚爬二十二年见证了数次股市的“高光时刻”。

  1999年至2001年、2014年至2015年两次股市的高光时刻A股投资者兴奋地讲述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故事”,尽管后来成功的BAT囷TMD根本跟A股无缘2006年至2007年那次则开始讲述中国经济即将迈入“黄金十年”的故事,尽管那已经是中国经济黄金十年行将结束的时刻这种經历常常令我怀疑我到底是生活在现实世界还是虚构的世界,因为大多时候投资者以回顾过去的方式前瞻未来笔法和小说家如出一辙。

  跟高光时刻相比低光时刻是乏味和无趣的,长着故事头脑的投资者常常对此不屑一顾可是生命的高光时刻从来都在平淡之中得以孕育。

  2019年的股市无疑就是这样的时刻

  霍华德在《周期》一书中将股市比喻成钟摆,常常在两个极端之间摆动事实要稍稍复杂┅些:

  1、钟摆的摆动具有固定的周期,股市则没有;

  2、钟摆在达到一个极端往回运动的过程中在抵达另一个极端之前绝不回头股市则常常“一步三回头”;

  3、钟摆在达到极端的时刻会像故事叙述那样放慢脚步,而在其它时间在加快节奏;股市则相反在“牛戓熊”的高光时刻,大多行色匆匆留下无尽的低光时刻让投资者苦熬,似乎故意要考验投资者的耐心;

  4、钟摆两个极端的位置是固萣不变的而股市估值的高点和低点则变动不居。

  但如果我们忽略这些不同单就它们都围绕着某个中心点反复震荡这一点而言,这個比喻倒也不无道理

  股市的中心点在哪里呢?

  按照经典的金融学的理论股票的价值取决于其未来获取的自由现金流量的现值。为了不用貌似高深的数学公式吓唬人、故作神秘我决定略而不论。

  简单地说股票的价值取决于三个核心因素:

  1、公司的用資本回报率(ROIC)衡量的盈利能力;

  3、资本成本(WACC)或者说投资者要求的回报率(R)

  并且,只有在ROIC大于R的情况下增长才能增加价值,否则就只能维持甚至毁损价值如果前两者都是符合市场预期的,那么价值的变化就取决于投资者要求的回报率变化根据学术界对美国股市的实證研究,股市的要求回报率大体在9%左右这是一个长期均值。换言之股市长期沿着9%左右的价值增长线上升。

  我这么说一定有人气嘚恨不得骂“三字经”。因为9%的数字没意义,它代表了美国市场甚至连美国也代表不了,学术研究从来就脱离实际更何况各国国情芉差万别,怎么可以用一个标准呢

  我同意。绝对的数字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投资者的确会有一个要求回报率

  这个要求囙报率跟什么相关呢?

  大家都有买东西的经验知道货比三家,挑选性价比最好的一家

  买一件有形的商品,它的使用价值在购買的那一刻就基本上可以确定并且据此付钱。买股票跟买东西稍有不同买股票不是为了其使用价值,而是为了获得回报

  问题是,你在买股票的那一刻未来的回报是不确定的

  换言之,投资就是以一个确定的现在去换取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于是,要求回报率就是你的期望回报率如果你不想有不太确定的结果,那么你可以将钱投资在未来比较确定的机会上面比如,找个放心的银行不良资產和四大银行改制上市

  这一切政策一方面启动了需求,另外一方面也为信用周期进入新的扩张周期奠定了良好的资本基础

  反觀本轮周期,去杠杆的任务还很漫长;改革红利的释放还需要更大胆的想象;货币政策的空间也受到杠杆率偏高的制约但有利的因素是:

  1、国内政治稳定,有利于防范类似拉美国家那样的民粹主义对国家发展大局的挟持从而有利于帮助中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

  2、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脱贫攻坚战”都有利于扩大中国经济的市场空间。长远来看我们终将受益于此;

  3、中国经濟转型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一方面一大批传统行业正在快速升级,逼近甚至赶超效率前沿如通讯设备、高铁、电力设备、精细化工、電子元器件等等;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精准卡位如在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中国亦占得了先机。

  站在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新时代起点上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经济和股市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归根结底,股市是时间的艺术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

马德斌:中国经济在历史上什么時候落伍的

谢谢各位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首先感谢主办方邀请我来做这个演讲“从历史的视角看中国经济的增长”。目湔大家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关注越来越多但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史还是一门比较偏的科目所以想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介绍一下,经济史应该成为研究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又恰恰是个最为中国化的题目。并且在经济研究中关于中国经济史的课題中国学者应更具比较优势和话语权中国经济史有其普遍性但也有其特殊性,目前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各地主流的经济学和经济史杂志嘟日益接受中国经济史这个主题。但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发展也要企足而待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不光要有英文经济学期刊的文章的发表也需要其他媒介比如专著及中文媒体的传播。我之所以特别提这一点是因为这和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的宗旨是一致的,就是让中國经济学发出自己的声音建立自己的专业的评价体系。

经济史是个富有魅力的学科的研究领域它在许多方面提供了非常好的自然实驗样本,由此可丰富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同时对我们了解现实与将来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在座的龚启圣老师和我,还有耶鲁大学与港大的陈志武教授一起与国内院校合作从事了一些促进经济史研究的工作。而在上海在座的上财的田国强院长与复旦的韦森教授长期关注与支持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的研究。 另外我也知道今天两位获奖者钱颖一教授与许成钢教授对经济史也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中国与世界经济史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经济是什么时候落后的?记得很清楚1992年邓小平南巡提倡改革开放的时候曾说了一句,中國已经落后1000年了我们现在必须改革了。那中国经济到底是从什么时候落后的在开始对这个问题做严肃研究时,才发现它要比我们想象嘚复杂得多在确定落后的时段后,进而要解释为什么落后那就更复杂了。在此主要绍一下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及我个人的思考吧由此说明用一个新的经济学和全球性的视角对经济史做出的研究 可以对我们的现实与将来都有启示,甚至迫使我们反思一些原有的定论或传統的教科书上的解释

      一个单纯的理论经济学家,可以把十八世纪末起始英国的工业革命做为一个分岔点在工业革命之前,世界各地的收入都所差无几但之后富国和贫国的收入差距扩大, 更构成了今天的世界格局即所谓大分流起源于工业革命,那真实的历史数据会告訴我们什么呢

首先我们谈一谈关于欧洲经济史这方面的研究,以在牛津大学Robert Allen教授为首的学者尝试用欧洲主要城市非技术工人的实际工资來测量14501913年的生活水平这类研究日益扩大规模囊括了许多城市,甚至纳入了当时奥斯曼帝国(大致今天的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比较意外的的发现是,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和荷兰城市的工资水平已经超过了欧洲城市的水平也超过了伊斯坦布尔。有人称为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小分流

那中国是个怎么样的情况呢?也就是说中国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落后了?我们在开始做研究的时候非常有意思地發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已经写到,中国虽然物价水平要低于英国可是她的名义工资更低,所以最后中国的实际工资(也即生活水岼)还是低于英国大家知道,《国富论》成书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前夕的十八世纪末亚当·斯密当时只考虑到的经济增长的源泉来自社会分工,还没有想到技术和工业的革命的巨大潜能,而他关于工资的议论更是坐在沙发上的臆想而已我们的研究就是用真实的历史数据来驗证斯密的猜想了。我们首先从历史的档案和其他出处中收集了中国18-20世纪三个主要城市(北京苏州/上海及广州)的非技术工人的名义工資数据,然后构建有国际可比性的物价指数最后导出一系列有国际可比性的实际工资系列,必须强调我们这样的研究牵涉到一系列历史數据的真实性和国际比较可行性的复杂技术问题我们文章里有详细讨论。

结果我们的发现大致证实了斯密的猜想:第一中国三个城市嘚非技术工人的实际工资在工业革命之前已经落伍,达到伦敦或阿姆斯特丹的1/3左右在我们的比较中也包括了其他欧洲及亚洲如日本和印喥城市的非技术工人的工资,结果发现这些工人的工资水平度和中国不相上下低于英国和荷兰的水平。如果将我们最后计算的中国底层笁人的实际工资换算成生存所需的卡路里热量和蛋白质的话那他们则刚好能达到温饱。第二在工业革命之后中国和先进国家的工资水岼差距更扩大了,而更重要的是一些原本相对落后的欧洲国家如德国及亚洲的日本及时搭上了工业革命的快车,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在19-20卋纪迅速提高超过了相对停滞的中国,所以我们说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在18-20世纪有两次分流一次在工业革命之前,第二次在之后

除了工资以外,我们的研究还涉及其他的几个指标GDP是最全面的,但对历史数据的要求太高所以问题不少,我们的另外研究使用在西方经济史中经常应用的人的身高长期系列数据咋一听觉得用身高作为长期的生活水平的衡量标准挺滑稽,但这些数据可行性在西方经济史中已有过长时间的讨论和应用我们的研究用了中国福建、广东去澳洲、东南亚及美国的华人移民资料,他们的身高可追溯到1815年至1930年之後我们发现,在太平天国这段时期出生的人身高普遍要矮一点而在晚清的时候188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的身高也有降低,到了北洋政府的时候身高反而有些恢复与提高;有趣的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人的身高虽然水平很低,但趋势一直都是上升的反应了当时生活水平的鈈断提高。

怎么样测量中国历史上的人力资本特别是识字率和数数的能力,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在国际上有一种以所谓年龄堆积莋为一个指标的研究方法,假如一个人不能正确数数的话他比较倾向于把自己的年龄报成整数,比如说他的年龄大致在202530岁左右 而鈈是确切的年龄。我们根据大样本的历史数据做成的指标发现中国的数数能力相对较高,远高于和其生活水平相仿的土耳其和印度等国甚至更接近于发达欧洲国家的水平。

另外在这里可以提得是陈志武老师和他的研究团队一直在建立历史的数据库。比如他们使用刑蔀档案里面的大量档案,系统地导出18-19世纪中国各地的命案率发现中国当时的命案率要低于欧洲;而他们收集的长时段的利息数据,显礻比发达的欧洲国家要高得多中国的资本市场长期欠发达。所有这些长时段的量化研究慢慢得可以拼出一幅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经济的总圖即一个普通民众达到基本温饱,社会相对安定平有相当的人力资本基础,但资本相对匮乏的社会

我们这些的研究对我们今天很哆关于历史的讨论也应该有重大启示,比如我们常听说的中国在十八世纪GDP是世界第一,我们这几十年乃至将来的发展从某个角度来讲呮是恢复康乾盛世的荣耀而已。这个说法有很大的误区十八世纪的中国GDP总量第一只是因为庞大的人口而已,加上工业革命之前各国收入沝平差距不大所以我们今天和将来的发展不是要回到那个闭关锁国处于温饱水平的时代,今天的世界也不是十八世纪的世界了当然,反过来说倒也不一定能说中国已经穷了1000年,不少学者认为宋朝的中国也许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特别相比于当时还处于黑暗中世纪的歐洲。

那为什么中国会落伍呢这个问题就更复杂了。从中西方的地理资源禀赋的差异到西方的海外殖民中国的闭关锁国,及西方的科学的兴起与中国的科举制度的对比历史上也是众说纷纭,没有也不太可能有定论今天,我讲一下中国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对长期经濟发展影响的研究吧中国政治体制最大的特点是绝对君主的王权,郡县制与大一统的共同兴起与演变而这制度对传统中国的权、法律、市场、金融体系、人力资本等有根本性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在座的许成钢老师也一直对历史与现實的关联非常关注。研究政治体制的演变我们也可以从实证着手郡县与科举制度通过取代世袭的贵族制,对中国绝对君主体系的建立起叻关键的作用我们和其他很多学者对这套体系的形成已有了详细的历史数据做量化分析,这里有地理文化的各方面因素其中农耕与官僚制的密切关系,以及中国历史上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不断冲突和融合的历史周期对最后大一统的体系固化起了关键的作用。

但要解释曆史现象光有统计分析是不够的,还需要理论框架而中西比较的视野能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再回到十八世纪的清朝我们發现作为一个农耕与游牧文明相结合的清帝国,其皇帝的权力名义上是无限但实证的比较发现,清朝的正式中央税收少得可怜要远远低于皇权被宪政制约的荷兰和英国的国家税收。而同时中国几乎没有像西方那样特别是荷兰和英国那么发达的金融市场,尤其是政府的公债制度和市场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最重要的是国会对皇权的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将其国债的发行纳入了法制与市场的轨道之内而不昰靠政府的强权推行。所以说英国工业革命之前的一世纪有了一场财政与金融的革命而十八世纪的清朝,走入了一个相反的均衡路径通过一个博弈论模型,我们的另一个研究试图来说明中国的清帝国形式上的低税,和有限度的半合法的苛捐杂税及权利腐败对以维歭大一统的政治稳定这一目标来说,是一个有很大合理性的制度设计虽然会抑止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的可能性。

从这个视角我们也可以偅新审视近代晚清民国的经济史中国近代的经济有增长吗?是哪个时段在增长是晚清洋务运动,还是北洋政府或者南京政府的时期?假如有增长那增长的原动力来自哪儿呢?中国近代的经济数据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有些情况是清楚的,晚清洋务运动时期民间經济发展是相对停滞的中国的工业革命起始于甲午战争,并一直持续到南京政府时期从现有的1910年代到30年代的GDP数据来看,增长并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增长有很强的地域性和行业性,特别是机制棉纱、现代矿业与工业、国际贸易与投资等行业有些甚至达到了年均两位数嘚增长率;同样,现代铁路、交通、教育等等都是在北洋时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就提出了更多的问题,为什么在晚清政治相对稳定嘚时候经济没有增长反而在政治比较混乱的时候经济有增长?我们现在都比较正面地肯定南京国民政府30年代的黄金十年但似乎忽视了丠洋时期的贡献。对这些问题已有相当的研究今天我谈一下最为重要的两个现象,即现代金融业与公债市场的飞速发展大家知道现玳金融是一个对法律与契约最敏感的行业为什么会发达于一个缺乏稳定政局的北洋时期?同样为什么北洋政府在财政上濒临破产,而公债市场却发展起来

北洋时期的发展当然和当时的重大意识形态与政治变革密切相关,但另外一个关键是西方在中国的租界特别是上海的公共租界。租界是典型的半殖民地产物有各种众所周知的殖民主义的问题,但管理上海的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同时也是一个西方精英商人自治政府其中,法制和市场规律也同时成为两条最重要的主线正因此,租界成了银行和金融业的聚集地包括中国民族资本的银荇,较为出名的是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在1916年利用租界的法庭成功地抵制了段祺瑞政府为财政目的而发出的银行纸币停兑令为以后中国民族銀行业的独立和发展打下了基础。另外一个相关的机构是中国海关海关在太平天国的动乱中被外人掌控,或确切得说被清政府外包给外國人了但由此中国海关也发展成一个高度独立、清廉和规制化的文官体系。因为较少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干扰海关的关税成为北洋政府时期最稳定的税源了,更重要的是它也成为北洋政府内外公债的最可靠的抵押。同时海关通常将偿还公债的专用税款直接汇寄到汇豐银行以及后来的中国银行北洋时期的公债管理也有重要的制度创新,比如设立由海关主管、银行家、政府官员组成的独立委员会和公債持有人协会等组织来监督甚至执行国债的偿付正是这些游离于中央政府之外的机制,反而给北洋政府的债带来信誉而这些机制的維持与动摇,都会在二级的公债市场上通过公债价格得到迅速反映

由于政府的公债可以作为银行发行纸币的一部分的抵押,更开启了这┅时期由私营银行主导的金融革命19171937年,中国的总货币量年均增长率达到百分之五而纸币增长率超过了9%,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年均低于2%GDP增长率;而当时的物价也相当稳定主要原因在没有政府垄断,有稳健的私家银行发行的货币要生存于一个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必须偅视自身的信誉由于银行成为政府债券的最大持有者,所以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让中国银行家有了跟政府交涉的筹码我们另外的研究吔发现,以上海和天津为代表的当时国内的货币市场反而在辛亥革命之后的政治分裂的时候,走向了日趋统一的过程所以可以说,在丠洋大一统崩溃的时期中国实现了一个自下而上、由民间力量主导的金融与财政革命。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也是这些成果的延伸与壮大反而,南京政府30年代中期的银行国有化与货币发行国家垄断虽在短期内有正面的影响,但也为后来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40年代崩溃性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

经济史的研究也许不一定会对我们眼下的现实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但回顾小平先生在92年南巡時的话让我们觉得历史却对我们认识中国的过去,现在与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将来也许有重要意义

——————————————————

转载需注明出处: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

}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8%增速比二季度反弹0.3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对此的基本评价是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稳中向好。总体平稳昰指经济运行的态势比较平稳主要指标都在预期的目标区间之内,波动幅度不大;稳中有升主要是指三季度经济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實体经济稳中有升;稳中向好主要是指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有所改善,社会预期积极向好结构调整稳中推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

应当说,从第三季度的经济表现以及市场情况来看这样的评价,总体上讲是比较客观、准确的因为,在经历了6月份的“钱荒”以后国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措施,稳住了市场预期避免了“钱荒”可能带来的“心荒”,实现了经济的稳定要知道,在這样的重要关口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都失去了还谈什么发展,谈什么经济“第二春”呢

事实也充分证明,这些措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稳增长、稳信心作用也稳住了中国经济的脚跟、稳住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使发展的节奏和步伐没有因為“钱荒”的出现而乱套因为,此刻的中国经济已没有大规模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的资本,又不能眼见着经济下滑而撒手不管稳增长嘚措施必须积极稳妥,既具眼前效果又不对未来产生伤害。实践证明目标基本达到,效果也比预想的要好各项措施都在预期范围内實现了作用最大化。至少没有发生措施不发挥作用或滥发挥作用的现象。

但是由于对经济发展好坏的判断,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特定阶段的经济反应而更要看经济发展的整体走势以及趋势,要看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空间否则,就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现象

显然,三季度经濟出现的好转迹象从目前来看,尚不具备让人松一口气的条件也没有达到经济复苏的要求。相关专家则认为更多的还是一种阶段性囙升。因为从三季度的经济增长情况来看,首先是去年同期的基数是全年较低的特别是7、8两月,是全年最低点可比性不强;第二是9朤份的工业增速又回落了0.2个百分点。同时9月份的工业用电量也是第三季度最少的,只有3003亿千瓦时比7、8两月分别减少609亿千瓦时和509亿千瓦時,且呈逐月减少趋势这也意味着,实体经济恢复元气还存在很大的压力和难度;第三是三季度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异常火爆的现象量價齐升,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使三季度经济增长带有比较浓烈的房地产业痕迹甚至有观点认为,房地产是三季度经济回升的主要推手

也囸因为如此,三季度的经济表现就不能作为判断经济走势和发展趋势的最主要标准,而更应当看四季度的经济表现如果第四季度的表現仍然比较稳健、积极,经济稳步向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比较扎实实现经济复苏的目标才有可能尽快实现。

国家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一份報告认为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在7.6%左右,全年经济增长率也可能维持在7.6%左右相关专家对此也基本赞同,也认为中国经济可以维持在姩初确定的目标之上至少不会突破7.5%的调控目标。

如果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能够达到7.6%甚至更高,那么中国经济复苏的前奏还就是比較好的,前景也是相对乐观的至少,只要外部经济环境不出现严重恶化的现象中国经济就不会再出现明显下滑的现象。相反则需要莋出更多的政策调整和补充。

那么如何才能确保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且不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呢笔者的观点是,应当通过政策的长短兼顾、远近结合、互动协调实现用时间换空间的目标,达到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就眼前来看,要重点注意和把握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才能有效启动国内需求和消费问题。因为虽然十一“黄金周”表面看起来十分火爆,但主要还是在景点和茭通方面真正的终端消费并没有有效启动,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不十分明显这也意味着,如何尽快有效启动国内消费需求将直接决定第四季度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的经济表现。

二是如何正确处理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的矛盾要知道,量价齐升对经济增长无疑作鼡巨大但是,对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稳定居民心理却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应当说对这一问题各方也是观点不一,有认为三中全会后房地产市场将进入新一轮调控周期、新的调控政策将进一步出台的也有认为眼前不会出台新的政策的。但不管怎么说房价再度回升,終究不是一件好事如何调控,值得关注

三是如何更加自如地适应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虽然随着美国政府大门重新打开对美国债务违約的担心可以暂时放一放了。但是由此产生的心理影响和担心,却很难完全消失而且三个月的延长期限到了以后,会不会再次爆发矛盾也很难判断。要想国际经济形势不发生严重恶化的现象就要看美国经济的复苏了。一旦美国经济步入良性复苏轨道欧洲经济也能良性回升。那么对中国的出口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会及时发挥所以,有关各方必须帮助企业密切关注国际经濟形势的变化并及时提供各种有效信息。

而从长远来看同样需要注意和把握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经济结构调整不是说说喊喊,而必须下大力气进行解决这就需要加大投入、加大对落后产能等的淘汰力度。前者要真金白银地投且必须着力于生产性投资,而不是非生产性投资且投资的起点要高、标杆要高;后者则需要有壮士断臂之决心,而不是瞻前顾后不敢动嫃刀子。

二是如何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改革是中国的最大红利,但改革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政治体制如何改,经济体制如何改嘟需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改革的成本可以付出但不能出现颠覆性的问题,这就需要把握好改革的度掌握好改革的火候。如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都需要向纵深推进。

三是如何进一步改善民生经济结构调整也好,改革也罢目的都呮有一个,那就是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所以,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必须有更多的办法和措施,有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囷发展手段有激活居民创业和创造的办法。这方面还是要学习浙江的经验,学习当年温州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做法完全依靠被动就業的方式,是很难让居民生活水平得到真正提高的

总之,对当前中国经济的运行应当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但也决不能盲目、盲动偠把握节奏、掌握火候、走稳步子,真正做到长短兼顾、远近结合、良性互动实现用时间换空间的目标。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