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系和韩国的弘益热能大学艺术系哪个含金量高一些?

开放分类: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摘要
中国传媒大学,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故简称广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等传媒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中国信息传播教育的最高学府。
中国传媒大学 - 概述
中国传媒大学被誉为中国广播传播人才的摇篮。50多年来,学校为影视系统及信息传播业培养输送6万多人,培训在职人员35万多人次。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支从领导干部到专业人员的骨干队伍,很多人成为著名的、、、节目、、、、和高级工程技术专家。 学校设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采取、、等多种教学模式,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继续教育体系,为信息传播领域提供全方位继续教育服务。目前在全国31省、市、自治区建立了39个继续教育分院、函授站、远程校外学习中心,在读生16500多人。学校在六朝古都南京设立了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南广学院,规划占地面积166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3300名。 学校的以大传播的理念、全媒体的视野,植根广播电视,面向传媒界,为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网络、出版及新媒体竭诚服务,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与广播影视事业鱼水相依的行业特色;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开放式的办学特色;多学科兼容,相互交叉渗透充分体现综合优势的学科特色;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育人特色。
中国传媒大学 - 院系设置
理学院活动风采学校设新闻传播学部、影视艺术学部、理工学部等3个学部,设电视与新闻学院、学院、学院、学院、社科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学院、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等12个学院及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新闻学系、传播学系、电视系、编辑学系、广告学系、广告设计系、公共关系系、国际传播系、国际关系学系、英语语言文学系、外语系、经济管理系、公共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法律系、社科系、文艺系、导演表演系、广播电视文学系、摄影系、美术系、艺术系、录音技术系、播音系、应用语言学系、动画系、、中国文学系、语言文化系、通信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光电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等37个系。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博士点、40个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点,71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291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389人。
中国传媒大学 -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学者。专任教师900多名,其中教授、占50%以上。聘请了100余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 - 硬件设施
& 实验室 学校建有先进的专业实验中心(室)、多媒体、有线电视数字传输网、现代远程教育网和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学校努力建设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现代化数字,藏书105万册,音像资料50万余盒(张),报刊3,000多种,电子报刊8,000多种。学校是中国信息传播领域科学研究的重镇,设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和传媒发展,拥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媒体)、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国家水平测试中心、国际文化贸易研究所及国家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等6个国家级教学科研机构,另有5个部级重点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中国传媒大学 - 对外交流
学校同五大洲近50个国家和地区20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传媒机构等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每年接收不同国家和地区留学生1000余名。学校为国际高校影视联合会会员。 合作交流作为中国传媒教育领域的最高学府,中国传媒大学已经成为众多高考学子向往的殿堂。为满足众多考生希望在传媒和艺术领域学习深造的愿望,中国传媒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于2007年起与英国、澳大利亚七所知名大学合作,联合培养传媒、艺术领域的国际课程学生。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课程采用联合培养模式,由国内培训和国外课程学习两个阶段组成。学院整合国内外优势教育资源,为渴望深造的中国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传媒和艺术领域专业人才。 学生在中国传媒大学学习期间, 既可以融入校园生活,充分享受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和校园氛围,又可以近距离与海外高校沟通,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海外发展之路。中国传媒大学国际课程项目于2007年9月正式开办,第一届学生62名,部分学生已经赴海外深造,其他学生正在申请办理中,即将踏上留学之路。
中国传媒大学 - 办学特色
学校的以大传播的理念、全媒体的视野,植根广播电视,面向传媒界,为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网络、出版及新媒体竭诚服务,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与广播影视事业鱼水相依的行业特色;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开放式的办学特色;多学科兼容,相互交叉渗透充分体现综合优势的学科特色;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育人特色。
中国传媒大学 - 出版刊物
学校主办《现代传播》、《》(自然科学版)、《当代电影》、《电视艺术》、《媒介》、《广告主》等学术,编纂出版、《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中国广告作品年鉴》,经营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 - 发展目标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把中国传媒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高水平传播大学,成为传媒界的人才培养与信息交流中心、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中心、文献信息资源汇集与发散中心,成为传媒内容创研与示范平台、传媒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
中国传媒大学 - 激昂校歌
校园里大路两旁有一排年轻的早晨你披着彩霞 年轻的白杨傍晚你吻着夕阳啊……年轻的白杨汲取着大地的营养汲取着大地的营养啊……年轻的白杨树叶莎莎响年轻的白杨你好象对我讲要珍惜春光珍惜春光珍惜春光
中国传媒大学 - 校友风采
传媒大学建校五十余年,在人文社科方面成绩显著,在播音主持、出版编辑、电视制片、界共有数十名著名校友,老中青三代结合。 鲁豫 1.(《鲁豫有约》的主持人)2.(全国选拔活动冠军,现任外景主持人)3.(《挑战主持人》全国选拔活动亚军,现主持《》栏目)4.(节目主持人)5.(中央电视台《今日关注》节目主持人)6.(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7.(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8.(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9.(杂志)10.(最年轻的会员、著名学者、文艺评论家)11.(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等节目主持人)12.(中央电视台主持人)13.(主持人)14.(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15.(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16.(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17.(央视主持人)18.(央视主持人)19.(焦点访谈资深主持人)20.(央视大风车主持人金龟子)21.(央视主持人)22.(央视主持人)23.(央视主持人)24.(央视春晚主持人)25.(央视春晚主持人)26.(央视主持人)27.()《我不是黄蓉》的演唱者28.(央视奥运频道足球解说员)30.岳(央视科教频道走近科学主持人)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四十三。
中国传媒大学 - 虚拟校园
中国传媒大学校园电子地图
中国传媒大学 - 图书馆
馆舍基本情况 &&&&图书馆南馆建于1987年,共有4层,建筑面积为8400多平方米,内设流通部、电子阅览室、音像阅览室、教师阅览室、文科阅览室、理科阅览室等,有阅览座位800多个。图书馆北馆建于1988年,共有6层,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内设古籍珍藏室、期刊阅览室、报纸阅览室、综合阅览室等,有阅览座位400多个。&
图书馆馆藏资源 &&&&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学校各专业本科教学、学科设置和科研方向紧密联系,文献收藏以本校各本科专业所涉及学科的基础理论文献、教学参考文献、科学研究参考文献为主。学年度图书馆藏书总量达到190万册,包括图书、期刊和报纸合订本、音像制品等,其中有线装古籍36000多册,纸本外文图书70000余册,中外文合订报刊80000余册。本地数字资源达到15000多GB。&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
中国传媒大学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现有新闻传播、语言艺术、影视文化、媒体管理、播音主持等五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总编室、储运部、财务部、读者服务部等部门。全社现有员工40余人,其中35岁以下的占80%,编辑部门全部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及高级职称占50%,这是一个拥有高学历的年轻化、专业化的出版团队。&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围绕"致力于专业化教育出版,打造传媒类精品图书"的特色出版理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图书出版涉及播音主持、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文化创意、广告、动漫等传媒领域的各个学科,涵盖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层面,广泛团结了传媒学界和业界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业务骨干。年生产码洋4000多万,年出书360余种,形成了传媒领域的专业出版优势和品牌效应。&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下属图书出版社、电子音像出版社、编辑出版研究中心、北京中传嘉艺文化传播公司、南京学海文化传播公司、《海外新闻出版动态》、《现代出版》杂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出版组织 1
发展历史 1985年 5月24日&&文化部批文“文出字(85)第820号”同意成立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李振水副院长兼任出版社社长(第一任),姜树琪全面负责出版社工作。 &&&6.15日&北京广播学院发文“广院(1985)党字第05号”《关于我院成立出版社的通知》。 &&7月12日&文化部“文出字(85)第1105号”“同意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音像制品的复文”。 &10月16&广播电视部发文“广发干字[号”《关于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有关问题的批复》。 1986年 10月&由教育部、广电部支持召开的北京广播学院与北京电影学院教材出版研讨会在我社举行。 12月&姜树琪任社长(第二任)兼总编辑,郑宣沫任副总编辑。 1987年& 4月陆续出版一套专业教材《电视节目制作丛书》(18种),装帧设计家张守义为丛书设计封面。 出版《饭店与旅游管理》全国通用系列教材。 1988年 10月&《播音学简明教程》(吴郁主编)出版。 11月&&姜树琪社长随刘继南副院长到日本考察。 1990年 王纪言副院长兼任出版社社长(第三任),邱志军任出版社副社长。 &5月由外交部部长钱其琛题写片名、外交部礼宾司监制的《常用外交际礼节》(音像制品)由我出版,第11届亚洲运动会北京组委会指定向全国发行。 1992年 2月&《电视广告谋划》(高晓虹等著)出版。 11月&我社出版的《播音学简明教程》获全国第二届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 & 年& 姜树琪任社长(第四任)兼总编辑。 10&月&中国播音学的奠基之作《中国播音学》出版。 1995年 &张五洲任社长(第五任)、姜树琪任总编辑。 &&& 1996年 &&&&&&《中国录音艺术大全》出版。 李佐丰任社长(第六任)兼总编辑。 1996年 9月&王克瑞从学院播音系调入出版社任社长(第七任)兼总编辑。 在刘继南院长规划,《传播学总论》等一批学科建设教材开始陆续出版。 10月《中国播音大全》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出版物二等奖。 11月&出版社停业整顿。 1997年 10月&出版社停业整顿。 10月&刘继南院长主持召开《学习十五大精神做好出版工作座谈会》赵建华书记(分管出版社)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12月&凤凰研究生教育发展基金与我社签署投资出版《中国新闻与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丛书协议。 12月&&闵惠泉从学院社科部调入出版社任副总编辑。 & 1998年& &9月出版社结束停业整顿,恢复正常运营。 &&&& 1999年 1&&&&&&&&&我社发行部被评为学院“先进集体”。 7月&出版《广播电视辞典》(精装)“献给北京广播学院四十五周年”。 7月&王克瑞社长随刘继南院长出访韩国。 &&&8月&刘继南院长主持策划,陆续启动了“电影学”、“传播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等重点学科书系的编辑出版工 2000年 5月&闵惠泉总编辑随学院外办赴加拿大参加教育展。 9月《当代电影论丛》、《中外影视研究系列丛书》等多套丛书出版。 11月&为纪念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60周年,我社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简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获奖作品选》等台庆图书。 & 2001年 4月&我社“读者服务部”正式开业。 6月&我社网站开通,域名为 & 8月&&蔡翔从华夏出版社调入任社长(第八任)。 10月&出版社由原大食堂南侧二楼(办公面积不足一百平米)迁入南院小红楼(现研究生院办公楼),办公条件大为改观。 11月&北京广播学院音像教材出版社并入我社。 &&&12月&在我校申报“211工程”和“博士点”过程中,一批重点学科图书陆续出版 & 2002年 3月&王进从华夏出版社调入任总编辑助理,后任副社长。 3月&教育部社科司司长靳诺、处长魏小波等一行来我社调研指导。 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组织结构,设立新&闻传播、语言艺术、影视文化、媒体管理四个编辑部。市场中心成立。根据目标管理责任制,首次举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会议。 7月&蔡翔社长随冯克庄副院长出访欧洲5国,考察德国、意大利等国传媒业教育发展状况。 8月&&我社前往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学习参观并举行两社联谊活动。 9月&《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诗歌朗诵》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制品二等奖。 10月&&闵惠泉总编率出版社业务骨干首次赴欧洲参观考察。 10月&《戏剧戏曲学书系》(23种)陆续出版。 & 2003年 &&&8月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委托编写的《全国广播影视系统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教 材》(2册)、《全国播音员主持人持证上岗资格考试教材》(2册)、《全国新闻记者采编人员上岗资格考试教材》(2册)在我社出版。 11月第一批业务骨干赴新马泰之旅。 & 2004年 4月&引进版《欧美电视制作实用手册》(7种)陆续出版。 6月《中国院士》荣获第五届“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制品”一等奖。 6月22日&“纪念乒乓球运动传入中国100周年暨《乒乓球文化·技术与传播”新闻发布会在我社举行。许邵发、邱钟惠、杨颖等乒坛名将出席并演讲,著名乒乓球解说员蔡猛在现场做模拟解说。 9月&为庆祝北京广播学院建院50周年,我社推出《奋进的脚步》《学者的声音》《盛开的桃李》三种校庆图书和《北广学者文库》(24种)。 9-10月&蔡翔社长随中国传媒大学代表团访美。 9月&柳斌杰副署长受聘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指导我社编辑出版专业博士研究生。 9月&为庆祝北京广播学院建校50周年暨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年轻的白杨》(DVD) 正式出版。 9月&首届“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在我校国际交流中心和出版社举行。 &9月《新闻传播学基础知识》获第六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11月22日&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中传校办[2004]27号)成立编辑出版研究中心。 11月&举办《北广学者文库》出版座谈会。 12月&第二批业务骨干新马泰之旅。 & 2005年 1月&冯克庄副校长、蔡翔社长,随中国出版代表团参加第39届埃及国际书展。 4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正式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社网站域名更名为.cn 4月&我社与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举办业务交流与联谊活动。 6月&我社向韩国首部输出版权著作《水煮西游记》正式在韩国出版。 6月&我社在网上面向全国征集社标,在近百幅设计作品中付彧设计的社标入选。 7-8月&蔡翔社长为团长率中国新闻出版高级研修班赴美参加为期40天的培训。 8月&我社与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赴河北乐亭进行业务交流。 11月&我社重点图书《实用播音教程》(四册)、《现代广告通论》等20种入选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2006年 2月,澳洲之旅。& 3月29日&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受聘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指导我社编辑出版专业博士研究生。 4月&蔡翔社长随中国版协代表团访问南美巴西、智利、阿根廷。 8月&我社迁入47号楼新址办公。 9月&&&《中国广播电视通史》获第七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9月&《摄像基础》一书获第七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二等奖。 10月26日&我社与中国艺术报社等单位联合召开了“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史诗》作品研讨会”。我校副教授何辉历时6年完成的中国第一部史诗体长征叙事诗《长征史诗》由我社出版。著名作家高洪波评论该书是“语言突围,文字长征”。 11月27日—12月2日闵惠泉总编辑应邀出访法国出版社、杂志社,会见了法国负责“傅雷计划”的官员马宾、著名剧作家贝塞和著名国际学者乌尔敦先生。 12月24日&由我社出版的大型电影史著《中国电影图史》首发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台湾& 厅举行。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苏志武、著名电影史学家程季华和著名电影导演谢铁骊等出席首发仪式并讲话。李行、吴思远、王晓棠等一百多位来自祖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两岸三地的著名电影艺术家、电影史学专家,以及在京电影单位的有关人士出席了首发仪式。 & 2007年 1月,蔡翔社长的论文《对专业出版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1月&与平章公司ERP签约,我社正式启动ERP项目,开始进入信息化管理阶段。 2月4—9日塞班之旅。 3月&我社控股的南京学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南京成立。 3月14日&&柳斌杰莅临我社视察并指导工作。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丁俊杰、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武录、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蔡翔出席会议。 5月16日我社举办的《法国当代经典戏剧名家系列》新书发布庆祝酒会在朝阳区文化馆举行。 6月&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获悉,正式批准我社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共建单位。 6月22日&&柳斌杰署长来我社视察并做关于出版业现状的讲座。 7月18日&&“落实出版我校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会议”在我社多功能厅召开。 7月24日—8月3日&俄罗斯白山黑水之旅。 9月&中国传媒大学是我国高等院校培养非通用语本科人才的三大基地之一。继《马来语教程》《孟加拉语教程》《尼泊尔语教程》之后,我社又出版了《普什图语高级教程》和《马来语高级教程》两种非通用语教材。 10月&蔡翔社长随中国大学版协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北欧四国。 12月&由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合作司主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研究中心承办的《海外新闻出版动态》创刊出版。 12月2日&大学出版体制改革研讨会在我社召开,北京地区部分大学出版社社长莅临我社 12月7日&社长蔡翔、总编辑闵惠泉在出版社贵宾室会见了来访的法国驻华大使馆专员柯蓉女士。 12月&蔡翔社长专著《大学出版发展战略研究》出版,柳斌杰署长为该书作序。 & 2008年 1&&&&月&我社正向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将我社列入第二批高校出版社改制试点单位的申请。 3月我社控股的中传嘉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京成立,公司主营艺术培训、出国留学咨询、网上书店等业务。 4月24日下午&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传播研究院院长、著名国际学者多米尼克·乌尔敦先生莅临我社,与我社有关领导和员工进行了交流。 5月14日&汶川地震后,我社职工开展了向灾区人民捐款献爱心的活动,共募集到4万余元的捐款。 7月&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继《奥运媒体运行》出版之后,受北京奥组委委托出版了《奥运媒体概览》以及《奥运广播电视业务英语》等新书。 8月22日&为期十天的日韩文化体验之旅。 9月26日&教育部社科司主管图书出版的两位处长魏小波、林丽到我社调研,并就大学出版的现状与改革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 11月12-15日&在“第21届大学图书出版订货会”上,我社“致力专业化教育出版,打造传媒类精品图书”的广告语和图书《电视节目导播》分别获得了本次大学版协的“最佳广告语奖”和“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11月&《影视声音艺术与制作》(责任编辑李钊祥)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五届“学会奖”著作类三等奖。 12月&欧丽娜获2008年度北京市“十佳版权经理人”称号。 & 2009年 2月&我社荣登“回响中国——2008中国教育年度总评榜”,被评选为“2008年十大杰出贡献教育出版社”。 &3月22日&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西南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当代电影研究书系》与《民国电影专史丛书》发布会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 3月30日&由我社策划主持的“中法编辑出版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法国出版培训与进修协会的24位法国师生与我校编辑出版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进行了编辑出版学术交流。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出席并演讲。 6月30日我社被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列为第二批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聘请北京中兴新世纪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执行我社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等工作。 8月&为庆祝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建院5周年,我社出版《青春南广》《创意南广》《记录南广》《传道南广》《耕耘南广》校庆图书。 8月&我社与旅游教育出版社在怀柔进行业务交流。 9月24日&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与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传播心理研究丛书》出版座谈会在我社举行。 9月&《实用影视艺术丛书》(修订版)陆续出版。 11月&全社员工参加在厦门举行的全国大学出版社订货会,并组织武夷山之旅。 12月&蔡翔社长入选北京市新闻出版100位领军人物。 & & 2010年 1月&组建国内第一个以“播音主持”命名的编辑部,加强特色专业图书出版。 1月,《广播电视法律制度概论》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进行的第六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评选中获一等奖。 1月10日,蔡翔社长在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从出版集团上市的角度考察了我国出版改制的有关政策。 1月19日&由我社主办的《欧洲新闻与传播学名著译丛》(第一批)暨《传媒、现代性和科技——“新”的地理学》新书发布会在三联书店多功能厅举办。 1月&菲律宾之旅。 4月14日&我社组织“为玉树灾区献爱心”募捐活动,每位员工捐款1000元。 4月24-28日参加在成都举办的全国第二十届书博会,并和成都市版权局联合举办了《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新书发布会。 5月14—17日&主办播音主持学术暨出版研讨会在湖南张家界召开。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湖南大学等20余所高校和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南广电集团、上海电视台等十几家媒体的50余位专家、学者、播音员、主持人等参加了会议。 6月&柳斌杰署长来我社,为全校师生作“关于当前我国新闻出版的重大理论问题”的主题演讲。 7月&积极响应国家“向贫困地区捐赠图书”的号召,向新疆、西藏等地的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捐赠了一批图书,以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共计码洋120余万元。 7月&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原《大学出版》杂志更名为《现代出版》,交由我社和中国大学版协共同主办。柳斌杰署长为新刊物亲笔题词:“追求真理,崇尚科学,与时俱进,提高水&平。” 7月&柳斌杰署长为我社成立25周年题词:“多出精品力作,推动传媒产业不断创新。” 8月我社出版的《欧洲新闻与传播学名著译丛》荣获“第九届(2009年度)引进版权优秀图书”奖。我社编辑欧丽娜获2009年度输出、引进版优秀图书活动中荣获“优秀版权经理人奖”。 9月25日&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传播研究院院长、著名国际学者多米尼克·吴尔敦、法国《世界报》布里斯和法国文化科技合作处庞蔚沙女士莅临我社。
机构设置 机构设置 &
中国传媒大学 - 社长致辞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蔡翔 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成立25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社长致辞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 蔡翔 &&&&&& 蔡&&翔 & 各位尊敬的领导、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 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成立25周年之际,我作为任职时间最长的社长在此发言,心中有无限感慨。 说实在的,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能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我自己多少也有点意外。我们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当初就十几杆枪,一年几十种书,几百万码洋;长期依靠学校各类支持,为一年给学校上缴10万元的任务而奋斗;期间因为政策违规,差点被出版署“枪毙”。这样风雨飘摇十五个年头,到2001年底我接手时,已是第八任社长。据说我来之前社长岗位已经空了10个多月,没有人愿意来。 记得当初苏校长送我到出版社上任时,全社是挤在水煮鱼楼上一间几十平米的阴暗小屋办公。会后我问会计要了一张财务报表(至今还留着),帐上只有80万元,而我的桌子上已堆放了厚厚一摞帐单,已经一年多的时间没有给工厂结帐了。 嘿,我们就是这样开始第二次创业,开始市场化改革。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的出版社已经有模有样了。全社包括储运、卫生,不到40人,每年生产图书350多个品种,5000多万码洋,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利润率多年维持在20%以上。主要经营指标较改革之初增长了十几或几十倍。人均利润等主要指标的增长速度,走在大学出版社,乃至全国出版社的前列。 改革之后这几年,除还清外债,还购置了3000多平米的现代化办公用房,为学校学科建设补贴出版各类学术著作370多种,累计向学校各类贡献达1800多万元。 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专业出版发展模式。比如我们的传媒类高等教育类的图书,占全品种90%以上,其中70%是学术专著,中小学的东西基本不做。比如我们的五个编辑部门,完全按传媒核心专业设置,编辑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全部具有传媒专业背景,其中博士及副高以上职称占50%以上。还比如我们在全国建立了近千个专业销售网点,只要抽样一两个月的数据,就能知晓全年的销售情况。 今天的出版社主体,不到40人的团队,运营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中国传媒大编辑出版研究中心、《海外新闻出版动态》(非赢利)月刊、学术性杂志《现代出版》双月刊,并且控股北京中传嘉艺文化传播公司、南京学海文化传播公司。其中编辑出版研究中心协助传媒大学的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以及编辑出版学硕士、博士、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还承担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11工程学科建设等重大研究课题。 今天的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已经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出版组织,已经成为我国传媒领域名副其实的学术出版重镇和编辑出版高端人才培养基地。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有以下经验: 首先,得益于各方领导长期以来的关怀、关爱与支持。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阎哓宏副署长、孙寿山副署长多次来社视察、讲课、指导。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杨光司长、徐维凡副司长以不同形式给予关注,魏小波处长、林丽处长常常是手把手地指教。中宣部郭义强局长、刘建生局长多年来更像似兄长般的给予鼓励。这些关爱与鼓励形成一种持续的温暖,不但给我们以动力,还使我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的方向。 其次,还得益于传媒大学对出版社市场化改革旗帜鲜明的支持。和许多改革一样,我们在前行的过程中,也遭遇过不少困难,如猜疑、摩擦、争执,甚至战斗。有员工之间拍桌子、动刀子;有人为了奖金,挡着考核小组,不让下班回家;更有资深教授当面劝戒我,说“广播学院的水很深”。是刘校长、苏校长、冯校长、袁校长、高校长,以及学校各届各级领导,给予了我们最大限度的包容、理解与支持。我们还明白,是苏校长的“放水养鱼”,出版社才得以度过那艰难的日子。 第三,还得益于兄弟出版社成功发展经验的启迪。大学版协就像我们的娘家,遇到困难,我们就向北大、清华、北交大、农大、外经贸,以及隔壁首经贸、二外等兄弟出版社的社长老哥们请教。我们知道,搞专业出版,质量品牌是生命,要有耐心,要学会舍弃,要尊重出版规律,让市场那看不见的手去配置资源;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市场化的改革很特别,而文化企业的改革尤其特别,要学会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我们知道,要向管理找效益,要处理好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定量管理与定性管理,以及公平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这些大到发展战略,小到经营战术之道,我都是从你们那儿,从饭桌上学来的。 第四,还得益于我们亲爱的作者朋友。傅正义老先生、邵培仁教授、张颂教授、胡正荣教授、胡智锋教授、丁俊杰教授-----,你们不仅是学术界的大腕、大师,更是我们最亲密、最忠诚的朋友。你们把最优秀的成果、最好的作品托付给我们,你们伟大的、源源不断的作品是我们出版社持续发展、壮大的源泉。 第五,还得益于我们的合作伙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广协会,各地广校。因为你们,我们才得以专业。因为你们,我们才敢说高度与品位。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我们还清楚,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这么一点成绩,这么一点进步,只是在和自己相比,只是在和自己的过去相比。倘若与兄弟出版社,与今天来的大社、名社相比,我们还很弱小,还有很大很大的差距。借此25周年座谈会之机,我们怀抱感恩之心的同时,愿再次向你们真诚寻求指导:后改制时代,如何认识和理解大学出版的目标与价值观,如何处理好学术追求与商业利益之间的关系,如何保持企业自身强健又能尽量地服务好学校,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等等。这些是我们出版社的困惑,也可能是大家共同的话题。期待在你们的指导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认真探索,努力创新,以求下一步的发展,更快,更稳,更美好! &&&&谢谢你们!
注释与参考:
中国传媒大学主页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本科
中国传媒大学校歌链接
非官方学生论坛
学生创办的大学购物网
为您提供感兴趣的词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座落于重庆市。这所有着70多年光荣历史和鲜明军事特色的军医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全国重点大学、军队“2110工程”整...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创建于1949年,时称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1950年改称上海军医大学。1951年7月正式定名为第二军医大学。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
陆军航空兵学院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隶属于总参谋部。主要任务是培养陆军航空兵中级政治指挥人才,陆、空军直升机飞行员和陆军航空工程机务干部。是一...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是中国传媒大学为拓展学校品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国家对高等信息传播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经教育部批准设立...
中国信息大学是北京市教委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高等学府,先后被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指定为认证培训合作院校,被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
中国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学为特色和优势的综合性大学,是中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 现有农学、生命科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资源与环境科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弘益大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