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八月份病虫预报近期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否需要防治?

404错误提示
404错误提示
页面没有找到!水稻病虫害防治
省农委通报8月中下旬水稻两迁害虫发生趋势
&&&&水稻产区各市、县(市、区)农委:
&&& 最近,我委召开全省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两迁害虫)发生趋势会商会,分析预测了8月中下旬全省两迁害虫发生趋势,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发生趋势
  稻飞虱:预计8月中、下旬全省单季稻大部分稻区大发生,主发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淮中西部稻区,沿江、皖南、皖西南稻区,皖东部分稻区。全省发生面积约1800万亩。
  稻纵卷叶螟:预计五(3)代稻纵卷叶螟尾峰在迟熟中稻、单晚、双晚上大发生,主发区域在沿淮、江淮北部稻区,沿江、皖西南稻区,江淮中部部分稻区。全省发生面积约650万亩。
  二、防治适期
  稻飞虱:8月15-20日主治,8月25日前后补治;8月14-16
&&& 日主治五(3)代稻纵卷叶螟尾峰。
  三、主要预报依据
  1、当前两迁害虫虫卵量普遍高。近期调查,稻飞虱田间虫量沿淮中西部、皖南、沿江、皖西南和皖东部分地区已接近大发生程度,一般为头,高的头,且褐飞虱比例大,一般为29.7-69%。稻纵卷叶螟8月2-7日全省出现了五(3)代尾峰,平均亩蛾量一般为头,数量高。单季稻百丛卵量江淮北部及沿淮稻区如长丰、凤阳、来安、颍上等地分别为粒,寿县为10044粒;江淮中部及其以南稻区一般为180-1000粒,其中东至、贵池分别为1700粒, 2950粒;双晚大部分地区一般为200~1400粒。
  2、褐飞虱繁殖力强的短翅型成虫今年发生早,目前田间虫量偏大。7月20日前后沿江、皖南和江淮部分稻区田间普见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始见期比常年早10天左右,与大发生的前两年相近。当前田间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大部分地区百丛虫量一般为10-23 .3头,高的58-82头,比大发生的2005年高2-6头,接近大发生的2006年同期数值。
  3、食料与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两迁害虫发生。
  四、监测防治要求
  8月中下旬两迁害虫发生程度重、范围广,各地要高度重视,强化适期药剂防治。要求稻飞虱于8月15-20日适时主治,8月25日前后补治;五(3)代稻纵卷叶螟尾峰于8月14-16日主治。防治药剂推荐:防治稻飞虱8月15-20日选用噻嗪酮、吡蚜酮、氟虫腈等长效药剂;8月25日前后选用毒死蜱、敌敌畏等速效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丙溴磷、阿维菌素、甲维盐、氟虫腈等。使用氟虫腈要注意对蜜蜂、水生生物安全性的影响。
  各地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电话语音提示、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防治技术。要组织农技人员划片包干,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防治工作。要组织病虫防治专业机防队,开展统防统治。要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和安全用药宣传工作,确保防治任务顺利完成,确保水稻丰产丰收。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贵州农业信息网
&& && && && && && && && && && && && && &&
市植保站发出病虫预报加强水稻病虫防治
发布日期:日&&&&&&&& 来源:六盘水市农业局&&&&& 作者:六盘水市植保站
对我市近期水稻病虫害发生及防治预测预报
&
截止8月初,我市水稻叶瘟病共发生面积5.56万亩,防治面积4.33万亩,与去年同期相比多发生1.46万亩,与常年相比发生面积也略有增加。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尤以抗性减弱或抗性较差的杂稻组合、糯谷发病普遍,特别是一些老病区,感病品种发病较为普遍,部分田块已出现“枯塘”现象。预计叶瘟流行盛期持续到8月末,发生面积6.6万亩左右,穗瘟预计中等到偏重发生,流行期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发生面积7.4万亩左右。当前正是防治稻瘟病的关键时期,各地必须抓紧时间,组织对应农药,发动群众,及时预防和控制稻瘟病,避免大面积爆发流行,将稻瘟病的危害损失控制到最低,确保农民粮食丰收。
一、田间调查情况
据水城植保站调查,水城发生稻瘟病1.3万亩,田间一般病叶率为2.5%,最高病叶率为9%;据六枝植保站堕却、岩脚调查,六枝发生稻瘟病2.5万亩,田间一般病叶率为6%,最高病叶率为18%;据盘县植保站在刘官、板桥、等地调查,盘县发生稻瘟病1.86万亩,田间一般病叶率为15.5—69.8%,最高病叶率达79.1%,病指7.5-18,最高28.1。
二、趋势分析
我市8月南部气温略偏低,北降水正常略偏多,降水正常略少;雨量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8月下半月;8月下旬到9月初。高海拔地区有5天左右秋风天气。感病生育期将会遇到非常有利的气候条件,而品种抗性丧失,以及过量施用氮肥、长期深灌都有利于稻瘟病的流行。而且今年前期叶瘟发生面积较常年多,田间菌源丰富,对后期穗颈瘟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优质稻播种面积增加,其栽插密度大,施肥水平高,田间通风透光不好,也利于病害发生。我市8月下旬气温处于适合稻瘟病发生的20℃左右,特别是冷凉山区,相对湿度大,雾大露重,日照时间短,极易导致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望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农户在合适时期进行防治,力争把稻瘟病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按水稻需肥规律,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用肥料,后期做到稻田干湿交替,促进稻叶老熟,增强抗病性,减少发生机率。针对几个可能成灾的重点区域,即常年发生的老病区、栽插晚的稻区、湿度大降水多的冷凉山区、前期叶瘟发生较重的感病区、栽种感病品种的优质稻区等,提前进行重点预防。
2、化学防治:在水稻进入破口初期和齐穗期各喷药一次防治穗瘟,充分发挥机防队力量,组织群众进行联防联治。亩用40%稻瘟净乳油150ml兑水60—70kg常规喷雾,或亩用富士一号100g兑水60—70kg常规喷雾,或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60kg常规喷雾。
&
&
贵州农业厅 保留所有权利 访问本网站表明您同意信息使用条款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辅助功能 | 信息反馈您现在的位置:
您当前位置: >>
>> 浏览水稻
月份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文章作者:田原&&&日期: 11:03:22&&&来源:农业之友网 点击数:
【7-8月份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入梅以来安徽省出现持续性强降雨,且降雨范围广、降雨总量大、雨日多、日照少,十分有利水稻病虫发生。根据当前病虫基数,结合天气条件、水稻生育期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全省7-8月份水稻病虫总体呈偏重以上发生。&
稻飞虱偏重至大发生,稻纵卷叶螟中等至偏重发生,二化螟中等发生;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偏重发生,水稻细菌性病害存在偏重流行风险,水稻病毒病轻发。预计全省水稻病虫发生面积8100万亩次。具体预报如下:
一、稻飞虱
(一)发生趋势
预计全省7-8月份稻飞虱偏重发生,其中皖南稻区、沿江稻区将大发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2000万亩次。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超过上年。田间低龄若虫高峰期分别出现在7月20日前后(主峰)和8月上旬后期。
(二)预报依据
1.稻飞虱总体迁入期早、迁入峰次和数量偏多,其中沿江中西部和皖南稻区迁入量较高。全省大部分稻区灯下于6月中旬前初见稻飞虱,初见期普遍早于近年。至7月6日,多数稻区灯下出现2-4个迁入峰,比近年同期多1-2个,主要峰次分别在5月27-31日、6月10-12日、6月18-21日和6月29日-7月6日,其中广德县和宁国市灯下分别于6月30日和7月2日出现12352头和10976头成虫峰,数量显著高于近年。截止7月6日,稻飞虱单灯累计诱虫量全省大部分稻区一般在40-1823头,比上年同期值高5.0%-590.8%,比近3年同期均值高22.2%-453.8%,其中沿江中西部和皖南稻区的青阳县、贵池区、东至县、黄山区、宿松县、繁昌县、绩溪县、无为县、泾县、广德县、宁国市累计诱虫量分别为521头、684头、698头、730头、800头、1137头、1613头、1823头、5278头、20778头、38628头,数量较高。灯下成虫以白背飞虱为主,所占比例大多数稻区在82.9%以上,与近年同期相当,但望江县、东至县、绩溪县、庐江县褐飞虱占31.0%-53.3%,比例较高。
2.当前沿江、江南稻区田间稻飞虱虫、卵量偏高,其中部分稻区已超防治指标。7月上旬调查,稻飞虱单季稻田平均百丛虫量全省大部分稻区一般在75-855头,比近3年同期均值高8.0%-350%,其中沿江和皖南部分稻区如黄山区、东至县、宁国市、广德县、郎溪县平均百丛虫量分别为2165头、2080头、1850头、2118头和1121头,数量较高,已超防治指标。近期卵量剥查,平均百丛卵量沿江中西部和皖南稻区一般在粒,比近3年同期均值高117.8%-1367.6%,随着卵的陆续孵化,田间虫量将持续上升。
3.寄主和气候有利稻飞虱发生为害。7月中旬至8月中旬,我省单季稻多处分蘖至抽穗期,食料条件好,有利稻飞虱发生。据省气象部门预报,2016年盛夏(7-8月)全省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其中7月中旬降水量淮北中北部偏多5成左右,大别山区和沿江江南偏多2倍左右,其他地区偏多1~2倍不等。旬平均气温全省偏低1~2℃。7月下旬-8月上旬全省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江北部分地区偏多2成,暴雨日数偏多。气候条件有利于稻飞虱不断迁入和增殖为害。
二、稻纵卷叶螟
(一)发生趋势:预计全省7-8月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其中沿江中西部和皖南稻区偏重发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1000万亩。五(3)代低龄幼虫高峰期在7月底至8月上旬。
(二)预报依据
1.稻纵卷叶螟初见期早,但迁入峰次和数量总体偏少。沿江和皖南大多数稻区于6月上、中旬初见稻纵卷叶螟,初见期早于常年。7月上旬调查,大多数稻区田间平均亩蛾量在100头以下,普遍低于近3年同期均值。近期全省多数稻区田间未出现明显迁入峰,其中沿江中西部和皖南稻区分别于6月25-28日和7月3-6日出现1-2个较小迁入峰,峰日平均亩蛾量大多在120头以下,但绩溪县和泾县数量略高,分别为684头和456头。
2.稻纵卷叶螟田间虫、卵量普遍较低。7月上旬调查,全省大部分稻区平均百丛虫量在10头以下,平均百丛卵量在30粒以下,田间虫、卵量大多低于近3年同期均值,但宿松县、东至县和宁国市平均百丛虫量分别为50头、47头和20头,绩溪县、广德县和泾县平均百丛卵量分别为93粒、114粒和180粒,高于上年同期值。
3.寄主和气候有利稻纵卷叶螟发生。当前我省单季稻处分蘖至拔节期,生育期较上年同期偏迟,寄主条件有利稻纵卷叶螟取食为害。气候条件(见前述)有利于稻纵卷叶螟迁入和为害。
三、二化螟
(一)发生趋势:预计全省二代二化螟中等发生,其中江淮南部、皖西南、沿江和皖南部分混栽稻区偏重发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800万亩。卵孵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前期,发育进度比常年迟3-5天。
(二)预报依据
1.一代亩残留虫量多数地区低于去年,一代灯下蛾量普遍较低。近期调查,全省大部分地区一代亩残留虫量为300-900头,平均740头,比2015年一般低18.9%-76.6%,比近3年同期均值一般低10.5%-63.9%,但东至县、舒城县、黄山区、望江县亩虫量较高,分别达2856.7头、2750头、1850头、1400头。截止7月6日,一代灯下累计诱蛾量一般比2015年同期偏低11.4%-69.9%,比近3年同期均值低14.3%-78.5%,随着一代二化螟蛹的陆续羽化,7月中下旬二化螟灯下蛾量将逐渐上升。
2.食料条件总体有利。今年全省单季稻生育期普遍推迟,7月下旬至8月上旬大部分单季稻处于分蘖至孕穗期,营养条件好,有利于二化螟为害。
3.气候条件较为不利。入梅以来我省出现持续性强降雨,范围广、降雨量大,导致我省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压低了二化螟基数,但部分长势好一季稻田易造成集中危害。据省气象部门预报(见前述),7-8月份降雨偏多对二化螟的蛹羽化和产卵孵化均有不利影响。
四、稻瘟病
(一)发生趋势:预计全省单季稻感病品种稻瘟病偏重发生,其中单季晚稻、粳糯稻感病品种存在大流行风险。预计发生面积800万亩。
(二)预报依据
1.稻叶瘟发生早、发病普遍,部分感病品种发生重。今年我省单季稻叶瘟发生早,桐城市、无为县、南陵县等地于6月上中旬均查见稻叶瘟,比上年早5-7天。7月上旬调查,稻瘟病在全省一季稻感病品种上发生较普遍,发病田块病叶率一般为4.6%-28.0%,病指一般为2.1-6.2。青阳县、宁国市、泾县、金寨县等地发生较重的田块病叶率分别达71.5%、53.1%、41.6%、36.3%,部分地区病情重于去年。
2.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大,菌源和寄主条件有利。稻瘟病连续2年在我省一季稻和双晚感病品种上大流行,叶瘟和穗瘟普遍重发,尤其Y两优900、武运粳24、皖垦糯1号、太湖糯等品种重发区域病穗率普遍超过30%,田间菌源广泛存在。目前我省一季稻大多处于分蘖至孕穗期,今年严重的洪涝灾害对我省江淮中南部及其以南大部分地区的水稻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水稻抗逆性明显下降,如中后期水肥管理不当,将加重稻瘟病的发生危害程度。目前我省两系杂交稻、粳糯稻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为50-80%,利于稻瘟病发生流行。
3.气候条件有利。省气象部门预报(见前述),未来的气候条件和7月中旬中期(16-18日)、下旬中期(23-26日)的降水过程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流行。
五、稻曲病
(一)发生趋势:预计全省单季稻偏重发生,感病品种有大流行风险。预计发生面积1000万亩。
(二)预报依据
1.菌源充足。稻曲病近年来在我省单季稻上发生较重,发生面积大,加之近年来秸秆还田面积上升,均有利于田间菌源的积累,菌源充足。
2.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大。目前我省种植的单季稻如丰两优4号、扬两优6号、新两优6号、太湖糯、盐粳5号、嘉花1号、镇稻18等均不抗稻曲病,大部分地区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为70-90%,为稻曲病发生流行提供了适宜的寄主条件。
3.栽培条件有利发病。近年来,高产栽培模式的推广,水稻种植密度高,高肥水管理,田间郁闭,有利于稻曲病发生。
4.气候条件有利。省气象部门预报(见前述)对稻曲病发生有利。
六、纹枯病
(一)发生趋势:预计单季稻纹枯病全省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200万亩。
(二)预报依据
1.菌源充足。纹枯病是我省水稻常发性病害,常年在我省单季稻上偏重发生,田间菌源充足。
2.田间普遍发病,多数地区病情轻于近年。6月下旬以来我省气温比常年偏低,田间病情发展缓慢,多数地区病情轻于上年和近3年同期均值。7月上旬各地调查,单季稻平均病丛率大多在4%-15%,多数地区比近3年同期均值低3.7%-67.2%;平均病株率一般为1%-4.5%,多数地区比近3年同期均值低3.2%-70.5%;平均病情指数多在1.0以下,多数地区比近3年同期均值低11.4%-75.0%。随着近期气温回升,田间病情将进一步发展。
3.气候和寄主条件有利发病。6月下旬以来我省稻区普遍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大多数单季稻田出现内涝,田间积水深、时间长,水稻抗逆性下降。盛夏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纹枯病发生。
七、水稻病毒病
7月上旬各地调查,仅桐城市、庐江县等地有零星条纹叶枯病发生,发病田块病株率一般在0.3%以下。近年来,我省水稻田灰飞虱发生量小,带毒率低,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在我省发生下降趋势明显。今年白背飞虱在部分地区迁入量较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风险较高
八、水稻细菌性病害近年来,细菌性病害在我省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细菌性病害传播途径多,暴发流行性强,目前我省主栽品种大多对细菌性病害无明显抗性。目前我省一季稻大多处于分蘖至孕穗期,今年我省一季稻受涝面积大,细菌性病害发生较常年偏早偏重。细菌性条斑病凤阳6月22日始见,比近年早近10天,老病区已形成多个发病中心;东至县7月5日调查,发病田块病丛率2%。细菌性基腐病在沿江大部分受淹田块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由于水稻受涝后抗逆性下降,长期排水不良有利于细菌性病害的发生流行。根据省气象预报(同上),总体气候条件有利于细菌性病害的发生流行,局部存在偏重流行风险,预计全省发生面积约300万亩,各地需密切加强监测与防治。
上一篇:下一篇:
京ICP备号-1&&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010-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农业之友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稻病虫害防治图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